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当前,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空前迫切,因此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以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大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正是这种“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因此,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讨在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点1.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核心。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体制,更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制度,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
“双元制”,德文“Dua1Systme”一词。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
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技术理论,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及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及借鉴摘要: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和企业运作模式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基于笔者参加2013年广东省技工院校校长赴德国培训班的培训经历,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分析了其优势,同时结合广东技工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如何科学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借鉴2013年4月13日至5月4日,应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邀请,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广东技工院校有关校领导赴德国巴伐利亚州培训学习,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先后参加了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第一职教中心、福尔茨第三职业学校、美茵河邮报印刷中心、埃尔兰根职业学校、巴伐利亚州工商行会、慕尼黑手工业技师学院、巴伐利亚州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所、宝马汽车慕尼黑生产基地、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罗泽海姆市职业高中、罗泽海姆应用科技大学木工技师学院等机构的培训、交流和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培训进修内容涉及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制”教育培训的法律政策框架和实施模式范例、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学校发展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师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学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
笔者亲临其境,收获颇丰,深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诸多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下面笔者主要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势以及如何科学借鉴“双元制”职教模式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角度,逐一阐述。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制度。
在德国,德联邦法律规定职业技术人才必须通过“双元制”模式培养,“一元”是企业,另外”一元”是学校。
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指从2~3类中学毕业和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在受教育开始之初,就要签订从事生产实践的劳动合同,并按法律要求在联合会或行会登记备案,在师傅的指导下参加实践劳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与成功因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与成功因素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模式和成功因素,并分析其对培养技术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模式;引言职业教育一直是德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满足产业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与德国有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而缔造这个队伍的最大功臣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该体系将学校教育和实践岗位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进行实际工作和实践训练。
本文将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成功因素,以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Dual Education System)是一种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体系。
它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几个要点:1、学校教育阶段: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他们首先是企业的学员,然后才是学校的学生。
这一点是我们在介绍双元制教育时首先需要明确的。
学员在成为一个企业的双元制培训学员后,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首先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与所选企业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一阶段通常在职业学校中进行,学员们会学习科学、数学、语言等通识课程,以及与所选专业相关的技术课程。
2、实践培训阶段:与学校教育阶段相辅相成的是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
他们以学员的身份在企业中带薪(学员培训补贴)参加带薪培训,与经验丰富的师傅(Mentor)一起学习专业技能和应用知识。
通常来讲,学员完成学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会继续留在企业工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培训体系和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概述、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探讨其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思考、概述、特点、优势、挑战、启示、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独特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等,都希望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引入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并结合国内教育实践,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思考,旨在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中具备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新)
二是,制定精简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各相关委员会的 办法,加强“总委员会”,其目的在于使国家面对变化剧 烈 的动态的职业实际情况下能及时作出反应,迅速对其进行 辨识,抓住关键并采取行动。
三是,建立地区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以强 化地区劳动与培训市场功能的规则。
三、继续加强宽基础面的课程体系,以促进 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机会。
四、学制逐渐由3年半减至3年。
五、中央与地方更加紧密的合作,使职业教 育更加具有区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六、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定的 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学生要具有终身学 习能力,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
七、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以消除某些不利 因素。
双元制模式在我国实施的若干问题
1. 我国目前缺乏具有“德国”意义上的企业家,企 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2. 我国企业行会的在职教中的作用相对薄弱。 3. 我国传统校园式的职教模式有较强的存在基础。 4. 民众崇尚劳动、崇尚技艺的意识不强。 5.双元制课程无法满足我国职教双元功能的要求。
双元制模式的若干问题剖析
