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运算技巧讲解材料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受力分析详细讲解物理学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的力学是一大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

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店铺整理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物理力的受力分析的解题技巧

物理力的受力分析的解题技巧

物理力的受力分析的解题技巧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

具体的方法是: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

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

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高中物理知识受力分析详细讲解(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的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了解物体的运动,就必须对它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基础1、正确掌握分析力的四个判据:条件判据、方向判据、性质判据、效果判据。

2、严格遵守:先重力→再弹力→后摩擦力→其它力→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的顺序3、正确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巧(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等)(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和大小计算专题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1)若接触面之一为平面,则弹力一定垂直于该平面.(2)若接触面之一为球面,则弹力一定过球心.(3)若接触面为曲面,则弹力一定垂直于曲面的过接触点的切面.(4)若接触处之一为直线,则弹力一定垂直于该直线3理想模型中的弹力比较:①轻绳:质量不计、松软、不可伸长的绳,绳中各处的张力大小相等;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②轻杆: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和压缩的杆;轻杆既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③弹性轻弹簧:质量不计、弹力与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对物体能产生拉力,或压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不能发生突变.例1:如图所示,将甲图中与小球接触的斜面去掉,小球无法在原位置保持静止,而把乙图中的斜面去掉,小球仍静止,故甲球受斜面的弹力,乙球不受斜面的弹力例2. 在下左图中,A 、B 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B )例3. 在下右图中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两木块A 和B 间用轻杆相连,木A 的质量为m 1, 其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B 的质量为m 2, 其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分析当两木块共同沿斜面下滑时轻杆的受力,此时轻杆受拉力还是压力?(12μμ=无弹力,12μμ<杆受拉力,12μμ>杆受压力)例4.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皆受到大小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1234L L L L 、、、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 D )A 、21L L >B .43L L >C 、13L L >D .24L L = 例5.(2017.新课标Ⅲ)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 80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 80cm 。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

初中物理知识点:受力分析技巧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同学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小编整理了一份受力分析的技巧,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假设有,那么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假设不满足,那么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重要基础,用于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的运动和变形。

它通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并计算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下:一、基本方法1.确定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受力分析首先需要确定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些力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外力,也可以是物体自身施加的内力。

2.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力:物体所受的多个力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合成一个等效力。

该等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等于原力的合成,方便后续分析。

3.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可以利用此条件解决力学问题。

4.进行数值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和平衡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

二、基本原则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一个物体若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利用这个原则,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它指出,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力。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不同点上。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决力学问题。

4.简化假设和近似处理:在实际的受力分析中,为了简化问题和计算,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假设和近似处理。

比如可以忽略物体自身的重力,忽略摩擦力等,从而简化分析和计算的复杂度。

总结起来,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包括确定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合成力和平衡条件、进行数值计算等。

基本原则包括牛顿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以及简化假设和分清内外力。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力、运动和平衡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物体所受外力首先,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需要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

外力是指物体与其他物体或环境之间作用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在确定外力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环境和受力情况,例如是否有接触面,物体所处的重力场强度等。

二、绘制力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关系,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

在示意图中,用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可以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所受力的特点。

三、使用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是指在物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将物体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只考虑物体本身所受的所有力。

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助于解决与力和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利用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来解决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根据牛顿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通过利用牛顿定律,我们可以求解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的未知量,例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或其他相关参数。

五、应用平衡条件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以应用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平衡条件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通过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受力图示准确无误: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需要注意箭头的方向和大小的准确表示,以确保受力图示的准确性。

