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国际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
英国模式
英国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全科医生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提 供者,实现了疾病的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
美国模式
美国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 实现了疾病的综合诊疗和分级管理。
日本模式
日本实行以疾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协作 关系,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该市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利用。
详细描述
该市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同时,通过建立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协同和资源共享。该制度的实施, 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01
制定严格的分级诊疗标准和程序
通过制定详细的分级诊疗标准和程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
职责,确保患者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得到及时、合理的医疗服务。
02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水平、人才队伍素质,以及对其开展特色
专科、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案例二:某省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结词
该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设了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 同。
详细描述
该省在建设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患者 信息、诊疗记录、检查结果等数据的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 诊疗水平,也方便了患者就医和转诊。

简述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

简述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

简述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原创版)目录一、分级诊疗的定义二、分级诊疗的模式三、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四、分级诊疗的实施原则五、分级诊疗的具体实践六、分级诊疗的意义正文一、分级诊疗的定义分级诊疗是指将患者的诊疗过程,从报告到处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分层次发展,形成一个系统性有机体,以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加及时、准确、新颖、全面的医疗服务。

这一制度旨在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专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二、分级诊疗的模式分级诊疗主要体现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基层首诊即患者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制度,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急慢分治是指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将患者分流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上下联动则是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包括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以人为本是指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自愿是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医疗机构就诊。

统筹城乡是指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城乡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

创新机制是指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分级诊疗的实施原则分级诊疗的实施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五、分级诊疗的具体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分级诊疗可以通过派驻专家定期查房、协助疑难病人诊治工作,以及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等措施来实现。

例如,神经内科有病情稳定或需要继续康复锻炼的患者可以联系老年病医院进行病人病历资料交接,并定期随访。

六、分级诊疗的意义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

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

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分级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首先,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二是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需要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范围和能力,明确患者就医的流程和规定。

比如,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需要特殊技术的疾病,则需要到大医院就诊。

同时,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和转诊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分级诊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需要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是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之一。

这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增加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分级诊疗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让广大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分级诊疗政策是指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疗资源和服务分为不同级别,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的一种医疗体系政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分级诊疗政策成为了我国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分级诊疗政策的背景、意义、推行过程、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使读者对分级诊疗政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分级诊疗政策的背景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骨干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患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此,我国在全面深化医改的背景下,提出了分级诊疗政策,旨在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向更为合理、有效和可及的方向发展。

分级诊疗政策通过合理引导患者就近就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减轻大医院的看病压力,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政策的意义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级诊疗政策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将病情轻微的患者引导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就诊,减轻了大医院的看病压力,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其次,分级诊疗政策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对象更为广泛,因此基层医护人员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就医经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再次,分级诊疗政策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了因看病而产生的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最后,分级诊疗政策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大医院因看病压力大,医生医术水平参差不齐,看病时间长,导致医患矛盾加剧。

而分级诊疗政策通过合理引导患者就医,减轻了大医院的看病压力,从而缓解了医患矛盾。

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过程我国的分级诊疗政策自提出以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的推行。

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一、何为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二、患者如何选择转诊患者在进行一般诊疗时,应首先到其所在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但特殊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婴幼儿、重度残疾人等)、急危重症患者、同类疾病需再次入院治疗者、孕产妇、专科疾病患者等,可根据病情需要自主选择省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

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就医时,原则上应首先到其所在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再根据病情救治需要、基层救治能力、当地医疗条件、个人就医愿望等因素由医患双方综合决定是否转往上级城乡医务人员定点医院救治,未履行转诊转院手续的新农合患者,越级治疗原则上不予报销。

三、哪些基层首诊患者可上转到二级以上医院1.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2.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或手术资质的;3.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伤情严重或较重,处理能力受限的病例;4.各种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症状严重或较重者;5.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或急、慢性疾病患者病情较危重以及需要进行高压氧等特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6.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复杂病例,需要进一步诊治的;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8.精神障碍疾病的病情不稳定患者或病情基本稳定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理无效的患者;9.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

四、哪些在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的患者将下转往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或管理1.普通常见病、多发病,急、慢性病缓解期,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诊治的;2.诊断明确的患者,处理后病情稳定,已无需继续住院或特殊治疗,但需长期管理的;3.各类手术后病情稳定,仅需康复医疗或定期复诊的;4.各种疾病晚期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5.急性传染病症状已控制并渡过传染期的病人;6.老年护理病例;7.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8.自愿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9.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我院特订立本《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患良好互动,予以患者最合适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二、等级划分依据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将医院分为三级,具体划分如下:2.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我院具有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科服务水平,医疗设备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具备较高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本领。

