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合集下载

米格系列战斗机

米格系列战斗机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装备苏军初期由于其极高的性能参数,一直为西方世界所关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测苏联的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直到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25飞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飞机神秘的面纱。

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 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工程师能用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战机,某些设计理念至今仍为世人推崇。

米格25在其服役期间击落过各类战机,甚至有消息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米格25曾击落过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米格-27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战斗轰炸机。

原称米格-23B,后改称米格-27。

1969年完成设计,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其中1973年改称米格-27以后的各型就有910多架。

该机外观上与米格-23相似,但是机头取消了大型对空火控雷达,改为对地光电装置,机头变小并下倾,增大背脊面积,重要部位增加了装甲。

由于对地攻击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米格-27换装了简化的进气口和喷口。

米格系列飞机介绍二

米格系列飞机介绍二

米格-19战斗机
米格-19战斗机
米格
• 米格-21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歼击机1953年 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飞机拥有大量改进型号。
米格21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3
• 米格-23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格 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于20世纪60 年代研制的一种可变后掠翼多 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20世纪 70-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部队 的主要装备。北约代号鞭挞者。 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 是阿尔乔姆· 伊万诺维奇· 米高扬 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 目。 • 米格-23是20世纪70-80年代苏 联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 有三种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 是原型机;C/MΦ型是制空型; У型是双座教练机;MC是C型 的出口型。
米格25
• •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火箭技术进步弹道导弹大批装备,苏联出现了要导弹不要飞机 的浪潮。赫鲁晓夫作为导弹派的鼎立支持者,使苏联航空飞机的研发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当时正在研发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1](这两种 美制军机的最高速度都超过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 对苏联的国土防空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于压力,米高扬设计局于1958年主动展开高空 高速截击机的研究。苏航空工业部长杰明捷夫主动支持。1961年米格-25的原型机E155正式研制,1964年侦察原型机E-155R-1和截击原型机E-155P-1于3月和9月上天, 作为米高扬设计局创建25周年的一份献礼。
美国当时正在研发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1这两种美制军机的最高速度都超过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对苏联的国土防空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于压力米高扬设计局于1958年主动展开高空高速截击机的研究

米格-31战斗机系列

米格-31战斗机系列

千米、下视69千米,扫描范围方位140°或240°,高低-60°~+70°,扫描范围垂直方向+70°/-60°,水平方向120°(最大240°)。以边跟踪边扫描方式同时跟踪10个目标,由火控计算机选择出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予以攻击。该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APD-578数字式数据传输装置可将雷达截获的目标信息传给地面指挥系统和邻近的飞机。机头下部安装了可收放式红外搜索跟踪仪,探测角为±60°,垂直探测角为+6°~-13°。上述系统与任务计算机及雷达交联,可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武器系统的命中率。
该弹的外形结构与美国的“不死鸟”运距空空导弹相似,而与前苏联/俄罗斯的所有近/中距空空导弹有很大不同。它有4片切梢三角形弹翼和4片矩形尾翼。内部结构分为5个舱段:雷达天线罩、制导和引信、战斗部、发动机、控制舵机。制导方式包括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与其配用的机载制导雷达为“拦阻网”(Заслон)L波段脉冲多普勒电子扫描雷达,搜索距离360km,可同时跟踪10个、攻击4个目标,既可攻击飞行高度26000~28000m的高空侦察机,也可攻击飞行高度25~50m的低空入侵的攻击飞机和巡航导弹。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引信,其条状天线分布在弹体外测。
该机还装有莫斯科“日出”仪表设计局研制的ППИ.70В彩色平视显示器;后座舱大型战术情况显示器;与雷达和红外搜索系统互联的数字式火力控制计算机;АПД-518数字保密数据传输系统;“回归线”和“路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在2000千米的距离范围内,前者的座标定位精度为0.13~1.3千米,在2000~10000千米的距离范围内后者的座标定位精度为1.8~3.6千米。
Р-33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三种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属于第三代远距空空导弹。该弹由位于莫斯科的“三角旗”(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2年 进入苏联前线战术空军部队服役。该导弹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100(K-100),空军使用代号为Р-33(R-33)。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9“阿摩司”(Amos)。该弹在设计思想上与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F-14装备的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相似,与机载火控雷达相配合,实施远距拦射攻击。据西方早期报道,该弹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但在1991年巴黎航展上展出的型号是采用半主动雷达末制导,因而比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型号要便宜得多。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

