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企业信息化项目提供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包括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规范以及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规范等方面内容。

2. 硬件规范2.1 服务器规范•服务器必须符合企业需求,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

•服务器必须采用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确保故障率低。

•服务器必须安装合适的操作系统,并定期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和补丁升级。

2.2 客户端规范•客户端电脑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合适的处理器、内存和存储容量。

•客户端电脑必须安装合适的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补丁。

•客户端电脑的软件安装必须经过授权,并定期进行软件更新。

3. 软件规范3.1 系统软件规范•系统软件必须合法授权,并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

•系统软件必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和配置,确保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系统软件必须具备良好的界面和易用性,方便员工操作和学习。

3.2 应用软件规范•应用软件必须符合企业业务需求,并经过详细测试和验证。

•应用软件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必须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应用软件必须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性,方便员工快速上手使用。

4. 数据安全规范4.1 数据备份•企业必须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数据备份必须满足企业的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要求。

•数据备份的过程必须进行日志记录和监控,确保备份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4.2 数据存储•企业必须对数据存储进行分类和权限设置,确保不同级别的数据只能被相应权限的员工访问。

•数据存储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量和性能,满足企业数据存储需求。

•数据存储设备必须具备冗余机制,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

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

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持和管理。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一套标准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一、信息技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它涉及到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通信等方面,是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信息技术系统管理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信息资产,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制定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合规性等。

首先,安全性是信息技术系统管理的核心要素。

制定安全性标准,包括对系统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系统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其次,可用性是保证信息技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制定可用性标准,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通信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制定备份和恢复标准,以应对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再次,合规性是信息技术系统管理的重要要求。

制定合规性标准,包括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合法合规运行。

此外,还需要制定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的标准,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三、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应用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应用需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流程规范等方面。

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以指导实施人员的具体操作。

此外,还需要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实施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应用还需要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

例如,ISO/IEC 27001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可以作为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的参考。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一、信息系统建设目标规范医院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使之符合国家相关信息管理规范,满足医院业务增长的需要,保障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一)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流程框图1、机房规划与系统设计包括:机房场地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供电、防雷、接地设计、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网络系统设计、通讯系统设计。

2、机房基础建设包括:综合布线、通信线路申请、机房专项设备建设、设备选型与购置。

3、安装与调试包括:设备验收、通信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安装与调试。

4、系统验收包括:系统试运行、文档整理与验收准备、验收、文档保存。

(二)机房场地规划与系统设计1、机房场地规划的基本要求:避开易发生火灾和危险程度高的区域。

避开有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

避开低洼、潮湿、落雷区域。

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避开强震动源和强噪音源。

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机房位置应尽可能处于医院场地的中心。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上述某种条件不能满足,应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医院的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⑴可靠性:应尽可能的采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以减少技术风险。

⑵扩展性: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扩展性,以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求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避免一次性投资太大。

⑶安全性:系统的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能,防范和化解技术风险。

⑷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在系统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实现先进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结合,既要消除应用瓶颈,又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⑸开放性:系统建设应遵循有关国际标准,网络设备选型时应确认既具有广泛的厂商与标准的支持又符合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并能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

3、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机房环境、设备选型、系统防雷、综合布线、通信系统、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安全防盗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从整体出发,按照“分层设计、模块构建”的思想,规划并设计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信息服务平台
安运

新建应用
全行
标数

业业业 务务务
已已 有有
保维
准应

应应应 用用用
系系 统统
障护

支撑
体体
支撑
集成

系系
信息共享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

基础设施平台
图 1 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给出了环境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用于环境信息系统建设规 划,也可用于任务的分解。 在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中,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遵从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依托环境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和环境信息运行管理体系,在基础设施平台之上,利用应用支撑平台来进行新应用系统的构建和 已有系统的集成,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中按照环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规范环境信息系 统的建设,避免和减少新的“信息孤岛”出现,从而减少集成的难度和投入,提升环境信息化整体效益。 4.2 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总体框架 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包括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237-1994 术语学基本词汇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信息化项目)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在系统总体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我们将采用模块化和分层设计的方法,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标准化的编程规范和代码注释,以便于代码的理解和维护。

