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d94de08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6.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儿童用药特点
![儿童用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76b8310066f5335a8121c9.png)
儿童用药特点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性医院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儿童患者。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应熟悉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合理选择药物,特别是非儿科专业的临床医生在诊治儿童患者时更应注意,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1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儿科诊治的对象涉及胎儿、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儿童。
1.1 胎儿期用药特点胎儿不能成为直接的用药者,但很多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由于大部分药物自身的性质和胎儿生理及代谢功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胎儿中毒或致畸,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令人怵目惊心。
迄今,对妊娠期绝对安全的药物还很少,因此应尽量减少妊娠期用药,杜绝滥用,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1.2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特点胎儿娩出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生后1个月~1周岁为婴儿期,2~3岁为幼儿期。
此时的小儿正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其生理特点是体格生长显著加快,各器官功能渐趋完善。
由于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特别要密切注意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婴幼儿对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不一,可以是明显,也可以是不明显的。
因此,要警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例如氨基糖苷类对婴幼儿很难反映出药物早期中毒的指征,一旦听神经受损,多成聋哑,造成终身残疾。
这一时期主要是哺乳期,也要注意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产生的后果。
婴幼儿的给药途径仍以静脉滴注为优,它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便于控制病情。
肌肉、皮下注射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易造成吸收不完全。
婴幼儿的另一特点是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肿胀,渗出物较多,故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以祛痰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https://img.taocdn.com/s3/m/e6137a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9.png)
我国药典是规范和标准化我国各类药品的权威性参考书,是指导医务人员、药师合理使用药品的重要指南。
2015年发布的我国药典明确了一系列药品的规范用法用量、适应症等临床用药须知,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
以下将就我国药典2015版中的临床用药须知做出详细说明,以期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用药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儿童用药须知1. 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和身高均较成人小,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等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用药需根据儿童的芳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调整。
2. 儿童用药原则(1)首选口服给药,儿童用药剂型应尽量选择口服液、颗粒剂等儿童适用的剂型;(2)合理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儿童体表面积或体重进行用药剂量的计算;(3)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和家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品;(4)对于特殊用药需慎重,一些对儿童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需特别谨慎使用。
3. 儿童常用药品用法用量我国药典2015版中明确了一些常用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例如退烧药布洛芬、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生素头孢噻肟均有详细的儿童用药须知,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
二、孕妇用药须知1. 孕妇用药的注意事项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流产、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
对于孕妇用药需慎重考虑,必须在严格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孕妇常用药品避免使用一些药物在孕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如维生素A、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择。
3. 孕期常见疾病用药指南孕期常见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要用药治疗,我国药典2015版明确了这些疾病在孕期的用药指南,包括禁忌药物、适宜药物、用药剂量等,对临床医生和孕妇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老年人用药须知1.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退行性改变,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肾功能下降等特点,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需特别谨慎。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a632d6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4.png)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引言药物在儿童健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常见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腹泻、发热等都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儿童器官发育未成熟,生理变化快,药物代谢能力不足等原因,儿童用药要比成人更加慎重。
因此,本文将介绍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
儿童常用药物退热药儿童在发热时,可以使用退热药来缓解症状。
常见的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之一,有明显的降温、镇痛、抗炎等作用。
但是,使用过量或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引起肝脏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等副作用。
因此,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要注意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儿童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是儿童对抗生素过敏的发生率更高,因此使用抗生素要谨慎。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会导致药物滥用、耐药性增强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疗程来进行用药,并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消炎药为了减轻疼痛、发热等症状,常用消炎药进行治疗,例如阿莫西林、头孢等。
使用消炎药要注意用药剂量,不要过量使用。
常见感冒药儿童感冒时,可以选用一些常见的感冒药进行治疗,例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
但是这些感冒药的用药时间不能超过5天,否则会产生副作用,并增加孩子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
儿童安全用药选用儿童专用药物儿童与成人用药不同,因此要选用儿童专用药物。
儿童专用药物经过特别的研发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其成分比例和用药剂量更加适宜儿童。
精确控制用药剂量药物对儿童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对其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精确控制用药剂量对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儿童用药的途径通常包括口服、注射和外用等,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建立用药档案建立儿童用药档案可以对儿童的用药史、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进行记录,并设置用药提醒,方便检索、了解儿童的用药情况。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202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2020](https://img.taocdn.com/s3/m/7d7dc9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e.png)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儿童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高度重视的领域。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情况。
本文将就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儿童用药特点1.生理特点首先要考虑的是儿童的生理特点。
由于儿童的器官和体重相对较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可能会快于成人,因此需要根据芳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用药剂量。
