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第5讲——牛顿第三定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F1
F2
B F2’
F4 F3
我们再来看一些现象:
右 手
F1
F2右手克林拜尔头解围左 手左手
F′ F
手 桌子
推动火箭 前进的力
施力物体:气体 受力物体:火箭
对气体的力
施力物体:火箭 受力物体:气体
谢谢
FN
1、地球对人的吸引力
与人对地球的引力
f G
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3、地面对人的摩擦力 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
课堂练习:
2、当两只手分别用20N的力在同一直线 上沿相反方向拉弹簧秤的挂钩和手拉环, 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答:20N
探究活动二:
实验: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 ,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可以看 到两个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这时,测力 计A受到B的拉力F,测力计B则受到A的拉 力F',F和F'有什么关系?
确的是( )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
物体的 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 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 C 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
三、课堂小结: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牛 顿 第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定 律
B
A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实验结论:
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直线上。
思考与讨论:
大人和小孩拔河比赛,谁会赢呢?
难道说:“因为大 人拉绳的力大?一 定总是大人赢?

高中物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答案在最后)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力是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________物体和________物体.任何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________和____________.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_______、同时________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________,另一个力叫作____________.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A 、B 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 ,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________的,弹力方向________.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________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________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情境思考】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用力向下踩跳板.请对以下结论作出判断:(1)运动员所受重力与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与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运动员离开跳板腾空后,所受的重力没有反作用力()1实例分析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说明力是相互的,如下图是火箭发射卫星的情境.气体推动火箭前进的力和火箭对气体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2生活实例分析与吊扇相关的力的分析:①平衡力:重力和悬挂杆的弹力;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吊扇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吊扇与悬挂杆间的相互拉力.鸟飞行的力的分析鸟翅膀的的形状上表面凸、下表面凹,当空气流过时会产生向上的升力.当鸟的肌肉牵动翅膀上下扇动时,空气的反作用力就为鸟的飞行提供了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推动力.目标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导思】成语“以卵击石”是指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1)如图所示,以卵击石时,卵对石头的作用力大,还是石头对卵的作用力大?(2)为什么会出现卵碎石全的不同效果?【归纳】1.2.“总是”是指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如何,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典例】例 1 [2023·四川石室中学模拟]跳绳运动是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如图所示,小朋友在跳绳的过程中()A.小朋友向上运动的原因是小朋友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她给地面的压力B.小朋友下蹲时,她受到的重力变大C.小朋友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她对地面的压力大小D.小朋友离开地面向上运动是因为她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例 2 [2023·陕西咸阳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的情形中,没有涉及牛顿第三定律的是()目标二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导思】如图所示,牧童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1)牛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牛受力的示意图.(2)牛受到的几个力中,哪些是一对平衡力?(3)指出牛受到的几个力的反作用力.【归纳】【典例】例 3 [教材P67图3.3-8改编]猴子吊在空中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猴子受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猴子B.猴子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树枝C.猴子处于静止状态受两个力D.树枝对猴子的拉力与猴子对树枝的拉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例 4 [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单手撑在凳子上,前臂保持竖直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就是杂技演员受到的重力B.杂技演员的重心一定在前臂所在直线方向上C.杂技演员受到凳子的支持力是手掌形变产生的D.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和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思维方法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方法(1)看研究对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看依存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生同灭,相互依存,而一对平衡力则彼此不一定有依存关系.目标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导思】(1)如图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受力分析时,第一步应该做什么?(2)试分析木块所受的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归纳】1.受力分析根据研究的问题,选取合适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一过程即为物体的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步骤【典例】例 5 一建筑塔吊向右上方匀速提升建筑物料,如图所示.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有关物料的受力图正确的是()例 6 [2023·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的个数()A.P可能受到三个力B.P一定受到两个力C.P可能受到一个力D.P不是受到两个力,就是受到四个力例7 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均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3、4B.4、4C.4、5 D.4、61.(多选)如图所示,足球场上,足球受到运动员头部的作用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运动员的头部受到了足球的作用力,感到疼痛.关于这两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大于足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B.这两个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运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比足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更早产生D.这两个力一定会同时消失2.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着木箱匀速前进,则()A.