2.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我院具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能够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并开展肯定范围的专科诊疗。

2.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我院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紧要构成部分,重要承当社区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具有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三、医院分级诊疗具体要求为了落实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供应适合患者就诊的医疗服务,我院订立如下具体要求:3.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要配备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专业设备,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

•三级医院要设有相应的疑难病症诊治专科,建立完善的医患协作机制,供应个性化、综合化的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要加强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合作,推动医共体建设,优化患者的转诊和转诊回转服务。

3.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配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

•二级医院要设有多个专科门诊,开展相应的专科诊疗服务,供应疑难病症的咨询和转诊服务。

•二级医院要加强与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作,优化患者的就诊路径,鼓舞适度分级就医。

3.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紧要构成部分,要保证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一级医院要供应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

•一级医院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轻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分级诊疗具体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具体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具体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

分级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医疗服务的分类、分级、分区、分时管理,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具体实施分级诊疗需要遵循以下总体要求:1. 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就医需求,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2.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质量;3. 合理规划和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4.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分级诊疗具体实施方案。

1.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指导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能力,明确患者就医流程和转诊机制。

2.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能力。

3.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就医机构,避免盲目就医和重复就医。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患者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患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6. 加强对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7. 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化,降低患者的就医负担。

三、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分级诊疗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措施,为分级诊疗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支持,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3. 人才支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 技术支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患者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5. 管理支持,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分级诊疗政策是指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况,将医院、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分为不同层级,使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就诊。

这种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分流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级诊疗政策的背景分级诊疗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此外,大城市医院人满为患,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愈发突出,矛盾逐渐暴露,急需改革医疗保健模式。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分级诊疗政策,并逐步推广。

二、分级诊疗政策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要以科学的医疗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分流医疗资源,保证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2.公平公正原则分级诊疗政策应当保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患者的医疗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3.知情权原则分级诊疗政策要求医生在为患者就诊前,应当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严重性,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

4.就近原则分级诊疗政策要尽量让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患者的奔波就医时间和花销,提高医疗效率。

三、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1.确立分级诊疗政策的目标分级诊疗政策实施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为了实现分级诊疗政策的目标,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完善医保政策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必然需要配套的医保政策支持,以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这就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和实施一套具体的诊疗管理标准,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质量的均衡。

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原则1、基于患者的需求,保障分级诊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设置分层次的专业医疗服务,以实现患者的多样化需求;3、按照医学技术和医疗费用的水平,区分资源供给水平;4、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责任范围,实行医疗责任分割;5、加强对分级诊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服务质量。

三、分级诊疗的优势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2、提高了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3、控制了医疗费用,保障了患者支出的医疗费用;4、为提高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提供了客观证据;5、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四、分级诊疗的局限性1、由于地域、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各有不同;2、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较为复杂,还需要获得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3、一些指标的设定可能不够客观和准确,影响到负责人对服务质量的判断;4、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可能会加重某些医院的负担,使他们失去想增强服务质量的动力。

五、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绩效1、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2、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水平指导和管理模式;3、有利于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基层和专科的衔接;4、保障患者接受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的效率和经济性。

六、分级诊疗制度的未来发展1、扩大分级诊疗机构的实施范围,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及其约束;2、加强对分级诊疗机构的监管,保障服务质量;3、继续完善分级诊疗机构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4、在全社会范围内发动宣传和宣贯活动,为推广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必要的法律环境;5、探索社会保障费支付和医疗服务补贴政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结语分级诊疗制度是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础,它充分发挥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确保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能够得到更安全、更合理、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1. 引言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分级诊疗原则
2.1 基本医疗卫生机构
2.2 一级综合医院
2.3 二级综合医院
2.4 三级综合医院
3. 病种分级
3.1 基本医疗卫生机构
3.1.1 常见病和慢性病
3.1.2 部分急性病
3.2 一级综合医院
3.2.1 较为常见的疾病
3.2.2 部分复杂疾病的初诊和转诊
3.3 二级综合医院
3.3.1 较为复杂的疾病
3.3.2 部分罕见疾病的初诊和转诊
3.4 三级综合医院
3.4.1 危重疾病
3.4.2 罕见疾病
3.4.3 疑难复杂疾病
4. 转诊标准
4.1 转诊条件
4.2 转诊程序
5. 实施与监督
5.1 实施要求
5.2 监督管理
6. 附录
6.1 病种目录
6.2 相关定义
以上是一个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的可能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分级诊疗制度(3篇)

