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法治疗和常见误诊

合集下载

脊柱侧弯失败案例

脊柱侧弯失败案例

脊柱侧弯失败案例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患者的脊柱在横向上产生曲度,导致身体向一侧倾斜。

脊柱侧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有时会出现失败的案例。

下面列举了10个脊柱侧弯手术失败的真实案例,以展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1.手术后复发:患者在接受脊柱侧弯手术后,曲度得到了纠正,但在术后数月或数年,脊柱又开始出现侧弯,导致手术失败。

2.手术后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入细菌,导致手术后感染。

感染会导致手术失败,需要进一步治疗。

3.神经损伤:手术中操作不当或手术器械的误用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可以引起疼痛、肌无力等症状,使手术失败。

4.手术后创伤愈合不良:手术后创口可能出现愈合不良,导致伤口感染或瘢痕形成。

创伤愈合不良会影响手术效果,使手术失败。

5.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会延长康复时间,使手术效果不佳。

6.手术后疼痛: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疼痛,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7.手术后功能障碍: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功能障碍,如行走困难、肌肉无力等,这些功能障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使手术失败。

8.手术后畸形: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问题,导致脊柱畸形修复不完全或修复不理想,使手术失败。

9.手术后心理压力: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担心手术效果不佳,这种心理压力会影响康复过程,使手术失败。

10.手术后复杂疾病:有些患者在接受脊柱侧弯手术时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复杂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增加手术风险,使手术失败。

这些脊柱侧弯手术失败的案例表明,脊柱侧弯手术并非完美无缺。

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在医生指导下作出决策。

同时,医生也应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和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以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

只有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精确的手术操作,才能提高脊柱侧弯手术的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现状分析2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1摘要: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弯是其中较为特殊、常见的一种,发生在10岁至骨骺闭合前的青春期的被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虽然治疗方式较多,但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以手法治疗为典型代表。

本文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情况入手,总结手法治疗现状,旨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现状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在全部侧弯中占比超过80%,现阶段病因尚未明确,多以延缓侧弯进展、矫正侧弯角度为主要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两大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费用高昂、存在并发症风险,多数患者更易接受手法保守治疗。

手法治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也不断更新和进展,本文总结其现状做如下综述。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现况据多项不同地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3]。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处于0.47%-5.20%之间,随地区不同该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发病率为2%左右。

我国一项惠州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段12-13岁的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人群,占比为5.08%,随后依次为14岁以上(4.87%)、10-11岁(4.26%),6-7岁发病率最低,为2.13%。

北京某地区对高考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61名高考学生中3.51%发生脊柱侧弯。

研究表明,青少年脊柱侧弯可能与久坐少动、运动方式不正确,不良姿态等因素有关。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种类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种类较多,且名称各不相同,常见手法治疗方式包括中医正骨、关节松动术、推拿、按摩等。

根据不同治疗机制将其分为,关节整复类、软组织松解类两类,国内、国外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

脊柱微调手法简介一、定义及背景背景介绍1.定义脊柱微调手法又称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该手法以中医的整体观为出发点,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放射诊断、骨科学等学科而创立;是在对传统手法体系进行反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手法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吸收国外按脊疗法与矫形内科的手法精髓而形成的系统手法。

脊柱微调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

从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二、治疗特色、治疗原理1.治疗特色脊柱微调手法(短杠杆手法)可以弥补长杠杆手法的缺陷,提高临床上推拿手法的可选择性;以脊柱运动生理学理论和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来指导手法操作,使“以巧代力”具有现实可行性;以节段微调取代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判读手法操作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凸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手法应力最大的节段就是目标作用节段,使得非病变节段不需要承受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

再者,短杠杆手法的节段被动运动集中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节段及其邻近,因而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在5-15°之内,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患者日常自身的生理运动范围之内,基本可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

2.治疗原理脊柱微调手法直接施力于病变节段,通常以组成该节段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直接在病变节段的棘突、横突或关节突上发力,调整相邻脊柱解剖位置异常,进而起到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压迫、应力失衡、失稳。

