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字繁简字

合集下载

51个异体字

51个异体字

51个异体字勣:jì,用于姓氏人名。

邨:cūn,用于姓氏人名。

昇:shēng,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其他意义用“升”。

活字印刷术始祖叫毕昇。

陞:shēng,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其他意义用“升”。

堃:kūn,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坤”。

喆:zhé,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哲”。

甦:sū,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苏”。

淼:miǎo,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渺”。

犇:bēn,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奔”。

缐:xiàn,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线”。

锺:zhōng,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钟”。

濛:méng,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蒙”。

龢:hé,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同“和”。

吒:zhā,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其他意义用“咤”。

飏:yáng,用于姓氏人名。

其他意义用“扬”。

迳:jìng,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其他意义用“径”。

迺:nǎi,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其他意义用“乃”。

仝:tóng,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同“同”。

新收51个异体字和6个繁体字阪bǎn 仅用于地名,如“大阪”。

其他意义用“坂”。

祇qí义为地神。

读zhī时用“只”。

剋kēi义为训斥、打人。

读kè时简化作“克”。

袷qiā用于“袷袢”。

读jiá时用“夹”。

皙xī义为人的皮肤白。

不再作为“晰”的异体字。

慄lì义为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

不再作为“栗”的异体字。

麽mó用于“幺麽”和姓氏人名等。

读me时简化作“么”。

瞋chēn 义为发怒时睁大眼睛。

不再作为“嗔”的异体字。

噘juē义为噘嘴。

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

徴zhǐ用于中国古代乐调的代表字“宫商角徴羽”。

读zhēng时简化作“征”。

蹚tāng 义为蹚水、蹚地。

不再作为“趟”的异体字。

雠chóu 仅用于表示校对文字,如“校雠”。

其他意义用“仇”。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古代汉语上(8)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代汉语上(8)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第三,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異體分工現象。異構字在不同的 時代常常產生職能分化,也就是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它 們能夠成為異構字的時間只是在某一個時期。書上所舉的 例子是喻和諭。這裡再舉幾個例子。例如《說文· 口部》: “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孩 “”咳”二字異體。魏晉以後,“孩”引伸為初生小孩之 意,而“咳”用為咳唾之意,結果這兩個字變成兩個字形 和讀音都不同的字。又如《說文· 人部》:“佗,負何(荷 )也”,段注:“隸變佗為他,用為彼之偁,古相問無它 乎,只作它。”經隸書寫定之後,現在分化成“佗”和“ 他”(它),二字的讀音和意義也不相同。又如《說文· 巾 部》認定“常”與“裳”是重文,原因是它們的聲符相同 而義符(巾衣)同類,在構字上有通用的例子(“裙”異 體作“帬”),“常”“裳”什麼時候屬於異構字,目前 沒有文獻可以獲得準確信息,但起碼是在東周的文獻裏, 他們已經分化為兩個字了。也就是說,它們即使曾經是異 構字,也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其他如沉(沈)。
•共”身兼四職,分別 記錄了四個不同的詞。 虽然在使用上非常經濟 ,但容易造成表意的含 混和模糊。為了增強表 意的明確性,後來就分 別造了供、拱、恭三個 新字來分別發擔它的兼 職,“共”字本身主要 用以表示“共同”這一 個義項了。这样,“共 ”是本原字,為分擔母 字職能而造的供、拱、 恭等字是分化字,它们 之间形成古今字关系。
導致漢字分化(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有兩種:詞義引 申和文字借用。 1、詞義引申
• 詞義引申會在原有詞彙意義的基礎上派生出新的詞彙意義, 這就需要造新字來記稹新的意義,由此而產生了一批新字。 如“解”字本義爲“判也”,即用刀分解動物肢體,引有分 割、消除、理解等義,又引有松馳、懈怠義,此義後獨立成 詞,故由“解”加心旁分化出“懈”字。“懈”爲分化出来 的今字。

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

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

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说明:每行最前面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规范字序号,其后是规范字。

