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点】201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 精妙句子赏析.doc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精讲——如何赏析句子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精讲——如何赏析句子句子赏析【知识点】理解、赏析重要句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涉及范围广,考查的知识点多,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本讲只能从宏观上做一些训练。
比如:它考查的内容有: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能统摄全篇(文眼),能揭示主旨、观点、抒发情感的句子;还有景物描写(此知识点会在另一讲学习)、人物描写的句子。
【方法】观察句子确定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效果【考查方式】1.对相关句子进行赏析。
2.谈谈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表达妙处、表达作用。
3.对相关句子、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细节描写中任选一方面进行赏析。
4.结合句中加点词语进行赏析。
5.加点词语使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语境谈谈。
【赏析角度】1.从修辞方面入手。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
(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
6.从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入手。
基本原则是:先答写作技巧,再扣事物特点,再扣人物心理、性格特点或情感,最后紧扣主旨解读。
【答题方法】1. 语境探究法,探究所给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在语句中推究所给句子的含义(语境义、深层义)、表达效果。
2. 修辞解析法。
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手法 +表达作用(术语)+具体内容+表达情感。
强调:一定要记住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词。
3. 人物突破法。
针对人物描写的句子,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揭示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或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描写方式+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具体内容+表达情感。
4. 主题联系法。
看文中的语句是否与文章的主旨有关(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能揭示主旨的句子考查),因此,一定要紧扣主旨进行解读。
5. 关键词语解读法。
对于一个句子的意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理解的往往是关键的几个词语,只要我们能够把关键词语找出来,并把关键词语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读解
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读解庆坪中学董富智2012年中考迫在眉捷,现代文阅读是每一个初三学子最头疼的题目,大多数学生苦诉面对现代文阅读就像老虎吃苍蝇无处下口,针对这一现象,我就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广采众家之长,希望对初三学子学习借鉴.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一、肖复兴【作者简介】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
1978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考试题】(一)安徽芜湖卷--《窗前的母亲》窗前的母亲(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汇编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1、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阅读答案(2012曲靖中考)2、春暖花开阅读答案(2012辽宁朝阳市中考)3、变阅读答案(2012龙东地区中考)4、凝望一棵开花的树阅读答案(2012徐州中考)5、走远了再关门阅读答案(2012湖北咸宁中考)6、母亲的心阅读答案(2012哈尔滨)7、花边饺里的母爱阅读答案(2012巴中中考)8、买一个奇迹阅读答案(2012遵义中考)9、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2012东营中考)10、秋光的涨幅阅读答案(2012镇江中考)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张丽钧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
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
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
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
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
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
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
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
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2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2刘心武【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
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
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考试题】(一)甘肃兰州卷--《心灵百叶窗》心灵百叶窗刘心武①你的心灵小木屋,有与外界沟通的窗口,那心灵之窗,你安装百叶帘了吗?②常常地,你为那从窗口满泻而入的金光,满心欢喜,无比自豪。
是的,人生怎能没有光明,心灵怎能任其幽暗?心灵小木屋,必得有大千世界的光和热涌入,才会有生机,有生趣,才能酿出灵感,产生出创造的冲动。
所谓幸福与欢乐,与心灵门窗的畅开程度,一般来说,是成正比的。
③但是,在生命历程的某些时段,外界所射入的光,未必都是纯净的阳光。
你取得了某些成绩,获得了某些收益,于是,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或许令你顿生烦恼、不能冷静自持。
这时,□□你的心灵之窗安装了操纵自如的百叶帘,□□,你就可以灵活调整那叶片的开合程度,使那些光线恰到好处地透射进来--你需要适度的鼓励之光,以滋润你那在奋进中也许有些疲惫的心灵;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④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里蓄满焦虑。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2012版赏析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打印