脊椎按摩手法教程

脊椎按摩手法教程

脊椎按摩手法教程脊椎按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脊椎不适和改善身体状况。

正确的脊椎按摩手法对于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脊椎按摩手法,帮助您正确地进行脊椎按摩。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脊椎按摩之前,您需要为按摩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按摩环境安静舒适,准备一条干净的毛巾和按摩油。

按摩油可以帮助减少摩擦,增加按摩的舒适度。

第二步:掌握正确姿势在开始按摩之前,您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

一般来说,按摩者应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上。

另外,您也可以让被按摩者俯卧在桌子上,保持身体平躺的姿势。

第三步:开始按摩1. 揉捏按摩将按摩油涂抹在双手上,然后用双手握住被按摩者的两侧脊椎,用力向上由下往上揉捏。

揉捏的力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不适。

揉捏按摩主要通过手指的压迫和移动,来刺激脊椎周围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 推拿按摩在脊椎两侧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进行推拿按摩。

一边手指向下,一边手指向上推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脊柱周围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能量流动和放松紧张的肌肉。

3. 敲击按摩用手掌或手指屈曲部分进行轻轻敲击脊椎,不要用力过猛。

敲击按摩可以刺激脊柱周围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镇痛效果。

4. 扳指按摩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脊椎两侧的关键穴位。

扳指按摩旨在刺激穴位,以达到舒缓脊椎不适和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5. 摩擦按摩用手掌或手指在脊椎附近进行快速的摩擦按摩。

摩擦按摩可以刺激脊椎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增加血液循环和松弛肌肉。

第四步:注意事项在进行脊椎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2. 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按摩10到15分钟即可。

3. 如遇有疼痛感或不适,请立即停止按摩。

4. 脊椎按摩适用于大部分健康人群,但对于有特殊疾病或怀孕的人士,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按摩。

结语脊椎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脊椎不适和促进身体健康。

脊柱旋转复位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脊柱旋转复位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手拇 指顶住患 病 部位 的棘 突 向健侧 推 , 时可 听 此 ④ 牵压法 。患者俯 卧位 , 一助手 立于头 部 , 双手
运 用脊 柱旋转 复位手 法治疗腰 椎 间盘突 出症 7 8例 ,
疗 效满 意 , 结 报道如 下 。 总 1 临 床 资 料
到咔 嗒的响声 。
由患者 腋下环抱 固定 , 另两 助手分别 立于 足侧 , 双手
握 踝部 , 做纵 向对抗牵 引 的同时 , 者手掌按 压病变 术
收治 的 7 8例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 者均 符合 19 94 年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制 定 的《 医病证 诊 断疗 效 标 中 准》 的诊 断 。主要 表 现 为反 复 发 作 性腰 痛 , 有 … 伴 明显 的下肢放 射痛 , 腿 抬 高试 验 阳性 , 经 C 直 均 T或 MR 证 实 。本 组 7 I 8例 中 , 4 男 4例 , 3 女 4例 ; 龄 年 1 6 6~ 7岁 ; 像 学 提 示 : 影 左侧 突者 3 4例 , 侧 突 者 右 3 例, 1 中央 型 突 出者 1 3例 ; 椎 间 盘 突 出 3 L一 4例 , L一 ; 间盘 突 出 2 s 椎 6例 , ~ 。 问盘突 出 1 L s椎 8例 ; 有 明显 外伤史 者 4 2例 , 无外 伤史者 3 6例 ; 力劳 动 体 者4 5例 , 非体力 劳动 者 3 3例 ; 程最 短者 7d 最 长 病 ,

脊 柱 旋 转 复位 手 法 为 主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7 8例
黄俊 卿
( 南 中医学院 第二 附属 医院骨一科 , 河 河南 郑 州 4 0 0 ) 5 0 2
关 键 词 :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治 疗 脊 柱 旋 转 复 住 法 腰

