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合集下载

梁启超优秀家风故事

梁启超优秀家风故事

梁启超优秀家风故事
《梁启超优秀家风故事》
说到梁启超,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家的家风那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就说梁启超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件事吧。

有一次,梁启超的儿子梁
思成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心情很低落,感觉自己怎么都学不好,整个人都变得没精打采的。

梁启超察觉后,没有直接去批评或者说教,他呀,找了个阳光特别好的下午,拉着梁思成来到了院子里。

他们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梁启超就像个老朋友一样,开始和梁思成聊天。

他跟梁思成说:“儿子啊,你看这院子里的树,它们不会一夜之间就变成参天大树吧?它们也是一点点地生长,经历风雨才能慢慢变强壮呀。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遇到点困难算啥,慢慢来,不要着急。

”梁思成听着父亲的话,抬头看着院子里那些树,心里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接着,梁启超又说起了自己小时候学习的一些故事,有失败也有成功,
让梁思成知道原来父亲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厉害的。

然后,他鼓励梁思成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在森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样。

梁思成
被父亲的耐心和理解深深感动了,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学习,遇到问题也不再轻易退缩。

梁启超就是这样,用他的爱和智慧引导着子女们成长。

他教会他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家风就像温暖的阳光,一直照耀着梁家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如今,我们也应该学习梁启超优秀的家风,让这种美好的品质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就像梁启超和他的家人一样,我们也能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
的家书是他与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记录了他对家人的关怀和对时
事的思考,也是他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和教诲。

在阅读了梁启超家书后,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梁启超家书中透露出的家庭关爱和家风教育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梁启超在家书中对家人的关怀和爱护无微不至,他不
仅关心家人的生活起居,还时常给予他们思想上的指导和鼓励。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人,塑造了一种崇高的家庭氛围,这种家风
教育对于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梁启超家书中的思想和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启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他对家人的教诲和对时事的评论都充满着深刻的见解和睿智的思考,这些思想和智慧不仅启发了我对生活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生的选择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国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启
超是一位爱国者,他对家人的教诲和对时事的评论都透露着对国家
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家人,也用自己的思想
和行动影响着社会,他的家书中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家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之,梁启超家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书信集,它不仅让
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家国
情怀。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梁启超的思想和智慧,努力
践行家国情怀,也会将这种温情和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我们的
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优秀篇】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优秀篇】

名⼈家风家训⼩故事【优秀篇】1、梁启超全⽅位爱⼦⼥梁启超有九个⼦⼥,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甚⾄还产⽣了“⼀门三院⼠”的佳话。

这“三院⼠”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的爱,是全⽅位的,不仅在求学,⽽且在为⼈处世,甚⾄理财、时政等诸多⽅⾯,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的爱。

1927年6⽉的⼀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对于你们的爱情,⼗⼆分热烈。

你们⽆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总要来⼀封信,便⼏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梁启超根本不看重⽂凭,⽽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进⼤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法--“总要‘猛⽕炖’和‘慢⽕炖’两种⼯作循环交互着⽤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所谓⼤⼩,只要在⾃⼰责任内,尽⾃⼰⼒量做去,便是第⼀等⼈物。

”当然,写信教导⾃⼰的孩⼦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夸⼥婿、⼉媳。

2、司马光教⼦有⽅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先⽣。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宰相。

司马光虽官⾼权重,但严于教⼦,很注重培养⼦⼥⾃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今的《训俭⽰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因受祖上荫庇不能⾃强⾃⽴⽽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名,侈以⾃败'。

由于教⼦有⽅,司马光之⼦,个个谦恭有礼,不仗⽗势,不恃家富,⼈⽣有成。

以致世⼈有'途之⼈见容⽌,虽不识皆知司马⽒⼦也'。

3、吉鸿昌不忘⽗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

梁启超故居 家风家教

梁启超故居 家风家教

梁启超故居家风家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梁启超出生于清朝末年,他在封建社会道德沦丧、国家衰败的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流。

梁启超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深得父亲的教诲,养成了高尚的文化修养和品德。

在梁启超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中一直都有着优秀的家风家教,这让他在精神世界和品德修养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梁启超生于文化世家,父亲梁仲绍是清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家庭教育以文化修养为核心。

在梁家,文化是最高的价值评判标准,家庭成员都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梁启超从小接受优质的家庭教育,学习诗书礼乐,注重品德养成。

在梁家,孝道、忠义、礼仪等传统美德被视为重要的生活准则,这些价值观念在梁启超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梁启超家风家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学习和求知。

梁家世代尚书诗词,文学艺术在家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父亲梁仲绍是清朝着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对梁启超的学习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梁启超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被视为头等大事,家庭成员们都努力追求知识和智慧。

梁启超从小立志学有所成,不仅自己刻苦求学,还努力帮助家人提高文化素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梁启超逐渐形成了自己批判思想和博学多才的特点,这为他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术修养,梁启超的家庭教育还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封建社会中,家风家教对于子女的品行发展至关重要。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强调孝道忠义,注重礼仪礼貌。

家庭成员们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敬重,形成了一种和睦相处的氛围。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梁启超养成了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的美德,他善良正直、忠义诚信,成为一代人尊敬的楷模。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也反映在他的政治理念和行为上。

他鼓励儿女坚守原则,锐意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维护正义。

梁启超在政治生涯中,主张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致力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他坚持真理、正义和道义,勇敢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

梁启超家风故事简短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投身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梁启超家族的风气,在当时社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而今依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梁启超家风的体现在于以下几点:1.重视教育: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

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在他的培养下,子女们纷纷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2.倡导民主与自由:梁启超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

