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 团结和凝聚力,为维护国家统
一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历史人物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 军事手段,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立了曹魏政权。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融
随着各地区间经济交流的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交融, 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人口迁徙与杂居
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和杂居,加速了不 同民族间的融合。
民族融合的过程
01
02
03
民族间的通婚
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是民族 融合的重要途径,促进了 民族间的基因交流和文化 交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传播,使得不同民族的文 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政治手段推动
历史上一些朝代通过政治 手段,如推行民族政策、 设置羁縻州县等,促进了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随着民族融合的推进,各民族 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形成了对 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课件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意义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曹魏、蜀汉、东吴
南朝、北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鼎立, 互相攻伐,形成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各自有多个 政权并立,如宋、齐、梁、陈与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期末复习课件(4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期末复习课件(46张ppt)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 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 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济 时 原因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 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 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 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 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 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 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 朝
220年 266年

263年 蜀
316年 十 439年 西 北 六 晋 魏 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5
1、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
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 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改革措施及影响: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 族的礼法。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7
1、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是老天的安排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1详解PPT课件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1详解PPT课件
❖ 4)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1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语、衣、姓、 姻、律、礼)
2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 地区的控制。
内容: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
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 由拓跋氏改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 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
治基础有哪些? 4)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
样的深远影响 20
❖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包括福建、广东等地)
❖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 地肥沃等
❖ 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 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8
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9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 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 史实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
10
4.公元208年左右,东汉天下 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第18课 三国鼎立 ❖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
(467----499年)
《魏书》说他“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 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 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 一字。”即位时只有4岁,由 具有汉族血统的冯太后辅政; 太后想把她的小儿子立为皇 帝,故意苦害文帝,寒天季 节给他穿单衣,关在冷屋里, 三天不给吃东西,对此文帝 也不忌恨。

刘 刘 刘


曹军20万
赤壁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4万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1、解决农民问题: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但要其缴纳租税。 2、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①说汉语②改穿汉服③改用汉姓④与汉族人通婚
汉服与胡服有什么区别?
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
鲜卑族姓氏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鲜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 的影响。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 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 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 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 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分 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 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 吴国,蜀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人学习 和吸收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也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
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曹操
刘备
孙权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课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课件 七年级上册


南 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图
北魏

思考2 结合示意图试着简述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找一找短暂统一的王朝是哪一个王朝,南朝和北朝分别指的是 那些王朝和政权?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是因为什么?
思考3 示意图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呈现怎样的 特征? 思考4 从总体上来看,西晋之后南方和北方的局势哪边更稳 定?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 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 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鲜卑姓 汉姓 为把 改 将 拓跋 元 姓皇 为 鲜 贺楼 楼 元族 汉 卑 邱穆陵 穆 。由 族 族 姓 姓 的 步六孤 陆 拓 氏 姓 贺赖 贺 , 氏 bá 跋 独孤 刘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成(汉)
长安 六


水 东 南京
建康

成都



郁 水

夷 洲 南海 (涨海)
大同东北

黄 河

平城
西
东海




水 淮 长
魏河 邺 魏 长安
西安西北
南京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 课件(21张PPT)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 课件(21张PPT)

3
教学预设(新课教学)
2.视频引导,角色扮演,学生概述
播放视频,学生简单讲叙东汉建立及末期的情况。让学 生分别从农民、皇室和地方豪强三个角度扮演角色说说 假如你身处在那个时代,你会怎么做?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曹操这个人物,我国古代著名的军 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壮心是什么?将遇到的对手是谁?
隆 中 对
秦汉一统
隋唐一统
南北朝
说课的内容
1 2 3 4
课程资源 学教方法 教学预设 板书设计
-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 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 同缔造的。 解读:首先,表述更加准确。与原课标相比(原课标 2-6-2利用
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人民共同缔造的),课标 表述更加科学(中国改为中华),内容指向明确(民族交往的故 事),层次清晰(讲述、说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 学核心与目标明确。教学的主题内涵不再是具体的史实,而是通过 史实——讲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实现 对历史的理解(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再次,体现了历史意识开放式培养的要求。课标对教学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并没有予以结论性 的规范,而是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感悟与学习(感性认识阶段), 经过充分理解、生成、建构,上升到价值判断(理性认识阶段)。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东 汉 疆 域
东 汉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 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 退; 从大规模的分裂和局 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割 据 形 势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
西晋时期,塞外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与汉族人杂居。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 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五胡乱华的主要事件
五胡是指匈奴、羯、白蛮、氐、羌五个民族。他们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的时机,举 兵南下,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 坏。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 件
目 录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教训与启示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01
02
03
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 足鼎立,各自为政,互相 对峙。
西晋、东晋
西晋统一后不久分裂为东 晋和其他小政权,形成政 权分立的局面。
南朝、北朝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 各自存在多个小政权,政 权分立。
政权分立的后果
社会动荡
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导 致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生活困苦。
民族融合
在长期的战争和交流中, 各民族逐渐融合,形成新 的民族和文化。
科技文化发展
虽然社会动荡,但科技和 文化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如瓷器、造纸术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使农民获得土地;实行三长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新的租调制,增加国家 财政收入;同时改革官制、法律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北魏的国力。同时,改革也推动了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这一时期的改革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4 鲁教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4 鲁教版

