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与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 知行合一汇编

合集下载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 知行合一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 知行合一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系XX级的本科生蒲松柏。

时光荏苒,不觉已与厦门大学情系三年有余,从漳州到厦门,从囊萤到海韵,逝者如斯却点滴于心。

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在自动化系如家的氛围里开启了自己书香生活。

到现在也仍难忘记,入校当天自动化系学长给我上的大学第一课,学长侃侃而谈大学里一朝不起床,便把课来翘,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埋怨工科课业繁重以及大学四年终究不过一个it行业打工者的悲哀。

那个晚上给我带来的冲击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的时光,是奋起拼搏改变命运,还是安于现状随波逐流?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第一条路,今天站在这里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工科人所得到的收获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综合人才!自动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们却常常打趣自称outman,作为典型的工科男,我时常因为不知道谁新出了专辑,谁又新拍了电影而被鄙视,却又时常因为一段代码的成功运行,一块电板的成功焊接而兴奋地歇斯底里。

过去三年里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寝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学习并不轻松,我的辅导员郑晖阁老师曾说过:当人没有办法改变客观环境时,就努力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总是给自己寻找学习的乐趣,我喜欢网络技术,时常编写节日祝福网页赠送朋友、同学;我喜欢创意,曾经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水创意全国50强;我喜欢汽车,甚至曾经利用课余时间给大众公司的汽车研究所写过一封信与他们交流我对混合动力的看法。

别人眼中清贫乐道的工科生活,却让我过得乐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窝进图书馆,到闭馆也舍不得离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学,是工科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三年里正是刻苦严谨的工科精神和坚持兴趣主导的自娱精神让我多次获得了校级及国家级奖学金,辅助实验室开展远程油量检测的科研工作;我曾分别参加全国高教社及电工杯数学建模大赛,均获全国二等奖,三年来我的总成绩在全系119人之中归属三甲,现已顺利通过中科院光电技术所的考核,获得了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在大三阶段,我出任学院团委书记助理与其他主席团成员一起为学院发展出力,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我的双学位学习,没有节假日的生活节奏让我倍感压力,我却还常常需要为一份策划与一个活动熬夜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使我想到过放弃,但是自我锻炼的要求和老师的信任使我咬牙坚持,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出门前我都对自己说一次:我能!我不断修正着自己的作息规律,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及同学学习,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时间,最终学院学生会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会的称号,我也用事实回馈着自己每天的承诺。

知行合一演讲稿大学生

知行合一演讲稿大学生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知行合一”的思考。

知行合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那么,何为知行合一?它对大学生又意味着什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知行合一的含义知行合一,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它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即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行动必须以知识为指导。

具体来说,知行合一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知行结合。

2. 行动与反思的统一。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调整自己的行动,使行动更加科学、有效。

3. 知识与德行的统一。

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良好的品德,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

二、知行合一对大学生的重要性1. 培养实践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知行合一,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2. 增强社会责任感。

知行合一要求我们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全面发展。

知行合一要求我们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 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将更具就业竞争力。

三、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重视实践锻炼。

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兼职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活着为了谁”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90后的年轻一代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享受生活想方设法赚钱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80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90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法则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无论从家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硕士、院士我们从“老师”那里都接受的是“明理”明什么理也就是明“人伦哲理、社会哲理、自然哲理”辨“人生与世间的是非对错”所以圣人才讲在我们的学习阶段“苟不教性乃迁”做老师的也应该“教之道贵以专”我在讲“《大学》与企业管理”的时候曾经把人类比做手机一部有使用价值的好手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质量过硬的手机本体二是有充足的电能三是有良好的信号质量再好、电能再足而没有良好的信号你愿用如果你经常接住电话就断线或者接通电话就听到对方在骂你你会高兴如果你遇到这种现象我想你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扔掉手机或者马上去换电话卡何况一个人不也是如此身体再强壮知识再丰富若是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行为结果就会让大家受到伤害让大家不能接受因此说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明理”塑造高尚、远大、健康的思想意识精神灵魂才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

2024年知行合一演讲稿(模版7篇)