2. 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应将现实情况模拟到数学模型中,合理地对待各种受力情况。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讲义(ppt 16页)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讲义(ppt 16页)
FN Ff
q
G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退出
【例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用细绳跨过定 滑轮和物体B相连,物体A向右运动,试分析物体A、B的受 力情况。
FN
F´T
A
Ff
FT
.
B
GA
GB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退出
练习
1. 画出图中O 点的受力图。 2. 画出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受力图。F1F2 NhomakorabeaO
G
FN
F
F
F合=2Fcosθ
θ
F合
θ
b、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则这三个力的图示必构成一个 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
F3
F F2
F1
C、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
F2
F1
则这三个力必定是共点力(三力汇交
原理)、且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
F3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 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成功了自己笑一辈子,不成功被人笑一辈子。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你生而有 前进,形如蝼蚁。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 活。知识玩转财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 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生活不可能像你想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 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字。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思路决定出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你的思维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凝聚着海洋的全部财富;是质量上的一而非数量上的一;你的思维拥 所有过不去的都会过去,要对时间有耐心。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 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 碍。拥有资源不能成功,善用资源才能成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 防而又不受害。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态度决定高度。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拼爹,但为了成功,我可 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人一辈子不长不短,走着走着,就进了坟墓,你是要轰轰烈烈地风光下葬,还是一把骨灰撒向河流山川。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 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眼泪的存 伤不是一场幻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 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飘然于 之外。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 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就像一 为你在看别人耍猴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是猴子中的一员!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 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 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 你感到痛苦时,就去学习点什么吧,学习可以使我们减缓痛苦。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很多 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积 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粹取出来的。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有别人的鼓励还不去奋斗的人简直就是懦夫。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 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金钱没有高贵,低贱之分。金钱在高尚人的手中,就会变得高尚;金钱在庸俗人手中,就会变得低级庸俗。涓涓细流一旦 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如果我没有,我就一定要,我一定要,就一定能。上一秒已成过去,曾经的辉煌,仅仅是是曾经。其实 在昨天,而是失败在没有很好利用今天。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

物体的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物体的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重力,再弹力,再摩擦力,然后已知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隔离法例1、ABC均静止,F=10N,求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例2、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力F挤压相同的木板,木板中间夹着两块相同的砖,砖和木板均保持静止,则()A.两砖间摩擦力为零B.F越大,板与砖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C.板砖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砖的重力D.两砖之间没有相互挤压的力拓展:若有三块砖,每块质量均为m,则各砖间的摩擦力为多大?(2)产生原因分析法例3、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2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左D.12N,水平向右例4、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拉动物体A时,试求:(1)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A物体所受的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例5、如图所示的皮带传送装置,如果右边的皮带轮是主动轮,左边的是从动轮,则传送带上的P 点受摩擦力方向如何,从动轮上的Q 点受摩擦力方向如何?变式突破:①若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当传送带匀速、加速、减速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什么方向?②若将物体轻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分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如何变化?(3)运动状态分析法例5、把一个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时(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无相对运动)如图则物体受到的力有( )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B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下滑力D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静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下滑力例6、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他们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 上和F 下,则( )A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上=F 下B .F 上向下,F 下向上,F 上>F 下C .F 上向上,F 下向上,F 上=F 下D .F 上向上,F 下向下,F 上>F 下: (4)假设法: 例7、例8、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原则1. 给物体所受到的力贴上标签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第一步是给物体所受到的力贴上标签。

这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每个力的来源和性质。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标签中还需要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例如,如果我们要分析一本书在桌子上静止的情况,我们可以标记为:重力向下(9.8 N),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向上(9.8 N)。

2. 利用叉向图进行受力分析叉向图是进行受力分析的常用工具。

它通过将力表示为箭头,并按照力的大小和方向绘制在图上,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叉向图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以保持图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叉向图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体所受到的总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3. 使用受力平衡原则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受力平衡原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根据受力平衡原则,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并确定力的平衡状态。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且它们的合力为零,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4. 考虑力的分解和合成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力的分解和合成的情况。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过程,而力的合成则是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和合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物体受力的效果。

通过将力分解为垂直和水平分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我们可以将它分解为垂直向上和水平向上的两个分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它对物体的效果。

5. 注意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力的不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通过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我们可以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结构的稳定性。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众多物理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从而顺利地解决各类力学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首先,我们要明确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等等。

