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振动力学汇总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力学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力学分析振动力学是工程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或扰动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振荡运动的力学现象和规律。
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对于机械、结构、电路等系统的振动性能进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既可以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以用于优化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从振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振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振动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振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振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力学和数学,涵盖了力学中的动力学和弹性力学以及数学中的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
振动力学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1 自由振动:物体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受到初位移或初速度激发后,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沿某个方向进行振荡的现象。
1.2 强迫振动: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力驱动下,产生周期性振动。
1.3 阻尼:振动系统中由于与外界介质的相互作用,能量逐渐耗散而减小振幅的现象。
1.4 谐振:当外力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或非常接近时,系统振幅达到最大值。
2. 振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方法振动系统的建模是研究振动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系统。
其中,单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模型,通常用弹簧和阻尼器模拟物体的弹性和阻尼特性。
2.1 单自由度系统: 单自由度系统是指只有一个独立的振动自由度,常用的模型是弹簧质点系统和单摆系统。
通过施加外力,可以分析系统的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阻尼振动。
2.2 多自由度系统: 多自由度系统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存在多个相互独立的振动自由度。
常见的多自由度系统包括梁的弯曲振动、桥梁的横向振动等。
通过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可以求解各个自由度上的位移响应和系统共振频率。
2.3 连续系统: 连续系统是指物体的振动是连续的,例如梁和板的振动。
在连续系统中,可以利用变分原理、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法等方法进行振动分析。
3. 振动控制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手段,减小或消除系统的振动响应,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matlab-文献综述-振动资料讲解
实用数值方法(Matlab)小组成员姓名:邱凌彬学号:200902060114班级:过程装备及其控制0901班2011-2012(1)学期提交日期:2011年 12 月 17日1. 对课题的简单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各个行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于是,在物理学方面,可以引入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对它的学习,而美国Math works公司推出的MATLAB是一种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图形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秀的图形化语言,通过用MATLAB模拟实验数据,使用MATLAB进行科学计算,可以使结果迅捷而准确,且具有可视化的能力,有助于使用者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洞察物理含义,理解概念,发现规律,提高教学和研究效率,适合于在物理学中应用,增加MATLAB软件技术在振动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如何用计算机求解振动中的问题。
2. 相关文献的论述在韩敬林,钟方林,李林的《MATLAB在大学物理实验数据中的应用》一文,作者处理数据时应用了最小二乘法,而不是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
与这三种方法相比,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曲线模拟方法,它避免了作图纸上人工拟合曲线的主观随意性。
而MATLAB克服了最小二乘法的计算量大的缺点,同时又便于掌握的优点,能画出较准确的模拟图像。
作者做了弦振动形成驻波的实验,知道驻波波长、张力、振动频率与弦密度的关系式:1Tf为了证明上式,作者对上式取对数,得到:11log logT log logf22Tlog logTf若固定频率及线密度,而改变张力,并测出各相应波长,作图,1T2若得一直线,计算其斜率值,如为,则证明了的关系成立。
同理,固定线密Tlog logff度及张力,改变振动频率,测出各相应波长,作图,如得一1f斜率为-1的直线就验证了的关系。
文献综述振动力学汇总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目的:明确实 验的目标和研究问 题
实验原理:阐述实 验的基本原理和理 论依据
优点:计算量相对较小,适用于复杂边界条件和不规则区域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生物等领域
局限:对于多维问题,边界元法的计算量会显著增加
无网格法
定义:无网格法是 一种数值模拟方法, 不需要网格划分, 可以处理复杂的几 何形状和边界条件
优点:减少计算量, 提高计算效率,适 用于复杂问题
缺点:需要高精度 算法和计算资源, 对初值条件敏感
06 振 动 力 学 研 究 展 望
Part One
振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振动力学的定义:研究物体振动和 振动的应用的学科。
振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 航空、建筑等领域的振动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振动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钟 摆振动到现代的复杂振动系统。
振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物 理学、数学等学科在振动力学中的 应用。
线性振动理论
定义:线性振动理论是研究线性系统的振动现象的理论 特点:线性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其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 描述方法:通过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振动行为 适用范围:适用于描述简单振动系统,如单摆、弹簧振荡器等
非线性振动理论
定义:描述物体在非线性状态下产 生的振动现象的理论。
国内研究:振动力学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国际研究:振动力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国内外研究比较:比较国内外在振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差异和特点,分析原因和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振动力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振动力学知识点章末总结
