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欧阳林老师的讲座2016.10.05

为什么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我在4年前开始做这个事。

很多人认为,学语文用处不大。为什么?

不会讲道理,不会分析问题。常常只是凭直觉武断地下结论,或者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却思维不流畅、逻辑推理不严密、思维跳跃或者中断。

不会提问,提出的质疑问题,凭直觉,或者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不会阅读,做了很多题也没有用,读了很多书也不会用。

不会思考,面对社会与人生的复杂,不知如何应对,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常常处于茫然状态,精神成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关键问题是学生不会思考。

我们梳理一下,学生作文需要哪些思维方式?

一是澄清概念、二是演绎推理、三是归纳推理、四是因果推理、五是类比推理,这些属于逻辑学的框架

逻辑学是批判思维的基础

这些还不够,对,30年前逻辑学进入过中学语文,但是后来被赶走了。因为单纯的逻辑不适合语文,批判性思维是在逻辑学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其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这样的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直观和经验,人们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不做本质的分析,很难把握事物的规律。

首先认识清楚当前语文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习惯于把前人的观点、断语、定论不假思索地照搬,习惯遵从圣人之言,习惯了古人怎样说,写作文习惯了代圣人立言,喜欢以“经典”作为论据甚至论点的来源,习惯于将自己感觉、经验当作不能质疑的真理,习惯将表象当作真相。

僵化而模糊的概念,使中国人的思维变得混乱,产生了各种互为矛盾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各种人生信念都有,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以卖主求荣的活命哲学。往往根据自己当时的需要而采用哪些话语,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人生信条。

现代思维需要中国人强调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但更需要清明的理性,需要批判性思维。

铁生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说他不幸,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双腿,成了残疾人,这使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说他幸运,是因为双腿的残疾让他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却带给了他另一种全新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在地坛中找到了新的生命意义,这才有了现在我们所认识的作家史铁生。

请大家看个例子,是啊,上述片段就有问题

是啊,上述片段就有问题,这种推理看似有道理,但是想想很可怕啊。

你想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吗?

可以打断自己的腿啊,是因为双腿的残疾让他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却带给了他另一种全新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这是属于强加因果。学生经常犯这种错误。让史铁生静下心来的不是残疾,对,身残志不残。而是残疾之后经过痛苦的思考,也有一些机缘,使他想通了生死问题,对。我们的学生只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类似的还有:“汶川大地震”在一瞬间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让数万家庭妻离子散,让多少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痛的事情!可是,这也给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崭新的医院、学校和住房将会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一个崭新的西部将会崛起。

这一段话中有一个关键句“这也给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代词“这”指代“汶川大地震”应当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作者实际表达的意思是:“汶川大地震”给落后的西部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有人高度评价说该作者能辩证地分析问题。

对,

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教学生认识到各种逻辑谬误,不要再犯这种错误,要去寻找主要原因,关键原因,让学生填补逻辑链上的空白,史铁生双腿残废是事实,成为作家也是事实,但是残疾和成为作家之间还有大量的空白缺少足够的因果链。

是啊。我们常常喜欢看表象。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电影《城市之光》给他的启发:当片中的女主角说“我想死,这是我的权利”时,男主角说:“你急什么?大家早晚不是都要死吗?”史铁生说,这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再比如医院里一位医生对他的开导:“你现在耽误时间,将来总有一天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你不如利用现在治病期间这么空闲的时间多读些书,多想些问题。这样出院后不管你是什么状态,你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这段话史被铁生牢记终身。无论如何,残疾一定不是史铁生的幸运。

告诉学生去找原因,实际是告诉学生要学会阅读。一些学生也读了许多书,但就是不会用,

从阅读中寻找写作的养料,大地震的事也是如此,所以要训练。如果能从小学开始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到高中,学生基本不怕写作文了,思维与阅读相结合,所以我们要一点点做起来

给大家发一篇文章,大家可以下载后看,还是谈高中的写作吧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课教了很多没有多少用的东西,浪费了许多时间。

给大家看一个教学案例

为了让学生探究出“民族精神”这个结论,某老师引导说:“神九飞天需要千万单位协作才行,这体现了什么精神?”学生甲说“协作”,乙说“科技”,丙说“集体”,丁说“帮助”,看到学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老师开始着急,左启发,右引导,终于有一个学生翻开课本,发现这节课应该讲民族精神,大声喊出“民族精神”,老师长出了一口气,微笑着夸奖:你说得太好了!