木箱所受的拉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踢毽子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健身运动.在某次踢毽子的过程中,关于毽子和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A.毽子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毽子的作用力B.毽子对脚的作用力小于脚对毽子的作用力C.脚对毽子的作用力与毽子对脚的作用力方向相同D.脚对毽子的作用力是由于脚发生形变产生的4.如图所示,小明撑杆使船离岸,下列说法正确是()A.小明与船之间存在摩擦力B.杆弯曲是由于杆对小明施加了力C.杆对岸的力大于岸对杆的力D.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5.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1)物体A静止,接触面均光滑;(2)物体A沿固定粗糙斜面上滑;(3)物体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4)接触面光滑,物体A静止;(5)物体A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3.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掌握必备知识一、1.物体对物体受力施力2.作用力反作用力3.依赖存在作用力反作用力二、1.相等相等相反2.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上三、1.一个两个2.一定不一定情境思考答案:(1)×(2)√(3)×共研突破关键能力目标一提示:(1)以卵击石时,卵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卵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力等大、反向.(2)虽然卵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卵的作用力等大,但由于两者能承受的最大外力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作用效果.[例1]解析:小朋友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小朋友给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选项A错误,C正确;小朋友在跳绳过程中,处在地球表面同一位置,则所受重力不变,选项B错误;小朋友离开地面向上运动是因为具有向上的速度,并不是受到向上的冲力作用,选项D错误.答案:C[例2]解析:气垫船能在水中航行是因为螺旋桨给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反过来水给气垫船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故A正确;战斗机在行进途中抛弃副油箱,减小质量,减小惯性,不涉及牛顿第三定律,故B错误;喷水龙头自动旋转使喷水均匀,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故C正确;火箭靠喷出气体飞上天空,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故D正确.本题选没有涉及牛顿第三定律的,故选B.答案:B目标二提示:(1)牛受到重力G、地面对牛的支持力F N、绳对牛的拉力F和地面对牛的摩擦F f,共四个力作用,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2)牛受到的重力G和地面对牛的支持力F N是一对平衡力;绳对牛的拉力F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F f是一对平衡力;(3)牛受到重力G的反作用力是牛对地球的吸引力;地面对牛的支持力F N的反作用力是牛对地面的压力;绳对牛的拉力F的反作用力是牛对绳的拉力;地面对牛的摩擦力F f的反作用力是牛对地面的摩擦力.[例3]解析:猴子受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树枝,故选项A错误;猴子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选项B错误;猴子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和树枝的拉力两个力,故选项C正确;树枝对猴子的拉力与猴子对树枝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答案:C[例4]解析:杂技演员处于平衡状态时,杂技演员受到的支持力与杂技演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杂技演员受到的支持力与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和杂技演员受到的重力相等,但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和杂技演员的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就是杂技演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杂技演员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是通过前臂竖直向上的,杂技演员受到的支持力与杂技演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可知杂技演员的重心一定在前臂所在直线方向上,故B正确.根据弹力的产生可知,杂技演员受到凳子的支持力是凳子面的形变产生的,故C错误.凳子也有重力,所以杂技演员对凳子的压力与凳子受到的重力的合力和地面对凳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答案:B目标三提示:(1)首先要选定研究对象,将其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例如要先明确是对木块受力分析还是对粗糙斜面受力分析.(2)①选木块为研究对象;②木块受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N(方向与斜面垂直)和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F f(沿斜面向上)作用;③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例5]解析:由题意可知,物料匀速运动,合力为零,则受力分析,即有拉力F T与重力mg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例6]解析:如果弹力F N=G,斜面体受力可以平衡,故P可能受两个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如果弹力F N<G,P不可能平衡.如果弹力F N>G,斜面体会受到挡板MN的弹力F和摩擦力F f,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答案:D[例7]解析:先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物体A受重力、拉力、B对A的支持力和B对A的静摩擦力,所以物体A受4个力的作用.再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拉力和A 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恰好二力平衡,所以地面对B没有静摩擦力,即物体B受重力、拉力、A对B的压力、地面对B的支持力、A对B的静摩擦力,所以物体B受5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答案:C精练落实学科素养1.解析:运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与足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A、C错误,B、D正确.答案:BD2.解析:木箱匀速前进,则木箱所受的拉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3.解析:毽子对脚的作用力与脚对毽子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C错误;由弹力的产生可知,脚对毽子的作用力是由于脚发生形变产生的,故D正确.答案:D4.解析:A对:小明撑杆才能使船离岸,故杆和岸间有相互作用力,同时,杆和小明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小明相对船有滑动的趋势,则小明与船之间存在摩擦力.B错:杆的弯曲是由于杆受力,不是由于小明受力.C错:杆对岸的力与岸对杆的力是相互的,两个力大小相等.D错:小明对杆的力和岸对杆的力都作用在杆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A5.解析:(1)物体A受重力G、推力F、地面的支持力F 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F′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地面、墙壁.力的示意图如图.(2)物体A受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力的示意图如图.(3)物体A受重力G、支持力F N、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力的示意图如图.(4)物体A受重力G、拉力F T、弹力F 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墙壁.力的示意图如图.(5)物体A受重力G、拉力F T、支持力F 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水平面、水平面.力的示意图如图.答案:见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常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一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相联系的。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学生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然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具体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领略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与同学讨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办法可以不碰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学生积极思考,引出课题。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PPT课件

