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最新】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文物是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无法被移动的文物,如古建筑、石刻、壁画等。
这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浅谈一下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一、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保护的核心是保护其原貌。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环境保护环境是不可移动文物最基本的保护条件,如在城市更新、经济活动等过程中,建筑物和文物遭到破坏的情况时,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对文物的破坏。
比如对文物周围环境的管控,使其空气、水质保持纯净等,保证文物的不可移动性,以免文物被人为破坏。
2. 抢救措施不可移动文物如果遭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要及时保护其完好,防止残缺不全。
比如,对文物进行抢救措施,及时修复裂缝等,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3. 定期检查不可移动文物需要定期检查,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的变迁,文物自身可能存在老化和自然衰退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文物本身独特性和不可移动性,任何一个细微的损害都会加重其它部分的负担,因此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排查和修复。
二、利用保护文物是为了保护历史和文化的瑰宝,而文物的利用是为了让历史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在保护前提下进行,以不影响文物本身的完整性为前提。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宣传不可移动文物可以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展览、讲座、教育课程等形式来进行教育宣传,让公众了解乃至亲近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并感受文物的文脉和魅力。
比如通过文化遗产日、文博会等活动来利用文物。
2. 旅游观光不可移动文物可以作为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游客。
适当地设置一些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产品,例如文化之旅、文物巡游、亲身体验等旅游产品,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不可移动文物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3. 商业开发虽然商业开发不可取得超过文物保护的範圍,同时也不建议追求过多商业利益导致文物被破坏,但在有企业投资开发的情况下,可以提取国家文化遗产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并在商业活动中规定相关文物保护条款,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不可移动文物是指那些由特定地点产生或使用的文物,由于其体积庞大或固定在某个地方,无法轻易移动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和利用不可移动文物,是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
本文将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一些浅谈。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保护历史和人文遗产的重要措施。
这些文物所展现的是过去的文化面貌,对于维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进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时,首先要进行科学考古研究,并保护好文物所在的环境。
要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确保文物不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还要严格管理文物的使用和开放,以免文物因触摸或移动而受到破坏。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还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研究,保证文物不被遗忘和消逝。
要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保养工作。
由于文物所经历的岁月和自然侵蚀,许多文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对于这些文物,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修复工艺进行修复,确保文物能够保存下来。
在进行文物维修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历史修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改变文物的原貌和历史面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还需要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法规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文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对违法破坏文物行为进行处罚,提高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法治意识。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
许多不可移动文物都是历史和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这些游客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21修正)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发布部门】西安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18【实施日期】2021.01.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2017年8月3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第三章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第四章考古勘探与发现第五章利用与社会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第五条市文物行政部门是本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之一。
这些文物是国家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文物的原材料多为石材、木材、陶瓷等易流失的材料制成,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摧残和破坏,这些文物的保护极为困难。
同时,文物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珍贵性也增加了对其保护的难度。
因此,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有效、全面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方法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方法有很多,例如:1. 科学鉴定:对文物进行科学鉴定,了解其材质、制作时间、制作工艺等不同方面的特性,以便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 加固文物:对文物进行脆弱加固、防腐防霉、环境控制等各项技术措施,以提高其保护能力和寿命。
3. 去除污垢和修复:采用先进技术和材料,对文物进行去污、修缮等处理,以恢复其最初的艺术风貌。
4. 建立电子档案:对文物进行电子数字化,构建文物的详细档案,以防止因火灾、盗窃等意外事件而导致文物丢失。
5. 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以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因素的损害。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1. 举办展览:将不可移动文物收藏展出,向公众传达其文化历史和艺术魅力,有效地普及文物知识和文化教育。
2. 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探索,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可以推动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3. 文化旅游:将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布展,构建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文物,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国际文化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交流,增强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流。
结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对一国文化财富的维护和发展。
在文化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今后,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广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保护、利用和推广这些文物的价值。
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
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第一条为科学指导和规范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所指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并作出书面决定。
第四条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应当进行本体确认和时代确定,开展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评估。
