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分析—平衡剖面技术

合集下载

盆地分析-平衡剖面原理

盆地分析-平衡剖面原理

相关系的研究不仅具理论 意义,而且可用来识别多孔 储油岩的位置以及查明地层 圈闭中生油层、储油层与盖 层之间的关系(图7)。连续 复原的剖面(Royse, Warner和 Reese 1975)可以 表现逆冲带在其演化的不同 阶段的构造图象,这对于评 价碳氢化合物的形成、运移 及储存的相对时间来说是很 有必要的。
平衡剖面的发展――历史的回顾
剖面的平衡技术正在日益完善。许多作者已经指出,在剖面
平衡过程中有几种误差可能是难以避免的。构造压实作用 (
Hossack,1979)和压溶作用可以产生误差。Woodward等(1986 )还在他们编制的南阿巴拉契亚的剖面中利用了应变资料。
三、基本原理
在开始建立一条平衡剖面时必然碰到的下列问题:
历史的回顾: 平衡技术的概念孕育于20世纪初就已发展起来的构
造分析技术中。平衡剖面的概念首先被Cham-berlain(1910, 1919)用于计算滑脱面的深度。他假定在沿脱面之上的变形剖面 中的面积是守恒的,以此为前提估算出了滑脱面的深度(图 3a) 。
历史的回顾: Cham berlain估算滑脱面的深度的方法,在后来
1.选择剖面线
小规模(即露头尺度)的褶皱(图9a、b)不宜用来确定运 动方向。 解决方法是,将大量褶皱轴投影到赤平网上就可以确定出运 移方向;运移方向位于褶皱轴组成的大圆平分线上(图gb)。
1.选择剖面线
在 变质地区,稳定且一 致定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指 示运移方向。 例如在蓝岭区的祖父山 (图10),通过矿物拉伸 线理确定的运移方向(图 10b)与通过区域性构造的 走向确定的运移方向 (图 10a)是一致的。
尽管有了上、下 边界所给出的限制条 件,仍然可有许多不 同的方案来填补中间 空 白 区 。 Dahlstrom (1969)提出了可以 用来评价这些方案合 理性的平衡技术,主 要侧重于逆冲带构造 的几何学研究,必须 详细分析零散资料, 并尽早地识别出潜在 构造的性质、形态及 方位。

盆地分析7平衡剖面复原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分析7平衡剖面复原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通过 对盆地的平衡剖面复原和挤压构造分析,可 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指导。
探讨挤压构造形成机制
挤压构造是盆地中常见的构造类型, 通过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入 了解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背景。
研究意义
01
深化对盆地构造演化的认识
通过对盆地的平衡剖面复原和挤压构造分析,可以深化对盆地构造演化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开展三维构造 研究
随着三维地震资料的不断丰富 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挤压构造 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形态。
加强构造动力学研 究
目前对挤压构造的研究主要侧 重于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对 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可以加强构造动力学研究 ,探讨挤压构造的形成机制和 驱动力来源等问题。
03 平衡剖面技术
平衡剖面原理与方法
平衡剖面原理
基于物质守恒定律,通过几何学和运动学原理,将地层变形前后状态进行恢复与 对比,从而揭示构造变形过程。
平衡剖面方法
主要包括正演模拟法、反演模拟法和综合分析法。正演模拟法通过设定初始条件 ,模拟构造变形过程;反演模拟法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反推构造变形历史;综合 分析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综合解释。
04 挤压构造识别与复原
挤压构造类型与特征
逆冲断层
01
断层面倾斜,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
压形成。
褶皱构造
02
岩层在侧向压缩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能
直观地反映地壳的水平收缩。
挤压盆地
03
挤压盆地是在地壳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盆地,通常具有不对
称的构造形态。
挤压构造识别方法
结合数值模拟方法 进行验证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系保 留不全 , 整体 剥蚀 严重 。从 沉 积特征 看 , 属 于 应
山 间的挤压 盆 地 。从 构 造变 形 特 征 看 , 个 盆 地 在 几
中新 生代 都处 于挤 压 背 景 , 挤 压 的强 度 及 边 界 条 但 件不 同 , 因此也 有 较 大 差 异 。库 车 盆地 与准 噶 尔 南 缘 盆 地表 现 为典 型 的前 陆褶 皱一 冲 断带 , 造 成 排 构 成 带分 布 , 焉耆 盆 地 则 总体 表 现 为 斜 向挤 压 背 景 而 下 的构造 变 形 , 变 形 强 度 较前 两 个 盆 地 要 弱 。从 且 变 形 时期看 , 山两 侧 的 两个 盆 地 在 喜 山期 变 形 强 天
文 章 编 号 :10 0 0—23 (0 6 0 64 2 0 )4—0 1 0 0 7— 5
平衡剖 面在 焉耆 盆地构造 演化 分析 中的应 用
胡 斌 , 齐丽军 张 辉 , , 冯全 东 , 方江 雪4
(. 1河南油 田地质调查处 , 河南 南 阳 4 3 3 ; . 7 12 2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研究生院
总呈西 1m 6北 体, 0I k ̄
北方 向宽 6 9 m,面积约 1 0 m 。 0~ 0k 30 0k
囫 1囫 2团 3
4 圈 5 圈 6圈 7圈 8回 9田 1 0
1 正断层; . 2 逆断层 : . 3 走滑 断层 : . 4 缝合带: . 5 磨拉石盆地 ; .复理石盆地: 6
前 陆盆地 及 吐哈盆 地 在 成 因 上 与 之 紧密 相 连 , 有 具
致 ; 断 层发 生分叉 , 移量 分散 到 各 支 断层 上 ; ② 位 ③ 滑脱褶 皱作 用 , 缩 短机 制与 断层 传播作 用 相 同。 其