这样的课上下来有什么用呢?

“神九飞天需要千万单位协作才行,这体现了什么精神?”这问题要求回答是什么,问题不值得探究,因为问题本身只需要回答一个

结论,没有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考的需要。这时的回答就变成了猜谜,或者说是揣摩老师的意图。这根本不是在培养探究能力了。

探究为什么变成了揣摩?这样的探究是由老师把材料和结论都先预定好,学生的任务就是由给定的材料想到预定的结论,但材料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的结论更贴合给定的材料,但不符合教师和课本的结论。

探究,就不能两头都定死,确定了结论,材料就要放开;确定了材料,结论就要放开。其实,既然课本已经确定好了这一节课要讲的主题是“民族精神”,老师就不如让学生探究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问题问的不好,引导也不好

如果老师的思维能力强,也就不会这样进行教学了

前面讲了因果推理中的误区,除了强加因果,还有单一因果谬误如:有一天,洗车行里开来了一辆劳斯莱斯,有一个擦车小弟非常欣喜地摸了下方向盘,被客人发现了,客人扇了他一巴掌,告诉他,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这种车。后来,这个擦车小弟买了六辆劳斯莱斯。擦车小弟叫周润发。当年的羞辱,竟成为巨星起飞的动力之源。要是没有这一巴掌就没有后来周润发的成功,可见逆境能催人奋进,助人成功。

大家发现问题了吗?一果多因,也算强加了,对

这是一种心灵鸡汤式的写作,看似给身处逆境或低层的人以希望和鼓励,却片面夸大了这些偶然事件的作用,而忽视了成功背后真正的原因。

他的成功还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个人的努力奋斗、影视公司的包装宣传等、顺应了时代需求等内因、外因,高超的演技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与他早年的经历分不开。那些原因才是真正可贵和值得学习借鉴的。

是啊。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这种思维谬误,这样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深刻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由果推因的能力,多寻找一点原因,看谁找的多,不要停留在一个原因上

当然,学生如果没准备可能找不好原因,看谁找的更有道理。这时要老师帮助去读书

然后布置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找原因,给出一些好的原因

可以是新闻事件?可以的

比如某人成功的原因,获得的原因,某事件发生的原因

对,找到许多原因后,让学生分析哪些是根本原因,哪些是直接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学生常拿李白杜甫等开刀"什么意思,所以平时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积累材料

让学生课外去找原因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学生喜欢这样做的,做了之后学生会给你惊喜,培养启蒙思想家的思维方式与精神,就需要批判性思维。

上述引导学生寻找原因,辨析什么是主因、什么是次因,就是批思的过程

批思培养理性怀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之思想、理性之精神。社会学家萨姆纳说:以人类理性为灵魂的“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三省是必要的,关键是讲清楚如何省

可惜孔子老人家没讲清楚,批判性思维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人们冲破盲从和被欺骗,避免冲动和武断地下结论。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不要根据直觉来接受某种观点,是通过一种反思的策略,引导思考者澄清关键的概念,运用基本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去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推理的充足性、探索隐含的假设和价值标准、挖掘更深的含义和根源,避免可能的逻辑谬误,并寻找看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思路,避免轻信和不明智的决定,使推理更为合理,结论更具有说服。所以要弄懂各种逻辑谬误,弄清楚影响逻辑分析的常见因素,学习推理的正确方法。

我们要完整地表述一个观点,或者写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运用将归纳、演绎、因果等推理形式,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证。

学生不会论证,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我们既没有分别将归纳、演绎、因果等逻辑思维形式弄明白,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不明白论证的原理,不知道有哪些逻辑谬误,只是通过模糊的感觉,个人的悟性来讲理,犯了错误而不自知

是了,所以学生常常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个人觉得因为语文课缺少思维含量,学生用的归纳法也大多有问题

吴晗的《谈骨气》是典型。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4—9段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他们分别是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的古人、闻一多,通过摆事实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这三个人能代表所有的中国人吗?显然不行,用这三个人的事例只能说明:中国人中有人是有骨气的。

作者以部分代整体,以偏概全,使观点绝对化。

我们学的范文都是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好到哪去。学生现在就如此,以中心找例子,所以,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归纳推理这乱归纳的传统,到了后来便登峰造极:“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什么是好的思维

