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概论_第一章_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合集下载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存在。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区。

茶叶的制作最早是将茶叶晒干,然后将其煮沸,制成茶汤饮用。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开始有了炒制和揉捻的步骤。

宋朝时期,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明清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浮现了龙井茶、碧螺春等名优茶。

2. 茶的传播与发展茶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在日本,茶叶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茶道文化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

3. 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有机肥料的使用、防虫害的控制等,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制茶技术的进步也使茶叶的加工更加精细化,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出色。

4. 茶的品种多样化随着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的品种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浮现了白茶、黄茶、黑茶等新品种。

每一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5. 茶的国际化发展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慕并品尝茶叶。

6. 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近年来,茶叶的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具有抗氧化、防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茶叶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总结: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故事。

从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提升,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一章第一节茶的起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一章第一节茶的起源
茶文化概论与 茶艺实训
1
❖ 课堂总学时:72/36个 ❖ 授课内容:理论+实训 ❖ 课堂要求:守时、礼貌、有序
❖ 成绩考核:出勤、作业、表现、考 试按照1:1:2:6考核。
第一章 茶之源流
❖ 第一节 茶的起源 ❖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 第三节 国内外饮茶习俗
3
第一节 茶的起源
1.1茶的传说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之。”
—— 《神农本草经》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
公。”
——陆羽《茶经》
1.2茶的称谓
❖ 荼( tú ) ❖查 ❖茗 ❖诧 ❖ ……

5
❖ 1.3茶的渊源
❖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源自川有两人合抱者,伐 而掇之。”❖
——陆羽《茶经》
❖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
❖ “园有芳蒻、香茗,皆纳贡之。”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 “中国是茶的故乡,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
6
1.4茶的传播
❖ 1.4.1茶叶国内传播路线

7
8
❖ 1.4.2茶叶国外传播路线
9

茶概论

茶概论

茶学概论南京农业大学朱世桂第一章序言绪论一、茶,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也称茶树。

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茶叶:山茶科属常绿灌木上采摘的新梢,加工制成的一种低热、无酒精饮料。

新梢:茶树萌发生长的嫩梢,通常包括顶芽、顶芽往下的第1-4叶以及着生嫩叶的梗。

又称之为鲜叶、茶青。

不发酵茶类:绿茶、黄茶半发酵茶类:乌龙茶、白茶全发酵茶类:红茶后发酵茶类:黑茶(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二、茶学:茶自然科学和茶社会科学。

中国古代的《茶经》。

三、学习目的与意义:1、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文化发祥地。

茶作为生活必需品,饮茶艺术修身养性茶文化陶冶情操。

2、茶产业日益发展,世界日消费量30亿杯,人年均消费量0.5kg,全球茶叶产值380亿美元,全球产量320万吨,我国茶园面积119万公顷,茶叶产量75.2万吨,茶叶及相关产业的产值350亿元,茶农8000万户,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茶区的主导产业,农业增效,茶农致富。

3、新世纪天然健康产品(饮品)茶叶功效归纳如下: 1.安神除烦2.清脑明目3.提神醒睡4.下气消食5.醒酒解酒6.利尿通便7.祛风解表8.生津止渴9. 清肺去痰10.去腻减肥11.清热解毒12.疗疮治瘘13.治痢止泄14.疗饥生精15.养生益寿16.涤齿坚齿4、国际茶文化交流、茶叶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世界对东方茶文化兴趣日浓,茶叶科技与茶业贸易发展。

第二章茶树的生物学等基本知识第一节茶树的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组印度大叶种及中国小叶种第二节.茶树形态特征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

陆羽•《茶经》“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形态特征:茶树植株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根、茎、叶、花、果、种子根: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茶艺概论》电子教案

《茶艺概论》电子教案

《茶艺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茶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世界茶叶的分布和主要产茶国家。

教学内容:1. 茶的起源:传说与历史文献。

2. 茶的发展历程: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等。

3. 中国茶叶的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

4. 世界茶叶的分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茶的历史纪录片。

2. 讨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3. 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感受其特点。

