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2011年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 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 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 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 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 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有人认为,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白话文。你认为这一观 点正确吗?为什么? “白话”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 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 明、清的话本和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 三个阶段。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 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当时西方的民主思 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科学 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 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 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 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德先生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 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祥林嫂, 赛 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先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生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 传教士马礼逊身上, 是他首先在中国倡导并实践白话文。之后,经过《民报》、王韬、 梁启超等报刊与报人的不断努力,白话文开始逐渐进入国人的视 野,并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它开始 被国人大量使用,中国的白话文运动达到顶峰。 —— 王金珊 《追寻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语文 依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 白话文”是错误的。白话文在中国源远流长,新文化运动的功 学刊》 2008年21期 劳在于促使白话文很快成为中国民众普遍欢迎的普及文体。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政治,反对专制和官僚主义,主张人民主权和社 会平等。
反对愚昧与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 ,认为这些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和人的自由发展。
反对专制统治
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统治,认为 这种制度剥夺了人民的自由和权 利,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主张用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使文学更加接近人 民和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的关联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推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和民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科学和民主,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 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旨相契合,从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的封建思想,提倡个体自由和独立思考,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社 会环境。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下,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坚持思想多元化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启示我们应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思 想观念,促进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
重视社会公平正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强 调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我们在当今 社会中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 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强化民族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 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民族文化,树 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和发展。
03
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 中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引入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寻 求救国之道。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传 入中国,为一些先进分子所接受。
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 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 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 )
C
A. 鲁迅 C. 陈独秀
B. 李大钊 D. 胡适
; 石器时代私服 http://www.shiqi.in/ 石器时代私服 ; ;
眼申壹凝,带着怒气道.“由于鞠言.”鑫煸目光再次看向鞠言.鑫煸,也不知道死灵善の入为何要将鞠言带走,他没有询问苏集原因,他很清楚,即便他询问,苏集也绝对不会告诉他原因.“那个混账东西,想干哪个?”肖英怒气更甚咯,怒目圆睁.听到肖英の喝骂,鑫煸连连摇头,心中也是苦笑.他 知道肖英喝骂の入,正是死灵善善主本入.在整个申界,还真找不出几个入,有胆子喝骂死灵善善主.肖英,是壹个例外.肖英不止壹次在公开诚咒骂死灵善善主,但令入颇为费解の是,死灵善善主却壹直没有针对肖英采取哪个手段.若是其他入胆敢公开咒骂死灵善善主,死灵善善主绝对会第壹事 间出手毫不留情灭杀.可对肖英宫主,死灵善善主却出奇の有耐心.“苏集想要带鞠言走.”鑫煸说道.“不可能!”肖英直接就拒绝,“俺不会让鞠言被带走の.”没有任何能够商量の余地.呐个事候,鞠言心中不好の感觉越来越强烈咯.死灵善?死灵善要带自身走干哪个?鞠言觉得,多半不会是 哪个好事.“肖英宫主,呐件事由不得俺和你.你若不交出鞠言,那苏集,就会强行击破洛九城和洛九申宫.”鑫煸摇头说道.“哼,那就让他试试看.”肖英冷哼说道.“苏集手中,有死灵圣令!若他动用死灵圣令,洛九申宫和洛九城,都挡不住他の攻击.”鑫煸再次摇头说道.“哪个?”“那个混账 东西到底想干哪个?动用死灵圣令,就为咯带鞠言离开?”肖英也紧罔起来.苏集呐个死灵善の银刚,肖英是知道の.单凭苏集,还攻不破洛九申宫の守护历量.可若有死灵圣令,那洛九申宫还真挡不住.第壹壹肆贰章 要坏事听着鑫煸域主和肖英宫主两入对话,鞠言の心申,越来越紧罔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新文化运动了序幕。 1916年,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辜鸿铭——一代怪才
“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 可不看辜鸿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高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接连 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同时还创办 了《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学界泰斗,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早年 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一、引言近代中国曾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思想改造,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运动,它在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并在备课教案中指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期,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民主、自由、科学、人道主义、女权主义等新思想,并以此反对旧文化、旧观念和封建传统。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也开始被引入到中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包括:1、康有为等一批早期思想家通过翻译和创作,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
他们的著作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反映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推崇。
2、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励中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
他们试图通过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新文化运动拒绝封建主义的权威性和教条性,强调人民群众的自由和民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因此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1、加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如自由、民主、科学、人道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契合,因此新文化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温床之一。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理论的传播和实践的发展。
2、引领中国革命的走向。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其思想和实践活动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它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推翻,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催生出革命的运动和意识形态。
3、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领域。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是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第一次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关键词:代表人物,条件,发展,意义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他们学习的内容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
面对这种情况,资产阶级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又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他们又将学习西方的什么?对,是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列强侵略,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3)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根本原因)(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4)宣传阵地:《新青年》(三)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课件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 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 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 两位先生, (Democracy)和赛因斯 两位先生 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 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 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 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新青年 罪案之答辩书》 思考:在陈独秀看来, 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思考:在陈独秀看来,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学 --民主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西方的资产阶级 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创办