当我们面对一个物体时,第一步是确定研究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比如,在分析一个放在斜面上静止的木块时,木块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而在研究一个用绳子连接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时,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就是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后,接下来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一个常用且有效的顺序是先分析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为 G = 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在地球上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然后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压力、拉力等。

例如,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就有向上的支持力;用绳子悬挂一个物体,绳子对物体就有向上的拉力。

摩擦力也是经常遇到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来判断。

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其大小为 f =μ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分析受力时,要注意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比如,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而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斜面施加给木块的。

同时,要善于运用假设法来判断力的存在与否。

假设某个力不存在,看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会改变,那么这个力就是存在的。

另外,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

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就可能会受到摩擦力。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释放小车,让其沿斜 面下滑,同时打点计 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点 迹。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 器,一端固定在小车 上,另一端自然下垂。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1. 准备好实验器材,按照使用方法进行组装和 调试。
01
3.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让其 沿斜面下滑。
03
02
2. 将小车放置在斜面顶端,调整细绳长度和 砝码质量,使小车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矢量分解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分解方式不唯一,需根据实际 问题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式。
矢量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在受力分析中,常通过矢量合成与分解简化问题,便于求解。
02 常见物体受力类型及特点
重力
定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 向竖直向下。
大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即 G = 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05 实验设计与操作:验证物 体受力原理
实验目的和原理介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物体受力原理,加深对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
原理介绍
物体受力原理是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相应的 加速度,且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本实验将通过测量物体在 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验证这一原理。
特点
重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 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
弹力
01
02
03
定义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时产生的力,方向与物体 形变的方向相反。
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 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 力越大。
特点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须 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 产生。
摩擦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应用湖北省广水市陈巷中心中学张家宝力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力学问题解决的前提是能够对物体受力情况正确的分析.如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哪几个力平衡?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对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正确判断,才能对物体受到的多个力之间建立正确的等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但是,很多同学在解决力学问题时,不注意受力分析,多是凭借记忆或是凭借感觉解题,还有同学根本不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与体会,给大家作一介绍,供大家共同讨论。

一、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1)明确要分析的对象。

这一点非常重要,分析的对象错了,可能事倍功半,或是前功尽弃。

(2)确定物体受重力。

(3)找到与分析对象相接触的物体,分析这些物体是否施加了力。

与分析对象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施加了力,但施加了力就一定产生了效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会受到这个力的影响。

可以通过力作用时产生的效果来确定这个力是否存在。

还要注意同一物体可能施加多个力。

例1:做出下图中静止的物体A 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甲图中物体A 受到重力G ,与A 接触的是一个斜面,物体A 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斜面阻止了物体A 在重力方向向下的运动。

因此受到了斜面对A 的支持力N ,同时物体A 还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但没有下滑因此物体A 还受到斜面对它的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作图如右图:乙图中物体A 受到重力G 的作用,因此物体A 对水平面有压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 受到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N ,物体受到推力F ,就有水平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A 受到了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作图如右图:甲乙乙F甲例2:做出下图中运动的铅球受力示意图。

解析:铅球受到重力G 的作用而铅球向斜上右方运动是由于惯性。

因此,斜向右上方没有受到力,由于铅球的体积较小,运动速度较小,因此受到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作图如下:例3:作出下图中火箭受力的示意图。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高中物理力学题受力分析解题方式第一、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 明确研究对象,并把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首先要选准研究对象,并把它隔离出来。

根据解题的需要,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较好。

“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摩擦分动静,方向要判准。

”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环绕研究对象一周,看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每个接触面对研究对象可能有两个接触力,应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逐一分析。

3. 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下滑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4. 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力研究物体A的受力时,只分析“甲对A” 、“乙对A” 、“丙对A”......的力,不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5.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能找出施力物体这种方法是防止“多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们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只强调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但并不意味着施力物体不存在,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不存在的。

6. 分析物体受力时,还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注意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受力情况一般也不同。

