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控制到文化控制_朱灵通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一、引言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对企业的资源、资产和业务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 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遵守,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反,如果企业文化不良,员工可能会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
2. 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支持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支持。
例如,如果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和透明度,员工更容易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企业文化中的沟通和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员工更愿意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内部控制的落实。
三、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 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和内部欺诈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
而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财务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促使员工诚实守信地处理财务事务,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2.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合作精神,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一、引言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工作方式,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 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员工的合作和支持,而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例如,一个强调诚信和责任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遵守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要求,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2. 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支持企业文化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个注重规范和纪律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
例如,一个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及时报告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减少潜在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 内部控制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内部控制的价值观念应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保持一致。
企业需要明确和传达正确的内部控制价值观念,使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例如,一个强调透明和公正的企业文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决策和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2. 内部控制的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内部控制的行为规范应与企业文化的行为规范保持一致。
企业需要明确和传达正确的内部控制行为规范,使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例如,一个强调诚信和合规的企业文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3. 内部控制的工作方式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内部控制的工作方式应与企业文化的工作方式保持一致。
企业需要明确和传达正确的内部控制工作方式,使其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例如,一个强调效率和创新的企业文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的推动。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各个层面的运作,包括风险管理、财务报告、合规性等方面。
而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集合体,它对于塑造企业形象、提升员工士气以及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1. 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进行塑造,从而影响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同和遵守程度。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使其更加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2. 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支持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如果企业文化强调诚信、透明和责任,员工将更加自觉地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企业文化还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如何通过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要求。
制度应包括风险管理、财务报告、合规性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制度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培养员工的内控意识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
员工应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可以组织内部培训,向员工介绍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3.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内部控制的整体效能。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当时的统治者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和资源分配。
然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演变并适应了不同的时代需求。
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企业更加庞大和复杂,内部控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企业主开始意识到,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这一时期,内部控制主要关注于财务方面,包括会计核算、报告的准确性和资产保护等问题。
20世纪初,由于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也得以优化和提升。
例如,使用机械式会计机实现自动化记账,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也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在20世纪后半叶,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兴起,内部控制也逐渐与企业治理和合规管理相结合。
此时,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还包括确保企业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运营。
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内部控制也逐渐扩展到风险管理领域,并包括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计。
当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
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和创新。
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国际合规标准的制定,内部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和合规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趋势。
1. 历史回顾内部控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的古代巴比伦,当时已经出现一些类似于内部控制的做法,旨在保护财产和资产免遭损失。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内部控制的概念逐渐发展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机制,企业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保护资产的安全。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度,企业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在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的控制体系,确保自身的合法经营。
3. 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控制也在不断进化和改进。
以下是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3.1 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内部控制也受到技术的影响,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3.2 数据分析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3.3 多维度控制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流程和制度,而现代的内部控制趋向于多维度控制。
不仅对财务流程进行控制,还对战略、风险、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全面发展。
3.4 风险导向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关注规则的执行,而现代内部控制更加关注风险的管理。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的韧性。
4. 总结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趋势。
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懂到用的读后感
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懂到用的读后感标题:《企业的内部控制:从理论到实践——读后感》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它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石。
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书籍,它不仅让我深刻理解了内部控制的理论,还指导了我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书中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从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我从中了解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一套制度,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明白了内部控制的核心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企业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这一点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书中提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让我认识到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企业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在实际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如何在财务、税务、劳动及合同管理等关键领域中发挥作用。
