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与墩的区别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建模—桩与桥墩族建立(BIM建模课件)

桥梁工程建模—桩与桥墩族建立(BIM建模课件)
桩与桥墩族建立


桥墩是什么
桥墩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活载传 至地基的亚筑物。
桥墩作用
支承桥跨结构,作为传力构件,将上部 荷载传递给基础。


桥墩形式
桥墩通常有两种形式:重力式和轻型式。
重力式桥墩
轻型式桥墩



桩基础是什么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桩基础界面 一般为圆形,材质为混凝土就是分界线
有承台或系梁的:
承台或系梁下为桩基,承台 或系梁上为墩柱
无承台或系梁的:
地面线下为桩基,地面 线上为墩柱。
桥墩与桩基础的区分
此项目为桩基础和桥墩结合情况
以桩基础与桥墩结合部位作为分界线, 分界线以上为桥墩,以下为桩基础。
桩基础绘制步骤
选取族样板: 公制结构基础样板
01
02
绘制基本图元: 采用拉伸命令
几何信息设置:
①②半高径度参 参数 数设 设置 置; ;03
③族类型中修改参 数,验证正确性。
材质等信息设置:
04 选中构件-添加混凝土材质关联组参数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混凝土桩和墩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建筑工程中承担着承重和支撑的作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桩和墩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混凝土桩的施工混凝土桩是一种通过在地下打入钢筋混凝土柱体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桩的施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钻孔:首先需要进行钻孔作业,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设备,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钻孔。

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钻孔的直径和深度,以确保桩的质量。

2. 钢筋布置:在钻孔完成后,需要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进行桩孔的清理和湿润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粘结性和密实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方式,以保证桩的质量。

4. 桩顶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桩顶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桩顶需要进行修整和加固,以确保桩顶的平整度和强度。

二、混凝土墩的施工混凝土墩是一种通过在地上或地下建造混凝土柱体来支撑和承载建筑物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墩的施工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基础处理:在混凝土墩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工作。

基础处理包括清理基础表面、湿润处理和加固处理等。

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模板搭设:在基础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模板的搭设工作。

模板的搭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墩的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3. 钢筋布置:在模板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的布置。

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保证墩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浇筑混凝土:在钢筋布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进行模板和钢筋的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方式,以保证墩的质量。

5. 墩顶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墩顶进行处理。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一、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分类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可分为:重力式桥墩、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墩、轻型桥台。

二、适用条件1、重力式墩、台:这类墩、台的主要特点是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因此,墩、台身比较厚实,可以不用钢筋,而用天然石材或片石混凝土砌筑。

它适用于地基良好的大、中型桥梁,或流冰、漂浮物较多的河流中。

在砂石料方便的地区,小桥也往往采用。

主要缺点是均工体积较大,因而其自重和阻水面积也较大。

梁桥和拱桥上常用的重力式桥台为U型桥台,它适用于填土高度在8---10m以下或跨度稍大的桥梁。

缺点是桥台体积和自重较大,也增加了对地基的要求;此外,桥台的两个侧墙之间填土容易积水,结冰后冻胀,使侧墙产生裂缝。

所以宜用渗水性较好的土夯填,并做好台后排水措施。

2、轻型墩台(1)梁桥轻型墩、台#8226;钢筋混凝土薄壁桥墩:施工简便,外形美观,过水性良好,适用于低级土软弱的地区。

需耗费用于立模的木料和一定数量的钢筋。

#8226;柱式桥墩:外形美观,均工体积少,而且重量较轻。

#8226;钻孔桩柱式桥墩适合于多种场合和各种地质条件。

通过增大桩径、桩长或用多排桩加建承台等措施,也能适用于更复杂的软弱地质条件以及较大的跨径和较高?
第 1 页共 1 页。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

桩和墩的区别及墩基础计算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编写此文以供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 〈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大直径人工挖孔墩

大直径人工挖孔墩

‘桩’与‘墩’的定义?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长小于6米时按墩基础设计,详细的见《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这里我不详细说了。

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基础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及填空第1篇工程地质概论1.玄武岩是属于( )A.浅成岩B.深成岩C.喷出岩D.火山碎屑岩2.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A.流纹岩B.花岗岩C.辉绿岩D.闪长岩3.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A.铁质B.硅质C.泥质D.碳质4.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 ).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5.大理岩是由( )变质而成的岩石.A.石灰岩B.石英砂岩C.泥岩D.花岗岩6.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7.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的现象.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8.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 的现象.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 两盘水平错动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10.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潜水C.承压水D.岩溶水11.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2.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 )A.饱气带水B.毛细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13.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饱气带水14.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A.湿陷性B.崩解性C.潜蚀性D.易冲刷性15.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A.黄土B.软土C.膨胀土D.冻土16.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A.易溶盐B.水C.孔隙D.有机质17.岩石的强度指标,通常是用岩石的( )来表示.A.抗压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扭强度18.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A.结构体形态B.矿物成份C.不连续性D.岩石构造19.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 )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20.滑坡主要发育在( )A.花岗岩区B.石灰岩区C.软弱岩区D.高陡边坡21.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 )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22.崩塌主要发育在( )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23.泥石流是一种( )A.由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碎流B.流量特别大的洪流C.含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D.由重力堆积物组成的固体物质2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最新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