有问题的文章也该指出来啊,不能让学生学习错误的东西。是极端,但在那个年代不就是正确的吗

现实生活中,通过一两个事例或几个事例就推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这种乱归纳和“轻率概括”的做法非常普遍。典型表现之一便是作文中的堆砌事例法。比如,有同学论证“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用了以下事例: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曹雪芹发愤著《红楼梦》,清代还有个谈迁,呕心沥血二十七年,写了一部《国榷》,不料手稿遭窃,心血毁于一旦,他下决心从头开始,又苦干九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这种论证成立吗?不一定,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观点了。

吴晗的文章写作有他的特殊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想在那个最困难的时代激励中国人要有骨气去抵御困难,会有一定的鼓动作用。

而且,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演绎推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应该有骨气。

其实可以用正反正的论证结构。即,中国人也有没骨气的,但是他们有的成了卖国贼,有的成了愚昧麻木的人,像阿Q,对,这样人要么遗臭万年,要么成了阻碍社会进展的力量。他没有批判性思维吧,他不

敢有。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的思维是作为人自身的良好品质,并非单单局限于它的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过一则重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则报告中指明了现阶段的人们要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中就明确要求人们不能单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批判性思维。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求广大教育者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决定了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否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 按照心理学中的描述,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 理性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判断对错,二是对别人的猜想和理论结果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林崇德教授在他的著作《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将批判性思维概括为“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利用一

切有利条件发展这种思维。 根据以上见解,对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如下定义,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不把书本知识当做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证明的过程。 三、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大都缺乏批判性的思维,往往都是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节、监控和反思,就只能毫无质疑的接受别人的思想,重复别人的成果,未来的人才也就无法先人一步做出突破性的成就,所以在学生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的。 1.批判性思维是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将成为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而创新思维却是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就不会有独特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就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2.批判性思维是促进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具有钻研性、坚持性、活跃性的特点,而钻研性与坚持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体现逻辑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广泛性的学科,极其注重思维素质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本课程立足现代逻辑的高度处理传统逻辑内容,建构以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理论与方法为核心的内容体系,阐述思想和思维内在的逻辑基本规律、思想和思维都要遵守的逻辑基本法则、思想和思维都要运用的逻辑基本方法,提供正确思维和有效思维的基本逻辑工具和手段。 三、课程目标 该课程系统讲授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逻辑理性精神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逻辑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密切联系思维和自然语言的实际与特点,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和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和方法;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并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运用各种案例进行虚拟实践,大量结合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和日常生活等事例,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分析、批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将所学逻辑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对逻辑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炼,使学生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树立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基础。

初中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探究

初中生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探究 余姚市阳明中学周英英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有关数学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获得大量的相关数据,由此发现当今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该研究能促进新课程下课堂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批判性思维调查问题措施和方法 一、引言 1、数学批判性思维简述: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能动地对资料、信息及自我思维过程的正确性、真理性进行严密审查和剔除谬误的一种品质,对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已有的数学表述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盲从附和;能严密地全面地利用已知条件,在关键之处能及时、迅速地自我反馈;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2、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近年来,西方教育界日益重视起批判性思维来,批判性思维被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成分,可与问题解决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因此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 “批判性思维”这个词在我国的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了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的高考中也注意了“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无疑,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是命题人员的新的探索与追求。 在此基础上,本人认为“纠错能力”的培养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一大难点。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二、正文 为了了解如今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本人进行了一次关于“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调查的实施过程 1)问卷:因最后一题有比较之用,故分为AB两卷。(见附录一、二)问卷是在调查对象所在班级的数学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的。 2)被试:余姚市阳明中学初二(3)(4)(5)班部分学生 3)调查时间:2006年3月29日中午11:40—12:30 4)其中:3班41人,做A卷;4班24人,做B卷;5班(男教师)6人A 卷,20人B卷。 5)注:调查问卷发放100份,为不影响被试者的正常的学习,故安排在午休时间进行调查。学校有大部分学生是在校午餐的,故比较方便。此外因为那天下着大雨,故有些回家吃午饭的学生并未及时赶到,故使得本次调查最终收到的有效问卷总数为91份(其中A卷47份,B卷44份)。另外,在有一部分(28.6%)被试者的数学任课教师是一男性,其余(71.4%)均为一女性教师任教。 2、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如下:

批判性思维

浅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人才一必备的素质。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无论对大学生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 ,还是对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学教育改革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社会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面对无数的信息选择 ,如果个体缺乏批判性思维 ,不能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 ,就会陷入“信息无知”或“信息消化不良”的状态 ,就会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所淹没;如果不具备对来自互联网、各种大众传媒等知识进行辨别与区分的能力 ,不能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 ,就可能被信息汪洋大海所淹没 ,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被他人别有用心的谎言所误导。可以说 ,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是无法在信息社会立足的。 (二)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后现代教育学认为 ,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任何一种不可质疑的知识。知识的增长不是新知叠旧知的过程 ,而是一种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甚至全部抛弃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说 ,掌握和理解原有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只完成了知识创新前一半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和反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没有批判反驳的意识和能力 ,就容易陷入原有知识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从而形成盲从的习惯 ,根本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要创造 ,就要求人们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从所谓的“定论”、“真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大学生只有在批判思维的过程中 ,才能学会“反省的怀疑”、“有根据的判断”,激发大胆的想象 ,提出新问题 ,探索和发

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

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清华大学的教学案例王君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批评媒介文本和现象为主要宗旨的综合性课程。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应综合运用媒介素养测评、课堂展示、工作坊、媒介事件讨论媒介批评文章写作、评报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批判素质的提高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1001 4519(2009) 05 、授课宗旨:培养批判性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 年通过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明确提出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且有远大抱负的公民,能够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美国批判性思维的权威人士恩尼斯1987 年给批判性思维下过一个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美国佛罗斯堡州立大学的本斯利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功能定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成熟的思考过程,它包括对其观点的相关证据进行评估。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用美国学者保罗和埃尔德的说法就是而拥有了能控制自己思想、经常自我反省的思考能力能逐渐决定我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乃至决定我们最为重要的生存”。谈及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美国哲学学会“德尔菲”批判性思维研究项目主持人、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教授费希万甚至认为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是靠这个。我们还相信,自从本杰明〃富兰克林时代和约翰杜威的成就出现起,如果我们的公民更见多识广,更会思考,多些警惕,那我们的民主社会将持久不衰,更加强。费希万等人认为,美国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教育中的一股解放力量,在个人和公民生活中,它是一种强大的资源25作者简介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EB/OL http cps/site/ NJ njuc/ 985/ YiL cont ueZhe/ ueZhe_1_2 html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理查德〃保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普遍人类现象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和美国的视角媒介批评课程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115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加强媒介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教育被赋予更好地实现言论自由和维系民主的重任。早在1999 ,33个国家的41 位受邀代表在维也纳举行会谈,并制定了声明与建议为了言论自由、知悉权利、促进建立及维系民主确保人们学到如何:分析、批判地反省和创建媒介文本;识别媒介文本来源,它们的政治、社会、经济和/ 或文化倾向及背景;了解媒介传达的信息及价值观;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个人信息传递并影响预设受众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媒介教育,旨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启蒙和初步培养媒介批评课程的目的则在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发展和运用。从授课宗旨上看,媒介批评课程贯穿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例如,美国罗格斯大学(即新泽西州立大学) 新闻系的媒介批评课程宗旨是“提供一套批评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促进学生对媒体如何形成文化与社会的机理达致深刻的理解”“, 帮助你成为一个批判性的大众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媒介批评课程强调“这门课程的宗旨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学术或业务领域的原创批评和研究技巧我们将阅读各种批判性的文本,研究批判性的方法,讨论它们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媒介批评课程是一门开给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其宗旨是《媒介文化与批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技能为主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使本科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审视媒介现象,评析新闻与传播作品”。、教学手段:重在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根据陈国明对传播领域的界定,新兴的媒介批评学科应该属于“公众传播学”的范畴该学科既整合了演说、修辞与说服等理论与技巧,同时也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在理论架构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探索色彩,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强化教学效果。为此,授课教师需要用不少于的课时,让学生做分组展示、组织课堂讨论或参与工作坊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授课方式就是由“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新闻片段和教育性录像放映、小组展示”四个环节组成清华大学新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7932230.html,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者:施晓岚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在当今小学教育中逐渐推行开来。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言,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备理性的批判思维。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记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应该采取有效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思维。语文阅读在小学教育中起到全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判思维理性批判 一、积极引导学生对批判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之前,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批判思维。应该让师生对批判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同时,还要在学生批判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敢于批判,“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书中讲到的都是学生应该积极学习的,也不是书中描述的都可以当做榜样来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思维看待事物。同时,为了不让学生对批判思维产生误解,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批判思维并不是一味地挑战权威、否定权威,而是应该根据实事求是的方针,正确认识事物。持否定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对批判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出现过分偏激的状况。 二、注重课堂批判氛围的营造,给学生提供批判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老师应该积极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批判思维培养的机会。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影响,新型教育理念倡导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然而老师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隔阂,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善于与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这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批判思维的训练,就需要老师积极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批判的机会。首先老师可以多多利用书本中的一些课文,给学生提供批判的对象,还可以结合我们当前的一些实际生活,为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提供良机。“探究式教学”可以被用做课堂氛围的营造,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找到其中可以用来批判的点,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三、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善于批判的思维