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应当以地面、地下、水下遗存为依据。
确定不可移动文物时代,应当运用文物、考古证据,并结合文献记载;不能判定确切年代的,可以认定为某一世纪上、中、下叶、某一朝代或者某一考古学文化早、中、晚期。
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确认和时代确定过程中,文献记载和口头传说不能独立作为依据。
第五条作为认定对象的古遗址,包括早期人类活动场所、聚落址、城址、宫殿衙署遗址、祭祀遗址、寺庙遗址、窑址、矿冶遗址、战场遗址、军事设施遗址、道路桥梁码头遗址等类型。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古遗址,可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一)存在文化堆积,地表发现古文化遗物,且有明晰的分布范围;(二)沿海水域和内水湖泊、河流、水库等区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类文化遗存,包括沉没于水下的遗址、沉船和位置明确的密集文物出土点;(三)经过考古发掘,遗迹尚存;(四)建筑物及构筑物局部构件或者基址尚存。
元代以前(含元代)的古遗址,应当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明代至1911年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应当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第六条作为认定对象的古墓葬包括帝王陵寝、名人或者贵族墓、普通墓葬等类型。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古墓葬,可以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一)墓葬形制结构或者遗迹尚存;(二)整体迁移,在新址有独立的地域范围;(三)经过考古发掘,遗迹尚存。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我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本制度不仅为文物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措施,还对广大公众传递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建筑、古代墓葬、石窟壁画、石刻、碑碣、彩塑、古代艺术品等,是对我国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文物面临着被破坏、遗失和盗窃的风险。
为了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护制度。
首先,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保护文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形成了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治化管理。
其次,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国家文物局牵头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标准和技术规范。
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负责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修缮和管理。
国家还加大了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国还积极开展了文物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文物保护科普教育和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认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文物保护的浓厚氛围。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也为后续的文物保护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高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只有让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才能够将这些宝贵的遗产传承给后代,让世人共同分享文明的瑰宝。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未被盗窃、破坏或流失的文物,它们通常被储存在博物馆、考古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场所。
由于不可移动文物通常是保存在固定位置,因此它们无法自行移动,这也增加了对它们进行保护的难度。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物收藏单位的责任。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其安全、完整。
收藏单位应当建立文物收藏管理制度,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文物行政部门的监管。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收藏单位的指导和监管,促进文物收藏单位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考古发掘、展览、陈列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和展览的合法性。
3.公众的义务。
公众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意识,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公众可以参观博物馆、考古遗址等场所,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在必要时向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情况。
4.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发掘,提高不可移动文物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各国应当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合作,共同应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文物收藏单位、文物行政部门、公众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和完整,让其为人类文化史的发展和传
承做出重要贡献。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27•【字号】厦府办规〔2023〕13号•【施行日期】2023.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已经第5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27日厦门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物保发〔2021〕37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下称“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活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代表性文化景观,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的不可移动实物;(四)老字号、手工作坊、工业遗产等反映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代表性建筑;(五)其他依法应当认定登记和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登记、公布、保护、利用、撤销及其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应当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协调文物保护、管理、传承、利用。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1. 定义和范围:不可移动文物是指那些由其所处的环境限制不能够移动的文物,如建筑物、古代遗址、石刻、壁画、彩塑、碑碣、石碑、碑文等。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主要针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进行规定。
2.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通常基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这些法规和政策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 保护原则和目标: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通常会明确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保护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公正性等,目标包括保护文物的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可理解性等。
4. 保护措施和方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会提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包括文物的清洁、修复、保养、防护、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同时,还会规定文物保护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5.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还会关注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保护经验、技术和资源,促进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6. 教育和宣传: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还会强调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举办展览、出版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公众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7. 监督和评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还会明确监督和评估的机制,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评估保护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政策支持和具体的保护措施。
