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3分)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诗歌能力训练-按题材分类

诗歌能力训练-按题材分类

【能力训练】一、伤别离情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理解全诗主旨的关键在“飘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角思归顾况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思归”的字眼。

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

3、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2)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

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分)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诗词分类复习题

诗词分类复习题

诗词分类复习题诗词分类复习题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诗词分类的复习题。

一、韵律分类1. 下面哪一首诗是七言绝句?A.《登鹳雀楼》B.《静夜思》C.《江雪》D.《赋得古原草送别》2. 以下哪一首诗是五言律诗?A.《春晓》B.《夜泊牛渚怀古》C.《登高》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七言绝句?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题材分类1. 下面哪一首诗属于山水田园诗?A.《静夜思》B.《登鹳雀楼》C.《江雪》D.《赋得古原草送别》2. 以下哪一首诗属于咏史怀古诗?A.《春晓》B.《夜泊牛渚怀古》C.《登高》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属于爱国主题?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三、作者分类1. 下面哪位诗人是唐代的?A.杜牧B.李白C.苏轼D.辛弃疾2. 以下哪位诗人是宋代的?A.杜牧B.李白C.苏轼D.辛弃疾3. 下列诗句中,哪位诗人是唐宋时期的?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修辞手法分类1. 下面哪一首诗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A.《静夜思》B.《登鹳雀楼》C.《江雪》D.《赋得古原草送别》2. 以下哪一首诗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A.《春晓》B.《夜泊牛渚怀古》C.《登高》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诗词分类的理解。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赏析练习

一、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惜花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

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

眼睛追随着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摧残。

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

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

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

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

④故人:此指林逋。

这首词的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二、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或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

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

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专项训练学习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专项训练学习版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专项训练一一、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赴任。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3分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6分)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中考诗歌题材分类练习-(答案)

中考诗歌题材分类练习-(答案)

中考常见诗歌类型整理(一)咏史怀古诗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5)抑扬结合。

情感(1)讽喻当政者荒淫,劝谏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2)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3)感慨历史沧桑变迁、朝代兴替、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抒发禾黍之悲。

(4)悲哀年华消逝,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5)忧国伤时,揭露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6)称颂、仰慕英雄,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例:《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托物兴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台,即蓟北楼,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怀才不遇之悲愤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二)咏物言志诗标志(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常用技法(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声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种题材知识点讲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种题材知识点讲解+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种题材知识点讲解+练习题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诗歌鉴赏题材题型练习大全

诗歌鉴赏题材题型练习大全

(四)一词(句)统领全诗类 提问: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某词(句)统领全诗,请赏析。 回答:1、这词(句)在诗中的含义。(或翻 译此句) 2、这词(句)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或贯穿全诗的线索。 3、这个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 铺垫,呼应、过渡、点题、由景(描写) 转情(抒情或议论)等。 4、该(句)渲染***意境,表达***情 感。
5、羁旅诗 意象:秋月、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 猿啼、鸿雁、危楼、寒山、日暮等 风格:凄清幽静、空旷寂寥、孤独伤感、蕴藉深 沉 思想: 1、抒发羁旅漂泊、天涯沦落的孤独凄凉 2、抒发思乡怀人的愁绪
3、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功业未就、报国无 门的悲愤不平。
判断下列诗歌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李白《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蝶恋花•出塞 清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 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 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 深秋雨。 2、请赏析尾联。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 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3、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 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 明。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

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

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分类训练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分类训练