在中国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教程文件

在中国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英文叫 Critical Thinking,在讲究标准化答案、唯一性答案的中国教育体系里,属于非常“短缺”的一样东西。但这东西神龙见尾不见首,貌似还没人解释清楚过,尤其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叫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这事儿比较重要、怎么成为一个有这方面能力的人,更不容易! 这个问题,作者也看过很多资料,觉得要说清楚还是可能的。还是老办法,我们不谈理论,就看看国外的学校、小孩是怎么做的? 在国外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引导孩子们培养所谓Critical Thinking 能力是从教孩子学会提问题开始的。这张图不少学校都在用: 跟孩子说,当别人告诉你什么事儿的时候,要问问自己: Who -这是谁在说?熟人?名人?权威人士?想想看,谁在说这句话,重要不重要? What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一个想法(opinion)?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Where-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When-他们什么时候说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

Why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解释得充分么?他们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丑化一些人? How-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说的时候看上去开心么?难过么?生气么?真心么?仅仅是口头表达的,还是写成了文字?... 你看,一个人说话,甭管他是谁,在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小孩心里就会过这么多“坎儿”,这孩子真是没法哄,更别说“骗”了。 说实话,有多少大人能对外界言论进行如此过滤和思考呢? 老师在各种教学场景下,都会引导孩子提问题,多数国外家长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这方面的思维。话说,一个学龄前孩子每年起码会问400个问题,善于提问,绝对是件好事儿。 除了提问题,Critical Thinking 还表现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上。 比如,在一个美国小学里,为了鼓励孩子的思辨,还把这些基本的思考模式做成引导句(prompts)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想到,这样也就一点点把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起来了。 来,仔细看看这些思维引导句式: 我同意,因为 ... 我不同意,因为 ... 我觉得,因为 ...

15道批判性思维题目测试(题)

15道批判性思维题目测试(题) 1. 第一个事实: 电视广告的效果越来越差。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所推出 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百分比逐年降低。第二个事实: 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而中间播出的广告留给观众的印象,一般地说要浅得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得第二个事实成为对第一个事实的一 个合理解释? A.在从电视广告里见过的商品中,一般电视 观众能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大约还不到一半。 B.近年来,被允许在电视节目中连续插播广 告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 C.近年来,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平均时间逐 渐缩短。 D.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所占用 的平均时间逐渐增加。 E.近年来,一段连续播出的电视广告中所出 现的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2. 一个美国议员提出,必须对本州不断上升的监狱费用采取措施。他的理由是,现在,一个关在单人牢房里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

每天高达132美元。即使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也不难在 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的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以下哪项能构成对上述美国议员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恰当驳斥? Ⅰ据州司法部公布的数字,一个关在单人牢房里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125美元。 Ⅱ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很难在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的 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Ⅲ监狱用于犯人的费用,和饭店用于客人的费用,几乎用于完全不 同的开支项目。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3. 过去的20年里,科幻类小说占全部小说的销售比例从1%提 高到了10%。其间,对这种小说的评论也有明显的增加。一些书商 认为,科幻小说销售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有促销作用的评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 A.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读者。 B.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人读科幻小说的评论。 C.科幻小说评论文章的读者,几乎都不购买科幻小说。 D.科幻小说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著名的科学家。 E.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因鼓吹伪科学而臭了名声的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与效果

