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讲解

合集下载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群体一致认同,经过世世代代传承、淘汰而得以保留,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日渐一体化的今天,保护与传承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民族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源泉,没有民族文化,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地区旅游业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样,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就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民族传统文化。

一、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长期以来,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诚如美国著名学者弗克斯(Fox)所言:“旅游业像一把火,它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屋。

”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必须树立“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设计者要明确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开发建设道路、商业设施时,不能破坏民族风貌的标志性地貌、地形,要全力保护原始民居建筑,宗教活动场所,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更要充分保护非物质文化,尊重当地的民族生产、生活习惯。

在保护中开发。

诚然,旅游开发也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了许多冲击和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决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名来限制民族旅游业发展的行为。

保护不是保守,更不是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

我们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应多发掘一些优良的、高尚的、易于教化和传播的风俗。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我们应当把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特性、行为偏好的文化广泛传播和推广。

二、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和主体(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对象对旅游开发的民族地区,首先要保护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如民居,水系、道路等;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主要是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习俗礼仪节庆、传统手技艺和与自然及宇宙相关的知识及实践等等。

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分析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古老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给予了文化的复兴和创新。

本文将从旅游业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文化商品化的挑战以及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旅游业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1.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旅游业的兴起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很多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寻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这种需求推动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在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和西藏等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艺术、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创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于体验文化的需求增加。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再仅仅停留在保护和传统复制层面,更加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在云南省的丽江古城,传统的纳西族文化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如民族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进一步激发了民族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文化商品化的挑战尽管旅游业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商品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被过度商业化,导致原本纯粹的文化活动变为商业化的产品,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地方可能过分强调表面的文化符号,忽略了文化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意义。

这种商业化的行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的挑战,必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来说,可持续旅游的实践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摘要】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旅游景点的灵魂,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情,丰富旅游体验。

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还能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丰富体验、吸引力、地方经济、文化交流。

1. 引言1.1 民族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越发凸显。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民族文化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旅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风俗和习俗。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让它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旅游业更加繁荣,让世界更加美好。

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

2. 正文2.1 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民族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也可以使当地居民更加自豪和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通过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可以避免文化的丢失和消失。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很多民族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分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分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分析摘要:在旅游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传统的非物质遗产,让中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非遗保护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遗;保护与传承引言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加强对非遗的保护。

因此在保护非遗的过程当中,需要让大众了解到非遗的文化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尽管非遗在某些方面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和冲击,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融合,它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并且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文旅融合能够为非遗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工作,从而使非遗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从而能够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1]。

1、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概述从理论上说,“非遗”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而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定义“非遗”时,不能只局限于民族。

市场经济促进了许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各地、各民族都在挖掘、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

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以人为主导,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强调了非遗文化的独特品质。

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中,传播着大量的文化,使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空间不断被压抑的民众,对文化的认识和探索有了新的态度和新的视角。

在文化与物质的交融中,“非遗”都有其特殊的地位与魅力,例如:社会进步与发展、自然演变等等,都可以视为非遗文化,当这些文化被工业化包装后,其文化特色就更加突出,并且带有某种功利性,依靠文化广告、旅游宣传获得文化增值。

比如,非遗为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结构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资源。

同时,旅游与旅游融合的大背景对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两者相互促进,可以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活动来推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开发与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保护。

一、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消费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的制作与销售,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与传统的结晶。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 增加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因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前往旅游,这样就能够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防止文化遗产的流失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可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防止其流失。

2. 保护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友谊和互信。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当今旅游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要实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通过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传承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用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往往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如山川、湖泊、森林等。

保护这些自然生态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负责,也是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只有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2. 保护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建筑、民俗、传统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往往易受到自然环境破坏、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护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可以延续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三、开发与保护的平衡1. 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

规划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开发过程中不会对资源造成过度开采和破坏。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保护,确保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旅游中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袁崇方08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0081640410摘要:民俗本真就是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文化。

民族文化成为旅游资源与民族本身的本真特征密不可分的。

随着旅游业的飞跃发展,以及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得地区民俗文化“商品化”日趋严重。