考点二:赏析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2012高考真题回放1、2012山东卷文学类文本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张锐锋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
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
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
它将人的生活总是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
林一家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
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
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
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
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
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咸面粉。
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
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
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
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仍然剩下的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一家人都前去帮工。
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予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7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7一、周海亮【作者简介】周海亮,山东省作协会员。
《读者(原创版)》、《思维与智慧》等杂志社签约作家,《半月谈》杂志社特约记者,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龙源期刊网"驻站作家,贤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畅销书作家。
2003年开始职业写作,作品散见于《大家》、《芙蓉》、《山花》、《山东文学》、《飞天》、《长城》、《鸭绿江》、《四川文学》、《雨花》、《读者》、《中国青年报》、《台湾日报》等,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转载。
小小说《铁》登"2007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天上人间》获2008年新语丝网络文学奖。
国内多家报刊开有个人专栏,出版有小说集《天上人间》、《帘卷西风》、《刀马旦》、《太阳裙》等20余部。
【中考试题】江苏南京卷--《雪地烤红薯》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 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1、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阅读答案(2012曲靖中考)2、春暖花开阅读答案(2012辽宁朝阳市中考)3、变阅读答案(2012龙东地区中考)4、凝望一棵开花的树阅读答案(2012徐州中考)5、走远了再关门阅读答案(2012湖北咸宁中考)6、母亲的心阅读答案(2012哈尔滨)7、花边饺里的母爱阅读答案(2012巴中中考)8、买一个奇迹阅读答案(2012遵义中考)9、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2012东营中考)10、秋光的涨幅阅读答案(2012镇江中考)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张丽钧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
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
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
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
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
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
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
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
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十:精妙句子赏析
教育网料所有@教育网 2013学之二十:精妙析 释 最近几年来,在各地的卷中,用来考察现读理解能力的皆是名篇佳作, 兼美。
文中佳句如点点繁星, 一直闪人耐人回味。
析这 些精趣话句,有助于掌握作品内容, 形成感,领会作言特点, 培育学生初步鉴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准》中也明确要修业生: “赏识文学作品,能品尝作品 中富言。
” 所言品析能力成了考生读能力之一,析题 就中的一种常有题型。
析的考点包含剖析句子在文中的作析句子的表达成效,领会句子包含的 感情等方面的内容, 自然, 前提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考察形式灵,析的角度, 析,或以标注的析。
应付策略 析就是从内容与形式双方面,点评、言的精妙与情味,除了平常着重积 累,诵多思以外候,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下手: 美精 究字,今人也语运用。
好多精句,常常是因为了 一两个最词和情达意而风采倍增。
所以, 抓住美精当的 重,析句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能够经过替代去语的方法来 语运用的精,从而领会句子的精妙所在。
析奇妙出色的修辞。
奇妙出色的修辞手法,使平醒析修辞手法,第一要注意差别其不 同的表达成效。
形人把物人品化,富于情味;排比能加强语言的气概, 起的作用⋯ ⋯ 不一样的修辞手法在不一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同样, 所以,同学 析修辞读资料剖析其表达成效。
析灵的句式。
句化,会句内气、感生的表达成效也生 。
所以,从灵的句式下手,析的有效门路。
如倒装问句、反问 句(使用问的修辞手法) 、两重否认句些式比起句都有其独到 的表达成效。
倒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问句常能者注意和思虑;句教育网 料所有 @教育网料所有 @教育网;两重否必定的意味。
别的, 短 散相容,也会样的表达成效。
深沉的真。
读句好静美,发散沁人 的清着思辩的光芒。
也能够从感悟此中的真下析精趣话句。
这 析, 必定注意不可以逗留意思,系全文内作者思想感情,深入体 会。
赏析要成立在整体读资料上,不可以断,离开文本,要系文 章内容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行。
2012中考语文课内阅读考点精析
2012中考语文课内阅读考点精析新泰市实验中学陈凡休曹丙红相比较于高考,中考由于是各地市自主出题,加之现行初中教学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统领下的“一标多本”的特色,各地选用的教材不同,命题思路不同,相互之间可以借鉴的东西比较少,给深入研究带来较多障碍。
而说到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有很多地区取消了,近两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中考课内现代文阅读何去何从?在这里,我们集中研究了泰安近三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为更能看出中考试题尤其是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命题方向发展变化的脉络,我们再前推三年做参考。