以“~”代表与规范字相同的传承字,繁体字、异体字则分别加了小括号、方括号。

对于个别字库里没有的繁体字、简体字则以“□”表示,然后取偏旁以拼凑,同时注明字体结构。

0006厂(廠)0008卜①~;②(蔔)。

0012儿(兒)0014几①~;②(幾)。

0017了①~;②(瞭*)。

0020乃[廼、迺*]0023干①~;②(乾*)[乹、亁];③(幹)[榦]。

0025亏(虧)0029才①~;②(纔)。

0034与(與)0035万①~;②(萬)。

0041千①~;②(韆)。

0044亿(億)0045个(個)[箇]0048么(麽*)0050凡[凢]0053广(廣) 0054亡[亾] 0055门(門) 0056丫[枒、桠*] 0057义(義) 0059尸[屍] 0065卫(衛) 0066飞(飛) 0067习(習) 0072马(馬) 0073乡(鄉) 0074丰①~;②(豐)。

0076开(開)0081无(無)0082云①~;②(雲)。

0083专(專)[耑*]0084丐[匃、匄]0085扎[紥、紮]0086艺(藝)0090厅(廳)0094区(區)0095历①(歷)[歴、□(字库缺该字,将“厯”双“木”换成双“禾”);②(曆)[厤]。

匹[疋]0100车(車)0101巨[鉅*]0114贝(貝)0115冈(岡)0118见(見)0122气(氣)0125升[昇*、陞*] 0126夭[殀]0127长(長)0131仆①~;②(僕)。

仇[讐、雠*] 0134币(幣)0136仅(僅)0137斤[觔]0142从(從)0143仑(侖)[崘、崙]。

0145凶[兇]0149仓(倉)0154风(風)0157乌(烏)0159凤(鳳)为(爲)0166斗①~;②(鬥)[鬦、闘、鬭] 0167忆(憶)0168计(計)0169订(釘)0171认(認)0172冗[宂]0173讥(譏)0177丑①~;②(醜)。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一、hh字字数的增多及其原(一)hh字字数的变?br/从缧ww上来看?hh字的总数呈不断增多的趋势。

以字典收字数为例?||hSSS慎编写的?ff文解字》收小篆正?3533个,另收重116333个,共字。

南朝梁代顾野王编写的《玉篇》收字,之后詀 aa修订的宋本《玉篇》收字。

宋真宗rr编写的?VV韵》收字个(包括一部分重出不同韵者)。

宋荙 RR光等人编写的《类篇》收字字。

明洪武膅 gg编的《洪武正韵》收字多个。

清康熙年gg编的《康熙字典》收字个字?00蕂 6000年代编的《中文硙oo典》收字个?00o80000年代编纂的《汉ZZ大字典》收字字199555年出版的《中AA字海》收?fff?br/但是,《康熙字典》等一类大型字典里包含SS多死字、僻字以及很多异ww、wwww,一般需要使用的字只占相当小的比例。

假如不管那些死字、僻字,并且把异ww字看作一个字,各个rr代使用hhhh字的数量似乎并oo很大变化。

根据《甲骨文编》等书yy计,甲骨文所用的单ssss有四五千个。

《十三经》共用单?5444个198888年公布的《FF磆 hZZZ常用字表?xx收250000个常用?000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5000字。

《通用字表》也H70000字。

yyyy计,把握?8000个hh字,就能xxxx一般书?999%%%的内容三千多年来,新字在不攁 aa生,但是蛂 rrff字也在不断退硋 vv史蝊__。

二者相抵,字数的变化就不大了。

一癴 ff来,rr代越晚,衺~~增加得越快。

但是由靰}}簙~~在hZZYYY越来越占优势,襣 gg外来~~又多数用假借字记录,要求造新字的衺~sKKKK不是越来越多。

这是一般使用的hh字字数比^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二?hh字字数增加的原依王力先生礷 ff法,原因大概有三:?17001mmmm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aa生新字。