2024年知行合一演讲稿(模版7篇)

2024年知行合一演讲稿(模版7篇)知行合一演讲稿篇1知行合一两年前我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着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这是我的认知。

两年之后,我来到了这里,有知就应该有行,我出发了,开始从前台接待员做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而前行。

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路途,敢想敢拼,有知有行才能赢。

今天的主题——知行合一,就是我奋斗路上最好的的一次壮行。

有人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

是啊,知道到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知道又做到,知善而行善,此乃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在五百多年前提出的。

那何为“知行合一”?知就是认知与良知,行就是实践与行动,知是行的出发点,行是知的落脚点,知可以让行更远,行可以让知更深,两者相互依存,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在人生路途中的你,知道又做到了吗?知行合一的第一层次就是要“知”。

很多时候我们做同样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和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而这种区别就在于知与不知。

比如我刚开始工作时,面对客人不好的态度,甚至蛮不讲理时,由于认知不足,常常会因气馁造成即使做太多还是无法让客户十分的满意。

后来,我通过看相关书籍,并积极参加酒店的培训活动,真正掌握了与客户良好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现在就能够灵活应对客人的各种问题,保证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这就是知的力量。

李尚龙书中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所以,身为酒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去探索去学习,在平日里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多学一些相关理论,多调研一些其他酒店的特色优势与经验,在学习中求认知,在反思中求良知,在实践中求真知,掌握更多的服务方法与技巧,才能让宾客更满意,让蒸蒸日上的西美更兴荣。

知行合一的第二层次就是要“行”。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轻松接触到大量的微课、方法或学习资料,但是这些信息真正能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则非常有限。

知行合一励志演讲稿

知行合一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主题——知行合一。

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所谓“知行合一”,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知行合一的内涵知行合一,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思想。

他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行合一,就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

然而,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世界,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2.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要求我们在言行上做到一致,表里如一。

一个人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行动,那么他的知识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其价值。

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有行动而没有知识,那么他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深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二、知行合一的重要性1. 提高个人素质知行合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力等,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2. 促进社会进步知行合一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进步也具有积极作用。

当每个人都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将更加繁荣昌盛。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知行合一,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如何实现知行合一1. 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培养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演讲致辞模板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演讲致辞模板

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系XX级的本科生蒲松柏。

时光荏苒,不觉已与厦门大学情系三年有余,从漳州到厦门,从囊萤到海韵,逝者如斯却点滴于心。

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在自动化系如家的氛围里开启了自己书香生活。

到现在也仍难忘记,入校当天自动化系学长给我上的大学第一课,学长侃侃而谈大学里“一朝不起床,便把课来翘”,“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埋怨工科课业繁重以及大学四年终究不过一个it行业打工者的悲哀。

那个晚上给我带来的冲击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的时光,是奋起拼搏改变命运,还是安于现状随波逐流?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第一条路,今天站在这里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工科人所得到的收获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综合人才!自动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们却常常打趣自称“outman”,作为典型的工科男,我时常因为不知道谁新出了专辑,谁又新拍了电影而被鄙视,却又时常因为一段代码的成功运行,一块电板的成功焊接而兴奋地歇斯底里。

过去三年里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寝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学习并不轻松,我的辅导员郑晖阁老师曾说过:“当人没有办法改变客观环境时,就努力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总是给自己寻找学习的乐趣,我喜欢络技术,时常编写节日祝福页赠送朋友、同学;我喜欢创意,曾经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水创意”全国50强;我喜欢汽车,甚至曾经利用课余时间给大众公司的汽车研究所写过一封信与他们交流我对混合动力的看法。

