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主管中药师辅导精华

合集下载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王不留行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王不留行

在中药师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中药炮制学的复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王不留行。

(1)炮制方法
生王不留行:同前
炒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注意:①锅温不够,易成“僵子”、“哑子”,过高易焦糊,应先试投。

②中火炒制,翻炒先慢而均匀,然后逐渐加快。

每次投药量不可过大。

③爆花率大于80%,小批量炒制应尽量都爆花。

(2)炮制作用
①生用长于消痈肿,疗乳痈或其他疮痈肿毒。

②炒后体泡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石淋,小便不利。

(3)炮制研究
①古代通乳多用生品;
②近代则多用炒品。

王不留行在近代多炒用,全国有21省市只用炒品,只有6省市生炒兼用。

北京地区习用炒品。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①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务;②熟悉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发展情况,熟悉重要的中药炮制文献;③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第一节概述┍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分三种商品形式①中药材:中药的原药材;│②中药饮片:经过切削、炮制供煎汤剂的中草药。

③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独有的制药术语。

│┌在古代是指制药总称,在现代多指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

炮制的同义词,历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药、饮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字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不同专著的炮制名称:┍张仲景《金匮玉函经》┇炮炙┝雷《雷公炮炙论》┇书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缪希雍《炮炙大法》┇炮炙┝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张仲岩《修事指南》┇书名以“修事”,正文用“炮制”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起源:┍起源于用药实践,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药炮制产生的前提条件①中药的发现和应用;②火的出现和应用,炮生为熟,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 主管中药师辅导精华

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 主管中药师辅导精华

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主管中药师辅导精华)(一)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上曾将中药炮制称之为“炮炙”,亦有称“治削”、“修事”、“修制”、“修治”等。

“炮制”与“炮炙”的区别?
目前多用“炮制”与“炮炙”两词,为了保持“炮炙”的原意,而又能较广泛地包括药物加工技术。

现代多采用“炮制”一词。

“炮制”在古代,一直是中药制造的总称。

包括了采集加工、饮片炮炙和丸散制作。

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中药炮制专指对中药饮片的制作。

中药材须经过一定的特殊加工、炮制,制成中药饮片,并以此供临床配方和药厂制剂。

中药材经炮制后,其疗效得以充分发挥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不同医著的炮制称谓
专著《雷公炮炙论》
《炮制大法》
《本草蒙筌》《本草纲目》《修事指南》
炮制名称炮炙制造修治修事
(二)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1.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
2.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3.加强炮制对中成药的影响,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白芍炮制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白芍炮制

『常用名』杭芍、川芍、白芍药、毫白芍。

『产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灰尘,春冬季用温水浸4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1厘厚横片晒干或阴干。

若取其行气,则用麦麸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

若取其入肝止痛,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

另外取其健脾和胃,即用土炒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桑叶炮制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桑叶炮制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桑叶炮制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炮制桑叶也是常见的操作之一。

作为主管中药师,对于桑叶的炮制技术熟练掌握并进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桑叶炮制的原理、炮制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辅导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桑叶炮制的原理桑叶是中药的一种,具有清热凉血、润肺止咳、祛风散热等功效。

桑叶经过炮制之后,能够增强其药性,提高其药效。

桑叶炮制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炮制能够改变桑叶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2. 炮制可以调理桑叶的性味,增强其药性,提高其疗效。

3. 炮制过程中能够改变桑叶的纤维结构,使其更易于煎煮和煎煮时释放有效成分。

二、桑叶炮制的流程桑叶的炮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将收集到的桑叶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揉搓,将表面的杂质和污垢清洗干净。

2. 水炮制:将清洗后的桑叶放入炮制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慢慢炮制,直至桑叶颜色变为黄绿色。

3. 晒干:将炮制后的桑叶均匀摊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待其完全干燥。

4. 粉碎:将晒干的桑叶用研磨器或者研钵等工具进行研磨,直至变成细粉。

5. 包装储存:将研磨后的桑叶细粉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三、桑叶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桑叶炮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温度掌握:炮制过程中的火候要适度,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桑叶的有效成分,而过低的温度又无法达到炮制的效果。

2. 湿度控制:炮制锅中的水量要适量,过多会导致炮制时间过长,过少则无法将桑叶炮制均匀。

3. 干燥保护:晒干后的桑叶细粉需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避免受潮或者受到阳光直射,以免产生变质。

4. 卫生条件:炮制过程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避免污染桑叶。

四、对辅导的要求作为主管中药师对桑叶的炮制进行辅导,需要具备以下要求:1. 熟悉桑叶的性质特点、炮制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清楚地解释给药师或者学徒,以便他们理解并掌握炮制技术。