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格雷认为:在旅游经济中,出于赚钱的目的,任何可以合法地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因素,都可以被包装,被定价、作为商品提供和出售给游客,文化被当做商品来买卖。

舞台化是商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开发中保护、原始性、追求本真一、旅游发展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旅游商品化,基于一种现代经济领域发展趋势的潮流之一,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也随之出现,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主要途径。

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的出结论。

例如我家乡所在地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的泸沽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和来自木里的少数藏族,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阿夏走婚制)。

自开发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包括我们国内的、国外的游客。

使得泸沽湖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旅游大量增收,使得湖畔地区的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泸沽湖和永宁地区的收入差距就拉开了。

泸沽湖湖畔居民的收入是永宁地区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来自宁蒗旅游局统计的的数据)。

然而泸沽湖吸引力不仅是那碧波荡漾的泸沽湖湖水,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摩梭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1】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称走婚)。

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夏”婚姻形态。

独特就在这里,许多人怀着好奇的欲望来到云南的泸沽湖看看这个特殊的民族的生活和习俗。

然而由于导游及商家的吹捧使得泸沽湖发展前途是令人担忧的。

新疆旅游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新疆旅游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新疆旅游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新疆,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方式,在促进新疆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民间艺术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文化瑰宝,首先需要加强对它们的挖掘和保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新疆的民族文化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其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到破坏或遗失。

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应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如设立传承基地、培养传承人等,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

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是游客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如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展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民族歌舞表演、民俗体验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推出特色旅游商品,如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既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又传播了民族文化。

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是游客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因此,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培训,提高他们对新疆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民族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准确、生动地向游客介绍和传播民族文化。

同时,要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让他们以热情、友好、专业的态度为游客服务,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文化体验环境。

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探讨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综合体,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聚焦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商业与旅游、创新与创业三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如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等。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同时,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例如,许多地区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题开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民族文化与商业与旅游民族文化对商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在中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开展民俗展示、民族表演和销售各类民族特色商品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类似的例子还有云南大理的古城和云南的傣族文化,都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民族文化也为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绿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传统村寨中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和纺织品等民族文化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这些产品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还具有高品质和高附加值,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为民族经济带来了新的商机。

三、民族文化与创新与创业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了人们的创新与创业精神。

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激发民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推动力。

许多创业者正是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整合现代经济理念与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也为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关系话题。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财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灵底蕴,拥有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之后,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人类文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旅游开发过程中常常会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

因此,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为了更好的旅游发展必备的策略之一。

本文将就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文化遗产是指各种具有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价值和科学意义的遗址、建筑、遗迹、物品、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等,包括自然遗产、人文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逐渐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可能。

旅游发展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旅游甚至成为维持国家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某种手段。

旅游业对于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旅游业给各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促进了民族和文化交流的繁荣。

文化遗产和旅游发展密切相关。

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之一,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可以创造某种程度上的旅游价值。

旅游业是文化遗产保护享受的平台,使更多的游客可以接触到文化遗产,从而提高了旅游的质量和吸引力。

在国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旅游业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进行传递的,旅游业可以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各种文化遗产提供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展开,也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文化遗产保护在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文化遗产破坏风险。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地方存有破坏文化遗产的风险。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遗产面临着受损、拥挤、废弃等问题。

高温、强光、雨水、潮湿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文化遗产产生破坏。

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322018年1月下半月刊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苏启民1 苏栋栋2 卫润丰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民族文化正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视野中。

当昔日的辉煌成为今日的悲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便成为了一项时代课题。

这是对先贤圣哲智慧结晶的守候,也是坚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蕴含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印记,有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失去着广阔的青年市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支撑。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每一个强大的民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成长和强大的必备因素,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

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要有情怀、有措施,力争通过努力,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为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多方面、多角度打磨民族文化,探索文化保护传承的可行性措施。

(一)坚持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是让传统文化走出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认同,这将为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也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这就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二)坚持精神引领,牢固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长久不衰地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涵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孕育和发展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无形支柱,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内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作用于建筑风格、文化习俗、传统节日、语言文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

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推动作用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块。