别人眼中清贫乐道的工科生活,却让我过得乐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窝进图书馆,到闭馆也舍不得离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学,是工科学习给我带来的启示,三年里正是刻苦严谨的工科精神和坚持兴趣主导的自娱精神让我多次获得了校级及国家级奖学金,辅助实验室开展远程油量检测的科研工作;我曾分别参加全国“高教社”及“电工”杯数学建模大赛,均获全国二等奖,三年来我的总成绩在全系119人之中归属三甲,现已顺利通过中科院光电技术所的考核,获得了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在大三阶段,我出任学院团委书记助理与其他主席团成员一起为学院发展出力,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我的双学位学习,没有节假日的生活节奏让我倍感压力,我却还常常需要为一份策划与一个活动熬夜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使我想到过放弃,但是自我锻炼的要求和老师的信任使我咬牙坚持,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出门前我都对自己说一次:我能!我不断修正着自己的作息规律,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及同学学习,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时间,最终学院学生会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会”的称号,我也用事实回馈着自己每天的承诺。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念。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论的主题是“大学生知行合一”。

首先,我想先谈谈“知行合一”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我们不能仅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是指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地应用,并且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需要知行合一呢?首先,知行合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当我们面对实际问题时,仅有的理论知识往往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当我们学习编程时,仅仅知道语法规则和算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写代码并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编程的技巧。

其次,知行合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大学期间,我们有很多机会参加社团活动、实习实训等实践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

比如,我曾参加过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我提高了我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知行合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做出努力。

在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业压力可能会成为我们实践的“绊脚石”。

背负着大量的课业任务,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实际操作中。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知识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演讲稿。

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理念。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追求知识的真理与实际生活的实践相融合、相结合。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知行合一更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指导。

在我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之际,我深感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首先,知行合一是我们在大学期间追求学习和实践的目标。

大学是我们知识的摇篮,也是实践的场所。

通过学习,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我们将这些理论付诸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正如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所说:“实践才是检验眼前知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知行合一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追求专业知识的深造,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综合素质不是一味地通过书本和课堂可以获得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我们才能从实践中获得更宝贵的经验和锻炼机会,培养出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

再次,知行合一是我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发展努力,更要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尤其是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知行合一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呼吁大家,大学生应该努力实践知行合一,不要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和书本的理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志愿者等各种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的演讲稿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的演讲稿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知行合一,实践出
真知”的主题。

知行合一,顾名思义就是知识与行动相统一,实践出真知。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知,就是知识。

知识是我们获取
的信息、理论、经验等等。

行,就是行动。

行动是我们将知识付诸实践、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合一,则是将知识和行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只有当我们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本上的知识再丰富,但
是如果我们不去实践,不去运用,那这些知识就只是一纸空谈。

就像学习游泳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书本学习各种游泳技巧,但如果不亲自下水实践,那么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本领。

唯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知识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而且,知行合一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
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如果不去实践,就好比是浪费了资源。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希望大
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将知识付诸实践,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知行合一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座右铭。

谢谢大家!。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与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汇编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与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汇编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活着为了谁”。

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

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

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

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

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

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

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

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90 后的年轻一代。

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

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

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

?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

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

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

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

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

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大学

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大学

知行合一主题演讲稿大学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知行合一”。

作为大学生,我们身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更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首先,我想从“知”这个方面谈起。

作为大学生,我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培养和熏陶,掌握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些知识是我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赖以接轨时代发展的工具。

知识的来源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上课、读书、参加讲座、实践经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取。

但单纯地掌握知识并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有用之才,我们还需要将知识变成实践行动的力量。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同学虽然“知识储备丰富”,但却“不知所措”。

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只能束手无策,甚至连最基本的解决方案都无法想出来。

这让我深思不已:“为什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付出那么多努力,却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体验。

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同样一门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主动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那么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我们学习了“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去了解市场的真实运作,参与到市场调研中,与顾客进行交流,收集数据,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知识的魅力所在,不仅仅可以背得滚瓜烂熟,更能够真正洞察问题本质,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当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堆砌上,而是要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行”代表着实践和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知识付诸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回顾我们大学生活的点滴,我们会发现,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去亲身实践的经历,才是最深刻、最珍贵的。

知行合一演讲稿(5篇可选)

知行合一演讲稿(5篇可选)

知行合一演讲稿(5篇可选)第一篇:知行合一演讲稿循“知行合一”之道,育知书达理学子金江中心学校陈凤辉“知书达理”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知行合一”是我们学校的校风,“循‘知行合一’之道,育知书达理学子”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意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这也是习总书记推荐了6次的哲学理念。

