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卒中
心理支持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健康指导】 休息与运动
情绪管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5.调节饮食
6.避免劳累 7.预防便秘 8.增加保健意识,重视先兆:40岁以上中年人每年定期查体1次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预防?
1.主要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
2.中青年要提高防病意识 3.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选颅脑CT检查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评估】 既往史 症状及体征 心理状态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自理缺陷 压疮及坠床 焦虑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措施】非手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瞳孔的观察瞳孔的改变是脑出血病人一项极为 重要体征 饮食:急性期禁食24小时
体位与休息:起病后2~4周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
防止一切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禁高压灌肠;嘱咐 患者不可用力活动或屏气;翻身时保护头部,动作轻缓,幅度不宜 过大。且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避免震动头部
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
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脑出血如何预防? 1.稳定血压:控制血压是关键,70%-80%由高血压引起 2.调节情志: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或激动时,血压会突然升高,从而 诱发脑溢血 3.戒烟戒酒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头痛的护理:当疼痛突然加剧时需警惕颅内高压与脑疝。
自理缺陷的护理:加强生活及基础护理
体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 脉回流,保持头部不屈曲或髋部不大于90°,同时无显著旋转;意 识障碍患者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 防止一切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血压、腹压增高会 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或脑疝 满足病人需要,提供舒适的护理:室内光线柔和,控制噪音强度 35-45分贝,温度: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性脑 血管疾病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类 型。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率较高,每年每千人中约 有1-2人发病。
死亡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 率较高,约有30%的患者 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
危险因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等 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在患者血压过高时,应迅速降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
止血
对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应尽快止血,以减少出
血量。
降低颅内压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降低颅内 压,以减轻脑水肿和预防脑疝
。
药物治疗
止血药
降血压药
抗癫痫药
抗炎药
用于脑实质出血或蛛网 膜下腔出血的止血治疗。
用于控制患者血压,预 防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鉴别诊断
需与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后判断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判断疾病的预后。
03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
急救处理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 患者呼吸通畅。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和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刺激和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康 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相关药物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
《出血性脑血管病》课件
手术治疗
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较重的 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段 。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 微创穿刺抽吸等,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 式。
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减少对脑组 织的损伤,术后应积极进行康 复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患者恢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 瞳孔不等大或双侧瞳孔散大、偏瘫或 单瘫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CT、 MRI)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01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和体征。
03
02是否有神经系 统异常表现。
题。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遵循医生指导,合理 用药,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率。
饮食与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
控制体重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 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降 低血脂和血压水平。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案与预后 • 预防与日常护理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内血管破 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脑室或 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 病。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蛛 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和脑 室出血等类型。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常规
出血性脑血管病护理常规按一般护理常规执行(一)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脑疝的前驱症状。
2.有无呼吸道阻塞、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
(二)症状护理L保持安静,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躁动者加床档。
3.定时更换体位,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
4.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5.维持血压稳定,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6.遵医嘱按时给予脱水药。
7.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高热的护理(1)卧床休息,有意识障碍应加用床挡,注意安全。
(2)监测体温。
体温在38.5度以上者,应四小时测试体温一次,37.5度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四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72小时。
体温超过38.5度,给予物理降温或医嘱给药,30分钟后复测体温。
(3)保持室内温湿度,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患者着凉。
(4)了解血常规、血清电解质情况,在患者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5)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6)每日酌情给予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心理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8.瘫痪的护理(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
(2)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按摩、防止褥疮。
(3)会阴部护理:每日清洗外阴和肛门,保持清洁干燥;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4)便秘护理: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5)安全护理:瘫痪伴神志不清者,加用床档。
(6)康复锻炼: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7)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技能指导。
9.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早期康复锻炼。
(三)健康指导1.介绍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