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对文化传承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旅游业对文化传承保护的积极影响。

一、推动历史文化保护旅游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交流方式,促进了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世界各地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和传统艺术品,还会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产生兴趣。

这种兴趣催生了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关注,推动了相关机构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旅游业也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机遇。

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得以重视和传承。

例如,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这些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旅游业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鼓励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三、传播文化多样性旅游业的便利性和全球化影响力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游客可以通过旅游体验了解他们所到达地方的文化,与本地人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保护。

人们更加认识到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开始关心和尊重他们。

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兴旺对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许多地方政府利用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消费。

这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地区的经济繁荣进一步增加了对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视和投入。

五、培养文化自信心旅游体验可以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体验有助于培养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自信心。

人们在旅游中获得的文化启发将激发他们更强烈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六、促进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兴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进行观光、休闲、商务等活动的行为。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产业,旅游业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在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旅游内容。

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历史、传统、艺术等方面的总和,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丰富多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是旅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旅游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旅游活动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各地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方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传承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

例如,西藏的藏族文化、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等,是这些地区的重要资源。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四、推广民族文化形象。

旅游业是世界范围内推广文化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可以成为各个国家形象推广的重要元素。

例如,中国的文化特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资源。

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旅游业发展中,应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关系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宝贵财富,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发展的重要角色。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传承文化,也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旅游中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能够为旅游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历史古迹、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都是游客瞩目的景点。

例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文化遗产都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同时,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也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声誉,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可以说,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二、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影响然而,旅游对于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游客数量增加的情况下。

大量的游客流量会给文化遗产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破坏。

古建筑物的墙壁可能会被摩擦、刻字等,文物可能会被触摸和非法捕捉。

游客的大量涌入还会带来噪音、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挑战。

三、旅游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因此,在旅游中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平衡旅游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措施和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规定,包括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周围环境的开发和保护,以及设置保护区域等。

其次,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旅游意识,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数字化展示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减少对实体文化遗产的侵害。

最后,加强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的互动作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作用。

旅游的发展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持,提高保护的意识和力度。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核心价值的表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民族文化逐渐消失或受到侵蚀,面临丧失的危险。

因此,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挑战及解决方法。

一、意义1.维护民族认同与自尊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和精神纽带,对于民族认同和自尊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加强民众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促进文化多样性不同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摒弃文化多样性会导致文化单一化和文化冲突,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则可以保留和传承不同文化间的互补关系,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3.丰富国家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丰富国家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手工艺等,对于国家的历史认同、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挑战1.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文化面临丧失的危险。

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逐渐减弱。

同时,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退化也导致了文化知识的流失。

2.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然而也带来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

外来文化的流入与吸收,可能导致本土文化逐渐失去特色和独立性,甚至面临被同化的危险。

三、解决方法1.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应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授和弘扬,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社会教育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政府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1. 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财富,其保护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2.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包括建筑物、艺术品、传统习俗等多种形式的遗产,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的窗口。

保护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文化认同的表达。

3.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旅游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然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过度商业化、大规模游客涌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旅游业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使得更多的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保护也为旅游业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因此,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5.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标准,加强对侵犯文化遗产的行为的打击力度。

(2)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其成功的经验,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水平。

(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4)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要求,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资源过度消耗。

(5)健全保护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安全。

6. 结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是一项有机的关系,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游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只有通过正确的保护与开发方式,我们才能在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

.元地理 91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尹昭滢I余晶2利\青3(1.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澳门;2.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云南昆明;3.昆明市第十中学,云南昆明)摘要: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在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傣族孔雀舞的历史渊源、傣族孔雀舞的演化阶段、旅游开发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等角度,探讨旅游开发中如何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下,通过产业化手段将孔雀舞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传承保护;傣族孔雀舞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蕴含着华夏民族 特有精神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 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听说,在云南 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 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

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1]”2019年7月,在考 察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聆听古典民族史诗《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段说唱后,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你们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 华民族。

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 护传承。

”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和保护,在当下更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

长期的开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给一些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较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重心已逐步从申报向传承和保护转变,有关少数民 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一些研究成果在指导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以云南傣族孔 雀舞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人探讨旅游开发 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生态旅游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而出现的。