振动力学知识点章末总结首先,振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由振动、强迫振动、阻尼振动等。
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于其固有属性而产生的振动。
强迫振动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
阻尼振动则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尼力的影响而衰减的振动。
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振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振动现象的基本分类。
其次,振动力学的数学描述是振动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振动力学中,物体的振动状态可以通过振动方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振动方程通常是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了物体振动的规律。
解振动方程可以得到物体振动的频率、振幅、相位等重要参数,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振动现象。
同时,振动力学中的拉普拉斯变换、频谱分析等数学方法也是对振动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另外,振动力学的能量和动量是在振动研究中重要的物理量。
在振动过程中,物体的能量会发生转换和传递,了解振动系统的能量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对振动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振动系统的动量也是有其特殊性质,它的守恒性质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振动系统的分析,了解振动系统的均衡和稳定性。
能量和动量是振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振动系统的特性。
此外,振动力学中的共振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共振是指当外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系统会出现明显的振幅增长和能量传输的现象。
共振现象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我们需要通过对共振现象的分析和研究,避免共振对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最后,振动力学的应用包括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振动力学的知识在设计和维护机械设备、建筑结构、飞行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振动系统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设计和改进系统,避免由于振动引起的故障和事故。
总之,振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力学学科,通过对振动力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振动现象,提高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振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数学描述、能量和动量、共振现象和应用等方面,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振动力学知识。
振动力学读书报告
《振动力学》课外读书报告13021115 唐子本文综述了五篇振动相关的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
内容主要包括振动的主动控制、汽车对桥梁的冲击、空气弹簧和两篇关于非线性振动的文章。
下面是具体内容:一、《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李海斌、毕世华等人讨论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技术问题。
文章主要在建模、控制方法和系统实现等多方面对主动振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实施振动主动控制急需发展的技术。
主动振动控制是指在振动控制过程中,根据所检测到的结构振动,应用一定的控制策略,经过实时计算,从而驱动动作器对结构施加一定的影响(比如力、力矩),达到抑制或消除结构振动的目的。
在建模方面,一方面需要提高模型的阶数,以更好的逼近现实模型,另一方面,从控制角度角度来说,模型阶数越高,实现起来就越困难。
这是两个矛盾的要求。
目前虽然有很多建模和简化方法,但都存在缺点,不能很好反应原结构特性。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有独立空间模态空间控制方法、直接速度反馈法、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
现有的控制方法大都针对空间离散系统,而没有针对连续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以文中指出,研究本质上针对连续分布系统的控制方法也是结构主动控制的要求。
此外,系统实现反面,考虑如何布置配置传感器和作动器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得到最佳的效果。
二、《汽车对桥梁冲击作用分析》石家庄铁道学院卜建清、娄国充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罗韶湘研究了汽车对桥梁的冲击作用。
将桥梁等效为等长的欧拉-伯努利梁单元,将汽车简化为自由度五参数模型,建立求解车桥耦合的振动方程,得到系统的动力响应。
并研究了桥上路面不平顺、桥梁损伤、汽车参数和汽车速度对冲击系数的影响。
文中得出,当路面不平顺性等级相同时,冲击系数随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样,当行驶速度相同时,冲击系数随着路面不平顺性等级增加而提高。
冲击系数对桥梁端部的损伤(单元弯曲刚度减少百分比)不敏感,对中部损伤很敏感。
振动力学的专题精选
振动力学的专题精选Iliya I. Blekhman,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Russia (Ed.)Selected Topics in Vibrational MechanicsSeries on Stability, Vibration and Control of Systems Vol.112022,409pp.Hardcover $ 92.00ISBN 981-238-055-8World Scientific本书是《系统的稳定性、振动和控制》系列丛书A系列的第11卷。
振动力学是非线性动力学和非线性振荡理论中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此书反映近几年来在振动力学的数学工具和在一起应用问题解这两方面所得到的主要成果。
全书分为六部分,共有20章。
第1部分振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有5章);第1章关于若干非线性振荡效应和振动力学的主要概念;第2章振动力学和运动的直接分离方法的主要数学工具;第3章得到振动力的表达式和振动力学主要方程的其他方法;第4章最简单的例子:用非线性振荡理论的不同方法来解有振动悬挂轴的摆的问题;第5章结论:与非线性力学的其他方法相比,振动力学的方法和运动的直接分离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第二部分在高频激励下的摆和摆系统——非平常效应(有5章):第6章有周期振动轴的摆的拟平衡位置和稳态旋转;第7章高频激振对摆系统的非平常效应;第8章关于印度魔绳的理论;第9章摆在双调和激振下的共轭共振和分叉;第10章电机械系统的研究和高频磁场中摆型导体的性能。
第三部分自同步理论的一般定义(有4章):第11章自同步的一般定义;第12章解一些自同步问题的指南;第13章有内自由度的动态物体自同步问题的建立及其解法;第14章有近拟均匀旋转的动态物体自同步问题中稳定性的积分符号应用域的扩展;第四部分产生动力物质的问题(有2章):第15章关于动力物质;第16章用参数刚度调节来主动控制复合材料梁的振动。
振动力学论文
. 振动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震动,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振动的世界中。
而这些振动在给我们带来便捷,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危害,例如:1831年,曼彻斯特吊桥就是由于共振现象导致大桥倒塌,通过的人马全部坠河。
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对身体具有影响的振动现象包括交通系统的振动,噪音,手机振动等等。