2020/3/23
19
4 课堂小结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关系。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
➢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2020/3/23
20
5 作业布置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完成课后P84“问题与练习”第1、2题
2020/3/23
2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7
一对平衡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相 同 点
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作用在 一条直线上(共线)。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 的两个物体上(异物)
不 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力性质相同(同性)
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 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 点 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变化,同时消失
2020/3/23
14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活动一:
老师和一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不用绳子,手与手对 拉)。问:老师拉学生的力与学生拉老师的力大小关 系如何?
疑问:那为什么一个人赢了,另一个人输了 呢?再看一个实验,与该实验比较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2020/3/23
15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活动二: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
2020/3/23
4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三、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概念。
➢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相关的 问题。
➢ 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 规律。

高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课件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摆
被广泛使用以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台球
打击后,一个球会向上反弹而另一个球被击退。
捕鼠器小车
介绍捕鼠器小车是如何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前进的。
火箭发射
在火箭发射中,排出尾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加速。
物理问题的应用
何时使用牛顿第三定 律
介绍了在一些物理问题中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范围
介绍如何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物理问题进 行求解
牛顿第三定律
概述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 顿运动定律的其中 一个重要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的 定义
对于每一个作用力, 都必然伴随着一个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反作用力。
具体内容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相等的,同时也 是相反的。
Hale Waihona Puke 力的相互作用介绍力的相互作用 是牛顿第三定律的 核心概念。
定义和解释
1
定义
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上最基本的运动
解释
2
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的 规律性。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要描述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将它们当做一
个整体来处理。
3
初步实验
做简单的实验,使观察者深刻理解牛
顿第三定律。
应用
4
介绍如何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物理 问题,以及它的应用范围。
实际例子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在当今的技术与科
牛顿第三定律的未来发展
4
学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讨论牛顿第三定律的未来发展以及对 未来的影响。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在哪些 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举例
提供一些牛顿第三定律的 实用例子,如看门狗和跳 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2

学生疑问
1.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怎么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些特点?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怎么区分? 4.受力分析如何避免多画或少画力的情 况出现?
教师预设问题
破解疑点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特征
(1)等值:大Leabharlann 总是相等的; (2)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4)同性。 :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5)同时: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6)异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谢谢
10、放手如拔牙。牙被拔掉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解脱。但舌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空空的牙洞里舔,一天数次。不痛了不代表你能完全无视,留下的那个空缺永远都在,偶尔甚至会异常挂念。 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但牙总是要拔,因为太痛,所以终归还是要放手,随它去。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 ,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教师预设问题
破解疑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隔离物体分析-----按顺序分析并画 出受力示意图---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
2、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研究对象 (2)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对其他物 体施加的力 (3)每个力都应能找到其施力物体 (4)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分析根据效果 命名的力 3、总结: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 不忘电磁浮,已知外力不能丢