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旅游词汇。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齐头并进。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是可持续理念在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 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赏自然景观的旅行,而且强调观光景点不应该受到损失的影响。

它被定义为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教育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活动。

.一、生态旅游的出现人类文明史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逐步发展过程。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工业文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金融危机。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文明。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理念。

旅游业作为现代文明之一,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

2. 黔东南迷人生态旅游黔东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单元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等。

随着黔东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地位和品味也不断提升。

不断改进。

“完美假期——深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央视评为全国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首府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雷山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线路之一,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国家地理和中国旅游时尚评为全球33个最迷人的目的地;黎平被中国地理评为最美肇兴侗寨被评为中国六大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被网友评选为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第一章引言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成为了各国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第二章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一、提高文化意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它更是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向游客传递当地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需要对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需要游客主动去寻求。

因此,旅游活动能够促进游客对文化方面的认知,提高了游客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弘扬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建设一些民俗文化景点,例如博物馆、传统村落等。

这些景点能够用直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此外,旅游活动也会涉及到当地的民俗节日或习俗,这些都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旅游活动,能够更好地将这些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下去。

三、提高文化保护意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有帮助的,旅游活动能够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例如,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建筑风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

第三章文化传承的推动对旅游业的促进一、丰富旅游资源文化传承的推动对旅游资源的丰富也是有助益的。

例如,博物馆、古建筑、传统村落等这些民俗文化景点的建设,可以不断地为旅游业提供新的资源,并扩大旅游产品线。

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文化传承的推动也能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文化传承中的一些传统习俗会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进而提高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当地文化的特色和传承也更容易华丽地镶嵌在旅游服务中,提高了旅游体验的深度和魅力。

三、塑造积极的旅游形象文化传承的推动也能够塑造积极的旅游形象,这对于吸引旅游客源非常有利。

例如,当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果被成功推广和传承,较为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使旅游形象更加美好,对于吸引国内外的旅游客源非常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为例内容摘要: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日益受旅游消费者的青睐,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同时,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各界研究讨论的焦点。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对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进行探讨。

本文前部分介绍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对满族屯满族乡的定位、满族屯满族乡的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等内容,后部分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进行了全面探讨,以期在满族屯满族乡文化产业化中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一、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对满族屯满族乡的具体定位满族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据2008年8月北京京师天成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应兴安盟旅游局要求制作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可知,在兴安盟区域旅游市场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客源市场以分流阿尔山客流为主。

并将科尔沁右翼前旗在兴安盟旅游市场中的位置定位为“中途岛型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其具备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市场条件。

并将整个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旅游资源功能定位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过境通道、短途休息地→逗留地、短途度假地→旅游目的地。

在充分考虑与阿尔山差异化、互动发展的基础上,设置有生命力的草原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最终把科尔沁右翼前旗打造成与阿尔山联动发展的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

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形象定位为:草原嘉年华,梦回科尔沁。

主题特色分为红色草原、诗意草原、浪漫草原、生态草原、休闲草原、欢乐草原等六部分。

空间发展布局为“一头两翼八节点”,一头:科尔沁右翼前旗旗政府所在地大坝沟;两翼:“乌兰浩特-乌兰毛都草原-阿尔山”草原风情游憩片区和“小坝洮儿河谷风光带-好仁飞机包-黑山羊生态景观游览区-察尔森水库观光区-乌兰浩特”民情休闲体验片区;八节点与八旗元素结成“梦回科尔沁·草原嘉年华”的八块整体布局,分别为:正黄旗大营-休闲驿站-前旗首府;镶黄旗大营-欢乐大营-乌兰毛都;正白旗大营-美食驿站-察尔森水库;镶白旗大营-风情牧场-满族屯;正红旗大营-红色驿站-好仁;镶红旗大营-幸福牧场-德伯斯黑山羊;正蓝旗大营-浪漫牧场-草根台小坝;镶蓝旗大营-健康牧场-乌兰毛都。

