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意义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七)肝功能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 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 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 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 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 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 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 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 及主观性。此外,也要注意节约人为物力及财力,有 的放矢地选择性做必要的肝功能试验是重要的。
尿中胆素原
增多
不定或升高
减少或消失
粪中胆素原
增多
减少
减少或消失
血清 蛋白
电泳谱 脂蛋白X
正常 阴性
Alb减少,γ-球蛋白
升高 一般阴性
球蛋白明显升高 明显增高

谷丙转氨酶
正常,稍高
清 酶
碱性磷酸酶
正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正常
肝炎急性期增高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正常或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成人
40-110u/L(金-阿氏法)。
儿童
<250u/L
(五)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临床意义: A)ALP分布 肝、骨、肠等,主要在肝 B)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 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胆汁排出不畅, 毛细胆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 故胆汁淤滞时,ALP升高。 C)骨骼疾病时,骨瘤、骨折恢复期ALP也可升高
肝病预后。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4、血氨测定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PPT课件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PPT课件
临床意义:肺结核病及肝病患者血清ADA显著升高
胆碱脂酶
作用:水解乙酰胆碱。
分布:此酶有两类:其一,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胆 碱酯酶或胆碱酯酶Ⅰ,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肺、 脾、神经末梢及大脑灰质。另一类,酰基胆碱 酸基水解酶,又称假胆碱酯酶或胆碱酯酶Ⅱ, 存在于肝、脾、心、大脑白质、血清中。 通常测定的是血清中胆碱脂酶即胆碱 酯酶2。两种酶均可被新斯的明、有机 磷抑制。
2 肝炎:肝肿瘤引起肝合成减少→前白蛋白↓ 肾脏或内脏丢失蛋白增多→前白蛋白↓ 3 Hodkin病,可引起前白蛋白增高。
白蛋白
1 肝脏合成,半衰期15-19天,非急性期时相蛋白。 2 由于半衰期长,故肝病往往到一定时间和程度时才出现量的改变。 3 血浆白蛋白浓度增高主要见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液浓缩。 4 白蛋白浓度降低见于: 营养不良 消耗增加(结核 甲亢 恶性肿瘤) 合成障碍 慢性肝病 蛋白丢失过多 急性大出血 严重烧伤 肾病 蛋白丢失肠病 妊娠晚期(分娩后恢复) 先天性白蛋白缺乏
病机:主要在肝合成且和白蛋白合成代谢相平衡, 因此任何引起合成功能下降者均可使活性降低。 任何抑制胆碱脂酸的物质均能使其活性下降。
临床意义:
1 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降低程度和病情一致,可估计预后。 2 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Ⅱ活力明显下降。 3 胆碱酯酶测定应避免溶血,因红细胞中含量
病机:由于肝细胞内ALT与血清之间存在巨大浓度差,故 只要有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 加,ALT从细胞中释放增加,血清内酶活性急骤升 高,ALT是反应肝细胞损害最灵敏指标,活性越高 说明受影响的肝细胞越多。
常见升高原因
1 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肝癌 肝硬化 肝脓疡 脂肪肝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胆囊炎 胆管炎

