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青藏高原位于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区,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据此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
西瓜“挂”着的原因是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1.B2.D【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透过塑料大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热量之后,以长波辐射向外散热,受到塑料大棚的阻挡,热量不易散失,塑料大棚起到了保温作用,所以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
第2题,影响瓜果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有光照和热量;拉萨地区光照条件好,热量欠缺;大棚内地面降温速度比较快,温度比较低,所以将西瓜架空,而空气中大气温度较高,有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湖南省望城一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①地下水补给②湖泊水补给③雨水补给④积雪融水补给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4.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3.C 4. C【解析】第3题,由题干提示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①全年补给稳定是地下水补给,②在春季,是积雪融水补给,③对应东北的雨季时间,是雨水补给。
第4题,从图中可知,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泥沙含量相对不大,有两个汛期,冬季流量减少,但没有封冻断流。
下图是“沿110°E经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曲线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模拟卷(附参考答案)
区域地理综合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京津冀都市圈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核心,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8个地级市。
下表示意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耕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2000 2008 2013 2018比重/% 46.42 45.71 43.57 40.971.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耕地比重下降的原因有①城市用地增加②土壤污染加剧③土地撂荒加剧④农业结构调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制约京津冀都市圈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热量C.市场D.交通3.京津冀都市圈耕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A.红漠化B.沙漠化C.石漠化D.盐渍化下图示意我国河北某成矿区岩石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花岗岩、断层2、变质岩的形成顺序是A.花岗岩、断层2、变质岩B.断层2、花岗岩、变质岩C.花岗岩、变质岩、断层2D.变质岩、花岗岩、断层25.图中成矿带富含A.有色金属B.天然气C.石油D.煤炭6.图中糜棱岩属于A.石灰岩B.侵入岩C.喷出岩D.变质岩萨吾尔山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西南边缘,最高峰木斯岛山海拔3835米,山顶终年被冰川覆盖。
木斯岛山冰川反照率较大,且时空分布变化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木斯岛山冰川融化加速,有学者建议在冰川下方建一个人工蓄水坝,也叫“冰川修复工程”,以减少冰川消融。
下图示意2018年木斯岛山冰川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9题。
7.木斯岛山冰川反照率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为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8.同一时期,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冰川反照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9.木斯岛山修建人工蓄水坝可减少冰川消融的原因是A.增加局部降水B.阻挡融水下渗C.降低气温,减少冰川消融量D.夜间气温低,坝内融水结冰我国台湾的甲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和芯片代工制造商,日本的乙公司是甲公司在日本的重要客户。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1.中国区域的定位方法(1)(2017.4浙江选考,2分)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调配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1分)区。
(1分)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
观察图中的资源调配工程走向和路线,可判断是“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始于我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此题强调“三大自然区”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
2)图中B秦岭(1分)(山脉名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山脉。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从陕西省南部穿过,位于渭河以南,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又因为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所以B山脉应该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
2.河套平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2)(经典题,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答案:问题:泥沙淤积。
(2分)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4分)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
因为灌渠水引自黄河,黄河含沙量大,且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
3.分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3)(2019江西宜丰模拟,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 mm,且集中于夏季。
下图为湟水谷地地形图。
材料二大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
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全国各地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一
中国地理(一)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地温能是指隐藏在浅层地表层的可再生能源。
常温层指地下温度的改变幅度等于零的地带。
常温层温度及深度是反映地温能的重要指标。
读我国部分城市常温层主要参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对地温能影响最小的是()A.气候特征B.断裂构造C.水文状况D.植被类型2.哈尔滨常温层埋深较大的主要缘由是()A.地温日较差大B.地温年较差大C.地温年际改变大D.地气温差大3.依据材料,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层部分热量来自地球内部,温度高于大气B.大气与常温层之间的温差与纬度改变呈正相关C.常温层埋藏的深度越大,地温能越丰富D.郑州气候温柔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下图示意我国某气象观测站点位置及其2024年观测所得的太阳辐射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气象观测站位于我国()A.陕西北部B.内蒙古东部C.新疆南部D.黑龙江北部5.与9月相比,8月份太阳总辐射偏低主要因为()A.昼长偏短B.太阳高度偏小C.降水偏多D.植被覆盖度偏大6.该地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A.11:00左右B.12:00左右C.13:00左右D.14:00左右因特别的地理位置及河道特点,黄河宁蒙(宁夏下河岩至内蒙古头道拐)河段凌汛灾难频发。
下图示意1952~2013年宁蒙河段最大槽蓄水增量的改变。
槽蓄水增量是指凌汛期因冰盖的阻水作用而增蓄在河槽中的水量。
宁蒙河段上游众多水库的建成,对防凌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河宁蒙河段最大槽蓄水增量总体改变趋势可能取决于()A.水库调蓄B.降水增加C.河床淤积D.冰期延长8.为降低凌汛对宁蒙河段的危害,可以实行的措施有()①加深河道②加固大堤③上游水库在封冻前加大下泄水量④凌汛河段人工分凌(水),削减下泄水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能衡量一个地区种植某种作物的集中化和特地化程度。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习题(解析)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项习题(解析)一、选择题南沙群岛是南海分布范畴最大的珊瑚礁群。
南沙岛礁的专门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
往常用小塑料盒进行栽培,但产量极低,采纳“南沙温室”技术后,蔬菜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读图回答1~2题。
1.岛礁上“吃菜难”的缘故是()A.气候洪涝,降水稀水B.气温较低,热量不足C.阴雨较多,光照缺乏 D.多石灰岩,土壤贫瘠2.“南沙温室”的要紧作用是()A.增加热量B.保持空气湿度C.削弱狂风和高温的阻碍D.保持土壤肥力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峰可能属于()A.秦岭山脉B.太行山脉C.武夷山脉D.祁连山脉4.北坡一月降水量大于七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A.1 000 m以上B.1 000 m以下C.1 400 m以上D.1 400 m以下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A.a处于阿尔泰山区B.b湖为咸水湖C.c湖周边夏季高温D.d省区简称宁6.在图中三江源地区爱护湿地,要紧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A.丰富物种B.涵养水源C.净化空气D.美化空气(2021广东文综)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2021·上海地理)“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宽敞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读图回答9~10题。