泰安市的中考题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课内现代文阅读题的命制。
我们觉得,这一点非常好,这样对于我们老师的平时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解决了“要不要学课本,学课本有什么用”的问题。
只有用好课本,重视对教材的挖掘,才能使全市的教学有一个核心,使教学沿着清晰的方向在稳定中求发展。
一、近三年中考课内阅读题回顾(一)近三年中考课内阅读题信息概览:附2005-2007年中考课内阅读题信息:(甲)二〇〇八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8分)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北京市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解析
北京市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解析北京市201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解析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体现了“不变和变相结合”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一、整体不变。
现代文阅读在整体构成(由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部分组成)、题量(仍然是15——22题)、分值(总分30分,记叙文15分,说明文7分,议论文8分)方面和11年完全相同,这是不变。
二、局部变化。
在保持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今年的现代文阅读又出现了下面的变化:1、题型的变化:不论是记叙文阅读还是议论文阅读,较之于前几年的中考题型都有了新的变化。
记叙文阅读的15题,前几年的中考题型均为“填表题”,今年的题型变成了填空题。
而连续几年出现的议论文阅读中的“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对应填空题型不再出现,代之以填空题型。
2、考试内容的变化:不论是记叙文阅读还是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今年中考题考察的内容均出现了新的变化。
记叙文阅读(《白梅无价》)中,15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把握和理解,考的是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16题,考的是对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理解,考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17题,考的是记叙文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理解运用,考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表达和写作能力。
说明文阅读中,前几年出现的“说明某某句子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或“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这类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题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题是:“18、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这个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掌握和理解。
19题的链接材料题在题型上和前几年的题型完全一样,考查内容和能力也基本一样。
议论文阅读中的20和21题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20题考的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和理解,虽然不太难,也考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
选点突破 赏析语言——2012年中考文学作品语言赏析题例析与指导
一
示例 7 ( 2 0 1 2年 中 考 江 西 卷 ) : 拔。( 韩 静 霆 《白梅 无 价 》)
合 词 语 的 感 情 色 彩 以及 词 义 的范
围、 轻重 等 , 赏 析 用 词 的精 妙 。 如 此
【 答题指 导 】
中 考 文 学 作 品 语 言 赏 析 类 试 等 等 , 不 一而 足。
发点 , 抓住关键词语 , 进 行 综 合 赏 养 ,做 文 学 作 品 语 言 赏 析 类 试 题 ,
透过 绿 墙 的缝 隙 . 后 面是 方 格 析 与 概 括 。 比 如 , 示 例 9 是 从 描 写 如 果 考 生 仅 关 注 “ 套路” 或“ 模式” ,
的农 田 , 红 的 高粱 , 黄 的玉 米 , 白 的 和 议 论 两 个 角 度 , 提 出 赏 析 段 落 中 那 对 语 言 的 赏 析 一 定 是 最 表 层 的
如何 准确 地捕 捉 品赏 “ 点” , 揣 地 刻 画 描 写 对 象 的 状 态 ; 副 词 则 是
四字 短 语 能 使 句 式 整 摩词 、 句、 段 呢? 这需 要学 生到 “ 文 起 强 调 作 用 ,
等 等。 其次, 赏 析 关 键 词 语 要 结 , 对 考 题 文 本 语 齐 , 参考 第③ 段 的批注 示例 , 对 第 章 中走 一 个 来 回 ”
( 2) 妈 妈 向 杰 妮 大婶 亮 出海 德
她 说 着 这 些 的 时候 , 扭 头看 了 析 , 从 赏析 角 度 来 看 , 主 要 分 为 定
一
眼 慕士塔 格峰 , 当 时 的 太 阳正 好 向 式 赏 析 ( 指 定 分析 角度 式赏析 , 的支票 : “ 你看, 收 回 的还 是 一 件 好
2012年中考阅读理解真题解读2012.6.14
2012年中考备战阅读理解真题解读一、叙事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15分)天窗江南月【2010年南京市中考题】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
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
天窗外,夜色冥茫。
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
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
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
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
初中现代文阅读之如何赏析重要句子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之赏析重要句子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比重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虽然每年的中考阅读材料在变化,但其考点和答题技巧却是有章可循的。
要想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这一块取得高分,我们就需要掌握这些考点和在最短时间内解答阅读试题的技巧。
我们把这些技巧归结为“阅读公式”。
阅读公式只是一种临考前的应用技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让你找到一条相对快捷的阅读得分之路。
常见题型①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点评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点评。
③结合语境,品析下列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公式呈现(1)(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具体内容+表达情感(2)描写方式+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具体内容+表达情感(3)选择词语+解释词义+具体内容+表达情感公式解读总体解读:以上三个公式,在实际做题中,应该是三选一。