摘要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兴起为背景,探讨了在我国高校的劳动经济学课堂中采用批判式思维教学方法可以 运用的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运用效果的因素。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劳动经济学;三因素一、批判性思维理念的缘起及发展多年来,批判现行高校灌输式教育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现行教育体制培养出的学生与实际产业需要的人才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这些维度上,我们培养的学生还远远不能胜任职 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有许多需 要革新和改变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批判性 思维运动起源于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反思,教育学者通过追踪美国的中 小学和大学教育情况,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充斥在课堂上,学生们所获取的知识比以往的年代要丰 富许多,然后在实践领域的观察却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些学生的 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反而逊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甚至劣于往届学生。于是,学者们开始研究是什么影响了学生 们的思考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对思维展 开的思维受到了美国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进一步,社会学、历史、传播学和商务等学科将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 培养目标之一。在这种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风 潮中,美国大学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且有了可以测试的量化指标。 这将给我国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提供必要的参照。本研究拟以此为背景,基于高校经济类课程探寻实施批判式思维教学方式的策

略,旨在为加强我校本科生素质教育建设提供理论路径与方法创新。二、批判性思维结构与理念R的研究团队推进了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研究的进展,他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 意的效果。该研究团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特、果断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中思考者系统、习惯地提出有关思维的智力标准,利 用思维的构建,并根据思维构建的指导思想,以及根据目标、范围和 标准评估而达到的一种思想功效。在此界定的基础上,他构建了三因素批判思维教学方法模式,即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三要素,每一构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1.推理元素。包含了八个部分1目的、目标或观念中必须的为思维所用的结论;2争论的问题或等待解决的问题;3各种不同的观点;4推理的观察范围;5推理的概念范畴;6假设;7暗示和后果;8推论和结论。2.智力标准。构成智力标准的核心要素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学生能够在较低的督促下产生高质量的思想 成果,学生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道德问题更加全面地负责,对此,R 提出了批判思维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即通过批判思维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没有反应的思想者到思想的主人,在此过程中,自我评价只有在较高的智力水平下才会出现。3.智力特质。一般来说,独立的或相互依赖的智力特质是批判性思维形成所必须的,它是帮助学生在深知底细和不受主流影响的情况下,自由的确立自己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思想变得更加开放。 这些智力特质包括1智力谦虚;2智力勇气;3智力同感;4智力正直;5