2.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能够与药师或者学徒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桑叶炮制的技术。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黄连炮制方法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黄连炮制方法

主管中药师炮制辅导精华黄连炮制方法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的作用。

黄连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清洗、切片、炮制等步骤。

请尊敬的主管中药师参照以下详细步骤来进行黄连的炮制。

第一步:清洗材料将黄连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并进行反复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确保黄连洗净干净。

第二步:切片将洗净的黄连切成约0.3-0.5厘米厚度的片状。

切片时要尽量保持均匀的大小和厚度,以便于炮制过程的均匀性。

第三步:炮制1.准备炼药用具:取一只炼药罐,将切好的黄连片均匀地放入罐内。

2.加入辅料:根据需要,可同时加入适量的辅料如陈皮、生姜、大枣等,以增加黄连的药效。

3.上锅炮制:将炼药罐放入蒸锅中,加水至罐底的一半左右。

然后,将蒸锅盖好,用中火蒸煮30-60分钟。

4.除湿:打开蒸锅盖,将蒸气排出,然后用纱布擦拭罐口和蒸锅内壁的湿气,确保干燥。

5.再次蒸煮:将炼药罐放回蒸锅中,加水至罐底的一半左右,再次蒸煮30-60分钟。

重复这个过程一至两次,以确保黄连的炮制完全。

6.散晾:炮制完成后,将黄连取出,晾晒干燥。

晾晒后的黄连表面应呈金黄色,质地坚硬。

炮制黄连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黄连炮制的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

在炮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卫生,避免杂质和异物的混入。

黄连炮制后可用于配制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利胆通便等方剂,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用。

总结:黄连的炮制过程包括清洗、切片和炮制。

在炮制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辅料,进行适当的蒸煮和晾晒,以保证黄连的质量。

黄连炮制后可用于中药方剂,发挥其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的药效。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一、中药炮制的起源1.起源于用药实践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

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

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

”段注:“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3.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

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内容。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1.春秋战国至宋代 (公元722 年至公元1279 年)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2.金元明时期 (公元1280 年至166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3.清代 (公元1645 年至1911 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4.现代 ( 公元1912 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历代重要炮制专著:三部⏹宋代,雷斅,《雷公炮炙论》三卷 ,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大约有44种。

⏹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三.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 净制与临床疗效如巴戟天除木心(非药用);麻黄茎发汗、根止汗,要区别入药。

(2) 饮片切制与临床疗效可增强煎药质量(3) 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可以提高疗效(杀酶)、抑制偏性(炒制、煅制应用最广泛),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药物。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

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内容之一,炮制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物中药炮制的历史演变以及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历史演变中药炮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炮制方法可能是直接将草药生用或火烤、阳光晒干后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运用更加精确的炮制方法,以增强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在古代,中药炮制主要包括煎煮、制曲、处理(如酒洗、土淬、石炭等)以及研磨等过程。

其中,煎煮是最常见且重要的炮制方法。

通过煎煮,中药的活性成分可以更好地被提取出来,同时使药性温和,方便患者服用。

另外,制曲则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用于制作酒剂,具有较高的药效和保质期。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宋代医书《本草纲目》中,明确规定了中药炮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明清时期,中药炮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清洗、浸泡、研磨、炮制等步骤,并补充了一些额外的炮制方法,如蜜炙、酒洗、水涤等。

二、中药炮制的作用与意义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通过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在炮制过程中,一些原始的活性成分可以得到释放和提取,进而增加中药的药效。

其次,炮制可以减轻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

中药炮制过程中,一些有毒物质可以被破坏或减少,从而减轻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中药的质地和性能,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炮制后的中药往往更加易于保存和使用,方便患者在需要时随时服用。

还有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酒洗、蜜炙等,可以使中药更好地渗透和吸收,增强药效。

在现代药物开发中,中药炮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药企和研究机构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稳定性。

同时,在中药的配方和制剂中,中药炮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

主管中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包括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科学,是以中药学理论、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中药学是在中医药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备学等科学技术知识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

2、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

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各种天然物质,用于治疗、保健的原料,大多数中药材是天然产物,如枸杞、黄芪、当归、石斛等。

中药饮片是一种制剂形式,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切片等方法制成的成品,如枸杞子、党参片、蒲公英叶等。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通过提取、浸出、蒸馏等方法得到有效成分,然后以加工制剂方法制成的成品,如黄连胶囊、板蓝根颗粒、蒲公英口服液等。

3、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主管中药师需要熟悉各种中药的质量标准,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4、中药的功效作用中药的功效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所具有的治疗、保健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益肾固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理气解郁等。

5、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中药在配伍使用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主要包括:忌同功相似、忌类同同味、忌异代异味、忌异性异味等。