4.5牛顿第三定律-讲课课件

4.5牛顿第三定律-讲课课件
特点:同性质、同时性、同直线、一对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方向相反
注:1、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总是相同的 3、作用力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0-
相互作用的这两个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1-
从这个实验我们得到第二个结论: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直线上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 物体上.
3. 一对平衡力的特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 在同一个物体上
-4-
【感受性实验】
F’
F F F’
-5-
一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
F' F
-6-
【实验探究】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才大小相等 [思路探究] (1)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
动状态是否有关?
(2)车能前进、或匀速前进、或加速前进的原因是什么?
-15-
[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而车的运动状态的 变化,是由车受到的合外力决定的.当马拉车的力较小时, 拉力与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车保持静止;当马拉
车的力大于车所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时,车就开始运动并加速
前进.正确选项为C.
-16-
三、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 较
一对相互作用力 作用对象 不 同 点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 一对平衡力 两个力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 不一定同时产生 或消失,无依赖 关系
作用时间

初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三定律,大家可能听说过吧?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动作都有一个相等且相反的反应”。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哲学名言,但实际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你在公园里玩滑滑梯,你从滑梯上一滑下去,滑梯对你施加了向上的力,确保你不会直接扎进地面。

嘿,没错,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在工作!你用力往下滑,滑梯就用力往上反弹,你们之间的力量互相抵消,才让你体验到那一瞬间的快感。

1.1 生活中的例子咱们来聊聊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吧。

比如说,你在桌子上拍打手掌,嘿,手掌和桌子之间可不是单纯的接触哦。

当你用力拍下去,桌子就会用同样的力量反弹回来。

就像在打乒乓球,球拍打击球,球立刻反弹,这样一来,你才能和小伙伴在球桌上激烈对战,不是吗?这个反应力,就是牛顿大爷告诉我们的。

1.2 物理现象的奇妙之处牛顿第三定律可不仅限于这些简单的例子哦。

想象一下你在游泳池里,水的反作用力让你漂浮在水面上。

当你用手划水时,水推着你前进,这感觉简直就像水在给你助推,哇哦!这时候你会发现,水里游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充满了科学的乐趣。

牛顿说过“每个动作都有反应”,你觉得这不是很酷吗?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2.1 运动中的反作用力咱们说说运动,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展现的可都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精彩。

比如田径比赛,运动员起跑的时候,脚在地面上用力,地面就会反作用力推他们向前跑。

这就好比小鸟在树枝上蹦跳,每一次起飞都要依靠地面的反弹力。

这一来一往,运动员们才能在比赛中大展拳脚,哎呀,真是比拼速度的完美舞蹈!2.2 科学实验的奇妙你知道吗?牛顿第三定律不仅存在于运动场,也能在实验室里找到踪影。

科学家们常常做各种实验来验证这条定律。

想象一下,火箭的发射就离不开这个定律哦。

当火箭点燃时,燃料向下喷射,反作用力就把火箭送向太空。

就像你把气球里的空气一挤,气球就会飞走,火箭也是在这“气球”原理的帮助下腾空而起,真是宇宙中的勇士!3. 反作用力的日常体验3.1 趣味游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体验牛顿第三定律哦!比如说,踢足球的时候,脚和球之间的力量就是反应的体现。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本节课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力学和运动学联系的重点章节,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实际开始,同时教材将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有机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思维仍具有定向性,易接受形象的事物,而对相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论普感困难。

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而且在初中学习中也已经接触了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内容。

对解决力学和动力学的问题已有一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会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能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会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会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科学探究习惯。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实验探究式和提问启发式相结合,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两个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活动:击掌小游戏——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课需要同桌两个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建议在上课前请大家分别跟自己的同学击下掌,相互鼓励,让我们一起完美完成这节课的旅途。

学生活动:伸出右手高兴地跟自己的同学击掌鼓励。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0分钟)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相互作用力教师活动:提问:1.同学们感受到你的朋友的鼓励了吗?2.我们已经学过力的相关知识了,力的三要素是什么?3.请分析下你刚才跟你的好朋友击掌时你们两个人的用的力的三要素。

《牛顿第三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三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三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三定律的发现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艾萨克·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对各种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总结出了这一经典的力学定律。

牛顿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物体的运动,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敏锐地察觉到,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必然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同时产生。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简洁而深刻: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意味着,如果物体 A 对物体 B 施加了一个力 FAB,那么物体 B必定会对物体 A 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FBA,即 FAB =FBA。

让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这一定律。

比如,当你用力推墙时,你会感觉到墙也在以同样大小的力推你。

你给墙施加的推力和墙给你的反推力,就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再比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这也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大小相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如何,也不管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怎样,只要是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必然相等。