浅谈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王文彬 21世纪,素质教育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培育在于培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已为教育界人士所共识。当我们把创造性思维推上素质教育的“宝座”时,却把它的母亲——批判性思维打入了“冷宫”。然而,西方教育界却把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并列为两大思维技巧,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此种中西方教育上的背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国教育界人士的深刻反思。否则,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残缺教育”。因此,对批判性思维缺失成因和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批判性思维缺失的缘由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中西方教育研究者并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批判性思维中的“批”现代汉语将其界定为:对不妥的或错误的言论提出质疑;“判”即断定;“思维”是个体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世界的认知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个体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通过大脑的认知加工,对某一思想、言论、观点等做出正误断定的认知活动。在我国批判性思维缺失的原因,有以下三大要素: (一)家庭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维度看,0-9岁,是家庭启蒙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期正处于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前习俗道德期的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期。属于该时期的个体,对某种行为正误的判断,不从行为本身,而是从行为带来的后果看。此时期内,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至上法则是“听话”。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要求同向时,就会受到父母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否则,就会受到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久而久之,在父母的强化之下,孩子将“听话”这一道德规范内化为调节自身行为的指令,他们深知父母的话是不容置疑的,顺之则悦,逆之则罚。这样,孩子幼小心灵上批判性思维的萌芽被父母的尊严蹂躏了,强行种上了“顺从”的种子。 (二)学校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主体思维下的“一元权威”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被看成是主客关系即我——他关系,主体以工具性的态度对待客体,把客体当成是一种自然的、非生命的、无灵性的东西,试图改造它、利用它。知识即是真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教师的职青是复制文本知识,粘贴到学生的大脑“空白文档”上。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怀疑,即是对教师权威的蔑视,必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肉体惩罚。传统的教育评判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即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之一的分析性智力。考试所关注的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规范性内容。教师为了获得较高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就一味地大搞题海之战,机械化地强化训练学生。这样,学生就形成了缺乏变通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顺从式的人格特征,批判意识被重重地压在了潜意识的巨大冰山下,批判性思维的火花塞——批判性精神被摧毁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夭折了。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缺乏对教学实质性的反思——即对学生的批判性人格等精神发展的人文关怀。 (三)社会亚文化 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庸文化造就了国人的谨慎、保守的性格特征,这一文化孕育、滋生了副文化——从众文化和耻感文化。从众文化是少数个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19、谈创造性思维 1、把握本文的论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了解、掌握设问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把握本文的论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正如古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多种多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我们在解决事情的方法上也不止有一种选择,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思维突破常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走进作者,知识备查,字词积累 掌握议论文相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 1.给课文梳理一下结构 2.目标导学一:(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2).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3).结合上述两点概括文章的论点。 四、细读感悟 1.阅读课文开头部分,思考:本文怎样开头? 2.这种开头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4-12自然段,思考: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 4.阅读结尾,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5.目标导学二:把握论证方法 (1).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2).作者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赏析! 6.目标导学三:体会议论文的语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所有的设问句找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学以致用,激发创造激情 1.你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2.列举创新科技实例,激发学生为国创新的激情。 五、随堂测验 六、课后作业 积累文中的相关资料,并对一些哲理性的语句做感悟和思考。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 欧阳林老师的讲座2016.10.05 为什么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我在4年前开始做这个事。 很多人认为,学语文用处不大。为什么? 不会讲道理,不会分析问题。常常只是凭直觉武断地下结论,或者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却思维不流畅、逻辑推理不严密、思维跳跃或者中断。 不会提问,提出的质疑问题,凭直觉,或者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不会阅读,做了很多题也没有用,读了很多书也不会用。 不会思考,面对社会与人生的复杂,不知如何应对,在思想和精神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常常处于茫然状态,精神成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关键问题是学生不会思考。 我们梳理一下,学生作文需要哪些思维方式? 一是澄清概念、二是演绎推理、三是归纳推理、四是因果推理、五是类比推理,这些属于逻辑学的框架 逻辑学是批判思维的基础 这些还不够,对,30年前逻辑学进入过中学语文,但是后来被赶走了。因为单纯的逻辑不适合语文,批判性思维是在逻辑学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其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这样的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直观和经验,人们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不做本质的分析,很难把握事物的规律。 首先认识清楚当前语文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习惯于把前人的观点、断语、定论不假思索地照搬,习惯遵从圣人之言,习惯了古人怎样说,写作文习惯了代圣人立言,喜欢以“经典”作为论据甚至论点的来源,习惯于将自己感觉、经验当作不能质疑的真理,习惯将表象当作真相。 僵化而模糊的概念,使中国人的思维变得混乱,产生了各种互为矛盾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的文化中,各种人生信念都有,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以卖主求荣的活命哲学。往往根据自己当时的需要而采用哪些话语,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人生信条。 现代思维需要中国人强调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但更需要清明的理性,需要批判性思维。 铁生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说他不幸,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双腿,成了残疾人,这使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说他幸运,是因为双腿的残疾让他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却带给了他另一种全新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在地坛中找到了新的生命意义,这才有了现在我们所认识的作家史铁生。 请大家看个例子,是啊,上述片段就有问题 是啊,上述片段就有问题,这种推理看似有道理,但是想想很可怕啊。 你想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吗?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取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片段,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本人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 阅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文本的内容、了解篇章结构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还要对文本进行主动反应,探究其深刻的内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基于自己的实践经历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既要对作者的观点保持赞扬、认同的态度,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持怀疑、反对的态度。也就是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级(上)Unit 7 Section B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是“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做重复、简单的工作,因为机器人永远不会像人一样感到无聊”。对此我们可设计了以下问题: Q1:If robots think like humans,they will______ doing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get bored) Q2:If robots get bored,they will _______.(stop doing simple things over and over again) Q3:If nobody likes doing simple jobs,what will happen? 通过以上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文中“robots will never get bored”这一观点本身是不严谨的。很多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机器人能和人一样思考,那么就会拥有和人一样的情感,它们也会对简单、重复的工作感到无聊。 2. 作者的观点是否与现实生活存在差别 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但有些文本的内容和观点与现实生活存在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差异。 如: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下)Unit 6 Section B Reading 文本讲述了一名在美国学习的中国籍学生Zhu Hui 端午节特别思念家人。文本第二段中作者的一个观点是:“But there isn’t any a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the US,so it’s like any other night for Zhu Hui and his host family.”时至今日,在美国的华侨、留学生等都会在端午节那天以自己的方式举办纪念活动。笔者通过设计以下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思考: Q1:Just imagine Tom is an American student who studies in China now. How does he feel when Christmas comes? Q2:Can Tom see Christmas trees on the street? Q3:Can Tom put stockings on the bed? Q4:Can Tom see and talk with his family on Christmas? 学生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中西方文化日趋频繁交流,很多中国人深入了解了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重大节日的庆祝方式等。