9.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复习题详解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复习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不同 B.土壤不同 C.水热不同 D.海拔不同5.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7.⑤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交通发达C.水热条件好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8.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 ℃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45 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含答案解析
考点45国家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一、选择题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和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某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度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中西部省级行政区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D.云、贵、川三省级行政区处于中游水平2.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①资源利用②环境治理③环境质量④生态保护⑤增长质量⑥绿色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②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③盐城等地滩涂面积占比较高④林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①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②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③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④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近年,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
据此完成第5题。
5.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使部分可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②将有害垃圾分类集中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③美化城市街道环境④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23浙江卷,5~6)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互融合的关键。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 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 含答案解析
考点34生态脆弱区域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这种存世2000多年的“绿色引水工程”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依据当地地形构造特点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是新疆历代农民的智慧结晶。
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有()①收集雨水②引流地下水③提供生产用水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②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③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
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
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每年需要花大力气整治“迷你绿洲”。
据此完成第3~5题。
3.“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A.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C.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从而增大侵蚀D.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从而减少堆积4.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植树种草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从外地运沙5.被整治的“迷你绿洲”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3月B.6月C.9月D.12月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关于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林地深度在2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B.华北紫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在深度约100厘米处C.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大D.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华北紫丁香>油松>刺槐7.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①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②提高乔木密度③采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④培育耐旱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再加上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图一为我国某省1990~2015年六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单位:km2)变化图,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该省三种不同地形某时期水域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该省最有可能是()A.青海省 B.台湾省 C.江西省 D.江苏省2.甲、乙、丙对应的地形类型分别是()A.丘陵高原盆地 B.山地丘陵平原C.平原山地高原 D.盆地山地丘陵渭干河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目前已无水注入塔里木河。
骆驼脖子水电站是渭干河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五级水电站。
下图为渭干河流域图。
据此回答3~5题。
3.渭干河目前已无水注入塔里木河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灌溉B.气候干旱C.河流改道D.河床淤积4.渭干河梯级开发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与发电 B.发电与灌溉 C.灌溉与航运 D.防洪与航运5.骆驼脖子水电站建成后对渭干河中下游的影响是( )A.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 B.蓄积雨水,改良土壤水分C.蓄水冲沙,减轻河道淤积 D.调节水量,改善灌溉用水条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6~7题。
6.造成图中阴影区域年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原因是()A.纬度较高 B.受寒潮影响显著 C.地势较低 D.受沿岸暖流影响7.导致图中甲、乙、丙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B.冬季风、海陆位置、地形C.经度位置、洋流、植被 D.夏季风、海陆位置、地形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由于湖水盐度高被称为中国的“死海”,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完成8、9题8.下列关于盐池中盐分来源的说法,合理的是()A.盐分可能是风力沉积B.盐类主要是黄河输入C.地质时期有盐类沉积D.该地火山爆发有盐类喷出9.中条山对盐池盐度的影响是()A.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温作用明显,盐度上升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强度较大,盐度下降C.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降温蒸发较弱,盐度下降D.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夏季升温蒸发旺盛,盐度上升下图为云南、海南和上海之间蔬菜供应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2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答案】A【解析】大致判断该地位于我国非季风区西北内陆、阿拉善高原,甲地因地制宜种植枣树,区域环境应该是干旱,所以枣树因耐旱,选A.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答案】D【解析】既然枣树耐旱,考虑到海拔在2021—3000米,应该是冬半年寒潮影响势力范围,就应该考虑主要的自然灾害为冻害。
(内陆台风影响不到,降水较少,洪涝可能小),选D.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答案】A【解析】考查区域特点,考虑到甲地小枣品质优良:含糖量高,主要是光照强和气温日较差大,利用积累糖分而品质优良。
选A.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2题4.成都某校学生沿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林、草原、荒漠【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从成都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这条线考察,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温度带,再结合我国的年降水量的分布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兰州处在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即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上。
