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 学,故又称之为“新苏格拉底法”。
道德两难问题的来源
♦ 假设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但假设的情境应该是可信的。 如某人因没钱治病而偷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不涉及到 学生的私人问题,所以学生能够比较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并且概括出其中的道德原则。
♦ 以内容为基础的问题
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 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讨论法(Moral Disscusion Approach)
道德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 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 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道 德判断水平的提高。
(1)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核心是以道德推理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思维的发 展。
(2)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道 德判断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对某一道德问题的“应该”或 “不应该”、“对”或“错”的评价。道德判断的形式 则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所根据的理由及其推理方式。 在道德判断的形式方面,存在着处于不同成熟水平或阶 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习俗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后习俗
阶段五 阶段六
三水平
前习俗:自我中心、功利主义、个人 习俗:集体利益、社群主义、社会成员 后习俗:普遍伦理、自由主义、人类成员
六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这类问题是以某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例如在美国历史中, 杜鲁门总统决定投掷原子弹等。以内容为基础的道德两难 问题有利于向学生展示一些超越时空的道德问题。
获得发展的时代背景
1、 60年代美国处在转型期。在经济繁荣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价值 冲突和道德危机。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传 统道德教育无能为力。 2、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教育界开始强 调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教育改革以皮亚 杰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南。
三、理论基础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每个阶段是“结构性的整体”(structured whole)。这实 际上是表明,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有着本质 区别的阶段发展过程。 阶段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这些阶段组成一个恒定不变的发展 顺序,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前提,并为 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阶段的发展是一种“层级整合”(hierarchical integrations)。 高级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必然包括或涵盖低级阶段的道德 思维方式。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 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 段理论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开创了美国20世纪60、70 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践所作出的贡献是无与 伦比的,在他数十年所致力的这些领域中,他超过了他同时 代的所有人。” ——《道德教育杂志》(1987.2)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对当时道德教育实践的批判:
对传统品格教育的批判 “美德袋”:各种美德含义模糊 易导致灌输
传统品格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心理学家的质疑 对价值澄清学派的批判
特里尔(Turiel)实验和布莱特效应(The Blatt’s Effect)
2、道德教育的目的 (1)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
性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
(2)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 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3)教师的任务: ——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向儿童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
信仰自由——价值相对——道德危机 例:学生偷钱问题
思想来源
1、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产婆术 2、柏拉图:公正至上原则 3、杜威:教育即生长(身体、知识、道德)
学校即社会(冲突情景) 4、康德:道德原则(绝对命令)的普遍性和超验 性,道德自律学说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 道德思维方式,是自己道德的建构者,道德发展 是儿童积极思维的产物。道德发展是一个有阶段 的连续过程,每一阶段要求一定的逻辑思维与之 向适应。合作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律和自律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类型。 6、涂尔干:团体或集体意识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Congnitive Moral Development
授课内容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主要理论观点 四、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讨论法 六、道德教育的方法——公正团体法 七、科尔伯格理论所体现的德育主题 八、整体评价 九、参考书目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
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 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 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 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 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 了赚钱。” 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 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5、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
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
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道德两难问题的来源
♦ 假设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但假设的情境应该是可信的。 如某人因没钱治病而偷药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不涉及到 学生的私人问题,所以学生能够比较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并且概括出其中的道德原则。
♦ 以内容为基础的问题
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 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讨论法(Moral Disscusion Approach)
道德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道德 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 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以促进学生道 德判断水平的提高。
(1)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道
德发展的核心是以道德推理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思维的发 展。
(2)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可以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道 德判断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对某一道德问题的“应该”或 “不应该”、“对”或“错”的评价。道德判断的形式 则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所根据的理由及其推理方式。 在道德判断的形式方面,存在着处于不同成熟水平或阶 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习俗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后习俗
阶段五 阶段六
三水平
前习俗:自我中心、功利主义、个人 习俗:集体利益、社群主义、社会成员 后习俗:普遍伦理、自由主义、人类成员
六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这类问题是以某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例如在美国历史中, 杜鲁门总统决定投掷原子弹等。以内容为基础的道德两难 问题有利于向学生展示一些超越时空的道德问题。
获得发展的时代背景
1、 60年代美国处在转型期。在经济繁荣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背后,潜伏着严重的价值 冲突和道德危机。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传 统道德教育无能为力。 2、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教育界开始强 调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教育改革以皮亚 杰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南。
三、理论基础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每个阶段是“结构性的整体”(structured whole)。这实 际上是表明,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有着本质 区别的阶段发展过程。 阶段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这些阶段组成一个恒定不变的发展 顺序,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前提,并为 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阶段的发展是一种“层级整合”(hierarchical integrations)。 高级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必然包括或涵盖低级阶段的道德 思维方式。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 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 段理论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开创了美国20世纪60、70 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践所作出的贡献是无与 伦比的,在他数十年所致力的这些领域中,他超过了他同时 代的所有人。” ——《道德教育杂志》(1987.2)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对当时道德教育实践的批判:
对传统品格教育的批判 “美德袋”:各种美德含义模糊 易导致灌输
传统品格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心理学家的质疑 对价值澄清学派的批判
特里尔(Turiel)实验和布莱特效应(The Blatt’s Effect)
2、道德教育的目的 (1)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普适
性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
(2)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 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3)教师的任务: ——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向儿童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
信仰自由——价值相对——道德危机 例:学生偷钱问题
思想来源
1、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产婆术 2、柏拉图:公正至上原则 3、杜威:教育即生长(身体、知识、道德)
学校即社会(冲突情景) 4、康德:道德原则(绝对命令)的普遍性和超验 性,道德自律学说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 道德思维方式,是自己道德的建构者,道德发展 是儿童积极思维的产物。道德发展是一个有阶段 的连续过程,每一阶段要求一定的逻辑思维与之 向适应。合作活动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律和自律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类型。 6、涂尔干:团体或集体意识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Congnitive Moral Development
授课内容
一、科尔伯格及其思想简介 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主要理论观点 四、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讨论法 六、道德教育的方法——公正团体法 七、科尔伯格理论所体现的德育主题 八、整体评价 九、参考书目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
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 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 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 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 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 了赚钱。” 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 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
重要?为什么? 5、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
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
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