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的性能,因此需要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目前,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填料改性、无机颗粒改性、增韧改性和溶液共混改性等。
填料改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性方法。
填料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力学性能。
常用的填料包括纤维素、玻璃纤维、炭纤维、碳纳米管等。
研究表明,在填料改性中,填料的形状、大小、分散性以及填充效果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无机颗粒改性是一种将无机颗粒加入到环氧树脂中的方法。
无机颗粒可以提供增强效果,改善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常见的无机颗粒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研究发现,无机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
增韧改性是一种通过添加改性剂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的方法。
常用的增韧剂有橡胶颗粒、聚酰胺颗粒等。
增韧剂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改善其耐冲击性能。
溶液共混改性是一种将其他树脂或高分子物质与环氧树脂溶解在一起的方法。
共混可增加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常用的共混物包括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除了上述传统的改性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石墨烯改性、金属有机骨架(MOF)改性、纳米颗粒改性等。
这些新的改性方法在提高环氧树脂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的研究现状比较丰富,不同的改性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性能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改性方法,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型改性方法的开发和环氧树脂改性的多功能化。
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增韧改性的分析
关于环氧树脂胶黏剂增韧改性的分析[摘要]环氧树脂胶黏剂,它属于固化剂、基体树脂、溶剂、增韧剂、增塑剂、填料等各种组分经由化学及物理混合多种方法,所形成有着良好功能性、黏结性,在工程领域当中所需用到的黏胶剂。
那么,为更进一步了解此类黏胶剂的增韧改性具体方法及其情况,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环氧树脂胶黏剂自身增韧改性情况,仅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胶黏剂;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前言:因环氧树脂胶黏剂,它和其余胶黏剂所具备优势特点较为不同,故其现阶段在众多行业领域当中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因其呈较大脆性及较弱韧性,因而,对环氧树脂胶黏剂自身增韧改性情况开展综合分析较为必要。
1、简述环氧胶内部成分及其增韧改性基本机理情况1.1在主要成分层面针对环氧胶内部成分,通常以基体树脂、固化剂、增塑剂及增韧剂、溶剂为主。
针对基体树脂层面,现阶段以纯环氧树脂及改性之后的环氧树脂为主。
环氧树脂,其自身黏结强度及抗压性、黏结性及力学性能相对较好,但韧性弱;针对固化剂,其属于环氧胶内部重要成分。
生产过程当中,通常需结合生产条件及其性能指标等,合理选定固化剂;针对增塑剂即增韧剂,其主要是因基体树脂与固化剂相互间经化学反应之后所形成一种固化物,呈现出较脆质地、较差韧性及其抗冲强度。
故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向着固化物内部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及增韧剂等,确保其韧性及耐冲性能可得到增强;针对溶剂层面,其属于聚合物的反应介质。
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与具体需求结合予以合理选用。
1.2在基本机理层面一是,针对分散相撕裂及塑性拉伸基本机理层面。
此项理论观点,即外部力作用至改性树脂之后,使得裂纹形成,且处于环氧树脂内部持续增长情况下,橡胶会以颗粒形式渗入裂纹内部,连接好裂纹两端位置。
外力持续增强情况下,橡胶颗粒将部分能量吸收,其自身会被逐渐拉长或撕裂,对环氧树脂后期被撕裂整个进度可起到减缓作用,环氧树脂则更具韧性[1];二是,针对微裂纹的钝化增韧基本机理层面。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的新进展
1 前
言
2 1 有机 硅 改性 . 有机 硅 树脂 具有 低 温柔 韧性 、 表面 能 、 低 耐热 、
环氧 树脂 ( P E )是 一 种综 合性 能 较 好 的热 固性
树脂 。具 有粘 附性 能好 、 固化 温 度低 、 和性 能 好 、 掺 化学 性能 稳定 、 价格 低廉 等 , 涂 料 、 粘 剂 、 合 在 胶 复 材料 等领 域用途 甚 广 n 但未 经 改性 的环氧 树脂 固 。
化后 存在 内应 力大 、 耐开 裂性 差 、 质地 硬脆 , 冲击 抗 性 、耐 湿热性 差 及剥 离 强度 低 等缺 点 ,在很 大程 度 上 限制 了其在 某些 高 技术 领 域 的应用 。 因此 ,国 内 外 学 者一 直 把 环 氧 树 脂 的 增 韧 改 性 作 为研 究 的 重 点 ,改 性 的 目的是 使环 氧 树脂 不 但具 有 上述 各种 优 良性 能 , 而且 使其 韧性 得到 提 高 。 现 阶段环 氧树 脂 主要 有 3种 增 韧方 法 :① 在环
S me e o n w pr g e s s o t u he i e o y e i a h m e nd b o d n e en y a s o r s e f r o g n ng p x r s n t o a a r a i r c t e r we e e r r — ve i we i wh c o g nO 订i o r b e e a t m e , t e m o l s i r s n, i t r en t a i g d, n i h r a s c n, u b r l s o r h r p a t c e i n e p e r tn p l o yme r n t r e wo k, i o g n c a o f l r n f e b e u i g g n we e p le n r a i n n — il a d l xi l c r n a e t e r a p i d. Ke wo d e o y e i m o iyi g; o gh n n n w r g e s y r s: p x r s n; df n tu e ig e p o r s
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183理论研究0 引言 E51型环氧树脂粘度低,环氧值高,固化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脆性大,韧性低;E20和E12型环氧树脂粘结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硬度低。
把三种环氧树脂按比例混合,新得到的混合树脂既有E51树脂活性高,固化效果好及高硬度的特点,又有E20和E12中长分子链韧性好的优点,与自制混胺固化后,提高固化物性能,克服了使用单一环氧树脂固化后综合性能差的弊端。
