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王实甫为送别好友马生而作的一篇序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与马生的交往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引导他们思考人生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表达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友情和人生哲理,培养自己珍惜友情、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王实甫和马生的交往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2、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4、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散文的一种写法。

二、语音嗜学(shì) 怠(daì) 叩问(koù) 绮秀(qì)三、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与之论辨:辩论。

辨,通辩3、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四、古今异义词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④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今:表趋向,执经叩问。

五、词类活用1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2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3、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4、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8、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9、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10、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11、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12、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宋濂。

这篇文章是宋濂为送别他的朋友东阳马生而作的序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篇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能够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3.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难点: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通过朗读和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送东阳马生序》2.参考资料:关于宋濂和《送东阳马生序》的相关介绍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营造一种离别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曾经离别的朋友,你们之间是否也有深厚的友谊?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慕 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略无慕艳意
羡慕
益 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越发 增益其所不能 增加
重点知识点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 余幼时即嗜学
难道
他们中如果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如果不 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 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从吃、穿、住、书、师等 方面陈述太学学生条件的优越。 希望他们学有所成。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同辈
余朝(cháo)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 东退休阳后马进生京君朝则见,皇在帝 太学中已学拜习见两年了,同辈人很 书称以赞为他(的wé德i)贽行(。zh我ì),到辞京甚师畅朝达见,皇与帝之时论,辩马,生言以和同而乡 晚初辈次的进身见尊份者拜时见所我持,的(礼他物)写了一封长信作言辞为谦礼和物, 色文夷辞。很自顺谓畅少通时达用,心同于他学辩甚论劳,,(是他可)谓言辞善谦学和者,矣脸! 脸色色平平易易。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认习为很、说专心善、于刻苦, 其这将可归以见称其作亲善也于,学余习故的道人为了(。wé他i)学将之要难回以家告拜之见。父母 双回亲家,拜我见特地父母将自己特治意学的治学艰、难做告学诉问他。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
勉励
诋毁、毁谤
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显示骄傲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意志;如果诋 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将“为学之难以告之” 的原因,指出作这篇序的 目的: “勉乡人以学” 。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 戴/朱缨(yīng) 宝饰
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红色的帽带 宝石装饰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前说明1.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进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习本课,既能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从作者刻苦求学的经历中获得启发,认识到发奋读书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境优越,少有吃苦的经历,缺少勤奋的态度,意志的磨练更是无从谈起。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两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

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精心组合学习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3.教法学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教学中我选择了诵读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促进阅读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深入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培育素养。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点落实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的序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诗意。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友谊的可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一般的文言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句子。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难点和问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的主旨。

5.总结与拓展:对课文进行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东阳马生的交往过程,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又能启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章的基本结构、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对一些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产生困惑,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友情的理解较浅,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友情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与东阳马生之间的友情;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东阳马生之间的真挚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运用;作者情感的表达。

2.难点:对文中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提升;对友情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 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疏通文意:
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章大意。
翻译课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 我 即: 就 嗜: 特别爱好 没有办法 致书: 得到书。这里指买书 无从: 连词,相当于“来” 常常 假: 借 以: 每: 向 结构助词的,的 动手 于: 之: 手: 用笔 录: 抄写 以: 连词,相当于“而” 笔: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 纨(wán)绔(kù)少伟男。” 你知道哪些 古人苦学成才的例子吗?
苏秦悬梁刺股
匡衡凿壁借光
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偷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垫脚石
成功
苦难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 教),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 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⑸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隆: 高 望: 声望 重 弟子,学生 尊: 门人: 塞,这里指拥挤 未尝: 不曾 填: 辞: 色: 言辞 脸色,表情 【译文】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学生
⑷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至舍: 到达
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
字词检查
3、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 手:动手,名作动 笔: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作状语 ②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作动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 原意为:鲜新、肥大,现译为鲜鱼、肥肉,形作名
字词检查
⒋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 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 “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 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 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文体知识
常见文言文体
字词检查
2、一词多义
弗之怠
代“抄书”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代词,指“书” 结构助词,的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结构助词,的
字词检查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连词,表目的,来 表修饰,不译 因为,介词 把,介词 因为,连词
介词,用
礼愈至: 周到
以中有足乐者: 足够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精读细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 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 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 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归还,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部编版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11.《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作者: 未尝稍降辞色
叱咄
太学生: 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对比点:老师
作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补录、计日以还
太学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
对比点:书本
总结: 作者 幼时读书之难 加冠叩问之难 从师行路之难 寓旅吃穿之难
对比 勉励马生
太学生 有丰富藏书 有专门老师 无奔走之劳 无冻馁之患
2、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 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 的情景。
对比阅读的方法:(1)找准对比点;(2)寻找其中的不同点;( 3)感知人物品质;(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 之难”来勉励他。
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本文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困难 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珍惜现有 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 所成就。
第二课时
1、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 学态度。
1、指名,分段背诵课文。 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⑴致书以观( ) ⑵假借( ) ⑶弗之怠( ) ⑷走送之( ) ⑸既加冠( ) ⑹无硕师名人与游( )⑺填其室( ) ⑻稍降辞色( ) ⑼援疑质理( )( ) ⑽叱咄 ( ) ⑾俟其欣悦( )⑿持汤沃灌( ) ⒀腰白玉之环 ( ) ⒁负箧曳屣 ( ) ( ) ⒂略无慕艳意( ) 3、翻译句子。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翻译及实词释义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课文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不曾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有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1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无冻馁之患矣。
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 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
5、生以乡人子谒余。 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三、明确内容
◆请思考下列问题。
(1)读第四段,明确作者写序的目的。
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 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 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不敢稍逾约( )(3)援疑质理( ) (4)溥幼嗜学( ) (5)日沃汤数次(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持汤沃灌:热水 礼愈至: 周到 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
箱子,这里指书箱。曳, 拖。屣,鞋子。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今虽耄老:
年老
承天子之宠光: 恩宠光耀
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流辈堪称其贤: 同辈
撰长书以为贽: 初次进见尊者时 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 谦和;平易 诋我夸际遇之盛:诋毁,毁谤
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先写自
己年轻时读书、求学、从师的经历, 后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的议论来表明自己 的看法,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志趣。
四、总结归纳
• 1、重点实词 • 2、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 3、本文内容,对比、叙议结合手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1课,选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宋学士文集》。