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旅游规划中,满族屯满族乡为“一头两翼”中的右翼,“八个节点”中的第四个节点,与八旗中的镶白旗相结合为“红色草原”主题的“风情牧场”。

并将产品立意为:利用满族屯保存较好的原生态民俗开展民俗接待旅游,再现牧民生活,包括特色餐饮制作、满蒙民族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礼体验等,在满族部落中体会原生态生活。

并将其形象设定为:最蒙古的满族部落。

综上,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整体旅游规划一道为“中途岛型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的一部分,以自然生态草原环境为背景,以满蒙民族文化为特色,设定为八旗之镶白旗“红色草原-风情牧场”的旅游景区。

二、满族屯满族乡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满族屯满族乡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部。

西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2.553公里;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交界;北部与阿尔山市相邻;东邻索伦镇;南部和东南部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勿布林苏木、乌兰毛都苏木相连。

位于东经121°10′,北纬45°25′交叉点周围。

地貌属山高谷深,低山地带,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之间,特点是山多,较大的开阔地少,地形差异较大。

土壤以黑钙土、黑土为主,有广阔的天然林和天然草原。

全乡土地面积4318平方公里。

满族屯满族乡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炎热短暂,春秋季干燥风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据气象部门统计,满族屯满族乡平均气温在2℃左右,无霜期80–100天左右,年降水量400–410㎜之间。

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纯天然草原的面积280多万亩,天然林地面积为75万亩。

地表水较丰富,境内有境内的大小河流16条,其中就有海力斯台河、图布台河、特门沟河、查干河、敖门台河等,还有多处泉水。

该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便是天然草原,该自然资源也是人们世代从事畜牧业的自然资源基础。

基于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和林地,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鸿雁、鹤、猫头鹰、百灵鸟、啄木鸟、水鸭、野鸡、飞龙、沙半鸡、鹿、狍子、野猪、雪兔、狼、狐狸等飞禽野兽。

除此之外还有珍贵的药材和山珍野菜。

典型的丘陵草原地质地貌类型是当地开发旅游的资源依托。

(二)人文旅游资源满族屯满族乡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单体主要有金界壕、古井、古树,修建和开发出的旅游产品主要有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图布台旅游区、满族屯满族乡博物馆。

1、金界壕金界壕在兴安盟境内有三段,其中满族屯满族乡位于金界壕的中段。

金界壕史称金长城,约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前后竣工,全长5500公里,历时70余年。

现在我国境内长约4600公里。

据史料记载金廷镇压了北方部族的反抗后,修筑了该界壕,用于防御游牧民族骑兵南下侵扰。

金界壕属于军事防御工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的历史遗产价值。

尤其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场所和实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古井古井位于满族屯满族乡政府对面,起日格广场前。

据民间传说,该井是由金国时期驻四方城守卫金界壕的兵丁挖筑,用于取水,自饮和饮马。

井边原有两眼石臼,现存一眼,石臼是兵丁捣米工具。

目前,古井用水泥盖覆盖,未按照“修旧如旧,整新如旧”的原则修复、建设,除了政府立碑标识为古井外,无法对该景观进行识别。

3、古树古树位于满族屯满族乡政府西侧3-4公里,有300多年的历史,横跨流经满族屯的溪流,传说是乾隆皇帝亲手栽下的。

经过的游客和本地人民在树上系挂哈达进行祭祀,当地人信奉该树有灵气,经常在树前祈祷。

4、图布台旅游区当地牧民自行开发的图布台旅游区位于满族屯满族乡西侧3-4公里处,现由6个蒙古包组成,与古树距离不到1公里,是集餐饮、观光和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目前景区规模较小,主要提供餐饮,特色餐饮为烤全羊,并可以电话预定,根据顾客需要选择羊的类型和大小。

5、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满族屯查干敖包公园临近满族屯满族乡主干道,位于乡政府北侧的丘陵上,该公园以地势最高处的查干敖包为核心。