1 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
环氧树脂E12、E20、E51,聚醚胺、聚醚二胺、固化剂促进剂,江苏三木化工;二甲苯,上海泰正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扬州市华香化工有限公司。
(2)主要仪器。
环氧树脂高速分散机,上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子秤,上海信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盛美仪器有限公司; UTM4000系列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热重差热分析仪EXSTAR6300,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3)实验测试。
1)配制溶剂:在二甲苯中加入正丁醇,搅拌均匀。
2)配制树脂:按比例在溶剂中加入环氧树脂E12、E20,高速搅拌二十分钟,待树脂溶解后加入环氧树脂E51,高速搅拌混合均匀,按三种环氧树脂的不同比例制作4种混合液,编号为树脂A、B、C、D。
配制三种单一环氧树脂的溶液。
3)样品测试:以环氧当量:胺当量=1:0.6、1:0.7、1:0.8、1:0.9分别将树脂与固化剂混合,在室温下实干后,涂抹于马口铁片上进行弯折观察,粘结20mm 圆柱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1)弯折观察 。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的有E51、E12和树脂中的B、D。
断裂时角度最小的是E12,为60°;D 涂片断裂角度最小,为70°;E51断裂角度为85°。
混合树脂拥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一方面,三种树脂长中短链都有,比例恰当时,搅拌混合过程中保证了长链的完整性,长中短的交互掺杂,使应力分散更为均匀;另一方面,混胺中的柔性链段链接到环氧树脂的网络中,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微相分离,从而形成紧密、疏松的两种相网络结构,打破了原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此种网络有利于应力分散,使得固化产物内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增加韧性[1]。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现状
穿 的顺序 及其 形 成 网络 的结 构 , 同步 互 穿 能 最大 限度 地抑 制相 分 离 的过 程 , 因而 取 得 最 好 的 互 穿
效果。
化温 度 降低较 多 , 宜用 于对 形 变 和 温度 要 求 较 不 高的场 合 。上世 纪 8 0年 代 末研 究热 点 转 向用 高 模 量和 耐热 性好 的热 塑性 树脂 改性 环 氧树脂 。热
氧树 脂 增 韧 , 果表 明 , 固 化体 系加 入 1 结 在 2份 的 聚 氨脂 脲 , 不降低 其热 稳定 性 的条件 下 , 在 可使 环 氧树脂 冲 击 强 度 提 高 3 % 左 右 , 伸 强 度 提 高 5 拉
维普资讯
对 这 些 不 足 , 内 外科 研 工 作 者 时其 进 行 了 大 量 改 性研 究 。介 绍 了近 几 年 来 研 究 较 为 深 入 的 互 穿 网络 国
聚合 物 (P 、 I N) 热致 液 晶 聚合 物 ( C )核 壳 聚 合 物 ( S ) 纳 米 粒 子 等 几 种 增 韧 环 氧 树 脂 的 方 法 及 其 TL P 、 CP 、
塑性树 脂作 为增 韧 剂加 人环 氧树脂 中能形成 与基
环 氧树 脂互 穿 网络 体 系的 研 究 始 于 8 0年 代 末 。其 中, 究最 多 的是环 氧 聚氨酯 体 系 、 氧 一 研 环 聚丙烯 酸酯 体 系 、 氧 一酚醛 体 系 和环 氧 一聚苯 环
硫醚 体系 等 。实 验证 明 , 采用 IN 技 术 增 韧环 氧 P 可 以获得 比较 满意 的增韧效 果 。 杨 亚辉等 l 用聚氨 酯 脲 / 氧树 脂 I N 对 环 6 环 P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环氧树脂是一种通过共聚合物或共聚物填充剂聚合物体系而发展成的结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热稳定性以及低磨损性等特点。
这些特性使其在众多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和高性能电子材料领域,环氧树脂的应用都有所增加。
然而,环氧树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耐用性和热稳定性较差,阻燃性能不佳等。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将一种致密的聚合物组合物添加到环氧树脂中,从而增加环氧树脂的耐用性、抗热性和抗拉性。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使其能够有效地抵御高温对其所形成的结构的破坏作用。
针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可实现目标的加工方法,其中包括加热、渗透和夹杂等。
其中,加热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且在相应温度下加热并完全固化,从而使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耐温性。
渗透方法则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特定的溶剂中,并在恒定的压力下渗透到环氧树脂中,从而达到聚合物分散均匀分布的目的,使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夹杂方法则是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添加到某种基体重复熔融,并在高温下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在环氧树脂基底的基体中形成一种夹杂结构,使它具有较高的抗热性和耐久性。
此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自组装多孔体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特殊的结构形成多孔体,使聚合物分散均匀分布于空气孔中,从而改变环氧树脂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耐久性。
以上就是有关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出,该技术为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能够大大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用性、抗拉性和耐热性,使其在众多工业领域中更加广泛应用。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
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引言环氧树脂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环氧树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脆性、易开裂和低冲击韧性等。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展改性与增韧研究,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一、环氧树脂的改性方法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是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和稀释剂等,可以调整环氧树脂的硬度、抗冲击性和粘附性等性能。
