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选考复习导学案设计(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选考复习导学案设计(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f67665bfad6195f312ba6dd.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班级姓名组号【学习要求】明确专题考点,强化基础知识;梳理专题线索,构建专题框架。
【重要概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万隆精神、重返联合国、不结盟政策、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专题体系网络】1、政策(原则):新中国2、方针:初期的①同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3、成就②1953年提出,标志50年代③1954年参加会议,提出,推动了会议的进展④1955年参加会议,提出方针,受到与会代表拥护1、重返联合国:年月日,第届联合国大会第号决议。
①1971年3月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外交 2、中美关系解冻② 1971年7月秘密访华,发表公告,谋求关系正常化突破③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中美关系70年代④1979年1月1日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年9月日本首相访华,签署1、调整外交政策,推行政策新时期 2、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外交 3、积极推进合作:年10月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6月推动成立【专题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和以苏联为首的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
新中国奉行外交政策。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它成为的基本准则。
1954年的和1955年的,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
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邓小平以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调整的基本依据,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知识结构网络】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年周恩来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50年代内容:外交意义:标志,成为的基本准则成就②日内瓦会议:年在召开,和平解决和问题建国初意义:是新中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③万隆会议:年在召开,周恩来提出方针。
1、中国重返联合国:由于中国提高,美国破产,支持,年10月25日在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号决议①1971年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70年代②1971年秘密访华,为访华奠定了基础外交2、中美关系③1972年访华,签订,标志着成就正常化中美之间结束了状态,两国关系开始④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⑤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实现了3、中日关系正常化: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有利于世界和平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 年)2、积极开展的多边外交:2000年江泽民参加会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轮复习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4dfbde80eb6294dd886c68.png)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 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
A
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D
A.“另起炉灶”
C.“一边倒” A. 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C.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B.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3.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的意义在于
C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 .新中国初期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开拓了崭新的外
交局面 1.与苏联建交的意义:
对中国;对苏联;对中苏两国之间关系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 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主要内容: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 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 .新中国初期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开拓了崭新的外
交局面
1.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 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民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db034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b.png)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新中国初期外交是什么吗?它与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外交的魅力或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学生需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以及“另起炉灶”政策,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举例: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和政策的文件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我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内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并理解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4. 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新中国初期外交历程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增强家国情怀。
5. 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世界的意义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素养。
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全面了解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详细介绍五项原则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现实国际问题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国际关系中践行这一原则。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6a60c16fc700abb68fc2e.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人民版必修一、中国外交三次大转型第一次: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出现巨大转变,由“文革”时期的意识形态驱动转变为国家利益驱动,国际形势的定位也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从极左的意识形态因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真正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转变,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外交革命”。
第二次:从“被动外交”转向“主动外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国由被动外交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机制的外交转变。
这次外交方式的转变意义深远,也被政界、学界普遍称为中国“新外交”。
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一直对参与多边机制和维和行动讳莫如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上升是成正比的。
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世界才承认中国是大国,不可小觑,国际大家庭中才有中国的位子。
中国逐步认识到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中国外交开始自信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多边机制规则的制定。
第三次: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
当年,推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领导人邓小平曾给中国外交定下基调:“冷静观察,站稳脚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三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严格遵循“韬光养晦”战略,对内发展经济,强身固体,对外近睦远和,避免冲突。
经过三十年的卧薪尝胆,务实低调,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事实上,“韬光养晦”的战略正逐步淡出中国外交的历史舞台。
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外交战略的悄然转型,在近几年新中国外交的活动中,已初见端倪。
二、现代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因素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主要是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74ab523c1ec5da50e27086.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新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及原因2.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积极意义5.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6.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7.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
(二)过程和方法1.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2.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4.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2.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概括70年代我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高中历史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e74d3d305087632311212e5.png)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内容]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要求]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会考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上:凋敝。
(建国初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政策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含义: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
事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的一面。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教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教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https://img.taocdn.com/s3/m/a8760670a0116c175e0e48ac.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高涨;以—_为首的___ 与以____ 为首的_______________ 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 _____________ 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至今未变,我们调整的主要是外交方针)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_、_ _、—,其中——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重点所在。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往来。
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_年_ —月,一—率中国政府代表乘专列前往——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政府代表团。
_________ 年______ 月,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隆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仪式,此条约的签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新中国的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一年_ —月,中国政府同——就两国在——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 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后经过修改,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准则,标志着______________ 。
(3)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一 _年_月至—月,一—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______________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本次会议重在解决 ____ 和 ____ —问题,中国为会议的圆满结束做出重大贡献。
专题复习: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2fc294b73f242336c5f84.png)
课题: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复习掌握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要史实、影响;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2、通过课前自主归纳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识别重要的历史地图与图像的能力;通过“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炼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概括、整理相关的知识要点,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注意重难点,并结合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新旧中国外交史的比较,让学生懂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明白综合国力的强大才是和平外交的基础。
2、通过对中国各个时期对外关系的情况及影响的复习,使学生形成宏观认识:一个国家要想谋求发展和进步,就应实行积极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并要汲取别国先进的文明成果。
〘复习重难点〙重点: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地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难点:分析各个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问题教学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导入时政点评:60周年海军阅兵式思考:看了这则报道,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谈)(师讲)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充分展示了共和国人民海军的风采和建设“和谐海洋”的坚强决心,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友好关系。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中国的对外关系。