分级诊疗制度(3篇)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是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健康知识,争取心中有数,遇事不慌,选择有度,有序就医。

避免“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去协和”的现象。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1)引进人才。

根据国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____名全科医师,____名公共卫生医师。

我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疾病管理等大量社区入户随访工作,这也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任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人才。

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

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3)稳定人才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要强化对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人才流动约束机制。

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

(4)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派出的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而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些小医院却门可罗雀,难以维持。

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分级诊疗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医改深化的关键词。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这一硬性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2017年将在85%地市级城市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1、分级诊疗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城市大医院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推动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所做出承诺的实现。

分级诊疗制度显著特点分级诊疗的显著特点是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基层首诊是什么基层首诊是指当地群众看病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医。

实施基层首诊有什么意义实施基层首诊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有利于方便居民就近就医,有利于推进合理诊疗,有利于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利于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基本金安全。

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是指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分级诊疗ppt课件

分级诊疗ppt课件

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 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诊疗效率。
开发移动医疗应用,方便患者随时随 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 性。
健康信息平台
建立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健 康数据,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支持 。
04
分级诊疗的效果评价
分级诊疗的效果指标
诊疗效率指标
衡量分级诊疗体系中各级医 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 量,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 均处方费用等。
能够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分级诊疗的背景
总结词
分级诊疗制度的提出和实施,是基于我国医疗资源分 布不均、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的现实背景。
详细描述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大医院拥有 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而基层医疗机构 则相对薄弱。这导致许多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不仅 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使得基层医疗机构 得不到有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分 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 效率和质量。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措施 ,分级诊疗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和忠诚度。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分级诊疗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床位使用率和设备配 置效率,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促进医疗服务 的公平可及。
05
分级诊疗的挑战与对策
分级诊疗面临的挑战
分级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医疗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
动分级诊疗的智能化发展。
跨区域医疗联合体
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 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提升分级诊疗的整体效果。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资源日益紧缺,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于是,政府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下,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双向转诊流程也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分级诊疗制度1.分类诊疗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条件,将医疗机构分为不同等级,让患者按照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以最优化地利用医疗资源。

同时,该制度还需要将医生进行分类,让医生按照自己的技术水平接受对应的病人,促进医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合理用药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避免过度用药或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制度也包括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组织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共建医保基金,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建立诊疗药品助手制度等。

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二、双向转诊流程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流程也变得更加重要。

双向转诊流程是指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由低级别医疗机构跨级别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也可以由高级别医疗机构转回低级别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这种转诊流程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双向转诊流程的步骤如下:1.患者就近就医,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需进行跨级别转诊。

3.患者必须准备好医疗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向转出医疗机构进行申请。

4.转出医疗机构评估患者病情和病史,根据患者的需求,转诊至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如果患者需要特殊的治疗或手术,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详细的转诊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等。

5.患者到达接收医疗机构后,进行治疗和康复,然后返回原医疗机构或住院进行治疗。

在康复后,患者可以返回低级别医疗机构或自行选择医疗机构从而结束治疗。

简述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

简述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

分级诊疗的定义及模式1. 分级诊疗的定义分级诊疗,又称为分级医疗,是一种基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

它通过将医疗资源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和分配,使患者能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的目标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和满意度,降低就诊成本,并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 分级诊疗的模式2.1 基本模式分级诊疗的基本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基层、二级和三级。

•基层: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主要负责常见、多发、轻微疾病的初步筛查、治疗和健康管理。

•二级:指县级综合医院、地市级专科医院等,主要负责复杂、多发、中度重型等需进一步筛查和治疗的疾病。

•三级:指省级综合医院、市级专科医院等,主要负责罕见、特殊、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高难度手术和救治。

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初步筛查和常见疾病的治疗能力,二级医疗机构具备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复杂疾病的能力,三级医疗机构则具备更高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能够处理更为复杂和危重的情况。

2.2 网络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的效果,推动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网络模式逐渐形成。

网络模式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层次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传输、远程监护等。

网络模式可以使基层医生在无法解决问题时能够及时向上级专家请教,并且可以将患者的就诊记录、检查结果等信息实时传输给上级医院,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和就诊时间。

2.3 指导模式为了保证分级诊疗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指导体系。

指导模式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益,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等。