第二章: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种植条件和技术。

2. 掌握茶叶的制作工艺。

3. 了解茶叶的品质评价标准。

教学内容:1. 茶叶的种植条件:气候、土壤、种植方式等。

2. 茶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等。

3. 茶叶的品质评价标准:外形、色泽、香气、滋味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视频。

2. 讨论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

3. 品鉴不同品质的茶叶,提升品鉴能力。

第三章:茶文化的内涵与表现教学目标:1. 了解茶文化的内涵。

2. 掌握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3. 了解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茶文化的内涵:茶道、茶德、茶礼等。

2. 茶文化的表现形式:茶艺表演、茶画、茶诗等。

3. 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茶馆、茶艺比赛、茶文化旅游等。

教学活动:1. 欣赏茶艺表演视频。

2. 讨论茶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3. 参观茶馆或茶文化旅游景点,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第四章:茶叶的饮用与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饮用方法。

2. 掌握茶叶的保健作用。

3. 了解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

教学内容:1. 茶叶的饮用方法:泡茶工具、泡茶技巧等。

2. 茶叶的保健作用:抗氧化、提神、降脂等。

3. 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不同体质、疾病等。

教学活动:1. 学习茶叶的泡饮技巧。

2. 讨论茶叶的保健作用。

3. 调查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分享调查结果。

第五章:茶叶的品鉴与选购教学目标:1. 掌握茶叶的品鉴方法。

茶学概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茶学概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5、向美洲传播
传入美国: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世界主要产茶国
洲别 亚 洲 数量 21 国家名称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土 耳其、伊朗、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 甸、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韩国 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刚果、 毛里求斯、罗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 南非、埃塞俄比亚、马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津巴布韦 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危 地马拉、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玻里维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澳大利亚 葡萄牙
江苏 安徽-7 安徽 湖北-4 湖北 浙江-2 浙江 江西 福建-1 福建 台湾 湖南-6 湖南
西藏 云南-3 云南 四川-5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昼夜温差大的山东温带茶园
山清水秀的淅江丘陵茶园
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山地茶园
恒夏多雨的海南热带茶园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 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 部茶区,包括广东、广 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南部为热带季风气侯, 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 候。 华南茶区是最适宜茶树 生长的区域。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四)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 陕南、鄂北、豫南、皖 北、苏北、鲁东南等地, 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 适宜绿茶生产。 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 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 质的积累。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地形复杂:土壤多为黄棕壤。 气温低,茶树采摘期短:年 平均气温稍低,为15 ℃左右, 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且分 布不匀,尤其是冬季,会使 茶树遭受寒、旱危害。 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小叶种茶 树。 以发展绿茶为主,名茶有六 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 尖、霍山黄大茶和舒城兰花 茶等。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

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

历代“茶”的别称:槚(gu);荈(chuan);蔎;荼;茗;苦荼。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é;德文Thee或Tee。

西班牙语Cha。

茶字解析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99+1 =100(谐音),99岁。

茶寿:二十+ 八十八,108岁。

(茶)人在草木中——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完整版)《茶艺概论》第一章

(完整版)《茶艺概论》第一章

茶艺人员的服务姿态
★ 站姿 ★ 坐姿 ★ 走姿
▪ 站立时直立站好,从正面看,两脚 脚跟相靠,脚尖开度在45°~60°;身 体重心线应在两脚中间向上穿过脊 柱及头部;双腿并拢直立,挺胸, 收腹,梗颈;双肩平正,自然放松; 双手自然交叉于腹前;双目平视前 方;嘴微闭,面带笑容。
▪ 做茶时,挺胸、收腹,头正肩平。 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 右倾斜,双腿并拢。双手不操作时, 平放在操作台上,面部表情轻松愉 悦,自始至终面带微笑。
▪ 上身正直,目光平视,面带微 笑;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 摆动,手指自然弯曲;行走时 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臀 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 向前迈进;行走线迹为直线。
茶艺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茶艺的基本概念
一、茶艺的解说
1.茶艺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说 2.茶艺的范围
二、茶艺的内容
1.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茶艺的具体内容
(1)时间上:古代 现代 技艺、礼法、道
(2)形式上:表演 生活
(3)地域上 :民俗 民族
(4)社会阶层上:宫廷 官府 寺庙
广义的定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 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 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分享的学问。
二、现代茶艺馆 1. 茶艺馆的特点:环境设计清爽、柔和、 宁静为主题 2. 茶艺馆的分类:文化型、商业型、混合 型、自我肯定型、一窝蜂型 三、茶艺馆的环境布局 1. 茶艺馆主要类型——庭院式、厅堂式、 乡土式、唐式、综合式 2. 茶艺馆布置要求: 清洁、幽雅、雅致、返璞归真 3. 品茗环境追求“净、雅、洁”,光线柔 和,空气流通,摆设装潢以纸窗、竹床、 石枕、名花、琪树等为普遍
▪ 文化型将文学、艺术等功能结合在一 起。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座谈会、推 广茶文化;提供交谈、聚会、休闲品 茗的场所;并兼营字画、书籍、艺术 品等的买卖,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类似文化交流中心,有些类似18世纪 法国沙龙,靠经营的收入来维持。有 创造文化、发扬文化的理念和功能。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有哪些证据说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4、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5、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6、云南高原发现茶籽化石;7、汉代陶土茶碗,中国最早茶具,甲骨文“茶”。

