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心理咨询案例.doc

合集下载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2篇)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2篇)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2篇)校园欺凌事件案例一:沉默的受害者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课余时间画画。

事件起因一切始于一次偶然的课堂作业。

美术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绘画任务,要求同学们画一幅自画像。

小明用心地完成了作品,画中的他眼神坚定,色彩搭配和谐。

然而,当他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时,却遭到了班上几个调皮学生的嘲笑。

“看看小明画的,这哪里像人,简直就是个怪物!”带头嘲笑的是班上的“小霸王”李强,他成绩不好,但仗着身材高大,常常欺负同学。

欺凌过程从那天起,小明成了李强及其小团体的目标。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嘲笑小明的作品,还在课间休息时对他进行肢体上的攻击。

李强常常故意撞倒小明,抢走他的文具,甚至在他的作业本上乱画。

小明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

他试图向老师求助,但老师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打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小明的父母也忙于工作,没有察觉到他的异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强的欺凌行为越来越过分。

他开始在班级群里发布小明的丑化照片,配上侮辱性的文字。

其他同学虽然同情小明,但慑于李强的威势,不敢站出来为他说话。

情绪崩溃一天放学后,李强带着几个“小弟”把小明堵在教室里,逼他跪在地上,用脚踩他的手。

小明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班主任张老师看到。

张老师立即制止了李强的行为,并将小明带到办公室。

经过询问,张老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立即联系了小明的父母,并决定召开一次班会,专门讨论校园欺凌问题。

解决措施在班会上,张老师严厉批评了李强的行为,并强调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她还邀请了一位心理老师来给同学们做讲座,帮助大家理解欺凌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影响。

小明的父母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更多地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他们带小明去看了心理医生,帮助他走出阴影。

学校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校园巡逻、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等。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起校园霸凌事件,并探讨了心理辅导在帮助受害学生应对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

事件背景某高中校园发生了一起霸凌事件,受害者是一名十年级学生,遭到了同班同学的欺凌和排斥。

这种霸凌行为包括嘲笑、辱骂、孤立和恐吓,给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的介入校方意识到受害学生需要心理支持和辅导,因此请来了学校心理辅导师。

心理辅导师与受害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了解了他的经历、感受和心理困扰。

辅导过程心理辅导师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受害学生:1.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霸凌行为时的愤怒和沮丧。

2. 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3. 社交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提高与同学们的相处能力。

4. 冲突解决:指导学生研究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通过沟通和妥协来化解问题。

5. 心理支持:提供学生需要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安全的环境来释放情绪。

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受害学生逐渐表现出积极的变化。

他们更加自信,能够更好地与同学们互动,情绪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对霸凌行为的恐惧减轻,他们开始重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并重新融入学校环境。

结论校园霸凌对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心理辅导对于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受害学生在恢复自信和重新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引用资料- 受害学生的讲述- 校方提供的资料- 心理辅导师的观察与记录。

校园暴力心理辅导记录

校园暴力心理辅导记录

校园暴力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描述
本案例中,学生小张(化名)反映在学校经常遭到班级中同学的欺凌和打骂,引起了他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在第一次心理辅导中,心理医生了解到小张的遭遇并对其进行了情绪的缓解。

同时,通过引导小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让他感受到关注和支持,减轻其痛苦,缓解压力,并向他介绍了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

第二次辅导
在第二次心理辅导中,小张向心理医生反映自己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心理医生主动询问细节,并
帮助小张分析问题,并针对他的心理问题进行了一些专业的技巧指导,建议他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以缓解压力,始终保持与老师和父母的交流。

第三次辅导
在第三次心理辅导中,小张已展现出很好的转变。

他感到自身的能力被逐渐发掘,并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自己,恢复了心理平衡,增强了对社会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结论
本次心理辅导不仅缓解了小张的痛苦,还促进了其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减轻其压力,并且指导他进行一些积极的行为和调整,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案例(范文)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案例(范文)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案例(范文)一、事件背景学校简介:光明中学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公立中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教学声誉。