(多媒体展示课题)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环节〗学生活动:看图说史(1)学生出示课前自主归纳的各个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史实。
(2)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第三环节〗知识盘点(1)教师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对外关系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与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2)出示课件,简要讲解(3)引导学生分析各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cd3d6f61fb7360b4c658b.png)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一)原则及政策:1、原则: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废弃旧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列强在华势力——奠定基础。
(3)“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三)成就:建交第一次高潮1、1949年——1950年一年里与17国家建交。
2、成就最突出的是中苏建交(第一个)及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形成过程:1、1953年底,周恩来——印度,第一次提出;2、1954年周恩来——印度、缅甸。
3、1955年周恩来又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形成。
(二)意义: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3、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在国际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表现:(一)日内瓦会议(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大会的成功。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第2课:打开外交新局面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标志: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恢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意义:突出说明了长期依赖美国实行的鼓励中国的政策破产;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进程:1、尼克松访华: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意义:标志中美结束对抗。
2、1978年底,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内容:(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接受中美建交的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赵联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赵联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e9131ccbff121dd368358.png)
思:见金版教程P081阅读并填写“主干知识 理一理”;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制定的 背景及其具体内涵和意义
议、展、评 1、“一边倒”就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吗? 探 问 初期,苏联对新中国有哪些影响? 究题 题 未 或 知 例 )
2、新中国成立
: 课时:第一课时
五、课堂练习 见金版教程限时训练P311——1、 2、 7、 8、
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
期外交方针制定的
六、课后反思 2、新中国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年级:高二 班级:507 学科:历史 一、课程标准,考纲要求 。 二、教学目标
日期: 授课教师:赵联合 课型:复习 课时:第一课时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要求掌握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及三大外交方针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 义及成果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导:阅读教材课前提示把握教材重点; 知 识 链 接 基 础 感 知 ( 本节课复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8c2a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6.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的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2)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国民党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 “一边倒”: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意义: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过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
(新中国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3、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时间:1954年(3)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会议障碍:帝国主义对会议干扰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分歧。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1 人民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公开课教案1 人民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25264ad360cba1aa811da9e.png)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ea5822453610661ed9f4d0.png)
莱芜二中“351高效探究课堂”高二历史学案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探究预案温馨提示:自主学习完成【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主干知识整合】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对峙局面。
2.方针: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想一想: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3.成就:(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______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2)积极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_____________原则。
该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3)_______年,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4)_______年,出席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建立了外交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国际因素:广大________________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国内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_____________日益提高;(2)标志:年,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d10c4fe4733687f21aa5b.png)
2019-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学习目标】(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重点和难点】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导学流程】基础知识感知(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建国第一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2)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5ace097cd184254b353551.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章浩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课标分析1、课标内容(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课标解读(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和《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都强调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建国初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共同发展”等外交新概念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都有重大影响。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故复习中要通过回顾60年代末70年代初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体会突破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再现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过程,体会70年代外交新局面的打开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意义。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并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二)教材分析1、单元综述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复习的关键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着重突出基本线索,重在理顺三个历史阶段外交的知识,即:20世纪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后全面走向世界。
把握中国政府在三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教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160bb233687e21ae45a94a.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通史概要: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新课程所学的、以及平时所见所闻回顾有关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本教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再次,利用网络、课件等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国际国内背景知识(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等等)最后,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新课内容的探讨。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文献专题片《共和国外交风云》,或由学生举办新中国外交50年成就展等。
教材对本专题的内容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一大片”、“一条线”,重返联合国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和中国外交的辉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本专题同初中教材重点讲述新中国外交成就不同的是,重点分析各时期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即中国外交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同时,本专题的内容和上一专题中的“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有着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发展地联系地学习相关知识。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和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背景、经过和对中国及其国际关系的影响;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在联合国发挥的应有作用。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教案 必修高一必修历史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教案 必修高一必修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df01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1.png)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2.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
3.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了隆会议;
4.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
5.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7.中国积极参加结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
8.组织。
二、【习题检测】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3分〕
三、【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4.今年是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一一共同签署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创始了
A.以结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形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形式
C.兴隆国家加强经济的新形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平安的协作形式
5.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获得打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创立组织
2.“去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剩余权利,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
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略〕
请答复: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对现代中国各个时期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掌握,形成这一专题的知识框架,便于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复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课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解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以下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难点:我国从建国起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需要而有所调整。
主题 2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探究1:《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提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它除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将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它。
请大家完成【时空定位】
中国
世界
这里有一幅漫画是关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课后思考:这幅漫画反映出我国外交的哪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