肝功能指标意义ppt课件

肝功能指标意义ppt课件

球蛋白(GLB)
总结词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详细描述
球蛋白是血浆中除了白蛋白之外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 、补体等。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球 蛋白升高或降低可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
03 肝功能指标与疾病关联
肝炎
谷丙转氨酶(ALT)
肝炎时ALT水平通常会升高,反映肝脏受损 程度。
肝癌时GGT可能升高,但缺乏特异性,需 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异常凝血酶原(APT)
α-L-岩藻糖苷酶(AFU)
APT阳性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在 AFP阴性时。
AFU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发生,但临床 意义尚不明确。
04 肝功能指标异常原因分析
药物性肝损伤
总结词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结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过度 沉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导 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详细描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与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有关。症状包括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长期发 展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05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与解 读
检测方法简介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其中血 液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血液检测可以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 本,检测血液中各种肝功能指标的含量,从而评估肝脏的功 能状况。
尿液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间接反映肝脏功能 状况。
检测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05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白蛋白(ALB)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43
5.脂蛋白(a)
LP(a)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作用 参考值 • <300 mg/L
临床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44
6.载脂蛋白A1
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化作 用
参考值 • 1.420.17 g/L(男) 1.45 0.14 g/L(女) 临床意义 • 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4.A 5.G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1)感染、免疫反应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6.G 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 免疫缺陷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感染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 – 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 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 –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成人 250-400mg/L 临床意义
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肿瘤、 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早期肝炎、 急性重肝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13
特殊蛋白诊断
AAG(α 1-酸性糖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 AAT( α 1-抗胰蛋白酶)——缺陷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
伤后致肝硬化 AFP(甲胎蛋白)——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 HP(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CER( 铜兰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严重肝病 TRF(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肝病(慢性肝炎) β 2-MG(β 2-微球蛋白)——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RP(C-反应蛋白)——升高见于肝脏恶性肿瘤浸润 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严重肝病;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EA(癌胚抗原)——升高见于肝脏肿瘤(辅助诊断)

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ppt课件
2
胆红素来源
衰老红细胞: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占80-85%. 未成熟红细胞:占10-15%. 其它:占1-5%,如肝内游离血红素和含血红素
的蛋白质.
ppt课件
3
胆红素的运输
游离胆红素特点:
1) 未与葡萄糖醛 酸相结合.
2)不溶于水.
3)对磷脂生物膜有毒性.
运输形式: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白蛋白-胆
正常血清以ASTs 为主,ASTm在10%以下 ASTm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ppt课件
36
血浆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s)测定
✓ 特点:肝脏合成、半衰期短 ✓ II、VII、IX、X 在肝病时均下降 ✓V、XI、XII、XIII 严重肝损时下降 ✓ 纤维蛋白原合成潜力大,一般慢性肝病
ppt课件
32
血清同工酶测定
✓ 同工酶(isoenzyme) , 酶特性相同,其他 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反应不同
✓ ALP 同工酶:6种 ✓ AST 同工酶:2种
ppt课件
33
ALP 同工酶
» 6种:ALP 1-ALP6 »ALP 1 :细胞膜组分 + ALP 2 »ALP 2 :肝性ALP »ALP 3 :来自骨骼,骨性ALP »ALP 4 :胎盘性ALP »ALP 5 :小肠性ALP »ALP 6 :Ig G + ALP2
Dubin-Johnson Gilbert
15
血清总蛋白和白、球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1)总蛋白含量对肝病诊断意义不大
2)肝病时白蛋白下降:反映肝细胞受 损严 重,有效肝细胞数量下降 。
常见:肝衰竭(Hepatic Failure), 重症慢性肝炎(Severe Hepatitis) ,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功能的解读PPT课件

肝功能的解读PPT课件
由肝脏合成,半衰期为1.9d,观察PA早期动态变化 能作为肝衰竭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PA由于半衰期短,能快速、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 伤和肝脏的合成功能(急性肝炎时PA异常率为34%,而Alb异常
率仅为17%)
14
CCYYYY
肝脏合成功能标志物( PChE)
由肝脏合成,半衰期为10d
相关血清指标
IV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C IV)和层黏蛋白 (laminin,LN)
C IV与LN均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当肝脏持续 损伤时,二者合成增加,而肝脏对其降解能力降低 ,出现毛细血管化。同时,血清中C IV与LN升高, 且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国内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
✓ SLFG模型(其参数包括α巨球蛋白、年龄、GGT和HA) ✓ S指数(其参数包括GGT、血小板和Alb)
这些诊断模型能较好的区分S2及以上肝纤维化,但对更早期 肝纤维化的诊断作用极其有限
20
CCYYYY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
✓ 肝炎病毒接触史、饮酒情况、不洁饮食、药物毒物史、家族史等
肝脏是人体合成Alb的唯一器官,几乎不被排出 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21d,不用于评估急性肝损
伤 Alb的高低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储备功能,
也是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摄入少,合成低,排出多均可导致Alb降低 Alb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
13
CCYYYY
肝脏合成功能标志物( PA )
PT出现延长早于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16
CCYYYY
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HA)
HA是一种分布在细胞外基质的氨基葡聚糖,主要由 肝星状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合成,由窦状内皮细胞降 解,在众多的肝纤维化指标中,HA的敏感性最高