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

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Foxbat)。

目录研发背景1发展历程E-155R-11E-152M1设计特点改进机型1动力装置1高温措施1气动布局实战表现1性能参数武器装备1尺寸数据1重量数据1性能数据相关内容展开研发背景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

总产量约1200架左右,其中60%是侦察型,30%是截击型,10%是双座教练型。

除在前苏联空军中服役外,还向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拉克等国出口。

该机在设计上强调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项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世界纪录,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续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达M3.0,是目前世界上闯过“热障”(M2.5)的仅有的两种飞机之一(另一种是美国的SR-71)。

发展历程据米高扬设计局的型号副总设计师列.格.申格拉娅透露,米格-25的预研工作是在1958和1959年进行的。

当时美国空军正开展M=3的战斗机F-108和轰炸机B-70的研制。

1960年,用米格-21改装的发动机试飞验证机E-150,对米格-25的动力装置R-15-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开始试飞。

次年4月第二架验证机E-152上天。

随后装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的第3架验证机E-152M试飞。

1961年3月10日,米高扬签署研制米格-25原型机E-155的指令。

1962年侦察机全尺寸样机审定委员会开审定会。

米格21战斗机全记录

米格21战斗机全记录

⽶格21战⽃机全记录⽶格-21“鱼窝”MiG-21(Fishbed)战⽃机全记录⽶格-21战⽃机(MIG-21)是前苏联于50年代初期研制的⼀种轻型超⾳速战机,单座单发。

该型战⽃机的原型机于1955年原型机⾸次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是⼆次世界⼤战以后全球⽣产最多的⼀种飞机,⽬前仍有四⼤洲的近50个国家空军在使⽤⽶格-21战⽃机。

⽶格-21战⽃机共⽣产了四代,有⼤约20种不同的型号。

这种战⽃机的翼展7.15⽶、机长15.4⽶、机⾼4.13⽶,实⽤升限为19500⽶,作战半径270公⾥,属于战术动作灵活轻巧,爬升速度较快的战⽃机。

⽶格-21战⽃机是苏联⽶⾼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超⾳速歼击机。

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格-21是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飞机。

拥有⼤量改进型号,主要型别有:⽶格-21F,⽩天型截击机,安装⼀台R11F-300发动机;⽶格-21PF,有限全天候型,安装⼀台R11F2-300发动机,去掉机炮,装RP-21雷达,2~4枚空对空导弹;⽶格-21PFS,PF的改进型;⽶格-21FL,PF的出⼝型;⽶格-21PFM,PFS的改进型;⽶格-21PFMA, PFM改进的多⽤途型;⽶格-21M,印度仿制的PFMA型;⽶格-21R,PFMA改装的侦察型;⽶格-21MF,多⽤途型,1970年开始交付使⽤,⽣产数量较多;⽶格-21SMT,MF的改进型;⽶格-21BIS,较新的多⽤途型,安装⼀台R25发动机,改进机体结构和电⼦设备,增加塔康导航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可达30公⾥;⽶格-21-93,最新的⽶格-21-93换装了拥有更⼤直径天线的新型雷达,并可携带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拥有⼀定的超视距作战能⼒。

中国于60年代开始仿制⽶格-21,国内编号歼七。

歼七发展历程异常艰难,因中苏关系恶化,在歼七发展的关键时刻撤⾛了全部专家,⽽且图纸和⽣产设备在在由苏联向国内运输途中运输途中因⼤⾬损坏严重,资料残缺不全,⽣产设备也严重损坏。

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战斗机
名机
仪仗队
20文/飞 航 图/面 饼
雷达天线
雷达天线罩
航空电子设备舱
高频天线平视显示器
导弹
米格-29战斗机米格-29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生产的双发中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为“支点”。

米格-29融合了一系列先进设计理念,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能够完成以往任何喷气式飞机都无法完成的特技飞行动作。