常见腰病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常见腰病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部, 均以透热为度。 4 . 摩腹 6 8 .2 4 ~ 分钟 , 以气海 , 关元重点。
域缺血 , 此时可能出现一些先兆症状, 继而颅外动脉 主要是头皮动脉扩张而发生剧烈头痛。
按摩每 日 1 ,O 次 1 天为 1 个疗程 ,每疗程之间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头痛范畴 , 辨证属 内伤头痛。 休息 2 3 天。 头为诸阳之会 , 又为髓海之所在, 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5 疗效 标准 要求是经络通畅。气血供应失常, 而致经络不畅, 气 痊愈 : 发作性头痛及伴 随症状消失 , 随访半年无 血失和 , 则发生病变 , 出现头痛。根据 , 持续时间明 显减少 , 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 伴随症状 明显减轻 ; 6 结果 本组 8 例偏头痛患者经按摩治疗 25 O — 个疗程 , 治愈 2 例, 8 显效 4 例 , 2 无效 1 例 , 0 总有效率 8%。 8
证属 痰 浊头痛 。 经本 法 治疗 两个 疗程 病愈 , 随访 半年
无 复发 。
治疗偏头痛患者 8 O例 , 总有效率 8 , 明按摩治疗 8说 偏头痛 , 有通经络 , 和气血 , 调整机体功能收到显著 的临床效果 。
8 讨论与体会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1 月第 2 卷 第 1 期 ( 17 ) 08 1 4 1 总 6期
董 守运
辽宁省大连董守运盲人推拿院大连市沙河 口区抚顺街永利巷2 1 12 ———号
关键词 腰痛 诊断 手法治疗
( 0 1 16 2 ) 1
常见腰病是一种多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或体力
内脏疾病都可引起 腰痛 , 急性病 、 肌肉拉伤 , 可出现

劳动者。 常见腰病以腰部急性扭伤居多 , 多发生在腰 侧或两侧肌 肉痉挛 , 尤其在脊柱旁、 骶骨肌处较明 骶、 骶髂部和两侧骶脊肌。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 , 显 , 触摸时可呈现条索状 , 压痛点较广。

王国才整脊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王国才整脊手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分析相符 。 本研究还对部分垂体腺瘤 患者手 术前后 的视力 、 野进 视
[] 2 李凤鸣. 中华眼科学 [ ]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 5 . M . 人 2 62 3 0 9
[ ]Moti , uaF .Feun ydu l gpr t npt ns 3 ne oML Mor C rq ec obi ei r i aet r n mey i
视 功 能 。
[ ]戚朝秀 , 6 李奇根 , 王德娟 , 垂体腺瘤对 视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等. [] 眼科学报 , 0 , 日期 :0 1 0 2 ) 2 1 — 8— 5 ( 本文编辑 : 车艳 )
由于 垂 体 腺 瘤 误 诊 率 较 高 , 组 病 例 中 误 诊 率 达 本
级规划教 材《 推拿手 法学》 编。王 国才教 授从 事临床 工作 主
4 0余年 , 尤其在脊柱及相关性疾病 治疗方 面积 累了丰富 的经 验 。笔者 有幸成为全 国第 四批名老 中医学术经 验继承人 , 跟
随王教授 学习 , 受益匪浅 。本文就 王教 授运用 整脊手 法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 弯的经验做一浅述 。
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和研究 。
【 关键词】 王国才 ; 整脊 ; 脊柱侧弯
王 国才现任 山东 中医 药大学 教授 , 第 三 、 是 四批 全 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导师 , 生享受 国务 院政 府特 殊津 终 贴 专家 , 新世 纪“ 十五 ” 十一 五 ” 国 高等 中医 药 院校 国家 “ 全
1 病 因病机
特发 性的脊柱侧弯是 指脊柱结构基 本没有异 常 , 由于神
漏诊和误诊 。
H mp r u he y视野计采用静止光标检查视 野 , 其结果 提供 了 灰 阶图和数字 图( 定量 图) 同时采用了 H i ~kra , e i aku的生理 j