填料的加入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成本。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稀释剂的加入可以调节环氧树脂的粘度,降低粘度有利于涂层的施工。
2.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改性是另一种常见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将其他聚合物与环氧树脂共混,可以改变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丙烯酸酯、苯乙烯和聚酰胺等。
通过共混聚合,可以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新的相,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此外,聚氨酯改性剂也常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和抗裂性。
二、环氧树脂的增韧方法1. 纤维增韧纤维增韧是一种常用的增韧方法,主要通过引入纤维增强相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常用的纤维增韧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增韧剂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此外,纤维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
2. 橡胶增韧橡胶增韧是另一种常见的增韧方法,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橡胶颗粒,可以提高其冲击韧性和拉伸韧性。
常用的橡胶增韧剂包括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乙烯-丙烯橡胶等。
橡胶颗粒能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阻止环氧树脂的开裂和断裂。
此外,橡胶增韧还能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三、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氧树脂的改性与增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类型和含量,实现了对环氧树脂性能的精确调控。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摘要:介绍了环氧树脂通过共聚共混法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刚性高分子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并分别对其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The study on toughening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epoxy****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The new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including toughing using thermoplastic resin, thermoset liquid crystal polymer and core-shell latex polymer and formin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polymer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mechanisms was discussed as well. The other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were also studied.Key words: epoxy resin; toughening; modification0 引言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接能力、化学稳定性、易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结构材料、涂料及胶粘剂等领域。
但环氧树脂也存在质脆及韧性不足的缺点,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这方面也有很多出色的成果。
目前,环氧树脂增韧途径有以下几种[1]:a.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刚性颗粒等第二相来增韧改性;b.用热塑性树脂连续地贯穿于热固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来增韧改性;c.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以提高网链分子的活动能力来增韧;d.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结构来实现增韧。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3 刚性纳 米粒 子增韧 环氧树 脂 利用 化 学 、物 理 方法 ,在 环氧 树脂 中引人 细
有 比原来 较好 的拉 伸 强度 : 同时体 系形成 刚 柔相
问、密 度较 高的 网络 ,提高 了冲击 强度 。 张 宏 元 等 l合 成 了 一 种 侧 链 型 液 晶聚 合 物 5 】
树 脂粘接 性 强度 高 ,电绝缘 性优 良,机械 强度 高, 收缩 率低 ,尺 寸稳定 ,耐化 学试 剂 以及 加 工性 良
好 。总之环 氧树 脂 具有优 良的综 合性 能 ,因而 在
中,而 导致材料 模量 和玻璃 化温 度 的下 降。
武渊 博等 【 用端 环氧 基丁腈 橡胶 ( T N) 1 1 采 EB 对环 氧 树脂 进行 增韧 ,研 究 了增 韧环氧 树 脂浇注
有 序 、深度 分 子交 联 的聚合 物 网络 ,它 融合 了液 晶有序 与 网络 交联 的优 点 ,具有 更高 的力 学性 能 和 耐热 性 。 L P增韧 环氧树 脂 是通过 原位复 合 的 TC 方法 来 实施 的 , 其机 理可概括 为银 纹一 剪切带 的银
但液氮 温度 下可 使冲 击韧性 增加 5%。液 氮温 度 9
析 ( C)和 偏光 显微镜 ( O )对聚合 物 结构 DS PM 和液 晶性 能进行 表 征 ,探 讨其 对环 氧 树脂共 混 物 力学 性 能的影 响 , 并分 析共混 物 的微 相分 离结 构 。 结果 表 明, T 1 固化剂 时 , L P对环 氧树脂 用 3作 SC
有较 好 的增 强增 韧效 果 ,在 强度和 玻璃 化温 度不 降低 的情 况 下 ,断裂伸 长 度 比未 改性 固化物 最大 提高 26倍 ,但用 三 乙醇胺作 固化 剂 时,S C . L P对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环氧树脂制品表面改性增韧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桥梁、管道、水泥地面、防腐保护、环境治理和防火涂料行业等。
该技术通过引入增韧剂,增加环氧树脂表面或树脂涂层的强度和抗压性能,从而起到增韧的作用。
该技术可实现环氧树脂产品的改性和增韧,具有增加环氧树脂表面剥离强度、抗水蚀性能和材料使用寿命等多方面优点。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有效抑制环氧树脂表面粘附性,改善耐久性,使环氧树脂表面抗污染性能,提升耐老化性能和抗冻性能。