1977年,米格-29原型机首飞成功。

米格-29战斗机在气动设计上最大的特色就是
其翼身融合结构。

“翼身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飞机
的机身与机翼融合,变成类似飞行翼的外形。

这样的设计能够提升飞机的升力和燃油效率。

米格-29战斗机上有两种高科技设备:一种是与机载火控系统(负责火力指挥与控制)连接的头盔瞄准装置,飞行员只需转动头部,机载激光瞄准束就能对准目标;另一种是能够在低空和低速飞行时使飞行员安全逃生的弹射座椅。

翼身融合
21蜂窝状的内部结构是最有效率的结构,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消耗,减轻飞机的起飞重量、增加航程。

碳纤维副翼静电放电刷
导弹挂架加力燃烧室喷管
VHF甚高频鳍状天线克里莫夫RD-33涡扇发动机
翼展:11.36米机高:
4.73米
机长:17.32米
蜂窝结构。

米格系列飞机全集

米格系列飞机全集

赤色苏联的骄傲-米格系列飞机全集米高扬公司(俄语:Микоян?)原称米高扬-古列维奇公司(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是俄罗斯主要的飞机设计与制造商,由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建立,以生产米格飞机而闻名。

2006年,俄罗斯政府宣布米高扬、苏霍伊、伊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合并成立新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

其产品有:1、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 战斗机2007年6月8日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 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

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

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 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 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 米高度耗时4.6 分钟。

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 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

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

1939年12 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

I-200 的设计也有了轻微的改动,将飞机结构也由全金属结构改为胶合板、木材、金属的混和结构,增加机身的长度,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增加机翼油箱等等,但是总体设计上保持了波里卡尔波夫的气动外形。

1940年4月5日,米格-1首飞。

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值得一提的是5月2日,米格-1在试飞中达到684.5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苏联米格19战斗机

苏联米格19战斗机

米格-19 “农夫”MiG-19(Farmer)米高扬设计局概况米格-19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战斗机,是前苏军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西方给绰号“农夫”(Farmer)。

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9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55年初开始装备部队。

米格-19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轻型战斗机,具有易于操纵和使用维护简便的特点。

除前苏联空军外,华约各国以及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古巴、印尼、伊拉克、朝鲜、巴基斯坦、坦桑尼亚、乌干达、越南等国的空军都装备了这种飞机,生产总数超过10000架。

该机于1961年停产。

米格-19的设计要求是结构简单、轻巧、灵活、爬升快、高速性能好、能超音速作战、火力强等。

米格-19采用机头进气道(进气口上唇部前伸外包介质材料而形成雷达罩)、大后掠角梯形机翼和全动平尾,两台小型涡喷发动机并排装于后机身内。

外翼上表面有一大块导流片,阻止展向流,防止翼尖失速。

减速伞舱位于后机身尾部左下侧。

米格-19的型别有:E-350,原型机,装两台不带加力燃烧室的AM-5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19.6千牛(2000公斤);米格-19,早期生产的白天型前线战斗机,装两台AM-5发动机,1门37毫米和2门23毫米机炮,生产数量不多;米格-19C,前线战斗机,装两台带加力燃烧室的РД-9Б涡喷发动机,平尾改成全动式平尾,装3门30毫米HP-30机炮;米格-19C Ф,高空战斗机,在C型基础上去掉一些设备和一门机炮,改装高空性能更好的РД-9БФ发动机,升限18500米;米格-19П,全天候截击型,在C型基础上去掉机炮,改装4枚K-5空-空导弹;米格-19ПМ,改进的全天候截击型,带4枚空-空导弹,后期生产的又加装了机炮,是最后一种生产型。

米格-19于1978年从前苏军中退役。

在研制过程中,米格-19出现以下几种改型。

E-350米格-19的原型机。

1951年7月30日开始研制,1953年9月18日首次试飞,装两台不带加力燃烧室的AM-5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2,000公斤。

米格设计局及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设计局及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米格(mig)二字,取自于前联两位著名飞机设计师——阿伊米高扬和米约格列维奇姓氏第一个字母。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都曾在著名的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工作。

1939年底,前联政府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战斗机设计局,选中了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去完成这一重任,这就是今天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米格飞机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米格一系列飞机的简介,首先介绍一下米格飞机的创始人:米高扬。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

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

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

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

“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

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

“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

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

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

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

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

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

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

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后来,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使米高扬和波里卡尔波夫产生严重分歧,而分道扬鞭。