从而得出答案为D。
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5.202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解析】影响风电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因素。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40中国区域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40中国区域地理(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湛江模拟)福建海坛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漫衍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独特现象。
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笼盖着一些黑色碎石。
海坛岛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
据此完成1~3题。
1. 该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腐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腐蚀作用2.“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改变沙粒运动偏向B.村落位于山地的背风地带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3.沙丘相近村庄种植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水稻B.甘蔗C.甘薯D.小麦剖析:第1题,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
第2题,依据图文信息可知,村落位于谷地中阵势相对较高的位置,本地盛行东北风,风向与谷地敞开偏向一致,从北方海面吹来的大风会把沙丘表面的沙子吹起,受到君山的阻挡,混合着沙粒的大风快速转向,在沙丘顶部形成旋风,沙子伴着旋风旋转,慢慢沉积在沙丘上,不会向远处飘移,从而形成“沙不袭村”的现象。
选A。
第3题,不论沙丘相近村庄种植哪种农作物,都要相符因地制宜的原则。
该地气候干旱,不宜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和甘蔗,风力大,不宜种植小麦。
选C。
答案:1.B 2.A 3.C(2019·肇庆模拟)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简图,完成4~5题。
4.白城的年均匀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A.靠近冬季风源地B.海拔低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D.纬度低5.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A.受冬季风影响较大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C.蒸发旺盛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剖析:第4题,图示白城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则冬季气温高于哈尔滨,使年均温较哈尔滨高。
第5题,图示年降水量线总体呈南北走向,且数值由东向西减少,说明夏季风影响强弱是决定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练习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练习题近二十年来,山东经济得到了跨过式进展,成为我国东部一个耀眼的亮点。
然而,在注重经济进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存环境的爱护。
渤海、黄海生态日益脆弱,无疑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泼了一瓢冷水。
有关专家呼吁:假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遏制污染,十年后,渤海、黄海部分将变成“死海”。
依照上述材料,回答1~4题。
1.下图中,与山东半岛气候特点相符合的是()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工矿业、都市众多,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①缓解大都市人口过度膨胀,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④充分利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⑤缓解都市中心衰落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3.假如渤海、黄海成为“死海”,到那时,即便不再向渤海、黄海排进一滴污水,单靠其自然与外界交换复原生态,至少要用200年时刻,这说明()A.海洋环境的更新周期是200年B.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C.海洋中的自然资源差不多上可再生的D.海洋生物的繁育能力专门弱4.制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展的自然区位因素要紧是()A.人口压力大B.水源紧缺C.海盐资源少D.石油资源紧缺答案:1.B2.C3.B4.B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
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喀什、深圳两地区都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分别回答深圳和喀什两特区进展的区位优势。
(3)2021年7月28日深圳遭遇今年最强暴雨,全市近百处积水,试从都市化角度分析积水严峻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
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学科~网(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
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
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全国卷II】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9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9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6分)(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10分)(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分)(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4分)【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
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
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
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2)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以判断其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距离的较近,可以判断其贵安新区距离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
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利用、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等。
(3)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原因。
从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
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
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致。
【2018天津卷】14.(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图12文字所示)(1)图12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9分)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6分)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港的建设、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京津冀的发展定位应立足各自优势制定:北京为首都,突出优势是高校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天津为直辖市,靠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现代工业基础好;河北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好。
源:学科网ZXXK](2)天津港转出一些与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可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减轻污染;这对于周边其他港口而言,因产业增加,可以增加吞吐量,规模扩大,便于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主要是生态屏障、水源地,因此要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大林业比例。
平原地区则要立足于华北缺水的现状,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2018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4分)【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分)(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分)(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分)【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
“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2018JS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4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