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从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有机化学进 2011-6-4 7 入合成时代。
3) 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1828年,德国的伍勒合成尿素,“生命力”学说破产
——有机化学的里程碑 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马车上做梦,伦敦) 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为四价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学说 1874年,荷兰范特霍夫 法国勒比尔 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指向以碳为 中心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开创了从立体观点来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立体化学 2011-6-4
B H
因为人们在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时注重的 主要是化合物的性质而不是组成 2011-6-4 12
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 组成上
①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不多,但数量非常庞大。 ② 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组成复杂。
2) 结构上
① 碳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相连 ② 自身成键能力强如:C-C,C=C,C≡C及成 环,所以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 ③ 同分异构体普遍存在,目前尚无公式可计算出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如:CH3CH2OH和CH3OCH3
2011-6-4 4
最早发现的四种酸
从动植物体内分离出的物质 从矿物质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正如“以太”、“外 星人”,人类一旦遇到不 可知的事件时,常一概归 为一类无所不能的事物 1806年,享有盛名的化学家柏则里首先 引用“有机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 的细胞中受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 的作用才可产生出。
2)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 离子键 常见化学键 共价键 (有机物中最常见) 配价键 C、H、O、N等原子结合成有机分子时, 原子与原子之间需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几个 原子结合在一起,描述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及 化学键的理论有两个: 价键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矿床学概述二、矿产资源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三、我国的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矿床学概述矿床学,又称矿床地质学,在国外称经济地质学(Economic Geology),是研究矿产资源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它是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地质理论基础,又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

矿床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颖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生产特别是矿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同时又随着近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矿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充实更新,形成了一门技术经济与地质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矿床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1、近代矿床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十六世纪~十七世纪)虽然人类对矿产的认识远自史前时期,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近代矿床学,其形成和发展始于十六世纪中叶。

当时正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阶段,由于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在找矿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关于矿床学的丰富知识,因而有些学者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早期的成矿理论。

2、成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自十八世纪以来,对矿床成因解释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成论”和“火成论”两种学术观点的争论。

水成论者(Neptunist)认为所有岩石和矿床都是在大洋水中沉积形成的,而且所有脉体,包括矿脉也是这样形成的。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弗莱堡矿业学院的维尔纳(1755年),到十九世纪初,波伊(1822年)和尼克而(1832年)都指出火成岩与矿床之间存在着联系。

火成论者(Plutonist)否认地球内营力在地球发展演化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硅酸盐和硫化物都不溶于水,因此矿石只能是地球深部火成的溶液或溶化物质注入地壳裂隙中而成的,这一认识的代表人物有美国人郝屯(1726~1797年)等。

这场“水火之争”尽管在两派的学术观点上都有事实根据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但在矿床学发展初期,促使了人们收集大量矿床实际资料,推动了人们对矿石、岩石的成因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床学的发展,对矿床学理论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实 地 地 形 图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机器的作用,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零 件的概括分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 性质与任务。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设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明白零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了解课程的 内容、性质与特点、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重 点: 组成机器的基本要素和机械零件的分 类,零件与机器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 绪论
八、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 孔志礼、马星国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习题与解析》 修世超、李庆林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 邱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吴宗泽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三、本课程的任务
1)培养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 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 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 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 的基本训练; 5)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情 报 学
工 程 力 学
数学
机 构 学

方 辩 体 法 证 力 论 法 学
化学
电 磁 学
热 力 学
基 础 工 程 学
物理学
泉水
基 础 科 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
静联结 动联结 与动力 源组合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就是机械零件 。
第一章 绪论
任何机械设计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机器的 性能好坏就取决于它的主要零件和关键零 件的性能好坏。要想设计出好 的机器,必须首先设计好它的 零件。因此,机械零件的设计 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设 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绪论 - 河南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第一章 绪论 - 河南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3、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 中比须使用普通话,使其成为工作语言。
4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 用普通话,使其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测试
1995年,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 话等级证书的制度。 测试的对象:县以上广播员、节目主持人、 普通话教师、影视人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 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的教师和 毕业生。 师范毕业生至少要达到二级乙等