二、茶的利用经过了哪些阶段1、食用阶段2、药用阶段3、饮用阶段三、历代的饮茶的方法有哪些1、原始煮茶法2、煎茶法3、宋代点茶法4、泡茶法四、茶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的原因有哪些1、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茶叶和茶叶的生产技术、饮用方法、文化形态得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2、茶叶作为礼品,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的形式与别国或各地的上层交换;3、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输到了国外五、简述中国茶叶生产技术传播到国外的过程191、我国茶叶生产技术传去日本较早,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在我国浙江学佛后回国时带去茶籽,种植于日吉神社旁;2、1684年,印度尼西亚已经引种中国茶树成功,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茶成功;3、1833年,爪哇茶第一次在市场上出现;4、1780年欧洲人在印度提倡植茶;5、1870-1875年英国人推动将原来的咖啡园改植茶树,并雇佣印度移民垦殖新茶园,茶叶生产便迅速发展起来。

六、目前世界上主要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有哪些?消费茶叶较多的国家有哪些?1、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是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第一茶叶进口国2、世界十大出口国依次是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中国是世界第一绿茶出口国,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3、茶叶人均消费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和非洲;世界茶叶主要消费国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

普洱县板山
半 凰 乔 山 木 型 茶 树 广 东 潮 州 凤 (
)
灌木型茶树
三、饮茶业的开始
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1)先秦纳贡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
义将茶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既克殷,爵之以 子……茶皆纳贡之”。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是从四川传入的。
二、茶树的起源-原产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 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 树的原产地。
茶树起源于中国的川滇黔毗邻山区
乔木型茶树:
1961年在西双版纳
勐海“茶树王”,
原树高32m,直径
0.9m,树龄有1700
余年,是迄今为止 发现的最大茶树。
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2.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2)文人介入,诗文吟诵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
人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
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3)茶叶专著的出现
陆羽《茶经》,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温 庭筠《采茶录》,等等。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代诗人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第一章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二、茶的起源-源于中国 三、饮茶业的开始 四、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五、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六、中国茶的传播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茶树的定义: 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 茶属灌木或小乔木,乔木. 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 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 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 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 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 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

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宋代的饮茶方式——点茶法
宋代盛行点茶,宋徽宗赵佶 精于点茶,亲撰《大观茶 论》,总结点茶技艺。
点茶法的主要程序: 备器、择水、取火、侯汤、炙盏、 洗茶、炙茶、碾磨罗、 点茶、品茶。
Study and life time of literati in Song Dynasty
宋文人书斋生活 包括琴、书、画、 花、茶。
Tea banquet painted by Emperor Huizong
宋徽宗描绘文人茶 宴情景
龙团凤饼
团饼茶的精细制作及大发展是在宋 代,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初,特 置龙凤模,遣使至北苑(今福建建瓯) 监制龙团凤饼。龙凤团茶制法精细,茶 品优良,外形精美,色、香、味均为上 乘,名冠天下。品饮时由炙、碾、罗至 候汤、茶筅点茶,需一整套的茶器及点 茶技艺。

The tea planting areas expanded gradually, and tea production tended to be under specialized management. A imperial tea institution for picking tea was established in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take charge of the production of tea tributes in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 Guzhu Zisun tea and Yangxian tea were quite wellknown at that time. (Guzhu and Yangxian are both placenames.)
唐代的饮茶方式——煎茶法