(新字aa生2、各rrrr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古代汉语5-异体字繁简字

古代汉语5-异体字繁简字
可见这两个字通用。但到了后代,“诏谕”、“晓谕” 的“谕”不能写作“喻”,而“比喻”的“喻”也 不能写作“谕”。原来是异体字,后来不是异体字 了。
4.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
把它们当作异体字。例如“置”和“寘”,“寔”和“實”。 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
“美”的甲骨 文
其字形下从“大”,“大” 是正立的人形,头上戴长了一条毛茸茸的 大尾巴。
人头上的兽角毛羽和臀后那毛茸茸的东西,不是人体的一
部分,而只是一种服饰。
认为:头饰和尾饰最先是狩猎者为靠近猎物所做的伪装, 而后成为巫术和舞蹈的道具,随着其审美价值的认可,它 们才成为一种服饰。
“羌”的甲骨 文
像一个人头上戴着羊角状 的装饰物。
于省吾解释说:“原始社会早期,人们为了猎取野兽,往
往披皮戴角,装扮成野兽的样子,以便接近于野兽而射击
之显。然,甲骨文“羌”的字形表现了远古时期一种常见的
狩猎方法-化装诱捕狩猎。
乌丙安《民俗学丛话》:“自古以来,‘哨鹿’是猎鹿的 妙法之一。发现鹿群,猎人一边举起假鹿头,一边吹起牛 角哨,学着呦呦鹿鸣,鹿群便聚来,然后射取。
“妾”的甲骨文为
“妥”的甲骨文 为
一个女子飘散着头发 跪坐着,一只手伸向 她的头部将她的头发 抓起。会意字。
一个面朝左跪着的 女子,头上有刑刀 (辛)的符号。
一只大手按 住一个跪着 的女子,表 示制服了她。
(二)“美”“尾”与远古服饰审美的演
变1、“美”“尾”与远古狩猎-巫术·舞蹈-服饰的渊源关

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當当 尽:尽盡 罗:罗 羅 坛:坛壇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梁惠 王上》:“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 “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 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水 时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尺 蠖之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即一年四季的“季”),借作“是”( 这些)。《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靡,本义是“倒下”,借作“无”。《诗经·大雅·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④ 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例如: 禮—礼 啟—启 薦—荐 誇—夸 舍 ⑤ 同音替代。例如: 穀—谷 醜—丑 後—后 徵—征
砲”是“机石” 闲与閒 、奸与姦
繁简字
同一个字,字形笔划多、写法复杂的,叫繁体字;字形笔划少 、写法简单的,叫简体字或简化字;二者合称繁简字
《史记·张释之传》:“此二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斆此啬夫 谍谍利口捷给哉?”
《左传·成公二年》:“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汉字简化的原则
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12、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1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
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在汉字发展过程中,
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
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
叙述。
古今字
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按:此
指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假借——即通假
不包括在内)等原因,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
二、改:即把繁体字某些写法繁难的部分改写
成简单的。例如:
鄧—邓 憐—怜 鶱—骞 饑—饥 績—绩
三、代:即用笔画少的同音字替代笔画多的字。
例如:
醜—丑 後—后 穀—谷 萬—万 繫—系
四、草:即把草书字楷化。例如:
會—会 書—书 韋—韦 當—当 東—东
五、古:即沿用古代就有的简化字。
简体字在古代就已存在,最早可追述到甲骨文
莫→暮
孰→熟
2、分化字表示引申义
取→娶
解→懈
秉→棅
景→影
奉→俸
竟→境
反→返
坐→座
3、分化字表示假借义
师→狮
戚→戚
栗→栗
牟→眸
二、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有表音作用的声符。
食→饲 自→鼻
晶→曐(星)
三、改换古字的形符
说→悦 赴→讣 错→措
振→赈
四、改换古字的声符
邪→耶 谯→诮
撝→挥
圜→圆
五、完全改换字形
字。
②今字记录本义,古字记录假借义。例如“莫”
与“暮”,“莫”( )本义为“日落”,如《
尚书·洪范》:“星辰莫同。”假借为否定性无
定代词,如《墨子·公输》:“莫能守。”后来
为本义另造“暮”字。
今字产生的方式
一、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有表意作用的形符。

100个容易用错的繁体字

100个容易用错的繁体字

100个容易用错的繁体字1.干,繁体字是“幹”“乾”:当写“干涉”“大动干戈”时不能写繁体字;当表示物体没有水分或水分少时写“干粮”“干脆”“干燥”时可以写繁体字“乾”;当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时可以用繁体字“幹”,如“干部”“躯干”“树干”等等。

2.后,繁体字“後”。

如“後面”;用作“皇后”时只能用“后”。

3.道: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衜”“噵”“衟”都是“道”的异体字。

4.历,繁体字是“歷”和“曆”:用为“经历”“历代”“历史”时可写“歷”;用为“日历”“历法”可写“曆”。

5.钟,繁体字是“鐘”“鍾”。

当写“时钟”“钟表”时可写“鐘”;当写“钟情”“中意”“钟山风雨起苍黄”时可写“鍾”。

6.板,繁体字是“闆”“板”:当写“老板”时可写“闆”;写“木板”时可写“板”。

7. 地: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墬”“嶳”“埊”“坔”“埅”都是“地”的异体字。

