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总结
生物技术制药重点简答总结
⽣物技术制药重点简答总结⽣物技术制药概论1、⽣物技术制药过程包括哪些内容(P5)第⼀阶段:实验室研究阶段,也称为发现或探索研究,属于应⽤基础研究阶段;第⼆阶段:产品开发阶段,属于应⽤阶段,与第⼀阶段统称为研发阶段,即临床前研究;第三阶段:商业化阶段,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
2、详细说明下⾯专业英语的含义:T 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靶基因的发现和证实Assay development:建⽴检验⽅法Proof of concept:理论验证High throughput:⾼通量筛选Lead generation:先导化合物的发现Lead optimization: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System biology:系统⽣物学Therapeutics: 治疗学Commercialization : 商业化First human dose:⼈类第⼀剂量基因⼯程制药3、有哪些⽅法合成第⼆链cDNA?第⼀:⾃我引导合成法,(Self priming):RNaseH 消化mRNA摸板;cDNA 3’形成发夹结构(loop);发夹作为引物合成第⼆链;需要酶:klenow 和S1。
第⼆:⼤肠杆菌RNaseH酶降解取代法(Replacement synthesis):RNaseH 在RNA摸板上形成缺⼝或空隙,从⽽形成RNA引物;在E.coli DNA polymerase 的驱动下合成⾮连续性第⼆链,需要T4 连接酶接合形成完整第⼆链。
4、有哪些引物⽤来合成cDNA第⼀链?Oligo dT (T=12-18),;随机引物(n=6) ;基因特异性引物(n=18-25)5、建⽴cDNA ⽂库有什么好处?(书)cDNA⽂库代表⽣物某⼀特定器官或组织在某⼀特定的发育时期,细胞转录⽔平上的基因群体。
因为基因组含有的基因在特定的组织细胞中只有⼀部分表达,⽽且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分化时期,故基因表达的种类和强度也不尽相同,因此cDNA⽂库具有组织特异性。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逐步综合法、追溯求源法(逆合成分析法)逆合成习题杂环章节①②③Hantzsch 吡啶合成法二、书本重要反应1. P15益康唑(为上面的第1题)2.P16克霉唑3. P20普萘洛尔4. P29盐酸苯海索5. P36美托洛尔6. P41 三氟拉嗪7. P47克霉唑8. P51 呋喃丙胺(即为上面的第7题)9. P75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10. P82 乙胺嘧啶名词解释1.硫酸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 D. V. S.):混酸硝化反应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比值。
D. V. S.=混酸中的硫酸(%)/废酸中的水量(%)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涉及和生产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3.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反应物的分子量总和)×100%4.环境因子(E):E因子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因子=废物的质量(kg)/预期产物的质量(kg)环境商(EQ):环境商(EQ)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Q = E×Q 式中E为E-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所给出的对环境不友好度。
5.离子液体: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
6.TEBA:苄基三乙基氯化铵(CH3CH2)3N+CH2PhC-TBA:四丁基碘化铵(C4H9)4N+I-或者四丁基硫氢化铵(C4H9)4N+HSO4-18-冠醚-6(简写18-C-6)二苯基18-冠醚-6 二环己基18-冠醚-67.D/L:表示分子的构型,根据与参考化合物D-或L-甘油醛的构型的实验化学关联而确定,常用于氨基酸和糖类的命名,但最好还是使用R和S表示。
生物技术制药重点总结
1.生物药物:又称为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
2.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主要是重组蛋白和核酸类药物,如细胞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浆因子等。
3.质粒载体:质粒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
分三种构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DNA(IDDNA)。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迁移率:cccDNA > IDDNA > ocDNA4.目的基因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PCR法、基因文库法和cDNA文库法等。
5.PCR法是指聚合酶链反应,是根据生物体内DNA复制原理在DNA聚合酶催化和dNTP参与下,引物依赖DNA模板特异性的扩增DNA。
在含有DNA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的缓冲溶液中通过三个循环步骤扩增DNA::①变性—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解离成单链模板;②退火—温度下降,引物与单链模板结合(温度下降,PCR特性下降,效率升高);③延伸—温度调整至DNA聚合酶最适宜温度,DNA聚合酶催化dNTP加至引物3′-OH,引物以5′→3′方向延伸,最终与单链模板形成双联DNA, 并开始下一个循环。
6.cDNA文库法:cDNA是指与mRNA互补的DNA。
cDNA文库法是指提取生物体总mRNA,并以mRNA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cDNA的一条链,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将全部cDNA都克隆到宿主细胞而构建成cDNA文库。
7.影响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主要因素:①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方式;粘性末端的连接效率高于平头末端。
②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浓度和比例;增加DNA浓度可以提高连接效率,目的基因于载体DNA的摩尔数比应大于1。
生物制药工艺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利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3、生化药品从生物体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4、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6、生物药物分类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对疑难杂症如肿瘤、爱滋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等具有特殊的作用;(2)预防药物:对传染病的预防;(3)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放射性诊断药物和基因诊断药物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亦是检测疾病的指标,如谷草转氨酶等;(4)其它生物医药用品:生物药物在其他方面应用也很广泛:如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等。
按原料的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主要有人血液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的脏器、其他小动物制得的药物如蛇毒、蜂毒等。
(3)植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中草药、有效成分;(4)微生物来源的药物:抗生素、酶、氨基酸、维生素等;(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7、生物药物的特性(1)药理学特性(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3)检验上的特殊性(4)剂型要求的特殊性(5)保藏及运输的特殊性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1、生物药物质量检验的程序与方法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2、药物的ADMEA: absorption,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D: distribution,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M: 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E: excretion,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的排除。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制药, 酶工程制药和发酵工程制药。