此外,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还可以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粒,如纳米颗粒和添加剂,以提高环氧树脂产品的抗撞击能力和耐磨性。
使环氧树脂产品具有很高的耐老化和耐久性,而且还可以改善湿滑性和冲击力。
总之,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在船舶、桥梁、管道、水泥地面等专业用途中具有优越的性能优势。
实际应用中,如果能结合多种改性技术,使用不同的改性材料,当环氧树脂表面缺乏增韧效果时,可以提高产品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Epoxy Resin Reinforcement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epoxy resin products to improve their strength and compression resistan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hipbuilding, bridge, pipeline, cement ground, corrosion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fireproof coating industries. This technology increases the strength and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epoxy resin surface or resin coating by introducing toughening additives.。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新进展
【 者简介】黄晓军 ( 8-,男, 1 乍 1 4) 9 江西上饶人,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为物理废弃物的处理。
维普资讯
广
东
化
工
20 0 6年 第 1 2期
www. d h m.o gce cr n
第 3 卷 总第 14 3 6 期
聚丁二烯( T B 来改性 D B H P} GE A,发现用 I 、 ) IT B 与 v 的  ̄P t I 2 w ) S A 一种硅氧烷剂) 固化剂预 先反应 ,再用于改性 %( t 的 C( 和
H agXi jnZ ag na un a u, hn nn o Na
(. h n hnXi i nc a S l s a d lSt, h n hn5 8 4 ;2 Deat n o Ap l dC e s y 1S e z e a n Mu ii l oi Wat L n f l i S e z e 10 7 . p r pg p d e i e me t f pi h mir, e t
su iso P t d e fE .
Ke wo d : p x e i y r s e o y r sn;t u h n n o g e ig; mo i c t n dt ai ] o
环氧树 ̄(px ei, J Eoy s 简称 E ) h ' R n P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
维普资讯
2.d h m o g c e c m ・ 61
第3 3卷 总第 14 6 期
环 氧树 脂 增 韧 改性研 究新 进展
黄 晓军 ,张楠楠
( .深圳市下坪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管理科,广东 深圳 584 ;2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1 107 .
最广泛 的基体树脂。双酚 A型的环氧 树脂是最通 用的具有代表 性 的环氧树脂 ,具有粘结 强度高、粘结面广 、收缩率低、稳定 性 好、机械强度高、 良好 加工性等特性 但 E 存在韧性差、 P 固化后其性脆、冲击强度低 、易开裂等缺点 ,故需对 E P进行 增韧改性 。采用 一 的填充剂和增韧剂用于 E ,均存在增强相 般 P 与树脂基体问的界 面粘结性 问题 , P韧性 的提 高是 以牺牲其强 E
新型环氧树脂E-51的性能研究
新型环氧树脂E-51的性能研究
徐伟;徐桂芳;管艾荣
【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
【年(卷),期】2007(7)12
【摘要】采用具有负热膨胀特性的ZrW2O2粉体和SiO2粉体分别作为填料制备
E-51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测试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填料对封装材料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阻温特性和电击穿场强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ZrW2O8含量的增加,ZrW2O8/E-51材料的介电常数ε不断增大,介质损耗正切值不断减小.在室温约163℃范围内,ZrW1O8/E-51材料的电阻率稳定在3.03×106Ωm,电击穿场强均大于10kV·m-1,满足于微电子器件封装材料的实际应用.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徐伟;徐桂芳;管艾荣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
江,212013;江苏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05.94
【相关文献】
1.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改性二氧化双环戊二烯(CDR-0122)的性能研究[J], 吕文丽;肖加余;徐旺生;张鉴炜;蒋卫和
2.建筑用聚酰胺树脂改性E-51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性能研究 [J], 杜红霞
3.液晶环氧树脂增韧改性E-51树脂体系性能研究 [J], 徐淑权;蔡建;秦旭锋;汪道全;白焘;孙凤云
4.氯甲基倍半硅氧烷改性E-51环氧树脂流变性能研究 [J], 虞仲良;谭军;韦晓燕;张豹;叶义;施金余
5.咪唑封端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51/酸酐MTHPA体系性能研究 [J], 何尚锦;石可瑜;沃华;梁晓勇;杜宗杰;张保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
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X吴庆娜(黑龙江中盟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安达 151400) 摘 要: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增韧、热致性液晶增韧、原位聚合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并对其中的增韧机理作了简浅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 中图分类号:T E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08—01 环氧树脂(EP)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粘接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的浇注、封装以及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