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则的演变

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则的演变

a s eb o c a ia aa c fs i a o u n a a n lo t t i me h n c l l n e o n l l m g i o h b p c a we h d f r t us n o e r .whih S on l e s a ho a ds f y a s o c i c cud d fo t e r viwsofpr v o e rsa d hit r OfLDH r m h e e e i usr po t n so y
手法 医 学存 在数 千 年 的历 史经 验 告诉 我们 ,纠 正 脊 柱力 学 失衡 ( 日脊 柱 畸形 ) 或 是腰 椎 间盘突 出症 ( 腰 突 症 )治疗 的基本 原 则 。但 是 , 自从 1 3 9 4年 ,本病 基 本 病 理及 手术 治疗 原 则被 明确 提 出以后 [] 1,现 代 医学
关键 词 :腰椎 问盘突 出症
脊 柱手 法 治疗
脊柱
s rey e o t e u g r b c me h mao c oc i L j r h ie n DH p t n s ai t. e
N e e hee s o e l t s e rs o l c lo e vai n v r l s 。s m a e tr po t f c i a bs r to t ni
( 空军 总 医院 中西 医结 合 正骨 治疗 科 (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脊 柱 软伤 专病 中心 ,
全 军 中西 医结 合 正骨 治疗 中心 ) ,北京 1 0 4 ) 0 02
Absr c I i g ne a l a r e t a s i a t a t: t S e r l y g e d h t pn l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疗效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的疗效
脊柱侧弯手法治疗 的疗效
脊柱侧弯治疗
分两类: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脊柱运动疗法 矫形支具治疗 手法治疗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若脊筋陇 起,骨缝必错,则成讴楼之形。当先柔筋,令 其和软。”
手法可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及软组织得到充分放 松,尤其是放松凹侧挛缩的软组织有利于脊柱 侧凸的恢复和稳定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目的:
改善椎旁肌功能,恢复脊柱肌力的平 衡,维护脊柱稳定性,从而恢复和控 制脊柱侧凸。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① “卧位牵顿”手法 ② 三步五法正脊术 ③ 正脊术 ④ 正骨手法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卧位牵顿”手法:
改善侧弯局部解剖关系及内环境外, 对侧弯脊柱上下进行调整, 有效恢 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 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平衡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三步五法正脊术: 运用手法松解局部软组织,为后期的 脊柱整复提供良好过顶凸法、端提法、调颈法、还腰法、 胸顶法这 5 种手法改善侧凸局部解剖关系, 使侧凸的脊柱上下调整而达到使脊椎复位 的目的
脊柱侧弯的手法治疗
正骨手法 :
有效恢复脊柱的正常承重力线,从整体上 恢复脊柱生理力学的平衡;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

中医整脊的名词解释中医整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腰酸背痛等症状。

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手法矫正脊柱错位,通过调整骨骼结构和脊椎的位置,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整脊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著作。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脊柱若出现错位、移位等问题,就会影响到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身体不舒服甚至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整脊主要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牵引、扳法、拔罐等,这些手法在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之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头痛、肩周炎、偏头痛等等。

研究发现,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往往与脊柱的异常有关。

通过中医整脊,可以改善脊柱的状况,舒缓症状,甚至治愈疾病。

不仅如此,中医整脊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脊柱的状态密切相关。

经常保持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可以防止脊柱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因此,中医整脊也常被用作健康养生的一种手段。

中医整脊不仅注重治疗效果,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整脊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法和措施。

这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整脊虽然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

对于某些病情严重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整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其他主要治疗措施。

总之,中医整脊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脊柱,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使得它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和舒适的重要选择。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整脊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壁报交流

壁报交流

U. hn s nen t n l o ra f ru tlg c 2 1 . 1 9 No 3 S C ie eI tr ai a u n l a maoo v De . 0 0 Vo. . . o J oT
5 3
改善 至术后 的 1.+ .,< .5 结论 : 枢椎椎 弓根 螺钉 内 固定技术 具有 良好 的复位效 果 , 3 21P 0 。 3 0 寰 为寰 枢椎不
止邻近 节段 的退 变 。
[ 关键词] 颈椎 ; 关节置 换 ; ra B n人工椎 问盘 ; y 脊柱 融合
壁报编 号 : 0 1 0 9 P 0 — 06
寰枢椎椎 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合并燕尾状 植 骨治疗 寰枢椎 失稳
郭华 , 定均 , 正伟 , 宝荣 郝 许 贺
西安市红会 医院脊枉外科 70 5 1 04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脊柱 结核再 手术 的策 略 。方法 : 2 对 7例脊 柱 结核再 手术 患者 进行 分析 , 并针 对不 同 原 因制定 再次 手术 方式 : 道 切除 并病 灶清 除 内 固定术 9例 ; 窦 一期 原 内固定 去 除病灶 清 除植 骨融 合 内
固定 1 例 ; 1 一期原 内固定去除 , 灶 清除植 骨 融合 内固 定 , 病 同期对侧 病灶 清 除术 7例 。结果 : 再手 术 原
组患者 J A S 一6 N I O 、F 3 、 D 评分 术后均较 术前有 明显提 高 。B组 R M 较术 前 明显减 小 , 手术前 后差 O A组
异无统 计学意义 ; 两组 术后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结论 : ra B n人工颈椎 间盘 保 留颈 椎病 变节 段活动度 、 y 防
5 2
美 中 国际创 伤杂 志

