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读解学

合集下载

学科教学(语文)推荐书目

学科教学(语文)推荐书目

目录哲学及育哲学基础 (2)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4)语文课程论 (6)课程改革基础 (7)班主任工作基础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9)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10)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11)语文课读解学基础 (12)语文相关期刊杂志 (13)语文教师修养要目 (14)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举要 (15)语文教育分类研究辑要 (16)语文教育名家要览 (17)语文教学案例丛书 (18)语文特级教师丛书 (19)哲学及育哲学基础01.《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02.《人论》,卡西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03.《什么是教育》(邹进译),雅斯贝尔斯著,三联书店1991年版。

04 《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语文教学改革研究09.《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吕叔湘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1.《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实与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文选》,刘国正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语文教育论稿》,顾黄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5.《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钟晓雨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8.《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19.《对话语文》,钱理群、孙绍振著,福建人民出版2005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5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9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1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12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14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5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16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17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9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2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21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22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3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4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5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6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7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8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9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30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课程推荐教材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课程推荐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解读
夏传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
石兴泽著,《共和国文学史与论》,当代中国出版社
各位学员注意:专业课教材不统一购买。依据此推荐教材清单,自行购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巢宗祺等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专业课程推荐教材
课程名称
推荐教材
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论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世堪著,《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
陈黎明、林化君,《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语文教研方法
魏本亚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至今《语文建设》《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课读解学
蒋成瑀著,《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我们老师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

想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们,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老师们,来看书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肤浅,走向成功!一、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教师当然也必读)根据《2011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七年级——1.《伊索寓言》2. 冰心《繁星·春水》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5. 叶圣陶《稻草人》6.《安徒生童话》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8. 高尔基《童年》9.鲁迅《朝花夕拾》10. 吴承恩《西游记》八年级——11.《格林童话》12.《革命烈士诗抄》13.《艾青诗选》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7.曹雪芹《红楼梦》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19. 老舍《骆驼祥子》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九年级——21. 施耐庵《水浒》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23. 海明威《老人与海》24.罗贯中《三国演义》二、教育理论、方法类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9.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10.《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听名师讲课系列书,名师课堂实录,推荐王君、郑桂华、袁卫星等。

中文系师范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师范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师范生必读书目书文推荐2010-04-09 08:47:31 阅读7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课程改革基础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一、语文教育史的书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3、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4、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5、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1、《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2、《文心》3、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4、《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5、《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6、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谈美》,《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和《谈文学》7、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10、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11、张中行先生《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2、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三、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1、《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3、于漪老师《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4、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6、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胡小石教授《中国文学史讲稿》,《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8、顾随先生《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四、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1、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3、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4、《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5、钱理群教授《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6、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五、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1、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3、潘新和教授《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6、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六、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1、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2、《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3、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4、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6、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中华书局出版)7、李泽厚先生《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课程改革基础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推荐书目撰稿人:录入人: srl 录入时间:2010-3-18 点击数:1511次2010年上半年1、《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1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初版)推荐理由:《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1册)》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2、《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初版)推荐理由:此书在充分论证语文课程复合性(即语文课程是汉语和文学的复合)语文教学活动对话性的基础上,界定了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的不同内涵,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汉语教学与文学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初步构建了一个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3、《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王先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8出版)推荐理由:《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根据作者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文本解读”讲课录音整理而成。

作者在《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中与学生讨论文学文本细读的原则、方法问题,帮助学生养成细读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用文学专业的方式面对文学文本,感受它,领会它,理解它,独立地对它作出判断。

4、《名作重读》钱理群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01出版)推荐理由:《名作重读》是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感于语文教学与学术界不该发生的隔膜,试图打破长期存在的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连续两年为上海《语文学习》杂志开辟“名作重读”栏目,撰写了一系列重读鲁迅、重读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或教学参考性的文章。

文章连载时引起较大反响,该栏目在年度读者评选中,被评为年度优秀栏目。

2010年下半年1、《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J·帕尔默、吴国珍、余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出版)推荐理由:《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者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教授。