学校共有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

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事件发生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5月20日涉及人员:受害者:李明(化名),男,14岁,初二(3)班学生施暴者:张强(化名),男,15岁,初三(1)班学生其他参与者:王丽(化名),女,14岁,初二(4)班学生;刘伟(化名),男,14岁,初二(2)班学生二、事件经过初期阶段:2023年3月15日,李明在放学后在校门口被张强拦下。

张强以李明“眼神不礼貌”为由,对其进行了言语上的侮辱和推搡。

李明因害怕不敢反抗,事后也未向老师和家长反映。

中期阶段:3月20日至4月10日,张强及其朋友王丽、刘伟开始频繁对李明进行欺凌。

具体行为包括:言语侮辱:张强多次在课间和放学后对李明进行辱骂,称其为“废物”、“笨蛋”等。

肢体暴力:张强多次在厕所、操场等监控盲区对李明进行殴打,王丽和刘伟则在旁助威。

网络欺凌:王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李明的照片,并配以侮辱性文字,导致李明在班级和学校内的声誉受损。

高峰阶段:4月15日,张强在教室门口当众将李明的书包扔到地上,并逼迫李明跪下道歉。

李明的同桌见状试图阻止,但被刘伟威胁。

事后,李明情绪崩溃,向班主任张老师哭诉。

后续发展:4月20日至5月20日,学校介入调查,但张强等人并未收敛。

5月10日,李明的家长接到匿名电话,告知其孩子在校被欺凌的情况。

李明家长随即向学校反映,并报警处理。

三、事件影响对受害者的影响:心理创伤:李明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学习成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社交障碍:李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流,逐渐被孤立。

身体健康:多次肢体暴力导致李明身体多处受伤,需定期就医。

对施暴者的影响:法律制裁:张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警方拘留,王丽和刘伟也受到警告处分。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3篇)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3篇)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3篇)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平时忙于工作,对小明的生活和学习关注较少。

小明在学校里成绩中等,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但也从不惹是生非。

事件起因一切始于一次无意间的误会。

某天,小明在教室里不小心撞到了班上的“小霸王”李强,李强的书本掉了一地。

李强觉得小明是故意挑衅,当场就骂了小明一顿。

小明不敢还嘴,只是默默捡起书本,道歉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事件发展李强觉得不解气,开始在班级群里散布关于小明的谣言,说他是“故意的”,“人品有问题”。

很快,这些谣言在班级里传开了,同学们开始对小明指指点点,甚至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

小明感到非常委屈,但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强和他的“小团伙”变本加厉,不仅在现实中孤立小明,还在网络上发布侮辱性的言论和恶搞图片。

小明的照片被PS成各种丑陋的形象,配上不堪入目的文字,在班级群里广泛传播。

小明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事件高潮某天,小明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几个陌生人拦住,对他进行了一番殴打。

事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李强叫来的校外朋友。

小明被打得鼻青脸肿,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他终于忍不住,向班主任和家长哭诉了这一切。

处理结果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学校汇报,学校迅速展开调查。

经过核实,李强及其“小团伙”的欺凌行为被确认。

学校对李强进行了严厉的处分,记过并通报批评,同时安排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

小明的家长也报警处理,警方对李强及其校外朋友进行了警告和教育。

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反欺凌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反思与启示这起事件暴露了校园欺凌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尤其是网络欺凌的严重性。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欺凌行为。

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勇敢面对和举报欺凌行为。

校园欺凌事件案例二:肢体欺凌的恶果背景介绍小红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成绩优异,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学生打架个别教育案例(3篇)

学生打架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2)班,共有学生50人。

班级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在课堂上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架的情况。

在最近的一次课堂上,小明与同桌小李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人扭打在一起,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

课后,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决定对小明进行个别教育。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性格因素: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过于争强好胜,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

(3)同伴关系问题:小明在班级中朋友较多,但有些朋友行为不端,影响了他的行为。

(4)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小明在遇到挫折时,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行事。