本文着重分析振动现象对人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以及该如何防范。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振动对大都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
国际上已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污染规律、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
据有关国家统计,除工厂、企业和建筑工程外,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主要是引起建筑物的振动) 是公众反映中最为强烈的【1】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振动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二是使人体产生振动疾病。
机械振动使机械本身及其基础产生上下、前后、左右变位,如果人体处在该条件下,亦将随之产生相应的变位。
人们通过操作振动工具的手、站立时的脚、坐下时的臀部或躺卧时的躯干而感受到振动。
人体各部位都有其共振频率,在引起共振的部位会有异样的感觉。
当振动超过一定的频率时,会引起人体局部的或全身性疾病。
【2】为了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并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研究振动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
本文主要对生活中的环境振动对我们产生的危害进行简单的介绍与论述,以期引起大家重视,进而避免,来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健康从我们最常见的交通系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很多情况下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振动的环境中。
这些广泛存在的机械振动,在生产实践中对我们的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交通系统的震动会对我们身体各个部位都产生危害,噪音对于耳膜,对于大脑神经的伤害也不容忽视,手机振动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种振动现象,但是手机振动往往会对心脏产生危害。
文献综述振动力学汇总
振动力学1前言部分振动力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基础科学转化为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
工程问题的需要使振动力学的发展成为必需,而测试和计算技术的进步又为振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除与技术问题的结合以外,学科的交叉不断为振动力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振动力学已形成为以物理概念为基础,以数学理论、计算方法和测试技术为工具,以解决工程中振动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力学分支.人类对振动现象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古人已定量地总结出弦线发音与长度的关系。
在振动力学研究兴起之前,有两个典型的振动问题引起注意,即弦线振动和单摆振动。
对单摆摆动的研究起源于Galileo,他在1581年发现摆的等时性。
1727年JohnBernoulli研究无重量弹性弦上等距分布等质量质点时,建立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模型并解出解析解。
1728年Euler考察了摆在有阻尼介质中的运动建立并求解了相应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1739年他研究了无阻尼简谐受迫振动,从理论上解释了共振现象.1834年Duhamel将任意外激励视为一系列冲量激励的叠加,从而建立了分析强迫振动的普遍公式。
1849年Stokes发现了初位移激励与初速度激励两者响应的联系,并且由此对外激励得到与Duhamel相同的结果.非线性振动的研究使得人们对振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除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参数振动以外,还有一类广泛存在的振动,即自激振动.1925年Cartan父子研究了无线电技术中出现的一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1926年vanderPol 建立一类描述三极电子管振荡的方称为vanderPol方程,他用图解法证明孤立闭轨线的存在,又用慢变系数法得到闭轨线的近似方程.1928年Lienard证明以Cartan方程和vanderPol方程为特例的一类方程存在闭轨线,1929年Андронов阐明了vanderPol的自激振动对应于Poincaré研究过的极限环。
振动力学论文
机床颤振的若干研究和进展摘要:本文根据颤振的发生机理分别阐述了机床颤振的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并且着重讨论了近十几年在机床颤振的控制及在线监控领域内的动态和进展。
从文中可以看出机床颤振的研究日益深入,并且与其它学科之间不断交叉发展。
关键词:颤振;非线性;在线监控;稳定性0 引言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中,我初步了解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其分类。
振动的产生,使工艺系统的正常切削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进而在工件表面形成了振纹,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强烈的振动会使切削过程无法进行,甚至造成刀具“崩刃”。
振动影响刀具的耐用度和机床的使用寿命,还会发出刺耳的噪声,使工作环境趋于恶化,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高效、高速、强力切削和磨削加工成为机械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此引发的强迫振动、自激振动等,都是实现和推广这些加工方法的障碍。
在机床上发生的自激振动类型较多,例如回转主轴(或与工件联系、或与刀具联系)系统的扭转或者弯曲自激振动;机床床身、立柱、横梁等支撑件的弯曲或扭摆自激振动;切屑形成的周期性颤振和整台机床的摇晃。
此外还有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在低速运行时所发生的张驰摩擦自激振动(通称爬行)等等。
通常把金属切削过程中表现为刀具与工件之间强烈的自激振动称为“颤振”。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切削颤振一直是机械制造行业与切削加工领域的一项主要研究课题,同时发展出机床动力学、切削动力学的学科分支。
随着加工精度、生产效率、自动化、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现代化的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促进了颤振的在线监控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其深入应用,各学科各部门之间日益渗透和交叉,为切削颤振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使得切削颤振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
【1】1颤振模型的理论研究和进展对于机床颤振的研究,很自然是从颤振的机理与模型的研究开始的。
振动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振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对于振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优化设计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针对振动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成果内容、研究方法、特色和创新等方面。
二、成果内容1. 振动理论研究在振动理论研究方面,本报告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振动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类型、振动方程、振动特性等。