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借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陈独秀
《敬告青年》(1915年9月)
(德先生) 德先生)
(赛先生 赛先生) 赛先生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 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陈独秀与《新青年》 陈独秀与《新青年》
胡伟 2009年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 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 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 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 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一九一六年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 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推广白话文,使得文学作品更 加贴近人民生活,提高了文学的普及 率和影响力。
0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思想体系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背景、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概述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者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以及他们为推动思想解放所做的努力。
经济转型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开放市场,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思想启蒙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思想和文化,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启蒙思想逐渐传播开来。
传统文化的困境与挑战
文化保守主义
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人主张维 护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传播, 这引发了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争论。
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 的因素,如等级观念、男尊女卑等, 这使得传统文化需要进行自我革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与 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矛盾,这使得传统 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挑战。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与参与者
01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知识分 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旨在推动思 想启蒙和文化革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目 录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与主张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与影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当代价值
0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兴起
晚清民初的社会变革
政治变革
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政治体制 逐渐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共和转变。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解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上外嘉定实验高级中学项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分析理解:从倡导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教学重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化、简单化倾向。
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在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彻底批判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这场运动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故而也是本课的重点。
但这场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的绝对化、简单化倾向。
这需要我们辨证的去认识,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阅读材料,思考20世纪初年(民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状况?材料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3年3月暗杀宋教仁◆1913年4月‚善后大借款‛◆1913年10月国会‚选举‛袁为大总统◆1914年1月正式解散国会◆1914年5月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1914年12月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任无限制有权推举继承人◆1915年5月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11月召集国民代表大会,投票批准改制君主立宪◆1915年12日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实行‚洪宪‛帝制材料二:‚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仅500家……1914年到1919年,中国资本新设厂矿379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
0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典型案例,帮 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 论。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 主义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情境模拟法
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扮 演不同角色,体验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 中的实际应用。
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的思想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的深入发展。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影响, 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进步和发展,为 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 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也 吸收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教学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实践 • 结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当
代价值
0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与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政治动 荡和军阀割据的局面,民族危 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基本概念
介绍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主义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 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 会环境,分析两者之间的 关联。
实践应用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 际,探讨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和价 值。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 论质量和学习态度,作为评价的
03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课主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传统礼教的有力批判清扫了旧思想旧文化的根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更多的有识之士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从内容和发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通过陈独秀等人物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社会的新探索;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内容难点:根据内容理解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过程](1分钟)导入一:由学生现在学的现代文(白话文)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学的课本、大家看的报纸、杂志、文章等所用的语言形式,何时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广呢?对,新文化运动,这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成绩之一,惠及后人的重要成果之一。
那么这场运动为什么要兴起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
一、运动的背景81、民国初年的现状师:1912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中国迎来了千年等一回的机遇:这就是清朝推翻了,民国建立了。
皇帝赶跑了,总统迎来了。
从而使中国有机会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和国家,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那么中国有没有迎来春天呢?我们看看民国初年的现状,请同学们听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袁世凯复辟帝制。
这个我们19课学过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为了独裁专制,先是刺杀了谁?宋教仁。
然后镇压了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接着和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1915年12月公然宣布复辟帝制,但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被迫取消帝制,复辟失败。
第二个故事:1915年袁世凯让手下陈宦带兵入川平乱时,陈向袁世凯辞行,竟行三跪九叩大礼。
袁世凯惊异的说,新朝了,不用这样的。
陈宦说:必须的。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什么
?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 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 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 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他们说: 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胡适 胡适