8.丑,繁体字“醜”:写“丑怪”时可写“醜”;写“子丑寅卯”时只写“丑”。

9.范,繁体字“範”:写“模范”时写“範”;做姓氏时只写“范”。

10.德: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悳”“徳”“恴”“惪”都是“德”的异体字11.刮,繁体字“颳”:写“刮风”可写“颳風”;写“搜刮”只能用“刮”。

12.回,繁体字“迴”:写“回避”“回旋”可写“迴”;写“回报”、“几回”“回家”等不能用“迴”。

13.伙,繁体字“夥”:写“伙计”可写“夥計”;写“伙食”不用“夥”。

14.困,繁体字“睏”:写“困倦”可写“睏”;写“围困”只能写“困”。

15.春:“萅”与“旾”古同“春”,但是它们并不是“春”的繁体字,只是意义与“春”相同的异体字,它没有标准的繁体字。

16.里,繁体字“裏”“裡”:用在表示长度、居住时,如写“公里”“里程”“故里”只能写“里”,表示与外相反时,繁体字可用“裏”或“裡”。

17.面,繁体字“麵”:“面粉”可写“麵粉”;“表面”只能用“面”。

18.松,繁体字:“松散”可写“鬆散”;“松树”只能用“松”。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禮,《说文》:“ , 履也。所以事神致 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古文 禮。 ”
棄,《说文》:“ 棄。”
,捐也。 ,古文
3、历代的俗字
繼继 蠶蚕 遷迁 陽阳 燈灯 憐怜
4、草书楷化 車车 門门 韋韦 當当 堯 尧 爲为 會会 盡尽 頭头 應应 樂乐 歸 归 書书
5、简省构件 鑿凿 習习 廣广 飛飞 點
“修”本义为“修饰”,引申为“修治”、 “修理”、“修长”等义。
“脩”,《说文》:“脩, 脯也。从肉攸聲。 息流切 ”本义为干肉,由于与“修”同音, 可以假借为“修”,表示“修饰”、“修 治”、“修长”等义,所以可以说在以上意 义上,“修”、“脩”相通,但“干肉”义, 决不能用“修”。
3、有些字的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 异体字。如“亡”和“无”、“沽”和 “酤”。
二字古音也不相同。“置”读陟吏切 ,上古 音
属于端母职部。“寘”读支義切 ,上古音属 于章母支部。
“寔”,《说文》:“寔, 止也。从宀是聲。 常隻切 。”
“實”,《说文》:“實,富也。从宀从貫。 貫,貨貝也。神質切 。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宀部》:“寔,假借 又为實。”
2、有些字,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相通 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做异
7、另造形声字 護护 療疗 價价 蝦虾 廳厅 讓让 鑰钥 鐵
铁 儀仪 擁拥 躍跃
8、另造会意字: 塵尘 陰阴
9、同音代替,有一对一的,有一对多的。 幾几 鬥斗 穀谷 麵面 鬱郁( 《说文》:右
扶風郁夷也。从邑有聲 ) 薑姜 裏里 征 徽 幹乾干 隻祗只 臺檯颱台 後后 醜丑 僕 仆 (说文:仆,顿也。)
舍—捨

参的繁体字

参的繁体字

参的繁体字参繁体字:參参的拼音: cān shēn cēn sān参异体字:參叄叅葠蓡蔘薓㕘[ cān ]加入。

参战、参选、参军验查、验证。

参考、参照商讨、研究。

参禅、参透、参话头进谒。

参拜、参见[ shēn ]1、人参、党参等的统称,通常指人参:~茸(人参和鹿茸)、~须。

2、二十八宿之一:~商。

[ cēn ]→参差[ sān ]同「三」。

1.丝丝柳影云天下(打一字)参姓,中国姓氏,据《实用姓氏·读写简编》记载,读shēn,又读cān。

凌迪知《万姓统谱》:“参,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

”一、参(參)shēn现行较罕见姓氏。

今山西之晋城以及吕梁地区有分布。

《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

其源不一:1、郑樵注云:“董姓。

陆终第二子参胡后。

”“以名为氏。

”2、《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皋陶、实沈之后皆有参氏。

”皋陶为东夷首领,偃姓;实沈,相传为高辛氏子,尧使之主参星,为参神。

一音cān,又音sān。

皆现行姓氏。

唐代有参开;宋代有参徐,绍兴进士。

二、参(參)cān现行罕见姓氏。

今陕西之韩城有此姓。

汉族姓氏。

《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并音c ān。

《大全》注云:“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来源:1、传说中古帝颛顼的玄孙有陆终,其第二子参胡之后有参氏;2、传说中东夷首领皋陶和实沈(帝喾之子)的后代都有参氏。

