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幼儿园思维发展教案
幼儿园思维发展教案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制定一个合适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幼儿园儿童的思维发展教案,帮助他们在认知、社交、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对于认知的需求很高,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是无止境的。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可以设置以下活动:1. 视觉探索: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比较和分类。
2. 音乐启蒙:使用简单明快的音乐,帮助孩子们发展音乐感,学会节奏感。
3. 数字游戏:通过数数、比较大小,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沟通、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有效的语言发展教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推荐以下活动:1. 绘本分享:选取内容适合的绘本,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分享绘本故事。
2. 角色扮演: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唱歌学习:通过唱歌学习,帮助孩子们记住单词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社交发展幼儿园是儿童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通过社交发展教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活动:1.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团队合作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
2. 情感培养:通过讲述故事、共享快乐和困难,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意识和同理心。
3. 自我管理:教导孩子们如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整理玩具、穿衣服等。
四、动手能力发展动手能力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以下活动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发展:1. 绘画手工: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手工创作。
2. 植物培育:让孩子们亲手种下种子,照顾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3. 拼图拼插:提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拼图,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音乐与舞蹈音乐和舞蹈是儿童表现和释放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下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1. 舞蹈表演:组织儿童舞蹈表演,让孩子们学会合作、集中注意力和表达情感。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资料:什么是动物?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 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 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 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 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 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 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当我们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一想”或 “考虑一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会提出并思考‘是 什么”或“为什么”,都是思维的表现。
(二)思维与感知觉
感知觉(直接反映):颜色,形状 思维 (间接反映) :概念
(三)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 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 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 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概括,得出 结论。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 (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概括能力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对概念的掌握: ①内涵与外延不准确; ②大多数是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道德概念。
4.主次不分
•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 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 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 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
3. 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a. 直观动作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被动到主动3.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a. 游戏化教学b. 情境教学c. 启发式教学d. 操作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及教育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教具:PPT、教学卡片、游戏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授课:a. 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b. 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c. 介绍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活动。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讨论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程度、教育方法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 实践法: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第六节学前儿童思维全然过程的开展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开展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分析和综合有不同的水平。
对事物感知形象的分析综合,是感知水平的分析综合。
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综合。
幼儿在分析综合活动中,还不能把握事物的复杂的组成局部。
对3-6岁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实验向幼儿提出了任务:第一组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综合一一分析形状和颜色两个环节。
第二组需要分析的只有一个环节——形状。
实验结果证明,第一组被试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尝试次数比第二组多一倍。
前面我们谈到幼儿思维的片面性等特点,和思维过程中分析综合水平有关。
幼儿只能从一个片面看问题,对他们来说,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那么感到困难。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开展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比照,并确定它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开展趋势:〔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局部儿童起先不善于查找物体的相应局部,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
比方,要求儿童比较一幅图上的两个小孩,他们会说:“小围裙是绿色的,喷水壶也是绿色的。
〞能够说,他们还不能比较。
问一个小孩:“你大,依旧她〔站在旁边的女孩〕大?〞答复:“我也大,她也大。
〞说明她还没有形成比较的概念。
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局部,并进行比较。
但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局部。
例如,他们对图上两个小孩作比较时指出:“那个小孩戴了帽子,那个小孩没有戴帽子〞或“那个小孩手里拿着皮球,那个小孩手里没有拿皮球“等等。
说完这些后,他们就去看物体不相应的局部,孤立地说出每个局部的名称或属性。
〔二〕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幼儿倾向于比较物体的不同之处。
学前思维力培养教案
学前思维力培养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潜能和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影响和教学方法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教案将重点探讨学前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力,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认知与探索1.1 制定创新探索课程学前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探索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创新的主题,例如:“动植物究竟是怎样变成雕塑的?”或者“空气中的音乐,你听得见吗?”等。
通过这些主题的创设,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2 创设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室内的布置要有创意和启发性,例如悬挂有趣的图片、提供不同形状的桌椅等。
同时,在课堂上也要鼓励学生多做实践和观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思维小达人”计划2.1 创设思维力训练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思维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训练课程。
例如,在“分类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展示一系列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某种规则分类。
在“逻辑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推理题,让他们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2.2 进行团队思维活动孩子们在群体中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
因此,设计一些团队思维活动非常重要。
例如,“拼图挑战赛”可以让学生合作拼凑一幅完整的拼图,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其他类似的活动还有“团结到底”,“谁是间谍”等。
第三部分:怀疑与质疑3.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前教育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思维力的重要一环。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耐心地回答学生的疑惑,并引导他们通过提问向更深入的层次思考。
3.2 提供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质疑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故事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资料等。
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索,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9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二)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 掌握数概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