五四精神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 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 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攻占冬宫 (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发表了《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 的 胜利》 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等文章, 利》等文章,热情赞颂十月 革命。 革命。
李大钊
胡 适
刘半农
鲁 迅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 反应”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反应”模式 反应 西方的冲击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的反应 洋务运动 学习器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思想 文化 学习制度
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年 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囊括大典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ຫໍສະໝຸດ 陈 独 秀李 大 钊
胡 适
鲁 迅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 我们现在认定,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一切黑暗。 一切黑暗。” ——陈独秀 ——陈独秀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 赛先生” 指什么? 指什么? 民主 德先生——Democracy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赛先生——Science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科学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 刍议》提出用 白话文 取代 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文学革命论》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 新文学。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前期: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传马克思主义
史料: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 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 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 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前期)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 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儒家传统思想 孔子 157 2 3 孟子 民主共和 孙中山 61 17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 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1 2 被崇拜者 孙中山 民主共和 陈独秀 票数 473 173
思考: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材料1 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2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 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中国近代史专家 李时岳
2、局限:(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偏向; (2)倡导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3)没有提出反帝。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辜鸿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科学是社会 ⑴陈独秀: 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 是国家公敌;批判 思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尊孔复古 潮。 三纲五常 完全 ⑴陈独秀: 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 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 》 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樊高红郝璐军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樊高红郝璐军石嘴山市光明中学宁夏石嘴山 753000一、设计思路《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基于课标,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三项内容,既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笔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已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将本课的主题定为“除旧布新”:“旧”是指封建礼教;“新”有四层含义,指导思想新——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内容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要建立民主政治的表层结构,而新文化运动要建立近代社会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即近代民主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体系;形式新——既是思想革命又是文学革命;历史作用新——中国人民在经过艰难探索之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拯救中国的思想武器;“除”是指完全否定为封建专制服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布”是指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将本课具体设计为“倒行逆施——复辟帝制”“绝处逢生——除旧布新”“拨云见日——曙光已现”三个教学环节,既前后呼应又层层递进。
在“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材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中国,使之明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当时特定的时代密切相关,进而理解新文化运动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不是由几个知识分子凭空捏造出来的。
在“绝处逢生——除旧布新”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呈现材料,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仅仅是建立民主政治的表层结构,而新文化运动者要建立的是民主政治的深层体系——民主政治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体系。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游戏的内容,希望对你们优秀帮助,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4)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表格1840年——1912年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复习上节课内容,由此提问:以上各派的救国方案结局如何?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的“冲击——反应”模式
西方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器物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学习制度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思想 文化
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陈
李
独
大
秀
钊
胡
适
鲁
迅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 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 指什么?
德先生——Democracy ——民主 赛先生——Science ——科学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 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 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 进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 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 两轮焉。
——《中国近代史》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材料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 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材料二】“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 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 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郸学 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 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数二十世纪文治武功,将继美俄彼德, 日明治,德威廉
❖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 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 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 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 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小结
❖一份《新青年》, ❖一场新文化, ❖一批新青年, ❖一个新时代。 ❖四万万中国人将以崭新精神的面貌
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 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儒家孟传者统思有想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 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 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 位?”结果如下: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近代以来中国面对列强的“冲击——反应”模式
西方的冲击
中国的反应
两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学习器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
学习制度
袁世凯祭孔场面
解读杨度贺袁世凯称帝对联:
听四百兆人巷祝衢歌,恍亲见汉高光, 唐贞观,明洪武
❖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 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 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 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 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 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李大钊发表了 《庶民 的胜利》 等文章,热情赞 颂十月革命。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的《我 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表明,李大钊 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
——陈独秀《敬告青年》
家住上海的陈宛珍,年17,许配给王菁士,尚 未过门,连未婚夫的面也没见过。王菁士病死后三 时,陈氏便也服毒自尽,做了烈女。过了两天,上 海县知事竟给江苏省长送一个“呈文”,请予褒扬。
“在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有的女学生公开抵 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 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 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 教,争取婚姻自由。”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