3.指导家属患者做好各种基础护理,普及护理知识。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20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20(实用版)目录一、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1.缺血性脑血管病2.出血性脑血管病3.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类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梗死3.脑动脉盗血综合征4.慢性脑缺血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类1.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出血3.其他颅内出血四、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的分类1.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2.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3.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5.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7.椎动脉狭窄或闭塞8.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正文根据 2020 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三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和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慢性脑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 - 基底动脉系统。
脑梗死则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等因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和原因未明脑梗死。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则包括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椎- 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慢性脑缺血则表现为持续的脑部供血不足。
二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其他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原因分为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他原因。
脑出血则根据出血部位和原因分为多种类型,如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脑出血、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药物性脑出血等。
其他颅内出血包括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
三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包括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出血临床表现
小脑出血表现
小脑上动脉破裂出血
小量出血:枕部剧烈头痛、眩晕、频繁呕吐、共济失调,无肢 体瘫痪,无意识障碍
大量出血:迅速昏迷、双眼凝视病灶对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中枢性呼衰、枕骨大孔疝
三、不同出血部位表现
脑室出血表现
原发性是脑室侧壁脉络丛或室管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脑室所致, 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
二、全身表现
全身表现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失语、 肢体障碍、意识障碍、大小便失 禁、血压明显升高、脉搏慢而有 力、鼾声呼吸
三、不同出血部位表现
壳核出血
壳核出血表现
最常见脑出血(50-60%) 为豆纹A尤其外侧支破裂出血 典型表现三偏征 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 优势半球出血伴失语 出血量<30ml临床症状较轻 出血量>30ml意识障碍、脑疝、死亡
出血量少:头痛,呕吐,项强,Kernig征(+),无意识障碍, 无神经定位征,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量大:突然头痛、呕吐,迅速昏迷,去大脑强直,高热, 瞳孔极度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多迅速死亡
脑出血临床表现
主要 内容
1 临床特点 2 全身表现 3 不同出血部位表现
一、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好发人群:50岁以上,男性,有高血压病史 高发季节:冬季发病率高 起病形式: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时突然发病 前驱症状:多无前驱症状,少数头晕、头痛、肢麻和口齿不清 病程进展: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意识、颅内压:意识障碍严重,颅内压增高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改变,血压明显升高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血性、压力增高
三、不同出血部位表现
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表现
丘脑贯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出血 三偏征 特征性眼征 丘脑性失语 丘脑性痴呆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微创手术
如脑室穿刺引流术、血肿抽吸 术等,创伤小,恢复快。
介入治疗
如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支架 植入术等,适用于特定病因引
起的出血。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 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04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Leabharlann 预防策略健康生活方式
药物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降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02
CATALOGUE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与病理改变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
病理改变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等,可引起脑 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疝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破裂出血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 血管在长期压力作用下发 生破裂出血。
新技术应用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 率。
预防与康复
加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致 残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如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等。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进行积极控制,定期进行体检,及 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按摩 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
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 言训练,帮助他们恢复语言功能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 。
关于脑出血,这些知识需知道
关于脑出血,这些知识需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增,发病率更加年轻化,究其原因,这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日益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而导致脑血管患者的数量增多的现象,而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年轻的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逐步上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破裂、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今天我们就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详细的讲解。
1.脑出血疾病的定义出血性脑血管病在医学上也称之为脑溢血,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发生原因大都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密切关系,所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脑出血的症状。
当这些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处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过度、排便困难、剧烈咳嗽等状态下,容易使血压升高而引发脑出血疾病。
该病一旦发病,患者早期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少数幸存下来的患者都会不同程度的留有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不清、意识模糊以及吞咽困难的情况。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2.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具体表现有一下几点,第一患者的血压突然间出现升高的现象;第二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头痛,同时有喷射性呕吐的情况;第三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甚至出现短暂的昏迷;第四,身体一侧肢体出现了无力、麻木,不听使唤,甚至感觉不到这侧肢体的存在;第五,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的现象;第五,患者眼部突然出现疼痛,导致视力模糊或是视物有重影,还有可能发生偏盲以及眼球活动障碍等情况。
3.脑出血的病因有哪些3.1有较长的吸烟史长期吸烟会引发动脉硬化,使血管缺乏弹性,变得十分脆弱。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因素分析
+ 门源 县中 医院 ( 8 1 0 3 0 0 ) 2 0 1 3年 1 月 9日收稿
【 2 】 陈佑 邦 . 中 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M 】 .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 9 9 4: 】 5 3.