6、中药药学中药药学是指中药制剂的研制、提取、分离、纯化等药物化学、制剂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7、中药贮藏中药贮藏是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在储存、保管、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主要包括:避光、干燥、通风、避潮、防虫等。

8、中药的配制配制中药是指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方法进行配比、加工制作成中药制剂的过程。

9、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

10、中药的药效学中药的药效学是指中药对疾病所产生的治疗和作用的研究。

二、中药与中医药理论1、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是指中医传统理论的总称,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六经辨证论治等。

中药炮制技术之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技术之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因素
政策支持
政府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政策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历史上,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 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了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了其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
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对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时期,政治 决策往往决定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命运。例如,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政府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其现
近现代时期
现代化
近现代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技术也逐步走 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到中药炮制领域。
国际化
同时,中药炮制技术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和标准化,许多国家的医药界开始学习 和借鉴中药炮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本国的药物加工处理中。
03
中药炮制技术的影响因素
中药炮制技术之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与
发展
$number {01}
目录
•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 •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 中药炮制技术的影响因素 •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中药炮制技术的应用与价值
0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某些 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于是开始尝试对 这些植物进行简单的加工和炮制,以 便更好地利用其药用功效。
中药炮制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炮制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的作 用机制
通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 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科学地应用中药提供理论 依据。
炮制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药现代 化进程
通过对炮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中药的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炮制发展史

中药炮制发展史

中药炮制发展史中药炮制,那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历史悠久得跟长城似的,一眼望不到头。

从神农尝百草那会儿起,人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自然界的草木金石,变成能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

这炮制啊,说白了就是给中药“化妆打扮”,让它们更好地发挥效用,减少副作用,就像是给一匹野马配上合适的马鞍,让它既跑得快又听话。

最早的时候,人们可能就是简单地把药材洗洗晒晒,这就算是炮制了。

但慢慢地,人们发现,嘿,这药材经过一番折腾后,效果还真就不一样了。

于是,炮制的方法就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多样化了。

就像咱们现在做菜,不光是炒炒炖炖那么简单,还得讲究个色香味俱全,中药炮制也是这样,得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极致。

比如说,有的药材得炒一炒,炒到金黄酥脆,就像是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这样不仅能增强药效,还能让药材更加易于消化吸收。

炒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得用文火慢炒,就像是给药材泡了个温泉,让它们慢慢放松,释放出药性;有的得用武火快炒,就像是给药材来了个突然袭击,让它们瞬间爆发,药性更烈。

还有的药材得蒸一蒸,就像是给它们洗了个桑拿,让它们浑身舒畅,药性更加纯正。

蒸制的时候,火候和时间的掌握那可是一门大学问,蒸得太久了,药材就成了一摊泥,药性全无;蒸得太短了,药材又像是没睡醒似的,药效大打折扣。

所以,这炮制中药啊,就像是炒菜炖肉一样,得用心去感受,用经验去判断,才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除了炒制和蒸制,中药炮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炙制、煅制、浸制等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用对象,就像是给药材量身定制的“服装”,让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而且啊,中药炮制还非常注重时令和地域的差异。

比如说,同样是枸杞,宁夏的枸杞因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所以药效就特别好。

而在炮制的时候,也得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方法。

春天的时候,气候温和,药材生长旺盛,所以炮制的时候就得注重清热解毒;冬天的时候,气候寒冷,人体容易受寒,所以炮制的时候就得注重温补驱寒。

中药炮制基础知识与技能—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中药炮制基础知识与技能—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陈嘉谟传统炮制理论的解释
➢ 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药物经蜜炙后,能缓和其药 性、调和脾胃,增强补益作用。
➢ 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药物经土制后,能借助人体 的真气,达到补脾止泻的目的。
➢ 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药物经麦麸皮制后,能降低 挥发油含量,缓其燥性,不致耗气伤阴,增强健脾胃作 用。
➢ 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药物用乌豆汤、 甘草汤浸渍并暴晒后,能降低毒性,使药性平和。
陈嘉谟传统炮制理论的解释
❖ 陈嘉谟传统炮制理论的解释
➢ 酒制升提:药物经酒制后,借酒的升腾之力引药上行, 治疗上焦疾病。
➢ 姜制发散:该说法不正确。因为药物姜制后,能散寒, 温中止呕,化痰,而没有一味药物具有发散作用。
➢ 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药物经盐炙后,能引药下行入 肾,达到增强疗效和软坚散结的目的。
概述
❖5. 学习中药炮制的任务
➢ 一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传统炮制理论和技术 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炮制技术和设备,进行中药饮片的 炮制加工。
➢ 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炮制进行整理、研究,探 究炮制理论和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和设备,完善饮 片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使中药炮制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陈嘉谟传统炮制理论的解释
➢ 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药物经米醋炙后,能引药入肝 经,增强疏肝解郁,散瘀止痛的作用。
➢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药物经童便制后,能消除其偏性, 达到滋阴降火的目的。
➢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药物经米泔水制后,能降低油分, 除去燥性,达到调和中焦脾胃的目的。
➢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药物经乳制后,能达到滋阴 补血的目的。
陈嘉谟传统炮制理论的解释
➢ 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药物经油脂涂酥 烘烤后,羊酥油、猪脂油都能渗入到药物内部,达到质 地酥脆,易于粉碎的目的。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总论第一章炮制的起源和发展中药在制剂及配制成药之前,大部分需要经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工处理。