答案
1.B “贝锦”比喻罗织罪名、毁谤诬陷别人的谗言。“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的意思是:到处都是苍 蝇一样的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心惊失色。 2.【答案】 ①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 世态炎凉。②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两句写小人的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曾参”两句运用典故, 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的现状。③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 谈,“荣辱于余亦何有?”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④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诗人年 华老去却不得重用、反被轻视的无奈。(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点睛】 本诗第一至六句侧重写黑白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现实,朋友相交不得,谗毁之风盛行。第一、二句表现 世态炎凉。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读书人,头发花白了依然被人看不起。“白首”与“身被轻”形成对 比。第三、四句中,“苍蝇贝锦”典出《诗经·小雅》,“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罗织罪名、毁谤诬陷别人 的谗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运用“曾参杀人”的典故,表现谗言可畏。以上六句对世风进行集中 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的现状。最后两句表达诗人荣辱得失偕忘的洒脱与旷达。
题材2 酬赠诗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凉诗寄正字①十二兄(节选) 李贺 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 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 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 披书古芸②馥,恨唱华容歇。 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 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 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
2.“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题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题

一、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1.(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唐代)红蓼渡头秋正雨⑴,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⑵。

不语含嚬深浦里⑶,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发鬟。

⑶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

浦:水滨。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2.(2016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

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泰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6分)二、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2016届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晏几道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

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

好枝长恨无人寄。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6分)(2)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做分析。

诗歌题材分类复习偿练习

诗歌题材分类复习偿练习

悼亡诗 《离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
题材介绍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 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 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 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 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 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
诗歌题材分类
——周清补偿练习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 按 音 律 形 式 分 )

(唐)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 人的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宋) 小令

散曲

(元)
套曲
杂剧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关雎》)、《楚辞》 (《离骚》)、《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歌” (《长恨歌》)、”歌行”(《燕歌行》、《琵琶 行》)、“曲”(《塞下曲》)、“吟”(《游 子吟》)、“引”(《李凭箜篌引》)等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pì tí)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 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 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 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 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练习一、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晨兴”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诗人之“愿”的内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晨起床。

表现了躬耕田园、辛劳而满足的诗人形象。

(2)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会中能够洁身自好,自耕自食。

2.(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柴扉”“白鸥”“钓船”“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中考语文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练习

中考语文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咏史怀古诗惜别送别诗爱情怨女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一、咏史怀古诗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越台揽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惜别送别诗对惜别送别诗思想内容的评价,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高考诗歌鉴赏——题材分类1 例题赏析(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材分类1 例题赏析(含答案)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例题赏析一、边塞征战诗主要内容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杨炯、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陆游、范仲淹识标题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找意象1.自然景物类——边关、孤城、长城、烽烟、风沙大漠、黄沙、长云、秋月、雪山、雨雪、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2.地理区域类——塞外、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雁门、黄河、蓟北、燕然等。

3.常见少数民族——胡、羌、羯、夷、单于、戎、狄、虏、吐谷浑等。

4战事器具物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5.乐曲类——常见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常见曲调——《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行路难》等。

6.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虏寇、单于等。

【例题赏析】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完成表格。

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明情感 ①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③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④ 塞外生活艰苦,战争残酷,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⑤ 征人思乡、思念亲人;闺妇盼归、离恨情愁。

⑥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鉴风格 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 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鉴手法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标题军城(地点)、秋(时间) 意象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飞将、骄虏、沙场、匹马 画面雄辉壮阔、战斗激烈 形象将士(奋勇杀敌、斗志昂扬、心怀全歼敌军并将必胜的决心)手法借景抒情情感表达作者率军出征作战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1、内容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 分)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 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 分)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ft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5 分)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 分)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 (1 分)(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 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 分)二、边塞军旅诗1、内容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2、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ft、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

3、思想感情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三、怀古咏史诗1、定义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

2、表达的方式,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表现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四、托物言志诗1、定义: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2、方法分析这类诗歌,要抓住“物”的形象特征。

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修辞角度拟人、比喻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五、送别怀人诗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

1、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2、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3、手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例题1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5 分)(2)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6 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广东卷六、羁旅思乡诗1、意象:①月——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2、2、情感: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3、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对面落笔”(对写法)、虚实相生例题 1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ft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①借楼上笛声、迷蒙ft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5 分)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例题2 ft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ft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 分)【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

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

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

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

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1)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6 分)【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ft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色打动,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不眠”。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作者“不眠” 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

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赏析: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

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

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

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

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ft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

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ft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

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

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

首联描写符合ft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