急性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临床因素分析
刘 书 芳 闫丙川 ‘
摘 要: 目的 : 研 究急 性 出血性 脑血 管疾病 的 临床发 病 因素 。方法 : 选取 2 0 0 5 年一 2 0 1 2 年在 我 院接 受治 疗的 3 0 0 例 急性 出血性 脑 血 管 疾 病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为调 查 对 象 , 分析 其 发病 情 况 。 结果: 对3 0 0 例 患者进 行 分析 , 其中, 发 病在 早上 7 点到 晚上 7 点的 患者 占8 0 %, 其 它 时 间发病 患者 占2 0 %。急 性脑 出血 发病 原 因中 , 由于棋 牌 类娱 乐活动 引发 的 患者 有7 6 例, 占2 5 . 3 3 %; 吵 架 劳 累 引发 急 性 脑 出血 患者 为 6 7 例, 占2 2 . 3 3 %; 酗 酒 引发 急性 脑 出血 患者 3 7 例, 占1 2 . 3 3 %; 其 它情 况5 9 例, 占
中图分 类号 : R 2 7 7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 章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6 — 0 0 5 0 - 0 1
结节 性 红斑 多 以两 小腿 伸 侧 红色 或紫 红 色 的结 节性 皮 肤病 次 取药 液约 4 0 0 b l L , 分 2次 口服 , 饭后 服 。 每服 用 3 剂为 1 疗程 , 为 特点 , 多 发 于青 年 女 性 , 以春 秋 季发 病 多见 , 发 病前 患 者 常有 疗 程最 短者 服 2剂 , 最长 服 9剂 , 平均 每 人服 用 3 . 6 剂。 或 轻或 重 的畏 寒 、 发热 、 头痛 、 咽痛 、 骨节 痛疼 , 神疲 乏 力 等症 状 。 2 结 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ppt课件
对于脑干和小脑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但 对于急性期出血的诊断效果不如CT。
脑血管造影
实验室检查
可发现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潜在的出血原 因。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凝血功能。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 析后做出诊断。
诊断流程
不良反应
使用止血药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长期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降压药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压。
04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适用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等引起的出血。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健康 。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血 管疾病风险。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 蔬菜、水果的摄入。
预后评估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预测恢 复可能性。
并发症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 感染、心脏疾病等,影响预后。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以及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脑组 织。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血管内操作来治疗出血 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可用于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硬膜外和硬膜下 血肿的治疗。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要经 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较高,占脑血管病的 25%-30%。
脑出血的诊治原则
有适应证者也可以采用 介入治疗闭塞病变动脉
弹簧圈
防治再出血(外科病因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瘤的复杂性、手术难易程
度、患者临床情况的分级等以决定手术时机
<3d >3w
病例分析
□ 患者刘× ×,男,28岁,陕西长安区
人。 以“突然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 12小时”为主诉入院。 PE:脑膜刺激 征阳性,未发现其它局灶体征。
爆裂样, 开始局限,后扩展至全头 局限痛可提示出血位置 由出血和高颅压刺激神经根和脑膜引起
临床表现
◇ 呕吐:呈喷射性,由出血和高颅压刺激 呕吐中枢引起
◇ 意识障碍:可不同程度有,由高颅压、 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引起
◇ 精神障碍:可兴奋、烦躁不安;可反应 迟钝、淡漠等
临床表现
◇ 颅神经障碍: 动眼神经(动脉瘤压迫) 视神经(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 听神经、三叉和外展神经(动脉瘤压迫)
□ 请问该患者诊断什么病?如何进一步诊
断?
诊断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临床诊断
脑膜
诊断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临床诊断
脑膜 血管性
依据: 年龄 急性发病 脑血管危险因素 无发热
诊断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临床诊断 病因诊断
脑膜 血管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依据:
年龄 急性发病 剧烈头痛伴呕吐 无局灶性神经体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
治疗(一般处理)
◇绝对卧床休息4-6周 ◇避免一切增加病人血压和颅压的因素 ◇头痛、烦躁者给予止痛剂和镇痛剂
治疗(止血治疗)
◇为了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凝块溶解引
起再出血,可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
◇药物:
6-氨基已酸 抗血纤溶芳酸 止血环酸 立止血 止血敏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动静脉畸形 控制 1.避免导致血管分化异常的一切因素---孕期平衡膳 食,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2.争取在AVM破裂前干预----重在发现AVM破裂前的 征兆(癫痫、盗血症状等)以及出血后的明确诊 断、及时处理 3.伴有动脉瘤、引流静脉狭窄或梗阻的AVM需要积 极处理