他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由精神。

这种家风,使得梁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立、自主、敢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3.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梁启超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积极参与政治改革。

他在家庭中,常常与子女们谈论时政,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梁启超家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习梁启超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民主与自由,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新一代。

最后,关注社会与国家大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公民。

总之,梁启超家风是一种值得传承和学习的优秀家风,它为我们树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6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6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篇一《梁启超家书》是清末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家书集。

梁启超以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为背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并给予他们宝贵的教诲。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深感梁启超先生的智慧和胸怀。

首先,这本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启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差遣和工作为线索,通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关心。

他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对历史事件的剖析,让读者了解到他关心国家命运的初衷。

他对国家问题的深思熟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令人钦佩,使我对自己身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

梁启超先生在书中透露了他作为家庭的成员时的一些困惑和挫折,也向子女们留下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个人价值观培养的思考。

他强调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子女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和尊重家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

梁启超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态度深刻而简洁,让我深感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个体发展的关注。

这使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通过梁启超亲笔家书的形式,传递了他对子女们的关爱和教诲。

他在书中不仅仅是对社会、国家、家庭、个人进行了教育的探讨,更多的是以亲密的方式向子女们传达他的爱和温暖。

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给予子女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浮躁和物质的时代,梁启超先生的家书教导我们在追求内心真善美的同时,要关心他人,抱有感恩之心。

这种爱与关怀超越了文字和教育的范畴,给予我启示与感悟。

总而言之,梁启超的《梁启超家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育。

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智慧,透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传达了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思考和关怀,既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与延续,又是对后代智慧的传递与凝练。

梁启超家庭教育对当代的启示

梁启超家庭教育对当代的启示

梁启超家庭教育对当代的启示咱中国人都知道,梁启超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呀!他不仅自己厉害,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有一手呢!这对咱当代人来说,可有着好多好多的启示哟!你想想看,梁启超对子女那真是满满的爱呀!他会耐心地和孩子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梦想。

这不就像咱现在的家长和孩子相处一样吗?咱可不能总是端着架子,要多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了解他们心里在想啥。

他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可不是嘛,一个人要是品德不好,就算再有才华又能咋样呢?就像一棵树,长得再高再大,如果根基不牢,那一阵风过来不就倒了嘛!咱得让孩子知道啥是对,啥是错,让他们做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梁启超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得那叫一个快呀!要是孩子不学习,那不就落后啦?就好比人家都开汽车了,你还在骑自行车,能追得上吗?所以呀,咱得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他还让孩子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哎呀呀,这多重要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因为害怕困难就不敢去追,那多可惜呀!就像那只想飞却不敢飞的小鸟,永远也看不到天空的广阔。

咱得鼓励孩子,别怕失败,勇敢地去闯,去尝试。

再看看咱现在有些家长,老是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

这能行吗?这就好比给孩子穿上一双不合脚的鞋,他能走得舒服吗?梁启超就不会这样,他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发展。

还有啊,梁启超自己就是个很好的榜样。

他勤奋努力,爱国爱民,这些品质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孩子们。

咱当家长的也得给孩子做好榜样呀,要是咱自己都整天懒懒散散,不务正业,还怎么要求孩子呢?想想看,如果咱都能像梁启超那样教育孩子,咱的孩子能不优秀吗?咱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咱的社会能不进步吗?所以呀,咱可得好好学学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咱的孩子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呀,这是关乎咱国家未来的大事呢!咱可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用心去做。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初探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初探

四、结论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理 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他的思想提醒我们,家庭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应该充 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实际操作,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 题。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和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感谢观看
3、实现“为学和做人的贯通”
梁启超认为,“为学和做人的贯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他主张在 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 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只有将学习和做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子女。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往往只孩子的知识学习,忽略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因此,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处事 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注重能力培养
除了品德和知识教育外,梁启超还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能力是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他主张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能力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三、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实践 价值
1、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更是 一种社会责任。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
2、孩子的全面发展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 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 人才。
3、注重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不仅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也注重实际操作。他主张家 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同时也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 该注重实际操作,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门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家风故事

一门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家风故事

一个人手写两千万字需要多久?(你是孩子喜欢的父母吗?)如果这两千万字涵盖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等二十多个领域且形成数十部流传后世的作品呢?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梁启超先生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为后世留下了2000余万的文献!在此期间还培养出了9个优秀的孩子,这恐怕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了。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他的祖父之前,家族世代都是农民。

后来,梁启超的祖父梁镜泉成了当地秀才,以教书为生。

小时候祖父就经常给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和名人的嘉言懿行。

而“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更是在这位乡村小童的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所以后来,梁启超经常对子女说:“我们梁家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了自己家门本色!”在梁家,“报效祖国”这四个字,从来不是一句口头上的空话。

他的子女里大多留学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

但学成后,他们都选择了回国。

而除了爱国之心,伟大的三观同样是他给孩子们身教的宝贵财富。

梁启超很重视孩子们的品行教育,他认为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有一次,梁启超次子梁思永和一位小朋友玩耍时扭打在一起,互不相让。

后来一问,是那位小朋友的过错,但梁启超仍严厉地批评了思永。

他提出三个问题让思永反思:一是有没有必要打架?二是怎样与对方和好如初?三是再碰上这类事应该怎么处理?在思永给出了满意回答后,梁启超才让思永吃午饭。

之后,梁启超还亲自带着思永前往对方家中向小朋友道歉。

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也具有了更大的格局。

我们都知道,梁启超的一生堪称奋斗的一生。

为了救国大业,变法,革命,著书立说,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看书著作。

但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他也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他们最多的爱。