由于纯环氧树脂具有高的交联结构,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工作一直是各方研究的热门课题。
1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采用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其研究始于80年代。
使用较多的有聚砜醚(PES)、聚砜(P SF)、聚酰亚胺醚(PEI)、聚酮醚(PEK)、聚苯醚(P PO)等热塑性工程塑料,人们发现它们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显著。
这些热塑性树脂不仅具有较好的韧性,而且模量和耐热性较高,作为增韧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同样能形成颗粒分散相,它们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提高,而且不影响环氧固化物的模量和耐热性。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和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没有实质性差别,一般仍可用孔洞剪切屈服理论或颗粒撕裂吸收能量理论。
但是,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时,基体对增韧效果影响较小,而分散相热塑性树脂颗粒对增韧的贡献起着主导作用。
2 使环氧树脂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IP N)国内外对环氧树脂的互穿网络聚合物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体系、环氧树脂-聚氨酯体系、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体系和环氧树脂-聚苯硫醚体系等,增韧效果满意。
主要表现在环氧树脂增韧后,不但抗冲击强度提高,而且抗拉强度不降低或略有提高,这是一般增韧技术无法做到的。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是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合成材料,它具有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可以用于各种工业应用。
然而,环氧树脂的使用仍然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即其易于降解,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出发,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环氧树脂增韧改性”,以增强其耐老化性能。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是一项复杂的工艺,它通过改变环氧树脂分子结构来改变树脂的特性,使其更耐老化。
该技术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加入改性剂,如尼龙分子链、硅油、硅酸钠、硅水凝胶等,以改善树脂的性能;二是通过化学氧化、热处理等方式将环氧树脂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老化性能。
经过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处理后,树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其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除了延长树脂使用寿命外,环氧树脂增韧改性还可以改善树脂的机械和热性能,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效果。
此外,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还可用于节能环保。
一旦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热性能,从而降低产品的能耗。
同时,改性树脂的使用也有利于减少污染,因为它具有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油污,更加环保。
从以上可以看出,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的耐老化性能,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是一种有效的、绿色的技术。
未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树脂的耐老化性能,为工业应用带来很大的改进。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环 氧树 脂 的 增 韧方 法 .
张 凯 等 利 用 聚 丙 烯 酸 丁 醋 / 甲 基 丙烯 酸 甲 酯 核 壳 型 粒 子 增 韧 聚 E , 究表 明: 用量为 E P研 当 P用 量 2 %时 , 冲击 强 度 有 明 显 提 高 。 抗
科技信息
0职校论坛0
S INC CE E&T C O O YI F R TO E HN L G O MA I N N
20 0 9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3 5期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陈 晓 松 刘 日鑫 ( 常州 工程职 业技术 学院 江苏 常 州
【 摘
23 6 1 1 4)
要 】 文 总 结 对 比 了 国 内 外有 关环 氧 树 脂 的 各 种 增 韧 技 术 的 增 韧 机 理 、 究 发 展 现 状 及 优 缺 点 , 对 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技 术 的 发展 趋 势 本 研 并
与 其 它 增 韧 方法 相 比 , 壳 增 韧 可 控 性 强 , 过 控 制 粒 子 尺 寸 及 核 通 11 胶 增 韧 .橡 P可 8 】 。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 E P是 较 早 开 始 的 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方 法 , 增 韧 改 变 核 壳 聚 合 物 组成 来 改 性 E , 以 获 得 显 著 的增 韧 效 果【 其 15刚 性 粒 子增 韧 . 机理 主要 是 “ 纹一 锚 ” 银 钉 机理 和 “ 纹 一 切 带 ” 理 。 韧效 果 不 仅 取 银 剪 机 增 刚 性 粒 子在 塑 性 变 形 时 , 伸 应 力 能有 效 地 抑 制基 体 树 脂 裂 纹 的 拉 决 于 橡 胶 与 环 氧树 脂 连 接 的 牢 固 强度 , 与 二 者 的相 容 性 和 分 散 性 以 也 及 E P的 固化 过 程 有关 [] 2。 - 3 扩展 , 同时 吸 收 部 分 能 量 , 而 起 到 增 韧 作 用 。适 当 添 加 刚 性 二 氧 化 从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92 20 )6— 0 4— 4 A 1 —52 (0 8 0 0 3 0
环氧树脂 ( P 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最 广 E) 泛 的基体 树脂 J由于其具 有 良好 的耐 热性 、 强 度 , 高
和对 基材 的粘 附性 能 , 以在胶 粘 剂 、 封胶 和 涂 料 所 密 等领 域 应用广 泛 。但它存 在 脆 性 大 , 冲击 、 剥 离 耐 抗 和 耐振 动疲 劳等性 能差 的 缺点 。为 了提 高环 氧 树 脂
韧 性 , 加入橡 胶类 柔 性链 段 的增 韧 剂进 行 改性 , 可 形
好 的相容 性 , 最 早 被 用 于研 究环 氧 树 脂 增 韧 改 性 是
的热塑性树脂 。徐修成 等研究了聚醚砜改性 F J .
