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十五篇
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课外文言文26篇
一)、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二)、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8.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9.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初中文言文44篇
初中文言文(44篇)七上《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7篇)七下《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6篇)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10篇)八下《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8篇)九上《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4篇)九下《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9篇)(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9)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咏雪》(10)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愚公移山》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五柳先生传》⏹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初中文言文精选20篇
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谷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释词原谷:人名。
祖:这里指爷爷奶奶。
厌憎:讨厌,憎恨。
欲:想要。
捐:抛弃,丢弃。
之:代指他,文中的爷爷。
有:通“又”,文中指十岁再过五年的意思。
谏:好言相劝。
岂有:怎么可以。
是:这,此。
负义:违背道义。
负:辜负。
从:听从,顺从。
作:通“做”。
舆:手推车。
于:在,到。
谷随:省略句,谷随(之)。
随:跟随。
之:他,指父亲。
归:回来汝:你。
凶:不吉利。
养:养活,指能生活下去。
更:再。
是以:即“以是”,因此。
有:加,加之。
从:听从,顺从。
他日:以后,将来。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以:做什么。
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乃:于是,就悔之: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悔,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释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道理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文言知识“谏”: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讲。
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
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
这种“谏”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
反之,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
(《明史·海瑞传》列举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刚劲直谏之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以及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
[1-2])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③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④贼出吴郡⑤,袁府君⑥即日便征。
初中文言文翻译全集
一、《论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二、《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得到的多帮助,失道的人得到的帮助少。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的人所顺从的,去攻击亲戚所背叛的,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已经如此,还要追求知识,那更是危险了!做善事不要追求名声,做恶事不要接近刑罚,顺着自然之道去做,可以保护自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养活亲人,可以享受长寿。
”四、《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太史公说:“我听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五、《左传》晋文公问于咎犯曰:“吾闻之,一夫做难而七庙隳,身死而国灭,为不祥之事。
吾其行乎?”咎犯对曰:“夫礼,死生存亡,国之大事也。
岂不闻:‘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哉?”翻译:晋文公问咎犯说:“我听说,一个人发动叛乱,七庙就会被毁,自己死了国家也就灭亡,这是不吉祥的事情。
我打算离开这里,怎么样?”咎犯回答说:“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国家的大事。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吗?”。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pdf
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七年级上册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一单元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20、*山市(蒲松龄)第五单元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第一单元5、伤仲永(王安石)第二单元10、木兰诗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第四单元20、口技(林嗣环)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核舟记(魏学洢)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观潮(周密)29、湖心亭看雪(张岱)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马说(韩愈)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柳宗元)27、岳阳楼记(范仲淹)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司马迁)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23、隆中对(陈寿)24、出师表(诸葛亮)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第五单元17、公输《墨子》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鱼我所欲也《孟子》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左传》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愚公移山《列子》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全必背【⼗篇】。
欢迎阅读参考!初中⽂⾔⽂⼤全必背【篇⼀】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及其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道义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注释:1.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恼怒。
4.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信:诚信。
8.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9.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惑:迷惑,疑惑。
11.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1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3.逾矩:越过法度。
1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殆:疑惑。
1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7.堪:能忍受。
18.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19.好:喜爱,爱好。
20.乐:以…… 为快乐。
21.饭:吃。
22.疏食:粗粮。
初中必背古诗文言文60篇
初中必背古诗文言文60篇01关雎(节选)《诗经·国风·周南》·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02蒹葭《诗经·国风·秦风》·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03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04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5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6木兰诗(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0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8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09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七年级上册童趣(XXX)我小时候,能够直视太阳,看清秋毫之末,看到微小的物体就会仔细观察它们的纹理,因此我时常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趣味。