2、方向相反这两个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如果一个力是水平向右的,那么其反作用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的;如果一个力是竖直向上的,那么反作用力必然是竖直向下的。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保证了它们的作用效果能够在同一直线上相互抵消或叠加。

4、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它们的存在和变化是紧密相关的,不存在一方先产生或先消失的情况。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5 C牛顿运动三定律 提升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5 C牛顿运动三定律 提升版

牛顿运动三定律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技巧点拨1.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2.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相互独立的.(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力,力是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问题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来回答.(2)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例题精练1.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3.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2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只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只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图2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考点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2.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技巧点拨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解题的思路和关键(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例题精练4.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0,则加速度为0,所受的合外力也为0C.物体的速度为0,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0并且所受的合外力很大5.如图4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那么()图4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B.物体从A 到O 做加速运动,从O 到B 做减速运动C.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考点三 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表达式:F =-F ′.技巧点拨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1)三同⎩⎪⎨⎪⎧ 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同性质(2)三异⎩⎪⎨⎪⎧ 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3)二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2.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例题精练6.如图6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7.如图7所示,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图7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定为()图8A.μ1(m+M)g,向左B.μ2mg,向右C.μ2mg+ma,向右D.μ1mg+μ2Mg,向左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8小题)1.(连云港月考)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可以迅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B.某人推不动原来静止的箱子,是因为箱子的惯性太大的缘故C.在宇宙飞船内的物体不存在惯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举重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2.(新洲区期末)如图,在车厢中的A是用绳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B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新人教版必修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共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点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 变 化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
点性质
一定同性质
效 果 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同一个物体 不一定 不一定
效果相互抵消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
例1. 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呢?
A
B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演示实验
A
B
实验结论
A 对 B 的力与 B 对 A 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 线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数学表达式:F = F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具有同种性质 (4) 两个力各有各的效果 (5)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同性、同时
注意: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牛顿第 三定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和反作用力?
FN
反作用力
压力(弹力),作用
在地面上
. Ff 反作用力
摩擦力,作用在地面 上
反作用力 万有引力,作用在地
G
球上
作用力、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 的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吗?如果相等 ,那为什么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 “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而石头对 鸡蛋的力大呢?

(精品教案)《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

(精品教案)《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

(精品教案)《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精心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1.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咨询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明白和应用正确区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从力的概念我们差不多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这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明白所必须探讨的咨询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

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能够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并且,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讲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并且,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并且产生,并且消逝。

经过学生的观看,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并且存在,并且消逝。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能够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并且挪移,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能够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并且增大,并且减小,并且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不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明白:⑴ 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产生,并且消逝,作用时刻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别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第5讲——牛顿第三定律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第5讲——牛顿第三定律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5讲——牛顿第三定律一、学习目标:1. 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清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 会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学习要点: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会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 区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三、课程精讲:思考1:力是怎样定义的?实验演示1:取两块海绵进行实验,对齐并相互挤压,可以观察到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这两块海绵的形状同时发生了变化?实验演示2::将甲、乙两个悬挂在同一高度的磁铁,慢慢地靠近些,可以看到它们很快地相向运动起来,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总结以上两个实验现象的结论。

(一)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则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分析: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例1. 2003年10月15日9时50分,地处我国西北戈壁荒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II号F型火箭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民成功地登上太空,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1: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问题2: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进行设计,需要什么器材,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实验方案:把两个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甲所示。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导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导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引力: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实质是对它的引力,同时,地球也收到了对它的引力作用。

(2)弹力: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由于发生形变,给书本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发生形变,对桌面将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给它的向上摩擦力。

同时,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物体也给斜面一个沿斜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2.定义:物体间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几点说明:(1)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和施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明力是成对出现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其中一个力是作用力,另一个力是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号表示方向相反。