这种加工处理的过程,就叫做“炮制”。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在古代一名“炮炙”,或称“修治”。

它是根据医疗和制剂需要,研究中药炮制理论、操作技术及其发展等内容的一门实用科学。

“炮”和“炙”从字面上讲都离不开火。

它反映了古代的制药情况。

现代操作方法虽然已经大大发展和改进了,但“炮炙”的名称,仍然不能丢。

因为中药炮制方法是根据中药传统理论而制定的。

中药炮制不仅实践内容丰富,而且有它的科学依据。

药材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的优劣。

中药是人类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的。

古人在使用药物时,为了便于服食,就必然相应地产生了洗涤、打碎、劈成小块等最简单的加工方法。

当人类发明了用火以后,不仅能使生食变为熟食,同时也为药物“炮炙”加工具备了客观条件。

到了夏商时代,由于酒醋和油盐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烹调技术的掌握,对于制药的发展,又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知,炮制的起源和发展,既非一个时代所产生,更非某一个人所独创,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已有制药的记载。

如《灵枢·邪客》篇的半夏秫米汤,其中应用的“法半夏”,即是制过的半夏。

到秦、汉、三国时代,已发明了炼丹术。

炼丹虽然不能实现统治阶级长生不老的奢望,但在制炼过程中掌握了升华、蒸馏等方法,从而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

到后汉对药物炮制更为重视,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用方剂大多数注明了炮制,如:麻黄去节,杏仁去皮,附子炮,大黄酒洗等。

大约与此同时,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但把当时所用的药物功用作了总结,并记载了很多有关炮制的资料,如桑螵蛸用蒸法仍为现代所采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不仅在炮制方法和技术上有所改进,而且对制药工具的选择也进行了研究,如切制骨碎补时须用铜刀、石榴皮忌用铁器、煎药用瓦罐等,大多与现代科学是符合的。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必备知识中药炮制是指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等不同需求,采用一定操作工艺和方法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以及进行特殊加工制作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所制作的是符合一定标准规格的中药炮制品。

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

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和制剂生产的必备工序。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1■■■■■■■中药是人类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的,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人类为了生活、生存必须劳动生产,必须猎取食物。

由于人类的增值,鸟兽鱼之类不敷食用,则尝试草木之类充饥,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于死亡,有时吃了之后使自己疾病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这种感性知识积累多了便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古人在使用药物时,为了服用方便,就有洗涤、打碎、将整枝整块的劈成小块、锉为粗末等简单加工,这便是中药炮制的萌芽。

当人类发明了用火以后,不仅能使生食变为熟食,同时也为药物“炮炙”加工具备了客观条件。

到了夏商时代,由于酒醋和油盐的发明,以及人们对烹调技术的掌握,对于制药的发展,又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知,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2■■■■■■■■■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在古文献中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和简单的炮制原则,在此时期的炮制特点和主要文献如下。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方书,在收录现存的二百八十多个医方中,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

如取庆(蜣)良(螂)一斗,去其甲足;服零(茯苓);取商劳渍醯中;止出血者燔发;燔其艾;陈藿,蒸而取其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主管中药师辅导精华)(一)古代的中药炮制专著
1.《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2.《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
3.《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
三大炮制专著的概况
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炮炙论》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约300种 1.系统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439种 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232种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二)炮制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及特点
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技术始形成。

金元明时续发展,炮制理论独一帜。

清代扩大再应用,现代炮制振兴时。

(三)与炮制有关的主要古医籍中对炮制理论的论述
1.《黄帝内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2.《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

”这里的“阴干、曝干”是指产地加工,而“生、熟”则说的是药物炮制。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

3.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阿胶,炙令通体沸起”。

4.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的内容,记有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对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5.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
6.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黄芩、黄连、黄蘖、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

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

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

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

”“去湿以生姜”,“去膈上痰以蜜”。

7.张元素《珍珠囊》:白芍“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

”“木香行肝气,火煨用,可实大肠。


8.葛可久《十药神书》:“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


9.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成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1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