脊柱节段错位 (2)

脊柱节段错位 (2)

节段错位的局部效应
一.节段错位的位移效应 1.相邻骨性结构位移 2.骨性通道变形、管径狭窄
神经根管扭曲
二.节段错位的应力-应变效应 1.胶元结构变形、张 衡 3.关节内压上升 4.关节面摩擦阻力 增加
三.节段错位的软组织损伤效应 1.肌紧张反射 这种病理性的肌紧张反射与牵张反射引起 的肌紧张存在以下不同: ⑴这种肌紧张不受关节运动与体位的影响, 不会自发性缓解,只要引起肌紧张反射的 因素存在,持续肌纤维就存在下去,但机 体可对肌紧张逐渐适应。
非对称性应力线与骨髂纵轴形成的角度,从 0°至45°时所引起极化(压电现象)的可能 性增加,在非对称性应力作用下骨中所测 得的电值与临床应用的促进骨愈合的电值 都是处于引起神经障碍的相同频率范围内。 引起成骨的频率范围是在1Hz至72Hz之间。 而频率在0.5Hz至75Hz时,即可出现神经 电功能障碍。在EEG频率下的电磁场中, 可出现神经电障碍和成骨现象。在相当宽 的电磁频率范围内,骨和神经的刺激值似 乎非常接近。
研究的结果显示,骨骼生物电位:①依赖 于骨细胞的生存;②不受去掉神经和动脉 结扎的影响;③局部骨损伤可降低其生物 电位的振幅;④在骨折部位可出现明显的 负电荷;⑤在骨的生长部位有较高的负电 荷;⑥动物死亡后其骨生物电位的振幅降 低。骨生物学电位的产生可不需要应力的 作用。
Fukada和Yasuda于1957首次对骨变形进行了 研究,并于1962年提出了由应力介导的生 物电位是Wolf定律作用的一个命令信号, 且这些命令信号对骨细胞的活动及其大分 子物质的走向起着控制作用。Becker等于 1964年提出了一个正式的反馈控制系统理 论来阐述骨构型的调控,目前学术界已基 本承认和接受这个反馈系统的主要理论和 特征。经过许多研究人员不断的修正和补 充,现已成为研究骨的生长、再塑形和修 复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脊柱整治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临床观察

脊柱整治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临床观察

3 1 疗 效标 准 .
参 照《 医病 证诊 断疗效标 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 制定 。治 2
愈: 腰腿 疼痛 消 失 , 间 歇 性 跛 行 , 从 事 正 常 活 动 ; 转 : 无 可 好 腰 腿 疼 痛 明显 好 转 , 般 步 行 走 5 0m 无 跛 行 、 耐 过 度 劳 累 , 一 0 不 进 新 陈 代 谢 , 利 于炎 症 的 吸收 及 细 胞 的 生 长 , 进 组 织 修 复 有 促
中 医骨 伤 科 门诊 患 者 , 2 例 , 2 男 1 女 7例 ; 龄 6 ~ 7 年 1 4岁 , 平
均 年 龄 (3 5 . ) ; 程 最 长 1 , 短 3 月 , 均 ( ± 6 . ±4 9 岁 病 0a 最 个 平 2
顺 序是从骶 腰椎开始 、 胸椎 、 到 颈椎 , 以整条脊柱摆 动到颈椎
径最 大 17c , 小 10c , 遍 狭 窄 , 径 最 大 30cl 小 . r 最 n . r 普 n 横 . r, f最
26c , . l 均正常 ;T或 MR 扫描 , - n C I 单纯椎管 中央狭窄 3 例和单纯 1
神经 根管 狭窄 9 , 型狭 窄合并 神 经根 管狭 窄 8 。 例 中央 例 14 诊 断 标 准 . 按 《 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 转 标 准 》1 临 _评
2 1 年第3 卷第 2 01 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4 7
脊柱 整 治 手 法治 疗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4 8例 临床 观 察
赵 金 华
( 西民族 医院 中医骨伤科 ,广西 南宁 5 0 0 ) 广 3 0 1
关键 词 : 柱 整 治 ; 椎 管狭 窄 症 ; 医 药疗 法 脊 腰 中