❖ 1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 14.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 民族首领是
❖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 14.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 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 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革除鲜卑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
北魏的统治。
a.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措 施
b. 颁布均田令; c. 迁都洛阳; d.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 表现: ①

《北方民族大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3

《北方民族大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课件3
D
B
C
10.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11.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439
鲜卑
洛阳
汉语
鲜卑语
汉族
汉族
汉族贵族
汉族
汉族
民族融合
改 革 措 施
背景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B
C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独孤

将鲜卑族的姓氏 改为汉族姓氏, 把皇族由姓拓 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实用课件4 鲁教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实用课件4 鲁教版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结果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政权名称 魏 蜀 吴 建国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今名)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12.(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18。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 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 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 也都传到了西方。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做什么?根据材料 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 (1)丝绸之路(2分),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 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分)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自《魏书》 (2)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材 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 分) (2)北魏孝文帝(2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巩固北魏的 统治(2分)。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七年级历史课件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七年级历史课件

01 02 03
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内容结构 知识立体整合 近年考题分析
04
05
1、教材编写特点
设置导入框、动脑筋、 活动与探究等启发学 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 的能力。
启发性 探究性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 导,教材中的正文、 文中的楷体字、文献 资料等史论结合客观的分析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及历史现象,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史。
课外 资源
学校的图 书馆报刊。
导入框
对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 和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 史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都有好处。
实物图片
可以通过考古化石、图片、实物、 历史古遗迹、及影视资料等来充实 历史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
北方统一
西晋兴亡
江南开发
淝水之战
江南开发 政权分立与 民族融合
科技
三国鼎立
魏晋文化
宗教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七 上 第 四 单 元
4、知识立体整合
两汉(统一)
(公元前202年—220年)
秦朝(统一)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裂——统一——分裂)
220年—581年
2.注重学生的自主能 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3.注重对课堂的指导提 高课堂效果
教师的评价要求 1.通过教材解读走近 学生并与其和谐
七 上 第 四 单 元
4.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
力和素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练一练
教学挂图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活动课
活动与探究
文献资料
教材 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1、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
25
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图中,我们可概括出孝文帝改革政策包含哪些措施?
26返回
3、作用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鲜区卑先族进人文积化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 •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7
联系实际 还知在道今哪天些的事日物常是生汉活族中和,少你数 民族相互影响的结果?
41
6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7
是谁最后统一了北方?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出自谁的诗句? 你觉得他的 “壮心”是什 么?他将遇到 的对手是谁?
8
为什么刘备是他的对手?




9
三顾茅庐
10
隆中对
11
• 赤壁 • 大战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 联军
14
赤 赤的战壁以奠之少定战 胜了是 多三历 的国史 战鼎上 役立一 ,的场赤基著壁础名之 壁 之 战
1
学习目标
• 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在 东汉末背景与三国事例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 2、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 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 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 3、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 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 4、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 • 5、中华大家庭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
造好家园。
2
西晋迁的的兴各忘族和内
淝水之战
江南地发区的开
江南地区的开发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
三国鼎 立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民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族 融
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文化
宗教
数学 农学
蜀 刘备
221
成都
222
吴 建业
孙权
19
说一说: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
进步还是倒退?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或从当时特
定的历史条件分析)
20
三.南北朝
1. 政权的频繁更迭
北朝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西晋
西魏 北周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21
2.江南的开发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 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 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 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 没有什么积蓄,但少有挨 饿受冻之人。
3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么?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1.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战例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你对这些战役 的成败有何感想?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 以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 富 有风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 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引自《魏书》 材年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 三朝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 廷宜之深人戒,”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5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 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 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 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 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 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 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江南地区发生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22
23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 2、主要内容 3、历史作用
地 理 学 石

书画 术艺

3
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 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 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么历4)史作作者用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4 什
A.曹操 B.刘备 C.老子 D.孙权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C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3.三国鼎立局面的完全形成是在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 ) D.222年
4、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38
二. 活动与探究
15
国名
魏 蜀汉 吴
建国年代
220年 221年 222年
都城 建国皇帝
洛阳 曹丕
成都 建业
刘备 孙权
16
三国鼎立形势图
17
官渡之战
曹操
200年
袁绍
曹军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奠定了 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此后不久, 魏、蜀、吴相继建立,

208年
曹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丕

220 洛阳
找一找:
右边的地 图上有错 吗?如果 有,看谁 能把错误 误找出来。
2210年,曹操丕自 称帝,国号魏,
定都长洛安阳。
2201年, 诸刘葛备亮在在成 成都都称称帝帝,, 国号汉, 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 称王,国号 吴,定都建
业。 39
课后习题
◆ 自已动手 找一找古人描写赤壁的诗词歌赋。
40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30
31
32
33
3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35
所谓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36
知识巩固:
•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魏
刘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蜀
孙权
•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隆中对” “经营江东”
37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