(2)振动控制理论:研究了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如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等,并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3)振动分析理论:研究了振动分析的常用方法,如有限元法、频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等,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2. 振动实验研究在振动实验研究方面,本报告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振动测试技术:介绍了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
(2)振动实验平台:建立了振动实验平台,包括激振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用于模拟和研究各种振动现象。
(3)振动实验结果分析:对振动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振动特性、振动响应等关键参数。
3. 振动应用研究在振动应用研究方面,本报告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工程结构振动:研究了工程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的振动特性,为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机械设备振动:研究了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特性,为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故障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3)振动控制应用:研究了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振动隔离、振动抑制等。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国内外振动研究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振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2. 理论分析法:运用振动理论对振动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 实验研究法:通过搭建振动实验平台,对振动现象进行模拟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法:运用数据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振动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发动机-内燃机轴系扭转振动文献综述
发动机-内燃机轴系扭转振动文献综述内燃机轴系扭转振动内燃机是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也得到最广泛应用的热能动力机械,在路面交通、海洋船舶甚至航空等领域都作为主要动力源,然而随着其向着高速、小型强化、大功率方向发展,随着全世界车辆法规的健全合理化,对振动以及噪声问题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
作为内燃机的主要零件之一的曲轴,它的结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着内燃机的整体尺寸和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内燃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强化,轴系的扭转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在内燃机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重视扭振问题。
首先应该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必要时采取避振与减振措施,以消除扭振的威胁。
同时有研究表明,曲轴是内燃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而且曲轴的振动又会传递到机体和其他附件上引起更多的振动和噪声,因此,内燃机及其动力装置轴系的扭转振动是影响安全运行以及噪声控制的重要问题之一。
现代内燃机设计中提出了NVH的概念,通过这一概念来衡量内燃机性能的优劣[2]。
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在现代内燃机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内燃机曲轴的振动特点对提高曲轴强度,减小并控制内燃机的振动,提高整机的工作可靠性,改善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舒适性都有重要意义。
1内燃机曲轴轴系扭转振动研究的发展历程[7]:内燃机轴系的扭转振动是机械动力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内燃机动力学的一部分,在热动力装置发展初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轴系的强度设计工作中,是把轴系按绝对刚性处理的。
当时认为,轴系中的应力变化完全取决于载荷或受力情况。
但在世纪末,在工业发达国家对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后,由于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中所使用的内燃机装置中,各种断轴事故不断发生,这使得工程设计人员认识到,将轴系作为绝对刚体来处理是不合适的,必须作为弹性体进行研究。
从世纪末到世纪初,各种断轴事故的分析报告及有关文章逐渐出现,对于扭转振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内燃机轴系装置之所以能产生扭转振动,其内因是轴系本身不但具有惯性,还具有弹性,由此确定了其固有的自由振动特性。
理论力学中的振动力学分析
理论力学中的振动力学分析振动力学是理论力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激励或固有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现象。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理论力学中的振动力学分析,包括自由振动、受迫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共振等方面。
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界激励的情况下的振动。
它的频率和振幅是由物体的固有属性决定的。
根据振动系统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单自由度振动和多自由度振动。
单自由度振动是指只有一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比如简谐振子。
多自由度振动是指有多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比如梁的弯曲振动和齿轮系统的振动。
在振动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求解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来得到振动的解析解,从而获得物体的振动模态。
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外力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对于受迫振动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通过求解运动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受迫振动下的运动规律,进而确定其响应和频率特性。
阻尼振动是指物体在有摩擦力或阻尼器存在下的振动。
阻尼力会消耗物体的振动能量,使得振动逐渐减弱并最终趋向于稳定状态。
阻尼振动的分析可以采用阻尼振动微分方程进行。
根据阻尼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线性阻尼、非线性阻尼和阻抗阻尼。
线性阻尼是指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非线性阻尼指阻尼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阻抗阻尼则是指阻尼力与速度的高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外力激励时振幅达到最大的现象。
共振可以引起物体的失稳和破坏,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避免共振现象的出现。