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并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汇都可以进入普 通话。 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语不应进入,如:北京 话中的“老爷儿”(太阳) 要从方言、古代词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 如:“打的”;“莅临”;“卡拉ok” 还要不断创造新词,如:“蓝牙”、“蹦 极”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指的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作品,并且 是这些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只是意味着北京语音的音系为标准音,不 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 音。 在北京语音里存在一些分歧, 如:异读以 及土话成分。应加以审订。 北京话中的儿化和轻声特别多,没有必要 全部吸收,通过调查,取其具有区别作用 的一部分。
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 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 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 独立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 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本身具有完整的系统, 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能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8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就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 信系统,如图
同步
信 息 源
编 码 器
加 密 器
调 制 器
信 道
解 调 器
解 密 器
译 码 器
受 信 者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9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各部分功能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有两个作用,其一:进行模/数 变换;其二,设法降低数字信号的数码率,即数据压缩。信 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 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噪声, 干扰等的影响,会造成差错。信道编码是在原来的数字序列 中引入某些作为差错控制的码字,以实现自动检错和纠错, 当然这时会降低信息传输速,使数字信号适应信道所进行的 变换称为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目的就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 扰能力,尽可能的控制差错,实现可靠通信 加密与解密(例如交织):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可 有效的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即加上密码,这叫加密。 在接收端就需要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密
有线信道:如明线、电缆、光缆信道 无线信道:如短波电力层传播、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 信道


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

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
15
4 通信系统的分类(续)

按通信工作方式分类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例 如,广播、遥测、遥控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 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例如,无线电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 作方式。例如,普通电话

10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续)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前起落架 锁连杆安 装螺栓 (销子)意 外断裂。
高速公路直道与弯道的连接
路面的剪切破坏
2. 工程构件的刚度问题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3. 工程构件的稳定问题
3.本课程的任务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构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与尺寸、成本有关。 材料力学就是通过对构件承载能力的研究,找到构 件的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及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所受 载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 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截 面形状。
2、均匀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 力学性质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 质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4. 小变形假设: 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量远 小于构件的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通常局限于小变形范围——小变形前提
小变形前提条件的作用:
1)小变形前提保证构件处于纯弹性变形范围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的特点:
①连续分布于截面上各处; ②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求内力的方法 — — 截面法:用以显示和求解内力的方法,其步骤为:
F5 F1
F2
F4 F3
①截开:在待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分离体;
②代替: 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分离体的作用; —— 通常为分布内力系
a
n
y
L c
nb
mm
P
mOm Mm Nm
P
x
解:1、沿m-m截面截开,取上半部分:
Y 0
Nm - P = 0 ∴ Nm = P
MO ( F ) 0 Pa Mm 0, Mm Pa

1 第一章 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

1 第一章 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

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 如可水解目标蛋白质的蛋白酶。
4 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
生物产物一般用作医药、食品和化妆品, 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分离纯 化过程必须除去原料液中含有的热原 (pyrogen)及具有免疫原性的异性蛋白等 有害人类健康的物质,并且防止这类物质 在操作过程中从外界混入。
分离,又称速度分离法。动力为压力差、电位梯度和磁场 梯度,如超滤、反渗析、电渗析、电泳和磁泳
扩散分离根据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状态的差异实现分 离,又称平衡分离法。动力为偏离平衡态的浓度差,如蒸 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四、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步骤和单元操作
1、一般步骤
1)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2) 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的提取); 3) 高度纯化(产物的精制); 4) 成品加工。
2、一般工艺过程:
发酵液
预处理
加热 调pH值 絮凝
碎片分离
离心分离 萃取 过滤 错流过滤
初步纯化
沉淀 吸附 萃取 超滤
细胞分离
沉降
离心分离 过滤
错流过滤
高度纯化
层析 亲和
离子交换 憎水
吸附 电泳
胞外产物
细胞破碎
匀化 研磨 溶胞
成品加工
无菌过滤 超虑 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结晶
五、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选择标准
2 化学性质
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 光化学性质:激光激发、离子化
3 生物学性质
分子识别:生物亲和力、生物学识别 传输性质:生物膜运输 反应、响应、控制:酶反应、免疫系统
机械分离:非均相 大小、密度差异,如过滤、重力沉淀、 离心沉淀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刚开始接触一门学科,人们首先往往会提出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比如:这门学科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和性质?它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及不同之处在哪里?它研究那些方面的问题?它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本章就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详细的介绍社会心理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及特征(一)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西方社会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定义是来自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权威奥尔波特(G. W. Allport)对社会心理学涵义的规定:“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①社会心理学家们从一开始就比较关注具体的个人行为和心理问题是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