1.2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在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平台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我们将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的设计方法,以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数据缓存和数据备份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 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在共享交换区数据库的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数据库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采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在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我们将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的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5 总集成设计原则1.5.1 总体设计原则在总体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我们将采用模块化和分层设计的方法,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标准化的编程规范和代码注释,以便于代码的理解和维护。

1.5.2 系统及应用支撑环境设计原则在系统及应用支撑环境的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环境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我们将采用分布式架构和负载均衡的设计方法,以确保环境的高可用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数据缓存和数据备份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5.3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原则在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方面,我们的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采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某大学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数字校园建设,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系统集成,根据《某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特制订以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各职能部门改建、新建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系统等;2、系统规范:信息资源系统的服务端(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在Unix、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支持Oracle 数据库;3、架构规范:信息资源系统应采用B/S结构的三层架构,即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方便用户使用;4、开发技术规范:应采用JavaEE(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5、数据交换规范:当业务系统需要与数字校园平台的公共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数据同步方案执行(附1);6、信息编码规范:信息资源系统所用编码应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003.9),教育部远程教育标准(DLTS)和某大学自编编码规范;7、统一身份认证集成规范:B/S架构的业务系统与数字校园进行SSO集成时,要按照学校制定的SSO集成方案执行(附2),建议尽量采用集成方案一;8、扩展性规范:信息资源系统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业务系统建设的长期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系统在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各类扩展性需求,例如业务规模的扩展、业务类型的扩展等。

因此要求模块间应相对独立,接口清晰,内部的业务流程升级和改造与其它模块无关,并为将来学校二次开发提供开发API等;9、本规范未尽事宜联系校网络信息中心;本规范最终解释权归校网络信息中心。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附1:数据同步方案第一章数据同步流程数据同步是指第三方业务系统与公共数据库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之间进行的周期性数据交互,包括数据从业务系统到数据平台的同步以及数据从数据平台到业务系统的同步两个流程。

一、从业务系统到数字校园平台的同步1.1为了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同步,根据需要,需要第三方开发商在其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建立共享数据视图,并授权给数据平台用户只读权限,数据平台对视图进行抽取,将数据抽取到平台的中间表(临时表)中,如图1-1所示。

制定信息系统规范要求

制定信息系统规范要求

制定信息系统规范要求引言•信息系统规范要求是指在开发、实施和维护信息系统过程中,为了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运行,需要遵守的一些标准和指导原则。

•本文档旨在向开发人员、系统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制定符合标准的信息系统规范要求。

规范要求在制定信息系统规范要求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包括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系统必须具备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包括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

•用户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必须得到保证,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功能和数据。

•系统必须有日志记录功能,用于追踪和分析系统的安全事件。

性能要求•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应该在合理范围内,达到用户的预期。

•系统应该能够支持并发访问,保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的稳定性和性能。

•系统应该具备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业务增长的需求。

•系统应该具备高可用性,即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或切换到备份系统。

可靠性要求•信息系统必须具备高度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运行而不出现故障。

•系统必须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能够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及时恢复。

•系统必须具备故障检测和处理的能力,能够自动检测故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可维护性要求•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即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的修改、维护和升级。

•系统的代码和文档必须有良好的结构和注释,便于他人理解和维护。

•系统应该具备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功能,方便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用户界面要求•用户界面应该简洁、直观,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用户界面应该具备友好的交互性,能够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