肝功能各项指标讲解 PPT课件

肝功能各项指标讲解 PPT课件
肝功能包括哪些检查项目
石家庄华山医院 编写
肝功能检查是用于检查肝脏是否 出现损伤及病变的重要检查,由于肝 脏担负着人体很多重要的功能,所以 肝功能检查的项目和指标也有很多, 那么,具体检测肝功能的项目都有哪 些呢?
常见的检测肝功能的项目及临床 意义如下:
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及临床意 义:
七、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胆固醇(Ch)指标及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

成人胆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
升)

儿童胆固醇3.12~5.20mmol/L(120~200mg/
dl)。

肝脏是合成和贮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
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
称/3胞4为性L0为~隐黄特中5性疸别1度0说黄为黄μ明疸1m疸7:;o~;l/一32>40L般~0;3μ来41不m07说μ0完omμ小l/全mo于Llo阻/;3l/塞4L溶μ为L者m血为高为o性轻度l1/黄度7黄L0疸黄的疸~<疸黄。268;疸完551μμ,全7mm0视阻oo~诊l塞l//3不性4LL0;。易黄μ肝m察疸o细出l ,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及临床意 义:
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0-15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 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 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 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 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 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 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 以鉴别。

肝脏功能检查PPT课件

肝脏功能检查PPT课件

参考值范围
白蛋白与球蛋 白比值(A/G)
1.0~2.0:1
22:04
二、蛋白质代谢检查
临床意义


ALB

STP

肝内因素
① STP和ALB增高 ② STP及ALB降低 重点 ③ STP及球蛋白增高 ④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⑤ A/G倒置
22:04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素膜法
根据在电场中移动
22:04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黄疸
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 和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
概念
分类
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
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
22:04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3.根据STB、CB、UCB增高程度判断黄疸类 型
(Amino terminal procollagen type III peptide)
由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结缔组织合 成
22:04
四、肝脏纤维化检查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P)
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PIIIP增高
PIIIP恢复
PIIIP增高
PIIIP增高
四、肝脏纤维化检查
22:04
(三)γ-谷氨酰转肽酶(GGT)
3、参考值范围 女 <45U/L 男 <64U/L
22:04
(三)γ-谷氨酰转肽酶(GGT)
4、临床意义 胆道阻塞性疾病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 其他:脂肪肝等
22:04

肝功能 ppt课件

肝功能 ppt课件
• 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 • 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等 •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等) • 慢性炎症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 球蛋白比值(A/G)测定
临床意义
4.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合成减少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 免疫功能抑制:药物 先天性低r球蛋白血症
5. A/G 倒置意义:
胆红素理化性质
名称
别名
色泽 溶解度 肾滤 定性试验
间接胆红素 非结合 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黄色 更黄
脂溶性 水溶性
不能 能
间接反应 直接反应
三. 胆红素代谢检查
胆红素代谢复习:
(一)非结合胆红素的生成及特点; (二)结合胆红素的生成、特点及排泌; (三)尿胆原的生成与去路; (四)各种黄疸的发生机制: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
参考值:
总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酯) 2.0-6.0mmol/L
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60-80%) 2.34-3.38mmol/L
肝细胞酰基转移酶
胆固醇+脂肪酸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3:1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营养不良 2. 升高:Hodgkin病;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反映血浆因子II、V、VII、X含量,用
于判断肝病预后。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反
映血浆因子Ⅻ 、Ⅺ 、Ⅹ、Ⅸ含量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五)血氨测定
原理: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肝脏将氨合 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