夏天,蚊子成群,我会想象它们变成千百只鹤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仰望它们,感受到它们的气势和力量。
我还会把蚊子关在素帐里,轻轻地喷烟,让它们在烟雾中飞舞,仿佛看到了XXX白鹤在云端飞翔,这让我感到非常愉快。
我经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和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自己与XXX;然后专注地观察,把丛草看作森林,虫子和蚊子看作野兽,XXX凸起的地方看作山丘,凹陷的地方看作山谷,沉浸其中,感到非常愉悦。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子在草丛中打架,正兴致勃勃地观察时,忽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动物,它拔起了树木,倒塌了山丘,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它一吐舌头,两只虫子就被吞噬了。
我当时年纪小,被吓了一跳。
等我冷静下来后,我抓住了那只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然后把它赶到了另一个院子里。
论语》十则XXX说:“研究并及时练,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即使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好处,也不要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吗?”XXX说:“我每天都反省自己三次:我为人处事是否忠诚?我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我是否研究得当?”XXX说:“通过温故知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一、古诗文篇古诗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言文的代表,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滕王阁序》-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岳阳楼记》- 范仲淹亢湿变风,承母之所载,运斗之机也。
纳四时之气,流日之行也。
5.《渔家傲》- 释善果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上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作品,它们精练的文字,优美的诗句,充分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智慧,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二、古文篇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风格特点。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古文名篇,让我们一同品味其中的韵味。
1.《论语》- 孔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大学》- 程颢、程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齐民要术》-贾思勰齐民者,所以养国家者也。
养国之道,必广其源。
4.《资治通鉴》-司马光盖愚见古今之变,率皆有可观之用。
以上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名篇,它们不仅保留了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古代小说篇古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着读者。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小说,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魅力。
1.《红楼梦》- 曹雪芹贾门荣缀千总红,见说李纨贷雾中。
寄语愁星飞不定,融和魅影舞空余。
2.《水浒传》- 施耐庵智勇双全豪杰士,义薄云天泼醉州。
江山堪叹英雄泪,一片忠诚写古今。
3.《西游记》- 吴承恩弼马温文中觉着,持金拨一鞍侧。
蜡烛故人遗夜短,雷公降怒觅恶鬼。
以上是一些代表性的古代小说作品,它们以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读者们。
必背初中文言文精选大全(最新)
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2.必背初中文言文精选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与朱元思书吴均〔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原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原文)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原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涉及了多个时期、多个作者的作品。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原文内容如下:第一篇:《论语·学而》子曰:“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二篇:《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尽心上者,黄叔丕之宝也。
”第三篇:《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曰:“秦人不敬而定天下,诸侯弗能守也。
” 孟子对曰:“士无始无终,有何能终?”第四篇:《墨子·非攻》墨子曰:“曾子曰:‘不患敌之强,患志之不坚也。
’”第五篇:《庄子·逍遥游》庄子曰:“逍遥游,在于求真。
”第六篇:《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七篇:《荀子·劝学》荀子曰:“不仕不学,佞不辨矣。
”第八篇:《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第九篇:《史记·本纪》太史公曰:“伏生革命,余之所奇也。
”第十篇:《汉书·新书》张衡曰:“功名必达,不能无诚也。
”这些文言文作品覆盖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这些文言文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语言特点。
文言文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中常使用典型的句式和成语,表达方式更为含蓄而多义,需要我们通过仔细推敲和思考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此外,文言文还常常使用典故和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思想。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典故和人物形象是一项挑战,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作品来积累经验和丰富背景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认真研读和理解这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译【12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2篇】。
欢迎阅读参考!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 《核⾈记》 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物,以⾄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奇,⾼可⼆⿉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之。
(箬篷⼀作:篛篷) 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
东坡右⼿执卷端,左⼿抚鲁直背。
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
楫左右⾈⼦各⼀⼈。
居右者椎髻仰⾯,左⼿倚⼀衡⽊,右⼿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天启壬戌秋⽇,虞⼭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为字共三⼗有四。
⽽计其长曾不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精巧的⼈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直径⼀⼨的⽊头,雕刻出宫殿、器具、⼈物,还有飞鸟、⾛兽、树⽊、⽯头,没有⼀件不是根据⽊头原来的样⼦,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个⽤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壁的图案。
核⾈的船头到船尾⼤约长⼋分多⼀点,有两个黄⽶粒那么⾼。
中间⾼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箬⽵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初中文言文 大全(最新)
初中文言文大全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南朝宋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朝宋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岳阳楼记[宋代]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分类标签:辞赋精选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抒情爱国小石潭记[唐代]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分类标签:初中文言文纪游写景孤独忧伤三峡[南北朝]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完整版)初中阶段文言文全集
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3、《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七年级上册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幛。
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幛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短文两篇一、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布,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短文两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