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

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

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以脊柱横向曲度超过10度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肩膀和骨盆不对称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脊柱侧弯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可通过中医调养方法来改善症状,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调养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功能的目的。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针灸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改善脊柱弯曲的情况,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肝俞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定位和治疗。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以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的中医调养方法。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推拿按摩可刺激相应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减轻脊柱的畸形。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选择专业的中医按摩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在调理脊柱侧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如桑寄生、牛膝、石菖蒲等,以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体内气血失调症状,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中药调理也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以获得持续的效果。

4. 民间偏方除了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偏方。

比如,使用生姜熏脊、草药熏蒸、小米煮蛋等方法,都被一些患者认为可以改善脊柱侧弯的情况。

然而,这些偏方的疗效尚未得到科学的证明,因此在使用时应慎重,并结合专业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

总之,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调理等,这些方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脊柱的生长和发育,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但需要注意,中医调养方法需要长期坚持,配合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监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如果您身患脊柱侧弯,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脊柱病损伤手法治疗与手术治疗一些问题思考

脊柱病损伤手法治疗与手术治疗一些问题思考

5、椎动脉损害(颈椎手法) 6、神经根损害(脊髓型颈椎病、中 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7、个案报道死亡 8、其他
二、手术治疗存在问题
(一)复发率与新发率。如腰椎间盘 突出症术后再手术50%~78%。
(二)并发症 1 感染 1.1 术后感染0.5%~4%,椎间是脊髓 炎,硬膜外脓肿。 1.2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 1%~6.7%
三、思考几个问题
(一)适应症选择问题 (二)操作规范问题
(三)病理学认识问题,治疗指征 选择问题 过分依赖影像诊断,忽视病史、症 状、体征、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标准。常 将内科??硬化症等运动神经元疾病误 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盲目手术致失败 (新病种?)
(四)治疗时机选择与操作技术问题 如结核活动期手术、退行性疾病、椎 骨狭窄症、退变滑脱、退变侧凸等症状轻 微,又未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而匆忙做 手术,又耽误了时机,如脊髓型颈椎病症 状明显,一经确诊,应早手术,避免耽误 时间,加重脊髓受压。
(五)围治疗期料理与康复指导问题
呼吸功能、全身营养、电解质情况监 控与调整,气管切开与管理,功能锻炼, 体能恢复。
(六)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价和风险相 关性问题
特别对一些神经功能症,病情反映不 准确而手术影响疗效。
(七)治疗方法选择问题 (八)技术水平问题
(九)收费问题 (十)其他
2 脑脊液漏
3.8~8%
4 椎体塌陷占5~10% 5 粘连占20%以上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占1.2~3.6%, 其中50%~70%可继发脑栓塞。
7 严重并发症,如:
硬膜外瘢痕组织导致腰椎术后失败综 合征10~11.9% 脊束损伤后高钙血症10~23% 颈椎损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迟发性窒息:外伤性进行性脊髓病等