2.生物技术制药, 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 是采用DNA 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药物, 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 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5.现代生物药物四种类型: ①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②基因药物, 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③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6.生物药物按功能用途分为三类: 治疗药物, 预防药物和诊断药物。
7.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 具种属特异性, 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稳定性差, 基因稳定性, 免疫原性、重复给药会产生抗体, 体内半衰期短, 受体效应, 多效性和网络效应, 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8.生物技术制药特征:高技术, 高投入, 长周期, 高风险, 高收益。
9.基因诊断: 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 (1)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 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型化合物, 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汇总).doc
第1篇生物技术制药总结生物技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援基因导入宿主菌或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以获得蛋白质药物的过程。
载体是携带外源目的基因或DNA进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援基因或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细胞传代pa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消化、分散并接种至另一个培养器皿中的操作。
细胞克隆培养(clonal culture)即单细胞分离培养,是将动物组织分散后,将一个细胞从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由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
动物细胞的复苏其原则是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或称细胞杂交。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的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在经过发育途径将外源目的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动物即为转基因动物。
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简称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细胞团分离出来并能在体外培养的一种高度未分化的、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能力的全能干细胞。
它是正常二倍体型,像早期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
抗体工程制药(antibody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s)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动物及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抗体药物的过程。
制药工艺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2、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可分为:包括小试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3、按照药物生产过程,制药工艺过程分为:✓化学制药工艺:全合成工艺(total synthesis)和半合成工艺(semi synthesis)✓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制剂工艺4、化学全合成工艺——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5、化学半合成工艺——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
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属于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分支,从使用的原料来分,有机合成可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两类。
●半合成(semi synthesis):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全合成(total synthesis):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2、逆合成分析方法逆合成的过程是对目标分子进行切断,寻找合成子及其合成等价物的过程。
切断:目标化合物结构剖析的一种处理方法,想象在目标分子中有价键被打断,形成碎片,进而推出合成所需要的原料。
切断的方式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即切成自由基形式或电正性、电负性形式,后者更为常用。
切断的部位极为重要,原则是“能合的地方才能切”,合是目的,切是手段,与200余种常用的有机反应相对应。
合成子:已切断的分子的各个组成单元,包括电正性、电负性和自由基形式。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医学生物制品。
一、药物、生物药物、生物制品、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与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化药物: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基因重组药物: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与其修饰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与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药理学特性: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葡聚糖凝聚浓缩、聚乙二醇浓缩、超滤浓缩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减压干燥等3、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化学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四大类1、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 C )A、SDS凝胶电泳 B、盐析法 C、凝胶过滤 D、吸附层析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A )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重点)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生物制药工艺学整理
1.生物制药:以生物材料为原料或用生物技术、方法制造的药物。
2.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过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过程。
3.葡萄糖效应:培养基中的葡糖糖的浓度过高,会加快菌体的代谢,使培养基中的溶解的氧不能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使葡萄糖的代谢进入不完全氧化途径,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pH降低,遏止某些产物的生物合成酶,这种现象叫做葡萄糖效应。
4.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它使得膜面上的溶质浓度增大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5.亲和色谱:利用生物大分子于某些对应的专一分子特意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色谱方法。
6.次级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等。
7初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维生素脂肪酸等特点:(1)他们是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须物质(2)是各微生物所共有的产物(3)菌体对初级代谢活动有严格的调控系统一般不能累积多余的初级代谢产物。
8次级代产物的特点:1特定菌种产生的代谢产物2菌体特定生长阶段的产物3多组分的混合物。
9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1)初级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前体或起始物。
(2初级代谢产物的调控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10菌种选育的目的:提高发酵的产量。
改进菌种的性能。
产生新的发酵物。
去除多余的组分。
11.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方法,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株。