5/ D 1D S和 F5/ IY体 系 , 现 P S大分 子 长链 中 .1DC 发 E 贯 穿着环 氧微 区结 构 , 两者形 成 半 互穿 网络 , 大增 大 加 了环 氧树 脂 的韧 性 。P K 的溶 解 度 参 数 低 , E 与环 氧 树脂 相容 性 差 , 因此 只 能 用 溶 剂 法 与 环 氧树 脂 共
成环氧树脂基耐磨复合材料。
环 氧树脂 的增 韧 方法很多 , 目前 国 内外 的
混。王晓洁 以芳香 胺 为 固化剂 , 热 塑性 树脂 用 P K增韧 E ( .1 , E P E5 ) 形成 了 P K包裹 E E P球形颗粒 的 网络 - 粒结 构 , 种 结 构 可 以分 散 应 力 、 收 能 球 这 吸
规律 , 包括核. 壳聚合物结构、 添加量 、 子大小及其 粒 分 布等 对改 性 环 氧 树 脂 的 影 响 ; 是 增 韧 机 理 , . 二 核 壳 聚合 物增 韧 环 氧 树 脂 的机 理 是 , 量 的粒 子 孔 穴 大 化释放裂缝尖端 附近 的三轴度 , 从而 出现大 的膨胀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体 中加 入端羟基 聚砜 , 系 的冲击强度 增加 了 4 , 体 8 同样 , 环 氧基体 中加入 双马来 酰亚胺 , 系 的拉 伸强 度 和抗 弯 陆强 度 体
都有所改善。因此 , 在环氧体系中同时引入聚砜和双马来酰
等。目前常用于增韧环氧树脂胶黏剂 的高模量 、 高耐热性 的
热 塑性树 脂有聚 醚砜 ( E ) 聚砜 ( S 、 P S、 P F) 聚醚 酰亚 胺 ( E ) P I、 聚醚酮 ( E 、 P K) 聚醚 醚酮 ( E K) 聚苯 醚 ( P 、 酰 亚 胺 PE 、 P O) 聚
( I、 乙烯醇 缩醛 、 P)聚 聚碳 酸酯 ( C 等 。 P) R aeaa 等 口分 别用 4 、 和 1 的 双马 来 酰 亚  ̄ skrn 8 2
p a t e i o g e i g,t e mo r pc l ud c y t l o y e o g e i g,c r - h l t u h n n f p lm e a t ls ls i r sn t u h n n c h r t o i i i r sa lm rt u h n n q p o e s e l o g e i g o o y rp r i e , c
0 引言
环 氧树脂 ( P 是指 至少带 有 2 环氧基 团的一类 树脂 , E) 个 因具有 良好 的电性 能 、 学稳 定 性 、 热性 、 接 性 等 , 汽 化 耐 粘 在 车、 电气 、 电子 、 铁路交 通 、 建筑 、 空航 天 等领 域有 着 广 泛 的 航 应 用 。但环 氧树 脂 也 有 其 本 身 的 弱 点 , 改 性 的环 氧 树 脂 未 ( P 固化物 性脆 、 冲击 强 度低 、 易开 裂 , E) 耐 容 即韧 性 不 足 , 这 极大地 限制 了其 在 某些 重 点 技术 领 域 的发 展 应用 。为 了解 决这 些问题 , 内外 的科 研 人 员 提 出 了各 种 改 性 环 氧 树 脂 国 ( P 的增 韧方法 , E ) 本文对 此作 了较 为全面 的综述 。
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与稀释增韧研究
( .h n h i ei a tr o, t. S a g a , 0 3 6 C ia .h n h i n tueo c n l y, h n h i 1 a g a s F coy C . Ld , h n h i 2 0 3 , hn ;2 a g a si t f T h oo S a g a , S R n S I t e g
第 9期
宋
琼 , :改性环氧树脂 的固化与稀释增韧研究 等
1 7
方 面 , 得 E 分 子 链 的 内旋 转 更 为 容 易 , 子 构 象 使 P 分 更 多 ;另 一 方 面 , 低 了 E 降 P的 交 联 密 度 。因 此 , 这 种 方 法 在 增 韧 的 同时 也 会 降低 树 脂 的强度 和耐 热 性 。 寻 找 综 合 性 能 均 衡 的最 佳 固化 体 系 是 本 研 究 的主 要 内容 。
固化 剂 5 8 是 含 长 链 脂 肪 族 改 性 伯 胺 的无 色 黏 74
应 用 广 泛 。其 主要 成 分 为 聚醚 胺 D 0 、 乙醇胺 等 。 40 三
固化 剂 5 1 是 一 种 改 性 的脂 环 族 胺 加 成 物 , 68 可
用 作液 体 环 氧树 脂 的 室温 固化 剂 。 具 有低 毒 , 色 它 颜
222 稀 释 制对 环氧 树 脂 固化 物玻 璃 化转 变温度 ..