肝功能 PPT课件

肝功能 PPT课件
7
肝功能检查
临床意义 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偏高: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会使肝脏不能完全把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 红素,导致体内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常见原因有溶血性贫血、输血时血型不合、新生 儿黄疸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偏高:若肝细胞受损,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 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 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 炎等。
pH=4.1
白蛋白+BCG(溴甲酚绿)
白蛋白BCG络合物(蓝绿色)
蓝绿色的颜色强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可用光度计来测定。
11
肝功能检查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TP)
1.生理性升高:剧烈运动后。 2.生理性降低:妊娠。 3.病理性升高: (1) 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常见于急性失水引起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等); 休克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血浆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的病人,由于钠的丢失继发 水分丢失,血浆也发生浓缩。 (2) 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人。 4.病理性降低: (1) 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或输注过多的低渗溶液。 (2) 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和恶性肿瘤等。 (3) 合成障碍。主要是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其中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 (4) 蛋白质丢失。大出血时大量血液丢失;肾病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严重烧伤时,大量血浆 渗出等。
AST
氢氧化镁
L-天冬氨酸+2-酮戊二酸
草乙酸+L-谷氨酸

肝功能检查指标培训课件

肝功能检查指标培训课件
肾衰代偿期:Cr<178μmol/L 肾衰失代偿期:Cr>178μmol/L 肾衰竭期:Cr>445μmol/L
尿素氮/ 肌酐的意义
临床意义
器质性肾衰竭 BUN和Cr同时 升高,因此BUN/Cr≤10:1
肾前性少尿、肾外原因致氮 质血症, BUN快速上升 ,Cr 不上升,BUN/Cr>10:1
Cr↑
Click to add Title
血常规检验 乙肝C病lic毒k t学o a检dd T验itle
6
肝脏的作用
一、代谢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的代谢)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 三、解毒作用(生物转化) 四、免疫作用(吞噬细胞) 五、凝血作用(合成凝血因子) 六、水、电解质的平衡
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
41
白细胞参数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00~300×109 )
减少程度 轻度减少 中度减少 重度减少 极重度减少
血小板计数 80~100 50~80 20~50 20以下
出血倾向 无明显出血倾向 创伤后存出血风险 存自发出血可能 易致自发出血
42
血小板参数
❖ 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思路: ❖ 生成减少障碍:造血功能受损 ❖ 破坏过多:抗体产生、脾亢、体外循环、药物 ❖ 消耗增多:、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 分布异常:脾肿大 ❖ 假性减少:抗凝剂诱导血小板聚集
强阳性 减少或缺如 阴性 明显增加 阳性 正常或轻度增加
16
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
织中
连续监测法(37℃)
10-40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肾脏 连续监测法(37℃) 10-40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常用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13
(7)转氨酶水平很高,但不过是一时性的肝损害。不会给 肝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后果也不很严重,比如服用某种 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有报道就因为吃了一粒药物, 转氨酶升高到2000多单位,停药后2天就恢复到正常;另 外,大多数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在发病期转氨酶水平很高, 经过短期休息和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一次性大量喝酒 也会有类似现象。
11
AST和ALT
判读注意: (1)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超过正常值10倍的血清
转氨酶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休克时肝缺氧和急性右 心衰竭时肝淤血 (2)如果转氨酶高于正常值10倍伴球蛋白升高1倍,且持续8周以上, 则几乎可以肯定为慢性活动性肝病。 (3)胆系疾病时,转氨酶也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8倍。少数 胆总管结石患者转氨酶可高达正常值10倍以上,但24-48 h后即大 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 (4)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与酒精耗竭了作为丙氨 酸转氨酶的辅酶的吡哆醛有关。
(8)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到了晚期肝病,肝功能 很糟糕,但转氨酶却是正常的。不少人因为有了大量腹 水、消化道出血,或者体检时发现其他异常才得知原发 疾病。隐源性肝硬化是其中一种。
14
(9)黄疸很深,转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有三种情况:一 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做肝功能试验检查时发现 血液胆红素很高,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可见于胆 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肝病,病死率很高。患病的早期,转 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随 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 至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 信号。三是淤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 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比如各种少数急性 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妊娠等。

