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PPT课件完美
合集下载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课件(36张PPT)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阿平亲眼看见了鸿 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 项羽在咸阳城中的所 作所为,不禁心中有 了判断。于是,他决 心跟随刘邦…………
三、楚汉之争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江东父老
阿平受到了刘邦的 重用,运用自己的聪 明才智辅佐刘邦,取 得楚汉之争胜利,建 立了新的王朝。阿平 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刘邦、项羽先后进行了秦末农民战争 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 相同?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一、秦的暴政
法律严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 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 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 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当时在市场,有一种奇怪的 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共22张PPT)
当堂达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秦朝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灭亡。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秦的暴政,人民忍无可忍。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
1
秦的暴政
2 陈胜、吴广起义
3
楚汉之争
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4.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 的变化。
秦的暴政
论从史出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 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 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 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 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 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修建阿房宫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 西 约 50 步 , 南 北 约 50 丈 , 殿 内 可 容 一 万 人 2.造骊山陵墓 3.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4.修筑长城 今天留下的是明长城,不过其始祖 要从秦长城说起
思考:曾经如此强大的秦朝为何会二世而亡呢?
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思考: 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过程是什么?在哪 里建立了政权?意义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领导人: 陈胜、吴广 3、建立政权地 点: 陈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优秀课件
项庄舞剑 鸿门 意在沛公
彭城
新知讲解
楚汉之争
目的
争夺帝位
交战双方 刘邦 PK 项羽
结果
刘邦获胜
项羽 西楚霸王
刘邦 汉王
“楚汉战争”
争夺帝位 西 楚 霸 王 项 羽 沛 公 刘 邦
入 咸 阳
西楚霸王
入 咸 阳
汉王
材料研读
项羽失败、刘邦获胜的原因?
刘邦得 材料一民:心《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刘邦邦率善军于到用咸人阳, 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重秦人人辅大佐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
5.秦二世残暴统治
指 鹿 为 马
陈胜、吴广起义
(一)原因
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 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 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1)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二)过程
(1)时间、地点: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领导人: 陈胜、吴广
壮士不死则已,死 即举大名耳,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
(3)建立政权地点: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具有首创精神, 反对特权, 提倡平等
陈思考胜:、陈吴胜广、起吴广义起义为什
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渔阳
咸阳 民心
陈 大泽乡
(张楚)
(4)路线:
(4)路线:
大泽乡起义
攻县城
占领陈县,建立政权
直抵咸阳
秦二世反扑
陈胜、吴广被害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死刑:戮(先刑辱、后斩首)、弃 市、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 、族(全家处死)、枭首(砍头) 、车裂、腰斩、剖腹、抽肋、坑( 活埋)、绞、戮尸等
彭城
新知讲解
楚汉之争
目的
争夺帝位
交战双方 刘邦 PK 项羽
结果
刘邦获胜
项羽 西楚霸王
刘邦 汉王
“楚汉战争”
争夺帝位 西 楚 霸 王 项 羽 沛 公 刘 邦
入 咸 阳
西楚霸王
入 咸 阳
汉王
材料研读
项羽失败、刘邦获胜的原因?
刘邦得 材料一民:心《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刘邦邦率善军于到用咸人阳, 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重秦人人辅大佐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
5.秦二世残暴统治
指 鹿 为 马
陈胜、吴广起义
(一)原因
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 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 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1)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二)过程
(1)时间、地点: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领导人: 陈胜、吴广
壮士不死则已,死 即举大名耳,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
(3)建立政权地点: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具有首创精神, 反对特权, 提倡平等
陈思考胜:、陈吴胜广、起吴广义起义为什
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渔阳
咸阳 民心
陈 大泽乡
(张楚)
(4)路线:
(4)路线:
大泽乡起义
攻县城
占领陈县,建立政权
直抵咸阳
秦二世反扑
陈胜、吴广被害
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死刑:戮(先刑辱、后斩首)、弃 市、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 、族(全家处死)、枭首(砍头) 、车裂、腰斩、剖腹、抽肋、坑( 活埋)、绞、戮尸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18张PPT)
D 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
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一、秦的暴政
1. 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 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 统治特点: 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一位堪称“劳模”的皇帝——统一全国、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巩固边疆
一、秦的暴政
2.表现 ①沉重的赋税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赋(土地税 )、口赋(人口税),口赋每人1千钱,除 此之外,还要缴纳牲畜、桑麻、等杂税, 这些赋税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收泰半之赋(泰半:三分之二),发问 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 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 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 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 上缴朝廷
三பைடு நூலகம்之一
养家糊口
赋
税
沉
重
秦朝农民一年的收入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 ;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秦朝的灭亡
1.背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由项羽、 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2.后期——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项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有“羽之神勇,千古 羽 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 江苏苏州)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0张PPT)
4.表现:
汉王—刘邦
5.结果: 6.启示:
启发点拨
楚汉之争
项羽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封 楚汉之争: 刘邦为汉王,他们之间的争战,史称
“楚汉之争”。
项羽、刘邦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是否相同?