•用户界面应该具备良好的响应速度,避免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用户界面应该具备多语言和多平台的支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结论制定信息系统规范要求是确保系统高质量和高效率运行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介绍了在制定规范要求时需要考虑的安全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目录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2.需求调查 (1)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3.数据规划 (2)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3.1.2规范用户视图 (2)3.1.3数据流分析 (2)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3.2.1建立功能模型 (3)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5.1工程费用概算 (4)5.2效益分析 (4)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6.1实施计划 (4)6.2组织管理 (5)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7.3文档齐全,规范化,可验证 (5)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1.版本变更情况 (6)2.参考资料清单 (6)总体设计技术规范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是指在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实施性和可维护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

下面,我将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

其次是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涉及到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和通信协议等方面。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分层和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将系统划分为若干独立的模块,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开发平台和技术框架,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另外,系统架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合适的容错和安全措施。

然后是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根据系统需求和数据流程分析,确定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包括数据表、关系和约束等,物理结构包括表空间、索引和分区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冗余和一致性的分析,合理设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式,提高系统的数据访问效率。

最后是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系统的易用性。

在进行界面设计时,应根据用户需求和操作流程,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界面规范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界面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提供适合不同用户和不同任务的界面风格和功能。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还应包括系统测试和验收等相关内容。

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旨在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用户需求。

系统验收则是将已开发完成的系统交付给用户并经过用户测试和接受,确认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在进行测试和验收时,应制定测试计划和验收标准,明确测试的范围和方法。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范是确保系统设计质量和可行性的重要保障。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

一、系统架构设计在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系统的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分层结构、模块化设计、组件化开发等原则,以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数据设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因此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数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数据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结构化、标准化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备份策略,以确保系统的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三、安全设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安全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进行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权限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设置等安全策略,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安全威胁。

四、性能设计信息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性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性能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负载均衡、缓存策略、数据库优化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五、接口设计信息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因此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接口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接口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接口的标准化、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交互。

六、可维护性设计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长期运行和发展,因此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可维护性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可维护性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文档化、代码规范、日志记录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总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涉及到系统架构设计、数据设计、安全设计、性能设计、接口设计和可维护性设计等方面。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1. 引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制定了《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以保障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安全、可靠、高效应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帮助企业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提升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2. 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建设和应用的企业和组织。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应遵循本规范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 规范的基本原则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保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预防和应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可靠性原则: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服务中断。

•高效性原则: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便捷性原则: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流程,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系统。

4. 规范的具体要求4.1 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和责任。

•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

•保护关键数据的机密性,采取适当的加密措施。

•确保系统网络的安全,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访问控制。

4.2 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应遵循以下要求:•根据业务需求,制定详细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模块设计等。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遵循开发规范,编写结构清晰、可维护的代码。

•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4.3 用户管理和培训为了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意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设立专门的用户管理部门,负责用户的注册、权限分配和注销。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标准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技术规范标准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目录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12.需求调查1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1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1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业务工作流程1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2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2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23.数据规划3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33.1.1业务分析与建立业务模型33.1.2规用户视图33.1.3数据流分析3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33.2.1建立功能模型33.2.2数据库逻辑设计与建立数据模型3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3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3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4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4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与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4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4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55.1工程费用概算55.2效益分析5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56.1实施计划56.2组织管理5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5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5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57.3文档齐全,规化,可验证5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5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61.版本变更情况62.参考资料清单6总体设计技术规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进行规划。

其主要容包括:①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用户视图;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③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④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需求调查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规目录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1)2.需求调查 (1)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 (1)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 (1)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 (1)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 (1)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 (2)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 (2)3.数据规划 (2)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 (2)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 (2)3.1.2规用户视图 (2)3.1.3数据流分析 (2)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 (3)3.2.1建立功能模型 (3)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 (3)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 (3)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3)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 (3)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4)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 (4)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 (4)5.1工程费用概算 (4)5.2效益分析 (4)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 (4)6.1实施计划 (4)6.2组织管理 (5)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 (5)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5)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 (5)7.3文档齐全,规化,可验证 (5)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 (5)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 (5)1.版本变更情况 (6)2.参考资料清单 (6)总体设计技术规1.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并确定工程项目之后,首先要签订开发合同和制订工程开发计划,然后进入总体设计阶段。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查、总体数据规划、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设计、工程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计划与组织管理。

