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 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赖手机是种病,得治!

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那么,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呢?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这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谁都无法否认,手机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史上任何一种生物。当它从最开始出现时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集通信、娱乐、交际等为一体的“个人终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莫大便利的同时,也隐隐暴露出令人不安的一面。“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拿今年春节期间来说,许多亲戚朋友在串门时,第一句通常是传统拜年的话,而第二句则往往是问:“你们家无线网密码是多少”。而且,无论是在家吃团年饭,还是在餐馆包席团年,菜一上桌,人们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手机,迅速拍下餐桌上的菜式,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席间也有人不时拿着手机向旁人展示别人从远方发来的照片。春节本应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叙亲情的节日,但时下,这手机仿佛比亲人还要亲,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已可见一斑。

这种症状更多地表现在青年学生身上,整个生活简直都被手机绑架了。使用手机网聊玩游戏就像是药物成瘾,一旦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就会沉浸在自己用拇指建造的封闭世界里,从而漠视了周围的亲情,以这样的状态回家,怎会不伤父母的心呢?过年对你是七天假期,对父母而言却是一年的等待。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孙环绕膝前,唠唠家常、说说工作、谈谈亲情,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了这一刻老人等了一年,而最终的结果却和他们的期望大相径庭,自然会让老人极度失望了。

人们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而发短信、微信却接连不断;有限的空闲时间都被刷屏填满,我们在逐步失去自主思想的空间。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句调侃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刷屏’”,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

那么,过度依赖手机有什么危害呢?

因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所以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而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如果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

导致疾病多发。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同时,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也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

究竟这种“病”有什么治疗方式呢?

专家建议,对于已患“手机依赖症”的青少年,家长与学校老师应一起对孩子进行沟通、教育。因为青少年时期可控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大多数对于手机依赖程度较轻,纠正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并制定相应的“家规”,来约束孩子,不让其过分沉迷于手机的世界里。此外,家长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或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寒假期间应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外出散步、郊游、健身、读书、听音乐等,并与孩子一同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学会积极与人交谈,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而对年轻人而言,则一定要知道社会交往才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们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更能获得归属感和亲密感。把眼睛从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挪开,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过得精彩、有意义。在和家人相聚时,不妨让手机“歇一会儿”,好好地与家人团聚。手机应为你所用,而不能为它所控。天伦之乐,应在现实人间。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尤应如此,千万别再让手机依赖伤了父母的心。。

戒掉任何的“瘾”都需要强大的克制力,戒手机也一样。如躺在床上,实在管不住去拿手机的手,那么就把手机放得远远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睡前不看手机,生活也没缺什么。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