12诱变剂分类物理诱变剂(紫外线UV),化学诱变剂(NTG),生物诱变剂。
13自然选育的一般过程:生产菌种斜面,制备单孢子悬浮液,涂布分离平板,单菌落接种,斜面种子培养,摇瓶发酵,高产菌珠初选,菌种保藏,接种,斜面种子培养,摇瓶种子培养,摇瓶发酵,高产菌珠复选,高产菌种珠验证,放大实验,进一步选育或保障。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优秀范文5篇]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概念:生物药物(生物制药)是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叫做生物技术制药。
2.技术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第二代、第三代的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等。
3.相关学科:有生物学(含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医学、药学、农学等。
但从基础学科来讲,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是其主要的学科。
4.应用范围:(1)医药;(2)农业;(3)食品;(4)工业;(5)环境净化;(6)能源。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主要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酸、柠檬酸、淀粉酶。
生产的特点:过程简单,大多属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属初级代谢产物。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主要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食品工业的工业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啤酒;化工业的酒精、丙酮、丁醇、沼气;农林业的农药;环境保护业的生物治理污染。
生物技术的特点:(1)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甾体);(2)生物技术要求高,纯种、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3)生产设备规模大;(4)技术发展速度快。
3.现代生物技术主要产品: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1)重组DNA技术及其它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2)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细胞工程);(3)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工程);(4)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5)动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6)动物胚胎工程技术;(7)现代发酵技术;(8)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9)蛋白质工程技术;(10)海洋生物技术。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
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生物工艺学考试复习重点工业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和改良,并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转化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特点:①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②反应过程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③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能源、环境保护)。
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酶、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的总称,它们在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4、生物反应过程的定义、类型及其组成单元。
生物反应过程: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工艺及工程开发,成为可供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统称为生物反应过程,其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类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生化分离工程。
生物反应过程的组成单元:培养基或底物溶液的制备,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及控制,产物的分离纯化。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哪些步骤?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蛋白酶产生菌?如何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到纤维素酶产生菌?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样品分离源)的选择。
②分离源材料的预处理。
③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分离。
④所需菌种的选择性培养。
⑤菌落的选择和纯化。
利用选择性分离的方法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①从蛋白质加工厂(豆制品厂、肉制品厂)附近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源。
②用富含蛋白质的原料(豆饼)为培养基对样品分离源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菌数量和生长势达到优势。
③样品分离源经富集培养后制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涂布于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培养基。
经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后,选择分解酪蛋白形成透明圈的菌落。
将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值大的菌落编号后移接于试管斜面培养基,经保温培养长出丰厚的菌落。
④将试管斜面培养基长出各菌株,按编号分别进行小型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结果的蛋白酶活力,筛选出产酶活力高菌株。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题目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复习题习题一(名词解释部分)1.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药物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4. 类型反应法 :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
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5.追溯求源法 :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
6.模拟类推法:对于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以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如杜鹃素可以模拟二氢黄酮的合成途径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7. 平行反应:又称为竞争性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
例如甲苯的硝化反应可以得到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
8.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为一种常见的复杂反应,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9. “清污”分流: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分开,分质处理,减少外排污染物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10.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常用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 ℃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量。
11.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2Cr2O7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12. 选择性即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的比率或百分数,可用符号φ表示。
制药工艺学总结
制药工艺学总结1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有结构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3工艺路线:也称技术路线,一种化学合成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