中学语文必读书目推荐

中学语文必读书目推荐

中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推荐为使语文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素养方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扩大阅读视野,夯实基础知识,广泛学习教学技能,打造书香校园,特选荐以下书籍供广大语文教师选读:一、语文教育大师经典著作二、探索新课程、课程标准解读类三、语文教育史书籍四、教育新理念类书籍五、语文教育理论、方法论著作六、人文、文学书籍七、教育时事、语文教学杂志八、教学随笔、教学手记、教学日记、教育散文类书籍第一类:语文教育大师经典著作1.叶圣陶著,《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

2.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叶圣陶著,《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5.朱自清著,《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第二、三卷。

6.叶圣陶与朱自清合编,《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叶圣陶和夏丏尊,《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8.夏丏尊、叶圣陶合著,《文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9.陈原著,《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出版社1981年版。

10.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 吕叔湘著,《语文常谈》,新知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12. 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3. 吕叔湘著,《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4. 张中行著,《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5. 张中行与吕叔湘合编,《文言读本续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6. 张中行著,《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致中学语文教师的倡议书暨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 推荐书目100种

致中学语文教师的倡议书暨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 推荐书目100种

致中学语文教师的倡议书尊敬的中学语文教师:你们好!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文化修养,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经研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从2020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在全国推行“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

现在,特向全国中学语文教师发出倡议,诚望大家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共同推进活动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经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提议,由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该计划重要内容之一是向全国语文教师提供“推荐书目”,为此,专委会理事和学术委员推荐了近千种著作,融汇古今,涵盖中外,在此基础上,我们斟酌损益,数易其稿,最终遴选出105种著作。

这个“推荐书目”凝结了专家学者和专委会成员的心血,今天呈献给你们。

“推荐书目”分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语文教育”,第二大类是“教育学、心理学”,第三大类是“中外历史、文化、哲学”。

它们有的属于专业奠基之作,有的学术影响巨大,相信对提高语文教师教学修养会有较多助益。

我们认为,教师生涯中须啃下一些有价值书奠基,尤其是那些直接有助于教学的著作。

这些书是教学的好帮手,有了它可以使教师授课严谨,施教科学。

比如《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就是这样的好书。

本书作者指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于“台阁名胜记”,不归入一般游记体;山水游记的开山之作应是《永州八记》。

作者还指出《核舟记》不是普通说明文,《桃花源记》属于虚构之作,与游记不是一回事。

像这样的好书,的确是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

啃下一些书,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细读,熟读,一直读到融入心灵,化为己有,形成营养,助己成长。

《诗经》《论语》《说文解字》等就是需要这样读的书。

教师读书要选准目标,要选文化原典来读,要读整部书。

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有些书处于核心位置,在世界上影响巨大。

当年西方传教士翻译了一部分给西方读者,在西方世界引发强烈反响。

大家读一读《中西文化关系史》就知道了。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教案主题: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目标:通过解读和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文水平。

一、导入(200字左右)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或者播放一段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

二、解读文学作品(400字左右)1.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解读文学作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级特点选择一篇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

同时,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文学作品,并思考作品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

2.背景介绍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创作动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析作品。

3.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抒情、叙事等文学形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主题与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主题和情感,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及社会价值观。

三、评析文学作品(600字左右)1.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与讨论,例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可信、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自然、作品中的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提供多元视角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来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意识。

3.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体会作品中的风格和主题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四、总结与延伸(200字左右)在本节课的总结与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结概括,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语文专业书籍

语文专业书籍

一1.《语文课读解学》蒋成瑀浙江大学出版社2. 《诗论》朱光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上海教育出版社4. 《教学理论》施良方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长春出版社6. 《给教师的建议》(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7.《文心》8.《语文:回望与沉思》9.《小学语文教学策略》10.《积极学习》11.《有效教学》《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12.《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13. 由窦桂梅主编的一套四本的教育教学丛书,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陈惠芳的《触摸教育的风景》、周益民的《步入诗意的丛林》和闫学的《牵到河边的马》。

