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四面楚歌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__。
(填四字词语)[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众皆弃去(____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____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____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1.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解析- 这首词开篇就很有画面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个“异”字就像个钩子,把我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塞外的秋天到底有啥不一样呢?接着说“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都飞走了,而且是毫无留恋地飞走了,这就更突出了塞外的荒凉和寒冷,连大雁都不想多待。
- “四面边声连角起”,那各种边境上的声音,像风声、马鸣声之类的,再加上号角声,就感觉战争的氛围很浓。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层层山峦之中,一座孤城紧闭着城门,在落日余晖下冒着长长的烟,就像一幅很孤独又很悲壮的画。
- 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喝着浊酒,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里有个典故,燕然勒石是说打了胜仗之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可是现在还没打胜仗呢,就不能回家,多无奈啊。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的声音悠悠传来,地上铺满了霜,这场景冷飕飕的,不仅是身体冷,心里也冷。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大家都睡不着,将军头发都白了,士兵们也流泪了,都在想家又都有报国的壮志未酬的惆怅。
1.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解析-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可一点都不“老气横秋”。
“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偶尔也要发一发少年的狂气。
然后“左牵黄,右擎苍”,左边牵着黄狗,右边架着苍鹰,这形象多酷啊,就像个威风凛凛的猎人。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戴着漂亮的帽子,穿着貂皮大衣,带着大批人马像风一样席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百姓跟着自己出来打猎的热情,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
这里他把自己比作孙权,那是相当自信啊。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解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中考所占分值为2-3分。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二.怎样划分文言停顿划分文言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三.停顿小技巧(一)句子语法结构1.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夫/君子之行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例:然则/天下之事5.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当/先主/屯新野6.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反问句等。
(二)语意关系1.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3.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以“云”“曰”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
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祠:祭祀。
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
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遂:________ 亡: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②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③弃弓,誓不复射。
(选自《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②付:交给③矢:箭[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付子已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所爱(尤其,特别)B.今乃掉尾而斗(却)C.谬矣(错误)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①(杜处士)所宝以百数②(戴嵩)尤所爱③(牧童)拊掌大笑④(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②遂成大学_______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
[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____)(2)虎亦寻卒去。
(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西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练习
六年级语文西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日常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四面楚歌项王军壁①垓下②,兵少食尽。
汉军③及诸侯兵④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皆已得楚乎?是何⑤楚人之多也。
”①壁:驻扎。
②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
③汉军:刘邦的军队。
④诸侯兵:韩信、彭越的军队。
⑤是何:这是为什么。
[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用法不同的是()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B.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古文的意思。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___________________(2)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宋李清照就这段历史典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______。
_________,不肯过江东。
[4]我知道“四面楚歌”这个词后用来形容________与“四面楚歌”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等。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①,而止之食②。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④,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⑦?欲服三军,非信⑧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故人:老朋友。
②止之食:留客人吃饭。
③幕:夜晚。
④令:派、使、让。
求:寻找。
⑤俟(sì):等待。
⑥恐:恐怕,担心。
⑦服:使……信服。
欤(y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⑧信:信用,诚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昔吴起出遇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2)待公而食。
__________________(3)起之不食以俟者。
_________________(4)其为信若此若。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完整版)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略知其意略:大略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B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B.毋妄言. 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学书不成,去②去北军二里余B.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B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 C )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B6.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短文完成练习。
古人谈读书(一)《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加点字注音不耻(______)下问默而识(______)之诲(______)人不倦[2]解释加点字敏(_______)而好(_______)学,不耻(_______)下问。
默而识(_______)之,学而不厌(_______),诲(_______)人不倦盖士人(_______)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_)。