1940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组建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实验设计室。

以后这个室发展成了庞大的米高扬设计局。

从那时起,米高扬的“高空高速”的设计思想便成了当时该局的指导思想。

图解米格-15战斗机

图解米格-15战斗机

35
2017.04军事文摘米格-15战斗机由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
设计局设计,是前苏联第一代战机的代表。

据统计,米
格-15战斗机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6500架,是前苏联制
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

1946年开始设计,1947年6
月首次试飞。

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
就机毁人亡。

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947年12月首次
试飞成功。

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前苏联空军的
主力战机。

早期生产批次采用英国的尼恩发动机,中后
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RD-45发动机。

机头特写
机头大灯图解米格-15战斗机
罗 晨
362017.04
军事文摘装 备
前起落架正面
机头正面,进气道 机前起落架侧面 右侧37毫米机炮
右机翼
右翼尖航行灯
37
2017.04军事文摘 左侧23毫米机炮 左翼跟特写 座舱
左翼后缘襟翼
左机翼翼刀特写
382017.04军事文摘装 备
尾部航行灯
俯瞰水平尾翼
尾翼 责任编辑:张传良
尾部减速板
尾喷口
座舱盖与右面的天线。

米格:永恒的红色经典

米格:永恒的红色经典

米格:永恒的红色经典米格设计局概况谈到米格,许多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如下的画面:1950年代初在朝鲜战场上和F-86缠斗在一起的米格-15;1960年代在印巴战争中风头出足的米格-19(歼6);1970年代在以3.2马赫的速度从以色列上空呼啸而过的米格-25;1980年代以高机动飞行表演轰动欧洲航展的米格-29。

红色经典米格-15米格(МиГ)是指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由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该设计局的名字是以米高杨和格列维奇两人名字命名的。

米格设计局是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设计局。

米格以命名严格而著称,其中米格-数字为基本形式。

米高扬的哥哥阿纳斯塔斯·米高扬是苏联政界少见的三朝元老,地位显赫的哥哥当然对米格设计局的发展有影响,但如果把米格飞机的成功归结于哥哥的后门,绝对是对米格才华和勤奋的漠视。

米高杨及米格经典作品两位大师合照,近处为格列维奇冉冉升起的1940年代1940年4月5日,第一款米格设计局的第一款作品——米格-1试飞。

在一次试飞中速度曾达到652KM/h,刷新了苏联当时的飞行速度纪录。

但米格-1也表现出了极其明鲜的两重性:它既是当时苏联最快的飞机,也是问题最多的飞机。

第一次总是不成功滴,米格-1问题多多,只生产了103架。

米格-1改进了机翼掠角、散热器的进气道,扩大了油箱就是米格-3. 米格-3二战初期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性能全面超越Bf109E,生产了3120架。

米格-7是米格-3换发动机后的改进型,1943年首航,没量产。

米格-9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

米格-9进气道中间有一门37 毫米炮,其威力巨大,但炮口烟严重,会引起发动机熄火,号称空中刹车!米格-9中国进口了11架在二战期间米格飞机设计局还研制了米格-4、米格-6、米格-11等活塞式飞机,但都未投产。

米格战机的代表作—米格-29战斗机

米格战机的代表作—米格-29战斗机

苏-27的低配好搭档在20世纪70年代的冷战巅峰时期,美国已先后研发出了以F-15与F-16为代表的庞大三代机队伍,并且在多次战争中取胜。

因此,苏联急需一批能够扭转乾坤的战机,这就是后来苏联空军推出的“TPFI”计划和“LPFI”计划,也就是后来的苏-27与米格-29。

其中,米格-29的“LPFI”计划全称是“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其设计思路保持了苏联对于武器装备设计的一贯思路,那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既是经济2019年11月26日,两架米格-29战斗机抵达蒙古国,使其成为最新拥有这款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这款名机再次引人注目。

米格-29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现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空中优势战斗机,北约代号“支点”。

该机是苏联第一种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义为第三代战斗机(按现在俄罗斯标准是第四代)的型号,是苏联空军“高低搭配”战略中相对于苏-27的低配机型,也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战斗机。

撰文 / 陈光文成本也包括技术成本)制造出性能尽量高的武器。

同时,作为类似F-15和F-16那样的高低搭配,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机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

