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并默写。

3.感知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情感,鉴赏山人之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模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有着众多美丽的山水。

那么,这个暑假,你去游历了哪些好地方?了解到了哪些好去处?哪位同学能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问题:1.敬亭山在什么地方? 2.是谁在“独坐”?在“敬亭山”都能看到什么? 3.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二、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1.带问题自由朗读《独坐敬亭山》,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三、解疑合探课件展示两首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随着诗文的出现,逐一播放两首古诗的画面。

探究:可见的画面是你刚才想到的吗?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想到?这与你对诗文的理解有怎样的关系?交流:试着填写下表汇报: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中,分别找出两首诗的时间、地点、所见景物以及景物特点、诗人心情的不同,从而在整体上感知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的不同。

四、质疑再探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问题你都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1.还有哪些古诗是写祖国大好山河的?2.我应该怎么把古诗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五、运用拓展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

பைடு நூலகம்个性添加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XX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模式
姓 课 名 题 年级 (学科) 单元课题 课时
教学目标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重点 难点 法 法 三疑三探 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分钟) 个性添加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3 分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 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 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5 分钟) 自探提示:
个性添加
二、解疑合探(15 分钟)
三、质疑再探:(3 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 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 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2 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 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 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5则范文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5则范文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5则范文第一篇: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的精髓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初步探索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

一、设疑自探(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一是能够简洁、恰当地导入新课;二是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三是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环节操作要领:1、环境要适宜。

适宜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大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

2、时间要充足。

充足的时间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范围要明确。

范围是根据课题质疑还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是课文理解方面的还是课文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都要做到疑有所据。

4、问题有特色。

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避免模式化、程式化。

5、问题处理要灵活。

不同的问题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浅层次问题当场直接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探究解决;必须改变“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者“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

6、探究问题有价值。

探究的问题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难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7、设疑过程要重视。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先设疑,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教师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

本环节操作要领:1、自学提示要明确。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语文(共5篇)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语文(共5篇)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语文(共5篇)篇: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1、秋天向我们微笑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

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目的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

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

(22分钟)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

(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

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5、做“组字”游戏。

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四年级下语文三疑三探3-4单元

四年级下语文三疑三探3-4单元

十四道沟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 3 单元教学设计课题9 自然之道备课人严文娟教学目标1、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能收集有关太平洋绿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9 自然之道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预设:1.“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上面的疑问,参照出示自探提示: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思考问题: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这件事写了哪几件事?(幼龟遇敌、向导救龟——误导信息,致使幼龟倾巢而出——大多数幼龟被海鸟啄食而亡)二、解疑合探(一)探究第1-4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当那只出来侦查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我们”要救幼龟的理由是_______,向导不救幼龟的理由是__________。

4.最终向导有没有救那只幼龟?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极不情愿”是什么意思?(2)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5.找出这部分描写向导的神态及语言的句子,指导学生揣摩、体会。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2)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指什么?6.向导为什么还是按“我们”的要求做了,他这样做对吗?(二)探究第5-8自然段过渡:正当“我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时,不料“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

小学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疑三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使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2. 培养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介绍“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使用和案例分析;2. 图书、网络资源和实物:用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3. 分组卡片:用于学生分组。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放分组卡片。

b. 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到的内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a. 展示“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定义和步骤。

b. 播放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应用过程。

3. 实践(30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的学科内容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b. 学生通过研读书籍、搜索网络资源和观察实物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

c. 学生利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逐步解答问题并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i. 第一疑:明确问题。

ii. 第二疑:找寻信息。

iii. 第三疑:解释归纳。

iv. 第一探:延伸拓展。

v. 第二探:假设验证。

vi. 第三探:问题解决。

4. 总结(10分钟)a.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并分享他们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思维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b.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三疑三探”思维方法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反思:在此教案中,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逐步探究问题,能够培养出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升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疑三探语文教案

三疑三探语文教案

三疑三探语文教案教案标题:三疑三探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疑三探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的介绍和解读。

2. 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3. 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疑惑和困惑。

二、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的介绍和解读(15分钟)1. 解释什么是三疑三探学习方法,强调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分别介绍三疑和三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问题。

三、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20分钟)1. 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至少三个问题。

2.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答案。

四、写作技巧的指导和实践(20分钟)1. 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提纲、段落结构、过渡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要求他们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进行写作。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对今后学习的期望和计划。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

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问题。

2.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在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疑三探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三疑三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适用于各教育阶段。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知识、案例和问题;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3. 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三疑三探”的学习方法,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案例,介绍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学习第一疑——问题引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并提出个人观点。

步骤三:学习第二疑——材料探究(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如图片、文字、实物等。

2. 学生观察材料,记录关键信息并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信息。

步骤四:学习第三疑——问题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材料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记录解决步骤和答案。

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的优势和应用;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和感悟;3.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性积极反馈。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同时,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运用“三疑三探”学习方法。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表现;2. 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展示中的表现和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语文中的三疑三探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3. 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三疑三探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运用三疑三探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笔记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教师提问:你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或疑惑?请举例说明。

二、讲解三疑三探方法(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三疑三探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师详细解释三疑三探方法的三个步骤:提出疑问、探索解答、总结归纳。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三疑三探方法的具体应用。

三、小组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语文学习中的难题或问题。

2. 小组成员共同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所选问题。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解决过程和结果。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产生其他的疑问?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产生的其他疑问。