反观当今社会,很多家庭,“爸爸”的角色都是缺失的。

他们以工作压力大为由,拒绝带孩子。

“丧偶式育儿”好似成了一种主流。

梁启超是怎样做的,工作忙?孩子不在身边?那就给孩子们写信,据统计,梁启超的家书有四百余封,达一百多万字。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目录1.1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1.2 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 (4)1.3 重视学习中的趣味教育 (6)1.4 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9)家庭教育是人类接受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家庭是个人,生中最旱参与的群体,也是个人一生中参与时间最长的群体。

家庭给予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安抚,社会知识的灌输,社会规范的熏陶,为以后的个性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还有其可取之处,古人流传至今的教育理念还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它们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

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适、傅雷等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在子女教育方而取得成果。

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不仅文笔出众,著作等身,而且教子有方,满门俊秀,是近代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

进入21 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是许多父母十分关心的问题。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1.1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归宿,又是生活的港湾,它构成了孩子活动的重要舞台。

现代的家庭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生存与生活功能的单位,而应是向教育、生活和娱乐一体化的方向转化。

创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启超的九个儿女,之所以个个成才,与梁启超为他们所营造的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

梁启超平易近人,性格温和,第一夫人李蕙仙办事果断,意志坚强,第二夫人王桂荃通情达理,聪明能干。

梁启超与这两位夫人的感情十分融洽,与几位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一家人和睦团结,相亲相爱,而且都喜欢读书。

梁家儿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很抽象,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可以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

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故事

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故事

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尊重父母、关爱家人的重要品质。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家风,正是孝道的具体体现。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梁启超的孝心。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孝子。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深知父母的辛苦。

每当他看到父母辛苦劳作时,他总是默默地帮助他们,尽自己所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梁启超的父亲曾生病卧床,梁启超白天读书,晚上则照顾父亲,一直到父亲病愈。

梁启超的孝心感动了父母,也感动了身边的人。

他的孝心和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二,乡村敬老的家风。

在中国的一些乡村,有着非常浓厚的孝道文化。

有一位农民,每天都会去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帮助他们做家务,照顾他们的生活。

即使工作再忙,也从不忘记孝敬父母。

他的孝心感动了村民,也影响了整个村子的家风。

在这个乡村中,孝道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习惯和风气。

故事三,现代都市的孝心故事。

在现代社会,孝道也在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有一位年轻人,工作繁忙,但每个周末都会回家看望父母。

他会陪父母散步、聊天,帮他们处理一些琐事。

他说,父母养育自己不易,自己要用心去孝敬他们。

他的孝心和行动,也在慢慢地感染着身边的人,成为了周围人学习的榜样。

这些家风故事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的家风是多么的重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乡村还是都市,孝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从这些家风故事中汲取力量,将孝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让百善孝为先的家风在我们的家庭中代代相传。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位孝子或孝女,让家庭充满温馨和幸福。

梁启超的家风故事

梁启超的家风故事

梁启超的家风故事梁启超这人啊,自己就是个超级大学问家。

他对家里孩子那教育,真的是特别有一套。

先说他这家庭氛围,那是相当民主自由。

孩子们跟他就像朋友似的。

你想啊,在那个年代,好多家庭里家长都是板着脸,说一不二的,可梁启超家不一样。

他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啥事儿,孩子们都能大大方方地跟他聊。

就好比吃晚饭的时候,孩子们能跟他争论是读古诗好还是读小说好,他也不生气,还觉得这争论特别有趣呢。

再说说他对孩子学业的态度。

他可不是那种只看分数的老爸。

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

他的孩子各有各的本事,有的擅长文科,有的在理科方面有天赋。

像梁思成,后来成了大建筑家。

梁启超就支持梁思成去学建筑,还给他找各种学习的资源。

他还写信给梁思成呢,信里那话又亲切又有力量,就像在说:“儿子啊,你就大胆地去追逐你的建筑梦,老爸在后面给你加油呢!”而且啊,梁启超的乐观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家人。

他自己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不管是政治上的起起落落,还是生活里的困难,他总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就像家里的太阳,把这种乐观的光芒洒在每个家人的身上。

比如说家里遇到经济上有点紧张的时候,他就笑着跟孩子们说:“没事儿,这就是生活给咱们的小考验,就像做游戏遇到点小关卡,咱们一起想办法就过去了。

”他还特别注重家庭的团结。

家里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好得不得了。

在这样的家风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个个都特别有出息,还都特别有人情味。

你看,梁启超的家风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孩子们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大门呢。

梁启超教育子女给我们的启示

梁启超教育子女给我们的启示

梁启超教育子女给我们的启示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而梁启超教育子女也很成功。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到底是怎么培养他的儿女的呢?梁启超教育子女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梁启超出生于清朝晚期一个农村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他们的文化修养对梁启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祖父不仅教他识字读书,还给他讲了许多爱国故事,让梁启超从小就培养出爱国情怀。

梁启超天赋很高,学习也很刻苦,十七岁就考中了举人。

第二年梁启超结识了康有为,并拜他为师。

当时中国民生困苦,外国列强虎视眈眈。

梁启超非常赞成康有为的政治观点,和他一起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到这时,梁启超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

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是每月八元左右,而梁启超的工资达到了每月三千元。

除了工资,他还有不菲的稿费收入,演讲和讲课收入,股票和投资收入,在当时绝对是衣食无忧了。

但梁启超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所提倡的“寒士家风”。

他希望自己的儿女保持贫寒人家的家风,勤俭持家,艰苦朴素。

梁启超尤其重视逆境教育,他曾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就是因为这种寒士家风,梁启超的儿女个个都在品行上得到了磨练和提高,他们从来不利用父亲的名望来获取利益,也从不把金钱拿来吃喝玩乐,而是用在学习和研究等自我提高的正当用途。