这让我意识到,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关键。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1.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不仅管理层需要重视,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了解并遵循内部控制的要求。
2.内部控制要注重实效。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避免生搬硬套。
3.内部控制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内部控制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总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视角,让我对企业内部控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贵州灵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及其优化
贵州灵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及其优化作者:钱润红彭丽蒲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2期[提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国有上市公司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对贵州灵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介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1日一、引言内部控制的出现是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内部控制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管理风险,使企业达成既定的目标。
时至今日,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同时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运用于银行系统。
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逐渐成为强制性要求。
二、贵州灵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贵州灵通公司是中国灵通公司在贵州省设立的分支机构。
中国灵通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国有网络通信公司,主要经营移动通信、固定通信、数据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等,于2000年6月在美国上市。
贵州灵通公司目前下辖全省9个市州分公司和96个区县分公司(经营部),有从业人员 4,500人、固定资产逾50亿元,建成了覆盖全省、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网络,目前一、二级传输干线光缆已覆盖全省各市州、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省镇以上城区及主要道路沿线、风景区,村镇覆盖率达到95%,全省传输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08万公里、移动通信(WCDMA、GSM)基站达到1.5万个,拥有各类通信用户总数超过560万户。
贵州灵通公司于2003年开始准备依据塞班斯(SOX)法案的第404条款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2004年起,公司根据COSO框架的要求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依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制定原则,重新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公司的新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建设的结合
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建设的结合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一直探讨着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制度、流程、制约和监督,旨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
而公司文化建设则强调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组织文化的塑造,影响员工行为和企业形象。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如何与公司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企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相辅相成内部控制和公司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运作,减少风险和安全隐患;而健康的公司文化则能够引导员工价值观、激励团队合作,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统一企业管理目标,还能够增强员工责任感和自律性,构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
内部控制落地需依托公司文化一个企业要想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不能只依赖控制条例或监管制度,更需要借助公司文化的力量。
例如,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时,如果公司文化强调诚信和合规,员工更容易接受和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有效防范财务舞弊风险。
因此,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需与公司文化相契合,共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公司文化建设应强调内部控制意识为了推动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的结合,企业需要重视内部控制意识在公司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通过员工培训、内部沟通和激励机制等手段,树立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理念,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在全员共识和共同努力下,内部控制才能真正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发挥最大效益。
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
通过将内部控制机制与公司文化理念有机结合,企业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风险,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审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实现内外兼修,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内部控制与公司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所启发,促使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更加注重这两者之间的互动与结合。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标题: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引言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制度、人员等各个方面,是确保企业运作正常、高效、合规的重要保障。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精神灵魂,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和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正文内容:一、内部控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1 内部控制规范了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员工在工作中应该如何行事,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准则,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遵守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
这种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责任感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责任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发展。
1.3 内部控制强化了企业的管理效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规范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决策程序,减少了管理风险。
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有助于形成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2.1 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着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态度。
如果企业文化积极向上、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员工在工作中更容易遵守内部控制规定,提高工作效率。
2.2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如果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合作和创新,员工在工作中更容易遵守内部控制规定,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2.3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
如果企业文化开放包容、注重创新和学习,有利于建立灵便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3.1 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相契合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企业的文化特点,确保内部控制规定与企业文化相契合。
文化娱乐行业内控制度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
文化娱乐行业内控制度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文化娱乐行业作为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尤为重要。
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确保企业规范运营、降低风险,并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本文将探讨文化娱乐行业内控制度的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
一、概述和背景文化娱乐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包括音乐、电影、电视、游戏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适用于文化娱乐行业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
二、内控制度的关键要素1.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制度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层的领导作用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
在文化娱乐行业中,应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建立公正透明的管理机制,并提供持续的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
2. 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评估是内控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文化娱乐行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创作风险等。
