《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的智慧与技巧》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的智慧与技巧》读后感
近读余文森教授的《听课、评课教学断想》一书,欣喜地发现余教授多次提到“有效教学”这一话题,于是我认真研读其中相关章节,如《有效教学的“五条原则”》《“指导——自主学习”与有效教学》《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断想》《什么样的教学是优质教学》等,我想从中找到答案.余教授在《有效教学的“五条原则”》一节中,针对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研讨会的两节语文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五条原则”,即目标性原则,独立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我对其中的“目标性原则”颇有同感,余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整个教学活动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师生均有方向感,教学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去年在一中拍摄了几堂教学录相课,有一堂语文课也存在类似问题,学生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真情纠缠不清,而戏剧中人物形象分析这一主体内容被淡化,边缘化.上海特级教师黄玉峰曾说过,教学是确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导向,目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必然导致课堂低效!“针对学生在先学即自主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定性”“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善于发现与挖掘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能力,也是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余教授在《“指导——自主学习”与有效教学》一节中如是说.的确,我们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发现,教师“导”得严丝合缝,水到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成功表现也令人赞赏,但也会出现余教授所说的疑惑:学生怎么不提问题?难道他们都懂了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而教学,才会使我们教学有的放矢.教学的终级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是高效课堂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看到本书的目录《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断想》时,以为余教授谈论“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是鸿篇巨作,也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翻到第59页,我诧异于余教授此节竟是如此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教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学的有效性的实质:学生获得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余教授并未具体阐述,我倒想谈谈自已的看法.我以为,教是前提,教的高效,才有学的高效.看过一本教育专著《好课是怎么炼成的》,我被大师们的精心磨课所折服.一个情境的设置,一个细节的处理,一个瞬间的捕捉,都是那么地精雕细刻,更不用说教材处理,重难点突破,问题预设等方面精良化了.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心雕琢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及时捕捉课堂迸发出充满智慧的灵光,精心预设可能出现的生成,才有可能实现教的高效.反观当下,课堂教学是否存在“教”的随意与漫不经心?是否存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是否存在面对“非预期性”问题而陷入困境或僵局的尴尬?既如此,又如何能达到余教授所说的“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高效境界呢?《什么样的教学是优质教学》更是发人深省:“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有效教学尚难达到,优质教学何其难求!“深刻”“独到”“广博”“机智”“绝招”,每一个词都那么地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名师常常身怀绝招,绝招使其教学锦上添花”……其言凿凿,言犹在耳.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于我何有哉?掩卷沉思,为何课堂难高效?我似乎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