共振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来实现。
频率响应函数可以描述物体对不同频率外力的响应情况,从而确定共振频率和共振幅值。
综上所述,振动力学在理论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振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特性和行为,进而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懂得振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振动相关的工程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振动力学简介
振动力学简介振动力学:是研究机械振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一门课程。
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各种激励下的振动行为,以及如何控制和利用这些振动。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如果表征一种运动的物理量作时而增大时而减小的反复变化,就可以称这种运动为振动。
又若变化着的物理量是一些机械量或力学量,例如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力及应变等等,这种振动便称为机械振动。
在振动力学中,强迫振动是系统在外界激励下所作的振动,例如机器运转时的振动。
强迫振动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洗衣机和风扇等电器在工作时都会产生振动。
振动力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振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振动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等。
2.振动的描述: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物理量来描述振动的状态,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振动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对振动方程的求解和分析,可以得到振动的特性和规律。
4.振动的控制:通过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隔振、减振、抑振等,可以减小或消除有害振动,同时也可以利用振动进行有用工作的实现。
振动力学是一门研究机械振动规律和应用的重要科学,它涉及到许多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结构、医疗设备等。
振动力学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在音乐领域,振动原理被用于制作乐器和音响设备,以产生声音。
2.在建筑领域,振动理论被用于设计和建造抗震建筑,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3.在医疗领域,振动原理也被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例如通过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
4.在制造和建材领域,振动原理也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振动筛选、振动沉桩、振动输送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在探测领域,振动原理也被用于地震探测、地下水探测等。
总的来说,振动力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力学简介
振动力学简介振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产生的振动现象以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物体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并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振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振动的特性以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振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特性,在某一固有频率下产生的振动。
受迫振动则是物体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产生的振动。
物体振动的主要特性有振幅、周期、频率和阻尼。
振幅指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最大位移;周期是振动物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所需时间;频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物体完成的周期个数;而阻尼是振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力或其他因素导致能量损失的现象。
二、振动的特性振动力学研究了振动的各种特性,包括振幅的变化规律、周期和频率的确定、能量的转换和阻尼的影响等。
当物体受到外界激励时,振动的特性会发生变化。
振动的特性可以通过振动方程来描述,振动方程是研究振动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表示出受迫振动中物体的位置、速度或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经典的振动方程包括简谐振动方程和非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回复力与其位移成正比的振动,而非简谐振动则是指回复力与位移之间不成线性关系的振动。
振动的特性还涉及到固有频率、共振以及振动的幅频特性等。
固有频率是指物体固有振动时的频率,它与物体的刚度和质量有关;共振是指当外界激励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动会达到最大幅度的现象;振动的幅频特性则是指在不同频率下振幅的变化规律,它是评估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
三、工程应用振动力学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结构工程中,振动力学可以帮助研究建筑物、桥梁等结构在受到地震或其他外界激励时的响应和稳定性;在机械工程中,振动力学可以用于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振动力学还在声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声学领域,振动力学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音乐乐器的声音特性,以及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产生的噪音;在电子领域,振动力学可以用于振动传感器和振动发电器的设计和优化;在航空航天领域,振动力学可以帮助分析和控制航天器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振动问题。
工程力学中的力学振动和动力学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力学振动和动力学分析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力学振动和动力学分析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力学振动涉及到物体在受到激励后由于自身特性而产生的周期性运动,而动力学分析则是研究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受力和质量等因素的关系。
一、力学振动力学振动是工程力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
力学振动的研究对象包括弹簧振子、简谐振子、阻尼振子等。
在力学振动的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受迫振动等。
1. 自由振动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受到一次外力作用后,不再受到其他外力时产生的振动。
在自由振动中,物体按照其固有频率振动。
固有频率是物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所具有的振动频率,它与物体的质量、刚度和几何形状相关。
自由振动的振幅和频率是由物体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