阿伦森(E. Aronson)在《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中提到,“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②社会心理学要解释的就是人是怎样受影响的?为什么接受影响?究竟这个影响是什么?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变因是什么?这些影响的效果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那些变因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影响效果的长久性吗?另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巴克(K. W. Back)在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中补充说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导致一个人改变他对别人的态度的过程很感兴趣”;“只有当某个个体受到与他相互作用的社会成员的影响或者这些成员受到该个体影响的时候,社会心理学家才去考察这个个体。

”③对某一个人,其他人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此人对这些反应必定会有所知觉,这种知觉会影响到他看待自己的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种知觉影响是怎样作用于知觉者的整个过程。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个个体与群体相交叉的领域。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畑和孝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社会心理学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用一定的客观的共同手段去探讨,完全实证地归纳出在这类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法则性和一般性的学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9
1.2.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性质的分类: 几何性质:体积、面积 力学性质:压力、表面张力、密度 电磁性质:电流、磁场强度 化学性质:摩尔数、摩尔分数
热力学性质:温度、熵、内能、焓、亥姆霍兹自由 能、吉布斯自由能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简单可压缩系) 来说,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
3
1.1.2热力学的发展史
1.1.2 热力学的发展史
科学予以知识,而历史予以智慧!一门科学的历史,
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热力学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 蒸气机,对于“热”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在19世纪 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 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概括出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热力学能、
焓、熵、亥姆赫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加上P、V、T等可
直接测定的宏观量作为系统的宏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结论,用来解决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平衡、相平衡和反应平衡等问题。
8
1.1.3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特点: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 构,只涉及物质系统前后状态的宏观性质。
33
1.2.4过程与途径 非静态过程不能用状态图上的一条实曲线来表示,为了
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它,但是该曲线没
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P
A
非静态过程
B
o
V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 们要着重研究它。
34
1.2.4过程与途径
典型的几种过程: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绪论

(2)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制约作用。
首先: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 其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
(3)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
①有利于生产者缩短销售商品的时间,增加利润。 ②产生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益。
(4)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生产: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的需要。 流通:直接面向消费 ,能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商 品的具体需要。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消费者主权”
(2)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
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生产者主权”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
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四)供求规律的作用
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商品自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偏好。 政府的消费政策。 消费者的预期。 人口数量的变动。
(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 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基本要求:供给决定需求,同时对必须不断地适应 需求。
两种形态:供求平衡,供求不平衡 三种表现形态:供求均衡、供过于求、供不应求 (1)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
二、供求规律
(一)商品供给
概念: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化。 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商品的价格。 政府的产业政策。 企业的预期。
(二)商品需求
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 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促生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一些进步 思想家们开始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新的儿童观应运而生。
人文主义思想在17世纪至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要尊重 儿童,对儿童进行教育,就要依据儿童的天性。
社会发展
大工业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
请同学们阅读第9-10页,回答以下问题: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发展与儿童观产生有何关系? 3.近代自然科学与儿童观产生有何关系?
(一)社会的发展和新儿童观的产生
欧洲中世纪时,宗教统治着一切,教育被教会垄断,儿童通常 被看作是小大人,人们并不把儿童作为生命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来看待。
称号: “美国心理学之父”———开创了美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青少年心理学之父”——使用科学方法对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第一人 “心理学界的达尔文”
运用当时的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复演说的观点来说明个 体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你所认为的“学前儿童”指的是多大年龄的儿童?
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正式接受小学教育之前

