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减数分裂导致配子异常现象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策略(解析版)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提分策略(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e4f69e0029bd64783e2c77.png)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A【解析】根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 染色体异常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分析(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分析(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14810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d.png)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03 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分析【难点精讲】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像分析例题: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B.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4个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则细胞⑤着丝点不会分裂【答案】C【解析】细胞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不能联会形成四分体,A项错误;由细胞⑥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故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B项错误;图中②③④⑥共4个细胞属于减数分裂,C项正确;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但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D项错误。
【难点突破】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否→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是否排细胞中是否具有→有丝分裂中期列在赤道板上是→ 有同源染色体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变式训练: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B.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和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丙、丁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A项正确;若丙细胞含一对性染色体,丙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丁细胞也含一条性染色体,B项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项正确;P 和Q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解析版)30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解析版)30](https://img.taocdn.com/s3/m/75c983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f.png)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Ⅰ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Ⅰ分裂异常。
1.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雄性小鼠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其他变异)。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正常分离B.与AA为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C.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正常分离D.与AA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基因型为A、a、a【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
【详解】AC、通过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正常分离,则含A和a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最终形成的四个精子是Aa、Aa,另外两个不含有A和a基因,不符合题意,如果减数第一次正常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A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一极,形成AA 的精子,同时形成的一个精子不含A和a基因,另外两个精子正常分裂,各含有一个a基因,A错误,C 正确;B、根据AC选项分析,与AA为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不含有A和a基因,B错误;D、根据AC选项分析,AA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其中两个含有a,另外一个不含有A和a基因,D 错误。
减数分裂异常浅析
![减数分裂异常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e2fbdfb9d528ea80c77901.png)
减数分裂异常图解浅析减数分裂虽说在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出的考题不多,但他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深入理解减数分裂,有助于解答遗传和变异的相关试题,而减数分裂异常是减数分裂常见的问题。
为了便于掌握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常,现把这些规律总结如下。
假如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XY,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为例,则:一、减数分裂正常过程,图解如下:图1由图1可见,一个精原细胞一次正常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子,有两种基因型(AX和aY或AY和aX),即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能发生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而一个生物体正常减数分裂能产生许多精子,可有四种基因型(AX、aY、AY和aX),即一个生物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种组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下面均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即产生两种次级精母细胞AAXX和aaYY或aaXX 和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由于成对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携带的基因相同,因此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以AAXX为例)分裂可产生两个(AX和AX)、一种(AX)精细胞。
二、减数分裂异常有下列三种情况1、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图解如下:图2由图2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AA与aa没有正常分离而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
这样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均异常,即AaX、AaX、Y、Y。
2、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图解如下:图3 由图3可见,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AXX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AA没有正常分开,而姐妹染色单体XX正常分开;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
第4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第4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5c06cc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f.png)
两个染色体组 C.乙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D.乙图细胞已开始胞质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跟踪训练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而甲图次级精母细 胞含有A和a基因,乙图次级精母细胞含有a和 a基因,可见,甲图次级精母细胞中a是A基因 突变形成的,A错误; 甲图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极体,乙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其 子细胞为精细胞,C错误。
跟踪训练
6.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
减数分裂Ⅱ后期
√B.若产生的精子AXB∶aXB∶AY∶aY=1∶1∶1∶1,则是减数分裂Ⅰ后
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一、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通常,此时可导致 一 条染色体的 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 ,这种 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二、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后 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 与B或A与b组合。
跟踪训练
5.(2021·河北,7)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 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 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离迟缓甚至未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
![离迟缓甚至未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https://img.taocdn.com/s3/m/2479b03831126edb6f1a107e.png)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 ③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 不会传给子代; 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 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 来; ⑤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⑥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 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⑦ DNA上某个碱基对改变没有发生在基因中。而是发生在基因与基 因之间的DNA片段上。该片段无遗传效应。 ⑧产生了突变的配子,但该配子没有受精,则其子代的性状不发生改 变。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 (1)类型
(2)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根据细胞分裂图来确定变异类型 减数分裂过程中造成B、b不同的原因有基因突 变(间期)或交叉互换(前期)。若为体细胞有丝分 裂(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受精卵等)则只能是基 因突变造成的;若题目中问造成B、b不同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则回答是基因突变。