脊柱手法整脊技术定位方法

脊柱手法整脊技术定位方法
•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关节突的触摸定位
• 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 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 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触摸。
椎体
•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 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 较差
椎体
• 根据棘突位置,定棘突间位置: • 根据棘突间位置,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
压痛;棘突间韧带有压痛;颈腰背肌有压 痛;棘突两旁某点有压痛(关节突关节 处),有神经根炎症时深压会出现沿神经 放射痛,提示可能有椎间盘突出症;在L5/S1 间压痛,可能有腰骶关节错位、劳损、游 离棘突、杵臼棘突或骨盆旋移症等。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 ⑴ 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 • 设乳突至肩峰连线,定为颈椎横突的体表
棘突的触摸定位法:胸椎
•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冈内 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 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 故T1、T2、T3、T4、T5 T6 、T7、T8,甚 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棘突的触摸定位法:腰椎
• 常利用可准确触摸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 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 最高点的连线上
•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 体。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 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 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横突的触摸定位法:颈椎
•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 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 后缘的交界处。

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

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

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转帖]脊椎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155例误治并发症文献综述韦以宗王秀光韦春德孙永章1 张振广(北京传统医药研究所北京102200)笔者检索自1986年至2001年,共16年国内外公开刊行的学术期刊26家(国内17家,国外9家)报导文章70篇(国内42篇,国外28篇),因误用推拿、牵引治疗脊柱伤病,导致严重并发症155例,现综合介绍,并分析其原因,探讨经验教训以供参考。

根据所报导的155例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病例,其中致死亡2例,休克3例,截瘫8例,不全瘫16例,骨折脱位49例,加重病情32例,并发其它严重症状45例。

其误治意外原因归纳有以下几方面:1.诊断不清脊柱的伤病,往往临床症状、体征相似,需要行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方可行整脊治疗,如果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盲目行整脊疗法,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医源性损伤。

如王氏报道的“推拿手法不当致颈髓损伤2例”一文中两例患者均因“颈背部不适,颈活动不灵活”至医院诊治,在未进行任何影像学检查情况下,拟诊“落枕”,盲目行整脊治疗,术中出现肢体麻木无力、上肢疼痛加剧等脊髓受损症状,术后行CT检查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

2.未严格选择适应症一些合并严重并发症病人,未加以防范而乱用手法,忽略先理筋后整骨。

在肌肉紧张痉挛状态下急于施整脊疗法,因肌肉自我保护机能而骤然收缩,易致拉伤,纤维环破裂,椎间盘急性突出、炎症渗出、神经根水肿,进而产生疼痛加剧。

蒋氏报道“俯卧位下肢过伸手法引起腰突症样发作2例”中两患者均是中年男性,因搬抬、担挑重物时不慎致腰痛,腰活动受限,至医院经检查后,在未充分放松肌肉情况下,行俯卧位下肢过伸手法,突然感到腰痛加剧并伴下肢放射痛等腰间盘突出症症状。