指导模式还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鼓励患者在就诊时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医疗机构,并对不同层次医院进行绩效考核,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分级诊疗的优势分级诊疗模式相比传统的门诊、住院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提高患者就诊效率:通过将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患者能够迅速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医疗服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

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应用的急诊分级诊疗标准:
1. 分级一:生命危险威胁病情,需要立即抢救。

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呼吸困难、白内障、严重创伤等。

2. 分级二:需要紧急处理,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

例如:中度呼吸困难、严重腹痛、高烧、急性中耳炎等。

3. 分级三:病情较轻,可等待一段时间进行处理。

例如:轻度呕吐、轻微腹痛、轻度头痛等。

4. 分级四:非急性病情,可在非急诊科室进行处理。

例如:常见的感冒、轻微扭伤等。

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地区而有所调整,且具体的分级标准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急诊分级诊疗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并优化急诊资源的利用效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四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四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____年医院分级诊疗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参考方案。

一、分级诊疗标准:1. 一级医院:提供全科诊疗服务,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给予诊断和治疗。

2. 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医疗服务,可对专科疑难病症进行诊断和治疗。

3. 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级专科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可处理罕见病、疑难病症及各类急危重症。

二、分级诊疗流程:1. 患者可根据病情自行选择就医医疗机构,也可按医生建议进行就诊。

2. 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就医流程,明确诊疗等级,及时转诊。

3. 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实现患者的无缝转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分级诊疗服务内容:1. 一级医院:提供门诊、住院、体检等基础医疗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 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门诊、手术等服务,提供更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3. 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重症监护、介入治疗等高级医疗技术服务,能够应对各类疑难病症。

四、分级诊疗的优势:1. 可有效分流患者,减轻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2. 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患者得到更加合理的医疗服务。

3. 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综上所述,____年医院分级诊疗方案的参考内容应当包括分级诊疗标准、流程、服务内容以及分级诊疗的优势等方面,以实现医疗服务的高效优质化,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就医体验。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二)第一章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传统的就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就医效率和医疗质量,我国决定推行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分级诊疗工作是指根据医疗资源和疾病诊疗的需要,将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次和功能划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工作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分级诊疗工作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病患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得性。

2.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引导患者就医行为,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

3. 控制医疗费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减少过度就医和不必要的住院,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三、实施原则1. 分级划定原则: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因素,将医疗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

2. 推动科学诊疗: 科学诊断是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3. 强化医联体建设: 建立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引导就医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规划和导诊制度,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减少过度就医和门诊住院转化。

5.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与医保部门合作,建立分级诊疗工作的医保支付机制,鼓励患者就近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四、实施方案1. 制定分级诊疗指南: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分级诊疗指南,明确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划定标准。

2.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3.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引导患者主动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诊分为四个等级,我们按照从重到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属于病危病人,比如呼吸脉搏都很微弱、昏迷患者或者休克病人,需要急诊的气管插管,或者马上用升压的药物才能维持生命的病人。

二级属于比较危重病人,比如严重的脑外伤复合伤、心梗等。

三级属于急症病人心脏病人,比如病人发烧到39度,同时存在有明显的肺炎,呼吸急促,还有像磕破头流了很多血需要急诊处置。

四级属于轻症病人,比如目前病人还没有急性的发展病的情况,但是自己很急,而这一类病人就属于轻症病人,可以介绍到门诊就诊。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是一种医疗服务管理和组织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的分发,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分级诊疗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基层医疗服务、县级医疗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以下是分级诊疗的一般政策和原则:
基层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通常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社区诊所等提供。

患者首先在基层寻求医疗服务,基层医生通过初步诊断和治疗,解决常见病、常见症状。

基层医疗服务也包括健康宣教、疫苗接种和慢性病管理等。

县级医疗服务:
对于一些疾病和症状,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患者可能会被引导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如县级医院。

县级医疗服务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治疗和手术等。

专科医疗服务:
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或需要更高水平专业治疗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被推荐到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如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专科医疗服务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涉及不同医学领域的专科医生。

医保政策:
分级诊疗与医保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通常通过医保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患者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就医。