(一般为六七岁)的儿童



3-6岁的儿童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 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需要描述学前儿童在身体动作、认知、语言、
实验
情境中不常出现 应与自然情况下
“点红测验” 的行为;
可能不一致。
3.保证情境相同。
皮亚杰在观察儿童 玩游戏。
视觉悬崖实验
点红测验
自然观察当中,如何减小 观察误差? 1.把摄像机放在一个隐蔽 的地方拍摄观察对象 2.在正式观察之前,先让 观察对象在这个情景当中 待一段时间,让观察对象 习惯观察者的存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简述园林的概念及其内涵。

园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的狭义角度看,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化美学意味浓、视觉景观美、物质功能全的游憩和居住环境。

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上的园林早已发展成为概念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科技艺术于一体,为人类社会提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

2.试述园林产生的背景及其性质功能。

(1)背景: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2)性质:①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

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

而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公有性。

②自然属性。

园林中浓郁的林冠、新鲜的花朵、明媚的水体、动人的鸣禽、俊秀的山石、优美的建筑及栩栩如生的雕像艺术等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艺术景观。

虽然各园的景观千差万别,但是都改变不了美的本质。

(3)功能:①狩猎②游玩③观赏④休憩⑤祭祀⑥集会、演说⑦文体娱乐⑧饮食3.简述园林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一)类型划分(1)按园林构园方式区分①规则式园林②自然式园林③混合式园林(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①皇家园林②寺观园林③私家(贵族)园林④陵寝(寝庙)园林⑤公共园林(3)按园林功能用途区分①综合性园林②专门性园林③专题园林④纪念性园林⑤自然保护区园林此外,园林类型还可以按国别划分,如中国园林、英国园林、法国园林、日本园林、印度园林等不胜枚举。

(二)园林的基本要素:(1)建筑(2)山石(3)水体(4)植物(5)动物4.世界园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世界园林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四、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文性
王朔曾经称自己是“码字儿的”,你怎样看?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
人写作是为了与人交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
第一章 绪论
(二)综合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第二章 材料和思想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写作文体
第一章



写作的含义 写作六概念 写作三模块 写作五特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 要联系在一起的。 • 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一书中说,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 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 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角度的写作
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 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 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
文化学角度的写作
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 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