3.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1. 教师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想到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什么?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想到的其他解决方法。

3.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这些新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疑三探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应用技巧。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选择一个难题或问题,运用三疑三探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过程和结果。

三疑三探 教案

三疑三探 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三疑三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2.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教学重点:1. 理解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2. 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提出问题;3. 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进行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进行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册;3. 提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2. 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三疑三探。

解释三疑三探的含义,并强调其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二、理解三疑三探(10分钟)1. 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三疑三探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一个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

三、提出问题(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记录在练习册上。

四、问题探究(20分钟)1. 学生小组内部合作: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小组间交流:不同小组之间分享问题和解决思路,互相学习和提供反馈。

五、信息分析和评价(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信息分析和评价的展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个人反思:学生在练习册上写下自己对今天学习的感悟和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三疑三探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运用三疑三探的方法。

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案标题:四年语文三疑三探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四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三疑三探句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三疑三探句式的定义和用法。

2.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3. 运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选择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课文,包含三疑三探句式。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笔、纸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些常见的疑问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句子,例如三疑三探句式。

步骤二:学习三疑三探句式(15分钟)1. 解释三疑三探句式的定义:即通过提出三个问题或三个疑点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2. 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引导学生理解三疑三探句式的用法和特点。

3. 提供更多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三疑三探句式的理解。

步骤三:分析课文中的三疑三探句式(20分钟)1. 将选择的课文分段展示给学生,并指导他们找出其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中的疑问点,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句式。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展示给全班。

步骤四:运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和写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话题或问题。

2. 学生利用三疑三探句式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三疑三探句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分析其中的三疑三探句式。

3.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积极运用三疑三探句式。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三疑三探句式写一篇短文或作文,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四下三疑三探教案设计及反思

四下三疑三探教案设计及反思

四下三疑三探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四下三疑三探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学会设计符合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要求的教案;3.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1. 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教案设计的要点和步骤;3.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2. 知识讲解(15分钟):- 简要介绍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四下(四周环境)、三疑(学生的疑问)、三探(教师的引导和探究);- 通过示例解释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3. 教案设计要点和步骤(20分钟):- 介绍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步骤演示教案设计的流程,包括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准备等。

4. 教学实践(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符合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要求的教案;-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教学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导入部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案设计要点和步骤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教案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实践部分可能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有一定的压力;- 教学反思环节的时间安排较短,学生的反思可能不够充分。

3.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实践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案设计;- 增加教学反思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四下三疑三探教学法的概念和原则,并学会设计符合该教学法要求的教案。

同时,通过教学反思的环节,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桑兰遭遇颈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理解"微笑"的含义,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主人公面对“一切”乐观、自信的惊人表现,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含义。

教学准备:桑兰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根据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品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理解课题1、板书:微笑。

问:你微笑过吗?什么时候?师继续板书:承受。

2、“承受”是后鼻音,读准音。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受、承担)“承受”可以和哪些词语交朋友呢?同学们说得真好,(承受:压力、挫折、困难、不幸)都是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如果这些加在一起,那就可以称之为“一切”。

(板书:一切)完善板书。

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微笑着承受这一切。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认识这位姑娘吗?3、出示桑兰图片,她就是桑兰。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优秀”。

1、桑兰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桑兰的运动生涯。

书上有一段话简单地介绍了桑兰,轻声读读第一节内容。

2、交流:桑兰是一位优秀的女子跳马选手。

3、为什么这么说呢?4、出示补充资料,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

指名读。

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三疑三探教案设计

三疑三探教案设计

三疑三探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礼物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1.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和掌握的生字、词语。

3.能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难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三疑三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收到过许许多多的礼物,我想在这些礼物当中肯定有让你最喜欢或是最难忘的,那么谁想来说一说你收到过亲人的令你喜欢和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呢?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令你们记忆犹新的礼物,这些礼物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从中老师能够深切感受到亲人对你们的关爱,那么课文中的小同学同样也收到了不少亲人送给他的礼物,那么大家想知道使这位小同学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小诗歌《礼物》。

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泥芽针妙精幼渐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幼”不要写成“幻” 3、出示词语。

奇妙懂得品读博大精彩寄托关爱期盼滋润幼小要求不但要度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的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

7、理解词语。

绵绵精美滋润博大期盼的意思。

三、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去年春天,爷爷送我__________ ,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妈妈送我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三疑三探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

三疑三探教案第一篇:三疑三探教案我和乌丽娜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目的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5分钟)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

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

(22分钟)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

(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

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5、做“组字”游戏。

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

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

“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

“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8、小朋友,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前教师布置孩子们去找春天。

)谁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介绍给大家?三、质疑再探。

(6分钟)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

(7分钟)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

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春天来了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燕子—蜜蜂冰雪教后反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改进措施: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

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一)感受霞光的美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

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

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

(齐读第二自然段)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

)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3、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

”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2、集体交流。

(板书:快、多)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

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

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四、拓展运用1、自主测试(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

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点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

(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初读课文,根据同学实际情况纠正读音,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3、出示词语检测:驿使、索性、驾车驭马、徒步、晏婴、驺子韩枢、心急如焚、危在旦夕、焦急、霍地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小段读课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有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出示齐景公资料)你能说说课文围绕这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齐景公动作、语言的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4、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6、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全班交流、讨论、汇报7、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