数据规划是总体设计的关键,整个规划必须坚持以数据为核心,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进行规划。

其主要容包括:①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规用户视图;②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③设计信息分类标准编码;④进行应用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需求调查2.1全面调查企业的概况1.调查了解企业的规模。

2.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了解其总目标和各分项目标,画出企业目标体系图。

3.调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

4.了解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交往。

2.2全面调查企业的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1.调查了解企业的部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画组织机构图。

2.了解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组织机构,画上下级组织体系图。

2.3全面调查现行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业务工作流程1.画业务管理职能体系图表。

2.列出各部门业务项一览表。

3.画各项业务管理的概要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业务处理流程2.4全面调查与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其中包括数值信息、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三种类型的信息需求,并估算今后几年信息的增长。

1.调查各项业务管理所用信息。

2.统计单位各部门的输入、输出信息量及互相间交换的信息量;按不同的频度要求(日、月、季、年或不定期)分别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还要统计出高峰的及全年总计信息量。

编制统计分析表。

3.调查统计单位部各部门及总体的存储信息量,按不同存储周期和要求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

还要统计出最大存储信息总量。

编制统计分析表。

4.按信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类数字信息及各种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的输入或输出 此项业务的各种信息处理 信息流程信息存贮信息等。

5.分析单位总体对外信息流向,统计对外交换的高峰信息总量及全年信息总量,根据高峰信息总量绘制企业总体对外信息交换图。

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对外信息交换图2.5全面调查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1.调查现有计算机与通信的资源(包括硬、软件,应用程序)及其应用情况。

2.统计分析现有专职、兼职计算机工作人员。

3.统计分析已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量,编制统计分析表。

2.6分析原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弄清对新系统的期望1.根据调查材料分析原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2.听取用户对原有系统的意见。

3.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用户意见,弄清用户对新系统的期望。

3.数据规划3.1总体数据规划分析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业务进行分析,描述业务模型和数据流程,同时规用户视图,形成数据元素库。

3.1.1业务分析及建立业务模型在对企业当前职能及业务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抽象,对各职能域及业务项进行编码,形成企业的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是具有层次性的功能结构,在编码时应能体现这种结构。

3.1.2规用户视图用户视图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图表,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

规用户视图就是对收集到的用户视图进行归类及编码。

用户视图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信息单位,是相对稳定的。

加强数据元素标准化定义,形成数据元素库是面向数据分析方法的关键。

3.1.3数据流分析在建立业务模型及规用户视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分析,描述数据流程。

包括数据流的识别、定义和分析工作,这是系统建模的基础。

3.2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总体数据规划建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定义数据—功能关联、建立系统体系结构。

3.2.1建立功能模型功能模型是对拟建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认识,在对业务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功能模型。

前者是对现行系统的概括性认识,后者是对新规划系统功能的概括性认识。

3.2.2数据库逻辑设计及建立数据模型在对规化的用户视图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主题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提出数据库标识、名称和容。

一个逻辑数据库的一般形式是由一个一级表和若干个二级表组成的基本表集。

用数据库/基本表集的二级有序结构来表示数据模型,并对规划系统信息结构进行概括性的认识。

3.2.3定义功能-数据关联每一数据库都有其生成、维护的功能/程序模块,正确识别定义这种功能-数据关系,是系统建模阶段的重要工作。

3.2.4建立系统体系结构在建立的功能模型及数据模型基础上,根据功能-数据关联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

3.3信息统一编码体系遵照对信息进行统一编码的原则,建立信息编码体系。

1.编码设计采用的方法;2.信息编码的体系。

将需要统一编码的信息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列出编码体系,并为各类信息分别规定出统一编码的规则。