2. 强迫振动强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振动。
在强迫振动中,物体受到外力的周期性激励,振动频率与外力的频率相同或者接近。
强迫振动的特点是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呈周期性波动,而振动的稳定状态是在外力周期性作用下达到的。
3. 受迫振动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受到一定激励作用下的振动情况。
该激励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振幅和频率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受迫振动的分析与强迫振动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激励的不同,受迫振动的特点更为复杂。
二、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学量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动力学分析在工程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结构设计、机械运动规律研究等方面。
1. 加速度分析在动力学分析中,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量。
通过计算和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可以获得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
2. 速度分析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动力学分析中,通过计算和分析物体的速度,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振动监测文献综述
振动监测文献综述参考文献:【1】:张义民:《机械振动学漫谈》,科学出版社,2010.【2】S. S. Rao. Mechanical Vibrations (SI ed.). Prentice Hall, 2005《工程中的振动问题》【3】刘延柱陈文良陈立群:《振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易良榘:《简易振动诊断:现场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5】A.Dimarogonas. Vibration for Engineers (2nd ed.). Prentice-Hall, 1996【6】张义民李鹤:《机械振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7】P. L. Gatti, V. Ferrari. Applied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Vibrations: Theory, Methods, Measuring Instrumentation. London: E & FN Spon, 1999【8】屈维德等:《机械振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00-01-01【9】G. Genta. Vibration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s: Practical Aspects (3rd ed.). Springer-Verlag, 1999【10】闻邦椿:《机械振动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11】W J Palm. Mechanical Vibration, John Wiley &Sons, 2006【12】韩清凯,于晓光:《基于振动分析的现代机械故障诊断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5-1【13】J. H. Ginsberg.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01【14】王孚懋,任勇生,韩宝坤《机械振动与噪声分析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15】师汉民,黄其柏《机械振动系统:分析建模测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1。
力学中的振动理论研究
力学中的振动理论研究振动是力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振动理论研究旨在研究物体在受到外界力作用或受到扰动后,产生的运动状态。
振动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从物理学到工程学,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力学中的振动理论研究。
一、振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振动是指物体在其平衡位置周围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在受到外界激励力的作用下,物体会产生振动。
振动有周期性、周期、频率和振幅等基本概念。
周期性:指物体做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的时间。
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包含从初始位置到最远点的运动,然后返回初始位置的运动,再到达最远点。
周期:指物体做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的时间。
频率: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完整的往复运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幅: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返运动的最大距离。
二、振动的类型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两种。
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外界没有施加激励力的情况下的振动。
自由振动的系统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简谐振动,另一种是非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做往复运动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并且反向相位的振动。
非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做往复运动的加速度与位移不成正比或者反向相位的振动。
强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受外界强制激励力作用下的振动,激励力可以使振动变得均匀、稳定或不稳定。
强迫振动有共振现象,就是当激励力的频率与物体的本征频率相等时,物体振幅会显著增大。
三、应用范畴振动理论在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上,振动是物体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理论上可应用于任何形式的物体。
在力学领域中,振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弹性、固体、水波、声波等物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在工程学上,振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力、电子等领域。
例如,桥梁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汽车和飞机的平衡和稳定性分析、电子器件和电路分析等都需要使用振动理论。
在数学领域中,振动理论主要应用于微分方程的解析、数学模拟、计算和最优化问题的求解等方面。
四、振动理论的研究方法振动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物理模型的解析计算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
振动理论总结报告
研究生试卷2014 年—2015年度第2 学期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振动理论专业:车辆工程年级:2014级二班任课教师:李伟研究生姓名:陈亮学号:2140940011注意事项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3.试题随试卷交回;4.考题课以百分制评分,考查课可按五级分制评分;5.阅完卷后,授课教师一周内讲成绩在网上登记并打印签名后,送研究生部备案;6.试题、试卷请授课教师保留三年备查。