利用数学方法和平衡剖面判断最大主应力方向——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利用数学方法和平衡剖面判断最大主应力方向——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次里 程 、 电池 电压 , 如图 5 所 示。 车速 以 K m/ h为 单 位 , 精 度 为 的通 信时序 , 必须在关闭中断 ( E A = 0 ) 的环境 中进行 电池 电压
0 . 1 K m/ h , 最大为 9 9 9 . 9 K m/ h 。 本系统的显示里程为单次里程 ,
的测量。然后打开 中断 ( E A = I ) , 显示车速 、 里程及电池电压, 根据 单位 时间的脉冲数计算速度和里程 , 如此循环 。


主 应 力 轴 等 。但 是 以上 方法 需要 良好 的 地 层 露 头 ,而 且 其 只
Z=x ’ c os B +y ’ s i n B
能分析微观应力变化,无法反应宏观的地质应力情况 。当然
也有结合平衡剖面, 利 用 电阻 应 变花 来求 不 同方 向线 应 变 , 进 而 求 出最 大 应 变 方 向。但 是 应 用 此 类 公 式 需 要 同 时有 地 质 学
容 易明确 古构造 的分布趋势 。 关键词 : 最大主应力方 向 平衡剖面 中图分类号 : P 5 6 伸展 率 渤海湾盆地 中新生代 文章编号: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0 4 . 1 0 9 . 0 3 文献标识码 : A
l前言
动的演化过程 。
( 5 ) : 2 1 . 2 4 .
[ 2 】 马淑华. 单片机原理 与接 口技术[ M 】 .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出
版 社, 2 0 0 7 .
[ 3 】 秦 曾煌, 姜三勇. 电工学[ M】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9 .
图 5 程序 流程 图 科协论坛 ・2 0 1 3年第 4期( 下 )——

盆地分析5平衡剖面原理

盆地分析5平衡剖面原理

高精度地层对比技术
复杂构造变形恢复技术
建立高精度地层对比格架是平衡剖面制作 的基础,需要解决地层划分、对比和追踪 等关键技术问题。
针对复杂构造变形区,需要采用先进的数 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高精度恢复,以 揭示盆地的真实构造形态。
多期次构造叠加分析技术
大数据量处理与可视化技术
盆地往往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需要采用 多期次构造叠加分析技术,以揭示盆地的 完整构造演化历史。
平衡剖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资料精度和解释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影响分 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平衡剖面技术主要关注二维剖面的恢复和分析,对于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变形和 演化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未来平衡剖 面技术将更加注重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变形和演化研究,实 现更加精细化、定量化的分析。
2
通过平衡剖面分析,可以识别出盆地内的主要构 造样式和变形机制,为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 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3
平衡剖面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盆地的构造-沉积分析、 构造-地貌分析等领域,推动盆地分析学科的发展。
存在问题和挑战
在复杂构造地区的平衡剖面恢复中,由于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难以 获得准确的平衡剖面结果。
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01
通过平衡剖面恢复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揭示盆地的形成机制
和演化历史。
油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
02
利用平衡剖面分析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形成条件,预测油气藏
的空间分布和储量规模。
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
03
通过平衡剖面分析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条件,评价矿产
资源的潜力和预测远景区。
关键技术与挑战