4一勺烩:一个反应的溶剂和分子的副产物对下一步或下几步反应,影响不大事,可将改变反应产生的中间体,不必分离出来,继续后步的反应。
(注;○1反应机理与反应条件必须非常清楚,○2溶剂,副产物,中间体间不相互干扰)5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转一步转化为生物分子的反应。
6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
7助催化剂:(或促进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某种少量物质(一般少于催化剂量的10%)这种物质对反应的影响很小,但能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者选择性。
8多肽类药物:一般将组成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在50个以下的称为多肽,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多肽生物药物。
9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反应,即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10中试放大:指采用小型工业器械,应用工业级原材料按照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操作,以核对校正和补充实验数据,特点为:小型设备,工业级原材料,实验室条件。
11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12生物药物:是指应用生物药,医药,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化学生物技术和制药等科技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13化学制药工艺学:是采用化学方法,研究药物的合成路线,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14单相催化:在反应过程中,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物处在均相状态。
简答题1.简述制药工艺放大的研究内容。
(1)工艺路线和单元操作方法的复核,(2)设备材料与型式的选择(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察(4)反应条件的优化和限度实验(5)操作方法的确定(6)原辅材料的过渡试验及质量标准研究(7)反应后处理研究(8)物料衡算2.简述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研究的目的。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制剂1. 生物制剂简介生物制剂是一类以生物制品为基础,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物。
这些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制剂、疫苗、基因治疗制剂等。
生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2. 生物制剂的制备生物制剂的制备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生物样品的获得与选择、目标蛋白的筛选、表达载体的构建、质粒的转染、培养与发酵、蛋白的纯化与分离等。
这些步骤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条件,以确保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剂。
3. 生物制剂的应用生物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治疗肿瘤、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相关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生物制剂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贴剂等。
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了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二、蛋白质药物1. 蛋白质药物的特点蛋白质药物是一类以蛋白质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其分子量较大,通常在10kDa以上。
这些药物包括激素、酶、抗体、细胞因子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蛋白质药物的特点包括:高度专一性、生物学活性强、体内半衰期短、需要靶向给药等。
2. 蛋白质药物的制备蛋白质药物的制备主要通过重组DNA技术进行。
首先需要获得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并通过转染等方式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表达,最终获得目标蛋白。
在获得目标蛋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蛋白的折叠与翻译后修饰等问题,以确保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蛋白质。
3. 蛋白质药物的应用蛋白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例如,重组人生长激素、利妥昔单抗、转移酶等都是重要的蛋白质药物。
这些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癌症、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成为了当今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抗体治疗1. 抗体的特点抗体是一类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与高亲和性。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并清除抗原。
制药工程复习重点
制药工程复习重点制药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将药物的原料转化为安全、有效、高质量的药品的过程。
在制药工程的学习和研究中,有一些重点内容是需要我们重点复习和掌握的。
本文将围绕制药工程的复习重点进行讲解。
1. 制药工程基础知识制药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材料等相关内容。
复习时需要了解制药工艺的基本流程,如原料的采购、分析、处理、配制、包装等各个环节。
同时,要了解制药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如反应釜、离心机、干燥机等,以及制药过程中和药品相关的材料,如药品包装材料、药品溶剂等。
2. 药物合成与转化制药工程是将药物的原料转化为药品的过程,因此对药物合成与转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复习时要了解常见的药物合成方法,如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等,并学习常见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
此外,还需要了解药物的转化过程,如氧化、还原、酯化等。
3. 质量控制与规范制药工程的一个重点领域是质量控制与规范。
复习时需要熟悉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如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和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等。
同时,要掌握药品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并了解常见的质量指标和限度。
4. 高效利用原料与能源在制药工程中,高效利用原料与能源是关键问题。
因此,在复习中需要了解原料的选择、处理和回收利用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要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节约方法,如热交换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等。
5. 环境保护与安全制药工程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
复习时需要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废物处理、废气排放等。
同时,还要了解制药工程中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如防爆装置、安全装置等。
6. 制药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制药工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复习时要了解制药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微流控技术、纳米技术等,并掌握其原理和应用。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重点总结
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1剂型因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服法、辅料、药物配伍、工艺条件等。
2生物因素3.口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因素、解离度、脂溶性和分子量2、溶出速率3、药物4.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制的影响。