第一章 绪论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技 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 创作。文学写作属于写作的文学性、艺术性层次, 是基于基础写作之上的专业写作层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中国的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大气污染严重
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
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2004年对34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61%
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居住标准。
全国近三分之一国土监测到酸雨污染。
第一章 绪论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2300 二 氧 化 硫 排 放 量 / 万 吨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2000' 2001' 2002' 年 2003' 2004'
第一章 绪论
89年《环境保护法》 79年《环境保护法(试 行)》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 第三条:本法所称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环境是指:大气、水、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土壤、矿藏、森林、草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原、野生动物、野生植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 物、水生生物、名胜古 地、矿藏、森林、草原、 迹、风景游览区、温泉、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 疗养区、自然保护区、 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生活居住区等。 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第一章 绪论
第三阶段:世界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 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基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 式已经产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43)
第一章 绪论
伦敦烟雾事件 (1952)
第一章 绪论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沿革: n (1)封建社会:民间的建设活动以请来的工匠负责,
业主的监督十分有限;官府则是依靠行政力量和刀枪 棍棒进行奴役式监督;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随着外国生产方式的传入,设计和施工开始分离。 当时的建设活动除施工方(营造厂)要派“看工” (监工员)对工程进行监督外,政府部门(工部 局、工务局)、业主、“打样间”(建筑师事务 所)也要派看工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 (3)建设文件 包括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计划、设计文件、施工许可证以及 工程建设方面的现行规范、标准、规程等。 5.建设工程监理是微观监督管理活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二、建设工程监理的范围
• (1)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依据来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 大影响的骨干项目。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
• 新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通过项目业主与监理 单位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项目业主和承建单位 之间的承发包关系,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之间的 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将参与建设的三方紧密地 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组织系统。这个 项目组织系统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规 范地、有序地运行,必然会产生较好的组织效应, 为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4、改革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形式,已经势在必行
• 建设部于1988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 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建设监 理制度,并开始试点,5年后逐步推开, 1997年《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作出 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 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 行阶段。
• 工程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1983年开始政府对 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国务院和全国各地有关部门 成立了专业质量监督部门和各级质量检测机构代 表政府对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 建设工程监督由企业自我监督→政府专业监督。
• 1988年新组建的国家建设部把建设专业化社会化 的建立制度提了出来,并开始了试点工作,直到 1997年11月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法》,并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建筑工程监 理制度,此确定了我国建设监理的法制化轨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以及工 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和国家现行建设管理的 基本体制; 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形成过程; 熟悉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内容和监理范围。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补充知识点
n 监理:是通过视察、检查和评价等方式对不规范的行 为进行纠正、纠偏,以使其行为达到规范。监理就是 一个执行机构或执行者,按照既定的目标,依据一定 的原则,对某一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控制、 管理,使之更合理、更有效的实现目标的全部活动的 总称。其中执行机构或执行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监理 单位或监理
• (4)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 工程 包括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 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外政府及其机构贷 款资金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国外政府援助 资金的项目。
• (5)国家规定必须实行监理的其他项目 项目总投 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 全的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态 环境保护、信息产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以 及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项目。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五、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
• (一)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满足 业主的需要 (二)实现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转变,规范工程 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 (三)有助于培育、发展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 (四)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 用安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解放初至20世纪80年代
• 我国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程建设大多以国家 拨款和上级下达建设行政命令给下属的建筑企业, 此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建设任 务的执行者,相互之间没有互相监督的职责(依 靠自我监督)。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 (三)项目设计阶段 (四)建设准备阶段 1)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 2)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 3)组织设备、材料订货。 4)准备必要的施工图样。 5)组织施工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五)施工阶段 (六)交付使用前准备 (七)竣工验收阶段 (八)项目后评价阶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小结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而产生和发展的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建设工程监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控制工程项目目标, 也就是控制经过科学的规划所确定的工程项目的 投资、进度和质量。服务性、公正性、独立性、 科学性是工程监理的主要性质。建设工程监理有 利于实现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规范工 程建设行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有利于实现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建设 监理制度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当中具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类型
• 宏观管理----政府部门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是宏观 上的,即主要对建筑市场的秩序、市场主体的行 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 微观管理----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概 述
• 一、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
1.建设工程监理是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所实施的监 督管理活动 2.建设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企业 3.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的前提是业主的委托和授权 4.建设工程监理是有明确依据的工程建设管理行 为 (1)法律、法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 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受我国法律、 法规的约束。 (2)合同 主要有委托监理合同和建设工程合同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2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有哪些?
• 1.服务性(是监理的根本属性) 2.公正性(遵循的重要准则) 3.独立性(公正的前提和基础) 4.科学性(是重要准则,也是竞争机制的必然, 因为只有好的监理效果和不断完善的改进才能确 保监理的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3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章___绪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7
第一章绪论
二、课程基本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有下列基本要求: • 1. 掌握建设工程监理、监理工程师、监理规
划等的基本概念; • 2. 理解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
管理,组织协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3. 了解国外工程咨询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理
n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是土木工程或建工类专 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要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实践,应注重对 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相关政策法规 的理解。
• (一)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满足 业主的需要 (二)实现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转变,规范工 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 (三)有助于培育、发展和完善我国建筑市场 (四)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 用安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4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哪些阶段?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包括下面几点: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 1)根据经济预测、市场预测确定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2)资源、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交通运输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 3)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4)技术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和相应的技术经济指 标。 5)主要单项工程、公用辅助设施、配套工程。 6)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 取的相应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管理制度。 8)建设进度和工期。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公用事 业工程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 目;科技、教育、文化等项目;体育、旅游、商 业等项目;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其他公用事 业项目。
• (3)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 建筑面积在5 万m2以上的住宅建设工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组织机构建立、监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4. 初步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n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 课程,它是一门先行课程,指导学生了解专业 内容、体系、要求。它涉及本专业的许多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以与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 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概预算以及其他专业课 的有关知识相配合。
算超预算)、 – 进度失控、 – 质量失控、 – 安全失控 !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绪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是建设监理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投资有偿使用; •法制环境的形成 3、对外开放 •外资的大量进入; •对外承包的扩大; •国际惯例的推行。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