另外,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2.药物种类需要考虑的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种类。
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因此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儿童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种类。
3.用药适应症儿童用药的适应症也需要特别关注。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一些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于成人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确定用药适应症。
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1.退烧镇痛类药物在儿童退烧镇痛用药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芳龄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2.抗生素对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药物。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3.神经系统药物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常用到镇静安抚剂、抗癫痫药物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出现药物依赖或药物过量的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在使用药物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根据芳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剂量和药物种类;其次要注意选择适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的情况。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e57dd6b8f67c1cfad6b848.png)
儿科临床用药特点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较大。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有其自身规律,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6% ~7% ,新生儿高达24.7% 。
因此,对其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1、小儿用药特点: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和泄的过程快。
体液占体重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
小儿生长发育时期,消化、血液、肝肾功能均不完善。
免疫系统不完善。
年龄不同,发育营养状况不同。
由于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 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过度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儿童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特点:儿童药物吸收特点: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吸收率较高,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
小于2 岁小儿胃排空慢,肠壁薄,多数药物吸收增加。
新生儿胃肠道及肌肉注射吸收不稳定,故采用静脉给药。
儿童皮肤、粘膜相对较薄(鼻腔、口腔、直肠等),吸收较成人好,比较方便。
儿童药物分布特点: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许多药物易通过其进入。
小儿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量大。
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越年幼,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作用延长;小儿的血浆蛋白浓度低,与药物亲和力低,相同血药浓度时药物游离浓度比成人高,如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苯妥英钠。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小儿肝体积小,代谢解毒能力弱;小儿体内肝药酶系统不完善,包括肝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
新生儿因缺乏葡萄糖醛酶,应用氯霉素易中毒引起“灰婴症”。
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应用磺胺类、呋喃类药时可出现溶血现象。
儿童药物排泄特点:小儿的肾功能、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均明显低于成人,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仅为成人一半。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5fee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4.png)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抗菌药可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的经验性选用;用药后48h,病情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抗菌药。
(A)A.正确B.错误2.国内某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达(B)A.52.00%B.53.00%C.54.00%D.55.00%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
(B)A.正确B.错误4.以下儿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限制不正确的是(A)A.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用于10岁以下患儿B.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C.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D.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5.儿童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的是(C)A.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B.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C.过敏性腹泻D.真菌感染6.口服退热药后不到用药时间体温又升高可以给予退热栓。
(B)A.正确B.错误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感冒的治疗原则是(ABCD)A.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B.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C.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D.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2.儿童超说明书用药遵循的原则是(ABCD)A.必须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B.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C.超说明书用药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D.超说明书用药需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决定权3.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有(ABD)A.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B.抗酸药、铋剂等会减弱益生菌疗效或杀死益生菌,不应合用C.蒙脱石、药用炭等吸附剂也不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两者至少间隔两小时以上D.储藏温度4.儿童适宜的口服剂型有(ABCD)A.液体制剂B.具有灵活性的固体制剂:分散片、颗粒剂……C.刻痕片D.咀嚼片。
儿科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9bcc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2.png)
儿科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在儿童领域,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需要更为谨慎和细致,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
儿科用药的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是保障儿童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在儿科用药中,不仅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还需要兼顾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以确保药物对儿童的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
儿科用药的特点生理发育特点儿童的生理发育处于快速增长和发育阶段,代谢率相对较高。
这意味着儿童的药物代谢速度可能加快,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需要更频繁地给药,且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也可能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做出调整。
药物代谢情况儿童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相对不健全,因此容易出现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或排泄不及的情况。
这就需要在用药时谨慎监测药物的浓度和剂量,避免药物中毒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副作用和安全性由于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某些药物在儿童体内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在儿科用药中需要尤为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次,以及药物的可能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儿科药物及合理使用退热镇痛药常见的退热镇痛药包括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用于降低儿童的发热和缓解轻度疼痛。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按照医生建议适量使用,不可滥用或超量服用,以免引起药物中毒或损害儿童的肝肾功能。