肝功能指标意义课件

肝功能指标意义课件

2021/11/14
9
(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 不良。 (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 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4)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等。 (5)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 多晶体液。
2021/11/14
10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 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 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
2021/11/14
24
(九)血氨测定:
1、 血氨的来源: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 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血液中渗入肠道的尿素在大 肠杆菌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经肠道吸收入血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2、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肝脏是 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大部分氨在肝内通过 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一部分 在肝肾脑等器官中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氨。
肝功能试验
LiverFunctionTest
2021/11/14
1
前言
(一)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 官,功能繁多; (二)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同时还有 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 (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后,可出 现血清酶学的变化(急性肝损伤);当肝 细胞大量损伤后,则出现肝脏代谢功能的 明显变化(慢性肝损伤)。
2021/11/14
15
临床意义:
1、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清蛋白降 低、 γ球蛋白增加; 2、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清蛋白 降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升高;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 升高, α1及α2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 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7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主要由于血液浓缩引起(如严重脱水、
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 退等,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
2020/12/10
8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见 于亚重肝、肝硬化、肝癌等,清蛋白含量与有功 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 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 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血清总蛋 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 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16
(七)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前清蛋白(PAB)由肝细胞合成,比
清蛋白小,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 素结合,因此又叫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 ,并能运输维生素A,半衰期短(约2天) ,因此它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 害。
2020/12/10
17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 (1)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

(2)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 、
胆汁淤积性黄疸。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
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0220、/12/1增0 高:见于Hodgkin病(霍奇金病 )。 18
(八)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1、 除组织因子及vW因子(血管性假
血友病因子)外 ,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 肝脏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 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 、Ⅸ、Ⅹ),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 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 因子却有显著降低,故在肝脏疾病早期可 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2020/12/10
15
临床意义:
1、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清蛋白降 低、 γ球蛋白增加; 2、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清蛋白 降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升高; 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 升高, α1及α2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 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2020/12/10
肝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2020/12/10
1
前言
(一)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 官,功能繁多; (二)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同时还有 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 (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后,可出 现血清酶学的变化(急性肝损伤);当肝 细胞大量损伤后,则出现肝脏代谢功能的 明显变化(慢性肝损伤)。
(3)先天性低γ球
5、A/G倒置:清蛋白降低及/或球蛋白增高 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 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 血症等。
2020/12/10
13
(六)血清蛋白电泳: 在碱性环境中(pH8.6)血清蛋白质
,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1)慢性肝病:自免肝、慢活肝、慢性酒精性 肝病、肝硬化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总蛋白不 高)。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2020/12/10
11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 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 黑热病、麻风病、慢性血吸虫病等。 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因合成减少。 (1)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 (2)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 素或免疫抑制剂。
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因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等电点及 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 泳动速度也不同。
2020/12/10
14
清蛋白分子质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 在电场中迅速向阳极泳动, γ球蛋白因分子质 量最大,泳动速度最慢。临床上运用最多的是醋 酸纤维素膜法及琼脂糖凝胶法。电泳后从阳极开 始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 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
2020/12/10
2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一)大部分血浆蛋白(γ球蛋白除外)如 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 抗凝因子、纤溶因子、转运蛋白等均在肝脏 合成; (二) 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 浆细胞产生,肝脏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γ球蛋白生成增加;
2020/12/10
3
(三)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 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维 持血氨在正常水平,当肝脏严重受损时,尿素合 成减少,血氨升高,出现肝性脑病。
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 ,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 浓度可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2020/12/10
4
(四) 全部清蛋白和90%的总蛋白由肝脏合成, 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 能的重要指标。 1、清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 ,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9~21天 ,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 营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20/12/10
2020/12/10
9
(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 不良。 (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 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4)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等。 (5)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 多晶体液。
2020/12/10
10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 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 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
5
2、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含量较 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金属结合 蛋白、多种脂蛋白及酶类。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 能与血浆粘度密切相关。清蛋白占总蛋白≥60% ,球蛋白占总蛋白≤40%,A/G(1. 5 ~ 2. 5) :1。
2020/12/10
6
(五)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清蛋白 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由 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且清蛋白半衰期较 长,因此只有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 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因此它常用于 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