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社会学研究的构想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3月J .o f Xuzhou N or m a lU n.i (Ph il osophy and So cia l Sciences Editi on)M ar .,2005

[收稿日期]2004-04-30

[作者简介]周成平(1956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学博士。

关于小说社会学研究的构想与思考

周成平

(江苏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关键词] 小说社会学;研究范畴;构想与思考

[摘 要] 小说社会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小说的作者、读者、体式、出版、生存环境、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对此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小说的社会功能与特征,帮助小说家进一步搞好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 K 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5)02-0046-05

研究小说社会学应注意一些共性的问题,尤其是联系我国20世纪小说创作发展的实际状况,

同时也参照20世纪外国小说创作发展的一些情形来对小说社会学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开展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由此来探讨小说社会学方面一些带有根本性和规律性的问题。美国现代学者韦勒克曾经说过: 一部作品的成功、生存和再度流传的变化情况,或有关一个作家的名望和声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当然,有一部分也属于文学的 历史现象 。 [1](P100)

而小说社会学研究正是承担着对这种 社会现象 和 历史现象 进行系统考察进而探讨其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任务。本文拟就这一课题作些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关于小说的作者研究

关于小说作者的研究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

题,如小说家为什么而写作,小说家的创作条件,小说作者的类型等等。而从小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小说家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或者更进一步来说,小说家在占有社会生活的材料方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则是很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在面对小说家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小说家十分擅长于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而也有些小说家却能够出色地表现自己并不熟悉的某些内容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应当怎样来认识作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应该说,小说创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艺术劳动,小说艺术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天地。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其言辞的确不免偏激,人们很难完全认同,但他毕竟陈述了一个真理: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现象像梦一样,是很难作出准确把握和解释的。尽管小说创作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小说作品也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从小说家如何选取题材、表现生活的角度考察,大致上可将小说创作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小说家写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另一类是小说家写自己并不怎么熟悉的生活。

一般来说,说到小说家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我们大家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多少年来,古今中外许多文艺理论家对此作过无数的阐述和论证。从创作实践上来看,许多小说家通过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已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这样的创作类型也是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如果说小说创作中仅仅只存在这样的情形,那么事情也就简单了。问题在于,小说创作中还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有一些小说家特别擅长于写自己不怎么熟悉的社会生活,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甚至是不可能经历过的社会生活。例如,苏童所写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妻妾成群》等作品,它们所表现的生活几乎都是作者所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当然,也是他不可能经历过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作者并不熟悉的生活;周梅森的 徐州煤矿系列小说 、 国民党

军旅系列小说 等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也都是作家本人未曾经历而且也是不可能熟悉的生活;叶兆言笔下的秦淮题材、抗战题材等作品中的内容,则是其父辈乃至祖辈那个时代的生活,而与作者本人所实际经历过的生活无关 对于这些情况,诚如苏童所表述的那样: 我没见过妻妾成群的封建家庭,我不认识颂莲、梅珊或者陈佐千,我有的只是 白纸上好画画 的信心和描绘旧时代的古怪的激情 ; 我的创造也许只在于一种完全虚构的创作方式 [2](P1)。因此,如何认识小说家,如何认识小说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由此派生出来的 生活型作家 和 学者型作家 ,以及作家与社会生活关系方面的 源泉论 和 思想论 等理论问题,都是小说社会学中一些重要而复杂的课题,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

二、关于小说的读者研究

读者阅读小说与他的许多自身条件有关,如读者的兴趣爱好、审美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同时与他的社会生存条件、他所处社会的阅读导向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包含着诸多个人因素和社会条件等要素。

在这方面,小说本身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知道,小说一旦发表或出版之后,那么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读者这个层面得以体现的。如果一部作品缺少应有的读者群体,或者说其本身就与社会生活、社会公众相疏离,那么这部作品的社会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就因此而得出这样简单的结论,一部作品的读者越多越好。事实上,有不少好作品确实拥有很多的读者,甚至代代相传,成为经典。然而,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确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就是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低俗、媚俗甚至是庸俗的作品也很有市场,也有很多人竞相追逐这样的作品。明清之际那些庸俗性社会通俗小说泛滥成灾即属此例,新时期出现的那些 地摊文学 也与此相关。可见,小说与读者的关系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也是小说社会学研究方面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就产生过这样的情况:有许多向往进步的青年在读了鲁迅的小说之后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同样,在巴金等人的小说的激励下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大有人在。说起来,这些人最初都只是小说的读者而已。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中也常常可以见到。例如,1980年代初期,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在印刷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作者曾被以有急事为理由叫到了印刷厂。 他赶到后,被几位排字女工围住了。女工们流着眼泪责问他: 你为什么不给荆开来立功,你若不给荆开来立一等功,那我们就不排版了 [3]这样的小说读者所表现出来的认真精神和态度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最近见诸于报端的关于 风流版 小说《沙家浜》事件的讨论,也是这方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该作品因拿革命历史开玩笑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公愤。

总之,对于小说创作而言,社会上有读者在关注着小说、关注着小说创作的发展总是好事情,它表明小说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还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还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可以提供给广大读者以审美和娱乐,甚至是休息或打发时光。我们试想,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文学艺术的样式肯定会发生一些消长起伏的变化,适者生存,优者发展,而在这其中小说将会拥有更多的读者,因为许多善良的人们都相信: 好小说则与日月同辉,光芒四射,激励着我们追求尽善臻美的愿望 [4](P10)。

三、关于小说的体式研究

小说的体式,也就是小说的体裁、样式,它与小说是否能实现有效阅读、与小说的传播等问题相关。或者通俗地说,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公众的生活节奏和心理节奏都大大 提速 的情况下,比较起来,哪一种体式(从容量上看也就是篇幅)的小说更适合读者阅读,谁的生存能力更强,谁能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是很值得研究的。

就小说的体式而言,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以及微型小说(小小说)等。从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各种小说体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发展阶段,最初是短篇小说异军突起,独领风骚,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因 格式的特别 而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1930年代,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长篇小说问世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走向高潮,现代长篇小说体式也基本定型。这样,中国现代短篇和长篇小说创作的良好格局就已经形成。在当时,尽管鲁迅以《阿Q正传》为中篇小说创作标示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