抗生素抗生素在儿科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遵医嘱服用完整疗程,不要随意中断或自行增减剂量。
咳嗽止咳药和祛痰药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包括咳嗽和喉咙痛等,为缓解这些症状,通常会使用咳嗽止咳药和祛痰药。
在选择这类药物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避免药物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支持身体健康发育,但过量或不必要的补充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重庆2020年执业药师继教答案-18.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重庆2020年执业药师继教答案-18.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ee381dfe4733687f21aa41.png)
D.储藏温度
A.正确
B.错误
1、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必须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B.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C.超说明书用药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D.超说明书用药需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决定权
2、
儿童适宜的口服剂型有(ABCD)
A.液体制剂
B.具有灵活性的固体制剂:分散片、颗粒(ABCD)
A.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
B.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
C.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
D.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
4、
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有(ABCD)
A.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
B.抗酸药、铋剂等会减弱益生菌疗效或杀死益生菌,不应合用
1、
国内某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达(B)
A.52.00%
B.53.00%
C.54.00%
D.55.00%
2、
以下儿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限制不正确的是(A)
A.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用于10岁以下患儿
B.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
C.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
D.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
3、
儿童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的是(C)
A.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B.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C.过敏性腹泻
D.真菌感染
4、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A)
A.正确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7cf60cf121dd36a22d820e.png)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生理上不同与成人,小儿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就小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合理用药的原则阐述如下,并对不合理用药剖析,以引起重视小儿的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1.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小儿一般指新生儿、乳幼儿及儿童,小儿的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远比成人大(其中主要是细胞外液变化较大),而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则较成人为低,各时期其身体各部分,包括各脏器的生长发育程度不同,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也与成人不同。
1.1 药物的吸收胃可暂时贮存药物,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婴幼儿的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则,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被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同时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约大两倍,且皮肤通透性高,皮肤用药可致不良反应。
1.2 药物的分布药物被吸收后向各脏器分布,由于新生儿体重的75%是水,到出生后六个月体内水分才急剧减少,以后则徐徐减少到接近成人值,固应看到,主要在细胞外液分布的药物在新生儿和幼小儿童或成人为大,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如胆红素等,固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璜胺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以致毒性增高。
1.3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主要脏器是肝。
小儿肝脏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随年龄增长而渐趋完善。
新生儿微体氧化酶则发育、氧化作用低,葡萄糖醛酸不足使药物代谢过程受到障碍,像氯霉素等须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被排除体外的药物,新生儿若大量给予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导致灰婴综合症。
1.4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79ec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6.png)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遵循医生的处方:儿科常用中成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出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根据疾病症状选择药物:儿科常用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使用。
例如,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选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或小儿退热栓剂,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剂量不同。
对于儿童感冒咳嗽,可选用银翘片或小儿咳喘颗粒等药物。
3.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疗程:儿童的呼吸、循环、代谢等生理机能都不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与成人也不相同。
家长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中成药,并根据医生的指示来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和疗程。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儿童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一些药物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如板蓝根颗粒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不能同时服用。
在使用中成药前,完整告诉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注意药物副作用:儿童的生理机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家长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消化不良、皮疹等,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6.药物存储和使用安全:儿童的好奇心重,对药物容易产生误食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将药物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中成药,应立即就医并将药物包装带到医院。
总之,合理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症状,但前提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注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并随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2247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d.png)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1.安全性高: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器官发育水平与成人不同,因此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和清除速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容易出现药物积累或者呈现反应过敏等情况。
因此,儿科常用药物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经过儿科临床试验的验证。
2.适宜的剂型:儿童因为年龄小,无法自行吞咽大颗粒药物或者苦味药物,因此儿科常用药物的剂型需要灵活多样,如颗粒剂、口服液、混悬液、糖浆、栓剂等,以便于儿童用药时的服用和吸收。
3.药物浓度适宜: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发育不完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相对较低。
因此,儿童用药时,药物浓度应适宜,不得过高或过低,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便于调整剂量: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体重和体表面积变化较快。
因此,儿科常用药物应该提供剂量调整的便利性,以便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剂量计算,保证药物疗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品种齐全:儿科常用药物需要覆盖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需求,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常见疾病,以及儿童特殊情况下的药物需求,如新生儿黄疸、早产儿支持治疗等。