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光学异构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酶抑制和诱导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理因素对药物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7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③蛋白质。
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
8膜转运途径。
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是小分子水溶性的药物转运吸收的通道。
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是脂溶性药物及一些经主动机制吸收药物的通道。
9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及特点:(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是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①.单纯扩散(passive diffusion) 又称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生物膜.绝大多数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药物在消化道内吸收.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愈大,在脂质层的溶解愈大,就愈容易扩散。
发酵制药知识点归纳总结
发酵制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发酵制药概述1. 发酵制药的定义:发酵制药是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生产生物制药品的一种方法。
2. 发酵制药的历史:发酵制药起源于古代,但现代发酵制药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酵制药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二、发酵制药的生物体1.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广泛应用于发酵制药中。
2. 酶:可由微生物或动植物中分离提取,用于生产特定的药物。
3. 细胞:包括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用于生产重组蛋白等生物制药品。
三、发酵制药的基本工艺1. 发酵基质:包括碳源、氮源、微量元素、 pH 调节剂等,在发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2. 发酵设备:发酵罐、搅拌器、通气设备等,用于提供生物体生长所需的条件。
3. 发酵条件:包括温度、 pH、氧气供应、营养物质浓度等,对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
四、发酵制药的产品1. 生物制药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疫苗等,由生物体代谢活动产生的药物。
2. 发酵中间体:包括抗生素、激素、酶等,常用于制药过程中的中间体合成。
五、发酵制药的应用1. 医学:生产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生物制药品。
2. 工业:生产纤维素、乳酸、醋酸等工业产品,用于化工、食品等领域。
六、发酵制药的发展趋势1. 高效发酵技术:包括批次发酵、连续发酵、固定化发酵等技术,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2.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修饰、基因克隆等技术,设计高产菌株、高表达蛋白等。
3. 生物反应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关于发酵制药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对发酵制药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总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四章萃取分离法(答案)一、填空题1、常用的萃取方法有: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
2、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乳化和破乳化、PH的影响、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影响。
3、破乳方法有:加入表面活性剂、离心、加电解质、加热、吸附法破乳、高压电破乳、稀释法、超滤、反应萃取。
4、常用的破乳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名词解释1、液-液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根据所用溶剂的性质不同或萃取机制不同,可将液-液萃取分为多种类型。
2、萃取: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与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称为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3、反萃取(stripping):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有时也可以是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可把这种过程看作萃取的逆过程。
4、分配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能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
5、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6、萃取率(percentage extraction):生产上常用萃取率来表示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计算萃取效果,其公式为:7、分离因素: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三、问答1、简述溶剂萃取法的优点。
答:①操作可连续化,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2、简述选择萃取溶剂应遵守的原则。
答: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若分配系数未知,则可根据“相似相容”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②选择分离因数大于1的溶剂;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④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⑤溶剂的化学稳定性要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四章萃取分离法(答案)一、填空题1、常用的萃取方法有: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
2、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乳化和破乳化、PH的影响、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盐析作用的影响、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影响。
3、破乳方法有:加入表面活性剂、离心、加电解质、加热、吸附法破乳、高压电破乳、稀释法、超滤、反应萃取。
4、常用的破乳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名词解释1、液-液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将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根据所用溶剂的性质不同或萃取机制不同,可将液-液萃取分为多种类型。
2、萃取: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与提取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称为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剂溶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料液称为萃余液。
3、反萃取(stripping):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有时也可以是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可把这种过程看作萃取的逆过程。
4、分配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能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
5、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
6、萃取率(percentage extraction):生产上常用萃取率来表示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计算萃取效果,其公式为:7、分离因素: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三、问答1、简述溶剂萃取法的优点。
答:①操作可连续化,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②对热敏物质破坏少;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2、简述选择萃取溶剂应遵守的原则。