的 ,向 1 】
固化物 的性 能 有 较 大影 响 , 环 胺 9 3 与 ME 脂 02 P固化
物 的综 合性 能 较 为优 异 。
( 2) 表 干 时 问 随 固 化 剂 5 1 用 量 的减 少 而 增 68 加 。 :m ㈣ 为 1 5 , m 5 0: 时 综合 性 能最 佳 。 ( 3) 加 入 活 性 稀 释 剂 ( 性 环 氧 树 脂 质 量 的 改 1 % ) , 氧 树 脂 固化 物 的 冲 击 强 度 有 所 上 升 , 0 后 环 而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环氧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环氧树脂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
本文将探讨目前常见的几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颗粒增韧法颗粒增韧法是一种常见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将颗粒状的增韧剂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增加了其断裂韧性。
常见的颗粒增韧剂包括橡胶颗粒、纳米颗粒等。
这些颗粒能够在树脂中形成弥散相,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颗粒增韧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改性效果明显。
然而,由于颗粒增韧剂的存在,环氧树脂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和测试。
二、改性树脂模型法改性树脂模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改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来提高树脂的韧性。
改性树脂与环氧树脂之间通过共混或交联形成整体结构,从而改善了环氧树脂的断裂性能。
与颗粒增韧法相比,改性树脂模型法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控环氧树脂的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改性树脂以及控制其添加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树脂的断裂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环氧树脂的原有性能。
三、纳米填料增韧法纳米填料增韧法是一种新兴的环氧树脂改性方法。
通过将纳米级的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常见的纳米填料包括氧化铝、氧化硅、纳米蒙脱土等。
这些纳米填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纳米填料增韧法的优点是填料与环氧树脂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树脂的强度和韧性。
然而,纳米填料的添加量和分散性对环氧树脂的性能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精确的调控和研究。
结论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主要采用颗粒增韧法、改性树脂模型法和纳米填料增韧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近年来,环氧树脂在工业应用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使用,它能够提供高强度、高耐热等优异性能,并且可以通过增韧改性技术来改善其应用性能。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是一种在制备环氧树脂材料时,利用特定的助剂和稳定剂改变其结构,调整其配方,可以显著改善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技术。
通过增韧改性技术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使其耐磨性增强,同时也使其缩放和易燃性能得到改善。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包括共聚改性、助剂改性和稳定剂改性等多种技术,其中共聚改性技术可以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其他共聚物与环氧树脂进行共聚,从而改变环氧树脂的特性,使其可以耐高温、耐候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使其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室外环境。
除了共聚改性外,助剂改性技术也可以用于增强环氧树脂的耐湿性、耐腐蚀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此外,稳定剂改性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善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其热老化性能,使其可以在高温环境中更好地应用。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应用在工业、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如使用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可以制造出抗震、耐热、耐腐蚀和耐老化的汽车零部件,如车轮半壳、吊桥架等,使车辆的抗震性和耐其它老化环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在近年来也受到了有趣的应用,如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应用到地面和建筑物上,以实现耐候性和抗污性能的增强,使用其做防水材料也可以显著提高抗水性和耐老化性能。
此外,在工业应用中,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阀门的性能,从而有效地解决阀门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水性问题,从而使该产品有更多的应用。
综上所述,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各种优点为环氧树脂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为工业应用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为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了可靠性和耐用性,给予了更多的潜力和机遇,该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应用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氧树脂E51改性增韧研究