6.监测方便:由于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症状和感受,因此对于儿科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
因此,儿童常用药物应该便于监测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7.试验严谨:儿科常用药物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以确保儿童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儿童用药中,要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遵循适应症的治疗原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同时,在儿童用药过程中,要重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a0c8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4.png)
01
02
03
04
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感冒药的 种类:解热镇 痛药、抗过敏 药、止咳药等
儿童感冒药的 剂量:根据年 龄、体重等因
素确定
儿童感冒药的 服用时间:饭 后服用,避免
空腹服用
儿童感冒药的 不良反应:关 注药物说明书,
及时就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止咳药的合理使用
止咳药的种类: 中枢性止咳药、 外周性止咳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管理
制定严格的临床试验标准 和规范
加强对临床试验的监督和 检查
提高临床试验的透明度和 公开性
加强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 和评估
建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目的: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及时发现和预防不良反应
监测范围:包括药品生产 企业、医疗机构、药店等
报告要求:及时、准确、 完整地报告不良反应情况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 用药的合理使用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 录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录项标题
PART 01 儿童用药特点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吸收:儿童胃 肠道吸收能力较弱,
承担社会责任:积 极参与公益活动, 支持儿童健康事业 发展
政府在儿童安全用药方面的责任
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保障儿 童用药安全
加强监管,确 保药品质量和 安全
提供专业培训, 提高医生和药 师的用药水平
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家长和公 众的用药安全 意识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
![儿科常用药物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def2cf7f1922791688e8d9.png)
儿科临床用药特点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较大。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有其自身规律,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6%~7%,新生儿高达24.7%。
因此,对其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1、小儿用药特点: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和泄的过程快。
体液占体重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
小儿生长发育时期,消化、血液、肝肾功能均不完善。
免疫系统不完善。
年龄不同,发育营养状况不同。
由于小儿呼吸道狭窄,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当小儿肺炎或剧烈咳嗽时,宜用祛痰止咳药,而忌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咳嗽中枢受到过度抑制而加重呼吸困难。
2、儿童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特点:儿童药物吸收特点: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吸收率较高,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
小于2岁小儿胃排空慢,肠壁薄,多数药物吸收增加。
新生儿胃肠道及肌肉注射吸收不稳定,故采用静脉给药。
儿童皮肤、粘膜相对较薄(鼻腔、口腔、直肠等),吸收较成人好,比较方便。
儿童药物分布特点: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许多药物易通过其进入。
小儿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量大。
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越年幼,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作用延长;小儿的血浆蛋白浓度低,与药物亲和力低,相同血药浓度时药物游离浓度比成人高,如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苯妥英钠。
儿童药物代谢特点: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小儿肝体积小,代谢解毒能力弱;小儿体内肝药酶系统不完善,包括肝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
新生儿因缺乏葡萄糖醛酶,应用氯霉素易中毒引起“灰婴症”。
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应用磺胺类、呋喃类药时可出现溶血现象。
儿童药物排泄特点:小儿的肾功能、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与重吸收功能,均明显低于成人,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仅为成人一半。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3859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f.png)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儿童用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疾病时,通过合理、安全的方式使用药物来治疗和缓解病症。
儿童用药相较于成人用药具有一些特点,包括药物选择的限制、用药剂量的不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等。
合理使用儿童药物是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儿童用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药物选择的限制:儿童用药受到药物选择的限制,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排泄等生理机能都与成人不同,所以许多成人常用药物在儿童中不宜使用或剂量需调整。
2.用药剂量的不同: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机体比例小,所以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对于特殊疾病或特殊人群,如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用药剂量更加复杂。
3.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不完善,因此儿童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中毒和永久性损伤等。
针对儿童用药的特点,合理使用儿童药物的几个原则和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点:1.确定适用症和药物选择:在使用儿童药物之前,需要准确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适应症。
儿科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儿童用药指南和标准化治疗方案。
常用儿童药物包括退热药、抗菌药物、维生素等。
-退热药:儿童常见的发热疾病包括感冒、发烧等,可以选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但是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和过度依赖。
-抗菌药物:儿童用药中常用的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但是应该谨慎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因为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问题。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原菌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维生素:儿童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所以维生素的合理补充对儿童成长发育非常重要。
常用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但是使用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理状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2.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线答题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线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0002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9.png)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线答题(实用版)目录1.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概述2.儿童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特点3.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4.儿童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一、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儿童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儿童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特点、合理使用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阐述。