[3]解释句子意思(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个读书法对你有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补充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伯牙善鼓琴善:②善哉善:③乃破琴绝弦乃:④终身不复鼓鼓:[3]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人生小幼①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③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④,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
②专利:专一而敏锐。
③固:所以。
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1]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翻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阅读与理解。
四面楚歌项王军壁①垓下②,兵少食尽。
汉军③及诸侯兵④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皆已得楚乎?是何⑤楚人之多也。
”①壁:驻扎。
②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
③汉军:刘邦的军队。
④诸侯兵:韩信、彭越的军队。
⑤是何:这是为什么。
[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用法不同的是()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B.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古文的意思。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___________________(2)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宋李清照就这段历史典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______。
_________,不肯过江东。
[4]我知道“四面楚歌”这个词后用来形容________与“四面楚歌”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等。
高中语文必修下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共169分)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恩施好处)。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构筑壁垒)垓下B.持短兵(军队)接战C.纵江东父兄怜(同情)而王我D.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从(2)对下面句中的省略部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B.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C.不忍杀之,以(之)赐公D.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上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B.项羽的军队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幕“霸王别姬”的悲剧。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作“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誉之曰誉: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应读出____的语气。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解释加点词语。
曝书画___________ 谬矣______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道士救虎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suō笠,立水浒hǔ,督善水者绳以俟sì,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
乃虎也。
始到蒙蒙然坐而舐shì其毛,比及岸,则瞠chēng目视道士,跃而攫jué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字词解释:乘:______ 具:______ 躬:______ 水:______俟:_______ 引:______ 平旦:______ 盼:_______舐:_______ 比:______ 攫:______2艾子邻人卖犬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
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
”艾子曰:“是吠犬也,乌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贼横héng行,惧而噤jìn不一声,今日门辟pì,不能择人而吠,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字词解释:肩:_______ 西:_________ 安:______ 鬻:______诸:______ 乌:______ 斥:______ 辟:_____3喜嗔之人昔有众坐于屋中,赞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促。
尔时,此人适过门外,闻是语,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扑打。
傍人曰:“何故打人?”其人答曰:“吾何时喜嗔、仓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作事仓促,是故打之。
”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字词解释:殊:______ 唯:______ 过:______ 嗔:______尔:_______ 适:______ 禽:______ 何故:_______是故:_______ 讳:______4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kuì粮。
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四面楚歌用来形容四面八方到处受敌、陷入了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困境。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及解释1【汉字书写】:四面楚歌【汉语注音】:sì miàn chǔ gē【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指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四面楚歌的意思】:楚:指古代楚国;四面都是楚人唱歌的声音。
用来形容四面八方到处受敌、陷入了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困境。
【四面楚歌的近义词】:山穷水尽、进退维谷、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四面受敌、楚歌四面;【四面楚歌的反义词】:起死回生、旗开得胜、一呼百应、左右逢源、安然无恙;【四面楚歌的故事】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的部队遭遇大败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地想着,这时耳边传来凄楚的歌声。
原来这是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士气叫士兵们在外吟唱楚国的歌曲。
这动人心弦的楚地歌曲让项羽思绪万千。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家乡的景象,熟悉的乡亲,同时他也想到自已被刘邦跟诸侯的部队围困,不由得唉声叹气起来。
这时侯歌声慢慢的越来越清晰,东西南北此起彼伏。
项羽猛的说道:“难道楚国已经全部被刘邦占领了吗?他的部队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他开始在桌子上喝起闷酒,虞姬这时坐在项羽边上给他倒酒。
项羽拿着筷子在碗边边敲打伴奏边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这时也悲切切地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二人歌还没有唱完项羽早已泪流满面,四周的人都跟着哭了起来。
【四面楚歌例句】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胡综传》:“昔武王伐殷,殷民倒戈,高祖诛项,四面楚歌。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吴广素.爱人。
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言欲亡。
④陈胜佐.之。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4、鲁迅曾评价《史记》为“”。
(二)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爱任于几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朋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左)、允之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本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遂许先产以驱驰..④深入不毛.2、下列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翻译: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四面楚歌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几遍。
乐终叫阕。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