虽然梁启超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但是也不缺乏亲切和慈爱。

他给子女写下了两千多封书信,这些信中语言温柔和煦,都是循循善诱的教导。

梁启超还非常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也很尊重孩子们的自愿选择。

他不仅是孩子们的好父亲,还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梁启超一生跌宕起伏,他不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影响了整个中国,还通过对儿女的培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演讲,提倡要做君子。

我们看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寒士家风的吃苦教育就是自强不息的一面,而亲切慈爱的家风是厚德载物的一面。

梁启超家风故事

梁启超家风故事

梁启超家风故事今天咱就唠唠梁启超他家的那些事儿,那家风啊,就像一阵超棒的春风,吹得梁家满门都是人才。

先说说梁启超这人吧,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角色。

他自己学问大得很,可他对家里的教育那也是相当上心。

他就像一个超有智慧的老船长,带着一船的家人在成长的大海里航行。

梁启超家的孩子啊,那可个个都不简单。

他对孩子们那是满满的爱,而且这爱不是那种娇惯的爱。

他就像一个超级导师,鼓励孩子们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说吧,他的孩子有的喜欢建筑,有的喜欢考古,这在当时可都不是啥大众的选择。

但梁启超呢,就全力支持,他就跟孩子说:“娃呀,你就大胆地去追你的梦,老爸在后面给你撑着呢!”在梁家,读书那是家庭里的头等大事。

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又重要。

梁启超自己就是个书虫,他家里的书房就像一个宝藏库,各种各样的书都有。

他也把这种爱读书的习惯传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那知识量就像小气球一样,不停地膨胀。

而且他们家读书可不是死读书,读完了大家还会一起讨论呢。

就像开家庭学术小沙龙,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平等地交流。

这就像一场知识的派对,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再说说他们家的品德教育。

梁启超特别注重品德的培养,他就像一个道德楷模一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

他告诉孩子们要爱国,要有责任感。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孩子们都没有只想着自己的小日子,而是积极地为国家做贡献。

就像他的儿子梁思成,虽然搞建筑研究,但也想着怎么把古建筑保护好,让中国的文化遗产能传承下去。

这就是梁启超家风的力量,让孩子们心里装着大的理想,而不只是自己的小确幸。

还有啊,梁启超家里的氛围那叫一个和谐。

一家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好得很,就像一群亲密的小伙伴。

他们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而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这种家庭氛围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窝,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风雨交加,回到家里就感觉充满了力量。

总之呢,梁启超的家风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梁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之路。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好嘞,那我就来讲讲梁启超的家风家训故事吧。

梁启超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那是相当有一套,他家的家风家训就像一阵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春风,吹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梁启超特别重视趣味教育。

他觉得要是一个人做啥事儿都觉得没意思,那这生活就没劲儿透了。

他就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们,学习也好,生活也罢,都得找到其中的乐趣。

就拿他自己来说吧,他对知识那是如饥似渴,啥学问都想去钻研钻研,这种对知识充满趣味的态度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他孩子们的心田里。

他的孩子们在他这种家风的影响下,个个都特别出色。

像梁思成,那可是在建筑界响当当的人物。

为啥梁思成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这就跟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分不开呀。

梁启超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他给孩子们写信的时候,就像个知心的老朋友一样,没有那种古板的家长架子。

有一次,梁思成在国外学习建筑遇到了困难,心情很不好。

梁启超就写信给他,信里说啊:“儿啊,这困难就像路上的小石子儿,你要是被它绊倒了就起不来,那可不行。

你得把它当成垫脚石,踩在脚下,这样你就能看得更远啦。

”这种鼓励就像给梁思成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还有啊,梁启超的家庭氛围特别民主。

孩子们在家里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跟老爸的观点不一样。

这就使得孩子们都很有主见,敢于独立思考。

比如说在讨论一些文化、社会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和梁启超争得面红耳赤的,而梁启超不但不生气,还特别高兴,觉得孩子们有自己的见解是好事儿。

总之呢,梁启超的家风家训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让他的子女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力量,各自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梁启超家训十则读后感

梁启超家训十则读后感

梁启超家训十则读后感最近读了梁启超的家训十则,感触颇多呀!在这十则家训中,梁启超先生对于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期望清晰可见。

他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品德的培养、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对家国的责任感。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勤奋和坚持的重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决定学习绘画的时候,一开始,我满心欢喜,觉得自己一定能画出惊艳的作品。

可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刚开始学素描,光是画线条就把我折磨得够呛。

老师要求我们画的直线要笔直、均匀,而且不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我握着铅笔,不停地在纸上划拉,可画出来的线条总是歪歪扭扭,像一条条蠕动的小虫子。

我着急得不行,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为了能画出漂亮的线条,我每天放学后都坚持练习。

别人在外面玩耍,我在房间里对着画板“奋斗”。

那时候,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画纸,地上、桌子上,甚至床上都有。

有时候画得太投入,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妈妈会在门外大声喊我:“别画了,先吃饭!”我嘴上应着,手里的笔却停不下来。

随着练习的增多,我的线条终于有了进步。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我开始画几何体的时候,总是把握不好比例和明暗关系。

看着自己画的歪七扭八的正方体和圆锥体,我心里别提多沮丧了。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绘画的天赋。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在家训中说的要勤奋和坚持。

我想,这么一点困难就把我打倒了,那以后还能做成什么事呢?于是,我又咬咬牙,继续努力。

我开始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认真研究书上的案例,还找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来学习。

每次画完一幅画,我都会认真地总结哪里画得不好,下次应该怎么改进。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我的画慢慢有了样子。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我终于画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当我把画拿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也给了我肯定和鼓励。