二、儿童抗菌药物的种类和特点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是儿童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低毒副作用、口服和注射剂型齐全等优点。
常用品种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新一代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作用迅速、口服和注射剂型齐全等优点。
常用品种有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
3.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较窄、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口服和注射剂型齐全等优点。
常用品种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4.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口服和注射剂型齐全、对耐药菌株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等优点。
常用品种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三、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明确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首先明确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遵循剂量和疗程: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遵循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
3.联合用药:在感染严重或病原体未明的情况下,可采用联合用药,以扩大抗菌谱,提高治愈率。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互拮抗,降低疗效。
四、儿童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不要滥用抗菌药物,以免引起药物耐受和二重感染。
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与安全性评估
![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与安全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816fd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c.png)
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与安全性评估药物的使用和安全性评估一直是医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特别是在儿童中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药物使用和安全性评估。
一、药物使用中的儿童特点在使用药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在药物使用中的一些特点:1.药物代谢能力差异: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完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药物积累。
2.药物剂量的调整:儿童的体重、年龄、发育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剂量。
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
3.药物副作用的不良影响:儿童对药物的副作用更加敏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消化道反应等。
二、儿童药物安全性评估的方法为了对儿童用药进行安全性评估,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药效,推测其对儿童的影响。
2.临床试验:通过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收集儿童用药的相关数据,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数据库分析:利用儿童用药的数据库,对大量的用药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4.观察研究: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对儿童用药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三、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儿童用药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2.正确的药物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合理计算药物剂量,并确保准确无误地用药。
3.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4.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避免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儿童药物的发展与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儿童药物的重视,针对儿童的药物开发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适用于儿童的药物的问世,从而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论在儿童用药中,良好的药物使用和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
儿童用药特点详尽版
![儿童用药特点详尽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2d25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8.png)
3 肝脏解毒功能不足: 特别是新生 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 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 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 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4 肾脏排泄功能不足: 新生儿、特 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 ,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 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 作用。
每天一次: qd 每天二次:bid 每天三次:tid 每天四次:qid 隔天一次: qod 每三天一次: q3d 立即: st 必要时: prn 每晚: qn
生长发育特点
• 小儿年龄分期:
• 胎儿期: 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
•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至生后足28天
• 婴儿期: 从出生后到满3周岁之前
4 从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剂量=成 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适用于不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
门诊处方的书写
处方前记: 姓名,性别,年龄,日 期,电话,门诊号
处方头: Rp 处方正文: 剂型,名称,规格×总
量(片,支),用法(sig)每次 用量,给药途径,次数,时间
1 药物名称用正规名或常用名, 剧毒 药用全称
药物剂量计算
1 按体重: 每日剂量=病儿体重(kg) ×每
(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然 后分次应用,如半衰期长者,可 一次用药。
2 按体表面积:
3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 (kg) × 0.035+1
4 >30kg:体表面积(m2)=(体 重kg-30)× 0.02+1.05
3 按年龄: 不十分精确
儿童用药特点详尽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
一、儿童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出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二、儿童药效学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
特点:儿童期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大,导致某些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这对于治疗儿童颅内疾病患有一定益处。
但是,如果药品选择及使用不当则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例如: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可致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四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婴幼儿良性颅压增高、囟门隆起等。
2.内分泌系统
特点:儿童期内分泌系统不够稳定,许多激素和抗激素制剂会扰乱儿童内分泌,导致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等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发育。
例如:糖皮质激素可影响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长期服药会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
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可影响垂体分泌;
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可影响儿童性腺发育,导致儿童性早熟;
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3.血液系统
特点:正常人体血细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组织内生成,胎儿刚出生时全身骨髓普遍能够生成血细胞,5岁后由四肢远端向心性退缩。
儿童期骨髓造血功能较为活跃,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药圈
例如:儿童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贫血、红细胞增多、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3.水盐代谢
特点1:儿童期体内电解质调节及平衡功能较差,儿童期易致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例如:长期禁食、严重呕吐容易出现低血钾、低钠血症;腹泻患儿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儿童不轻易使用泻下药、利尿药。
特点2: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
例如:苯妥英钠影响钙盐吸收,糖皮质激素在影响钙盐吸收的同时,还影响骨骼钙盐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脱钙,严重者发生骨折,影响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