七是,制定开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考试形式的规则。
八是,制定允许“全学校式”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参加行 业协会举办的培训职业(专业)毕业考试的规则。
九是,制定开发职业准备教育措施的规则。
十是,制定连接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的措施。
“各州要求清单”——“双元制”是一个促进职教发展、 学生就业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切削机工
结构机工 设备机工 汽车机工
3
3.5
生产技术 操作技术 机械和系统技术 器械与精密机械技术 冲压和压型技术 制模技术 工具加工技术 车削技术 自动车削技术 铣削技术 磨削技术 金属结构和造船技术 装配技术 精密板材和结构技术 设备技术 供给技术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浅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
浅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曹清香(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6)我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HOF应用科技大学和萨克森州的莱比锡手工行会培训中心共学习了三个月。
其中参观了西门子公司,宝马工厂、3D打印机床厂HOFmann、数控机床厂HAMUEL等许多企业,通过学习了解了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他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德国是工业强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我认为德国工业与经济的强盛得益于成功的职业教育。
一、什么是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教学是德国典型的职业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一个学期,学生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职业理论,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
双元制的双元特性如图1所示:图1双元制的双元特性二、双元制学生生源学生中学毕业后,成绩较差的进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技术工人。
成绩较好的读应用技术大学(FH大学),毕业后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工程师。
成绩最好的读综合性大学(UN大学),毕业后成为研究型人才。
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为双元制学生,应用科技大学(FH)的学生有10%~15%为双元制学生。
三、双元制学生学习过程职业学校的双元制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中学毕业后联系一个企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习方式是去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即一个星期2天在职业学校,3天在企业培训;或者一个月10天在职业学校,20天在企业;或者一个学期1/3的时间在职业学校,2/3的时间在企业。
学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400~800欧元工资。
毕业后,获得技术工人的资格,去企业上班。
职业学校学习属于义务教育,由州政府出钱,企业培训由企业出钱。
如果不想去被培训的企业上班,只要把企业出的经费还给企业就行,不需赔偿。
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上大学,有的学生既想通过职业培训学技术,又想读大学,获得较深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这样选择双元制学习模式就合适。
双元制学习是把大学学习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教学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 13实验工厂和其他设施,配备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
本项目主要内容:1、培养年限 作为化学技术员,3年的教育。
2、培养规模 每学期为50名学生(学校总共150名)。
3、培养方式 混合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模拟工厂实训教育,实验室上岗培训,公司上岗训练。
4、毕业生的专长 侧重在生产线运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确保安全操作和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文化。
德国双元制模式给我校中德化工实训中心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1 建设成效“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在BBIW项目合作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德国先进职教理念的熏陶、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的体验、德国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的锻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BBIW 和学校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实训和理论的学习,以及企业专家的指导,看起来更加专业化,职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3 四位一体化合作是一次四赢合作政府、学校、德国博格豪森职业培训中心(简称BBIW)、14家化工外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这次合作让学校学生受益,企业单位得到了能用的人才,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BBIW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
由于BBIW 项目合作的成效显著,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学校与瓦克化学总结第一期合作的经验,将继续开展新的三年制合作项目,并提出了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培训、合作科研”的立体化合作目标,使BBIW 化工项目这个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探索与实践得以延伸和深入。
2 实验室管理成效2.1 化工实验室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模式(1)每个学生进实验室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指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负责人,化工老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的安全培训一般在0 引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这么有名,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德 国 的 职 业 资 格 认 证 体 系 主 要 由 三 个 层 次 组
成 : 是 国 家 的 法 律 制 度 体 系 , 定 了 职 业 资 格 认 证 一 规
的 总 体 要 求 和 具 体 的 认 证 考 核 内容 及 其 方 式 ;二 是 职业 资 格认 证 的组 织实 施 体 系 ,以行业 协会 为主组
所 谓 “ 元 制 ” 是 职 教 过 程 是 在 企 业 和 职 业 学 双 就 校 进 行 , 企 业 培 训 为 主 , 业 的 实 践 和 职 业 学 校 的 以 企
成 双 元 制 教 育 的 功 能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变 革 , 们 人
需 要 改变 职业 , 者需 要 换个 环境 , 者 被社 会 淘汰 或 或
57
德国双元制职教 式的探穷与思考
◎ 张 国保
摘 要 :职 业 教 育 有 别 于 其 他 教 育 , 职 业 知 识 比 较 , 业 技 能 更 加 重 要 。 章 通 过 对 德 国双 元 制 职 与 职 文
业 教 育 模 式 的 探 究 , 发 了对 中 国职 业 教 育 模 式 的 思 考 , 出 中 国 职 业 教 育 要 注 重 职 业 分 析 、 理 引 指 合 设 置 课 程 、 索教 学 方 法 、 探 密切 校 企 合 作 , 重 实践 动 手 能 力 的 培 养 。 注
在 德 国 ,干 任 何 工 作 ,几 乎 都 要 有 职 业 资 格 证
成 为一 个整 体 , 育体 制 与就业 体 制相 互衔 接 , 有 教 具
很 强 的灵 活 性 及 社 会 适 应 性 。
书 。汽修 、 修要 有 证 书 , 工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要 有 证 书 , 机 木 泥 甚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国从世纪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双元制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凭借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整体学习时间短,学生获得双证书以及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等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重点介绍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发展历史、特征、培养类型及现状。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学习在高校,实践培训在企业或组织。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有近年的历史,虽然相对于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培养模式时间较短,但凭借其众多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