2. 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改善小明与同学的关系,促进班级和谐。

三、教育措施1. 家校合作(1)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2)建议家长多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心理需求。

2. 心理辅导(1)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2)引导小明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课堂教育(1)在课堂上,针对小明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开展“情绪管理”主题班会。

(2)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4. 同伴关系教育(1)引导小明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尊重他人。

(2)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消除矛盾。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教育,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 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小明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冲动行事。

2. 同伴关系改善:小明与同学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再与同学发生争执。

3. 学习成绩提升:小明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_校园欺凌让我崩溃”——_一例初中男生情绪、行为失控的个案辅导

“_校园欺凌让我崩溃”——_一例初中男生情绪、行为失控的个案辅导

“校园欺凌让我崩溃”文/赵立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个案基本情况小光(化名),男,14岁,初二学生,性格内向,身形较瘦弱,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初中一年级时,小光经常因说梦话受同学嘲笑而情绪、行为失控。

据小光爸爸介绍,小光从10月龄跟外婆、外公生活至4岁,读幼儿园直至小学毕业期间未发现异常。

爸爸妈妈工作忙,很少陪伴他。

他从上初中接触电脑后,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很少与人交往互动,平时易激动。

刚上初一的时候,小光晚上在宿舍睡觉做梦,大声喊“妈妈”。

学校里很多同学知道这件事,就故意开玩笑,在小光面前喊“妈妈”。

最严重的一次,整层楼的男生都围在小光宿舍门口大喊“妈妈”,导致他在宿舍里情绪失控大喊大哭,拿着棍子、垃圾桶等扔向同学,并追打他们。

后来班主任给他做了很多次疏导工作,也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对小光开玩笑。

此外,学校加强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教育,但是依然有些调皮学生拿这件事逗小光。

小光本就较内向,也不善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也导致同学们更不愿意跟他玩,影响到小光的人际交往与健康成长,并且给学校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

个案问题分析1.问题原因我通过和小光多次倾谈,以及从多方面了解情况,总结出以下两个可能导致他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原因:童年的留守经历导致小光十分渴望母爱,母亲在其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同学用小—— 一例初中男生情绪、行为失控的个案辅导个案聚焦青春期健康76光在梦中喊“妈妈”这件事情嘲笑他,使他觉得同学极不尊重自己的妈妈。

而且,他渴望母爱的秘密及内心软弱的一面被公之于众,还被别人拿来取笑自己,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由于小光为人较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面对群体逗弄不知所措,心中的愤怒和委屈只能通过大喊大哭、攻击别人来发泄。

社会原因:同学拿他说梦话叫“妈妈”起哄嘲笑他,符合校园欺凌行为,对小光来说是一个应激事件。

2.分析与鉴别我充分了解情况,以及参考专业资料后,得出结论:小光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典型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例及处理结果(范文)

典型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例及处理结果(范文)

典型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例及处理结果(范文)学校简介:某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中学,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涵盖了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

学校一直以来以严谨的校风和优异的升学率著称,但在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事件概述:2022年9月,该校高一年级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涉及多名学生,事件持续数周,最终在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下被揭露和处理。

案例详情事件起因:高一年级学生李明(化名)因性格内向、成绩中等,逐渐成为同班同学张强(化名)及其小团体的欺凌对象。

张强是班级里的“小霸王”,成绩优异但性格霸道,经常带领几名同学对李明进行言语侮辱和肢体攻击。

事件发展:1. 初期欺凌:张强及其小团体最初以嘲笑李明的穿着和成绩为主,经常在课堂上故意提问难问题,使李明难堪。

2. 升级暴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欺凌行为逐渐升级。

张强开始在课间休息时对李明进行推搡、踢打,甚至逼迫李明为其写作业、买零食。

3. 网络欺凌:张强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李明的言论和照片,导致李明在班级和学校内的声誉受损,心理压力巨大。