盆地分析(6)平衡剖面编制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分析(6)平衡剖面编制挤压构造为例

褶皱与断层的关系
(4)断展褶皱作用:是在正扩展的逆冲断层端缘形成褶皱的 )断展褶皱作用: 一种作用。与断弯褶皱不同, 一种作用。与断弯褶皱不同,这一作用通常产生具有陡倾甚至倒 转前翼的强烈不对称褶皱。 转前翼的强烈不对称褶皱。 图9-1b表示了一个简单的 - 表示了一个简单的 断坡型断展褶皱的逐步发育情 况。断展褶皱在形成以后继续 发展会被切过 被切过并沿新的断层发 发展会被切过并沿新的断层发 位移( 生位移(Suppe等,1984)。 等 )。 由于这个原因, 由于这个原因,断展褶皱通常 被破坏的形式出露 是以被破坏的形式出露—例如 是以被破坏的形式出露 例如 ,以直接位于逆冲断层下盘的 倒转向斜的形式出现。 倒转向斜的形式出现。 早先, 早先 , 象断展褶皱这样的构 造被称为破逆冲断层 一些盲 破逆冲断层。 造被称为 破逆冲断层 。 一些 盲 逆冲断层终止于断展褶皱 终止于断展褶皱, 逆冲断层 终止于断展褶皱 , 即 沿它们的扩展方向转为褶皱。 沿它们的扩展方向转为褶皱。
四、三维逆冲断层 的几何学
Wilson和Stearns( Wilson和Stearns( 1985) 1985)不仅分析了田纳西 坎伯兰特逆掩断层的剖 州坎伯兰特逆掩断层的剖 面形态,而且研究了其三 面形态,而且研究了其三 维空间形态( 1)。 维空间形态(图2-1)。 断层的前断坡 前断坡沿走向终止 断层的前断坡沿走向终止 隐伏“捩断层” 于隐伏“捩断层”出现的 地方, 地方,与这些前断坡相关 背斜亦终止于此 亦终止于此。 的背斜亦终止于此。 这些“隐伏横断层 横断层” 这些“隐伏横断层”或 “捩断层”现已被称为 侧断坡” “侧断坡”。
断坡与断坪
这种断坡-断坪逆冲模式使人们对逆冲区的构造组合特征有 这种断坡-断坪逆冲模式使人们对逆冲区的构造组合特征有 断坡 深入的了解。 了更多深入的了解 了更多深入的了解。要想建立可以复原的剖面就需要了解这种组 合特征。 东兰特高原 合特征。 Wilson和 stearns(1958)指出,田纳西州东兰特高原 和 ( )指出,田纳西州东兰特 逆掩断层中的一系列背斜,每一个都可能与下伏逆冲断层面的断 逆掩断层中的一系列背斜,每一个都可能与下伏逆冲断层面的断 有关( - ),即使其中多数断层并未出露亦是如此。 ),即使其中多数断层并未出露亦是如此 坡有关(图l-15),即使其坡这一术语也应 侧断坡 这一术语也应 与 横 推 断层 相 区别 。 因 为 典 型的横 推 层常常 为典 型 的横推 断 层常 常 仅切 割大型 逆 冲断层 的 仅 切 割 大型 上 盘 而 不切 上盘 而不切 割 下盘 ; 并 调 节 逆冲断 层 盘中的 调节 逆 冲断层 上 盘中 的 变 形 差异 致逆冲构 变形 差 异 , 导 致 逆冲 构 造带的分段作用 分段作用。 造带的分段作用。

