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堤施工与工后沉降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沉降板示意图
套管盖
保护套管 金属测杆
底板
图3 沉降板结构安装示意图
• 3.2.3沉降板观测 • 沉降板观测工序:首先整平地基,铺第一层填
料,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去填料至原地面,将 带有第一节测杆和保护套管的沉降板放入,回 填夯实,测定测杆顶部标高,盖上保护套管盖 子。然后填筑下一层填料,碾压完毕后,在路 堤顶面沉降板位置将沉降板挖出,打开套管盖, 测定测杆顶部标高,然后接长测杆和保护套管, 再次测定接长后测杆顶部标高,再将套管盖盖 上,如此反复,直至路堤施工结束。接长的测 杆和保护套管长度需事先估算好,使其每次都 在碾压后路堤顶面下10cm左右,以保护沉降板 不被压路机压坏,并且可以不妨碍路堤碾压施 工。 • 沉降板观测采用DS1、DS3型水准仪,以三等水 准精度要求进行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 小于1mm。水准测量示意图如下:
分层沉降仪和沉降标
土体水平位移 监测
通过观测测斜管倾斜变形,测量 土体水平分层位移量,判定土体 剪切变形情况和位置
测斜仪和测斜管
观测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孔隙水压观测
地基土体固结情况
孔压计
第三章 监测工作的实施
• 3.1 基准点的埋设 • 基准点应选在垂直于路中心线,路基坡趾50米外
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砼 水准基石,路堤升至一定高度时,为了减少沉降 观测由地面水准点传递到路面的高差影响,应将 水准点传设到附近原固定的结构物上。转点精度 用三等水准往返测量,高差闭合符合规范要求。
观测项目
观测内容和目的
观测设备
测量土体沉降量,用于调整填土
速率和周期,预测沉降趋势,确 地表沉降观测 定预压卸载和结构物、路面最佳
施工时间,并为沉降土方计算提
测量仪器 和沉降板
供依据。
位移及地表 测量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用
测量仪器和
隆起观测 于判定路堤安全和稳定状况。
水平位移桩
地基分层沉降 地基不同层位分层沉降量
• 路堤填筑过程中观测沉降量采用三等水准控制, 位移量必须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
• 3.2地表沉降监测 • 3.2.1沉降板位置 •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观测,埋设位置为路堤左、
右肩和路堤中心线下垫层底面,如图1所示。
图1 沉降板埋设剖面图
• 3.2.2沉降板埋设
• 浅层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观测,沉降板在工作垫层 施工时埋设,埋设在垫层底部,沉降板由钢或钢筋 混凝土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 不小于50cm×50cm×3cm,测杆直径以4cm 为 宜,测杆底部焊接在底板中心处(见图2);保护 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为宜。随着填土的增高,测 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 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 自由度,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测 杆要垂直,其沉降量用水准仪观测。(见图3)
• 1)观测项目的选择应兼顾考虑,应尽量采取两种以 上的方法:单一的观测项目难以全面了解地基土体 的固结稳定状况,只有综合分析多种方法得到的观 测成果,才能准确、客观的评价路基稳定状况。
• 2)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选择适当的观测项目:如 对于软弱不均匀、一侧临近河道、原地地层有较大 横坡等条件,倾斜和位移观测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 3)施工过程中的异常应密切观测,增设观测项目用 于验证异常情况,并判定异常原因,推测其发展趋 势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及建议。
• 4)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的路段应加密 布置观测断面,以使其反馈得到的数据具有 代表性。地质突变交界点附近及桥头路基尤 应注意。
• 5)同一路段不同观测项目适宜布置在同一 断面上,以利成果的对比分析。
• 6) 施工监测应跟踪填土加载的全过程,确保 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7)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引进和推广阶 段应通过严密观测取得试验数据。
第二章 监测的内容及目的
•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软土路基竖向沉降和水平位 移为监测工作的重点。参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结合设计 单位提出的相关监测要求,施工监测设置如下内 容:
转点 沉降板 工作基准点 观测方向
图4 水准测量示意图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 水准仪 全中误差(mm) 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 环线闭合差(mm)
三等
6
DS1 铟瓦尺 往返各一次 12√L
说明:L 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的型号
拟建项目
• 1.2 软基处理的原则 • 软基处理监测是为了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孔
隙水压力消散、沉降变形,排水固结的发展过程, 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保证地基稳定的作用, 且对评价加固效果、总结工程经验提出有效资料,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应用监测所得的信 息指导施工,及时掌握变形的状况,对确保安全 施工、信息化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监 测项目包括变形稳定观测(沉降、位移观测)、应力 及应变观测(土压力、孔隙水压观测)、强度观测 (地基承载力观测)及辅助观测(地下水位、出水量 观测)。现场监测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系统性、 完整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以完整、客观地掌握 地基的应力、应变和稳定状况。确定观测项目和 方除按常规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高速公路 路堤施工与工后沉降
监测方案
第一章 概况及施工原则
• 1.1 工程概况及位置 • 本项目为《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东西向第
二条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次级交通枢纽 城市遂宁、交通节点城市资阳的重要通道;结合 遂资眉高速眉山段有效将成南、成渝、乐雅三条 国高和成乐、成自泸、成安渝、内遂四条省高实 施网络连接,对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构 建西部综合运输枢纽、加强川东北、成都、攀西 等几大经济区的横向快速连接具有重要意义。本 项目起点为遂宁市区西侧罗家湾,接遂渝高速公 路,止点为资阳市与眉山市交界的老棚湾,路线 整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
度视(线m长)前(较后m差)视
前后视 累计差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