14《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15《帕夫雷什中学》16《好课是这样炼成的》17《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教学研究》18《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19《语文教学理论丛书系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魏本亚著20《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的知音》方智范著21《薛瑞萍读教育理论》22重读中国叙事学23人是怎样学习的24《人是怎样学习的》25《怎样教会思维》26<谈文学><如是解读作品>27《走进新课程》28朱永新的《我的新教育之梦》之一29《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30点灯人丛书31《语文课读解学》32《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33《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3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35<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36《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37《教育漫话》38《李吉林文集卷六---春姑娘的大柳筐》、《李吉林文集卷七——我们去寻找美》39、《语文回望与沉思》40《儿童的人格教育》41《语文教学对话论》42《窦桂梅与主题教学》43《教学勇气》44、《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45《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陆志平、李亮主编)》46《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小学卷语文)》47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48《新思维新策略》49《阅读儿童文学》50《语文课读解学》51《语文科课程论基础》5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52《教海漫记》53窦桂梅《捉虫记》5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5《反思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陈旭远、贺成立编著)56《生本备课——备课与师德行为》(刘晓明主编)57《有效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孔凡哲编著)58《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59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论坛推荐)60《反思教育习惯》61《孩子,请抓住我的手》62《儿童的人格教育》63《新教育》64《唐宋词十七讲》65《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66《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王尚文67《语感论》68魏江南《语文教学散论》69好教育好人生70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71《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72《朗读手册》7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74《教学勇气》75《打造儿童阅读环境》76《名师课堂经典细节》77《名师备课经验》78《李吉林与情境教育》79《做最好的老师》80感悟素质教育》81《有效教学聚焦课堂》82《教学漫记》(于永正)83《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的教育叙事和生命感悟》8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85<语文课读解学>.86《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87《快乐教育》88<做一个聪明的教师>89张庆教师的< 我的小学语文观>90《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金蔷薇》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长江文艺出版社91《语文:回望与沉思》潘新和福建教育出版社92《作家谈课文》93《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张敬义)94《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二、重点(一)公共必修课程新教育综合课程1、《手心里的光》,马玲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构筑合宜的大脑》,铁皮鼓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3、《构筑理想课堂》,干国祥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作者:(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参考读本1、《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一本也是雷夫·艾斯奎斯所著,两书内容互为补充,建议都细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好的倾向,即从唯教参是从的一元解读走向了多重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来自于文本意义的多元化、文本形象的多元化和学生理解的多元化,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发挥,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深入了,课堂也活跃了。

一、研究现状及特点基于此多元解读便成近年来阅读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将近十年来见诸期刊文献的问题域或视角综述如下:(一)关于多元解读理论基础的研究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诠释学、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阅读心图式哲学心理学方面,由此来论证多元解读存在的可能性。

段双全在某些方面《“三个上帝”与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从“作者”“文本”“读者”的角度来探讨多元解读认为:读解出“作者原意”“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这就是中学经典诗文课堂多元解读的全部实质;鲍道宏则从诠释学中的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多元解读在《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真谛的表现,它表现在作为师生生活境遇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在阅读教学过程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怀——对错误的暂时包容、对努力的肯定、对进步的期待和对成绩的欣赏;蒋荣魁的《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认为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在于三个方面: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阅读心理图式。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诠释学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对曲解的“多元解读”的质疑批判在推行“多元解读”这一阅读教学理念后,研究者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对其进行批判并指出问题,以提醒相关的教育工作者。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

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拼音全部免费读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拼音全部免费读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拼音全部免费读解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拼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学习拼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发音并正确地拼写单词。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的拼音全部免费读解。

第一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词汇拼音1.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形容做事非常细心,一点儿也不马虎。

2.临摹(lín mó):模仿别人的作品,并加以描绘,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3.俯(fǔ):低头看。

4.依恋(yī liàn):对人或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舍不得离开。

5.催(cuī):催促,催告。

6.僵硬(jiāng yìng):身体或物体不灵活,不易弯曲。

7.口诀(kǒu jué):用押韵的词句编成的助记方法。

8.唯一(wéi yī):一切可比较的事物中,只有一个。

第二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词组拼音1.已经(yǐ jīng):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过去或已经完成。

2.干净(gān jìng):没有污垢或杂质,清洁。

3.流浪(liú làng):没有固定的住所,四处游荡。

4.反常(fǎn cháng):超出平常,不正常。

5.结实(jiē shi):坚固耐用,不容易坏的。

6.逐渐(zhú jiàn):渐渐地,一点一点地。

7.缓缓(huǎn huǎn):慢慢地,不急不忙地。

8.片刻(piàn kè):一小段时间。

第三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重点句子拼音1.他临摹的字写得很有一头雕刻出来的感觉。