5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动脉瘤 危险因素 1.囊状动脉瘤---(1)血流动力学:a.血流量增加( AVM、Willis环不对称、对侧动脉阻塞等);b.血 压增加(主动脉狭窄、多囊肾、肾动脉纤维肌肉 发育不良)(2)血管壁接受:a.后天性(内弹力 层变性、镰状细胞贫血、炎症、外伤、肿瘤)b. 先天性(家族性、遗传性、II型胶原缺失等)(3 )其他(烟雾病、巨细胞动脉炎)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郧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吴辉
2012年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脑血管病的分类 1.出血性脑血管病
发育异常、Willis环不对称、 结缔组织病、外伤、感染、 中毒、妊娠、巨细胞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毛细血管扩张症、 Sturge-Weber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 维生素K缺乏等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控制 1.避免外伤 2.经蝶窦或者筛窦手术时避免误伤颈内动脉 3.注意海绵窦内段动脉瘤的早期发现、必要时给予 恰当处理
14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烟雾病
危险因素 1.地域---日本、中国、韩国高发 2.遗传---有家族史者是正常人群的42倍 3.性别---男女比例为1:1.6 4.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在4岁和34岁左右出现 两个高峰,前者以缺血为主,后者以出血为主, 但成年人以缺血发病的也不少。 5.面颈部感染----因果关系不明显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1. 脑出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绝大多数为高血压病伴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1.1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在剧烈的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时发生,数分钟到数小时达高峰,病人可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
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
1.1.1 基底节区出血以壳核出血多见。
轻型:出血量数毫升至30ml,常有内囊损害体征为主要表现: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内囊出血的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主侧大脑半球病变常伴失语症;重型:出血量超过30ml,发病突然,意识障碍重,鼾声明显,呕吐频繁,可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病灶对侧偏瘫,肌张力低,可引出病理反射,如病情发展,则昏迷程度加深,出现去脑强直或四肢弛缓性瘫、中枢性高热。
1.1.2 丘脑出血除对侧肢体瘫痪外,当出血位于侧后方,偏瘫又不重时,可出现丘脑性共济失调,此时通常伴有感觉障碍或感觉运动异常(如偏身共济失调,偏身感觉障碍或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性偏瘫),感觉障碍常较重、失语,行为异常在丘脑出血亦较常见,优势侧半球出血的患者,常常为经皮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非优势侧出血时,常可出现疾病忽视、视空间忽视、语法运用障碍、触觉、听觉、视觉缺失等,上视麻痹和眼球固定,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最为常见。
1.1.3 脑桥出血出血量少时(<5ml)可意识清楚,双眼向病灶侧对侧凝视。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护士考试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护士考试(1)脑出血
脑出血多在白天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全脑症状和局灶
性脑症状,重症病人迅速陷入深昏迷或并发脑疝、坠积性肺炎、泌尿
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①全脑症状,有头部剧烈疼痛、呕吐、昏迷,呼吸深沉带有鼾音,重则呈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而有力,血压升高,颜面潮
红或苍白等;若脉搏转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则有生命危险。
②内囊出血最常见。
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
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麻和偏盲。
若累及优势半球常
伴失语,累及下丘脑可伴持续高热、消化道出血等。
③脑桥出血多表现为交叉性瘫痪,两侧瞳孔可呈“针尖样”缩小(脑桥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不规则,深昏迷。
若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脉搏和血压失调,体
温持续上升或突然下降则病情危重。
④小脑出血常为一侧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眼球震颤,病侧
肢体共济失调等,病情严重者出现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病
人很快昏迷,呼吸不规则而后死亡。
病后可遗留瘫痪、排便功能障碍、痴呆等。
(2)蛛网膜下隙出血
①剧烈头痛是首发和最常见的症状,脑膜刺激征是特征性体征。
②有不同水准的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头昏、眩晕,一侧
动眼神经麻痹征象,偏瘫、偏盲、失语等。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病人可
出现脑疝。
③并发症有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正常颅压脑积水及心律失常。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在症状好转过程中又发生恶化或实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和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致残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 消化系病 2.45 泌尿生殖系统
14.53 3.56 5.89 1.44
8 泌尿生殖系病
9.68 1.68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4.92 1.21
9 神经系病
5.23 0.91 围生期病
4.38 1.07
10 围生期病
4.87 0.85 肺结核
4.33 1.06
