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磁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磁铁》
一、前言:
磁铁是科学课中经典的内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几十年来,很多教师在这节课中进行尝试探索。冀教版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磁》这一单元,包括14课“磁铁的力量”、15课“制作小磁针”、16课“磁的应用”三节课。其中14课安排了四个活动,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2、哪种情况吸得多?3、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4、磁极的指向。15课安排了2个活动,1、磁极的相互作用,2、自制小磁针。教材的设计非常全面涵盖了磁铁的主要性质。
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整齐划一的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去讲,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学生探究热情不高。后来通过跟学生调察交流我们剖析原因,发现磁铁某些性质学生在幼儿园学过或在家里玩过,如“磁铁吸铁”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如果让学生再统一猜想、统一实验、统一归纳就滞后了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感觉没有难度,所以兴趣不高,也浪费时间。
但又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学生的认识毕竟是局限的、片面的、零碎的、不系统,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得到发展、得到提升。如:学生可能都知道磁铁能吸铁,但对磁铁名字的由来,磁铁还能吸引那些金属等等,知道的就很少。这让我想起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的一句话“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本着这样的思想,我们打破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将教材要求学生知道的“磁铁能吸铁、磁铁越近吸得越多、磁铁两端吸得多、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重点体验,并在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宽、拓深。同时创造机会允许部分学生发现并探究磁铁其他性质,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特色就是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并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以“玩”为主线,让孩子在“玩”中亲历科学、体验科学。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物质科学知识,提高探究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玩”出一个新境界。现将本课的具体艺术特色阐述如下:
二、教学设计特色: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多元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1)教学目标多元化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磁铁,对于磁铁的一些特性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做统一硬性的规定。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兴趣爱好、能力,自主选择探究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就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的物体,因此在课上这些学生就可以选择其它材料,探究磁铁的其他特性。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教学内容多元化
由于教学目标多元化,孩子们探究的内容也就随之多元化。在课上孩子们有的探究磁铁能吸铁;有的探究磁铁磁力大小;有的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还
有的探究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物体……将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个学生。
(3)实验材料多元化
“材料引起经历”只有保障每个小组都能开展有趣、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才会发现,才能提高。为此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的实验材料均有“各种形状的磁铁、铁粉、小车、曲别针、大头针、小铁钉、硬币、铜丝、铝片、玻璃球、纸片、布片、木条、”等20种之多。这些实验材料,不仅充足、多样而且是“有结构的材料”。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学生可以选择的材料就有:2个大条形磁铁、2个能够放入小车中的小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环形磁铁与底座组成的磁悬浮器、蹄形磁铁等。
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揭示了跟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科学性,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4)探究方法多元化
开放的探究目标,多元化的探究内容,充足、多样、有结构的实验材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发现、研讨交流呈现了多元化的探究方法。比如:在探究“磁铁磁力大小”时,有的学生用条形磁铁的各部分去吸曲别针,有的则去吸引铁粉;还有的学生利用蹄形磁铁、环形磁铁也去实验验证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特性。再如:在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时,孩
子们更是呈现出来不同的探究方法。有利用两块条形磁铁来验证的;有把小条形磁铁放进小车里,利用小车探究发现的;有利用一块磁铁和一辆小车的;还有利用磁悬浮演示器的……多元化的探究方法,充足的实验证据为学生顺利建构科学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以情感态度的培养、习惯养成与方法指导贯穿始终,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情感态度的培养
A:多角度、多层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激发一个人对另外一种事物不懈追求的动力。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小学科学担负着科学启蒙的使命,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他探究兴趣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课在兴趣培养不惜浓墨重彩。无论是从新课伊始的“魔术导入”,拓展练习的“小游戏”,还是将抽象枯燥的知识链接变得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尤其是贯穿本节课始终的“玩磁铁”活动,无一不是遵从了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处处着眼于增强探究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帮助孩子树立了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汇报交流时,教师不止一次地质疑反问“只凭他一个人的发现你们觉得证据充足吗?”“谁还有更好的证
据?”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再次体验验证,从而寻求更充足的事实证据。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丰富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磁铁性质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孩子树立了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明白“发现规律需要反复做实验,证据充足才能够成立”。
(2)习惯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保障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地完成。因此,在课上无论是探究实验时,还是交流研讨时,教师总是把“习惯养成”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
温馨提示——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实验结束把实验材料收起来,避免实验材料对学生汇报交流时的干扰;强调交流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意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方法指导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与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将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羽翼,让孩子在探究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例如在探究“磁铁磁力大小”,教师发现有的同学把铁粉均匀地放成了一排,再用磁铁去吸引,有的同学把铁粉堆成一堆再去吸引。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谁的最科学,并说说你的理由……”这一细节的巧妙处理,旨在方法的指导,提示学生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考虑方法是否科学,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