该培养模式目前已发展到德国的职业学院(ba)、双元制学院(dhbw)、应用科技大学(fh)及综合型大学(uni)等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
一、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及类型.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特征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特征具体表现在:高校和企业或组织机构两个学习场所,理论与实践两项学习内容,通常还可以获得高校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份证书。
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入学前提是学生具有一般高校入学资格或带有专业限制的高校入学资格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实习或培训合同。
学生既要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岗位需要,又要符合高校的入学条件。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项目的流程通常是:企业或组织机构首先与高校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然后企业或组织机构向社会提供培训的位置,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向企业或组织机构申请培训岗位,申请成功后,学生和企业或组织机构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签订到年的培训合同。
最后,学生再向大学注册学习,本科学生在高校要完成个学分的学习,与德国其他类型本科学生的学分要求相同。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同时还要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参与培训。
通常一半时间在高校学习。
一半时间在企业或组织机构培训。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例,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实施案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1. 双元制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2. 教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 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5. 双元制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1. 培养高素质人才: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就业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较高。
3. 促进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提高教育质量: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案例1. 案例一:德国宝马公司德国宝马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宝马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宝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习制度:学生在宝马公司实习期间,可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4)职业发展:宝马公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学生成长。
2. 案例二: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西门子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西门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
郭岩
研究背景
1、我省初中毕业生中有50%以上就读职业学校。
2、职业教育存在专业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3、企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城 市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4、德国产品的高质量以及战后的经济腾飞,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元制"的科学性和先进 性。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
开题报告
报告人:郭 岩 时 间:2007年4月25日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郭岩
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 题
课题名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主持:张宁新 郭岩
核心成员:杜渐
邱海霞
沈瑾
吴建宁
王旭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郭岩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在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采用了文献 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师生座谈法和个 案研究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与应用》开题报告
郭岩
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自2002年起我校在汉斯·赛德尔基金会 的帮助下,已成功开办了“以实践技能 为导向”的电气工程、管道工程实验班; 已编写了2个专业的校本教材。 2、2006年电气系与博西华公司进行合作办 班,土木系与环强公司进行合作办班, 走出了校企合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对原 有实验班办学模式进行更新。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建立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 改进目前职业教育不利于学生与企业近 距离对接的问题。 针对我校五年制高职的几个重点专业, 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制课程指导方案, 并进行校本教材、学生工作页等课程资 源开发。
德国双元制模式ppt
B
C
D
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支持力 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双元制教 育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保障。
完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完善合作机 制,提高合作效果。
06
双元制教育模式案例分析
案例一:德国某职业学校双元制教育模式实践
背景介绍:德国某职业学校为电子工程专业,与 当地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实 施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重身份
01
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
又是企业的员工。
职业能力培养
02
学生需要接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培训,以具备相应的
职业能力。
遵守规则
03
学生需要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学生的权益与保障
平等机会
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不受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
引进历程与现状
1 2
20世纪90年代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开始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关 注,一些学者和专家开始介绍和推广这种教育 模式。
21世纪初
中国开始尝试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引入双元制教 育模式,开展了一些试点项目和合作项目。
3
近年来
随着中德合作的深入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 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 应用。
虽然中国政府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给予了一定 的关注和支持,但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还不 够完善。
发展前景与展望
加强师资培训和建设
师资队伍建
设。
A 加强试点和经验总结
继续在部分地区和领域开展双元制 教育试点项目,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
一、德国双元制的历史沿革1. 一元——“企业培训”起源于学徒制,学徒不仅要在生产车间里跟师傅学习实用技术,还要到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2. 1821 年,萨克森魏玛大公国的行业协会法律以及学校里的课程规定既要补充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提高学徒的普通教育水平。
3. 19 世纪中后期,不少城市明确要求学徒有义务到职校接受必需的理论知识学习。
1900 年许多大城市将学徒期青少年的进修学校教育定为义务教育,并决定让企业参加职业培训,承担主要培训责任。
与此同时,又用职业学校教育补充企业实训。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双元制”的正式称谓是在1948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这一名称。