该系统的任务是确保空中优202062JAN.米格-29机身和机翼采用一体化流线型势并承担所有前线作战任务,包括对地攻击。

原设想苏-27重型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轻型战斗机米格-29则是作为补充的辅助性机种。

但进入设计阶段后,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力求使米格-29承担更多的任务,同时具有优秀的格斗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单独自主地用于作战。

最终,经过多次调整的米格-29总体方案形成了翼身融合体、带边条中等后掠角、双垂尾、机腹进气的布局方式。

该机在操纵系统中装有较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试飞证明该机具有优秀的瞬间和持续转弯性能,大迎角飞行性能特别突出,但很难进入致命的尾旋。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鞭挞者”MiG-23(Flogger)米高扬设计局概况米格-23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1964年开始设计,1967年5月26日原型机首飞,1970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批生产。

1985年左右停产,共生产约3000架。

西方给绰号“鞭挞者”(Flogger)。

除装备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越南、古巴、前民主德国、利比亚等国。

主要出口型为米格-23MC和MФ,出口单价360~660万美元(1980年币值),约为同期“幻影”III售价的1/2,F-16的1/3。

该机在俄罗斯正被苏-27和米格-29所取代,其它国家还要继续使用下去。

米格-23有以下主要型别:米格-23原型机,1967年5月26日首飞。

米格-23C首批生产型。

1969年5月首飞。

1969~1970年生产几十架交部队试用。

之后大批生产的是其改进型。

早期C型装P-27涡喷发动机和米格-21的PП-22雷达。

后来改装P-29发动机和专为其研制的PП-23“蓝宝石”雷达及TП-23红外探测器。

米格-23УБ战斗教练型。

双座串列。

后座有可收缩的前视潜望镜。

重量增加,机翼面积加大,增加前缘锯齿。

装P-27Ф2M-300发动机,加力推力98.1千牛(10000公斤)。

装P П-21雷达、P-3C空-空导弹和X-23空-地导弹。

也用于出口。

米格-23M为提高机动性的改进型。

加大机翼面积。

改装具有下视能力的“蓝宝石”-23Д雷达。

装P-23P中距雷达制导和P-23T中距红外制导及K-13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1972年6月首飞。

米格-23MC M型的出口型,装简化的航空电子设备,火控雷达为性能较低的“蓝宝石”-21。

米格-23MП为与美国的F-16对抗而提高机动性的改型。

机身缩短,去掉一个油箱,前缘缝翼由四段改成三段,以减轻结构重量;换装P-35-3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48千牛(13000公斤),改装“蓝宝石”-23MЛ雷达、TП-23M红外探测器,ACM-17MЛ光学瞄准具。

战斗机的代数划分详解

战斗机的代数划分详解

F-111战斗轰炸机
第四代战斗机
为应对战斗机成本的持续增长和F-4所取得的空前成功,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多用途战斗机变得非常流行, 这时发展的战斗机称为第四代战斗机。此时的战斗机 即使是专门为某一任务而设计的飞机也具有了多用途 能力。如米格-23和"狂风"等飞机发展出了各种用途的 专用型机,真正意义的多用途战斗机也纷纷登场,如 美国F/A-18"大黄蜂"和法国"幻影"2000。与前一代的截 击机不同,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是超视距作战和近距 格斗并重。电传控制和放宽静稳定性设计被广泛采用。 第四代战斗机典型机型包括前苏联的米格-29、米格-31、 苏-27,法国"幻影"2000,英国的"狂风",以及美国的 F-14、F-15、F-16和F/A-18等。
德国的Me 262
Me-262(梅赛施密特-262战斗机)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喷气式 战机。它那呼啸着的喷气式发动机和后掠式机翼显示了战斗机发展的新方向, 同时也揭开了空战史上新的一页。虽然Me-262被视作深陷绝境的纳粹德国空 军施展的最后绝招,而且其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扭转战局的需求,但不到一 年的实战过程却证明它不愧为一种强大的作战飞机。
英国“闪电”
英 国 “ 闪 电 ”
苏-9战斗机
为发五苏苏 “全十联 捕天年苏系 鱼候代霍列 笼截研伊高 击制设空 机的计高 ,一局速 。北种于拦 约单上截 绰座世机 号单纪是
-9
(Fishpot)
米格-21战斗机
米格-21战斗机(MIG-21)是前苏联于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轻型 超音速战机,单座单发。该型战斗机的原型机于1955年原型机 首次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生 产最多的一种飞机,目前仍有四大洲的近50个国家空军在使用 米格-21战斗机。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航空爱好者协会俄罗斯有“苏霍伊”、“米格”、“卡莫夫”等十几家著名的飞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名字都是以该设计局创始人或最著名设计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各设计局均使用本设计局俄文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加序号为本设计局研制的飞机命名。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米格):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