一般情况下,三者不能混用,并且三个公式的重要性应该是递减的一即要优先考虑前两个公式。
三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有“具体内容+表达情感”,这两点内容都需要做题者仔细揣摩文本才能得出。
具体解读:(1)赏析句子类的试题,所选句子往往是文章中精妙的句子。
其中这些句子往往可能运用了某种修辞技巧或写作技巧,而修辞技巧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所以在记忆公式时应先记第一个公式。
而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则是运用第一个公式的关键。
中考中经常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归纳如下,以方便学生在实际答题中的运用。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势。
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夸张:强调特点,表达情感。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加强语势,激发情感。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引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增加趣味。
修辞的表达作用言简意赅,目的是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运用。
【聚焦考点】201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三 概括思路.doc
2012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三:概括思路考点阐释概括思路,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阅读材料的行文脉络,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常规化”试题,深受命题者的喜爱,它的身影在中考试卷中随处可见。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文章思路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彩,这一考点的命题角度常见的有: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根据线索,梳理文章一部分或几部分的内容。
另外还有一些题目是间接对概括文章思路这一考点进行考查的。
如要求写出材料内容的隐含意义,要求简要叙述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等。
又如说明文阅读中问其中的两个段落可否互换;议论文阅读中,要求仿照论证内容的结构,再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等。
这些题目看起来好像不考查“概括思路”,但又必须经过“概括思路”这一环节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实质上它们也是对概括文章思路的一种考查。
应对策略概括文章思路题考查的是同学们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思路线索的能力,能否概括你所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的能力,能否提取阅读材料的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否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答题的能力。
所以“概括思路”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的一种高浓度的提纯,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字面再现,而是对原材料的升华和提炼。
解答这类题,常见的方法有:一、提取法。
即将文中的中心句、领起句、主旨句、关键词摘选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种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用于那些要求对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文章论题进行概括的题目。
请看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第9小题:“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这是记叙文阅读考查中的一道题,解答这类题,可用“提取法”,如本题,可从材料中间提取“包裹得严严紧紧”,“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不再开放”等关键词来作答。
运用该法,答题省时、快捷、准确。
二、重组法。
即组合概括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答题。
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的记叙文,和全文的中心论点不够明晰的议论文。
组合法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文段的中心句(词)、总括句、领起句、结尾句、反复句,这点同学们务必要注意。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十:精妙句子赏析
生命的化妆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
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
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聚焦考点】201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 精妙句子赏析
201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精妙句子赏析考点阐释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用来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
文中的妙词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理解赏析这些精妙语句,有助于把握作品内容,形成情感体验,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语言品析能力成了考生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句子赏析题就成了现代文阅读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语句赏析的考点包括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前提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应对策略句子赏析就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品评、体味语言的精妙与情味,除了平时注重积累,吟哦讽诵,多读多思之外,答题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赏析优美精当的词语。
古人讲究推敲炼字,今人也注重词语运用。
很多精妙的语句,往往是由于作者选用了一两个最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最能传情达意的形容词而神韵倍增。
因此,抓住句中优美精当的关键词语,是赏析句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学们可以通过替换法或删去某个词语的方法来比较辨析词语运用的精当之处,从而体会句子的精妙所在。
二、赏析巧妙精彩的修辞。
巧妙精彩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语句亮丽夺目。