该敖包是由几位满族屯满族老人从索伦山上的敖包取石而建,属于满族的民族敖包,是兴安盟境内的第三大敖包。

从敖包处可以鸟瞰满族屯满族乡全貌,视野开阔,公园内植被繁茂。

6、满族屯博物馆满族屯满族乡博物馆于2011年10月12日落成开馆。

该博物馆以清廷皇室与札萨克图君王室联姻、联盟的史实为切入点,对满族屯的历史源流及满蒙民族在该地区的文化融合进行了阐释。

馆内布置有五个展厅,分别为:满族渊源、简史;札萨克图君王旗的满族那拉;满族经济、文化、民俗;团结、进步、和谐之乡满族屯;美丽幸福的满族屯草原。

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博物馆对满族屯满族乡满族的历史渊源及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静态形式由史至今进行了展示。

真实反映了满族屯满族乡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当地民族文化内涵,也是满族屯当地牧民缅怀历史的场所。

博物馆前面的塑像是根据满蒙联姻中札萨克图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敖力布仁钦王(额驸)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的原型而作,是满族屯满族乡满蒙融合的一座标志性雕塑。

(三)当地旅游开发的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1、满族屯满族的历史从16世纪中后期,科尔沁草原地区便开始了满蒙联姻、联盟的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为稳固新生政权,实施满蒙联姻,在入关前的30年间先后将满洲12位格格嫁入科尔沁部1。

满族屯地区的满族便是满族公主与札萨克图君王旗王室联姻时来到科尔沁草原地区满族人的后裔。

据《科尔沁右翼前旗志》记载,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札萨克图旗蒙古族摔跤手敖力布仁钦在图什业图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哈日诺尔的比武中夺魁当了元帅,后来又率领10万蒙古兵马镇压反抗清廷压迫的“回勇造反”,立下“战1乌日图巴雅尔、宝力道、西恩塔本、图雅编撰,《札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科右前旗满族屯史略》,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P.3-10.功”,被康熙帝招为额驸。

由于其不习惯宫廷生活,便请旨回乡2。

敖力布仁钦亲王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手握康熙帝赐封给完颜氏的铁卷家书和祖传宝剑,并带着陪嫁给公主的刘、王、董、白、金、高6姓氏的牧民和木、瓦、铁、石、金、银匠一行60多人回到札萨克图旗,沿洮儿河逐水草游牧,经平台、镇西、葛根庙、到王爷庙(乌兰浩特)附近定居放牧。

道光二十年(1840年),敖力布仁钦亲王和沙木嘎其其格公主的后人在亲王与公主相继离世后率领自己的家族沿着金界壕(金长城)一路北上游牧,最终在水草丰美的乌兰毛都舍博素扎拉嘎定居下来,便形成了如今的满族屯。

满族屯的满族以王姓为主,与北京正白旗王姓属同一宗族。

2、满族屯人文环境满族屯满族乡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从物质文化资源现状及其历史渊源看,满族屯满族乡地区与满族及其先人均有密切的联系。

从2010年-2012年对满族屯满族春节习俗进行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虽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及涵化,满族屯满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及节日习俗与本地区的蒙古族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满蒙民族仍各自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满族的婚姻习俗、祭祀习俗、饮食习俗、社交习俗、娱乐习俗中均具有满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满族屯满族乡满蒙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相互尊重、认可,并在历史的交织中使满族屯满族乡与其他满族自治乡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全国唯一经营畜牧业的满族乡;唯一边境满族乡;与科尔沁蒙古族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满族乡;与北京王姓满族为同一宗族,以王姓满族为多数的满族乡。

除文化形式体现着丰富的满族文化内涵外,本地区满族群体对本民族的历史渊源具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并由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据调查,满族屯满族群体普遍认为他们来到科尔沁草原地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对其渊源普遍有“60户满洲”的说法。

满族屯满族乡满蒙文化历经300多年的交流、渗透和融合,但仍保持着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即便在文化特质上存在相互影响、借鉴的现象,但在涵化的过程中仍体现着各民族自身的文化特征。

满族屯满族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尽管满族屯满族已不会说满语而说蒙古语,但在调查访谈中几乎所有满族人反复强调“曼涅满杰”3,同时得知拜访者中有满族人后,异常热情和兴奋,也亲切的称2参阅“满族屯满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申请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