企业应制定风险评估制度,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
3. 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是内控制度的具体操作部分,包括资金管理、审计和合规、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
在文化娱乐行业中,资金管理尤为重要,涉及资金流转、票务管理、收款核实等环节。
此外,对于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控也要加强。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控制度实施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文化娱乐行业内部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流动,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同时,还应加强对外信息的披露和沟通,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
三、实施策略1. 高层管理支持文化娱乐行业的内控制度需要得到高层管理的支持和重视。
高层管理层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并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2.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文化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内控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内控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3.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与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关联分析
AUDITING ANDFINANCE当文化逐渐沉淀为企业的集体人格,它就凝结成了企业的灵魂,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但同时也必须要注意,企业的灵魂也未必都是正面的,这就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来降低负面文化对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提升内控管理的综合效率。
内部控制管理,实际上是公司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的泛化和升级,能够敦促公司审视当下组织管理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及工作人员组成,在内防管理危机、外防竞争风险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管理结构与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而企业文化的塑造,无疑会为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动力,从而营造起高效团结、互助统一的良好内部氛围,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综合效率。
2.有利于促进内控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企业文化,是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的缩影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意志总和,将其与内部控制管理相关联,有利于切实构建良好的公司内部氛围,推动公司综合竞争实力的稳步上升,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妥善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与危机,并通过适时适度的专项提升活动,培养学习型公司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促进内控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3.有利于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盲点。
就本质而言,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和实务工作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
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完全依靠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来防范经营参与者的舞弊风险,因此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其凝聚成的道德规范作为内控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构建企业文化与公司内控管理间有机联系的重点问题1.融入科学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新形势下,因时而变、主动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之必须,但部分公司在开展内控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隐约存在着传统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子,导致公司管理与决策过程中出现传统和保守倾向,机械性较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尚有不足之处,滞后性较强,并逐渐形成限制公司发展的最大桎梏之一。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
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内部控制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发布时间:2006-10-28 6:26:08 阅读次数:145 评分(0票,平均分)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石爱中编辑:zlcx一、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轨迹内部控制的理论是近现代的事情,但是,内部控制实务却源远流长,应该说,自古有之。
1.单要素内部控制单要素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态。
内部控制主要是为防止舞弊和其它错误发生,保证资产及其记录的安全。
其机制是处理一项业务或记录时要求职责分离和相互制约。
常见的内部牵制有实物牵制、职责牵制和簿记牵制。
2.两要素内部控制两要素内部控制就是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1949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说明》提出,内部控制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和方法措施。
但是为了方便注册公共会计师的审计需求,又将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如统计分析、业绩报告、培训计划、质量控制),并规定注册公共会计师的职责主要是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内部管理控制而言,只有必要时,才会加以适当考虑。
3.三要素内部控制三要素内部控制有一个由“制度”向“框架”转变的过程。
1981年,国家会计师联盟发布的第6号国际审计准则提出: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而制定的组织计划、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
这个规定明显受了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协会的影响。
但是,该准则还特别提到监督的重要作用,这就明显的暗示了内部控制的三要素:组织机构、方法程序和内部监督。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布的第12届大会声明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
正式将内部审计划入内部控制范畴。
1988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发布的第55号《审计注册说明书》以内部控制框架概念代替了内部控制制度概念,提出内部控制框架应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教科文科内部控制制度
教科文科内部控制制度教科文科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产业的正常运作,防范和减少不利影响而建立的一整套组织、流程、制度、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综合的管理控制体系。
这种控制体系可被分为3个层次:控制环境层面、风险评估层面和控制活动层面。
首先是控制环境层面,它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对内部控制的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该层面主要强调建立一种鼓励诚实守信的内部文化,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来确保组织各级员工的遵纪守法,以及确保全体成员按照职责范围和权限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
其次是风险评估层面,这是指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于在发生风险事件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或者处置。
这个层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人力、设备管理等方面,对各类风险进行值得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
最后是控制活动层面,即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控制和监测。
具体地,该层面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管理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预算管理、风险控制、信息更新等方面,同时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如制定正式操作程序、管控指标体系、执行岗位责任制、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等等。
为了实现以上三个层次的目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要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分工,比如内部监督或者外部审计机构;其次是要有快速反应的机制,保证在风险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置;最后是需将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教科文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管理各类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维护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建立正确的管理机制、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确保组织的稳步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不断更新,科学的控制制度是教科文科展开伟大事业所需要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3.3下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从20世纪之初出现“内部牵制”的概念算起,内部控制理论大致经历了从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发展阶段。
虽然内部控制理论日益完善,但是仍然有以下局限:1.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理论建立的假设前提是人是自私自利的,即经济人假设。
由于认为人是经济人,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从事舞弊、贪污、盗窃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予以监控这些非理性行为。
当然,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并不全是非理性的,正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说的,人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
人除了利己外,还有利他的一面。
同时,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人都是一个“无差别”的经济人,但实际上经济的诱惑力对每一个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有些人会为10万元铤而走险,而有些人则对之无动于衷。
若内部控制面对不同的人却设置统一的标准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就可能存在“控制不足”和“控制过载”现象。
2.内部分工导致交易成本过大。