平衡剖面-技术简介

平衡剖面-技术简介
Default for: • Fold & Thrust belts • Inversion • Salt tectonics
Angular Shear
C
剖面恢复流程
1、地震剖面解释
2、采用层速度、区域厚度岩性资料,进行时深转换, 将剖面转换成深度剖面。
3、选择基准层,张性构造一般以水平面作为基准面,压性构 造一般选择剖面中不缺失地层层面作为基准层,以后剖面恢 复均以该层为基准。 4、对剖面张性构造采用断层滑动及垂向/斜向滑动机制进行 恢复。 5、压性构造恢复主要采用弯滑、断滑、断弯机制进行恢复。
C
Shear vector
运动学恢复算法 2 :弯曲滑动
原理:用弯曲滑动机制并考虑断层面产状恢复断层上盘的褶皱 形态。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定义轴面,沿钉线或钉面将褶皱恢 复到基准面,同时尽可能忠实于原始的断层形状。
轴面
A
B
这一算法用来模拟 在褶皱和逆冲带发 现的断层弯曲褶皱 的几何和运动特征 。算法限制于具有 单一的断坪-断坡断坪形态的断层。
平衡剖面技术简介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
构造研究一般假定构造是从原始水平状态起始变形的 ,现在保存的构造是经过变形的结果,要认识构造及其形 成发育的全过程应进行构造复原。 构造复原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岩石虽然发生变形,但 是除深层次和部分中层次的变形外,岩层厚度、面积和体 积基本不变,即变形中物质是平衡的。构造复原有以下基 本假设: ①变形期间的岩石体积基本不变。 ②岩石体积仅被剥蚀和沉积压实改变。 ③主导变形方式是脆性断层。 ④褶皱与断层有关。 ⑤假设由压溶和构造压实引起的体积损失很小。
i.e. granites
Restored Lower line B
非运动学恢复算法 2 :弯曲滑动去褶皱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本文由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改回日期:2003-6-20;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周建勋,男,1961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油气构造地质和构造物理工作;E -mail:Jxzhou@ 。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周建勋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102249摘 要 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定量恢复的有效手段,但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文针对中国西部的陆相同沉积挤压盆地的特点,提出更好地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演化恢复的方法:¹采用变速时-深转换获取可靠的地质剖面;º采用分层恢复方法抑制变形恢复误差;»对浅部地层按弯滑机制进行恢复,对深部或塑性地层则按垂直/斜滑和塑性变形机制进行恢复;¼对岩性横向变化大的地层进行分段去压实以减小去压实校正误差。

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探讨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演化 柴达木盆地The Balanced C ross -Section Method for Restoration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Compressional Basins with Synkinematic Sedimen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ZHOU Jianx unKey L aboratory f or Hyd rocarbon Accu mulation ,Petroleum Univ ersity ,Depar tme nt of Earth S cience ,Petroleu m Univ ersity ,Beij ing ,102249Abstract Balanced cross -section is an effect ive tool fo r quantitativ e restoration of structural evolut ion.N ev er theless,to obtain reliable r esults,one must choose suitable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ctual geological conditions.In order to obtain r eliable restoration of struc -tural evolution by balanced cross -section in such compressional basins w ith synkinematic sedimentat ion as those in nort hwestern China,t he autho rs suggest several critical steps:¹using variable velocity parameters in time -depth conversion to obtain r eliable g eolog ical sections,ºusing multiple component restoration method to restrain restoration err or of deformation,»adopting the flexur al slip mechanism for upper strata and the vertical/oblique slip method or plastic defor mation mechanism for lower or plastic strata,and ¼using mult iple seg ment metho d for strata of remar kable hor izontal v ar iations in ro ck kinds to decrease the deco mpaction erro r.In add-ition,ex amples from Qaidam Basin in N orthwest China are discussed.Key words balanced cross -section structural ev olution Q aidam Basin1 引言自1969年Dahlstrom 系统地提出平衡剖面方法,并在阿巴拉契亚山前的阿尔伯达油田得到成功应用以来(Dahlstrom,1969),这一方法逐渐推广至逆冲推覆、伸展、反转和盐底辟构造的形成演化研究。