在1969年提出了《联邦职业技术教育法》,确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双元制”培训是德国技术发展的支柱,德国的技术骨干大多是由“双元制”培训体系培训出来的,在联邦德国的企业中,经过双元制培训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达到 40% 左右。
二、双元制的模式核心:企业与学校合作学生在 9、10 年级的时候,想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得先向企业提出申请,得先有企业接收他,不过目前企业中学都会选实科中学的毕业生。
(企业都会选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
)双元制中德国承认的职业有三百五十几种,所以说职业教育的学生中最大的比例是双元制的学生。
双元制学校中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实践课,在学校里进行理论学习。
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为 3:1,或 4:1(学生一周在企业待 3 天或者 4 天)。
双元制培训体系的“双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个教育体——企业与职业学校(这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场所,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2)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就企业而言,受训者在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的学徒的权利和义务。
德国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是一种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模式呈三角形结构,起连接作用的是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是由《职业教育法》等系列法律制度规定的。
这种模式,目前已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德国政府、各州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日趋完善、合理和有效。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一)法制性:企业和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密切合作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
德国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很多,基本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
正是这些法律、法规,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经费来源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保护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规定了企业和学校双元打造技术人才的义务,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实用性:同生产紧密结合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以实用为本位的模式,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都体现了明显的实用性。
(三)社会性:与企业广泛结合“双元制”职教体制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有两个学习地点:职业学校和企业。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引言德国双元制模式是指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特点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这种模式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它在德国国内被广泛认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发展的研究。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培训。
这种实践的经验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其他的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非常关键。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状况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工业的需求,德国开始尝试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工业界和政府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双元制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世界各国所称道,并成为很多国家模仿的对象。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好地与工业界对接。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吸纳人才,满足自身的需求。
另外,德国双元制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参与了企业培训,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这样一来,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快就能够适应和胜任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挑战尽管德国双元制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难题。
学校和企业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如何协调双方的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能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以及应用场景,以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一种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根据这种模式,学生需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并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的学徒。
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团队合作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培训标准严格: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并由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审查。
证书含金量高: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明确: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在企业实践操作,这种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教学质量高: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职业规划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造业和IT行业。
在制造业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使得德国在制造业领域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在IT行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知名的IT企业如SAP、思爱普等都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培训资源和实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协调政府、 行业、企业和学校等方面的权力和义务(职 教法、促进法、投资法)。
4、实行职业教育全免费制度,使职业教育真 正地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
5、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 后上岗”的规定。
6、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三、继续加强宽基础面的课程体系,以促进 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机会。
四、学制逐渐由3年半减至3年。
五、中央与地方更加紧密的合作,使职业教 育更加具有区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六、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定的 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学生要具有终身学 习能力,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
七、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以消除某些不利 因素。
2003年12月4日,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就确保 职业教育与培训及所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发表了 一个关于确保德国职业教育稳定性并提出了多项改革 建议的“各州要求清单”。
第一,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双元制”职业教 育体系应减少对经济发展峰谷的依赖性,并应消除影响职业 教育发展的障碍。
第二,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教育。区域职业教育 的实施者就是具有更重要的决策价值和责任空间。
第三,职业教育是确保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全 球化要求未来扩展职业教育的国际性,确保于其他 国家教育体系的兼容性。