时期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目的 性质
推翻秦的暴政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起义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材料: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 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 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 秦朝呢?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 亡的历史知识; 2.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 得天下的道理。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下列秦末农民战争的事件中,依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C )
①建立张楚政权 ②大泽乡起义
③吴广、陈胜被杀 ④刘邦率兵进入咸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
自主学习 贰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地点: 大泽乡 3.领导: 陈胜、吴广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篝火狐鸣,鱼腹丹书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4.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
5.经过: 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
汉王—刘邦
5.结果: 6.启示:
启发点拨
楚汉之争
项羽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封 楚汉之争: 刘邦为汉王,他们之间的争战,史称
“楚汉之争”。
项羽、刘邦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是否相同?
时期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目的 性质
推翻秦的暴政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起义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材料: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 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 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 秦朝呢?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 亡的历史知识; 2.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 得天下的道理。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下列秦末农民战争的事件中,依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C )
①建立张楚政权 ②大泽乡起义
③吴广、陈胜被杀 ④刘邦率兵进入咸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
自主学习 贰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地点: 大泽乡 3.领导: 陈胜、吴广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篝火狐鸣,鱼腹丹书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4.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
5.经过: 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课件(27张PPT)
渔阳
陈 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 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心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 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 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起义过程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 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 →→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课件(32张PPT)
①繁重的徭役 表现 ②赋税的沉重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③刑法的残酷
讲授新课
阿房宫图
讲授新课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 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 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 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 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 ,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奇迹”。
民心
讲授新课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 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 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项羽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
读图说史
破釜沉舟
卧 薪 尝 胆 , 三 千 越 甲 可 吞 吴 。
苦 心 人 , 天 不 负 ,
破 釜 沉 舟 , 百 二 秦 关 终 属 楚 ;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 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道理。 3.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夸其功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谴其暴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讲授新课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 “约法三章”,得民心 烧杀抢掠,失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实力削弱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鸿门宴
项意 庄在 舞沛 剑公
读图说史
1、这幅图中 隐藏着一个故 事,想一想, 这个故事的名 称是什么?里 面含有一个什 么成语?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31张PPT).ppt
,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简记载: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斩去左
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有各
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
腰斩、活埋10多种。这一记载说明秦的刑
法有什么特点?
刑
法
残
酷
(一)秦的暴政
秦始皇禁锢人们思想
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藏
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
秦国史书、医药、种植
及占卜之类的书。
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
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公元前207年,秦向刘邦
投降,秦朝灭亡。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三、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目的: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帝位
结果: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刘邦取胜,建
(二)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战争双方
项羽和秦军
典故
结果
特点
破釜沉舟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的战役
刘邦
破釜沉舟
二、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
秦朝灭亡: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
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
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
立汉朝。
三、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楚霸王竟然输给刘邦,为什么?
补充材料: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
婴,烧秦公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斩去左
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有各
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
腰斩、活埋10多种。这一记载说明秦的刑
法有什么特点?
刑
法
残
酷
(一)秦的暴政
秦始皇禁锢人们思想
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藏
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
秦国史书、医药、种植
及占卜之类的书。
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
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公元前207年,秦向刘邦
投降,秦朝灭亡。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三、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目的: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帝位
结果: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刘邦取胜,建
(二)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战争双方
项羽和秦军
典故
结果
特点
破釜沉舟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的战役
刘邦
破釜沉舟
二、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
秦朝灭亡: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
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
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
立汉朝。
三、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楚霸王竟然输给刘邦,为什么?