振动理论总结目录2014 年—2015年度第2 学期 (1)第一章概论 (3)1.1振动的定义 (3)1.2振动研究的问题 (3)1.3振动的分类 (3)1.4振动研究的基本方法 (3)1.5简谐振动 (4)第二章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6)2.1单自由度系统的参数的确定 (6)2.2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7)2.3单自由度振系的自由振动 (7)2.4单自由度振系的强迫振动 (10)2.5强迫振动的复数求解法 (12)2.6支座简谐运动引起的强迫振动 (12)2.7一般性周期激励的强迫振动 (13)2.8任意激励下的响应 (13)第三章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15)3.1微分方程的建立 (16)3.2二自由度振系的自由振动 (16)3.3汽车二自由度无阻尼振动 (17)3.4二自由度有阻尼的自由振动 (18)3.5二自由度强迫振动 (19)第四章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21)4.1多自由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建立 (21)4.2多自由系统固有特性 (22)4.3无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模态分析 (23)4.4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响应计算 (24)4.5有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实模态分析 (24)4.6有阻尼系统的复模态分析 (26)第六章连续系统的振动 (27)6.1弦的横向振动 (27)6.2杆的纵向振动 (28)6.3梁的横向振动 (28)第八章随机振动概述 (28)8.1随机过程 (28)8.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9)8.3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 (30)8.4线性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 (31)第一章概论1.1振动的定义广义振动:如果表征一种运动的物理量作关于时间的时而增大时而减小的反复变化,就可以称这种运动为振动。
振动原理及应用综述
振动分析应用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振动问题与方法进行简要探讨,列举相关汽车应用实例,对振动分析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引言振动是指所研究机械或结构为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仅产生刚体运动,还会产生由于自身弹性而引起在平衡位置附近微小的弹性往复运动[1]。
一般振动问题可以概述为振动系统(所研究的振动对象)受到外界“输入”或“激励”的作用,而产生的动态响应.这种响应有利有弊,例如近几年的地震给当地人民与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有振动就有噪声,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同时一些机械结构产生振动会影响操作精度,使其相应性能下降。
振动现象也被利用到一些有助于施工的振动机械中,如振动压路机、混凝土导振器等。
所以对振动的研究必不可少,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也会影响社会发展。
振动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在振动研究中,我们研究的问题分为五大方面,分别为振动隔离、在线控制、工具开发、动态性能分析、模态分析[1]。
同时可以将振动问题分为三类:振动分析、振动环境预测、系统识别。
振动隔离运用最显著地例子就是悬架设计,本文主要集中对动态性能分析与模态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振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法(即通过建立运动微分方程来求解响为典型的振应)、实验研究、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M F+(tKXXXC动微分方程,根据F(t)是否为零,分为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根据C是否为零,分为有阻尼或无阻尼振动。
自然界中存在的振动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简化振动问题,同时不失真,我们可以将非线性振动转换为线性振动得出系统特征根,从而判断系统稳定性;也可将周期振动通过傅里叶级数转化为最简单简谐函数之和得出频谱图;对于任意激励下的振动即瞬态响应,非简谐也非周期,则可通过杜哈美积分法或傅式积分法等将其在时域与频域上进行转化,从而得出响应。
振动系统又可以从自由度的角度上,将其简化为适当的单自由度、二自由度、多自由度的问题。
如在对汽车操纵特性进行研究时,将其首先简化为只具有侧向与横摆的两自由度问题,经验证模型的研究为之后考虑更复杂的因素研究起到了代表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力学1前言部分振动力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基础科学转化为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工程问题的需要使振动力学的发展成为必需,而测试和计算技术的进步又为振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性.除与技术问题的结合以外,学科的交叉不断为振动力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振动力学已形成为以物理概念为基础,以数学理论、计算方法和测试技术为工具,以解决工程中振动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力学分支。
人类对振动现象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古人已定量地总结出弦线发音与长度的关系。
在振动力学研究兴起之前,有两个典型的振动问题引起注意,即弦线振动和单摆振动。
对单摆摆动的研究起源于Galileo,他在1581年发现摆的等时性。
1727年JohnBernoulli研究无重量弹性弦上等距分布等质量质点时,建立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模型并解出解析解。
1728年Euler考察了摆在有阻尼介质中的运动建立并求解了相应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1739年他研究了无阻尼简谐受迫振动,从理论上解释了共振现象。
1834年Duhamel将任意外激励视为一系列冲量激励的叠加,从而建立了分析强迫振动的普遍公式.1849年Stokes发现了初位移激励与初速度激励两者响应的联系,并且由此对外激励得到与Duhamel相同的结果.非线性振动的研究使得人们对振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除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参数振动以外,还有一类广泛存在的振动,即自激振动.1925年Cartan父子研究了无线电技术中出现的一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周期解.1926年vanderPol建立一类描述三极电子管振荡的方称为vanderPol方程,他用图解法证明孤立闭轨线的存在,又用慢变系数法得到闭轨线的近似方程.1928年Lienard证明以 Cartan 方程和vanderPol方程为特例的一类方程存在闭轨线,1929年Андронов阐明了vanderPol的自激振动对应于Poincaré研究过的极限环。
2主题部分1自激振动自激振动是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有系统内部激发及反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自激振动和自由振动相比,后者在阻尼的作用下将逐渐衰减而消逝。
而自激振动会从振动过程中不断吸取能量,补偿阻尼的消耗以维持系统作稳定的等幅振动,即必定有一个能量输入环起到负阻尼的作用。
与受迫振动相比,虽然都属于稳定的等幅振动,但没有外界周期激励力的作用就不会产生受迫振动,采取减振或隔振措施,受迫振动就会停止。
1.1 转子系统的失稳转子系统失稳,亦就是转子发生了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是这样一种振动,维持这种运动的周期力来自运动自身,没有运动,亦就没有这种力,即力要被这个运动所控制,一旦运动停止了,周期力及运动亦立即停止。
换句话说,转子由于内部机制激发了振动;通过这种机制,转子的旋转能量转化成为转子的横向振动。
许多场合下,流体力(包括气体与蒸汽)起了这种能量转化的作用。
下面是常见的能够导致转子失稳的内部机制:(1)流体动压轴承(油膜涡动,油膜振荡)。
(2)流体密封(与油膜振荡相似)。
(3)旋转零部件的内阻尼。
(4)透平机械中由于叶尖间隙偏心而形成的气动力。
(5)中空转轴内腔中部分充有液体。