盆地分析(7)平衡剖面复原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分析(7)平衡剖面复原挤压构造为例

等面积法
在地层发生紧闭褶皱或强烈变形地区,波状层法很可能失效, 因而等面积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标志层进行平衡时,要对以夹层产出的,通常是软弱的或 透入性变形的岩层进行面积测量,以作面积比较;按照“平衡” 原理,在变形和复原两种状态下它们的面积必须相等。由于不能 用波状层法平衡,当然就必须用等面积法来平衡。
一条剖面的复原
钉线是测量线条长度的起始部位。对任一剖面来说,区域性 的钉线都应选在造山带的前陆,因为那里没有变形和层间滑动。 在图16-1所示剖面上,可将钉线设置于最靠近前陆的逆冲席尾缘 。 首先,绘制一条准备复原的地层剖面,将其中的地层画成层饼 状(地层厚度不变)或楔状(地层厚度呈楔形变化)(图16一2) 。
波状层法
对逆冲带剖面的平衡都是首先按照逆冲断层的规律绘 制出变形剖面,然后测量所有岩层的长度以重新确定未变 形状态中断层的位置。如果一条逆冲断层在复原时倾向错 误的方向,我们就认为该变形剖面是不平衡的(它在几何 学上是不合理的)。当波状的地层能够在地震反射剖面上 反映出来时(图13-3),这种方法比较奏效。但是当剖 面只有地表资料并且观察不到下盘断坡时,情况就要困难 的多。
波状层法
实际上这种一致性并非一成不变, 反而确实需要合理的变化。通常有两种 情况可能会出现岩层长度不相等。 在逆冲断层发育地区,许多同造山沉 积物是在已经缩短了的地层之上沉积的 。只有前造山沉积物才是完全可复原的 ,同造山沉积层通常要比复原的前造山 沉积层的长度短。 在伸展环境中,沉积作用一般随生长 断层的活动同期进行,由于伸展量的增 加,每一套较年青的沉积层都会比它早 先的沉积层要长。
局部钉线
在南阿巴拉契亚,上盘断坡很少能保存下来(图 12 - 2),因 此无法用一般的方法将上、下盘断坡复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 是在每一个逆冲席的尾缘设置局部钉线(假定其层间滑动最小) ,并将这些逆冲席作为一些分离的断块复位,沿着基底滑脱面排 成一串。与被侵蚀掉的上盘断坡有关的缩短显然仅代表了最小估 算值。

盆地(构造)分析第六讲 平衡地质剖面的制作-以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构造)分析第六讲 平衡地质剖面的制作-以挤压构造为例

断层优选图解
Dahlstrom的图解仅考虑了下盘的地层,其实也可考虑整个地 层剖面。FPD直方图可用来在一个地区判断最适于发生滑脱的 层位。另一方面,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断层线是弯曲的, 因而相对于地形平缓的地区来说,其平面长度将会被夸大。
整理ppt
五、切层线图
由平面图件资料识别二维
及三维构造几何形态最好的方
整理ppt
整理ppt
切层线图
Absaroka和 Darby逆冲断层 为了解切层线如何说明构造几何 形态提供一个很好的例子。在 Darby逆冲断层的McDougal山 地区(图4一3),Darby逆冲断 层的地层断距图解(图3-5)表 明了一个向北上切的断坡。这是 一个斜侵蚀面上的前断坡还是受 到侵蚀的向北上切的侧断坡呢?
在爱达荷一怀俄明一犹 他州北部的逆冲带中,若 干个逆冲席表现出逆冲断 层位置的侧向变化,这种 现象被认为是由于侧断坡 的存在的缘故(图3一4, A.B)。
整理ppt
地层断距图解
Darby逆冲断层在McDougal山( MtM)向北并向上切过了近300m 的地层剖面(A),在该逆冲带 北部,Absaroka前缘逆冲断层向 上切割剖面;向南,其分支与 St.John逆冲断层相连(B)。
整理ppt
单一逆冲席的几何形态。 一个简单显露的逆冲席由其前缘
的显露断层(首缘断层)及尾部的尾 缘断层(下一个逆冲席的首缘断层) 所围限(图6-la)。在一个逆冲席中 通常可出现三种类型的褶皱:在逆冲 席位移通过下伏逆冲断层的断坡时, 由于弯曲作用形成的断坡背斜;由于 逆冲席内部缩短作用引起的席内褶皱 和逆冲席前缘的紧闭褶皱。席内褶皱 通常以“盲”叠瓦构造为核,这是由 于上覆褶皱的缩短作用需要下伏的叠 瓦构造的缩短作用来平衡(Faill, 1969,1973)。Suppe(1983)称断 坡背斜为断弯褶皱( fault-bend fold ), Suppe和Medwedeff(1984)将 核部具叠瓦断层的褶皱定义为断展褶 皱(fault—ProPagation fold)。整理ppt

