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能够区分物质发生的变化;理解物质的性质,能够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变化和性质可逆的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奇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质的性质的描述。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试管、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等。
2. 准备教学素材: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如铁生锈、火柴燃烧、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有哪些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变化(1)观点: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举例:铁生锈、火柴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质的性质(1)观点: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3)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物质变化的判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练习。
(三)学生实验1. 实验名称:观察物质的变化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实验材料: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水、食盐、小苏打、白醋等。
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现象,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铁生锈、烧碱溶解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铁生锈、烧碱溶解等,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内在联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生锈与防锈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探究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4.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科教学案第一单元课题1
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我能运用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5、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阅读】教材P7-P9,完成下列内容
【归纳】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
化时伴随的不同现象。
【练习 1】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化学变
参考答案: A
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为什么?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晾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探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究
M、烧制陶瓷 N、酸雨形成
(1)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是: 硬度;密度; 颜色;熔点。 (2)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是。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梳 理 整 合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干冰升华
发
C、木柴燃烧
D、酒精挥
2.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第一句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诗句中
“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教师指导闻气体气味的正确
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安排、指导进行分组实验,
做好分析讨论、实验记录。
与
实验1-2 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
性质
交 【组织讨论】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经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
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
流 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 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
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下面我们一 述。 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请同学们观察这瓶酒精,说出它有哪些
性质?
【讨论】酒精的这些性质中,哪些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性质是 学生讨论交流。 显而易见的 ?
【问题 1】 什么叫化学性质?你知道
哪些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篇)
九年级化学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九年级化学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二、教学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案三、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三)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四、学习指导: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交流讨论五、教学设计:(一)教具使用:水,胆矾,氢氧化钠,石灰石,盐酸;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玻片,研钵,多媒体等。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引入(经验引入法)同学们再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知道的家里用的铁锅如果没有洗干净,或者长期用它来装水,过不多久你们就会看到他生锈,纸燃尽后就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形变了,烧开水的时候你会你掀开壶盖会发现壶盖上有小水珠。
这些东西是不是与它原来的样子不相同了?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相同了的呢?学生回答(。
)好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猜想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实验演示:【实验1-1】水的沸腾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
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我总结:试管中的水沸腾了,玻璃片上有水雾(水珠)出现。
【实验1-2】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研碎,观察变化。
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我总结:蓝色块状胆矾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对于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火柴、玻璃片、水、研钵、镊子、块状胆矾、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等。
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变化》视频资源、《玻璃破碎》视频资源、《火柴梗的燃烧》视频资源、《火柴梗被折断》视频资源、《水的三态变化》视频资源、《颜色变化:氧化铜与稀盐酸》视频资源、《物质性质的应用——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视频资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变化》。
(插入视频《生活中的变化》)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知讲解】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过渡】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
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观察变化。
【实验记录】【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旧识: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引入新课:(情景设计)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如食盐(氯化钠)调味品——防腐食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制盐酸盐氯气塑料、农药化工原料漂白粉有机合成盐酸氢气金属冶炼化肥有机合成4、化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课时:回顾旧识: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来源:Z。
xx。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来源:学科网][]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
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5、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6、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2、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课时安排6课时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单元复习与测验2课时教学过程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实验准备[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新课]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演示][实验1-1]~ [实验1-4]演示时,边做边介绍仪器[提问]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们不同点?[补充实验1]用酚酞在纸上画画而后喷碱再喷酸[讲解]1、物理变化:(三态变化、金属导电导热、机械分割、吸附作用、升华、蒸发、潮解)2、化学变化:(变色、沉淀、火焰、爆鸣、风化)①特征:生成新物质②伴随发生的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
课题名称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教材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学生走入化学世界的第一步。
本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出发,通过师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会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与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研究方向。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以及联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教学难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过不久后,我们就会看到它生锈纸燃尽后就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变形了。
