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加与减》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教案5篇最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教案5篇最新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教案5篇最新1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加法。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 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小学数学教案《加法》。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教案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加与减教学目标:《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分析:第一课时买电器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回收废品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课时十年的变化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方法。
第四课时小小图书馆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列式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进行展开。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减法的运算步骤以及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运算,并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加减法。
3.练习运用:设计一些实际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单元教材分析
加与减单元学习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汇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图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科书的基本思路和知识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教科书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
教科书设计了“谁的得分高”“秋游”“星星合唱队”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谁得分高”以图和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秋游”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信息,“星星合唱”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信息。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从提取信息人手,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渐掌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作品和对话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教育应该跟上知识教育,因为思维是知识的本源,是生产知识的机器。
可以说,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为了解题而解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问题解决,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从头到尾”思考问题,教科书分阶段展示了学生如何提取信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寻找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科书中“谁的得分高”和“秋游”两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根据图或表格提取信息,渗透了提取信息的方法。
如观察情境图时应该“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到下”有序观察;观察表格时可以横向观察,也可以纵向观察。
教科书在“谁的得分高”一课中以学生作品的形式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在“星星合唱”一课中以学生作品的形式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的说课稿。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加法、减法,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三、加与减(一)》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认识数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认识数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还可能受到直观形象思维的影响,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律还需要逐步适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意义,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减法运算。
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互动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加与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加与减》教案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详细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展回忆与,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
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表达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
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
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展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一”这个数的含义;2.掌握带有加号和减号的简单算式;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1.教师:课堂教学PPT;2.学生: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对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什么?”,让学生回答“学习一和加减法”等信息。
迅速点明本节课重点和难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二、自主学习(2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本和作业本自学本节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可以先读课本,了解“一”的含义,个位数的加减计算;2.为学生呈现加减法,三个数的运算,比较多个数的大小等多种计算形式。
三、互动学习(15分钟)1.点名:教师随机选择五名学生,让他们分别回答出课本内的一些问题,以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2.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师点拨(20分钟)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巩固和加深记忆。
2.教师针对学生疑难点与错误,进行差错纠正和讲解,采用讲述和问题解答方式等提高教学质量。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归主题,进一步回顾和总结学习的内容;2.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给出作业(5分钟)教师向学生布置完成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以学生为主导,注重交互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老师指导,学生讨论等,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学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和理解。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们在接受知识和思考现实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难以理解一些抽象概念,需要更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同时,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深,需要教师再次讲解和解答疑问。
2019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学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一、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
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加与减(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
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
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
此单元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如下:1. 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 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 0的加减法。
4. 6~10的加减法。
5.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 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
教学要求1.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 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加减经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加减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应用拓展:设计生活情境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口算技能的培养及加减法混合计算。
2. 教科书教材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3.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二、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2.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道类似于“小明有两个苹果,小华给了他三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等的口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
3.2 讲解在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后,进一步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加法的顺序可以随便换,加数的顺序也可以随便换等。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并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减数等。
3.3 练习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后,通过练习加法和减法口算题,让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练习中,可以分别让学生使用竖式、横式和算盘等不同的工具进行口算。