通过遵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纲,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展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不可移动文物的移动保护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06-02-16
3.解体移动保护和整体移动保护
1 老照片
建筑学报
28
2 移动路径示意
5 平移前位置照片
3 承重墙基础托换示意
4 平移原理示意
6 平移过程中照片
7 向北平移 80m 后照片
因为不存在复建问题, 除历史环境改变外, 其单体的历史价值基本不变。 整体移动的施工技术和移动全过程的 文物保护技术都很复杂, 工作量很大, 因而 工程造价也非常高。 目前, 对砖木结构古建 筑的整体移动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在 移动过程中难免增加古建筑的损坏。 但是, 只要充分估计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 不利因素, 做好应急准备, 在移动过程中加 强监测, 及时处理不可预见的新情况, 是可 以成功实现古建筑的整体移动的。 对于远距离、大高差的整体移动至今 技术上还有很多难题。 (3)如何取舍 当然,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最好是 原址保护。但是当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导 致不可移动文物非迁走不可时,应该解体 移动还是整体移动?这就首先要看决策者 的文物保护意识的高低,其次要看技术的 可行性和财力的可能性。如果移动距离不 远, 新旧址高差不大, 移动路径地基较好, 应先考虑整体移动或核心部分整体移动。 二、广州锦纶会馆的整体移动 锦纶会馆建于清初雍正年间,位于广 州旧城西关地区,是广州当时海外贸易鼎 盛期丝织行业的会馆。 建筑原为一路二进, 到了道光年间加建第三进并建东、 西路, 占
地面积 1050m2。 现在会馆里面保存着 20 方 古石碑, 上刻从清初、 清中、 清末到民国初 期的锦纶会馆大事记。 解放后, 会馆由民政 局接管, 安排多户居民入住。 由于锦纶会馆 是中国近代丝织业海外贸易的见证和建筑 的主体格局基本保存,1999 年被广州市人 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图1)。 1. 整体移动保护的决定 2000 年,广州市政部门决定在该区开 辟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 “康王路” , 新路 就从锦纶会馆用地通过。于是文物保护和 道路建设的矛盾就摆在面前 : 一方主张 “后 人让前人,道路让文物” 。另一方主张“前 人让后人, 文物让道路” 。 为了解决矛盾, 前 者提出两个方案:(1) 锦纶会馆不动, 康王 路的锦纶会馆段一分为二, 绕行后再汇合; (2) 锦纶会馆不动, 康王路从锦纶会馆地下 穿过。 后者也提出一个方案:锦纶会馆拆除 搬迁,异地复建。前两个方案后者都不接 受, 而后者的方案前者也不接受。 刚好当时 传来广西北海市因道路建设成功平移了砖 石结构的原英国领事馆的消息。受文物主 管部门的委托, 广州大学经勘查和实验, 设 计了锦纶会馆整体平移保护初步方案,并 向广州市文化局提交“锦纶会馆平移可行 性研究报告” 。2001 年 3 月 14 日广州市建 委召开专家论证会, 该研究报告获得通过。 2. 整体移动方案的确定
不可移动文物抢救和修缮实施方案
不可移动文物抢救和修缮实施方案不可移动文物是指那些不能够方便地转移或搬迁的文化遗产,如建筑物、壁画、石雕等。
这些文物经历了历史的长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抢救和修缮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和修缮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文物抢救、修复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1.前期调研在实施抢救和修缮之前,必须进行前期调研,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背景、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拍照、文献调查和现场勘察等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料,为后续的抢救和修复工作做好准备。
2.抢救方案制定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制定一份抢救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抢救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计划等内容,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条不紊进行。
3.救护设备准备在抢救现场,应准备好必要的救护设备,如搭建脚手架、搬运工具、建筑材料等。
确保抢救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文物保护与封存在抢救过程中,对需要维护的文物进行保护与封存。
这包括清理周围的垃圾和建筑物残留物,建立临时封存措施,以保护文物免受抢救过程中的损伤。
5.修复与维护方案制定根据前期调研和抢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修复与维护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修复和维护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计划等内容,确保修复和维护工作的高效进行。
6.室内环境保护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建筑的室内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建立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系统,以防止湿度变化和紫外线的侵害。
7.修复与维护工作实施根据修复与维护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复与维护工作。
修复工作包括清理、修补、复制等,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除尘、防护措施等。
8.质量监控与评估在修复与维护工作完成后,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
对修复与维护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9.文物保护意识宣传在修复与维护工作完成后,开展相关的文物保护意识宣传活动。
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倡导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促进不可移动文物合理利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文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区、县(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宗教、财政、生态环境、公安、城市管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文物行政部门和阿城区、双城区以及不可移动文物丰富的县(市)的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本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
编制城市其他专项规划,应当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资金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捐助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物中的一种,具有不可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一些浅谈。
一、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1.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机构和管理权限,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等。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不可移动文物。
2. 加强保护意识。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3. 科学保护和修复。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需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材质和状态制定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方案,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不可移动文物的完好性和延续性。
二、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1. 举办展览和演出。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和演出等形式来进行合理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和相关主题,策划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演出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2. 开展研究和教育。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资源,可以通过开展研究和教育活动来进行合理利用。
可以邀请学者和专家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和教育培训活动,传承和弘扬不可移动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 拓展商业价值。
不可移动文物也可以成为商业价值的资源,可以通过相关产品和服务来进行合理利用。
可以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主题衍生品,提供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参与。
三、加强国际合作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是指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通常是古代建筑物、雕塑、绘画、石窟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它们由于年代久远或自然灾害等原因,不再能够固定在原位,而是往往遭受风吹雨打、日晒风干的侵蚀,同时也容易受到盗窃、破坏等威胁。