那一刻,我心里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

回想这段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坚持和勤奋的力量。

就像梁启超先生教导的那样,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家风故事心得体会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家风故事心得体会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家风故事心得体会《梁启超家书》如雷贯耳,在国学家教典范中与《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有着同样的地位。

这三部家书贯穿了我国近代、当代和现代,体现了时代大家深沉的教育观。

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喜欢看一目了然的白话文。

《梁启超家书》是文言的,从学生时代就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好多次,为语言所负累,一直没能读下去。

有了孩子之后,看过很多国内外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的育儿类教科书,各说各的道,有些理念完全相悖。

对于我这种想做个完美家长,给孩子完美家庭环境的我来说,是种痛苦。

初为人母的我,根本无从辨别,于是无从选择,于是手足无措。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静下心来念一本文言书,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我跟自己说,念不下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端坐课堂,用功学习?为人父母,必先表率。

念着念着,理顺了,也沉浸进去了。

发现家书篇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长,是啊,逐渐白话了,用词就多了。

年纪大了,子女大了,要叮嘱的也就多了。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X年前的家书,梁启超多采用“汝”“吾”“彼”“之”“耳”“矣”,句式多简洁,用词精炼,但在我念来却需要在脑中翻译一遍才能通顺。

X年,梁启超年届X,感觉他年纪逐渐大了就甩开了包袱,态度更为豁达开朗,写的信让人感觉亲近自然。

用词遣句开始白话,“我”字用得频繁起来。

开始跟子女抱怨自己身体。

甚至在给思顺的信中头一次出现“我的宝贝思顺”“我不是不想你,却是没有工夫想”,絮絮叨叨跟孩子记叙自己一周的行程安排,抱怨不休,像个老父亲。

自此之后,“爱儿”“宝贝”“孩子们”,他称呼得乐此不疲。

与其一本正经的历史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很是呆萌。

从收阅人的角度,我喜欢梁启超后期的家书风格,这在当时封建大家庭的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梁启超一共X个孩子,X女X子。