盆地分析(8)平衡剖面实践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分析(8)平衡剖面实践挤压构造为例

地震解释的基本方法
( 2)轴面位置的确定 : 第二步就是在工作薄膜上沿着等倾角区 ) 轴面位置的确定: 之间的枢纽带绘制出轴面 在地质剖面上, 轴面。 之间的枢纽带绘制出轴面。在地质剖面上,轴面通常平分褶皱两 翼之间的夹角( 翼之间的夹角(图20-1a);但是,在水平和垂直比例尺不相等 - ) 但是, 的地震剖面上,轴面一般不平分褶皱两翼夹角( 的地震剖面上 , 轴面一般不平分褶皱两翼夹角 ( 图 20-1b,c) - , ) 若干个清晰反射层的褶皱枢纽的位置来确定 为此,轴面必须据若干个清晰反射层的褶皱枢纽 。为此,轴面必须据若干个清晰反射层的褶皱枢纽的位置来确定 未偏移和偏移有误的剖面上 的剖面上, 。在未偏移和偏移有误的剖面上,由于产状较陡的反射层并未归 位到正确的相对位置,轴面定位可能会产生误差( 位到正确的相对位置,轴面定位可能会产生误差(图20-1d)。 - )
对于右边向斜轴面的解释是暂时性的 。 此外,出现了一些令 对于右边向斜轴面的解释是暂时性的 此外, 右边向斜轴面 的解释是 暂时性 人困惑的问题。中部背斜为什么后倾区会比前倾区宽得多 为什么后倾区会比前倾区宽得多( 人困惑的问题 。 中部背斜 为什么后倾区会比前倾区宽得多 ( 特别 是在1 秒以上和2秒以下的深度) 这一事实或许表明了断展作 是在 1 . 5 秒以上和 2 秒以下的深度) ? 这一事实或许表明了断展作 的存在。在滑移量相同的情况下, 用 的存在 。 在滑移量相同的情况下 ,断展褶皱作用可以产生比断 弯褶皱作用宽得多的后倾区 因此,有理由认为, 宽得多的后倾区。 弯褶皱作用 宽得多的后倾区。 因此 ,有理由认为 , 这里曾发生过 断展褶皱作用。宽的后倾区和陡倾甚致倒转翼 这是断展褶皱的典 断展褶皱作用。 这是断展褶皱的典 型特征。 型特征。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胡斌;齐丽军;张辉;冯全东;方江雪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8)004
【摘要】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方法,是一种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中采用了Geosec软件对焉耆盆地9条构造剖面进行了复原和地层伸缩量计算.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焉耆盆地处于弱挤压状态,构造变形量相对较小,而主要的变形量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并且喜山期变形稍弱于燕山晚期.平面上盆地西部变形量较大,东部变形量较小.盆地中、新生代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燕山早期弱挤压与同生变形阶段,燕山晚期强烈挤压阶段,喜山期对冲挤压阶段.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胡斌;齐丽军;张辉;冯全东;方江雪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地质调查处,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长庆石油管理局(银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2
【相关文献】
1.平衡剖面技术在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J], 汤济广;梅廉夫;沈传波;于水明;周锋
2.Geosec平衡剖面技术在M盆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J], 岳华;张洪波;李仁甫
3.平衡剖面技术在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中的应用 [J], 赵海燕;李杭兵;范广鹏
4.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演化恢复中的应用 [J], 张世奇;纪友亮;高岭
5.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J], 张功成;梁慧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衡剖面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任朝波;漆立新;丁文龙;吕海涛;高丰;姜敏【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年(卷),期】2008(004)002【摘要】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按照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的正演和反演技术方法,是构造演化定性分析的有效手段.文章应用此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阿克库勒凸起的形成演化共分为五个阶段,即稳定开阔碳酸盐岩台地发育阶段、台内低隆起雏形开始形成阶段、隆起形成阶段、强烈隆升与整体抬升剥蚀阶段、隆起稳定深埋阶段.【总页数】5页(P5-9)【作者】任朝波;漆立新;丁文龙;吕海涛;高丰;姜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1【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的研究 [J], 陈杨;赵锡奎2.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海西晚期古岩溶特征 [J], 刘存革;徐明军;云露;刘永立;王胜利;罗明霞3.应用地震地层综合法计算叠合盆地剥蚀厚度——以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为例[J], 张小兵;张哨楠;赵锡奎;何建军;李坤;代寒松;陈杨4."趋势厚度法"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地层剥蚀量恢复中的应用 [J], 李坤;赵锡奎;沈忠民;何建军;张小兵5.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 [J], 李坤;赵锡奎;张小兵;叶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程光锁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08(29)5