补充材料: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
婴,烧秦公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长城
阿房宫
秦·驰道遗迹
秦始皇陵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朝民谣
徭役兵役
秦青壮年男子 300——400万人
筑长城、戍边岭 90万人
蒙恬率军 30万人
修始皇陵、阿房宫 70万人 ——摘自网络
丁男被甲,丁女 转输,苦不聊生,自 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这反映了秦朝什么情况?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 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 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2、各地反秦起义
其中包括六国贵族用兵称王
其中以刘邦和楚国贵族后裔项梁、项羽所率领的两支起义军最强
三、 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秦朝灭亡
(1)时间:公元前206年 (2)战役:巨鹿之战 (3)标志: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婴投降
2、影响:楚汉战争,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灭亡的原因:
1、秦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2、法家严刑苛法统治思想的不适宜。 3、统治者宫廷斗争加速覆灭。 4、六国臣民对秦的归属感和秦制的不认同,六 国贵族拥兵称王。
乱世用重典,行强权,阻分裂,可以达到凝聚力量,取得成功。
然而,社会安法定家以思后想,帮就助要满了足秦老国百的姓统的一愿望,与为渴何求,顺应民 心秦民朝意的却,大不当 肆时征能的用帮百民助姓力秦经,朝历横治长征期暴国战敛呢乱等?,,渴违望背安民定意,,安又居苛乐刻业的,刑而罚
惩戒百姓,自然官逼民反了。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 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 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严刑酷法
束 颈 的 铁 钳
铁桎
秦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 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反映了秦朝夺民利 的史实。
秦在统一之后继续利用法家思想治国,用强权 削平不稳定的因素,整饬统治秩序。如:销毁民间 兵器,“铸金人十二”;迁徙地方豪富等,建立了 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的皇权政治。
从《秦律》中得知,秦的刑法体系中有罪名近 200种,有死刑、肉刑、耐刑、笞刑等多种残酷的刑 法。一人犯法,裙带家人;一家获罪,殃及邻里。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评价历史人物:首 先要确定评价的基本标 准,如生产力标准、实 践标准、阶级分析法等; 其次要掌握评价的一般 方法,如方面论、阶段 论和两结合法等等;再 次要掌握评价的一般步 骤,如总观点+分列陈 述评书+政治家。 他的一生功过分明,但功大于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 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 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咸
阳
大
泽
乡
公元前 209年
有同学认为:“陈胜、吴 广如果在前往边境的途中没有 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 会爆发了。”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
(2)功劳: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中央设立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政务、军队和监察百 官;废除原有的分封制,建立了郡县两级管理制度; 派人开凿了灵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 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等。
过失: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长城, 建阿房宫、筑骊山墓;还有对文化造成破坏的”焚书 坑儒”以及增加赋税、增重徭役。
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动—用班民固力,如《修汉长书城·\驰食道货\戍志》 (五2)岭\材造阿料房二宫中\建的骊局山面墓是等.怎这些样远出超现出的了?社会请所列能举承史受实的限加度以. 说明。
材料三: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在于二世而亡,一班 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3)你赞成鲁迅的观点吗?试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秦的暴政
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秦律繁多、诛罚苛刻 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不能审时度势,在统一后仍然重功利、 恃酷法,激化社会矛盾。
二、 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直接原因——戍边误期 (3)意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3)、秦始皇有功于国民,但又是一个暴君。他 的暴政,使秦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掌握
1、秦的暴政 2、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
1.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受亲信 赵高 的唆使,伙同 丞相 李斯 ,篡改遗诏,夺取了王位,大肆诛杀宗 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 民大起义的序幕。
是秦朝短命而亡。秦始皇开创的帝业存在了B
A.13 年
B.16 年
C. 20 年
D.24 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童谣曰:“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朝修建阿房宫,造成民怨沸腾,导致秦灭—亡—. 任防《述异记》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秦朝)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 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各地反秦起义闻风响应,其中以 刘邦 和 楚国 贵 族后裔项梁 、 项羽 所率领的两支起义军为最强。
1、秦朝统一后,不断动用民力,修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
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动辄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这主要得力于
A.秦朝拥有辽阔的疆域
B.满足秦统治者的享乐需要
C.秦始皇个人的统治魅力
D.秦朝的专制中央集权制 D
2、导致秦末农民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 C
A.秦朝暴政 B.赋役繁重 C.秦律严酷
D.奸臣乱政
3、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号召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B的是
A.赵高
B.陈胜
C.刘邦
D.项羽
4、 “始皇帝”作为君主的称号,曾寄托着把自己开创的帝业,
永远地延续下去的美好愿望。但历史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