茶学概论.ppt

茶学概论.ppt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迄今 发现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 在公元前的神农时代人们就发现茶具有解 毒的功效,并加以利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地?
•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其主要依据 如下:
•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 (3)云贵高原野生茶树的生化特性属于原
大于80%为好。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约为 1500毫米左右,生长期间月降雨量为100毫米。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 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 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 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 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 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 乡。
始类型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
中国有关 •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 上述六方面的事实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
产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茶树起源于中国,现今世界各国的饮茶方
法、种茶技术、制茶工艺均直接或间接由 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 茶树的国家,因此,中国被誉为茶的故乡。
本章复习思考题
• 5、茶叶在国内的传播途径
•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 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从 生物学的观点看,物种一般是顺着江河的 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四 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 —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等地。此外,通过茶马 古道传播至西藏等边缘地区。

茶的起源及传播

茶的起源及传播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

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2.茶在国外的传播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

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

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

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

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1茶的起源与传播

1茶的起源与传播

(二)茶叶制作的起源
•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晋书》记“吴人采茶 煮之,曰茗粥”。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茶经》“蒸茶制饼 ”:“晴,采之。蒸之, 捣之…。” •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元代 王桢《农书》”制蒸青散 茶”“采讫,一甑微蒸, 生熟得所…”。
• 从蒸青到炒青:《茶 疏》记载”高温杀青 、揉捻、复炒、烘焙 至干…” 。 • 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 类:通过不同的制造 工艺,制成各类色、 香、味、形品质特征 不同的六大茶类,即 绿茶、黄茶、黑茶、 白茶、红茶、青茶。
美 洲
大洋洲
欧 洲
三、中国茶区的划分
• 东自东经122°的台湾 阿里山。 • 西至东经94 °的西藏 米林。 • 南自北纬18 °附近的 海南岛榆林。 • 北至北纬39 °的河北 太行山南麓。
河北太行山
西藏米林 台湾阿里山 海南榆林
新疆
河北 山东 甘肃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7 湖北-4 浙江-2 江西 福建-1 台湾 湖南-6
贵州茶籽化石(世界唯一)
凤庆野生大茶树(3500年)
英语(tea) 日韩语(cha) 德语(tee) 俄语(Chai) 法语(the)葡萄牙语(cha)
闽南话(te)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 唐)出土情況
汉语(cha)
• 茶树栽培起始时期:《华 阳国志》推断,周代以前 ,巴蜀一带已有人工种茶 的迹象。 • 扩大时期:西汉《四川通 志》记载了吴理真(植茶 始祖)在蒙山种茶的事迹 ;茶树种植已从巴蜀之地 广泛传播至南方各省。 • 兴盛时期:隋唐至清朝, 是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的 兴盛时期。
︐ 蒙 唐 文 宗 赐 予 茶 籽 ︐ 始
兴 德 王 之 时 遣 唐 大 使 金 氏

(整理)茶学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茶学概论复习资料

《茶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

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

历代“茶”的别称:槚(gu);荈(chuan);蔎;荼;茗;苦荼。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é;德文Thee或Tee。

西班牙语Cha。

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99+1 =100(谐音),99岁。

茶寿:二十+ 八十八,108岁。

(茶)人在草木中——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茶学概论_第四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详解

茶学概论_第四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详解

绿茶;不同程度发酵茶,
tea)、乌龙茶(oolong
乌龙茶、白茶、黄茶;后
tea)、白茶(white
发酵茶,黑茶。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绿茶 不发酵茶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 汤绿叶。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 揉捻~干燥。
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 青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 绿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萃取茶

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 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 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后 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 浓缩、干燥而制成的。
代表产品:罐装绿茶、罐 装乌龙茶、速溶红茶、速 溶奶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四)保健茶
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中 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后制 成,使本来就有营养保健 作用的茶叶,更加强它的 某些防病治病功效。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 闷黄~干燥 。
主要类型:黄芽茶、黄小 芽和黄大芽。
代表名优茶: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温州黄汤、霍 山黄大芽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六)白茶 微发酵茶
品质特征:茶芽完整,形 态自然、白毫显露、香气 清鲜、滋味甘醇、持久耐 泡。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 (日晒)~干燥。
(四)黑茶 后发酵茶
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 汤色棕红,叶底暗棕。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 堆~干燥 。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代表名优茶:安化黑茶、 蒲沂老青茶、云南普洱茶 、广西六堡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五)黄茶 轻发酵茶
品质特征: :“三黄”, 即色黄、汤黄、叶底黄。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传播