【摘要】笔者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而反演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与发育史.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强度由北到南整体表现为由弱变强,反冲断层位移逐渐增大、反冲断层所滑脱的层位亦逐渐加深.纵向上划分为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和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在横向上不同构造带之间通过相邻构造的变形样式和滑脱层位的渐变实现位移的传递、转换和互补,从而保持褶皱-逆冲断层累计缩短最沿走向有规律的渐变关系.
【总页数】8页(P563-570)
【作者】程光锁
【作者单位】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
【相关文献】
1.平衡剖面技术在龙门山中段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J], 李素华;许国明;卢齐军
2.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霍尔果斯背斜“源—盖”匹配关系研究 [J], 李军;肖立新;王玉林;王振奇
3.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燕山期构造层不整合面和油气运聚关系 [J], 程光锁;陈安玉;李文霞;王秀凤;王英
4.重矿物分析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紫三段为例 [J], 王明磊;张廷山;王兵;支东明
5.挤压域构造变换带内部构造类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构造变换带为例[J], 程光锁;陈安玉;胡来龙;周军;王英;王秀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周建勋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05(26)2
【摘要】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定量恢复的有效手段,但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本文针对中国西部的陆相同沉积挤压盆地的特点,提出更好地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演化恢复的方法:①采用变速时-深转换获取可靠的地质剖面;②采用分层恢复方法抑制变形恢复误差;③对浅部地层按弯滑机制进行恢复,对深部或塑性地层则按垂直/斜滑和塑性变形机制进行恢复;④对岩性横向变化大的地层进行分段去压实以减小去压实校正误差.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探讨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
【总页数】6页(P151-156)
【作者】周建勋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平衡剖面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J], 任朝波;漆立新;丁文龙;吕海涛;高丰;姜敏
2.松辽盆地宾县凹陷平衡剖面恢复及构造演化分析 [J], 毕素萍;张庆龙;王良书;陈竹新;解国爱;徐士银;崔营滨
3.平衡剖面技术在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中的应用 [J], 赵海燕;李杭兵;范广鹏
4.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演化恢复中的应用 [J], 张世奇;纪友亮;高岭
5.平衡剖面技术在台湾海峡盆地西部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J], 韦振权;张莉;帅庆伟;易海;钱星;雷振宇;王衍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分析—平衡剖面技术
200613003*
摘要:盆地模拟做到了对盆地构造演化、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等内容的定量研究。

地史模型作为盆地“五史模型”之一,其模拟内容包括沉降史、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

而平衡剖面技术,则是目前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史分析的重要手段。

本文结合《盆地模拟与资源评价》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应用、尚存不足及其发展动向。

关键词:构造演化史;平衡剖面技术;应用;尚存不足;发展动向
1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
Dahlstrom等(1969)定义平衡剖面技术为把剖面上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学原则全部复原成合理的未变形剖面的技术。