最新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

基础桩基和墩基的区别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

桩和墩的区别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墩基础设计注意事项

墩基础设计注意事项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文章来源——xiong-818网友。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 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一、墩基的适用范围: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桥梁墩、桩、台的解释

桥梁墩、桩、台的解释

桥梁墩、桩、台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桥梁墩、桩、台,这可都是建桥的关键部分啊!咱
就先说这桥梁墩吧,它就像是一个大力士,稳稳地站在那里,撑起了
整个桥梁的重量。

比如说,你看那长江大桥,那巨大的桥墩多壮观啊!就像巨人的腿一样,给人一种特别踏实可靠的感觉。

再来讲讲桩,桩就像是深深扎根在地下的秘密武器。

它悄无声息地
在地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桥牢牢地固定住。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桩,桥还能那么稳稳当当的吗?就好比房子没有牢固的地基,那不得
摇摇晃晃的呀!
然后是台,台就像是一个迎接和送别的地方。

车从这里上桥,又从
这里下桥,它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就像你去朋友家,门口那个迎
接你的小平台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参观一座正在修建的桥,我们看到那些
巨大的墩、长长的桩和坚固的台,朋友就特别好奇地问:“这些东西都
是怎么弄起来的呀?”我就给他解释说:“这可都是工程师们的智慧结
晶啊!他们精心设计、施工,才有了这么厉害的桥。


桥梁墩、桩、台,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桥梁不可或缺的部分。

没有它们,哪来我们现在这么方便快捷的交通呢?它们就像是默默奉
献的英雄,虽然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但却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
护航。

所以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它们,感谢那些为了建造这些
伟大工程而付出努力的人们!这就是我对桥梁墩、桩、台的理解,你觉得呢?。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中是否会有”墩”的存在?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中是否会有”墩”的存在?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中是否会有”墩”的存在?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的建设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在这些城市道路中,是否会存在一种被称为“墩”的结构呢?接下来,我们将科普中国古代城市道路中“墩”的存在与作用。

一、什么是“墩”“墩”是指一种古代城市道路建设中常见的结构物,通常是由石头或砖石砌筑而成,用于加固路面或桥面,提供一定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古代的城市道路中,由于地基条件较差或地势复杂,道路需要经过加固才能保证安全通行,而“墩”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二、古代城市道路中的“墩”类型1. 桥墩:在古代城市道路中,桥梁的建设十分重要,而桥墩就是桥梁的支撑和加固结构。

桥墩通常由石头或砖石砌筑而成,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古代城市道路中的桥墩多为石桥墩,保存至今的有古如意桥、赵州桥等精美的石桥墩。

2. 路基墩:在一些地势较为复杂的地方,为了保证道路的平整和稳定,古代城市道路上会设置一些路基墩。

路基墩通常位于道路底部,用于加固和支撑的作用,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

3. 护墩:在城市道路的一些拱桥、山路等陡坡处,为了防止土石流冲刷和路基侵蚀,人们会在侧边设置一些护墩。

护墩通常由石头或砖石砌制而成,起到加固和保护路基的作用。

三、古代城市道路中“墩”的作用1. 加固和稳定道路: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由于地理条件或土壤环境的限制,道路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固才能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而“墩”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加固和稳定道路。

2. 支撑桥梁:在桥梁的建设中,“墩”扮演着重要的承载和支撑角色。

桥梁的建设需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设计,通过设置桥墩,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撑力,确保桥梁能够安全地横跨河流或深谷。

3. 保护路基:在一些地势较陡的路段,为了防止土石流的冲击和路基的侵蚀,人们会在路边设置护墩,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

护墩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因素对路基的破坏,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

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引言在建筑领域中,挖孔是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

在挖孔施工过程中,人工挖孔墩和人工挖孔桩是常用的工法。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两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针对人工挖孔墩与人工挖孔桩的区别进行详细解析。

一、定义人工挖孔墩是指在地下施工过程中,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空,并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形成的墩体结构。

人工挖孔墩通常被用于支撑或加固地下结构。

人工挖孔桩是一种通过挖空土壤或岩石,然后使用钻孔机将孔内的空隙填充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结构。

人工挖孔桩通常被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作为结构的支撑。

二、施工方式人工挖孔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挖孔施工:使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将土壤挖掉,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并通过振捣设备进行实心化。

4. 养护:对挖孔墩进行适当的养护,使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桩位布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桩位位置和数量,并进行标志和测量。

2. 钻孔施工: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将土壤或岩石挖空,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材料以维持孔壁的稳定。

3. 混凝土浇筑:在挖孔完成后,将混凝土浇筑入孔洞中,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管道或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输送至孔洞。

4. 桩身养护:对挖孔桩的桩身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结构特点人工挖孔墩的结构特点:1. 墩身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的结构,墩身与孔的外围壁面是连续的。

2. 强度分布:墩身的强度沿着施工方向均匀分布。

3. 施工效率:由于墩身形状相对简单,施工效率较高。

人工挖孔桩的结构特点:1. 空间布局:桩身在孔内,形成一个空心的柱状空间。

2. 强度分布:桩身的强度集中在桩的顶部,逐渐减小到底部,形成锥形分布。

3. 承载能力:由于桩身为空心结构,其承载能力相对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与墩的区别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
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
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

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
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

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

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
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
《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

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

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

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

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

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

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

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

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

在墩顶设置
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4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

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
2.5倍。

5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

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

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