师傅培训 (1~2年)
高 级
企业工作(2~3年)
中
学
(
双元制培训(3~3年半)
年
)
实 科 年中 )学 (
主 要 年中 )学 (
5 6 9
小 学(4年)
“双元制”模式培训过程
小学 (四年)
高级中学 九年制
主要中学 (五年制)
实科中学 (六年制)
企业(培训中心)+ 职业学校=3年~3年半 实践教学70% + 理论实践教学30%=100%
2、另一部分政治家则对经合组织采取的测试 方法没有涉及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评价, 以及没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提出了 批评。
“培训攻势行动”——“双元制”是一个开发就业 能力、人格个性和职业后备力量的有效教育平台
“2003培训攻势”行动的内容有3个重点: 一 是在全德范围内特别是在相关行业领域有目的地 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二是为进行结构改革对 现有的职业教育方案实施新的定位并开发新的方 案;三是放宽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发展潜力
1、德国职业教育在企业培训位置供给与社会培 训需求之间的匹配,以及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专 业知识与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 空间。
2、德国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等值的和集成的 职业教育体系。
3、使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等 值的进入“双元制”专科大学(学院)或进入 与专业资格有关的大学学习的可能性,等等。
八、提高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融性。
九、建立一个独立、等值和集成化的职教体系。
十、必须不断地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
十一、加强职业继续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 教育和衔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十二、通过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可选模块与必选 模块构建新的课程模式。
若干启迪与思索
1、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
第四,职业教育是强化校企合作的教育。培训 企业与职业学校仍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 基本支柱。
第五,职业教育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教育。
第六,职业教育是极具灵活性的教育。 新制定的法律将保持原职业教育法律所规范 的灵活性原则,以使“双元制”具有更灵活的 发展空间。
(二)新修订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或《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 即将予以规范的几项重大的改革内容
❖ 联邦议会共识 ❖ 培训攻势行动 ❖ 法律改革要点 ❖ 各州要求清单
“联邦议会共识”——“双元制”是一个具有存在价值、 发展潜力和改革创新需求的有效教育模式
(一)关于存在价值
会议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却有着 近 乎完全的共识:学习与工作结合,即在工作中学习的德 国职业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模式,仍是一种具 有 存在价值、发展潜力和改革需求的模式。
7、合理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 融性。
8、构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课程 体系。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 述
2002年10月召开的第4届德国联邦职教所学术大会 和2004年3月召开的第13届德国高校职教大会,阐明了 对“双元制”的评述,以及鲜明地提出了德国职业教育 发 展与改革的宗旨。
四是,制定开发现代化的《职业培训条例》的 结构,通过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可选模块与必 选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五是,制定强化职业教育合作的措施。
六是,制定、认可分别在国外与国内接受的职业教育和 培训内容的集成化规则。引入“欧洲职业教育通行证”、 “欧洲简历”、“欧洲证书”以及“欧洲职业教育学分制” 等概念。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雷正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
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一、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 三、德国的师傅培训(技师培训) 四、德国的技术员培训
一、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双元制模式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能力本位,为 企业培养第一线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技术 工人和服务人员。
其五,各签字方呼吁在劳动工资合同中应 更多地增加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2003培训攻势”措施:
给10万个企业写信要求增加培训位置;举办国家 职业教育专题会议;实施“职业教育远足”计划,专门 寻访那些在开展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地区”,目的是增 加培训位置、制定地区培训协议;将2003年6月24日定 为全国“职业教育日”。
模式层面
“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即是一种以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总体上 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 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其课程 实施和评价均要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院
高等学校入学资格
高等学校入学资格
技术员培训 (2年)
其二,为在今后几年内明显提高参加职业教育 的德国企业的数量,各签字方将为此采取其他相关 措施。
其三,为充分挖掘培训潜力,必须尽快完 成业已开始的具有较高灵活性的培训职业。为 使学习有一定困难的青年人容易就业,应在那 些就业前景广阔而对职业能力要求相对低的领 域开发新的培训职业。
其四,为增强职业教育对企业和普通学校 毕业生的吸引力,应大大提高职业教育进入高 等教育领域的通融性,并使这一措施在欧洲层 面获得认可。
“法律改革要点”——“双元制”是一个保障个性 发展、经济需求与理论实践结合的有效教育体系
“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实行结构性的改革,使其具 有
现代化的特征。改革的目标不仅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和质量,而且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培训位置,从而增强德
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点
2004年2月9日,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对即将修订的新《联 邦职业教育法》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点”,主要涉及 6个方面的内容:
结构机工 设备机工 汽车机工
3
3.5
生产技术 操作技术 机械和系统技术 器械与精密机械技术 冲压和压型技术 制模技术 工具加工技术 车削技术 自动车削技术 铣削技术 磨削技术 金属结构和造船技术 装配技术 精密板材和结构技术 设备技术 供给技术
汽车机工
专业方向
双 元 制 模 式 “能 力 本 位” 在 课 程 上 的 体 现
在《2003培训攻势的联合声明》指出,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为大多数青年人夯实 持续就业能力的一个基础平台,并且它通 过这一基础平台使青年人具有终身职业学 习能力,以促进其职业发展及个性发展。
“2003培训攻势”目标:
其一,经济联合会、联邦政府和工会将尽一切 努力使所有愿意并有能力参加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获 得培训位置。
4、学习时间分配应跨越培训生涯、职业生 涯与工作生涯;教育内容应模块化;学习地点 应多元化与网络化。
(三)关于改革需求
1、鉴于世界经合组织不久前对世界部分国家 15岁年龄组青少年文化知识测试(PISA)中德国 位置偏后的结果,德国联邦议会的政治家们指出, 成功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一个坚实的文化技术 上,即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之上。
课
课
课
课
课
课
教
课
课
程
程
程
程
程
程
学
程
程
结
方
管
评
构
制
容
排
施
例
法
理
价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宽
企
实
综
双
实
直
开
实
泛
业
用
合
元
践
观
放
效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双元制模式在我国的 典型试验中应正视的几个矛盾
一、严格立法执法和法律不全不严之间的矛盾 二、企业为主与学校为主之间的矛盾 三、宽基础与单专业之间的矛盾 四、能力本位与学科本位之间的矛盾 五、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之间的矛盾(三段式与项目课程等) 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之间的矛盾 七、实用性与逻辑性之间的矛盾 八、收费与免费之间的矛盾
七是,制定开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考试形式的规则。
八是,制定允许“全学校式”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参加行 业协会举办的培训职业(专业)毕业考试的规则。
九是,制定开发职业准备教育措施的规则。
十是,制定连接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