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 假设将1个全部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亲代) 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结果如下: (1)DNA分子数 ①子代DNA分子总数=2n个 ②含15N的DNA分子数=2个 ③含14N的DNA分子数=2n个 ④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个 ⑤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
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1)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如某些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引起部分氨基酸改变, 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生物性状改变。 (2)未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①碱基对替换前后所对应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密码 子的简并性)。 ②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
减数分裂中的配子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减数分裂中的配子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2b7126336c1eb91a375db9.png)
A
A XBY A A
解题关键:
总结
A aA a B Bb b
A
aA
a
B
Bb
b
交叉互换现象
aB aB
Ab Ab 染色体异常分离现象
1.图甲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 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③__。
交叉互换现象 染色体还原法
2、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异常分离后,产生的配子问题
AaBb
aBb、aBb
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Ⅰ异常, 配子中出现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
A、A
aB aB
aB、aB
减数分裂中的配子问题
1、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配子问题 2、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异常分离后,产生的配子问题
1、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配子问题
A Aa a B Bb b
A aA a B Bb b
A
Aa
a
B
Bb
b
2种 AB、ab
A
aA
a
BHale Waihona Puke Bbb4种 AB、aB、Ab、 ab
1、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配子问题
与其同时产生的其它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X_B__A_Y__ AY
aaXBXB
AaXBY
aXB AY
aXB aXB AY AY
若它产生的某一配子的基因型是aaXBY,则可能原因是
。
①含a基因的染色体在减Ⅱ后期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级; ②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Ⅰ后期没有分离
AaXBY
aXBY A
aXBY aXBY
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Ⅱ异常,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9228ae31b765ce0408145e.png)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一、正常情况下:(1)1个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___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
(2)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个精子,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精子。
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种基因型的精子。
(3)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___个卵细胞,_____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雌性动物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_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5)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___________种精子或卵细胞。
二、异常情况下1、某雄性动物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只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1)若复制时其中的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最多可生成_____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2)若发生1次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_____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若正常分裂,则最多能产生_______种基因型的精细胞,分别是_______. 2. 1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未正常分离,(1)若产生了一个Aa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产生了一个AA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未正常分离,(1)若产生了一个XY型的精细胞,另外三个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2)若产生了一个YY型的精细胞,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若产生一个AAaX b的精细胞,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基因型为AaX 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高考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题解析
![高考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bc773b43323968011c9250.png)
高考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题解析减数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中,有很多考查减数分裂的题目。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类问题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也就是减数分离异常问题。
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异常,或者减数分裂异常,我们可以分别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来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即是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也即是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配子中。
下面分类来谈谈。
一、常染色体异常(一)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例1(2007年重庆第30题)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
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育种的问题:(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体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
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体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
F1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分配是正常,不成对的那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只能分配到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也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
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导致产生了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一半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
答案(3)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和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F2代;不正常的配子相互结合产生不正常F2代;不正常配子和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不正常F2代。
浅析生物常考易错之减数分裂异常
![浅析生物常考易错之减数分裂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e69dcbdc19e8b8f67c1cb956.png)
浅析生物常考易错之减数分裂异常岱山中学柴君波纵观近几年各地的模拟卷和高考卷题中,有很多考查减数分裂的题目。
在教学中,许多生物教师深有体会,学生对涉及减数分离异常知识点的各类题型,解答时感觉难度较大,常考常错。
一、易错归因1.减数分裂异常涵盖知识小点多,且彼此间相互关联递进。
(1)异常发生的时期可以是减Ⅰ;或者是减Ⅱ;也可减Ⅰ、减Ⅱ均发生。
(2)减数分裂注重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就必须掌握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同型、异型)在异常时的行为情况。
(3)随着异常分裂,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组合情况。
(4)异常分裂后产生的正常、异常配子的类型(以染色体或基因表示)以及数目比例。
2.教师讲解不到位。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知识重难点,原本学生掌握层次不一。
拓展异常分裂时,教师未能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将异常过程理顺,把上述知识小点讲透、讲深,而造成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更有甚者,单单要求学生机械记住高考复习用书上相应的规律总结。
3.试题题型多样,考查类型丰富(可结合下文例题体会)。
可以考一个知识小点,也多个综合考;可以题干告知异常原因,考查结果分析,也可以倒过来告知异常结果,推断原因;可以简单的选项,也可文字说明等。
4.学生能力差异。
主要体现在该知识掌握程度、熟练综合运用、思维转换、文字表达等层面上,从而造成同一知识点以不同考查形式出现时,得分情况迥异。
二、解惑之道减数分裂异常的核心内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
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是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配子中。
如何将这一核心内容让学生内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尤为关键。