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传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第二、力学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

它的优点是: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面是一些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1. 制定坐标系:在受力分析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坐标系。

这有助于我们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计算。

通常,我们选择一个参考点或参考轴,基于该参考点或轴,给出物体在该坐标系下的位置和位移等信息。

2. 识别力的类型: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识别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的类型。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

识别力的类型有助于我们确定受力方向和大小。

3. 确定主要力量: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找出主要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力量是指对物体运动最为关键或起主导作用的力量。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有时候只有几个主要力量需要考虑,而其他力量可以忽略不计。

4. 绘制力的受力图:通过绘制物体所受力的受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受力分布。

受力图能够清楚地显示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助于我们分析受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5.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

利用该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或已知加速度下的受力情况。

6. 注意力的平衡:受力分析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的情况下合力为零,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通过对受力情况进行平衡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7. 运用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一种受力分析中常用的工具。

它帮助我们将物体从系统中分离出来,对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和内力进行分析。

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力的作用方向和相互关系。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受力分析中,合理运用上述方法与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力的本质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为GA=20N的 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使这块 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大?如果 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N的木块B,B与A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 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此 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 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有无和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可用 假设法
4、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时,系统以外的物体 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都认为是系统受到的力, 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内力)不需要画出来。
5、本书只研究共点力的情况,所以受力分析 时,都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点(质点)来处理, 所有力的作用点都是同一点
15:如图所示,人与板一起匀速向左运动, 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 (1)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 (2)人对木板的摩擦力
(1)μ(M+m)g 向右
(2) 1 (Mm)g
2
向左
16.下图中的三个物体正在匀速直线向左运动,那 么各接触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1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块长方形物 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 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A)μ1=0,μ2=0 (C)μ1≠0,μ2=0
(B)μ1=0,μ2≠0 (D)μ1≠0,μ2≠0
• (3)摩擦力
• 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

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 方向: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 大小:滑动摩擦力f=μFN

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m可由二力平

衡求,在近似计算时,fm近似等于f
• 注意: 有多少个弹力就有可能有多少个摩擦力;
例1: 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A物体的受力示意 图。(F垂直于斜面)
F1 Ff
F G
例2: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 的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F1
F1
F1
F2
F2
例3: 在竖直双线悬吊着的斜木梁M上,放着 物体m,分析斜梁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F3
F2 Ff
F1 GM
例4: 质量相同的两块砖A、B被两木板夹住, 试分析 A、B的受力情况。
v
N f0
v
N f0
G
G
向上运输
向下运输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BD
例9.如图所示,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
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 两杆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A、B都受三个力作用 (B)A、B都受四个力作用 (C)A受三个力,B受四个力 (D)A受四个力,B受三个力

静摩擦力的确定用假设法
(3)分析并找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各种作用 力,并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先重、弹、摩, 再是其他力。
注意: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有弹力不一定 存在摩擦力。一个接触面上最多只可能有一个 摩擦力。
(4)检验:防止错力、多力和漏力。
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 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 一个。
若三块砖呢?
例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块木块A、B、 C,其中除A的左侧面光滑外,其余各侧面均 粗糙.当受到水平外力F时,三木块均处于静止 状态.画出各木块的受力图.
例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N
v
随传送带一起
G
向右匀速运动Nf传送来自由静止G开始起动
例7.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动脑筋: 分析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和推自行车 前进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v1
v2
F2 F1

F2
F1

例10.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 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 (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及其运算技巧
• (1)重力
• 产生: 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方向:竖直向下
• 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 到的重力等于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 力或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 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用悬挂法可 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 (2)弹力
•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

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

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

压力和支持力
•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kx
• 注意:有多少个接触面就有可能有多少个弹力.

弹力的确定用假设法
13.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滑杆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 时,运动员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14.如图所示,A重40N,B重80N。A、B之间,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25。不计滑轮摩擦 和绳子的质量,要使B匀速运动,则水平拉力F为多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