中国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1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35)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Ⅳ、脑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437.2) Ⅵ、颅内动脉瘤(437.3) Ⅶ、颅内血管畸形 VIII、颅内静脉或窦血栓形成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分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原发于脑实质内非创伤性出血,形成颅 内血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死亡和致残率极高 主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 少见病因:血管异常、肿瘤、血液病 主要部位:基底节-内囊、脑干、小脑、脑叶内
大脑中动脉分支-豆纹动脉 与主干呈直角分出,承受压力较大 供应深部脑组织的穿透支
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50-70岁,男>女性 起病状态:激动或活动中发病 既往史:多有高血压病史 进展情况:迅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症状:明显(偏瘫等) 昏迷、颅高压症状突出
基底节-内囊出血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80% 典型的表现:
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患病率 719/10万 发病率 219/10万(年新发120-150万) 死亡率 116/10万(年死亡80-100万) 近7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和痴 呆(致残率高)
2002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20%甘露醇150m1,静脉滴注 (30min),每日2 - 4次
甘油果糖250 - 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 - 2次
速尿 20 - 40mg,静脉注射,每8 - 12 小时
白蛋白 10-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手术治疗
1、小脑出血
2、颅内压增高或脑疝早期征象
3、脑叶内血肿或出血性脑梗死
1、血肿对局部脑组织的破坏 2、血肿和继发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作用
天幕裂孔疝
“天幕裂孔疝”
由大脑半球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使大脑内侧的海马钩回疝入天幕裂孔 压迫上脑干(中脑) 典型表现:
病变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 病变对侧偏身瘫痪,严重时双侧瘫痪 意识障碍-昏迷、呼吸节律异常(深大)
脑叶出血
病因多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年轻患者多血管畸形 年老患者以淀粉样变性
血肿量和部位:
1、<10ml
不手术
2、11 - 30ml手术、尤其脑叶(浅表)
市 City
县 County
顺位 Rank
死亡原因 Cause
死亡 专率
Death Rate 1/100000
构成 %
死亡原因 Cause
死亡 专率
Death Rate 1/100000
构成 %
1 恶性肿瘤
135.38 23.53 恶性肿瘤
84.34 20.67
2 脑血管病
100.61 17.49 脑血管病
“枕骨大孔疝”
由后颅凹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使小脑组织疝入枕骨大孔 压迫下脑干(延髓),影响生命体征 典型表现:
四肢瘫痪、深昏迷 突然呼吸节律异常(不规则)、死亡
神经科急症手术指征--小脑出血
脑血管病的认识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
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70.64 17.31
3 呼吸系病 4 心脏病
32.1%
89.90 84.12
15.63 呼吸系病 14.62 心脏病
31.6%
63.80 15.63 58.50 14.34
5 损伤及中毒
50.42 8.77 损伤及中毒
41.48 10.16
6 消化系病 7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9.60 14.10
脑血管病急诊诊治流程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就地治疗 防治并发症 控制高血压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 <180/100mmHg
降压不可过速、过低
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和调整头位(床头高度)
过高
抬高床头约30度 - 45度
正常
床头放下
过低
头位放低
持续过低 升压药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病变对侧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如病变偏内侧,意识障碍和颅高压重 可引起天幕裂孔疝 引起应激性溃疡
“三偏”症状
对侧偏身偏瘫(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瘫痪侧鼻唇沟较浅、伸舌偏斜 瘫痪侧肢体痉挛性(早期呈弛缓性)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瘫痪侧偏身的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偏盲(瘫痪侧视野)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内高密度灶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年龄、性别差异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约在60岁左右
比较西方人群早10年左右
男性高于女性
WHO-MONICA调查: 1.5:1
其中美国约为:
1.3:1
疾病类型分布
我国 缺血性卒中
55.3--68.1%
出血性卒中
34.1--40.7%
未分类2.2%Fra bibliotek欧美 脑梗塞
65--80%
脑出血
5--16.7%
日本
介于二者之间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 二、脑出血(431) 三、硬膜外出血(432.1) 四、硬膜下出血(432.2) Ⅱ、脑梗死(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434.0) 二、脑栓塞(434.1) 三、腔隙性脑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症状视出血部位不同而异
桥脑出血
既往报道死亡率极高 典型表现:
深昏迷 中枢性高热、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
桥脑出血表现:
凝视瘫痪肢体 交叉性瘫痪、脑干颅神经核损害
男性、35岁,无高血压史。 突然头痛,视物成双,右侧肢体乏力。 神经系统检查:左动眼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轻瘫。
小脑出血
急性后枕部疼痛、眩晕、呕吐、走路不稳 检查发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进展不如桥脑出血、早期无瘫痪和意识障碍 可以引起枕大孔疝,导致病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