米高杨和格列维奇是该设计局的创始人。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主要产品是战斗机,也就是米格系列。

如米格—25、米格-27苏霍伊设计局(苏):建立于1938年年底,由苏霍伊创立。

苏霍伊设计局主要产品是战斗机、歼击轰炸机,如苏-27图波列夫设计局(图):前身为苏联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院,1925年安德列·尼姑拉耶维奇·图波列夫入主后更名。

它是前苏联历史最长、经验最多、技术最强的一个设计局,对前苏联的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图波列夫本人也被誉为“俄罗斯航空工业之父”。

主要产品为轰炸机、大型客机,如图-160,图-204安东诺夫设计局(安):由奥·康·安东诺夫于1946年创立,主要产品为运输机。

40年代末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成功了安-2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这种飞机总共生产了一万多架,至今还在俄罗斯等国家的农业航空中使用。

1965年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成功了载重约80吨的大型远程军用运输机安-22、安-124、安-225等。

前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后更名为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伊留申设计局(伊尔):1933年由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建立,主要从事大型客机、运输机机研制。

1974年,伊留申设计局设计了伊尔-76中程中型运输机。

俄罗斯在伊尔-76原型机的基础上还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

目前,伊留申设计局已改制为莫斯科的伊留申航空股份公司联合体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的塔什干飞机生产企业。

前苏联工业著名的11个设计局(苏霍伊、米高扬等)

前苏联工业著名的11个设计局(苏霍伊、米高扬等)

前苏联工业著名的11个设计局(苏霍伊、米高扬等)前苏联的航空工业部一共有11个独立的设计局.俄罗斯有“苏霍伊”、“米格”、“卡莫夫”等十几家著名的飞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名字都是以该设计局创始人或最著名设计大师的名字命名的,比如“苏霍伊”设计局就是以著名飞机设计大师苏霍伊的名字命名的。

各设计局均使用本设计局俄文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加序号为本设计局研制的飞机命名。

俄制战斗机的著名设计局有两家———“苏霍伊”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它们分别设计“苏氏”战斗机,如苏—27、苏—37,以及“米格”系列战斗机如米格—29等。

俄制最常见的“图”系列运输机(图—154)、轰炸机(图—160)等都是由“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

军用运输机的另外一家著名设计局是“安东诺夫”设计局,其杰作如安—22、安—70运输机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

而“伊留申”设计局则是与前两个擅长研制运输机的设计局并驾齐驱的第三家设计局,该设计局研制的运输机如伊尔—76等同样蜚声国际军火市场。

“雅可夫列夫”设计局是设计截击机、教练机的高手,它研制的雅克系列截击机和教练机也闻名于世。

俄罗斯直升机研制单位主要有“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有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等)和“米里”设计局(研制的有米—8、米—26直升机等)。