又如杨氏报道“按摩颈椎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死亡1例”一文即是未注意到患者有心脏病,用按摩手法、定位不够准确,结果骚扰了颈交感神经节,使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诱发心脏病加重而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脊髓肿瘤: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的是血管
瘤,MRI检查发现较小的血管瘤不是脊柱手 法的禁忌症,但对累及多个椎体或X线检查有 骨质吸收者,不应手术。临床上有些患者疼 痛发作有非常明确的体位,这时要鉴别椎管 内是否有活动性病变组织。对于由根性刺激 逐渐过渡到脊髓受压者需排除脊髓肿瘤的可 能性。
硬膜外囊肿也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对于
已经产生骨质压迫并出现吸收的病例,手法 治疗也是禁忌的。
肝癌移植术后骨转移
神经肌肉类疾病
对于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者。如果病变
双侧对称,不能用神经根压迫解释者,须注 意排除神经肌肉病变。
骨病类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股骨头坏死,在该病初期
有些患者和腰椎间盘突出者容易混淆。特别 是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区别是患者存在负 重痛,坐位无明显不适,部分存在跛行。查 体4字实验阳性。早期病变需行MRI检查才能 发现。
肿瘤性疾病
转移瘤:颈椎及中上胸椎部位剧烈疼痛、典
型夜间痛须注意有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这 些部位肿瘤以呼吸系统肿瘤多见。下胸椎及 腰段剧烈疼痛、夜间痛须注意有无消化系统、 盆腔器官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出现疼痛导致 的情绪失控。触诊检查,恶性肿瘤转移累及 椎体时可见范围较大的水肿区。鉴别时检查 以相应部位的MRI检查为主。
脊柱损伤退变性疾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 临床表现复杂,但大部分存在脊柱疼痛症状。 而相当多疾病均会表现出脊柱区域疼痛。脊 柱手法治疗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无效甚至有 害。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炎症类疾病
颈肩部剧痛伴局部皮肤触觉敏感时需与带状
疱疹相区别。我们在临床中曾遇到此类患者, 带状疱疹发病初期局部皮肤无任何改变。带 状疱疹无特异性检查,诊断主要在早期,否 则慢性变后治疗有相当难度。
创伤类疾病
临床上曾经遇到创伤后2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
的病例。详细病史询问中外伤史重要的方面。 对于不能站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 坐位时无明显不适须注意。特别是老年女性 有外伤史者。
神精症类疾病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主要
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 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病前多有一 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体格检查无器质性病 变。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起病常 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小结
在临床应用脊柱手法治疗疾病过程中, 思维不可局限,除专科疾病外,其他原因引 起的相似症状也不能忽视。注意培养严密的 逻辑思维,考虑临床表现与体检及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符合情况。 及时调整诊治 方案。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 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 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 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 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 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远隔器官 组织病理改变。
常见的有颈性头痛、颈性视力障碍,颈 源性高血压、胸椎紊乱引起的冠心病发作、 心律失常,脊柱源性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
该病典型临床是脊柱僵硬、疼痛活动受 限;严重者由于髋膝屈曲强直,胸椎后鼓, 颈椎曲度加深并强直,出现典型“乞讨姿 势”;查体时触诊典型感觉棘突顶线触诊较 其他人明显变硬;辅助检查通常包括最早出 现病变骶髂关节X线,通常表现为间隙变窄, 全脊柱X线,典型表现为“竹节样变”, HLA-B27化验阳性。
脊柱手法治疗和常见误诊
脊柱手法治疗简介
脊柱手法治疗有多种称谓,如整脊、正脊、正 骨等。是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治 疗常用的有效方法。脊柱手法治疗主要通过纠正椎 体位移、松解软组织、解除或减轻对组织的刺激、 压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国,脊柱手法治疗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 世纪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开始对颈椎病和腰腿痛 有所描述。《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 “不可以顾,肩似脱、臑似折……,颔痛、喉痹、 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 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病足 小指(趾)废,喘 痛、脚挛、睢痛、腰痛、夹脊痛、 项痛”,与现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损 伤的症状体征相似。
神经症主要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
碍、躯体形式障碍和神经衰弱。
和脊柱手法诊疗过程有关的主要是躯体形式
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转换 性障碍和疑病症 。
临床诊治如患者反复主诉“症状特别严重,
不能忍受,甚至有自杀念头”,但是反复X线、 CT、MRI、血管MRA无明显异常。医生反复 解释和保证不能使患者接受无躯体疾病的现 实。须注意这种心理异常胸膜炎相区别。鉴别主要依靠X线检查、结核 特异性检查。 腰部骶尾酸痛时需与慢性肾炎,女性需与慢 性盆腔炎相区别。
腰椎结核MRI表现
风湿类疾病
和脊柱相关的风湿类疾病主要是强直性 脊柱炎。是临床经常遇见的疾病,有些文章 报告可以用手法进行治疗,但是从该病的发 病机理-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逐渐发展来看, 手法治疗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流行病学以中年男性多见,有一定遗传 倾向。
国际上美洲、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区也应用
脊柱手法治疗治疗脊柱损伤退变性疾病及脊 柱相关疾病。
脊柱手法治疗常见的误诊
脊柱手法治疗的适应症是脊柱损伤退变 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 脊柱损伤退变性疾病指:颈、胸、腰椎 慢性劳损、退行性改变引起椎体及附属组织 病理改变,压迫、刺激病变组织或相邻器官 组织(血管、神经、脊髓),产生疼痛、麻 木、酸胀、怕凉及头晕、胸闷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