答:①分配系数愈大愈好,若分配系数未知,则可根据“相似相容”的原则,选择与药物结构相近的溶剂;②选择分离因数大于1的溶剂;③料液与萃取溶剂的互溶度愈小愈好;④尽量选择毒性低的溶剂;⑤溶剂的化学稳定性要高,腐蚀性低,沸点不宜太高,挥发性要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便于回收。
第五章沉淀法(答案)一.填空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4.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 形成过饱和溶液;(2) 晶核形成;(3) 晶体生长。
5. 影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与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晶种等直接有关。
6. 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等3个方面二.选择1、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 A )A.K S盐析法B.β盐析法C.重复盐析法D.分部盐析法2、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3、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B )A.分辨率高B.变性作用小C.杂质易除D.沉淀易分离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5、盐析常数Ks是生物大分子的特征常数,它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B )A.盐浓度 B. 盐种类 C. 溶质浓度D介质pH6、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此方法称为(A)A.亲和沉淀B.聚合物沉淀C.金属离子沉淀D.盐析沉淀7、将四环素粗品溶于pH2的水中,用氨水调—,28-30℃保温,即有四环素沉淀结晶析出。
此沉淀方法称为(B )A.有机溶剂结晶法B.等电点法C.透析结晶法D.盐析结晶法8、影响体大小的主要因素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D )A.过饱和度B.温度C.搅拌速度D.饱和度9、下列沉淀试剂不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是(D)A.CTAB B.CPC C.SDS D.PEG三名词解释:1.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2. Ks盐析: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Ks盐析法。
Ks盐析法多用于提取液的前期分离工作。
3.β盐析:在一定离子强度下仅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称作β盐析法。
在分离的后期阶段,为了求得较好的分辨率,或者为了达到结晶的目的,有时应用β盐析法。
β盐析法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沉淀分辨率比K S盐析法好。
4.亲和沉淀: 利用亲和反应原理,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亲和沉淀剂),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
四问答1.什么是盐析作用?盐析的原理是什么?答:盐析作用:向蛋白质溶液中逐渐加入中性盐,在高盐浓度时,蛋白质溶解度随之减小,发生了盐析作用。
产生盐析作用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盐离子与蛋白质表面具相反电性的离子基团结合,形成离子对,因此盐离子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电排斥作用减弱而能相互靠拢,聚集起来。
盐析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而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由于疏水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其沉淀。
2.如何选择盐析所用中性盐?(1)盐析作用要强。
一般来说多价阴离子的盐析作用强,有时多价阳离子反而使盐析作用降低。
(2)盐析用盐要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尽可能小。
这样便于获得高浓度盐溶液,有利于操作,尤其是在较低温度下的操作,不致造成盐结晶析出,影响盐析效果。
(3)盐析用盐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不致影响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活性,最好不引入给分离或测定带来麻烦的杂质。
(4)来源丰富、经济。
3.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什么?答: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聚集形成沉淀;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集。
4.有机溶剂沉淀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有那些?答:(1)有机溶剂种类及用量(2)pH的影响(3)温度无机盐的含量(4)某些金属离子的助沉淀作用(5)样品浓度第六章吸附分离法(答案)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淀粉、大孔吸附树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和白陶土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100nm,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和强极性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 D )A.水B.高盐C.低pHD. 高pH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B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水D.溶剂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 A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三氯甲烷D.溶剂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A.白陶土B.活性炭C.淀粉D.纤维素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A.水B.甲醇C.乙醇D.三氯甲烷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在合成树脂时,加入一种惰性组分,它不参与聚合反应,但能和单体互溶,称为致孔剂。
待网络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水洗蒸馏的方法将致孔剂去掉,就留下了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永久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到100nm甚至1000nm以上,故称“大孔”。
与大孔网状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它不含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团,仅保留了多孔的骨架,其性质与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相似,称为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四、问答题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法。
吸附法具有下列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与洗脱过程中pH变化小,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3)天然吸附剂(特别是无机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条件较难控制,吸附选择性差,收率不高,难以连续操作。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①吸附剂的特性:吸附现象在界面发生,因此吸附剂比表面积愈大,吸附量愈多。
通过活化的方法也可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另外还要求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②吸附物的性质: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所吸附;一般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中被吸附时,吸附量较少;对于同系列物质,吸附量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吸附物若能与溶剂形成氢键,则吸附物极易溶于溶剂之中。
③吸附条件:温度:吸附热越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越大。
PH值:溶液的pH值溶液pH值可控制吸附剂或吸附物解离情况,进而影响吸附量,对蛋白质或酶类等两性物质,一般在等电点附近吸附量最大。
盐浓度:溶剂的影响:单溶剂与混合溶剂对吸附作用有不同的影响。
④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一般情况下吸附物浓度大时,吸附量也大。
第七章凝胶层析一、填空题1、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平衡排除理论、扩散分离理论、流动分离理论。
这三种分离原理是互相补充的,在通常情况下平衡排除理论起主导作用;扩散分离理论的作用随流速增加而加强;只有在流速很高时流动分离理论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