2.小孩子的手掌非常柔软,不像成人的手那样僵硬。

3.奶奶用双手捧着孙女的脸,依恋地看了很长时间。

4.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重点词汇和例句,通过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5.他一到家,妈妈就催他洗把脸。

6.水流逐渐变得清澈见底。

7.他已经两天没吃饭了,真是饿得受不了。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中学生作文指导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因彭华英语文教学以其教学内容难以确定,成绩难以琢磨著称。

但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发展变化,渐渐指出一条康庄大道。

变化之一,教育的整体平衡要求,阅卷软件的完善与普及,使各级考试与评卷越来越规模化,流水线式的阅卷操作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检测时,知识是要切割开的,也是可分割的,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要分成一个个得分点来表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可以细致到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变化之二,专注提升学业成绩的各种线上教学进一步成熟,教学内容与方法明显体系化了,相比有一本语文书要教的课堂教学,不用按部就班的辅导机构从各个角度进行知识点的分解细化整合,语文教学在课堂外逐渐搭建出可操控的结构体系了。

这么一来,语文课堂的教与学的关系就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未让学生完美通过测试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吗?如果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要旨,为什么学生不能较好地通过学业测试呢?是什么使语文教师们劳而无功呢?针对学业测试要求,教师的授课如何调整呢?一、准确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第一要求语文成绩长期难以提升,除了其教学内容繁杂、学以致用困难、阅读与写作考查要求的长期积累性外,究其原因,平均每天至少一节的课堂教学语言缺少准确性难辞其咎。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组织课堂,语文教师的话语都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语文课堂语言不仅有其他学科教学语言所共有的交流性,还具有语文学科独有的语言的示范性。

我们平时所谓的言传身教的“言传”,在语文这一科里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传知识,还传表述知识的框架,必须向学生展示理解和表达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能进行正确地理解与表达,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师的表达准确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述的效果,可以从各级检测的成绩中直观地看出。

至少现阶段的各级检测中,除古诗文背默外,各题得分都不容乐观。

仅以一块十分值左右的试题块的评阅情况(如最可控的说明文)为例,能得到满分,也即所有的得分点都有考虑到、表述准确的学生,至多十分之三,其余的全是有所遗漏的,除去完全没学习不听课的十分之三学生吧,还有四成左右的学生是在听课在学习的,但他们没能准确地组织出答案,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中的疏漏之处: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够明确,对知识点的表述不够准确,对于答案的组织不够完整,导致听课的学生大体掌握了相关知识,但不能准确地组织出答案,各种小瑕疵使原本不该丢失的分数失去,每个小知识点都丢一两分,最后造成的就是学生成绩的很不理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解读《古诗三首》课文解读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通过解读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

1.《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这首诗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景色。

后文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描述透露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通过登高望远的行动,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着读者也要追逐理想,不断向前。

2.《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约明了的语言和深情思绪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清新简洁的表达方式令人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描述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通过寥寥数语,作者将内心的寂寞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读来不禁感叹诗人的思绪与情感之深。

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佳作之一,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离别之情为主题。

这首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开篇,描绘了古原上绿草如茵的景象。

接下来的描写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草的生命力与坚韧。

通过以草为比喻,诗人表达了离别之情,但也寄托了希望和生生不息的愿望。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豪情壮志、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领悟。

这些古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启发人们思考和感悟的良师益友。

在读解这些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咀嚼其中的意境和感悟,培养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些古诗也给了我们启发,在追求卓越、思念故乡和坚韧面对离别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引导。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阅读和解读古诗,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构建-精品文档

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构建-精品文档

五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构建一、充分读书其一,以读解词释句。

其二,以读整体把握课文。

其三,以读促诵,欣赏学习精华语段。

二、足够思考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必须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时多采用默读、听范读、小声读,之后多一些时间思考,进行文章重点圈画、批注。

三、热点议论精读部分,对于重点段要求学生独立提问,每位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能干的学生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表达,这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然后安排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每个区域选出一个最好的问题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但是要求选出小组里最好的一个问题,可能会漏掉一些比较好的问题。

请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记录,对自己的提问有一个审视检查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适时引导教师应消除自己外在的权威,去掉外表的威严和学生共同交流、商讨、争鸣,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关系。