”三、参sān现行罕见姓氏。

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

傈僳族有此姓。

四、参(參)参姓分布:大陆有此姓。

参姓起源:1、系自董姓。

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见《风俗通》。

一说,祝融之后惠连封于参胡,因氏,见《广韵》。

2、春秋时郑大夫国参之后。

3、皋陶(东夷首领)、实沈(帝喾)之后皆有参氏。

参姓名人:参百,周穆王御。

参安,明时平定州人,永乐中任福建连江县知县。

郡望:晋阳。

变化:亦作〔叅〕、葠。

古今字 异体字 繁体字

古今字 异体字 繁体字

个人收集整理-ZQ(三)繁简字.简体字古已有之,向上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比如《诗经》中地“於”皆写作“于”,汉《吴仲山碑》中地“餘”就写作“余”,《正字通,中地“填”、“聽”俗作“坟”、“听”.凡是所谓“俗体”,都是早在民间流行地简化字.这些“俗体”字尽管曾遭到过扼制,但汉字由繁趋简地潮流是阻挡不住地.今天,在我们正式使用地简化字中,有很多就是古代简体字地借用.比如:“准”(凖)《广韵》“庙”(廟)《字汇》“双”(雙)《集韵》“恋”(纞)《字汇》“声”(聲)《正字通》“怜”(憐)隋《董美人碑志铭》“夹”(夾)汉《曹全碑》“扑”(撲)《集韵》“宝”(寶)《宝应碑文》“齐”(齊)《正字通》“尽”(壶)《正字通》“朴”(樸)汉《孔庙碑》“干”(幹)汉《郑季宣碑》“晒”(曬)《字汇补》“灶”(竃)《五音集韵》“痒”(癢)《集韵》“烛”(燭)《字汇》“笔”(筆)北齐《雋敬碑)“画”(壹)《字汇》“籴”(糴)《干鶈妻嫃禄字书》“类”(類)《五音篇海》“粜”(糶)《干禄字书》“纵”(縱)《集韵》“阴”(陰)《字汇补》“肤”(膚)《广韵》“麦”(麥)汉《西狭颂》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和研究古代文献,不仅需要掌握简化字,而且需要掌握繁体字,掌握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地关系.只有掌握了这种关系,才不至于产生误解.比如《后汉书•丁鸿传)有“干云蔽日”地话.如果把“干”理解为“乾湿”之“乾”地简化字“干”那就错了,因为天上地云不可能有干、湿之分.这里地“干”字,是“树木参天”地意思,与“干”字繁体字毫无关系.繁、简字之间地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在词义上本来毫无联系,而仅仅读音相同,但在简化时则采用了笔画少地.如“蒙”与“矇”在词义上大有区别:“愚昧”谓之“蒙”,而“嚎”则有“欺骗”义.后来只是因为读音地关系,才以“蒙”代“矇”了.第二,有地简化字是借用其繁体字地一部分,但这个“一部分”又是古代地另外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今天地这个简化字去理解古代地另外一个字.如今天地简化字“隶”(力),就是取了繁体字“隸”地一部分,然而“隶”又是古代地另外一个字,是一只手抓住了一条尾巴地象形字.许慎说:“隶,及也.”《玉篇》就把“隶”直接写为“逮”.所以古代地“隶”字也就是今天地“逮”字,若不注意就会弄错.第三,今天有些简化字,有地是古本字,如“气”(氣)、“网”(綱)等;有地是占通用字,如“荐”(薦)、“痒”(癢)等;有地是古异体字,如.“礼”(禮)“线”(綫)、“泪”(淚)等.了解了这些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代早就有了这些简化字,只不过是为了书写方便,才选择了其中笔画少地作为今天地统一使用体.1 / 1。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在我国古代的书籍中,⼀个⽅块字往往有好⼏种写法,这就给我们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就必须掌握有关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古今字。