事件高潮:2022年9月20日,张强在放学后带领几名同学将李明围堵在教室角落,对其进行长达半小时的殴打和辱骂,导致李明多处受伤,心理受到严重创伤。

李明的家长在发现孩子伤痕后,立即向学校报告,并报警处理。

学校处理过程初步调查: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成立由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小组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询问目击者和涉事学生,迅速掌握了事件的基本情况。

紧急措施:1. 医疗和心理干预:学校第一时间安排校医对李明进行初步诊疗,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2. 保护措施:为防止李明再次受到伤害,学校安排专人护送其上下学,并在班级内加强监控。

家校沟通:学校及时与李明和张强的家长进行沟通,通报事件进展,并邀请家长参与后续处理过程。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世界各地每天总会发生一些校园欺凌的事件,经常听到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一些属于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

校园欺凌不仅给“受伤者”造成伤害,还会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广州心理咨询为您分享一则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该怎么办?林玮(化名),女,15岁,初二。

父母反映孩子最近两周精神萎靡,神情一反常态,不愿意说话,闷闷不乐,且不愿意上学。

焦急的父母不断劝说,孩子却一步都不愿再踏进学校,甚至对父母大吼大叫。

父母很无奈,只好求助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的帮助。

据了解,因为个头大,有点男孩子气,桀骜不驯,林玮成为学校里的“大姐大”,经常欺负看不顺眼的同学,加上拉帮结派,几年下来手下也跟随了多个好姐妹儿。

此次为替同班好姐妹出气,这个人高马大的初二女孩子在厕所里掌掴了隔壁班女生,并将这名女生的裤子扯了下来作为笑料。

这事情让被欺负者的堂哥知晓,为了“教训”林玮,堂哥对她拳打脚踢一番,又扯掉她的外套,拿洗发水往她身上乱倒。

事后林玮放学回家,父母并未察觉到异常。

几日之后听同学说起,才知晓此事。

因女儿经常在学校打架,父母已经习惯了。

母亲像往常一样把女儿训斥了一顿,希望女儿从此长教训。

孩子当时情绪比较沮丧,不愿意听,嫌母亲烦,将母亲关在门外。

父亲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更未深思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林玮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为小事儿吵架打架。

对女儿的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型,妈妈不是哭就是责备,爸爸则经常打她,嫌她太调皮。

自幼儿园时,林玮开始经常打人,老师曾教育过,也找过家长,父母虽然呵斥教训了,但无太大的改善。

多次之后,父母也很无奈,又无更好的改善方法,心中便有些放弃了,常常叹息“管不了”。

父母咨询目标:让孩子不再恐惧上学,正常回到学校上学。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解析:林玮虽曾是“校园欺凌”的施暴者,但同时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

校园霸凌心理疏导案例

校园霸凌心理疏导案例

校园霸凌心理疏导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最近他在学校里总是闷闷不乐,成绩也有所下滑。

经过了解,发现他遭受了校园霸凌。

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在课间故意找小明的茬,嘲笑他的穿着打扮老土,还给他起各种难听的外号,有时候甚至会在他走路的时候故意绊倒他。

二、初次接触与倾听。

我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把小明叫到了心理辅导室。

刚一进来,小明就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揪着衣角,不敢看我。

我笑着对他说:“小明啊,你就把这儿当成是一个超级安全的小城堡,你可以把心里的委屈、烦恼都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我呢,就像个魔法师,能把这些烦恼统统变没。

”小明听了我的话,慢慢抬起头,眼眶红红的。

他小声地说:“老师,我在班里感觉特别难受,那些同学总是欺负我,我都不想上学了。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那些家伙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不过咱们可不能被小怪兽吓倒呀。

你先跟老师说说他们都干了些啥坏事。

”小明就一五一十地把那些同学对他做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越说越激动,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递给他纸巾,静静地听他说完,这时候他的情绪也稍微平复了一些。