这篇文章是宋濂为送他的好友马生序赴任东阳知县而作的一篇赠序。

文章通过叙述作者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求学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学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文中的一些情感和哲理可能还难以深刻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情、学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宋濂和马生序的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友情、学业和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要点

11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1、读音叱咄(chì 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日再食(shí)皆被(pī)绮(qǐ)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衣2、文言词余:我。

类似:吾、予等。

嗜:喜欢、特别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书:得到书。

致,得到。

在本文中意为买书。

每:常常。

假借:同义复合词。

借。

弗:不。

之:指代抄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往,交游。

尝:曾经。

趋:奔向。

叩问:请教。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请教。

执:拿,握。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望:声望,名望。

隆: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充。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色: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有时。

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色:表情。

恭:恭敬至:周到。

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俟(sì):等待。

卒:最终。

负箧(qiè)曳屣(yè 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曳:拖、拉。

箧:书箱。

屣:鞋。

穷冬:隆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指学舍,书馆。

支:通“肢”,四肢。

媵(yìng)人:陪嫁的女仆。

这里指服侍的人。

汤:热水。

沃灌:洗浴。

沃,浇水洗(四肢)。

灌通“盥”。

以:用。

衾(qīn):被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的文体:______ 赠序
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 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 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 多为推重、勉励、称许之辞。它与书序 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 即属此类。
活动一:
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章大意。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 翻译课文 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 我 即: 就 嗜: 特别爱好 没有办法 致书: 得到书。 无从: 连词,来 常常 假借: 借 以: 每: 向 结构助词的,的 动手 于: 之: 手: 用笔 录: 抄写 以: 表顺承,相当于“而” 笔: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 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 家去借,(借来后)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 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偷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全文,学习用
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2、理解“以”字的用法。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 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⑷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已经 加冠: 既: 到了成年 益: 更加 的 学说 担心,忧虑 之: 道: 患: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 大 尝: 曾经 硕师: 疾走,跑 趋: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问 叩问: 叩: 求教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先生 与自己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 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 shì ) 硕师( shuò ) 叱咄(chì duō ) 俟 ( sì ) 负箧( qiè ) 曳屣(yè xǐ) 皲裂( jūn ) 媵人( yìnɡ ) 衾 ( qīn ) 绮绣( qǐ ) 容臭( xiù ) 烨然( yè ) 裘葛( qiú ɡě) 缊袍( yùn ) 冻馁( něi ) 谒见( yè ) 撰写(zhuàn ) 贽 ( zhì )
⑸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隆: 高 重 尊: 挤满 填: 辞: 言辞 望: 声望 弟子,学生 门人: 不曾 未尝: 色: 脸色
【译文】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 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言辞委 婉些,脸色温和些。
⑹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 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左右: 近旁,身边 援: 引,提出 质: 询问 请教 或: 有时 以: 请: 连词,相当于“地” 代词,指先达 叱咄: 训斥,呵责 愈: 更加 其: 语气词,不译 至: 周到 复: 辩解 俟: 等待 焉: 【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 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 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 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 兴了,就又去请教。
⑼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⑵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屈: 弯曲 弗: 不 伸:伸直 之:指代抄书
怠: 懈怠,放松 【译文】 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 的水结成了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 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⑶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跑 毕: 完,完毕 走: 代词,指所借之书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之: 因为 这样 以: 是: 以: 假: 把 借 得: 能够 【译文】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 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 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地阅 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 号潜溪,谥文宪,明 朝初期著名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列为 明初诗文三大家。宋 濂很受朱元璋器重,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 首”。平生著作很多, 有《宋学士文集》。
写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 二年,他应诏去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 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 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 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 德才兼备的人。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是: 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生:长 辈对晚辈的称呼。
⑻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 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舍: 学舍,书馆 支: 同“肢”僵劲: 僵硬 浇水洗 汤:热水 沃灌: 用 衾: 被子 拥: 围着 而: 表修饰,不译 以: 乃: 逆旅: 才 寓: 寄居 旅店 日: 每天 两次 食: 的 享: 享受 供养,给…吃 之: 再: 【译文】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 仆役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给我 围着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 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 肥美的的东西可以享受。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 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 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故: 所以 虽: 虽然 卒: 终于 之: 取独 背着 箧: 书箱 曳: 拖着 负: 鞋 深冬,隆冬 屣: 穷冬: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而: 表转折,却 皲裂: 【译文】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 收获。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 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 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还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