在医保范围内,患者可以享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费用报销或减免。

信息技术支持:
分级诊疗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协同。

电子病历系统、健康信息交换平台等技术工具通常用于支持分级诊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6.能力建设
——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 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 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 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中医 药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等医疗服务能力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9.分级诊疗十大考核标准
——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 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 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一、分级诊疗
(一)分级诊疗含义
1.两个名词解释 1)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 、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 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 首诊和双向转诊。
一、分级诊疗
(一)分级诊疗含义 1.两个名词解释 2)分级诊疗:是政府以群众健康为中心,通 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人才技术和激励约束 机制的引导,逐步形成的一种“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不 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在医疗服 务上的一种分工协作服务模式。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6.签订服务协议 ——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 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 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 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7.明确签约服务内容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 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
1.相同点 ——终极目标相同: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自愿原则相同: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 ,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 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 部支撑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 的积极性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8.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 ——与居民签约的人头费,实行按人头的预 付制; ——一些能够标准化治疗的疾病的病种费用 ,可实行预付制与后付制; ——医生根据居民实际情况提供的其他服务 实施“医保+公卫(财政)+个人自付”的筹资 及打包付费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7.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 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 付费。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8.完善分工协作机制 ——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 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 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 ——在医联体内建立患者转诊中心,负责协 调安排患者双向转诊服务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1.分级诊疗原则 ——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 机制 把握重点是自愿原则(患者医疗选择 权、基层的现实能力、行政强制的现实表 现)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2.分级诊疗的重点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重点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建医 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集 中诊断、远程诊疗、巡回医疗)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9.分级诊疗十大考核标准
——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 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 管理率达到40%以上;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 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9.分级诊疗十大考核标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 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 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 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 约服务覆盖率≥30%;
2.试点重点(改革城市试点) ——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 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 3.签约对象 ——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 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 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4.签约服务主体 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 现阶段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 (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具备 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符合条件 的公立医院医师、公立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 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 等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5.团队签约服务 ——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家庭医 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 (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应 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 指导。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 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 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 入团队。家庭医生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
一、分级诊疗
(一)分级诊疗含义
3.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义
——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医疗服务资源布局围绕需求来配置,医疗服务 的流程围绕方便患者来设计,以增加有效供给。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把握好机制转变和利益 平衡这个关键点,使分级诊疗逐步深入并能持续 发展,其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医疗机 构之间的利益再调整和再平衡
一、分级诊疗 (三)公立医院的对策意见
1.转变观念(抑制对床位扩张的欲望——国家 政策、需求矛盾、人力资源) 2.加强内部管理(一降一限——患者下降、基 金限额,成本控制、完善内部人事薪酬制度 、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打造人才优势) (2016年1-7月,三级医院基本医疗病种占比 33.27%、疑难重症占比13.8%)
一、分级诊疗
(一)分级诊疗含义
2.分级诊疗概念要义 ——分级诊疗的精髓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式 医疗,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分 工合作机制是分级诊疗工作的核心。 ——是分级诊疗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制度作 用形成的医疗服务状态。
一、分级诊疗
(一)分级诊疗含义
2.分级诊疗概念要义 ——分级诊疗不是简单的疾病和医疗机构指 令性分级,以及患者的双向转诊,而是医 疗服务在功能上的连续和患者接受的医疗 服务在内涵上的衔接。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5.团队签约服务 ——鼓励组合式签约。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对接,可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 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 、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 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 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 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5.落实功能定位 ——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 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 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 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 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 理服务。
一、分级诊疗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1.目标值 ——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60%以上。 ——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 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 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二)签约服务指导意见要点
8.完善分工协作机制 ——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
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 医疗机构等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 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 床、医疗康复等服务。充分发挥不同举办主体医疗 机构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
一、分级诊疗 (三)公立医院的对策意见
3.推进学科发展(区域疾病发病特点发展重 点学科、老牌学科注入新活力发挥特长— —中心和远程医疗、错位发展特色、推动 亚专科发展、特需医疗)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签约服务与分级诊疗
1.相同点 ——任务来源相同: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医改五大制度之一,8月份中央层面三次 会议推动内容之一) ——落实路径相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 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 沉
分级诊疗与 签约服务和 健康扶贫工作
基层卫生工作职责 ——基本公卫 ——基层医疗 ——新型农合 ——健康扶贫
2016年基层卫生工作
——健康扶贫 ——基本公卫 ——新型农合 ——签约服务 ——规范化达标 ——基本医疗
分级诊疗
供给侧改革 质量控制与费用控制的统一 疾病预防与疾病治疗的统一 基本医疗供给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医疗行为监管与医保基金监管统一
一、分级诊疗
(二)国家分级诊疗指导意见要点
3.分级诊疗的突破口 ——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试点地区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 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分级诊疗的路径 ——签约服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