内部控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分权制衡,其实质就是在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
内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亚当·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人们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同理,合理的分工可以促进管理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率。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内部控制使一项交易和事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处理,使他们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理论上一项交易和事务由越多的人来处理即分工越细,则舞弊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但是分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如协调成本、信息交流成本等也越大。
Coase (1937)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法,企业的出现一定是因为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
企业内部控制过细,即内部分工过细,必然导致交易成本增大,如果该交易成本超过了市场平均成本,企业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失去生存的能力,那么作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内部分工要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有效率。
而内部分工的效率直接制约着内部控制的效率。
目前内部控制理论过于强调分工和牵制,忽视了低效率分工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3.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
内部控制制定出标准的控制流程,用于防范、发现和纠正差错及舞弊,要求企业员工严格遵守这些流程。
长此以往,企业员工就有可能成为一群“墨守成规”的内控的“奴隶”。
变化是创新的本质,而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作对号的“笼子”,消除不合规的变化,使企业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内部控制将企业成员个人行为内化于企业的目标中,抑制了员工创造变化的能力。
Simons (1995)指出:通过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和规则手册告诉员工如何工作会破坏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Shih 与Yong (2001)认为:控制体系过紧的监控行为和资源利用约束,很可能会破坏员工的创造性及进行试验与冒险的动机,从而对组织的创新行为产生破坏性影响。
4.内部控制设计、执行、监督者的有限理性。
通常企业的内部控制由管理层负责设计,而管理层也只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并不能预测所有可能存在的差错和舞弊环节,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和预测,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
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也无法面面俱到而克服控制盲区。
同时,所谓控制的盲区也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者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他们并不能完全认清控制盲区。
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也是有限理性者,他们并不一定完全理解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而使内部控制失效。
作为内部控制的监督者如内部审计人员也是有限理性从内部控制到文化控制朱灵通(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0023)【摘要】内部控制理论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文化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扬弃,主要体现为:机会人假设对经济人假设的扬弃;价值观控制对机会控制的扬弃;立体式控制对平面式控制的扬弃。
内部控制须向文化控制转化,其路径为:从内部控制制度到制度文化,从制度文化控制到以精神文化控制为核心的全面文化控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文化控制精神文化□·06·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3.3下者,加上统计抽样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运用,内部审计难以完全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员工的舞弊。
5.内部控制无法防范串通舞弊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不串通舞弊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即假设除非存在反证,任何控制实体的相关人员都不会串通合谋。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把一项经济业务或交易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处理,以使他们互相监督和制衡,但当这些人串通舞弊时,利用分工和制衡来防止舞弊的做法会失效。
而无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多么完美,都无法避免两个或者更多执行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
管理层可能会有意留下内部控制漏洞为自己谋利,或者直接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使内控失效。
二、文化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扬弃1.文化控制概念。
Jaeger (1983)认为,文化控制是指母公司向子公司输出企业文化的一种非正式、内隐的控制方式,员工通过接触和交流并形成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是文化控制的核心。
但是,笔者认为,上述文化控制的概念仅仅揭示了文化控制的一方面。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具有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价值观、宗旨等精神文化。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企业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控制的核心。
文化控制是以精神文化控制为核心,对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面控制,以确保企业的文化符合既定的价值观、宗旨、理念等企业精神,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文化控制既包括诸如价值观等的非正式控制,也包括诸如制度文化等的正式控制。
2.文化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扬弃。
扬弃是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文化控制也是控制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对内部控制的扬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人假设对经济人假设的扬弃。
经济人假设的雏形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可见,在亚当·斯密看来,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自于私利。
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
经济人假设主要符合人们在经济关系中的情况(其实人在经济关系中也有利他的一面),它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除了经济关系外的其他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人假设应运而生。
行为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后认为,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虽然直接提出“社会人”的是梅奥,但是社会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早就存在了。
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种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始人恩格斯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人也是历史的产物。
人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如果把每种社会关系都看作一种力,那么现实中的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共同合力的产物。
因此,现实中的社会人在经济关系中追求利己,同时为了更好地利己,又要求利他;在法律关系中要求不损害和侵犯他人利益,违反法律;在伦理道德中要讲究诚信、奉献和忠诚;在政治关系中要爱国、爱民、维护公平正义;在宗教关系中须遵循一定的信仰和价值观。
现实中的人是多种社会关系的融合体。
人是社会中的人,因而社会人假设更能体现出人的本质属性。
Ray (1986)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分析了文化控制的本质,认为文化控制将企业员工看作是富有感情的、追求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社会人”。
可见,作为文化控制的基本假设———社会人假设,既保留了经济人假设的成分,又是对它的补充和发展,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扬弃。
(2)价值观控制对机会控制的扬弃。
舞弊三角理论认为,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
在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三个阶段中,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首先是防止员工舞弊,即不给员工舞弊的机会。
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虽然COSO 五要素和八要素理论提出控制环境、信息沟通和监控对控制活动的影响,但是考虑和研究其他要素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即控制活动仍然是五要素和八要素的核心。
而控制活动的第一步仍然是设计严密的控制流程,不给员工舞弊的机会。
但是由于内部控制设计者的有限理性和专业化分工造成的“专业知识”垄断,使内部控制不能杜绝一切舞弊的机会,更何况它不能防范串通舞弊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内部控制理论更多的关注制度和规范,缺少对员工内心需求的关注,而文化控制则将员工看作是“自我实现的社会人”,更加注重员工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文化控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使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一致,可以有效化解员工各种压力和消除员工舞弊的借口。
舞弊三角理论认为,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角同时存在是发生舞弊行为的充分条件,缺少任何一角,舞弊都不可能发生。
因此,可以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文化控制,消除舞弊三角·07·□□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3.3下中的压力和借口两个角,从而消除舞弊的产生。
(3)立体式控制对平面式控制的扬弃。
内部控制是一种平面式的控制。
在内部牵制阶段,主要是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牵制。
在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虽然把控制分成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其实这两个控制相互交叉,并没有显示出一定的层次性。
在内部控制体系阶段,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之间,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都为控制程序服务,属于真正内部控制的是控制程序,三个要素之间并没有层次性。
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无论是五要素还是八要素,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活动方面,其他要素都为控制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