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分析,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

五、拓展写作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句子,而是从语文教学观来考虑。

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涂建平)。

高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高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课程改革基础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华主编,华东师大,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教育,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译文,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国宏,教育,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教育,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人民,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教育,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悦群主编,东北师大,1999年11月出版。

05.《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2001年3月出版。

高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高中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课程改革基础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讲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两个学生一同学习射箭,其中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只听从师傅的教导;而另一个学生虽然也跟着师傅学习,但心不在焉,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学习,强调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旨。

学弈是一篇古文,其中涉及到的射箭技巧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射箭文化和礼仪,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课文翻译:教师需要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用词准确、通顺流畅,以便于学生理解。

重点字词解释:教师需要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如“弈”、“诲”、“惟”、“诸”等。

这些字词的含义较为特殊,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解释。

课文结构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和作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主题思想提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炼出课文的主题思想,即“专心致志、一心一
意地学习”。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课堂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们认为学习射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篇课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等等。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读解学》碎感
“课文读解,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所谓水到渠成,非由国戽,结论应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获得。


这学期原本就想深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以为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之根,解读好了,教学就会起色了。

然而,解读之后带来的却是更多的困惑,甚至于发现自己不会上课了。

其一,我关注更多的是解读结果,而并非我的解读过程。

事实上,读到别人很多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只是展示的解读结果,而非过程。

光看结果,是很难体会到解读过程中的方法与辛苦的。

也正因为不关注自己解读的过程,不思考解读过程中,自己究竟是怎么做的,很难在方法策略上有所积累与提升。

其二,既然我连自己解读的过程都不关注,那么,我怎么可能去关注学生解读的过程呢?我们作为教师不去关注学生读解的过程,仅凭学生的基础,更不可能关注自身读解的过程了。

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能有多少读解能力的提高?
其三,我开始反思我原本的课堂教学,也开始冷静观察我周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多少是真正在关注学生的读解过程。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把自己的读解结果,转换成一个所谓的“问题”,然后,暗示学生朝着自己的读解结果方向去思考。

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答之后,教学也就结束了。

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由“谜面是什么”切入,找到“谜底是什么”,分析“形成奇异景观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朗读文字,感受山谷雪之大,感受雪松在风雪中“如何让自己存活下来”的智者、强者形象;最后读旅行者的话,谈谈“你联想到什么故事”,并且谈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

表面上看起来,课文的内容明白了,题旨也明白了。

其实,“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我们的阅读教学,或者说师生的语文读解课,目的不是了解知识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探求知识和真理的方法与途径。

而我们的老师,把最最宝贵的“问”的机会都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去“答”。

答对了,一切OK;答不对,换同学继续“答”。

而为什么有的人答对了,有的人答不对。

老师并不思考——学生的读解过程。

再追问一下:老师提的这些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真的没有想到吗?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读解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如何读解的?又读解出了什么东西?我们思考过吗?
从文体上看,这篇课文是说理杂文,是一篇随笔式议论文,如在漫谈。

从结构上看,先出示谜面,制造悬念;再讲述发现谜底的经过,揭示谜底;最后通过旅行者的话揭示自己的观点。

而将雪松在风雪中如何弯曲反弹的情景描绘得那么详细生动,却不直接揭示谜底,就是说更形象地讲明最后的启示服务的。

大雪,便是雪松面对的压力;雪松起初并没有弯曲,而是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弯曲,这就是正面抗争;只要当正面抗争无法承受的时候才智慧地弯曲,减轻身上的压力;但不是无止尽地弯曲,只是适当弯曲,
积雪一滑落“刚弯下去的树枝就反弹回来”;弯曲是为了反弹,只有反弹了,雪松才会依旧挺拔,才能继续与风雪抗争。

一次弯曲反弹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从语言上看,体现了刘燕敏这位作者一贯的精炼简洁的特点又不失形象生动。

如写谜,用“始终”“谁也不知道”一下子吊足读者的胃口,激起阅读的兴趣;如写松:一“弯曲”,一“反弹”,一“反复”,将雪松的本领准确描绘了出来,“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始终完好无损”,让读者眼前出现的不是雪松,而是一群能屈能伸,坚持不懈,巍然屹立的英雄战士!“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文末留下了发人深思的空白,值得我们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去填补,加深理解。