他付出极大心血精力教育,最终换来X个孩子统统有所成就的硕果。

追其原因,可从他信中窥见一斑。

学业上是良师益友:“然思成所得《四书》乃最贵之品也。

可令其熟诵,明年侍我时,必须能背诵,始不辜此大赉也。

从《梁启超家书》看梁启超的父亲形象及其对当前家风教育的启示

从《梁启超家书》看梁启超的父亲形象及其对当前家风教育的启示

第!"期"#!$年!"月现代教育科学%&'()*+',-./0&*1-0(*-(2&3!"4(-3"#!$收稿日期 "#!$5#$5"#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家风建设的启示"#项目编号$!678#!9%&作者简介 席志武#!$6:5%'男'江西高安人'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近代报刊与新闻文化&从 梁启超家书 看梁启超的父亲形象及其对当前家风教育的启示席志武!南昌大学"江西南昌;;##;!#复旦大学"上海"##<;;$== 摘=要 梁启超是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家%&梁启超家书'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作为一位父亲"梁启超在家书中具体呈现出;种形象(学业知识上的引导者)情感生活上的关怀者和道德品格上的垂范者%家风教育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文化传承"对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对当前*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 梁启超#梁启超家书#家风#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5:6<;!"#!$$!"5###!5#@==,!"#-!#3!;$6#A B 3-*C03D 'B E CD 3"#!$3!"3##!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6@;)!$"$%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倡导的!自新"!新民"理论学说对近代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如此'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实践也值得关注&梁启超共育有$个子女'!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是世人对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极高赞誉&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人文传统'!孟母三迁"!断织劝学"!岳母刺字"等都是家风教育的典范&在几千年的历史流传当中'无数!家规"!家训"影响至今$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以及各种治家格言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风关系到国家兴衰'关系到文化传承'同时也关乎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自信的确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对当前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一 梁启超家风教育的研究评述家风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兴起的家风热'有赖于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早在"#!;年!#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全国妇联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明确指出家风的重要性'认为!好家风"能够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特别节目'进一步助推了家风热'为全社会开展家风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家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他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可谓对家风的个人,社会,国家等三个层面内涵做出全面论述'充分揭示了家风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也激活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9年;月!",!;日专题片*家风+'再次助推了家风观念的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界结合家风建设的文化背景'对历代文化名人的家风展开研究'充分探讨了家风教育的当代意义&据笔者的整理爬梳'截至"#!$年6月!9日'中国知网#F2G H%上与家风主题相关文献共计:;#6篇$分别为"#!;年相关文献仅9!篇'"#!<年开始出现井喷'增至<$!篇'随后家风主题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并呈递增趋势&"#!:年:@<篇'"#!9年!##;篇'"#!@年!"$6篇'"#!6年!#<@篇&这些研究成果都从!家风建设"!家训文化"!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家风做了充分探讨'为本论题的写作提供了一定参考&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家风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在家风热的背景下受到关注&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梁启超家风教育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述$一 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综合性研究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那卷帙浩繁的著作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董方奎,陈夫义编选的*梁启超论教育+是这方面的基础文献&不仅涵盖了梁氏论兴学校,育人才,废科举,立幼学,设女学等内容'还囊括了梁启超具体的美学思想,国民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情感教育思想,趣味教育思想等&编者在引言中对梁启超的家风教育有所重视'!梁启超是孩子们的慈父,导师和朋友'在子女教育方面非常成功&梁启超的儿女们都成为高素质高成就的人才'是他亲自精心培养的结果'也是他的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理论在家庭教育中成功应用的出色范例"-;.&陈漱渝,宋娜选编的*梁启超论教育+对梁启超教育思想做了总体呈现'序言!学做现代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称'!梁启超的教育成果不仅体现在著书立说方面'也体现在中西合璧式的家庭教育当中"'并指出'梁启超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是写家书'!这些深情的家书形成了一种好的家风"-<.&宋仁主编的*梁启超教育思想研究+对梁启超的国民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教育制度改革,教学治学的原则与方法做了评述&安尊华立足于近代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认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育新型国民以拯救中华民族-:.&其他著述还包括$郑流爱对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理路,意义和价值作了论述-9.&万发云,钟珍维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宗旨,路径及意义作了综合分析-@.&二 论述梁启超家庭教育的理念与特点最早对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的是叶存洪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该文论述了梁启超对子女的学习生活,理想抱负,人格养成等方面的引导&钟庆肯定了梁氏家教的!极其成功"'并从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知识教育等方面论述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罗检秋的*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文化史+是对梁氏家庭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作者认为梁启超把新民事业落实到了家教之中&具体包括$其一'梁启超践行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其二'尊重子女个性和专业爱好'为之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其三'重视!磨炼人格"教育(其四'以爱国为立身之本'珍视和阐扬中国文化&其五'注意追随时代潮流'更新知识结构-6.&其他论文还有$崔荣华的!梁启超的家教之道",齐辉的!论近代精英家庭教育的嬗变"等&三 立足 梁启超家书 探讨梁氏家教方法及当下意义据笔者考述'当前*梁启超家书+至少有""个版本'受家风热影响'"#!:年及之后出版的!梁启超家书"多达!!部 &立足于*梁启超家书+'学界对梁启超家风教育作了充分探讨&如俞祖华,俞梦晨的!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不仅呈现了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而且从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引领儿女获得全面发展,扮演多重角色的好爸爸,理念上的引导与方法上的指导等角度全面论证了梁氏家风的方式与方法&汤志钧,汤仁泽认为'梁启超虽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子女要认真读书,学成报效祖国'!但没有鼓励孩子读名校'去升官发财'也没有强迫孩子去学所谓的0热门专业1"-$.&方麟从为学与为人两方面'认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为学只是一个方面'人格培养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这种人格培养'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杨晓从!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入手'探讨了梁启超家庭的逆境教育及当下性启示&-!!.综上所述'梁启超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其思想中蕴含有丰富的家风教育理念与方法& *梁启超家书+是梁启超家风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梁启超的文化思想'对进一步推进家风建设亦有重要的启示价值&==二 梁启超家书 中梁启超的父亲形象学界对梁启超家风教育有较丰富的讨论&总体而言'现有相关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将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置于其启蒙新民的话语框架下进行讨论(第二'从梁启超的子女成就出发'追溯探讨梁氏家风的理念和特点(第三'偏重于对*梁启超家书+进行文本分析'探讨梁氏家风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以上研究都有其价值'然而'相较于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家形象'学界对于梁启超的父亲形象的讨论仍有进一步的论述空间&就目前留存的*梁启超家书+来看'其写作时间大多集中在!$!!年至!$"6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已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传统父权思想开始瓦解'梁启超也正式结束了长达!<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其思想渐趋成熟和通达&就近代转型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启蒙大众固然是件十分紧迫的事'然而'!如何做父亲"却一直是困扰着近代社会的一个家庭伦理问题&!$!$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刊于*新青年+!$!$年!!月!日%一文'其目的与意义即在于批判过去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藉此改良旧式家庭教育观念&欲立需先破'鲁迅先生在此文中刻画了一个亟需破除的旧式父亲形象$!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中国的老年人中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随后'鲁迅先生从启蒙主义观念出发'建构出一种觉醒的父母形象'认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并且说$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此番论述与同一时期的胡适,戴季陶等人的观念并无二致 &笔者于此当然无意探讨鲁迅关于!如何做父亲"的准则'然而'这篇在!五四"时期颇具影响的文章'揭示了一位好父亲对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功能&这与我们当前重视家风教育的逻辑如出一辙&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现代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父亲"形象'如冰心在*去国+中塑造的不断帮助和指导儿子成长的开明通达的父亲的形象(朱自清在*背影+中刻画的蹒跚走到铁道边为儿子买橘子的慈爱的父亲形象(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在子女面前显得!