(6)转子与定子之间乾摩擦(产生反向涡动)。
(7)转子上不对中叶盘导致的扭矩涡动。
自激振动的特征是其频率等于系统的某一低阶固有频率。
因为自激振动都发生在柔性转子上,故振动频率大多数是低于转速频率的,是一种次同步振动。
在转子的转速到达一定的限值(称为阈速)时,自激振动会突然发生,而且快速增加到危及机器安全的程度。
因此,转子的失稳限制了旋转机械的高速运转的能力。
研究转子失稳的原因,先要分析失稳机制的受力情况,看它加给转子的力是否是一种循环力,即在转子作涡动的一周中,外界力是否对转子作了正功一给转子涡动输入能量。
另一种更直观的方法是看机制中是否发生了一个切向力,这个切向垂直于转子的涡动位移。
如果在某一转速下,切向力克服了系统中的其他能导致系统稳定的外阻尼,就会推动涡动的发展,使其振幅不断地增加,激起自激振动。
现用图1-1中所示的具有一个集中质量的简单转子来做一初步分析。
先画出受力情况,其中F θ是上面提到的导致失稳的切向力;再由力的平衡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为020222=-Ω+Ω=+++Ω-θF cr dt dr m kr dt dr c dtr d m mr (1-1) 失稳力θF ,它垂直于转子的径向位移r,近似地认为与径向位移成正比例,即r K F r θθ=,常数θr K 称为耦合刚度系数。
现设方程式(1-1)的解为t e r r α0= (1-2)由式(1-2)的第二式,得ΩΩ-=m c K r 2θα,如果运动是稳定的,0≤α,即有Ω≤c K r θ。
当旋转机械转速增加时,θr K (通常是转子转速的函数)如果超过Ωc ,这会引发转子失稳。
失稳开始时,可认为有0→α,这样由式(1-1)的第一式得到:m k=Ω (1-3) 由此在失稳开始时,涡动频率就是转子的固有频率,它与转子的旋转速度无关。
涡动的方向可能是与旋转方向相同(正向涡动)或者与旋转方向相反(反向涡动)。
这决定于失稳力θF 的方向。
当转子失稳时,转子质心的轨迹是以式(1-2)来描述的指数螺旋线增长(图1-2a )。
当然,转子的真实运动不会无限地增长,系统中的非线性影响将随振幅增加而增加,它会耗散振动能量,使涡动振幅最后达到一个稳态极限环,如图(1-2b )所示。
大振幅 的涡动能量的耗散通常会导致轴承等损坏,乃至设备的损坏。
转子自激振动的频率是不随转子的转速而变动的,这是区别强迫振动与自激振动的显著特征。
但是,亦应当注意到转子的固有频率是随转子的转速而变化的。
1.2 机床自激振动特性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来说机床的振动是不希望产生的。
这是因为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能刺激操作工人引起疲劳,降低工作效率。
并且它又能使机床零件过早出现疲劳破坏,从而使零件的安全程度、可靠性和强度下降。
机床的振动还会导致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降低,刀具寿命和生产率下降。
通常机床工作时所发生的振动按照受力形式不同基本上有两类: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受迫振动是传动机构中的不平衡力,继续切削的冲击力等多种形式的干扰力对机床结构持续作用的结果。
在机床上发生的自激振动类型较多,例如回转主轴(或与工件联系、或与刀具联系)系统的扭转或者弯曲自激振动;机床床身、立柱、横梁等支撑件的弯曲或扭摆自激振动;切屑形成的周期性颤振和整台机床的摇晃。
此外还有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在低速运行时所发生的张驰摩擦自激振动(通称爬行)等等。
通常把金属切削过程中表现为刀具与工件之间强烈的自激振动称为“颤振”。
切削颤振问题按其物理形成原因可分为:振型耦合型颤振、摩擦型颤振、再生型颤振三类。
振型耦合型颤振是指由于振动系统在两个方向上刚度相近导致两个固有振型相接近(即耦合)时而引起的颤振。
摩擦型颤振是由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之间、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相对于切削速度具有下降特性引起的。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相对于切削速度的变化率反映了摩擦型颤振的本质与特征。
切削加工中产生的颤振是否属于摩擦型颤振,可用切削力相对于切削速度的变化率作为诊断参数来判别。
当机床处在工作状态时,车刀的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切削自激振动(刀具相对于工件在切速方向振动,并且假设在切削过程中,切厚、切宽、切速都不变),车刀与工件的相对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摩擦系数和车刀后刀面上面的摩擦力的变化。
这个交变的摩擦力是内部激振力。
再生型颤振是指由于上次切削所形成的振纹与本次切削的振动位移之间的相位差导致刀具的切削厚度的不同而引起的动态失稳现象,是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发生自激振动的主要机制之一。
对于前两种模型的研究资料不是很多,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再生型颤振。
随着机械领域对机加工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颤振的研究必将进一步扩大与加强,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必将不断的深入。
1.3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偶然性的外界干扰(如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加工余量有变化等)总是存在的,这种偶然性外界干扰所产生的切削力的变化,作用在机床系统上,会使系统产生振动运动。
系统的振动运动将引起工件、刀具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切削过程产生维持振动运动的动态切削力。
如果工艺系统不存在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这种偶然性的外界干扰将因工艺系统存在阻尼而使振动运动逐渐衰减;如果工艺系统存在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就会使机床加工系统产生持续的振动运动。
维持自激振动的能量来自电动机,电动机通过动态切削过程把能量输给振动系统,以维持振动运动。
与强迫振动相比,自激振动具有以下特征: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是在没有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运动,这与强迫振动有本质的区别;与自由振动相比,虽然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就是说颤振频率取决于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这与自由振动相似(但不相同),但自由振动受阻尼作用将迅速衰减,而自激振动却不因有阻尼存在而衰减。
1.3.1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在振出过程中,切削力凡对振动系统作功,振动系统则从切削过程中吸收一部分能量(12345ωω=振出),贮存在振动系统中。
刀架的振入运动则是在弹性恢复力F 弹作用下产生的,振入运动与切削力方向相反,振动系统对切削过程作功,即振动系统要消耗能量(54621ωω=振入)。
当振入振出ωω<时,由于振动系统吸收的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故不会有自激振动产生,加工系统是稳定的。
当振入振出ωω=时,由于在实际机械加工系统中必然存在阻尼,系统在振入过程中为克服阻尼尚需消耗能量W 摩阻(振入)。
由此可知,在每一个振动周期中,振动系统从外界获得的能量)(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ω+=∆-。
若振入振出ωω=,则0<∆ω,即振动系统每振动一次,系统便会损失一部分能量。
因此,系统也不会有自激振动产生,加工系统仍是稳定的。
当振入振出ωω>时,加工系统将有持续的自激振动产生,加工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振出ω与振入ω的差值大小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加工系统有稳幅自激振动产生。
2)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加工系统将出现振幅递增的自激振动,待振幅增至一定程度出现新的能量平衡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时,加工系统才会有稳幅自激振动产生。
3)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加工系统将出现振幅递减的自激振动,待振幅减至一定程度出现新的能量平衡摩阻(振入)’’振入’’振出’’ωωω+=时,加工系统才会有稳幅自激振动产生。
综上所述,加工系统产生自激振动的基本条件为振入振出ωω>,在力与位移的关系图中,要求振出过程曲线应在振入过程曲线的上部,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