创造性思维 教学模式

2001年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科研论文[节选保存] 原创:辽宁省抚顺市实验小学宋金英 内容摘要: 全文重点部分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方面介绍了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即:人人皆有创造性思维,从“皆有”上下功夫,澄清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时的模糊认识。紧接着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目标缺失和模糊的现象提出了“目标完善策略”和“以人为本策略”,帮助教 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为了构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本文介绍了五个创新教学模式及两个实施策略,力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离开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行,所以,本文又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思维环境的角度,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读为本”、“质疑发散”、“互动理解”三个教学策略。力求通过目标、模式、方法的有机统一,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得到 真正落实。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前人(或个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又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必须发现或解决前人(或个人)尚未发现或解决的问题,进行前人(或个人)尚未进行过的思考,前所未有的创新性思考是它独有的特殊本质。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想象丰富、观察敏锐、灵感活跃、表述新颖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般地说,只要小学生的思维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

心得体会: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转化

心得体会: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转化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否定” 许多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终目的是“否定”,这是对批判性思维最严重的误解,客观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被接受和推广。 事实上,批判性思维并不事先假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主张任何观点及其论证都应该接受理性的检视,如果发现是错的就拒绝它,发现是对的就相信它。当然,在相信的同时还要思考有无进一步改进的可能。 比如,能不能对教材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发现教材的瑕疵会令人振奋,当然,发现教材结论的正确和文本的高明,也会让学生真正接受和深刻理解教材所传递的东西。因此,批判性思维并不会使人偏激,让人生出“反骨”,相反,它会使人更包容、平和、客观、中立。 与上一种误解密切联系的另一种误解,是把批判性思维当作求异思维,认为其目的是推出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一定联系,二者可以相辅相成,但并不是一回事。

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很“高大上”的东西,这就使得许多人敬而远之。我曾提倡高三学生复习时要多一点批判性思维,有教师表示担心:相对统一的答案需要批判吗?有限的解题时间来得及批判吗?命题人反复推敲的材料有必要批判吗…… 于是,我给那位教师举了一个例子。《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句话“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摄”解释为“提起”行不行?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凭知识和语感,而是要用到批判性思维。可以推想:“提起”衣服还可以接受,“提起”帽子就显得不合理。那位教师说:“这就是批判性思维?那我也用过。” 事实上,正如这位教师所意识到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很普通、常见的思维。我曾给批判性思维下过一个描述性定义:人们在面对(或作出)一些结论时,如果对结论不是简单接受或断然拒斥,而是研究这个结论有没有依据,其中的推理是否合乎逻辑,甚至进一步对依据本身的真实性、代表性进行考察,当然还会思考结论本身是否合理,是否会推出谬误,是否与已知的一切有冲突……这就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陷入另一种误解,即认为批判性思维适用于任何领域,甚至无所不能。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代表的是人的理性一面,而经济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育与生活的内在品性 一 批判性思维是西方思想的一个核心词汇和重要精神。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倡导在接触某种有价值的观念旱要提出深刻提问题,而非直接接受,他的努力和推动形成了深远的问答法,也叫苏格拉底法、产婆术、精神助产术。他甚至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一过。亚里土多德更是直接说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直接印证了西方学术思想中求真、质疑的深远传统。1910年,美国学者杜威(lohn Dewey)出版了《我们怎

样思维》(How We Think),提出了能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呼吁美国培养能自主判断和应对大量信息的公民。杜威认为,“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能轻易在接受任何信念或作出断然的结论。” 在杜威提出反省思维的概念之后,美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且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20世纪70年代,一批教育家出于对美国教育现状和模式的不满与警醒,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意识到美国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考能力的不足,发动了批判性思维运动,影响到整个美国甚至国际教育

界的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各种以批判性思维为中心目标的组织、研究、实践纷纷出现,逐渐形成各种流派或分支。例如,以李普曼(Matthew Lipman)与马修斯(Careth Matthews)为代表的旨在培养儿童良好思维习惯的儿童哲学研究与实践;以批判性思维为直接目标的非盈利性组织,其中,1980年理查德保罗(RichardW Paul)创立了批判性思维中心。近几年他与同事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在批判性思维领域著作颇丰,其出版于2001年的代表作《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成为风靡美国的思维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