例1、某一生物有两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A.1∶1 B.1∶2 C.1∶3 D.0∶4变式:某一生物有两对染色体。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1) 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与生物变异的归纳与概括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1) 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与生物变异的归纳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f659c4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f.png)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1)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与生物变异的归纳与概括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图中A与B或A 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配子,可通过配子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现分析如下:如果减数分裂Ⅰ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分裂Ⅱ中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下图所示: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1)(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 染色体进入同一精细胞。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中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三种配子——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C.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 B X B型配子——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D.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 B X B型配子——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解析: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应该产生两种配子,若产生了AB、Ab、ab、aB四种配子,则可能是其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A正确;若产生了AB、Ab、ab三种配子,则可能是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B正确;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 B X B型配子,则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A、a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染色体分离都异常,C正确;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 B X B型配子,原因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D错误。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e595845f0e7cd18525368d.png)
题型04 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Ⅱ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Ⅱ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Ⅱ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个体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C X a Y X a Y、X a Y 减数第一次分裂D AaX B X b AAX B X b、X B X 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2.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A【解析】根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 a 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Y。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683013f121dd36a32d82fc.png)
a
a
0
a
A A
减数分裂I
❌ 减数分裂II A
AA
A
A
A 0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
a
a
A
a
A
a
A
AAa
A
a a
a
A A
❌ 减数分裂I
❌ 减数分裂II
0
0
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 Y
XY
XY
Y
Y
Y
X
减I
减II
X
X
X
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
XXY个体成因 ① 父方配子异常:个体 XXY=X(♀)+XY(♂),
方减数分裂II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形成携带 相同的2条YY染色体的精子)所致
巩固练习
一个XYY的个体,其亲本配子异常的原因及发生 的时间是( ) A、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精子形成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精子形成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减数分裂正常情况
Aa
AA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减I
减II A
A
A
A
A
A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
a
a
a
A
a
A
A
Aa
a Aa
a
A
A A
❌ 减数分裂I
减数分裂II
0
0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 a
a a
a
a
a
a
a
A A
减数分裂I
例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例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1cc1ef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6.png)
2014-01百花园地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时,进行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染色体减半,DNA也减半。
分开后的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M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到两个子细胞,但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下面谈一下一些异常情况及产生的结果。
一、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来看减Ⅰ异常,人类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染色体+XY。
XY为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但也可以看为同源染色体。
MⅠ前期,发生联会现象,M Ⅰ后期,X、Y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分配到两个次极精目细胞中,但也有可能出现X、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细胞,而另外一个次级精目细胞中则没有得到性染色体,前者经过正常的MⅡ分裂过程,产生22+XY的精子,而后者则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XY的精子与正常的1条染色体含X的卵细胞结合,则会产生XXY的个体。
这样的个体在性别上表现为男性,但会出现睾丸发育不全,不能看到精子形成,尿中促性腺激素的排泄量上升,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智能较差,患者无生育能力。
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与正常的含一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则会产生XO的个体,患者的外貌像女性,身长可较一般女性矮,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卵巢完全缺失,原发性闭经。
婴儿时颈部皮肤松弛,长大后常有璞颈,肘外翻,往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智能低下,但也有智能正常的。
2.卵细胞形成过程减Ⅰ异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
XX可以看作一对同源染色体,MⅠ前期,XX染色体联会,MⅠ后期,XX两条染色体分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结果会产生含有两条XX染色体的次级卵目细胞或不含有X的次级卵目细胞,前者会产生含有XX的卵细胞,而后者则产生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XX的卵细胞与正常的含X的精子或含Y的精子结合,产生XXX的个体(致死),XX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也会产生XXY个的个体,不含X的卵细胞与正常的含X的精子结合产生XO的个体,与Y的精子结合产生YO的(致死)。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9页)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9页)](https://img.taocdn.com/s3/m/e61bd363e009581b6bd9ebe3.png)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情况分析综合试题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2)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3)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1)若配子中出现Aa或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AA/aa或两个XX/YY的配子,则一定是减Ⅰ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减Ⅰ和减Ⅰ分裂均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 B和Y时,则可能是减Ⅰ或减Ⅰ分裂异常。
一、选择题1.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AB、ab两种精细胞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AB、Ab、aB、ab四种精细胞C.一个基因型为X B X b的卵原细胞产生X B X b的卵细胞D.一个基因型为X B X b的卵原细胞产生X B X B的卵细胞2. XYY和XXY三体是人类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YY三体形成的原因是父方精子形成过程中减Ⅰ后期异常B.XXY三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方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Ⅰ后期异常C.能生育的XYY三体产生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数量比为2:1D.通过基因诊断可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性染色体三体遗传病3.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巧用减数分裂的特征分析异常配子的产生原因
![巧用减数分裂的特征分析异常配子的产生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165e8c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a.png)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5月 下旬刊 考索·探微235· ·巧用减数分裂的特征分析异常配子的产生原因孙 浩(兰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组 浙江 兰溪 321100)【摘要】图示法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能将抽象的过程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图示法虽然直观、形象,但作图过程繁琐,因此更适合于课堂教学。