对教育,我们一直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但改名叫“行知”,并且一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我校践行养成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讲求智育与德育并重,因此将“知行合一”作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知行合一”这一校风比较贴切地概括了我校师生勤勉质朴、执著坚守、不尚空谈,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品质。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落实“知行合一”的校风呢?习总书记2013年7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总书记的高屋建瓴,给我们指出了实践的方向。

一、以“知”促“行”,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在教育孩子中要做到知行合一,那就要有知。

我们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为师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让校园内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者。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言行一致,以教学中的道德准则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

开学初,我们便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了学生一日常规、校园文明礼仪规则“五四三二一”。

每个班级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有章可循,知规矩,守规矩。

此外,我们学校重视班级管理,每月一个班级管理主题,如“穿戴整齐”“轻声慢步”“无垃圾班级”等,让学生知道一个“知书达理”的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达到哪些要求。

二、以“行”促“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使用才是力量,知识的坚持使用才是真正的力量,我想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内涵。

知行合一大学生演讲稿子(3篇)

知行合一大学生演讲稿子(3篇)

第1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主题——知行合一。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秉持的崇高理念。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知行合一”的内涵。

知行合一,顾名思义,就是知识与行动相结合。

这里的“知”,指的是知识、学问、思想等;而“行”,则是指实践、行动、践行等。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在新时代,我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而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必须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知识是基石,行动是阶梯首先,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人生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大学这个知识的殿堂里,我们要广泛涉猎,博学多才。

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拓展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知识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为将来的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知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书本知识,一类是实践经验。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

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知行合一,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行合一呢?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2. 注重实践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知行合一,共创美好未来亲爱的同学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追梦人的时代。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当代大学生努力的发言稿

当代大学生努力的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学院XX专业的一名学生。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当代大学生努力的观点和感悟。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我们面临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去拼搏呢?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坚定信仰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我们要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二、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珍惜在校时光,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打牢专业基础,努力成为本领域的专家。

其次,要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注重实践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勇于创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锤炼品德,弘扬时代新风品德是立身之本。

我们要锤炼品德,弘扬时代新风,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要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传递正能量。

最后,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共同成长。

在团队中,我们要尊重他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目标努力奋斗。

为谁而活着发言稿

为谁而活着发言稿

为谁而活着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内心的一些思考和人生感悟。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为谁而活着”。

我想向大家问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许看似简单,但是背后的意义却非常深刻。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对这些问题产生思考和追寻答案。

正如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考和追问,而这些问题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谁而活着,这是一个关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活着的意义。

这是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追求个人的快乐和幸福。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为了家人而活着,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为了社会而活着,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正面的、积极的答案。

我们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

我们活着,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活着,更是为了影响他人,为了改变世界。

因此,当我们谈论“为谁而活着”时,不仅仅是一个人生意义的问题,更是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和担当。

首先,我们活着,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成长、提升自己。

我们要牢记人生的使命,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之努力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就,才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芒。

其次,我们活着,是为了影响他人,为了改变世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行来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传递正能量,发扬友爱、包容和奉献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力量,才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最后,我们活着,是为了承担社会和世界的责任。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2023年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代哲人和智者们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似乎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很少有人真正停下来思考:我的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自己而活着”的意义。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我们早已习惯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渴望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一个美满的家庭,财富和名誉的追求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动力。

但是,当我们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会有一种内心的空虚和无所依托的感觉呢?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为他人而活着”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凡事都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感。

当我们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用来造福他人时,我们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为社会而活着”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这是我们依赖和获益的地方。

我们所享受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福利,都是社会为我们提供的。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投入到社会发展中,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欲望、他人的关心或者社会的需要而存在。

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必须要有更高追求和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问自己:“为谁而活着,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不断奋斗和追求?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在抵达终点之前不放弃?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我们对人性的追求和对永恒真理的探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追求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和智慧。

大学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是我们开拓思维、培养素养的舞台。

我们要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与思考,提高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