苏联/俄罗斯的飞机设计局苏联飞机按设计局简称命名, 米格: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这是俩人的名字. 多数是前线战斗机, 也就是说重量不太大,航程不太长,起降条件要求不高.精品: 地球人都知道的米格9, 15, 17, 19, 21, 23, 27, 29, 31. 传奇呀!以上为苏联航空局的较精简介绍,接下来是前苏联各航空局的代表作:苏: 苏霍依. 多数是防空军用的截击型战斗机, 还有歼击轰炸机. 精品: 苏7, 9, 15, 截击机, 苏17/19/22, 苏24, 苏25 歼击轰炸机, 还有全宇宙都知道的苏27系列.图:图波列夫, 多数是轰炸机和大型客机. 精品:图2, 4, 95, 160 轰炸机, 图104, 144, 154, 204 客机.安: 安东诺夫, 运输机. 精品: 安12, 24, 22, 70, 124, 225.伊尔: 伊留申. 多数是大型客货机. 精品: 伊尔62, 76, 86, 96. 还有伊尔2 强击机, 伊尔28 轻轰炸机.雅克: 雅克夫列夫. 包括重型截击机, 教练机, 精品: 雅克28, 126 截击机, 雅克系列教练机, 还有航母上用的雅克36 垂直起降飞机.米亚: 米亚西谢夫, 重轰炸机. 精品: 米亚 4别: 别里也夫, 水上飞机. 精品: 别6, 12米: 米里, 直升机, 这是人们常搞错的名字,好多人把他当米格了. 精品: 米6, 8, 17, 24, 28卡: 卡莫夫, 海军用直升机. 精品:卡28, 32, 卡50战斗直升机.拉:拉沃契金设计局,比较出名的是拉-5、拉-7.以及、安东诺夫设计局(主要设计机种为运输机,俄文缩写为ΑИ,英文代码为AN,中文代号为安。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

细数俄罗斯(苏联)飞机设计局◆航空爱好者协会俄罗斯有“苏霍伊”、“米格”、“卡莫夫”等十几家著名的飞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名字都是以该设计局创始人或最著名设计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各设计局均使用本设计局俄文名字的第一个音节加序号为本设计局研制的飞机命名。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米格):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

米高杨和格列维奇是该设计局的创始人。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主要产品是战斗机,也就是米格系列。

如米格—25、米格-27苏霍伊设计局(苏):建立于1938年年底,由苏霍伊创立。

苏霍伊设计局主要产品是战斗机、歼击轰炸机,如苏-27图波列夫设计局(图):前身为苏联中央流体动力学研究院,1925年安德列·尼姑拉耶维奇·图波列夫入主后更名。

它是前苏联历史最长、经验最多、技术最强的一个设计局,对前苏联的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图波列夫本人也被誉为“俄罗斯航空工业之父”。

主要产品为轰炸机、大型客机,如图-160,图-204安东诺夫设计局(安):由奥·康·安东诺夫于1946年创立,主要产品为运输机。

40年代末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成功了安-2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这种飞机总共生产了一万多架,至今还在俄罗斯等国家的农业航空中使用。

1965年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成功了载重约80吨的大型远程军用运输机安-22、安-124、安-225等。

前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归属乌克兰,后更名为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伊留申设计局(伊尔):1933年由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建立,主要从事大型客机、运输机机研制。

1974年,伊留申设计局设计了伊尔-76中程中型运输机。

俄罗斯在伊尔-76原型机的基础上还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

目前,伊留申设计局已改制为莫斯科的伊留申航空股份公司联合体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的塔什干飞机生产企业。

米格最后的『支点』——俄罗斯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最后的『支点』——俄罗斯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最后的『支点』——俄罗斯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杜朝平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 作为世界上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9轻型战斗机因机动性能优异而著称,曾销往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和印度等20多个国家.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等国空军的米格-29都惨败在美制F-15及F-16战斗机的手下,米格-29战斗机因此日薄西山并逐渐从国际军火市场上消失了.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杜朝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终极"支点"俄罗斯米格-35战斗机全解析 [J], 高智
2.任重道远米格-35多用途战斗机参选记 [J], 温杰
3.俄罗斯米格集团2007年推出的最新型的战机——米格-35 [J],
4.红色“支点”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史话PART.1 [J], 苏嘉鹏
5.红色“支点”——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史话Part 3 [J], 苏嘉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mig)二字,取自于前苏联两位著名飞机设计师——阿伊米高扬和米约格列维奇姓氏第一个字母。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都曾在著名的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工作。

1939年底,前苏联政府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战斗机设计局,选中了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去完成这一重任,这就是今天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米格飞机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米格一系列飞机的简介,首先介绍一下米格飞机的创始人:米高扬。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

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

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

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

“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

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

“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

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
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

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

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

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

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

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

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

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后来,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使米高扬和波里卡尔波夫产生严重分歧,而分道扬鞭。

1940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组建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实验设计室。

以后这个室发展成了庞大的米高扬设计局。

从那时起,米高扬的“高空高速”的设计思想便成了当时该局的指导思想。

米格飞机也从此开始孕育,并陆续诞生。

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1——开创历史的先河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

