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陈情表说课稿
2021年陈情表说课稿3篇(精选汇编)
2021年陈情表说课稿3篇陈情表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__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__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__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七、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情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理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陈情表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
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用导入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
(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
(确保读准字音)险衅(xìn)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拔擢(zhuó)气息奄奄(yǎn)(yǎn)盘桓(huán)更(gēng)相为命三、再读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陈情表》的说课稿9篇
《陈情表》的说课稿9篇陈情表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从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入手,理解他为什麽向晋武帝陈情,“乞愿终养”、“辞不赴命”。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语和习用语。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富于节奏和感情色彩,应让学生熟读并疏通文字。
2、了解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学生散读。
二、有关情况介绍。
1、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2(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
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
晋武帝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
)2、李密为什麽要委婉陈情?2(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
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
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1、点拨疑难字、词。
鲜——少废——停止察——举荐除——拜授官职矜——注重、崇尚擢——提拔过——过分盘桓——徘徊2、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各段之间的联系。
2(第一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
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
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
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
陈情表说课稿范文(共12篇)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以“孝”为本以“情”纬文——《陈情表》说课稿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说课的内容设计为:说教材、说学情、说重点、说教学目标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晋代李密的名作,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
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重点: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法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陈情表》优秀说课稿范文《陈情表》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
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
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1、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读准字音。
陈情表说课稿(优秀8篇)
陈情表说课稿(优秀8篇)《陈情表》篇一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积累相关文言词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新课: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提示:二层。
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提示:按时间顺序。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
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提示: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3、小结: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
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研习第3、4段: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陈情表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陈情表》是必修五第二单元中要求背诵的课文。
本单元话题是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就文体而言,是文言文也是散文。
按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是高中生必须达到的目标;从散文的角度学习文学作品《陈情表》,要按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引导学生感受《陈情表》感人至深的思想情感,理解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两全的思想局限,进而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关爱亲情的思想意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来完成知识目标,第二课时完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情景导入。
孝敬长辈,忠于朝廷,是中国古代君子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人们奉行于此,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李密的《陈情表》感动了皇帝,感动了上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以孝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优秀6篇)
《陈情表》优秀说课稿(优秀6篇)陈情表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2、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
二、题解《陈情表》:陈——陈述、表述;情——隐情、苦衷;表——奏章,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三、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四、研习课文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全文,然后分组讨论:疑难文句:学生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速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1)为什么要“陈”?明确“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2)“陈”什么?明确: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陈情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本文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
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
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
2、领会本文精彩的论辩艺术。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说教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3、探究法:对于文中的难点,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对问题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难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积极参与,在思维的碰撞中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忠孝难两全。
晋朝的社会名流李密很小的时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马一职,一方面是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刘氏危在旦夕。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7《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部分,是高中教材中的古文经典,文章运用了恰当的抒情方式,被载入《孝友传》。
通过文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孝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基于教学目标的分析,从而确立本节课的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民族智慧,在诵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教学难点: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孝亲。
二、说学情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我们掌握教材处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这正是我们的教学价值所在。
三、说教法: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方法上我本着服务学生,以启迪智慧,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三读法”即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学生的赏读。
四、说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定学校方法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我将通过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第一个环节:以声激情,导入新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将以一首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导入【设计意图】这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第二个环节:以读诉请,整体感知第一步:教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入文本,第二步:学生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课文;第三步:教师结合文本特征,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把握李密与晋武帝的身份及二者之间亡蜀降臣和新朝君主的关系,为品文作铺垫。
陈情表的说课稿优秀6篇
陈情表的说课稿优秀6篇《陈情表》优秀说课稿篇一说教材一、《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因如下:1、《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中国堪称世界散文大国。
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一、教法司马集团建立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
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
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
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学法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由中国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解题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陈情表》的说课稿
《陈情表》的说课稿《陈情表》的说课稿范文《陈情表》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陈情表说课稿3篇(优选)
陈情表说课稿3篇陈情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中要落实核心素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
前面学的三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人、事、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而《陈情表》是晋朝的社会名士李密向晋朝的新任皇帝司马炎抒发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职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怀,抒情的对象是皇帝,措辞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
__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把握文中抒发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__用三课时来学习,第一、二课时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指导学生背诵,第三课时小结全文,分析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领会精彩的论辩艺术,赏析写作手法。
本教学设计是第三课时的。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意识淡漠。
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要求过高,要低起点小步子。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加上老师的指导点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理解文中蕴含的多种情感。
2、领会__精彩的论辩艺术。
2、赏析__陈情于事、寓理于事的构思艺术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对祖母至真至诚的孝心,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怀教学重点: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学习作者的孝心教学难点:领会作者从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论辩艺术二、说教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备课组老师多次讨论修订而成。
1、讲解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作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点拨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拨开云雾,深入领会__的内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6篇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6篇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貌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逝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促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陈情表》的说课稿范文
《陈情表》的说课稿范文《陈情表》的说课稿范文1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引入课文内容4、范读正音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
陈情表说课稿汇总六篇
陈情表说课稿汇总六篇陈情表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26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__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__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三、说教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陈情表(板书)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__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
【优选】陈情表说课稿4篇
陈情表说课稿4篇陈情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要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来鉴赏这篇散文的内容及其语言特色。
学习时要注重诵读,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目标:(1)通过诵读、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2)把握__结构,理清__思路。
2、能力目标:(1)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__直抒真情,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4、教学的重点: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难点: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是如何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__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__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陈情表》说课稿《陈情表》说课稿1自我介绍: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张莎莉。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两个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
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陈情表说课稿(4篇)
陈情表说课稿(4篇)陈情表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浓的千古抒情妙文,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
”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传。
同样,读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与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震魂摄魄的力量,引发人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人生与社会。
《陈情表》亦如此。
二、说学情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
其实,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1.字面上,文言字词的理解是一道障碍;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历史典故的理解等;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
不过,前三道障碍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生配合解决。
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
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方法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①“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②“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问学生中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评价哪一篇文章的,最后明确是《陈情表》,接着介绍苏轼所言: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
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
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
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精心校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