赏析修辞手法,首先要注意区别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同学们赏析修辞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阅读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灵活多变的句式。
句式的变化,会引起语句内容、语气、情感的细微改变,产生的表达效果也就会发生改变。
因此,从灵活多变的句式入手,也是语句赏析的有效途径。
【聚焦考点】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 概括主旨
2012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概括主旨考点阐释“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这一要求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往往就是要求考生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概括文章主旨,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
它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的。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等即为文章的主旨。
议论文的主旨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说明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
应对策略一、学会一些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如《枣核》一文的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卒章显志,表现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如从《一面》一文最后五小节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即可概括出文章主旨。
2012中考语文阅读必胜答题绝技
2012整理资料2012中考语文阅读必胜答题绝技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精妙句子赏析考点阐释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用来考查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皆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
文中的妙词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理解赏析这些精妙语句,有助于把握作品内容,形成情感体验,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语言品析能力成了考生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句子赏析题就成了现代文阅读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语句赏析的考点包括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前提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应对策略句子赏析就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品评、体味语言的精妙与情味,除了平时注重积累,吟哦讽诵,多读多思之外,答题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赏析优美精当的词语。
古人讲究推敲炼字,今人也注重词语运用。
很多精妙的语句,往往是由于作者选用了一两个最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最能传情达意的形容词而神韵倍增。
因此,抓住句中优美精当的关键词语,是赏析句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学们可以通过替换法或删去某个词语的方法来比较辨析词语运用的精当之处,从而体会句子的精妙所在。
二、赏析巧妙精彩的修辞。
巧妙精彩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语句亮丽夺目。
赏析修辞手法,首先要注意区别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同学们赏析修辞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阅读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赏析灵活多变的句式。
句式的变化,会引起语句内容、语气、情感的细微改变,产生的表达效果也就会发生改变。
因此,从灵活多变的句式入手,也是语句赏析的有效途径。
如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使用了反问或设问的修辞手法)、双重否定句等。
这些句式比起一般陈述句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此外,句式长短相接、骈散相容,也会收到别样的表达效果。
四、赏析深邃的哲理意蕴。
同学们读文章时,总会读到些发人深省的语句,它们如同一朵静美的睡莲,散发沁人的幽香,闪烁着思辨的光辉。
同学们也可以从感悟其中的哲理意蕴入手,赏析精妙语句。
这样的赏析,一定注意不能停留在表层意思,而要联系全文内容,贴近作者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其深层含义。
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不能断章取义,脱离文本,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主题内容,要结合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
此外,在答题时,同学们组织语言要简洁、生动、流畅。
真题解析一、(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解析:这道题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所以考生先要准确判断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点出比喻的表达效果,并联系文章内容,体会句子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给出准确、全面的答案。
二、(2011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语文试题)按要求品味语言。
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品味黑体词语的含义。
)解析:要准确解读“保值”的含义,进而赏析句子,就要有对全文的整体感知,也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本文作者从自己小时候在父母熏陶下快乐读书的经历写起,针对当前年轻父母不注重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现象,恳切地提出建议。
而且本段已有“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
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的句子,所以考生很容易理解“保值”的含义是“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专题训练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爱□丁立梅他得了绝症,肝癌。
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
我们都有些黯然。
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
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
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
