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mig)二字,取自于前苏联两位著名飞机设计师——阿伊米高扬和米约格列维奇姓氏第一个字母。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都曾在著名的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工作。1939年底,前苏联政府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战斗机设计局,选中了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去完成这一重任,这就是今天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米格飞机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米格一系列飞机的简介,首先介绍一下米格飞机的创始人:米高扬。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
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
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后来,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使米高扬和波里卡尔波夫产生严重分歧,而分道扬鞭。1940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组建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实验设计室。以后这个室发展成了庞大的米高扬设计局。从那时起,米高扬的“高空高速”的设计思想便成了当时该局的指导思想。米格飞机也从此开始孕育,并陆续诞生。
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1——开创历史的先河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该机安装了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时,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所以该机的研制一直进展缓慢。
米格-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航天英雄”
米格-3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战斗机。该机由当时从属于第一国家飞机工厂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设计,但最初的设计思想则来自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K型机。在战争中,后期,当抢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米格机开始建功立业,它特别适于5000米以上的空战,因此米格机通常进入国土防空军(PVO)服役,被用来拦截高空来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米格-9——美国的F-84“雷电”
米格-9(Mig-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苏联编号R D-20,每台静推力800公斤)。Mi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机,喷气发动机放在前机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机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机炮,炮管伸在机身外。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成为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5——朝鲜战争的“柴捆”
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制的高亚音速单座歼击机、也是苏联第一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于1946年开始设计,1948年3月投入批量生产,年底开交付空军使用。米格-15主要有两种改型:米格-15比斯和双座教练型乌米格-15。该机不仅在苏联使用,波兰和捷克还曾进行仿制,中国在建国初也购买了米格-15飞机。米格-15飞机19 54年停产,各型生产数量超过16000架。
米格-17——改版后的“壁画”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 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
米格-19 ——超音速的“农夫”
米格-19是前苏联米格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种传统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超音速战斗机。它爬升快,加速性和机动性好,火力强,能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空战,争夺制空权,也可实施对地攻击。飞机长14.64米,机高3.89米,翼展9米,最大起飞重量8830千克,飞行高度18.5千米,最大航程2160千米。机载主要设备有通信电台、测距机、敌我识别器和雷达等。
米格-21——苏联的“鱼窝”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莫斯科土希诺机场的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
米格-23——可怕的“鞭笞者”
米格-23战斗机,北约称之为“鞭挞者”。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
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1963年开始研制,1966年首次试飞,1970年投入生产并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量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总数逾4000架。
米格-25——神秘的“狐蝠”
米格-25(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Foxbat)。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总产量约1200架左右,其中60%是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