01:31
22
1.2 茶文化简史
● 魏晋南北朝——中华茶文化的萌芽期 (玄学;佛教、道教盛行)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期 (饮茶方式变化、饮茶习俗形成、茶经)
●宋代——中华茶文化的兴盛期 (茶饮由上而下;茶馆盛行)
●元明清——中华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期
(茶风简约化,人与自然契合;茶馆成民 间娱乐场所)
2. 茶艺的定义
广义
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 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 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 的学问。
狭义
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
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3. 茶艺的具体内容
“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 龙行十八式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16:30-20:30
1.1.2 茶的传播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是世界公认的: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 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 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 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1)茶在国内的传播
•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 业的摇篮。
•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地区 的茶业发展壮大。
•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 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科研工作者在云南的普洱县、思茅镇先后发现千年野 生古茶树(1700余年和2700余年),是目前世界上 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王”。
• 世界最高大的野生 古茶树——云南思 茅镇的野生大茶树
• 世界最古老的普 洱茶树——云南 普洱县的野生大 茶树
世界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 ——云南凤庆锦绣茶王(3200余年)
●当代——中华茶文化再现辉煌期
(茶对身心的健康功效;社交文化功能得以强 化)
1.3 茶的烹饮与茶艺

《茶艺》教案第一章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艺》教案第一章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茶的起源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的原产地、起源及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茶”,茶的制作,饮茶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难点:各个朝代关于茶的各种形态与发展历史。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用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茶叶的起源与原产地(板书)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板书)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根据植物学分类的,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个种。

发源时间大约在100万年以前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一带。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

第二节饮茶的起源与发展(板书)1.生吃药用(板书)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茶树的鲜叶最初被发现具有解毒作用,人们将用作疗疾之用。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2.熟吃当菜(板书)在《尔雅》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