三、心理分析与引导。

我对小明说:“你知道吗?那些同学这么做是非常不对的,他们就像在黑暗里乱咬人的小老鼠,是因为他们自己心里有毛病,而不是你不好。

你看,你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从你的眼神里我就能看出来。

你的穿着打扮那叫质朴,是很实在的风格,这是你的特点,不是缺点。

”然后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刺猬,它总是被其他小动物嘲笑背上的刺太多。

小刺猬特别难过,想把刺都拔掉。

可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所有的小动物都害怕极了。

这时候,小刺猬把自己蜷缩起来,用背上的刺保护了大家。

那些小动物们这才发现,原来小刺猬的刺是这么有用的东西。

小明啊,你现在就像那只小刺猬,那些欺负你的同学还没发现你的闪光点呢。

”小明听了这个故事,眼睛里有了一丝光亮。

我接着说:“对于那些同学给你起的外号,你就当是他们在乱哼哼,你要是越在意,他们就越得意。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霸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概述
本案例涉及一名高中学生在校园中遭受霸凌,并需要进行心理
辅导以帮助其恢复自信和应对心理困扰。

背景信息
学生张明(化名)是一名高一学生,成绩优异但性格较内向。

在学校中,他遭受了同学的言语羞辱、身体威胁和社交排斥等形式
的霸凌行为,导致他的自尊心受挫,情绪低落,研究兴趣逐渐减退。

心理辅导方案
第一阶段:接触和了解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张明的个别面谈,了解了他面临的困境和心
理状态。

同时,辅导师也与学校相关人员和张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和交流,获取更多背景信息。

第二阶段:情绪管理和自尊恢复
在这一阶段,辅导师侧重于帮助张明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
恢复并提升他的自尊心。

辅导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自我控制技巧,帮助张明的情绪,并教他如何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挑战和困难。

第三阶段:建立人际关系和应对策略
在这一阶段,辅导师帮助张明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
他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能力。

辅导师引导张明掌握有效的社交
技巧,并帮助他制定应对霸凌行为的策略,如告诉老师和家长、留
下证据等。

第四阶段:巩固和预防
在这一阶段,辅导师与张明进行定期的跟进,确保他的心理状
态良好,并避免再次遭受霸凌。

辅导师还与学校合作,提供预防和
干预措施,例如开展校园霸凌教育活动和培训,以提高师生对校园霸凌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结论
通过心理辅导的帮助,张明逐渐恢复了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并能够更好地应对校园霸凌的困扰。

学校和家庭也加强了对校园霸凌问题的关注和管理,以保护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欺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欺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欺凌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校园欺凌心理健康疏导记录咨询时间:辅导老师:一、基本情况XXX,高一级男生。

父母离异,妈妈几乎不管孩子了,爸爸身患疾病,也没有更多精力顾及。

XXX升入高一年级,性格非常偏激,由于青春期,情绪化。

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吵架。

爸爸表示,从小对他管教严格,也有暴力管教的经历。

他打人后都是被严厉批评,他被欺负后,爸爸几乎都是告诉他要忍耐,要让着点同学,然后不了了之。

二、问题分析1、自卑XXX内向,几乎不怎么开口说话,加上XXX正处于青春期,身形比较高大,研究成绩也不是很好,从初中开始,和同学关系就不是很好;进一步加重他的自卑心理。

当一个学生从内到外都对自己失去信心时,就会表现出垂头丧气、胆小弱懦的样子。

而这类学生极容易由校园欺凌的对象变成欺凌者。

2、情感缺失XXX的父母离异,母亲几乎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义务。

父亲身患重症,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会离开。

对于XXX,他会把这些外在事件的发生归因到自己的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妈妈才会离开,爸爸才会发脾气,进一步强化自卑心理,导致自尊水平极低。

XXX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爱,从小学开始,在学校受了欺负,老师家人总是告诉孩子一定要忍让,即使不是他的错,爸爸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式,严重伤害了他的尊严和自尊心。

久而久之,XXX在学校受到欺负后,回到家中却得不到安慰和应有的保护,内心的苦闷和压抑情绪发泄不出来。

如果再不有效处理,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来临,孩子心理创伤爆发的诱因,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三、咨询辅导过程1、引导XXX宣泄压抑的情绪能量。