作者:袁涛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05期
摘要:以双酚改性环氧树脂E51(EP),达到改性增韧的目的。
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比了用单一环氧树脂、混合树脂与自制混合胺,在相同和不同环氧当量下所得固化物的粘结强度、韧性和硬度。
实验表明,混合树脂固化产物硬度96.6HSD,拉伸强度16.053MP,断裂拉力5114.97N,变形量5.63mm,韧性增加16%。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韧性;硬度;粘结强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60
0 引言
E51型环氧树脂粘度低,环氧值高,固化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脆性大,韧性低;E20和
E12型环氧树脂粘结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硬度低。
把三种环氧树脂按比例混合,新得到的混合树脂既有E51树脂活性高,固化效果好及高硬度的特点,又有E20和E12中长分子链韧性好的优点,与自制混胺固化后,提高固化物性能,克服了使用单一环氧树脂固化后综合性能差的弊端。
1 实验部分
(1)主要试剂。
环氧树脂E12、E20、E51,聚醚胺、聚醚二胺、固化剂促进剂,江苏三木化工;二甲苯,上海泰正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扬州市华香化工有限公司。
(2)主要仪器。
环氧树脂高速分散机,上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电子秤,上海信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盛美仪器有限公司; UTM4000系列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热重差热分析仪EXSTAR6300,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3)实验测试。
1)配制溶剂:在二甲苯中加入正丁醇,搅拌均匀。
2)配制树脂:按比例在溶剂中加入环氧树脂E12、E20,高速搅拌二十分钟,待树脂溶解后加入环氧树脂E51,高速搅拌混合均匀,按三种环氧树脂的不同比例制作4种混合液,编号为树脂A、B、C、D。
配制三种单一环氧树脂的溶液。
3)样品测试:以环氧当量:胺当量=1:0.6、1:0.7、1:
0.8、1:0.9分别将树脂与固化剂混合,在室温下实干后,涂抹于马口铁片上进行弯折观察,粘结20mm圆柱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1)弯折观察。
弯折角度小于等于90°的有E51、E12和树脂中的B、D。
断裂时角度最小的是E12,为60°;D涂片断裂角度最小,为70°;E51断裂角度为85°。
混合树脂拥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一方面,三种树脂长中短链都有,比例恰当时,搅拌混合过程中保证了长链的完整性,长中短的交互掺杂,使应力分散更为均匀;另一方面,混胺中的柔性链段链接到环氧树脂的网络中,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微相分离,从而形成紧密、疏松的两种相网络结构,打破了原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此种网络有利于应力分散,使得固化产物内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增加韧性[1]。
(2)拉力测试。
对20mm圆柱样品进行拉力试验,环氧树脂E51的拉伸强度为
16.176MP,断裂拉力为5196.13N,变形量为5.24mm;改性树脂D的拉伸强度为16.053MP,断裂拉力为5114.97N,变形量为5.63mm。
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当量比值为1:0.8。
由此可以看出,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反应活性、交联密度和体系各组分间的相容性,固化剂的添加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2]。
(3)硬度测量。
对固化的各环氧树脂进行硬度测试,通过实验可知,当量比值为1:0.8时,树脂D和E51的邵氏硬度值为96.2和95。
随着固化剂用量增加,硬度下降,但总体上对比,固化剂用量对固化产物影响很小,环氧树脂的配比影响较大。
(4)差热分析。
对固化树脂进行差热分析,升温速率20℃/min,有所得结果如下:
温度的上升,曲线出现两峰,室温固化反应不完全,固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固化温度为85℃和132℃,固化剂用量对固化温度影响较小。
温度的上升,树脂E12和E20的第一峰不明显,室温两者固化反应较为完全,第二峰出现在139℃、141℃处。
E51的双峰明显,出现在93℃和138℃处,室温固化反应不完全。
环氧当量决定第一阶段的固化温度,当量值越小,固化温度越低,固化程度越大;否者相反;而对于第二阶段的固化温度影响较小。
出现双峰,是因固化剂中伯胺基与环氧基的加成反应速度大于仲胺与环氧基的加成反应速度[2],使得93℃左右出现第一个放热峰,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黏度增加,导致分子链段运动困难,只有再升高温度,环氧基方可与反应活性相对较低的仲胺基和脲基上的活泼氢继续发生反应,在138℃附近出现第二个放热峰,这可归结为仲胺基、脲基与环氧基的次级加成反应[3-4]。
3 结论
(1)确定了改性树脂比例,确定了固化剂添加量。
树脂D综合了三种环氧树脂的优良性能,拥有良好的韧性、硬度和粘结强度。
(2)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弯折断裂角度增加(15%~17%),拉伸变形量增加(0.3~0.5mm),拉伸强度有所下降(0.05~0.16MP),拉伸强度保持在16MP以上。
(3)改性后的E51硬度更高。
(4)树脂D固化物在室温下固化不完全,反应分两个阶段,固化温度为87℃和136℃,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在温度85~140℃进行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常鹏善,左瑞霖,王汝敏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J].中国胶粘剂,2002,ll (02):37-40.
[2]官建国,王维,龚荣洲.环氧树脂用柔性固化剂I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0,9(05):10-12.
[3]李桂林.环氧树脂与环氧涂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5-126.
[4]林薇薇,沈烈.端氨基聚脲聚氨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及粘接性能[J].中国胶粘剂,1992,15(0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