3.4 拓展在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但他又吃掉了2个苹果,现在小明手上还有几个苹果?”等。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讲解、举例、练习等。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每堂课的练习题、小测验、作业等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重口算技能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口算题和口算工具,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分析(定稿)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
2、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
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
法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让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本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三上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单元解读一、北师大版新旧版本变迁《加与减》这一单元原排版在二年级下册,现在移到三年级上册。
从内容上看,新版本强调用画图来理解数量关系,增加了《里程表(一)》、《里程表(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来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理解数量关系的应用。
二、不同版本对比三、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编排特点(一)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本套教科书中,本单元是加减混合运算的第三次出现。
教科书延续了一贯的编排方式,结合现实素材,把解决问题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本单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关注了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如第一课“捐书活动”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中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第一种是口算,先把三个数当作100相加,然后少加的再加上,多加的再减去;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分两步脱式计算:第三种是用竖式直接将三个数连加。
旨在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再如“节余多少钱”一课的前两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先呈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然后再列式解决问题。
“试一试”中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于接受以直观形式呈现的信息。
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本册教科书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中,开始尝试借助实物图和直观示意图来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埋解题意,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计数器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一起进行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法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第1课时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课件、投影,学习卡片和答案。
【教学流程】。
(北师大小学数学)《加与减》教材分析
《加与减》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套教科书关于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采取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是学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这个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加减法运算,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和计算的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是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科书除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还特别注重利用画图、操作、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l”和“借1当十”的计算道理。
第三个阶段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
在进一步加强对运算意义和计算道理理解的基础上,教科书一方面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用多种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进退位的道理及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三位数加减法,内容分布在本册(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和验算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和计算经验的积累本单元教科书安排了借助口算、直观模型、竖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北师大版数学精品资料
《加与减》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套教科书关于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采取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是学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这个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加减法运算,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和计算的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是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科书除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还特别注重利用画图、操作、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l”和“借1当十”的计算道理。
第三个阶段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
在进一步加强对运算意义和计算道理理解的基础上,教科书一方面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用多种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进退位的道理及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三位数加减法,内容分布在本册(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和验算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和计算经验的积累本单元教科书安排了借助口算、直观模型、竖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如在“回收废电池”的各道计算题目下面,教科书都是先呈现口算的方法,并以学生作品的形式辅以在数线上画出结果的方法,接着呈现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的方法,最后呈现竖式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算法,积累计算经验。
在口算、数线、计数器和竖式几种方法中,计数器和竖式属于程序性计算,相对机械;口算和数线都是可以有多样化算法的;而数线作为一种直观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2.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退位减法的难度并体会转化的思想连续退位历来是多位数减法中的难点,为此,教科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把学习内容化难为易。
如在计算300-76时,教科书介绍了用被减数300先减去1,再减76的方法,进而把原来连续退位的减法变成了不退位的减法,只要最后注意在得数加上1即可。
这样的安排突破了多位数减法学习的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多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度,也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
3.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态度并逐步形成验算习惯
本单元所学计算题目的数目较大,特别是涉及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题目
时,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对此,教科书进行了以下安排:其一,在计算过程中,提示学生认真读题、避免抄错数和看错运算符号、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态度和习惯;其二,为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验算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11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要点。
1.理解三位数计算的道理,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验算(见样题1、样题2)。
说明:评价三位数笔算加减法时,一般来说和不要超过1000,个别题目根据需要和可以超过1000;减法只局限于被减数是三位数的情形。
要求全体学生正确掌握竖式计算,但有些学生在掌握竖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不列竖式正确计算出结果也是可以的。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见样题3~样题5)。
说明:教科书鼓励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对估算作用的体会。
有的问题有多种答案,如给出各种物品的单价,1000元可以买哪两种?有很多种买法,只要求学生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样题1 画一画,看谁算得对。
样题2 计算并验算。
384+76= 400-84= 549-281=
536+225= 627-289= 495+380=
样题3 乐乐买了600个珠子,准备用来穿成一件工艺品参加学校的“六一才艺展示活动。
乐乐可能买的是下面的哪两袋珠子?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可以先找出加起来有可能凑成整百数的数,再看看百位上数相加后是大于6还是小于6,最后得出答案。
比如,在判断510和190,90时,学生可能先考虑到其中的“10”加“90”正好等于100,把这几个数纳入到可能的答案里面,但再一观察其中的“500”加“100”结果已经等于600,就会很快把190排除,确定510和90是正确答案之一。
同样的思路,可能找到其他答案410和190。
样题4 体育课上组织拍球比赛,比赛结果如下。
(1)哪个小组拍球个数最大?哪个小组最小?相差多少个?
(2)公牛组和雄鹰组一共拍球多少个?
(3)哪两个小组拍球的个数和最大?哪两个组拍球的个数和最小?
(4)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样题5 阳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坐船去桃花岛植树。
先估计一下一艘船能不能把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装下。
如果能,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如果不能,还有多少人需要坐下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