因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并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合理的利用。
具体来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物登记和编号:对于每一座不可移动文物,应进行登记和编号,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
2. 文物修缮和保养:不可移动文物需要进行定期的修缮和保养,以保持其历史、艺术价值。
3. 文物展览和展示:不可移动文物应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展览和展示,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们。
4. 文物安全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应该受到适当的安全和保护,以防止其遭受盗窃、破坏等威胁。
5. 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和保护应该受到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以确保其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制度,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建立完善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8
合法合规
文物保护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9
及时发现并报告文物发现
在进行建设工程或农业生产时,如发现文物应立即保护现场并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
10
禁止非法发掘和侵占文物
地下埋藏的文物不得私自发掘,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发掘的文物不得侵占。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序号文物原状
使用不可移动文物时,必须遵循不改变其原状的原则,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受损害。
2
原址保护
尽可能在文物原址进行保护,避免异地搬迁,以保持文物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价值。
3
最小干预
在文物保护中,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采用最小干预原则,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
可逆性
保护措施应具有可逆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恢复原状,不留下永久性影响。
5
保证文物本体结构和形制不变
保持不可移动文物的平面布局、内外形制和结构不变,维护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6
避免“做旧”
在修复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做旧”,尽量保持文物的原貌,仅在必要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
7
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
不可移动文物的应急预案
不可移动文物的应急预案一、引言不可移动文物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含几个重要步骤的不可移动文物应急预案。
二、建立文物库房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储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文物库房。
这个库房应具备严格的环境控制、安全防护和防火设施。
库房内部需要划分不同的存放区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标注,以确保文物能够有效分类存储。
三、文物保护措施在文物库房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1. 温湿度控制文物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过高或者过低的温湿度可能会导致文物的腐蚀和损坏。
因此,库房内需要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定期监测并调整温湿度,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 火灾预防火灾是文物库房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库房内应设置灭火系统,增加火灾报警器,并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
另外,库房内应有明确的消防通道和灭火器材的配置,以应对突发火灾情况。
3. 物理保护库房内文物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文物的损坏和老化情况,并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库房内应有相应的安全监控设备和保安人员,确保文物的安全不受外界破坏。
4. 防盗措施文物的保护不仅仅要防火,还要防盗。
库房内应设置高效的防盗系统,如监控摄像头、红外线探测器等。
同时,对进入库房的人员需进行严格的身份核验和留存进出记录,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接触和接触文物。
四、应急预案即使有了文物库房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突发状况仍然可能发生。
因此,制定一套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1. 灾害应对在面临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或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战争等)时,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疏散计划和文物的紧急转移计划。
预案中需要明确任务分工,确定紧急转移的文物和转移路径,并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和设备参与转移工作。
2. 突发情况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如火灾、泄露等),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的处置措施。
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的若干意见
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的若干意见一、保护原则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程应当严格遵守保护原则,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具体而言,保护原则包括:1.保护对象: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
2.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当涵盖文物的整体及其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群、遗址区、相关附属文物等。
3.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修缮、加固、维护等,以防止文物的进一步破坏和流失。
二、修缮目标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的修缮目标包括:1.文物本体的修缮:对文物本体进行修复、加固、完善等,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和稳定性。
2.环境的保护:保护文物周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防止环境对文物的破坏。
3.安全性的提高:提高文物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文物被盗、破坏等。
4.观赏性和完整性的保持:保持文物的观赏性和完整性,让公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合理利用文物的社会价值:通过合理利用文物的社会价值,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三、修缮方案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的修缮方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包括以下方面:1.方案设计:根据文物的类型、年代、保存状况等,制定针对性的修缮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技术路线:确定修缮的技术路线,包括使用的材料、工艺、技术手段等,确保修缮后的文物与原有文物在风格、材质、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
3.工艺流程:明确修缮的工艺流程,包括施工顺序、操作规范等,确保修缮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组织、进度安排、质量控制等,确保修缮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四、施工规范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的施工规范包括:1.施工前准备:进行施工前的现场勘察、材料准备、设备检查等,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划保护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立项
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 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 拟立项目名称、地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时代,保护范围 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布与执行情况; 三 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能性的技术文件与形象资料、录像 或照片; 四 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 拟聘请的勘察设计单位名称及资信。
文物保护工程类型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保养维护:对文物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养护; 抢险加固: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 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 措施;