当时苏联空军根据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

该机安装了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时,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所以该机的研制一直进展缓慢。

米格-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航天英雄”
米格-3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战斗机。

该机由当时从属于第一国家飞机工厂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设计,但最初的设计思想则来自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K型机。

在战争中,后期,当抢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米格机开始建功立业,它特别适于5000米以上的空战,因此米格机通常进入国土防空军(PVO)服役,被用来拦截高空来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米格-9——美国的F-84“雷电”
米格-9(Mig-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苏联编号R D-20,每台静推力800公斤)。

Mi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机,喷气发动机放在前机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机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机炮,炮管伸在机身外。

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成为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5——朝鲜战争的“柴捆”
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制的高亚音速单座歼击机、也是苏联第一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5于1946年开始设计,1948年3月投入批量生产,年底开交付空军使用。

米格-15主要有两种改型:米格-15比斯和双座教练型乌米格-15。

该机不仅在苏联使用,波兰和捷克还曾进行仿制,中国在建国初也购买了米格-15飞机。

米格-15飞机19 54年停产,各型生产数量超过16000架。

米格-17——改版后的“壁画”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

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 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

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

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

米格-19 ——超音速的“农夫”
米格-19是前苏联米格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种传统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批量生产的超音速战斗机。

它爬升快,加速性和机动性好,火力强,能全天候作战,主要用于空战,争夺制空权,也可实施对地攻击。

飞机长14.64米,机高3.89米,翼展9米,最大起飞重量8830千克,飞行高度18.5千米,最大航程2160千米。

机载主要设备有通信电台、测距机、敌我识别器和雷达等。

米格-21——苏联的“鱼窝”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

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莫斯科土希诺机场的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

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

米格-23——可怕的“鞭笞者”
米格-23战斗机,北约称之为“鞭挞者”。

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
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

1963年开始研制,1966年首次试飞,1970年投入生产并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量生产,1986年停产,生产总数逾4000架。

米格-25——神秘的“狐蝠”
米格-25(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

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

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Foxbat)。

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

总产量约1200架左右,其中60%是侦察
型,30%是截击型,10%是双座教练型。

除在前苏联空军中服役外,还向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拉克等国出口。

米格-27——非单纯的“复制品”
米格-27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

原称米格-23Б,后改称米格-27。

1969年完成设计,1970
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

米格-27采用液压助力机械式操纵系统,座航两侧装有防弹钢板,可以执行对地攻击的空战两种任务。

该机曾经出口华约多个国家,印度也于1980年代进口了一定数量的米格-27,并购买了生产许可米格-29——当之无愧的“支点”
米格-29(MИГ-29,英文写成MiG-29)是前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高机动性战斗机。

预生产型飞机于1979年1 0月首飞,1982年投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

米格-29战斗机的基本作战任务是,能在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摧毁距其200m~60km范围内的空中目标。

所以它最适合于空中优势和近距机动空战;其后期的一些型号也可以进行空对地攻击和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对付地面上的活动或固定目标。

米格-31——神出鬼没的“捕狐犬”
米格-31高空高速重型截击机,是苏联米格和莫斯科飞机联合生产企业(MAPO-Mig)在米格-25MP型飞机基础上,研制的双座双发全天候截击机。

1975年原型机首飞,79年投产,82年形成战斗力。

米格-31战斗机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全金属机身,整机的50%采用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的轻质合金,其余为复合材料。

米格-33——构想中的“超级支点”
米格-33实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

按照俄罗斯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该机被视为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四代半战斗机”。

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战斗机
划代标准,则应划为第三代战斗机。

米格-33的气动外形与米格-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

米格-33的首架原型机米格-2 9M于1986年4月25日首飞,但由于资金困难未能批量生产。

米格-35——“放大”的米格-29?
米格-35(Mig-35)是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术基础上的发展机型,在俄罗斯的分级中,被列为4.5代战斗机,目前唯一的原型机是利用原先供应米格-29M2的验证机机身经过三次改进而
成。

米格-35的最大起飞重量较米格-29M2增加了30%,因此被列为中等重量的战斗机,超过了原先的分类标准。

俄罗斯正在为该机寻找海外市场,印度和阿尔及利亚为最大的潜在客户,该机预计2009年开始量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