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即兴演讲是不是很让你害怕呢,突然的邀请让你措手不及,不但毫无准备,更是不知说些什么,没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大学生知行合一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系XX级的本科生蒲松柏。

时光荏苒,不觉已与厦门大学情系三年有余,从漳州到厦门,从囊萤到海韵,逝者如斯却点滴于心。

XX年的金秋九月,自己手捧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登上了南行的列车,在自动化系如家的氛围里开启了自己书香生活。

到现在也仍难忘记,入校当天自动化系学长给我上的大学第一课,学长侃侃而谈大学里“一朝不起床,便把课来翘”,“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这些不成文的规矩,埋怨工科课业繁重以及大学四年终究不过一个it行业打工者的悲哀。

那个晚上给我带来的冲击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大学的时光,是奋起拼搏改变命运,还是安于现状随波逐流?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第一条路,今天站在这里我很想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工科人所得到的收获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综合人才!自动化的英文是automation,而我们却常常打趣自称“outman”,作为典型的工科男,我时常因为不知道谁新出了专辑,谁又新拍了电影而被鄙视,却又时常因为一段代码的成功运行,一块电板的成功焊接而兴奋地歇斯底里。

过去三年里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寝室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模式,学习并不轻松,我的辅导员郑晖阁老师曾说过:“当人没有办法改变客观环境时,就努力地改变自己”。

所以我总是给自己寻找学习的乐趣,我喜欢网络技术,时常编写节日祝福网页赠送朋友、同学;我喜欢创意,曾经还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水创意”全国50强;我喜欢汽车,甚至曾经利用课余时间给大众公司的汽车研究所写过一封信与他们交流我对混合动力的看法。

别人眼中清贫乐道的工科生活,却让我过得乐不思蜀,常常一早就窝进图书馆,到闭馆也舍不得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活着为了谁”。

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

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

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

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

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

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

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

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90 后的年轻一代。

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

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

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

?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

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

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

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

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

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

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90 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

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

多么可怕的后果呀!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

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

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

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

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

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

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

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第1 页共8 页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

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

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法则。

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

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格”是什么?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

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

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

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

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

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

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

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

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

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

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

无论从家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硕士、院士,我们从“老师”那里都接受的是“明理”。

明什么理?也就是明“人伦哲理、社会哲理、自然哲理”,辨“人生与世间的是非对错”。

所以,圣人才讲,在我们的学习阶段,“苟不教,性乃迁”,做老师的也应该“教之道,贵以专。

”我在讲“《大学》与企业管理”的时候,曾经把人类比做手机。

一部有使用价值的好手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质量过硬的手机本体,二是有充足的电能,三是有良好的信号。

质量再好、电能再足,而没有良好的信号,你愿用吗?如果你经常接住电话就断线,或者接通电话就听到对方在骂你,你会高兴吗?如果你遇到这种现象,我想你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扔掉手机或者马上去换电话卡。

何况一个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再强壮,知识再丰富,若是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行为结果,就会让大家受到伤害,让大家不能接受。

因此说,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明理”,塑造高尚、远大、健康的思想意识精神灵魂,才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

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

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

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

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

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

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

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

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

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

“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

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

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

《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

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

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

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

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

“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

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

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

在家庭中,父亲就是“蓝天”,他不但养育着我们,而且还给我们生活的胆量和勇气;母亲就是“大地”,她不但呵护着我们,而且还以那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无知的行为。

他(她)对儿女期盼的不但是健康的成长,更期望自己的儿女长大后有所作为,生活幸福,这就是父母对待儿女的态度。

所以,古人讲:“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行,论行穷家无孝子”,没有对待父母恭敬、礼敬的态度,即便给父母再多的物质,也不能称得上是“孝子”。

何况那些从小没有家教的逆子,终日惦记着父母的那点家产,与父母爭财夺利而吵闹,甚至诉诸法律?!这样的父子关系,能使家庭和谐吗?!《孝经》中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若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就能够如《大学》中所讲:“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事众也”。

能够做到孝亲父母,就是“明理”的良好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