修缮: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
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 保护性设施建设:为保护文物附加安全防护设施;
迁移: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
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文物保护工程类型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日常保养:及时化解外力侵害可能造成损伤的预防性措施,适用于 任何保护对象;
防护加固:为防止文物古迹损伤而采取的加固措施;
现状修整:在不扰动现有结构,不增添新构件,基本保持现状的前 提下进行的一般性工程措施;
规划文本内容
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 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 楚。 文本内容包含: 总则;专项评估;规划框架;保护区划;保护措施; 环境规划;展示规划;管理规划;规划分期;投资估 算;附则。
规划图纸内容
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 与规划文本一致。 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 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 称。 区位图;环境图;现状图;评估图;保护规划总图;保护区划图;保护 措施图;环境规划图;展示规划图;管理规划图;基础设施图;分期规 划图;工程方案图等基本图纸 测绘图;历史沿革图;相关示意图;用地功能分区图;地形地貌分析图; 环境整治规划图;道路交通调整规划图;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等补充说明 图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管理,规范不可移动文物的合理利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不可移动文物,是指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依法登记的尚未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第四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市、区县(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公安、财政、教育、旅游、宗教、消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第六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内容,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
健全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网络,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员制度,推行政府购买文物保护服务,逐处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第七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列入市、区县(市)财政预算,专项用于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设施维护和文物保护员工资。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事业性收入和社会捐赠专门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八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科技、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单位,共同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义务,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损害不可移动文物及其保护标志的行为。
鼓励群众性组织、个人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活动。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市、区县(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对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登记和公布工作,制定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设置专门机构或者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市、区县(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保护级别、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管理机构(管理人)以及保护规划、保护措施等信息在本级政府网站公布,并及时更新。
第十二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需要,会同本级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全域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并商定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措施,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文物埋藏区等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三条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当会同本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初步论证。
符合条件的,依法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或街区、名镇、名村。
第十四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应当突出对文物的建筑布局、环境和历史风貌等要素的保护。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项目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划例会应当通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规划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的批准。
工程建设项目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前,应当依法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文化遗产保护评估意见书。
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文物,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达到现场,并在三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六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或者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
对已有的安全危害或污染设施,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治理。
第十七条房屋征收拆迁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在征收拆迁公告发布前,应当就征收拆迁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项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前,应当就开发、整理、复垦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事项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前,应当就出让范围内涉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事项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报相应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报县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提请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因建设工程特殊需要必须迁移易地保护或者拆除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评估,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示,并经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开放、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对文物及历史风貌不造成损害;
(二)有合法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三)已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标志说明;
(四)有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五)安全消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风险等级防护标准,安全状况适宜公众参观游览;
(六)有复原陈列展览或者辅助陈列展览;
(七)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规划,纳入本级旅游规划,鼓励支持开发旅游产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旅游部门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规划,应当将开放利用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旅游线路。
第二十一条从事旅游观光、宗教活动,举办大型公益活动,以及用其他方式使用、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应当确保文物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第二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