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 • 幼儿数概念包含的三个方面: ★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能说出十以下的数字。 ★ 将数字和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3代表3个人、3 本书、3辆汽车、3匹马等,所有的3个物体都可以用3这个数字来表示。 ★数的初级运算阶段:10以内的加减法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 部的动作。
• 成就——获得了守恒性。 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区别在于:
▼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 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 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 吗?”答:“没有”。
第五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形式。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作用,反映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性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 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 • 一般认为,直接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间接判断的获 得则需要通过推理,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 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 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姓名:孟兆华班级:12学前教育2012 级学前教育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2013 年2 月27 日任教:孟兆华教材名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心理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的特征。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的含义,意义和内容;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4、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育目标,依据和各年龄目标,学会制定数学教育活动具体目标;5、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数学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方案。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目的、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研究对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22 学时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2、合理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正规数学教育活动。
3、合理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4、合理设计和安排日常生活及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活动。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时安排:共14 学时第四章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
2、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
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4、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例:
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 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
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
黑”。
精品课件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派生出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化、泛灵性、经验性、 表面性等特点。
自我中心化: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认识事物。 ------典型实验: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特点:
把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 确的或最佳的方案。
求同。
②发散思维: 含义:
特点
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 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求异。 (如:一题多解)
精品课件
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①常规思维: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用现成的或惯用的方式 来解决问题。
②创造思维:用新异、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班幼儿: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
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初涉内涵)
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但还不能区分本质
和非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扩展)
精品课件
(3) 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 如:手口一致点数;基数和序数不能互换……
例二: 依靠路标 辩方位
精品课件
例三: 因A﹥B 且B﹥C 则A﹥C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用词来表示:如:玩具、笔……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它有以下两个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1) 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 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 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 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 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 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 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 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 独分开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 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而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 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 复杂化起来。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思维”的概念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在 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 一个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而它所使用的思维概念要宽泛一些, 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开发和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4.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学前儿童思维的话题,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大人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思考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发展现状。
Step 2: 学习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感性、直观、片面性、不可逆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学前儿童,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学前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还是抽象的?他们能否在思维中进行逆向操作?为什么?3.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并进行思考。
Step 3: 学习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感觉直观阶段、符号意识阶段和运算能力阶段。
2.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典型表现。
3.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阶段的学前儿童思维特点。
Step 4: 探究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2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2.教师给出一些方法,如游戏、拼图、启发性问题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方法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更多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Step 5: 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练习。
2.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6: 小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儿童思维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乎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发展潜力。
教学中如何引导和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每位幼儿教育从业者非常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给出一份儿童思维发展的教学案例。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1.创新活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儿童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观点,以及探讨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游戏:在游戏中增加创造性因素,游戏的规则可以是灵活的,让儿童可以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
3.创意绘画:给儿童提供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主题,建立开放式的创意绘画活动,鼓励儿童随心所欲的创作,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二、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1.逻辑游戏:提供一些逻辑游戏,例如填字游戏、推理游戏、数字游戏等,引导儿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2.相关性游戏:通过相关性游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
以物品分类为例,让孩子们将几个物品分为两组或三组并解释其中的相关性,进而培养孩子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教育数字推理:运用数字游戏、字谜游戏、智力拼图等教育数字推理,提高儿童数字逻辑推论和计算能力,加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1.抓住关键点:在儿童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令儿童抓住关键点,推动他们进一步思考,以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提供不同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观点、一组或多组相反的事实,以此激励儿童思考和分析,加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为儿童提供解决方案:在实际问题中,多与儿童交流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让儿童自己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需要合理掌握方法和技巧,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教案主题: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