格外峻厉"的专断且伪善的父亲形象等等'诸如此类&对于父亲形象的书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家真实的生活情感经历'同时也决定了作家们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认知形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决定了子女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审美趣味乃至职业发展&梁启超写给孩子的家书留存有<##余封'这些家信呈现出梁启超作为父亲的形象&梁启超晚年时期强调!知育,情育,意育" '这与其家庭教育思想亦是相通的&由此而言'梁启超的父亲形象亦可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述&一 作为学业知识上的引导者形象梁启超$个子女皆为才俊$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炮兵上校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社会活动家梁思懿,革命军人梁思宁和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他们在各行各业皆取得杰出成就'离不开父亲梁启超的引导&众所周知'梁启超深度参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虽是大忙人'却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子女的学习成长&作为子女们学业知识上的引导者'梁启超具体做了以下工作$!I敦促子女学业'关注学业进展梁启超对子女的学习关注可谓是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如在!$!"年!#月*致梁思顺+中问$!汝学业如何2"于此同时'梁启超还常根据思顺的学习进展做出激励性评价'如在!$!"年!!月*致梁思顺+中说$!汝所学日入实际'可喜"'在!$!"年!!月""日的信中说$!汝所学皆能领会'至为欣慰"'在!$!"年!"月!日的信中再次说到$!汝所学精进'吾甚喜慰"&晚年时期'梁启超亦常敦促子女的学习进展&如在!$"@年<月*致梁思永+中劝导思永!跟着欧洲著名学者作一度冒险吃苦的旅行'学得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于终身学问有大益的&所以我不肯把机会放过'要求你加入&"!$"6年<月'在*致梁思永+中再次敦促思永'!你再有留学机会不容失掉'因为你所学还未大成哩"& "I引导学习兴趣'做出专业性指导!$"9年"月'在*致孩子们+中'对梁思成的学业进行指导'!思成学课怕要稍为变更'他所学单纯是美术建筑'回来是否适于谋生'怕是一问题&我从前希望他学都市设计'只怕缓不济急&他毕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何如"2还对思永,思庄提出);)寄望'!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第一件'我做的中国史非一人之力所能成'望他们在我指导之下'帮我工作&第二件'把我工作的结果译成外国文'永,庄两人当专作这种预备"&在!$"@年6月*致孩子们+中谈及思忠学业'!我的主张是叫他#思忠%在威士康逊把政治学告一段落'再回到本国学陆军"&;I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求学观念和方法!$":年@月'在*致孩子们+中'梁启超告诫思庄说'!求学问不是求文凭"'在*致梁思顺+ #!$":年$月"<日%中说'!学问求其在我而已&" !$"@年6月'在*致孩子们+中'梁启超谈到学问方法'!凡做学问总要0猛火熬1和0慢火炖1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并且建议子女们在学习!专门科学"外'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在!$"@年6月*致孩子们+中还强调做学问需劳逸结合'!每日要拿出几点钟来'每礼拜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二 作为情感生活上的关怀者形象梁启超不仅关心子女学习'也非常关注子女的情感生活&当然'梁启超自己就是一个情感最富和兴味最浓的人&他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并且认为'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他在多个场合都对趣味和情感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强调&如在0知不可而为1主义与0为而不有1主义"中说'自己是拿!责任心"和!兴味"作为人生的基础'并自白道$!我是感情最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在!趣味教育和教育趣味"中'他又说$!假如有人问我$0你信仰的甚么主义21我便答道$0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1&有人问我$0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21我便答道$0拿趣味做根柢1"-!:.&梁启超终其一生都信奉趣味主义&且在生活中践行着趣味主义'与此同时'他还在家书中常以此作为言传身教的内容'不断启发,引导子女们的情感生活'希冀他们做一个!烂漫向荣"!活泼有春气"的人'远离单调的生活'远离苦恼和堕落'以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来享受生活乐趣'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年6月'在*致孩子们+中'梁启超担心梁思成!所学太专门"'容易把生活!弄成近于单调"'因此建议他增强一些!趣味"'梁启超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他对于自身趣味的强调'恰恰是要让子女学习这种长处&!$"6年:月'在*致梁思成,林徽音+中'梁启超称赏思成和徽音的回信有!趣味"和!兴味"'他说$!巴黎来的信已收到了'那信颇有文学的趣味'令我看着很高兴"&并且提出建议$!我盼望你们的日记没有间断33'所记范围不可宽泛'专记你们共有兴味的那几件)))美术,建筑,戏剧,音乐便够了'最好能多作0漫画1&能做成一部0审美的1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迸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做去'可称为极有价值的作品"&梁启超对于趣味的强调'对于情感的重视'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人格特点'另一方面则是藉此影响子女'增益于人生的完满&三 作为道德品格上的垂范者形象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启蒙新民'常常痛感国民的道德衰败&在他看来'中国政治之所以乱象频仍'很大原因就在于道德衰败&他早年的启蒙工作'就是对国民劣根性展开深入批判'如!$#!年'他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揭露了过去民众身上存在的六种缺陷$奴性,愚昧,为我,好伪,怯懦,无动&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更是将国民批判发挥到极致&事实上'梁启超自始至终都强调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能为劣等欲望牵制&他也常常以严格的道德品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保持着一种元气淋漓的气象&在家书中'梁启超更是突出了这一点'并从两个方面对子女们的道德品格做出垂范$首先'从!破"的层面说&梁启超对子女们的安适状态常保持警惕'认为这将有损于人的道德&如!$!9年!月'梁启超在*致梁思顺+中说$!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他后来参加护国运动'在*致梁思顺+中对子女做出了道德表率'!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非徒对于国家自践责任'抑亦导汝曹脱险也&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安而逐腥膻而丧吾所守耶"2到了晚年'梁启超常警示子女们的安适状态'如在!$"6年:月*致梁思成书+中反对梁思成来清华教书'他说'!33尤其是清华园'生活太舒服'容易消磨志气"'继后并强调说'!清华园是0温柔乡1'我颇不愿汝消磨于彼中'谅汝亦同此感想"&除了破除安适状态之)<)外'梁启超也反对子女们与轻浮的人多亲近'反对子女!做官"&如他在*致梁思顺+中说'!作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其次'从!立"的层面说&梁启超在家书中常表现出一种自觉的人格垂范意义&他在!$"@年:月*致孩子们+中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姊弟兄的模范&"从家书可以看出'梁启超的道德正向意义体现在$#!%爱国&如他在!$"@年:月写于!护国运动"的*致梁思顺+$!此行乃关系滇黔生死'乃全国国民所托'虽冒万险万难不容辞也&"#"%责任&梁启超自己是一个责任感与使命感极强的人'!对于政治上责任固不敢放弃"'他常教导子女要担当社会责任&他在!$";年!!月*致梁思顺+中说$!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进取冒险&梁启超在家书中多次鼓励子女冒险吃苦&他在!$"@年<月*致梁思永+中'鼓励思永去新疆沙漠做冒险吃苦的旅行'认为!于终身学问是大有益的"&!$"@年:月'他*致孩子们+中教导思忠时说$!你想自己改造环境'吃苦冒险'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夸奖的33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力磨练出来&"#<%自立&!$"@年:月'梁启超在*致梁思顺+中说$!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风出身'总不要坏自己家门本色'才能给孩子们以磨炼人格的机会&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 33"#:%乐观&!$"6年:月'在*致梁思顺+中'梁启超表现出一种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说$!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梁启超家书+中呈现的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形象'还有其他方面的内涵&综上来看'梁启超毕生坚持启蒙新民'他也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家风教育之中&!$"@年9月'梁启超在*致孩子们+中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的热烈"&正是基于这种热烈的爱'梁启超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给了他的子女&这给当前的家风教育亦有诸多启示&==三 梁启超的父亲形象对当前家风教育的启示梁启超在家书中'始终注重!家风"对子女人格养成的意义&从其内容来看'他多次和子女们谈到恪守家风的重要性&梁启超之所以注重家风教育'与他早年所受的家风教育有直接关系&如早在!$#"年*三十自述+中'梁氏谈到幼年时从祖辈那里受的家教$!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 *诗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可以说'梁启超在幼年时就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梁启超早年的人格和一生事业由此养成&除此之外'梁启超还常常追忆父母的教诲&在*三十自述+中'他记述道'!父慈而严'督课之外'使之劳作&言语举动稍不谨'辄呵斥不少假借&常训之曰$0汝自视乃如常儿乎1"2!$!9年'在*哀启+中'梁氏还谈到父亲对自己人格的影响$!学业根底'立身藩篱'一铢一黍咸禀先君之训也&先君子常以为所贵乎学者'淑身与济物而已&淑身之道'在严其格以自绳(济物之道'在随所遇以为施&故平生不苟言笑'跬步必衷于礼'恒性嗜好'无大小一切屏绝(取予之间'一介必谨(自奉至素约'终身未尝改其度&启超等每劝勿太自苦'辄教以家风不可坏'而盎然以后辈之流于淫佚为忧也&"梁启超生长于传统意义上的耕读世家'他也常以此教导子女'!使汝等常长育于寒士之家庭"!勿忘寒士家风"!勿坏自己家门本色"&梁启超家书中所形塑的父亲形象对当前家风教育有着重要启示&一 观念上有意识地培育家风 重视家风对子女成长及成才的影响事实上'重视家风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如孔子在*论语+中就有对孔鲤的家风教导'!小子何莫学夫诗"!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等'其他包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实可串联出一部!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观念史&梁启超在家书中不仅从正面对子女进行家风教育'且从反面论及了家风观念的重要性&!$"@年6日'在*致孩子们+中'梁启超从反面谈到康有为的家风教育'!南海先生身后事宜'他家里真是八塌糊涂'没有办法&最糟的是他一位女婿)))三姑爷&南海生时已经种种捣鬼'连偷带骗33'他那两位世兄和思忠,思庄同庚'现在还是一点事不懂'活是两个傻大少&还有两位在家的小姐'将来不知被那三姑爷摆弄到什么结果'比起我们的周姑爷和你们弟兄姊妹'真成了两个极端了&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这样的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管教子女'首先就要在观念上重视家风&梁启超一生奔忙'始终把家风教育看得十分重要'这在事实层面对子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历史上,诸如梁启超、曾国藩等很多名人的家风教育为世人所称道,其中,梁启超更是家风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在培养子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关怀无微不至,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这并没有阻断他与子女间的亲情。