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学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二、化学变化和物教师提问你能让这几张纸做怎样的变化?教师提问我们让纸做了这么多变化有何不同呢?你能把这些变化分类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像撕碎纸片这样的没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撕碎纸片、揉皱纸团、折叠纸片、燃烧纸片等。
撕碎纸片、揉皱纸团、折叠纸片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现象。
理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演示实验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
用研碎观察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2)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1)有几种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丹水一中王平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2、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判断一些简单的、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力目标:1、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实验、观察、分析思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3、认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自觉形成“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1、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及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
2、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得出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大理石、水、酚酞溶液、镁带、火柴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等。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课题)设疑自探(一):1、学生设疑当你看到本节的课题,你能提出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进行梳理、归纳,出示本节的自探提纲:1、举例说明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如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的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师补充)过渡: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为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通过以下探究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各阶段的现象,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b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辅导教案
提问与思索: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剖析、讨论、交流】
结论与解说:
*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普通表现为外形、形状的改动。
*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响。经过实验与定义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常表现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普通还随同能质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过渡讲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经过实验构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请大家来观察几个实验。留意观察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物质颜色、形状。
观看多媒体演示:
【演示实验】
1.[实验1-1]水的沸腾
(1)把盛有大批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生成少量气泡,沸腾,玻璃片出现小水珠〕
2.[实验1-2]胆矾的粉碎
(1)取大批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蓝色块状晶体渐突变成蓝色粉末〕
提问与思索: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进程中只是外形或形状发作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状况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30分钟
2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导入:
【演示实验】:纸张的撕碎与熄灭
观察与思索:
撕碎和扑灭一张纸,都让纸发作了改动,它们有何实质不同?
现象与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
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
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5、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了解操作要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6、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2、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课时安排6课时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课时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时
单元复习与测验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
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4、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1-1]~[演示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特点,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
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
关。
[新课]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 [实验1-4]演示时,边做边介绍仪器
[提问]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们不同点?
[补充实验1]用酚酞在纸上画画而后喷碱再喷酸
[讲解]1、物理变化:(三态变化、金属导电导热、机械
分割、吸附作用、升华、蒸发、潮解)
2、化学变化:(变色、沉淀、火焰、爆鸣、风化)
①特征:生成新物质
②伴随发生的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
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所谓新物质是指其组成和化学性质都
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阅读]P7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提问]1、当我们认识一种物质时,首先应观察物质的哪些方面?
颜色、状态、气味等
2、观察到这些方面时发生化学变化了吗?
[讲解]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沸点、
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
2、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
酸性、碱性、化合价)
[阅读]P8~P9
三、小结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则是
一个过程。
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如
碳能燃烧(可燃性)是碳的化学性质,它决定了碳可以
燃烧,而水没有可燃性,就决定了水不能燃烧;反过来
在碳燃烧这个过程(化学变化)中,又表现出碳可以燃
烧,具有可燃性。
四、[练习][投影展示]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矿石粉碎
C、钢丝弯曲
D、红磷燃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水通电分解
3、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的变化时,这种变化叫做
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下列各组四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乙醇挥发,乙醇燃烧
B、蜡烛受热熔化,蜡烛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材,食物腐烂
D、镁条燃烧,钢铁生锈
5、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铁铸成锅
6、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7、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助燃性
C、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8、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把冰块放在高于0℃的地方就会变成液态水
C、铁矿石可以炼铁
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
9、能否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A、白糖水和食盐水
B、蜂蜜和香油
C、汽油和花生油
D、铜导线和铝导线
E、食盐和面碱
F、铁粉和黑火药
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
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
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
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
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
是________
11、2001年5月18日,广州体育馆的爆破成为“中
国爆破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城市控制爆
破”,被称为“中国第一爆”。
数次爆破共使用炸药
300多千克,其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请例举两例你
知道的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
本节小结本节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应用,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家庭作业1、配套练习
2、记忆元素的名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