帮助孩子将心中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逐步发泄出来,学会有效处理自己的情绪。

法律咨询校园暴力案例(3篇)

法律咨询校园暴力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本案例以某中学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为背景,旨在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探讨校园暴力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咨询建议。

二、案例简介某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小张,因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同学嘲笑和侮辱。

一日,小张在放学路上被同学小李、小王等五人围殴,致使其头部受伤,眼镜被打碎。

事后,小张向学校举报,但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

小张的父母得知后,将小李、小王等五人及其家长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1. 校园暴力的法律性质校园暴力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违法性:校园暴力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

(2)严重性:校园暴力往往造成受害学生的人身伤害,甚至导致残疾、死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普遍性: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具有普遍性。

2. 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小李、小王等五人故意伤害小张,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小李、小王等五人的行为侵犯了小张的人身权利,应承担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四)殴打、伤害他人的。

本案中,小李、小王等五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承担行政责任。

四、法律咨询1. 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承担哪些责任?学校作为校园暴力的防范主体,有义务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法律咨询校园暴力案例(3篇)

法律咨询校园暴力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校园暴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校园中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校园暴力案例,从法律角度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法律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李某,因一次课堂发言被同学嘲笑,心中怀恨在心。

在课后,李某联合其他同学,对嘲笑他的同学进行了殴打,致使其头部受伤,昏迷不醒。

事发后,学校迅速采取措施,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通报家长。

然而,李某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某等人多次对嘲笑他的同学进行报复,导致多名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案例分析1. 案例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李某的家庭教育较为宽松,父母忙于工作,对其疏于管教,导致其道德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同学关系紧张:李某与被嘲笑的同学之间存在矛盾,未能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导致矛盾激化。

2. 案例危害(1)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李某的暴力行为导致多名同学受伤,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

(2)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败坏社会风气: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3. 应对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3)强化法制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严厉打击校园暴力:对校园暴力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四、法律咨询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学校欺凌法律援助案例(3篇)

学校欺凌法律援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学校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

为了维护受害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学校欺凌行为的打击和预防。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学校欺凌事件,介绍法律援助在其中的作用。

二、案件简介2019年9月,某市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

受害人小王(化名),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课间休息时,被同班同学李某(化名)和几名同学围殴。

在殴打过程中,小王头部受到重击,导致脑震荡,身体多处受伤。

事发后,小王家长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

三、法律援助过程1. 咨询律师小王家长在得知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后,立即联系了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律师在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向小王家长提供了以下建议:(1)收集证据:包括医疗诊断证明、报警记录、监控录像等,以证明小王遭受了欺凌行为。

(2)申请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李某及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追究刑事责任:若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2. 调查取证律师协助小王家长收集了相关证据,并前往学校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律师发现:(1)李某及其同学曾多次对小王进行言语侮辱、殴打等欺凌行为。

(2)学校在事发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欺凌行为,也未对受害学生进行安抚和关爱。

3. 提起诉讼在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后,律师代表小王及其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及其监护人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4. 庭前调解在庭前,律师与被告及其代理人进行了多次调解。

在律师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及其监护人同意赔偿小王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10万元。

5. 法院判决虽然双方达成和解,但律师仍建议小王及其家长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法院经审理后,确认了和解协议的效力。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法律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1. 维护受害学生权益:通过法律援助,小王及其家长得到了专业的法律帮助,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我不认识他,凭什么来打我?——一例校园欺凌事件的个案心理辅导

我不认识他,凭什么来打我?——一例校园欺凌事件的个案心理辅导

我不认识他,凭什么来打我?——一例校园欺凌事件的个案心理辅导摘要:校园欺凌作为一种特殊的青少年暴力行为,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不仅直接伤害受欺凌者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成长过程中无法磨灭的阴影,甚至引发学生的极端行为。

本案例就是针对一位受到校园暴力的初一学生所做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心理辅导一、个人基本状况小羽(化名),13岁,初一男生。