据物质守恒定律,可推导出体积守恒、面积守恒和层长守恒等系列平衡剖面恢复的几何法则。

当岩层长度在变形与未变形的两种状态下等是,剖面为平衡的。

其编制原则如下:
(1)面积守恒原则。

在地层变形前后其地层所占面积应是不变的,对比区域在变形前后是同一种岩石,若孔隙度保持不变,计算过程中构造压实作用不考虑。

(2)断层法则。

断层活动引起的岩层缩短在上、下岩层一致。

(3)能量最小法则。

断层在能量消耗最小部位发生。

(4)伸缩量一致原则。

岩层经过断裂、褶皱,其伸缩量应基本一致。

2平衡剖面技术的应用
平衡剖面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挤压构造和褶皱一冲断带中的构造分析,并能定量描述变形和形成发育过程。

李汉阳等(2013)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川西凹陷侏罗系剖面进行了构造恢复,编制了构造发育剖面,恢复了该区的构造演化史。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的前陆冲断带,复杂的地质条件致使地震波速横向变化较大,郭峰等(2012)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解决了如何研究该区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这一难点。

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挤压、伸展、挤压三期构造运动,构成一完整的构造旋回。

其中,晚二叠世存在一个小幅度的快速挤压期,而三叠纪为构造挤压最强烈期,对该区构造演化、构造格架形成、油气运聚成藏等均具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同时文中提出,在复杂的前陆冲断带,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恢复结果的可靠性:选择合适的地震剖面线;采用变速时深转换获取可靠的地质剖面;对不同深度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变形机制恢复;去压实校正过程中,按岩性分段处理,减少由岩性横向变化大引起的误差。

汤良杰等(2008)在辽东湾选取一地质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渤海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3阶段:a.断陷期,孔店组至沙四段沉积时期为断陷早期,沙三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陷期。

b.断拗期,沙二段至沙一段沉积时期为断拗早期,东三段一东二段沉积时期为强烈断拗期。

c.坳陷期(东一段沉积时期至第四纪)。

邹东波等(2006)为研究柱海地区的构造演化史,选取了横贯研究区的两条地震剖面,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出了这两条剖面在各个沉积历史时期的厚始沉积剖面,将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分为四阶段:三叠纪到侏罗纪中期的印支运动褶皱发育期、晚侏罗纪到白垩纪燕山运动断陷和挤压发育期、早第三纪断陷发育期、第四纪坳陷期。

刘学峰等(2004)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代表性剖面的构造发育史。

3平衡剖面技术的不足及发展动向
自1969年平衡剖面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发展仍存不足:平衡剖面技术测出的缩短量和缩短率精度有待提高;三维模拟的制作过程繁琐;未考虑地层岩性展布及沉积相;地层厚度的精准度对平衡剖面技术的准确性影响很大。

伸展构造区的构造活动多具有幕式特征,多期次的构造活动致使构造变形叠加,地层也相应经历了多期次的沉积与剥蚀。

在拉张性盆地的应用中,平衡剖面技术受到了一定限制。

在多期次叠合盆地应用中,尚存不少难度,如剥蚀厚度的恢复、反转构造及异向叠加构造的平衡问题。

所以,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剥蚀量计算、应力场分析等多种手段,将是平衡剖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构造变形剧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地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
通过几何学原则,平衡剖面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含油气地层构造剖面进行剖面构造发育演化模拟。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合理恢复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有利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

计算机技术、剥蚀量计算、应力场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将是平衡剖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构造变形剧烈、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区域,有良好前景。

参考文献
[1]Dahlstrom CD A.Balanced cross sections[J].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1969.6(4).
[2]李汉阳,周佩,李欣.平衡剖面技术在川西凹陷的应用[J].地球,2013,10(2).
[3]郭峰,侯树杰,刘如红,等. 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冲断带构造恢复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 [J].海洋地质前沿,2012,28(12).
[4]汤良杰,万桂梅,周心怀,等.渤海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2).
[5]邹东波,余朝华,吴时国.桩海地区中生代一新生代构造演化—应用平衡剖面技术[J].油气勘探. 2006.
[6]刘学锋,孟令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4,19(5).
[7]方石,孙求实,谢荣祥,等.平衡剖面技术原理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30(8).
[8]李伟,吴智平,侯旭波,等.平衡剖面技术在临清坳陷东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