3.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B.匀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匀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D.无论是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比赛过程中:A.甲队拉绳的力大于乙队拉绳的力B.甲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课堂探究】知识点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家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怎么理解相互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观察教材p80页图4.5-1和4.5-2)你能总结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演示实验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生,同时,同时.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总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做一做1.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滑行的木块,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几对?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2.两人分别用10N的力拉弹簧秤的两端,则弹簧秤的示数是( ) A.0 B.10N C.20N D.5N.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5讲——牛顿第三定律一、学习目标:1. 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清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 会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学习要点: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会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 区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三、课程精讲:思考1:力是怎样定义的?实验演示1:取两块海绵进行实验,对齐并相互挤压,可以观察到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这两块海绵的形状同时发生了变化?实验演示2::将甲、乙两个悬挂在同一高度的磁铁,慢慢地靠近些,可以看到它们很快地相向运动起来,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总结以上两个实验现象的结论。

(一)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可任选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则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分析: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例1. 2003年10月15日9时50分,地处我国西北戈壁荒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II号F型火箭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民成功地登上太空,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A. 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1: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问题2: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进行设计,需要什么器材,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实验方案:把两个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甲所示。

小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物体作用的受力物体。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问题: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问题:例2.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平衡 B. 弹力的作用力亦可能是摩擦力C. 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例3.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 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例4.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 的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

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N 6'F T ,则台秤的示数( )A. 保持不变B. 增加10NC. 增加6ND. 增加4N(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间的关系: 问题1:什么是平衡力?1. 分析,手竖直握着酒瓶的瓶颈,而酒瓶静止时,瓶子的受力中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几对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跟两平衡力间的关系有何相同之处?2. 那么是不是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跟平衡力是一样的呢? 问题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问题:例5. 在天花板上用竖直悬绳吊一重为G 的小球,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中哪对力是平衡力?例6. 如图(甲)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A 受到一向右的力F=4N 的作用,A 、B 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试分析A 、B 两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指出哪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变式1:如图所示,水平力F 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作用力F 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力F 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拔河是一项常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其两队胜负的结果深含着物理学原理。

当然,围绕两队的胜负原因分析也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

其实,决定拔河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面的摩擦力、队员的体重、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合作等。

甲、乙两队拔河的时候,其中力的关系比较复杂。

如图所示,在分析甲队拉乙队与乙队拉甲队的力的大小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甲、乙两队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

在分析两队的胜负原因时,必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因为要分别以甲、乙两队为研究对象。

对甲队而言,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两队胜负未定;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甲队胜而乙队负;如果地乙地甲F F <,则甲队负而乙队胜。

例7.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

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例8. 在天花板上用悬绳吊一重为G 的电风扇,电风扇静止时受几个力作用?如图所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这些力的平衡力是哪些力?如果电风扇正在匀速转动呢?当电风扇转动时与静止时相比较,对天花板的拉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四、知识提炼导图:牛顿第三定律: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 规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 意义:揭示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明确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4.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主要区别: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五、目标期望: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明确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相关的现象。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1. 甲、乙两队用一根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 A. 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 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C. 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如图所示,P 和Q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所受的重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Q 所受的重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 P 对Q 的压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Q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 的支持力是平衡力3. 设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 ,车对马的作用力为F T 。

关于F 和F T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 和F T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F TC. 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F TD. 无论做什么运动,F 和F T 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从树上落下,落向地球,说明苹果受地球的作用;但地球不动,说明地球不受苹果的作用B. 汽车运动时,并没有别的物体吸引它,因此汽车的牵引力就无施力物体C. 武术表演时,运动员用力打出去的空拳就没有受力物体D. 喷气式飞机飞行时,是依靠喷出的气体对飞机产生的巨大动力5. 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各拴一绳,两端都用100N 的力各拉一绳,这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N ,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是_________________。

6. 一质量为50kg 的人站在上升的升降机底板上,升降机内挂着的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着质量为5kg 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

求此过程中人对升降机底板的压力。

(g 取10m/s 2)7. 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 ,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 ,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 ,则( ) A. F 'F ,G F == B. F 'F ,G F >= C. F 'F ,G F <=D. F 'F ,G 'F >=8.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 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9. 一个400N 重的木箱放在大磅秤上,木箱内有一个质量为60kg 的人站在小磅秤上,如图所示。

如果人用力推木箱顶板,则小磅秤和大磅秤上的示数1T F 、2T F 的变化情况是( ) A. 1T F 增大,2T F 减小 B. 1T F 增大,2T F 增大 C. 1T F 减小,2T F 不变 D. 1T F 增大,2T F 不变10.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

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