原就读于私立学校,第二个学期转到镇上的中学,母亲是该中学教师。

刚到新的学校,没有认识的同学,性格表现比较内向,经常和同学起矛盾,妈妈只让他跟班主任协商解决,几乎每次都是告知他要忍耐,然后不了了之。

开学两个月,小羽在学校遭遇挑衅被学生殴打,校园暴力对小羽留下心理创伤和阴影,情绪压抑无法回归到正常的校园生活。

二、问题的发生与经过小羽比较瘦小,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内心充满愤怒,低着头和我没有眼神接触。

此时,他为欺凌事件感到没有面子,没有意愿谈及这件事情,因此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师:这不是你的错,你一定很痛苦,一定很委屈,一定很愤怒,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抱怨,可以发泄,也可以哭,甚至可以骂街都没问题,我不会指责你,我相信这是你真实的感受。

此时整件事情谁的责任更大没有关系,只是想告诉小羽:被打被骂不是你的错,确实是他们欺负人。

小羽这时才愿意开口说事情的经过,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都不认识他,凭什么来打我?”,心里非常气愤。

小羽:上周末在家时一名同学将我拉进一个QQ群,群里的人都不认识,因为这学期我才转校过来成为插班生,没交到几个熟悉的同学。

我在群里问有谁能一起打游戏,结果遭来了隔壁班一名学生的辱骂,我有点生气和他对骂起来,对方就威胁要找人来学校打我。

回校当晚,那名威胁我的同学叫来了4个人,课间时把我喊出课室门口挑衅,对方有5个人,但在对骂中他们不如我,处于下风,其中一个男生我根本就不认识他,走前来直接往我脸上挥了一拳,几个人就围过来打我一个人。

校园虐待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虐待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校园虐待学生心理辅导案例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某高中校园中,涉及一名被同学虐待的学生。

虐待包括日常欺凌、言语侮辱以及体力伤害。

学生心理辅导师接到学生家长的求助后,开始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过程1. 接触阶段:心理辅导师与学生进行初次接触,了解学生所处的困境和问题。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

2. 评估阶段:心理辅导师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受虐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

采用专业工具和方法,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便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3. 动机激发:心理辅导师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动机和资源,增强其应对虐待的能力。

通过鼓励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力量。

4. 情绪调节:心理辅导师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和愤怒。

通过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恢复内心平衡。

5. 社交技能培养:心理辅导师教授学生应对欺凌的社交技能,如断言自己的权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寻求帮助等。

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在安全环境中让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模式。

6. 情景还原:心理辅导师引导学生回忆和面对受虐的情景,帮助学生重新评估情景中的感受和解释。

通过认知重建和心理重组,减少心理创伤的影响。

7. 持续支持:心理辅导师定期与学生进行跟进,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指导。

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沟通空间,让他们随时倾诉和寻求帮助。

辅导成效通过持续的心理辅导,该学生逐渐恢复了自信并学会了有效面对虐待。

学生在辅导过程中逐渐展现积极向上的变化,恢复了研究的兴趣和社交能力。

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结论这个案例展示了校园虐待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心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能够逐渐恢复自信,并提升面对虐待的能力。

校园虐待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并通过多方合作解决,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16年9月
咨询教
校园暴力心理咨询案例
时间2016年9月咨询教师王萍
一、基本情况
纪同学,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个体经营者,大专文化,离异家庭,随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把同学打伤。

二、问题分析
1.早期父母教育影响。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
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妈妈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爸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期望大,要求高。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纪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亲就会打孩子。

2.早期经历影响。

上小学后,一次一个同学拿跳绳去勒纪XX 的脖子,想和他开玩笑牵着他走。

不小心弄疼了,纪生气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抽向同学。

那个同学吓得跑掉了。

据老师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同学发生矛盾,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2.特殊经历与青春期心理。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纪XX比其他孩子独立。

独立上下学(家比较远),自己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一年由于父母吵架离异,由管教严厉的父亲教育抚养他。

孩子开始逆反,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老师批评也不以为意。

和同学矛盾冲突比较多,有时是被打有时是打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