梁启超通过书信的方式时刻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状况,从这些书信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趣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寒士家风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培养独立能力五方面的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作为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梁启超经历坎坷、世事多变的一生中,爱国之心坚如磐石,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中。

他认为在子女小时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是教育子女的重中之重。

子女们远在重洋之时,梁启超仍以书信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子女要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尽一份力。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在其子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在国外完成学业后,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将毕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二、以趣味教育引导子女好学。

身为趣味主义的倡导者,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将趣味作为学习的动力,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子女。

他始终强调趣味学习的重要性,极力反对对于子女未来不负责任的填鸭式、注射式教育。

梁启超一直教育子女要为学问而学问,所有的学问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只有这样,趣味才能够持久,才能够终身不忘。

他曾在其所著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中开门见山地说道:“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由此可见,趣味学习及教育不仅只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梁启超的学术追求。

在他看来对求知时刻保持兴趣就需要通过趣味教育来实现。

三、将寒士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永远追求。

梁启超认为,人在不断的奋斗中,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财富和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提升。

然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环境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变得得意忘形,此时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磨练人格”是梁启超对传统的“内圣外王”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家庭教育中强调人格修养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从梁启超子女的成就上不难看出,他们对梁启超的人格、思想、以及学术方面都有着相当的继承。

同时,梁启超在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人生后,将自己的真实经历作为子女们日后前进的指南。

他认为,国家要真正走向富强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个人的特点与个性作为未来发展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同时反对将学问当作步入仕途和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因此他提出“学而优则不仕”的家庭教育思想,希望子女们能够在术业有专攻,利用自己所知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梁启超的九位子女当中,他们都是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先头者和精英,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步入仕途从事政治,“学而优则不仕”的思想在其子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以挫折教育磨炼子女意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梁启超很好地把儒家文化的传统忧患意识运用到了家庭教育上,他要求子女应当学会正视挫折,直面人生,同时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挫折与磨难。

梁启超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说:“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他非常注重培养子女们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品格。

他曾经说过:“我生平对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

什么悲观啊,厌世啊,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在这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他的子女们各个遇事总能冷静沉着应对,从不悲观气馁,面对挫折总能坚强地挺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