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
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说,当然可以。
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
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
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
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
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
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
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
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选自丁立梅散文集《阳光人生心灵故事》)1.体会文中第4段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2.赏析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薪火□凸凹我走下车来,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就像黄口小儿叫的第一声那样,既含混,又清晰。
母亲分明是听见了,但没有应声,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一点也不感到吃惊。
我感到我们娘俩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内心盈满。
母亲骑三轮在前边走,我则驾车跟在后面。
年近古稀的一个老人,骑三轮的姿态竟是那么轻盈,还不时回头笑笑,一派怡然自得的样子。
……母亲用泥灶给我烧了开水,沏了一壶老家的亲戚捎来的用黄芩焙制的山茶。
她把两只红薯放到烧水生成的炭火中,一边陪我说话,一边给红薯翻个。
不久,烤红薯的芳香就袅袅地弥漫开来,直沁心田。
不知不觉地,被世事弄皱褶了的心叶,竟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竟至有了新芽的模样,翠绿晶莹,不挂尘埃。
这时,所有的欲望都简化成一个欲望:好好品味一下红薯。
烤到一定的火候,母亲便把红薯拨到一边的冷灰里,说:“让它收收性子。
”所谓收收性子,就是让烤过的红薯从焦脆返回到柔韧,托在手心里,虽体温热烈,却可以承受。
红薯的口味也绵长也筋道也甘甜,一吃就吃得很本质了。
也许吃相有些贪婪,母亲说:“别急,两个都是你的。
”我甘心享受这种照拂,说:“知道。
”那天,我在母亲那里待到很晚。
本来一个场面需要出席,对方也不断来电话催促,我还是推掉了。
那天我突然感到,世间本简单,一个老母亲,两只烤红薯,就很满足了。
(选自《读者》2011年第11期)1.抓住文中第2段的黑体词语,赏析人物描写。
2.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豹突击队的生死投票□姜钦峰①月黑风高,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崇山峻岭中,一架支努干直升机低空盘旋。
四个黑影依次从机尾攀绳而下,动作娴熟,身手矫健。
黑影落地之后,迅速散开警戒,转眼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神不知鬼不觉。
他们是美军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员,此行的任务是猎杀“基地”组织重要头目,代号“红翼行动”。
②根据作战计划,四人小组进入目标区域后,首先要在附近高地秘密潜伏,然后等待战机发动突袭,实施“斩首”行动,任务完成迅速撤离。
每个突击队员都带上了足够的武器弹药、食品和水,必要的话,可以连续潜伏四天四夜。
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附近村庄藏匿着近两百名“基地”武装分子,由于孤军深入,行动必须在绝密中进行,倘若不慎暴露,将会招致灭顶之灾。
③天亮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个当地牧羊人上山放羊,无意中发现了他们。
④枪口指着三个手无寸铁的牧羊人,其中一个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四名全副武装的突击队员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杀,还是放?难以抉择。
每个美军士兵踏上战场之前,都已熟知交战规则:“除非受到攻击,或者已经明确辨认出敌人及其敌对意图,否则不得开火。
”他们十分清楚,杀害平民是犯罪行为,即使侥幸躲过军事法庭的审判,也永远躲不过良心的审判。
放也不行,只要有一个牧羊人回去通风报信,后果不堪设想。
既不能杀,又不能放,而他们必须尽快作出决定,拖延也是等死。
⑤如何处置这三个牧羊人?行动小组内部产生了分歧,队长也不敢擅自下命令,无奈之下,只好现场投票表决。
三个牧羊人像待宰的羔羊,等待投票的结果来决定他们的生死。
四名队员中,一个主张杀,两个主张放,一个弃权。
投票有效,在三个牧羊人承诺保守秘密之后,全部被释放。
但是,死里逃生的牧羊人并未信守承诺,立即将他们潜伏的位置报告给了“基地”头目。
一个小时后,一百多名“基地”武装分子迅速出动,将他们合围在山上。
⑥战斗打响,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无线电信号太弱,求救信号发不出去,突击队被迫孤军奋战。
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队长为了用卫星电话向总部求援,毅然爬出掩体,冒险向山顶开阔地带运动,不幸身中数弹倒地。
激战过后,三名突击队员当场阵亡,只剩一人身负重伤,侥幸逃生。
⑦这是2005年发生在阿富汗战场的真实事件,“红翼行动”以失败告终。
那名幸存的海豹突击队员名叫马库斯•鲁特埃勒,后来被美国总统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马库斯退役后,与畅销书作家帕崔克•罗宾合作,共同撰写了回忆录《孤独的幸存者》,真实再现了这段恐怖的战争经历。
在那次生死攸关的投票中,他投的是“放人票”,却因此失去了三个最亲密的战友。
后来,马库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犯的最大错误!自责与悔恨,表露无遗。
⑧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大部分人的心情跟我差不多,很容易把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当中,为四名海豹突击队员的命运欷歔不已。
假如马库斯当时投的是“杀人票”,事情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逆转。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那三个牧羊人就应该为战争而牺牲吗?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战争本身就是荒谬的。
在这个荒谬的大前提下,拿枪的士兵怎么做都是错的。
(选自《意林》2011年第13期)选文第②段和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第四节精妙句子赏析》一、1.“托”这个动词极其形象地表现出陈家老四对花种的珍惜,流露出对生命的渴望。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花儿的美丽热烈,既显示了生命的蓬勃,更衬托出老四对生命以及生活的热爱。
二、1.这是对老人动作、神态的精彩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见到儿子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同时也说明老人身体硬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展现了老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
2.离家远行的游子,只有回到老家,回到母亲身边,感受到母爱的温馨,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了作者待在母亲身边、嗅着红薯香气时内心的安宁、从容与温暖、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