2.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和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2.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材料、互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思维发展的概念(1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2.解释思维发展的概念,指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Step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25分钟)1.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发展、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等。
2.讨论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如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运转比较简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等。
Step 3: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30分钟)1.介绍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活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一种思维发展活动,例如给出一些形状的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Step 4: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0分钟)1.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比如给学生一些废旧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Step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展望下节课教学内容,介绍更高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已经初步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教学目的(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重点难点(一)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二)难点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六、课程主要容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一、思维的概念(一)讲解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 推理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
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教案)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阶段教学目标:掌握皮亚杰儿童思维开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掌握思维开展阶段理论中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特点;能模仿皮亚杰理论中设计的儿童守恒实验进行测试。
教学重点: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理论。
教学难点:皮亚杰儿童思维开展阶段论中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特点。
教学时数:1学时作业:皮亚杰儿童思维开展阶段论中儿童各阶段的特征。
对儿童进行守恒测验。
教学反思: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开展理论关于同学们来说有些深奥难明白,而且皮亚杰的儿童开展理论有其完整性,单就讲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性,没有一点背景知识,学生专门难理解。
因此我对本节内容做了一些补充,要紧就皮亚杰的研究背景,及他对儿童思维开展的要紧理论——发生认识论做了一些概要的介绍,尤其是发生认识论中的核心概念做了比较详尽的解释。
从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有了一定的铺垫之后,对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理论有了一些理解。
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在儿童思维的这一研究领域中,皮亚杰有着突出的奉献,至今为止对儿童教育都有着深远的阻碍。
环节二:全然局部教师讲解,结合案例分析。
第四节学前儿童思维开展的阶段一、皮亚杰的全然介绍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概念发生认识论研究:认识是如何样发生的?认识过程中有哪些开展的阶段?儿童的认识有那些共同之处?例如:关于“我是谁?〞的认识,儿童是如何样建立起来的?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汇描述‘我是谁’。
(一)、认知开展的机制1.适应和组织。
他认为人的智慧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通过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儿童的智慧得以开展。
适应机能与组织机能又是紧密联系的。
组织机能使生物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那个地点所讲的组织不是物质的组织〔有机体〕,而应是机能的系统。
2.同化与顺应。
同化确实是主体把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也确实是说,主体之因此能对刺激作出反响,是因为主体已具有能同化那个刺激的结构,那个结构正具有对之作出反响的能力。
举例:6个月前的小孩对父母的离开反映不大,是抱养的最正确时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表现,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入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话题。
2.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30分钟)a.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b.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并汇报讨论结果。
c.教师提供相关的视频、图片、故事等材料,让学生观看、阅读、思考,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3.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
(30分钟)a.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包括感知思维、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等。
b.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理解。
4.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30分钟)a.学习了解相关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或想法,讨论如何运用相关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c.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教育方法,编写小组报告,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相关教育方法,进一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六、课后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学前儿童的思维表现。
七、板书设计:1.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3.相关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认知思维教案
学前儿童认知思维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
2.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我:通过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点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基本特征。
2. 记忆训练:通过让孩子记忆一些图片、物品等,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3. 思维训练:通过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简单的数学问题、空间问题等,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4. 探索世界:通过让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动物、植物等,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候和介绍,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2. 认识自我:通过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点等,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基本特征。
可以让孩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也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
3. 记忆训练:通过让孩子记忆一些图片、物品等,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可以让孩子看一张图片,然后尝试回忆图片中的物品和细节。
4. 思维训练:通过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简单的数学问题、空间问题等,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可以让孩子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加减法等。
5. 探索世界:通过让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动物、植物等,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观察动物和植物,并让他们尝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6. 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学注意事项:1. 教学内容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2. 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3. 注意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
【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 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
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
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外部的、展开的→内部的、压缩的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表面的、片面的→间接化、深刻化
任务三:学前儿童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坚持创造性原则
坚持互动性原则
坚持启发性原则
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活动的组织
(一)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结合图片讲解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结合图片讲解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结合图片讲解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1.丰富幼儿的表象
【例】新闻:4岁起爸爸带女儿环游世界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例】《小蓝和小黄》绘本故事延伸: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例】爸爸带女儿放风筝
三、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结合图片讲解
(二)通过活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