课文与原文有些不同,或许编者有些顾虑或者其它考虑。

但我觉得有必要将原文介绍给孩子读一读,因为孩子面对的,也是生活。

我们读出这些,孩子读出了些什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对话有三个层次:对话双方水平差距过大,对话效果为负值;对话双方水平相当,最能交流沟通;对话双方水平略有差距,可以进入交流的最佳状态。

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可以这样:
先别打开课本,请学生讲讲山谷中的谜,对照东坡西坡的特点,分东坡西坡解说下形成原因,可以与学生一起完成揭谜示意图,并出示有关句子,照顾中下学生,请他们读读,并照图说说原因。

继而一起品读写雪松弯曲的话画面,想象雪松弯曲的情景,聊聊雪松弯曲的技巧与智慧,水到渠成地理解“面对压力,可以正面抗争,也需要弯曲,适当让步,并且反弹。

”然后通过填补空白,“有时”,还会什么时候,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并加深对“弯曲”的理解与运用。

最后,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聊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其它收获或疑问,关注学生的读解过程与方法,鼓励肯定好的方法。

如从两个旅行者身上得到启示:要走进自然,善于观察,还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可贵的人生道理,指引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呢?因为读解时,关注了文章中的人。

再如,从作者身上也得到启示:作者没有亲身经历,但她读到这样的小故事或者听到这样的小故事以后,能将自己得到的启示随手记下来,不仅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困惑,也可以帮助更多的读者,多好的事情啊。

还可以谈谈自己类似的写作经历。

(其实就是发现生活中的智慧并且记录下来的经历。


《语文课读解学》,让我至少明白了这样几点:
作者从现实提取信息,经过改造再造(编码),产生作品文本,读者介入文本阅读就是译码,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进行文本意义的再创造,应用于实践,改造生活。

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该回归哪儿?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再创造文本意义?
师生在课堂上,以文本为中介客体,共同参与读解的交往与合作,这是一种颇为特殊的交往形式。

交往,是主体与主体的交往,而并非主导与主体。

教师导得过得,学生显然不是主体了。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在课堂上也是读解的主人,我只是与课文,与老师,与同学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提升自己而已。

如何摆正我们教师的主体地位,既不能导得过多,又不能被学生牵着走,有目的在地学生读解的基础上,交流学生能够接受的自己读解的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与题旨,指导读解方法。

辨体,是读解的门户;结构,读解的枢纽;语言,读解的关键。

还讲到了文体的缘起分类流变和类型特征读法,讲到了结构的基本形态与流变形态,讲到了语言的符号性质与类型。

虽然内容因为宽泛而笼统,但是,至少,我知道了,读解由辨体开始,先作宠观把握,进入文本;再转入结构,中观审察,解开文本;再推到语言,微观谛视,得其精髓。

犹先入门,再登堂,再入室。

本书还讲到了三种读解理论的历史发展,即以作者为中心的读解理论,以文本为中心的读解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理论。

我没有细读三种理论的历史发展,但关注了三种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读解文本的启示意义。

作者理论,能保持读解的确定性与客观性。

(“作者在使用词语或构思撰稿时,在其心目中必定有一个原意,要潜心会本文,追根溯源;作者的原意不可能离开解释者的理解而独立存在,因此,读解者无论怎么心领神会,难以完全恢复作者愿意。

”)有助于深入研究作者及其创作。

要想了解或逼近作者原意,必须进入作者之心,熟读其语,而后得其心。

文本理论确认作品文本的独立审美品格,使文本读解由崇尚主体向尊重客体转移。

其中的“弃旧图新与陌生化理论”,讲究新的观点,新的视解,新的方法读解文本,讲究用陌生化的手法表现熟悉的事物,让我了解了作品中的语言变形一说。

其中还提及“斟字酌句与细读法”也是立足与文本作品本身的。

而读者理论,让我了解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以阅读的前理解为基点,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解水平;要以文本的多义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要以文本的间性关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一句话,我第一次听说,也会牢牢记住:
阅读不是理解作者世界,而是一种继续“写作”的生产活动。

从理论上说,一切文本都应该是生产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