具体的信息编码工作在详细设计阶段逐步完成。

4.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总体设计首先分析设计的依据条件,分析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的需求,进而设计出能实现其逻辑功能要求的计算机与网络系统。

4.1设计依据条件分析1.功能与技术要求1)处理功能与容量的要求:根据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和处理要求,确定系统应该具有的存和外存容量、接入终端数、吞吐量及运算速度。

2)对主机性能要求:要求主机硬件运行可靠,维护使用方便,有扩充能力,技术性能指标高;要求系统软件丰富,功能强,有高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有多种使用方便的高级语言和第四代语言,具有功能较强的软件环境和开发工具,并且有较强的中文处理能力。

3)外部设备配置:根据终端用户要求,提出所需各种外部设备的设置及其性能要求。

4)网络结构与数据传输:选用的局域网要能与广域网连接,具有远程传输数据功能;选用的广域网,要能实现异种机互联;要根据数据交换的需要提出网络拓扑、路由设置、传输带宽、传输速率及响应时间的要求,提出构成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所需的各种设备的要求。

2.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1)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硬件方面,应尽可能统一但不强求统一机型,应采用开放系统,软件尽可能统一,还要考虑到设备性能的制约、不同设备的协调与兼容、通道条件与数据传输的限制等。

2)经济条件的限制:如资金不足,投资效益差等。

3)其他条件的限制:如环境条件限制,管理方面的限制等。

4.2原有设备的适应能力及新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1.分析原有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及传输通道设备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其可用程度。

2.提出新建系统增加设备的需求。

需注意,设计新系统时,要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有系统的硬软件与数据资源。

4.3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配置1.调查计算机市场情况,了解国外各种型号计算机的性能与价格,及其生产与使用情况。

2.选择几种比较合适的机型进行详细比较,根据设计依据条件要求,确定选用机型。

3.设计新建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总体配置。

4.确定所需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网络软件等。

5.管理信息系统与电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及负荷控制系统等的联接方案实时数据管理信息系统(Real Time MIS,简称RT-MIS)是电网和发电厂生产运行单位不可缺少的。

为保证原实时监控系统等的稳定,应该避免RT-MIS对其的影响,不能因RT-MIS发生某些错误或病毒而导致单位实时监控系统及负荷控制系统等的故障和瓦解。

因此,只能由原实时监控系统向RT-MIS传送数据,而不能反向传送数据。

而且,在传送途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种干扰信号通过直通电路进入实时监控系统,以保证其自身的绝对安全。

5. 工程费用概算与效益分析5.1工程费用概算1.一次性投资,包括计算机系统设备费,机房建设费,网络设备费,软件购置费,安装费,人员培训费等。

2.一次性投资的分期投入计划。

3.非一次性投资,包括设备和软件租金,维修费,水电费,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用等。

5.2效益分析1.直接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

6. 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6.1实施计划1.安排好整个开发建设过程各阶段的进度日程,并制订工程进度表或计划网络图。

2.如工程庞大而财力或人力不足时,可分期完成,制订分期完成的计划。

首先应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并优先开发效益显著的关键部分子系统。

6.2组织管理1.在总体设计开始前,就成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承担工程管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

2.调集足够的开发建设人员,明确分工,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3.应组建信息中心或相应机构,作为建成后系统的运行管理机构。

7. 工作要求与完成标志7.1总体设计要在业务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从始至终都要和业务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特别是在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阶段要广泛发动各层管理人员参与。

总体设计完成后要经各层业务管理人员认真讨论和修改,并得到认可。

7.2总体设计可以作为以后分项详细设计的依据和指导完成的总体设计与数据规划应能全面概要地描述拟建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系统总体结构及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配置。

7.3文档齐全,规化,可验证7.3.1应交付的技术文档1.《企业信息系统总体设计》2.《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数据规划》3.《信息分类编码库》7.3.2应交付的管理文档1.《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数设计评审意见》2.《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数据规划评审意见》附录1.版本变更情况2.参考资料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