《墨⼦?公输盘》中记述:当墨⼦⽃败了公输盘后,“公输盘不说”。

“不说”,这好像是说公输盘⽃输后不说话了。

这样理解就错了。

这⾥的“不说”就是“不悦”,是不⾼兴的意思。

可是⼈们往往认为“悦”字是本来就有的,⽽只是古⼈在书写时经常写为“说”罢了。

其实这是⼀种误解。

须知上古是没有“悦”字的,《说⽂解字》中也只收了⼀个“说”字,没有“悦”字,其释义是:“说,释也。

”可见“说”才是本字,“悦”是个后起字。

所以“说”就是古字,“悦”就是今字。

为什么会产⽣古今字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字少,⽽后世⼜不断地发展增多。

例如《⼤学》《中庸》《论语)《孟⼦》这四部书不重样的字共⽤了4466个,东汉《说⽂解字》也不过9353个字。

可是,到了1915年,中华书局编印的《中华⼤字典》共收字48000多个,相当于《说⽂解字》的5倍多。

古代的字少,⼀个字要代表⼏个意义,真可谓”⼀⾝兼多职”。

⽐如上古的⼀个“辟”字就兼有多种职责,它能代表“避”、“嬖”、“僻”、“譬”、“辟”这五个字⽤。

后世⼈为了减少字的“兼职”现象,才在“辟”字的⾝上加了各种表意的形符,以⽰意义的区别。

因此,上古的“辟”字就是古字,⽽后世新产⽣的“避”、“嬖”、“僻”、“譬”。

“辟”就是今字。

在古书中,古今字的现象很多。

如果我们没有这⽅⾯的基本知识,那就很难读懂古⽂。

以下略举⼏例:(1)“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庄⼦?胠箧》)——这就是⼈们所说的智慧啊。

(2)“⼤叔出奔共。

”(《左传?隐公元年》)——太叔跑到共那个地⽅去了。

(3)“夫晋何厥之有?”(《左传?僖公三⼗年》)——那个晋国有什么餍(满⾜)呢?(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孟⼦?滕⽂公上》)——布帛长短⼀样,价钱也相似。

建的繁体字

建的繁体字

建繁体字:建(jian)
建的拼音:jiàn
建异体字:㨴䢖
建的笔顺:フ一一一一丨フ丶
康熙字体:建康熙字典:
建【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 居萬切,犍去聲。

《說文》立朝律也。

《書·洪範》建用皇極。

又《玉篇》豎立也。

《韻會》置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廣韻》木名。

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

又星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

《註》建星在斗上。

《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

《註》建六星在斗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又州名。

《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

又姓。

《廣韻》楚王子建之後。

《前漢·元后傳》有建公。

又《集韻》《韻會》 紀偃切,犍上聲。

《集韻》覆也。

《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註》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勢易也。

又與鍵通。

《禮·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

《註》建,讀爲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现象的是( )
A 煙烟 B 恥耻 C 係系 D 避辟 E 嫋途
2.“干”和“乾”的关系是( ) A 繁简字 B 通假字 C异体字 D古今字
3.“征”和“徵”的关系是( ) A通假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古今字
古今字
一 定义 1.是指在某种意义上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 产生在前的是古字,产生在后的是金字。 2.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 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即 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2.特点
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互换,意义不发生变 化。
异体字
3.异体字是与通用字相对而言的, 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写法,其中最 通行的一个字是通用字或正字; 其余叫“异体字”、“或体字”、 “俗体字”、“重文” 4.异体字的几种情况(见课本80页) 5.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3种情况 (见81)
繁简字
1.定义:记录同一个词的几个字中,笔画多的叫繁
异体字、古今字与繁简字
*补充 笔 势 与 笔 意
笔意:保持原来的造字意图、能够表现 字的本义的形体,叫作笔意。
笔势:汉字经过演变,逐渐整齐化、符 号化,从而脱离了原始的造字意图,无 由看出它所依据的本义,这种形体叫笔 势
1. 定义:两个字的
音义完全相同,形体 不同,在任何情况下 都可以互相代替。
2.特点,而今字所代表的
只是古字所兼有的集中一役中的某一种意义,即 古字把兼职中的某项意义交给了今字。
昏婚 禽擒 景影 反返
知智 县悬 虚墟
体字,繁体字简化后笔画少的叫简体字。
2.繁简字之间的关系:
简省改变繁体字的笔画或偏旁:
靁:雷;曐:星; 連:连;孿:孪;
替换较繁的声符或义符:
鄰:邻;黏:粘
原来的分化字重新合并
复:復:複;舍:捨
合并同音字
幾:几;鬥:斗
睹覩 俯俛 滕剩 夢梦 杂襍
浅淙 雞鷄 棄弃 卻却 暖煖
歡歎 雁鴈 蠶蚕 袴裤
憑凭 诒贻 傑杰 巖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