本文从减数分裂的特征出发将平时教学中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感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举例分析,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减数分裂特征 异常配子 产生原因【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35-02一、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征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性母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这一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图示如下:从图中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二、异常配子产生原因分析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一减数分裂的特征。
可以得出,如果异常配子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如果异常配子中出现相同染色体(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说明这一点认识在分析异常配子产生原因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例1】(2011年山东卷)基因型为Aa XBY 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 型配子。
等位基因A、a 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视学科的现象。
例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例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6429b2e0912a21614792932.png)
例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作者:潘俊霞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1期摘要:有性生殖生物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时,会进行减数分裂,着重探讨一些异常情况及产生的后果。
关键词:减数分裂;异常情况;染色体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时,进行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染色体减半,DNA也减半。
分开后的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M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到两个子细胞,但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下面谈一下一些异常情况及产生的结果。
一、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来看减Ⅰ异常,人类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染色体+XY。
XY为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但也可以看为同源染色体。
MⅠ前期,发生联会现象,MⅠ后期,X、Y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分配到两个次极精目细胞中,但也有可能出现X、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细胞,而另外一个次级精目细胞中则没有得到性染色体,前者经过正常的MⅡ分裂过程,产生22+XY的精子,而后者则产生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XY的精子与正常的1条染色体含X的卵细胞结合,则会产生XXY 的个体。
这样的个体在性别上表现为男性,但会出现睾丸发育不全,不能看到精子形成,尿中促性腺激素的排泄量上升,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智能较差,患者无生育能力。
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与正常的含一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则会产生XO的个体,患者的外貌像女性,身长可较一般女性矮,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卵巢完全缺失,原发性闭经。
婴儿时颈部皮肤松弛,长大后常有璞颈,肘外翻,往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智能低下,但也有智能正常的。
2.卵细胞形成过程减Ⅰ异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
XX可以看作一对同源染色体,MⅠ前期,XX 染色体联会,MⅠ后期,XX两条染色体分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高三复习减数分裂导致配子异常现象分析
![高三复习减数分裂导致配子异常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3fe1c96bec0975f465e2df.png)
解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结果。 题干中的2对等位基因若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 中会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 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 存在黄色和绿色荧光点。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 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
色体不分离发生在
A.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Aபைடு நூலகம்
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克氏综合征儿子色盲,说明两条X染色体上都 有色盲基因,该夫妇表型正常,则色盲基因只能来自 于母亲,C、D项错误;母亲正常,应该为色盲基因 携带者,因此男孩含两个色盲基因只能由母亲减数第 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后,没有分 离造成,而不可能是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 未分开造成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
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 4
条;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
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 0或2或4
条。
(3)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
为 3/4 。
12
染色体 34
DNA
14N 15N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MⅡ后期
细胞1
3H
细胞1
细胞2
3H和1H
组合①
或
组合②
2 (1)若细胞1和2均按组合①,4个子细胞中有 个含3H 4 (2)若细胞1和2均按组合②,4个子细胞中有 个含3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
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
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请回答: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1、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分子复制的 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这 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2、基因数量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着染色体行为变化的
异常,往往会引起配子中基因数目的增减。在分析基 因数目变化时,应考虑变化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关还 是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关。如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的配子情况。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减数分裂中基因的异常行为变化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李志文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三个关键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 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 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下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配 子的情况。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
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 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 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
推测合理的是(B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 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 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 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 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
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 4
条;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
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 0或2或4
条。
(3)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
为 3/4 。
12
染色体 34
DNA
14N 15N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MⅡ后期
细胞1
3H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 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如果产生一个aaXBXBY的配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II分裂未分离,XBY在减数 第I分裂未分离,且XB在减数第II分裂未分离。
色体不分离发生在
A.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A
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男方说明两条X染色体上都 有色盲基因,该夫妇表型正常,则色盲基因只能来自 于母亲,C、D项错误;母亲正常,应该为色盲基因 携带者,因此男孩含两个色盲基因只能由母亲减数第 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后,没有分 离造成,而不可能是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 未分开造成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
除此之外,其他正常分裂,其他配子的基因型是什么?
假如基因型为Aa的小鼠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二次分 裂中期出现Aa型的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A和a所在的染色 体发生交叉互换。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其
染色体组成是(44+XXY),并色盲的儿子,那么染
解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结果。 题干中的2对等位基因若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 中会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 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 存在黄色和绿色荧光点。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 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
细胞1
细胞2
3H和1H
组合①
或
组合②
2 (1)若细胞1和2均按组合①,4个子细胞中有 个含3H 4 (2)若细胞1和2均按组合②,4个子细胞中有 个含3H
(3)若细胞1和2按组合①、②或 ②、① ,4个子细胞
3 中有 个含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