把茶叶当菜吃,至今云南少数民族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

3.烹煮饮用(板书)最古老最原始的饮茶方法称为“焙茶”。

至今云南南部产茶区的佤族和傣族同胞仍有饮用“焙茶”的习惯。

如佤族的“烧茶”;傣族的“竹筒茶”。

4.冲泡饮用(板书)唐代盛行蒸青团饼茶,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散茶。

饮用方法也有烹煮改为冲泡。

这是茶叶史上的两个飞跃----“龙团凤饼”和“六大茶类”。

第三节“茶”的起源与发展(板书)“茶”字在8世纪初,或者是在7世纪末,才被用来专指茶树及叶子加工成的饮料。

我国古代没有“茶”字而只有“荼”字,最早出现于《诗经》和《尔雅》等书,指的是苦味的植物叶子。

唐代陆羽《茶经》列举了五种茶字形音:“茶(cha)”、“槚(jia)”、“蔎(sha)”、“茗(ming)”、“荈cha”。

到现在,世界各地茶的读音都源自中国。

英语中的“茶”字来自厦门方言;受闽南方言影响的有德语thee、英语tea、法语the、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te、拉丁语thea等;粤方言或北方方言中“茶”字读作cha,茶读音源于粤方言或北方方言的语种有:日语cha、朝鲜语sa、俄语chai、印度语chaya。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2020/12/17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
•第一章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第一章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 二、茶的起源-源于中国 ❖ 三、饮茶业的开始 ❖ 四、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 五、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 六、中国茶的传播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三、饮茶业的开始
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2)汉魏立业 西汉末年,王褒的《僮约》:“脍鱼包鳖,烹荼 尽具”和“武都买荼,杨氏担荷” 。 前一句,反映了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 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一句,反 映了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的需要,茶叶已经 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商品市场。
➢ 同时,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受冰河期灾害较轻,因而一些野生大茶树 得以保存。并且有大、中、小叶种茶树和乔木、半乔木和灌木型茶树。
➢ 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的起源中心。
➢ 西南三省是茶树变异和资源最多的地方,当属茶树起源中心。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二、茶树的起源-原产中国
2.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 看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 神农—三皇之一的炎帝 ➢ 神农—水晶肚的神仙 ➢ 神农—古代先民的典型化身
•3
•1
•2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2.茶的利用 • 茶的发现,与其它药用植物一样,经过了不断尝试后,人 们终于了解了它有解毒、利尿、提神等功能。然后慢慢加以 利用。 • 以神农时代算起,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 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2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第七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 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 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 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 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 不丹、锡金、尼泊尔、印 度境内,直到西亚பைடு நூலகம்西非 红海海岸。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二)茶向国外的传播
东传路线:由中国传向日 本,韩国。
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
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 贵州茶籽化石(世界唯一)
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
凤庆野生大茶树(3500年)
在中国。
英语(tea) 日韩语(cha) 德语(tee) 俄语(Chai) 法语(the) 葡萄牙语(cha)
闽南话(te) 汉语(cha)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唐)出土情況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代 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道、 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 道精神。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元 代“玩茶”、明清““撮泡法” 。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 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 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2、传入朝鲜
唐初,随遣唐使者传入朝 鲜,《东国通鉴》“新罗 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 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 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
宋代时,点茶法传入朝鲜, 成为韩国茶道的代表。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3、 向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的传播
传入印度:18世纪,英国 人从中国运去茶籽种植。
1 葡萄牙
三、中国茶区的划分
东自东经122°的台湾阿里 山。
西至东经94 °的西藏米林。
一、茶的起源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三、中国茶区的划分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茶的起源
《茶经》“茶者,南方之 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 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 两人合抱者。”
学术界认定:茶树原产于 中国的云贵高原。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茶树及其栽培的起源
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 茶树。
17世纪时,传入荷兰、英国、 法国、德国、瑞典、西班牙 等国。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5、向美洲传播
传入美国: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世界主要产茶国
洲别 数量
国家名称
亚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欧洲
21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 土耳其、伊朗、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 国、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韩国
21 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刚 果、毛里求斯、罗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布隆迪、 扎伊尔、南非、埃塞俄比亚、马里、几内亚、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
12 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 危地马拉、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玻里维亚
3 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澳大利亚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树栽培起始时期:《华阳国 志》推断,周代以前,巴蜀一 带已有人工种茶的迹象。
扩大时期:西汉《四川通志》 记载了吴理真(植茶始祖)在 蒙山种茶的事迹;茶树种植已 从巴蜀之地广泛传播至南方各 省。
兴盛时期:隋唐至清朝,是我 国历史上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专门的茶具出现在唐朝。
唐 鎏金鶴紋茶具 清 應紹紫砂竹銘石瓢茶壺
北宋 建陽窰兔毫斑瓷盞
明 永樂青花茶鍾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四)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苦茶久食,益意思”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之 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曜 “以茶代酒”。
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通过 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 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 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 白茶、红茶、青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三)饮茶与茶具的起源
祭品 西周
药品 春秋
食品
饮品
战国


煮茶 煎茶

点茶
明清
泡茶
西汉王褒的《僮约》: “烹茶尽具,已而盖藏”。
浙江上虞出土的汉代陶土 茶碗,浙江湖州出土的东 汉青瓷瓮。
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 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 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 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 界。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 业的摇篮。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 茶业发展壮大。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 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 移。
(二)茶叶制作的起源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晋 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 粥”。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唐代 《茶经》“蒸茶制饼”:“晴, 采之。蒸之,捣之…。”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元代王桢 《农书》”制蒸青散茶”“采 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
从蒸青到炒青:《茶疏》记载”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至干…” 。
传入印度尼西亚:1731年, 从中国引入大量茶籽,种 在爪哇和苏门答腊。
传入斯里兰卡:1600年传 入,1875年后开始迅速发 展。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4、向欧洲传播
传入俄国:1567年,哈萨克 人把茶叶传入俄国,1833年, 俄国从中国引进茶种,种于 格鲁吉亚。
传入葡萄牙:1556年 ,传 教士达克鲁兹 ,回国时带 回中国的茶叶。
西传路线:由福建、广州 通向南洋诸国,然后经马 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 海走向欧洲各国。
北传路线:传入土耳其、 阿拉伯国家、俄罗斯。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1、传入日本
唐初,随着佛教交流传入日本。 最澄、空海等高僧到唐学习佛法和茶道,回国时将
茶籽、做茶的方法、饮茶的方法带回日本。 鉴真大师对唐茶传日也起了重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