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设计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一、胶体的制备1.1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胶体制备方法。
1.2 实验原理胶体是由微粒子或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粒径在1nm~1000nm之间。
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有溶剂置换法、凝聚法、共沉淀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聚苯乙烯(PS)胶体。
苯乙烯(St)在水中不溶,在甲苯中可溶。
将St加入水中后,利用超声波使其分散均匀,再加入甲苯,使St逐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相中,形成PS微粒子。
1.3 实验步骤(1)将10mL去离子水放入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2)称取0.5g St放入锥形瓶中;(3)用超声波处理10min;(4)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甲苯;(5)摇晃均匀后静置约30min;(6)取出上层甲苯,得到PS胶体。
1.4 实验结果制备的PS胶体呈乳白色悬浮液,无明显沉淀。
二、电泳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电泳实验,了解胶体的电性质和粒径分布情况,掌握常见电泳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2 实验原理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子会向相反方向移动。
根据Stokes定律,微粒子的运动速度与其半径成反比。
在一定电场强度下,不同大小的微粒子会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通过测量微粒子运动距离和时间,可计算出微粒子的半径大小。
本实验采用间接法测量PS胶体微粒子半径。
首先将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在两端施加高压形成等效于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
然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3 实验步骤(1)将0.5mL 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2)在两端施加高压(+10kV和-10kV);(3)记录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4)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4 实验结果图1为PS胶体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图1 PS胶体微粒子运动轨迹根据图1可得,微粒子的运动速度随着半径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学生胶体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胶体性质的研究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聚沉现象等性质。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径在1-100nm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特点:分散相粒子较大,不易沉淀;胶体溶液具有稳定性;胶体粒子带有电荷,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时,光线被胶体粒子散射,形成一条光亮的路径。
聚沉现象是指胶体粒子在某种条件下发生聚集,形成沉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胶头滴管、丁达尔效应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2. 试剂:氯化钠、硫酸铝钾、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胶体溶液: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铝钾溶液,搅拌至溶液澄清。
2. 观察丁达尔效应:将制备好的胶体溶液倒入丁达尔效应仪中,打开光源,观察光束在溶液中的路径。
3. 观察聚沉现象:向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计算胶体粒子的平均粒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的胶体溶液清澈透明,具有稳定性。
2. 在丁达尔效应仪中观察到光束在溶液中形成一条光亮的路径,证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 向胶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出现浑浊,并逐渐形成沉淀,证明胶体具有聚沉现象。
4. 通过电子天平测量胶体粒子的质量,计算平均粒径为30nm。
六、实验结论1.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具有稳定性、丁达尔效应和聚沉现象等性质。
2.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胶体溶液,并观察到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和聚沉现象。
3. 实验结果表明,胶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nm。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的浓度对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若浓度过高,胶体溶液可能会发生聚沉。
2.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剧烈搅拌,以免破坏胶体的稳定性。
实验:胶体制备系列实验
实验10: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掌握胶体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能成功演示胶体溶液的性质实验 二、实验原理要得到胶粒范围大小的颗粒,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较大的粒子或块状物质,细分为较小的颗粒,叫分散法;另一种是使较小的单元如分子或离子,聚集成为胶体颗粒,叫凝聚法。
本实验采取凝聚法。
Fe(OH)3胶体的制备是通过水解反应来进行: FeCl 3 + 3H 2O ==== Fe(OH)3 + 3HCl H 2SiO 3 胶体的制备是通过复分解反应来进行 Na 2SiO 3 + 2HCl ==== 2NaCl + H 2SiO 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凝聚等性质。
三、实验用品饱和FeCl 3 ;0.01mol/LKNO 3 ;2mol/L 的NaCl , 0.01mol/L 硫酸铝;尿素;HCl (1mol/L );饱和 Na 2SiO 3溶液;浓盐酸;酚酞试液;氯化铝(浓溶液); 氯化铵(浓溶液)U 形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激光笔);导线;玻璃纸(不透光的纸板) 四、学生实验学习任务1、成功制备150ml 的Fe(OH)3胶体2、熟练完成Fe(OH)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实验、电泳现象实验和凝聚现象实验。
3、按实验要求给出的方法制备硅酸溶胶、凝胶各50ml 。
4、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制备硅酸胶体的实验中盐酸浓度、试剂滴加顺序、溶液PH 值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五、实验基本流程 1、Fe(OH)3胶体的制备烧杯中加入150mL 蒸馏水加热至沸,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 3 2 mL,继续煮沸至溶液变成红棕色,即得到Fe(OH)3胶体(切勿加热时间过长,以免破坏胶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2、胶体的性质 (1) 胶体的光学性质用比烧杯略大、侧面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套在盛有Fe(OH)3胶体(或硅酸胶体)的烧杯外面,让光线从小洞进入荣翻页,可以看到胶体溶液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实验10:胶体制备系列实验
实验10: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掌握胶体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能成功演示胶体溶液的性质实验二、实验原理要得到胶粒范围大小的颗粒,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较大的粒子或块状物质,细分为较小的颗粒,叫分散法;另一种是使较小的单元如分子或离子,聚集成为胶体颗粒,叫凝聚法。
本实验采取凝聚法。
Fe(OH)3胶体的制备是通过水解反应来进行:FeCl3 + 3H2O ==== Fe(OH)3 + 3HClH2SiO3胶体的制备是通过复分解反应来进行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凝聚等性质。
三、实验用品饱和FeCl3;0.01mol/LKNO3;2mol/L的NaCl, 0.01mol/L硫酸铝;尿素;HCl(1mol/L);饱和 Na2SiO3溶液;浓盐酸;酚酞试液;氯化铝(浓溶液);氯化铵(浓溶液)U形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激光笔);导线;玻璃纸(不透光的纸板)四、学生实验学习任务1、成功制备150ml的Fe(OH)3胶体2、熟练完成Fe(OH)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实验、电泳现象实验和凝聚现象实验。
3、按实验要求给出的方法制备硅酸溶胶、凝胶各50ml。
4、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制备硅酸胶体的实验中盐酸浓度、试剂滴加顺序、溶液PH值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五、实验基本流程1、Fe(OH)3胶体的制备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 2 mL,继续煮沸至溶液变成红棕色,即得到Fe(OH)3胶体(切勿加热时间过长,以免破坏胶体),冷却至室温备用。
2、胶体的性质(1)胶体的光学性质用比烧杯略大、侧面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套在盛有Fe(OH)3胶体(或硅酸胶体)的烧杯外面,让光线从小洞进入荣翻页,可以看到胶体溶液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胶体实验报告
胶体实验报告胶体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由微小颗粒组成的分散体系。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胶体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与观察首先,我们制备了一种胶体溶液。
我们选择了明胶作为胶体溶液的原料。
将适量的明胶粉末加入到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热溶解。
当明胶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制备的明胶溶液的性质。
明胶溶液呈现出半透明的乳白色,具有粘稠的特点。
我们用手指轻轻触摸溶液,感觉到明胶溶液具有粘性,这是胶体溶液的典型特征。
实验二: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溶液中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观察胶体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将制备好的明胶溶液分成两份。
一份我们保持原样,另一份我们加入了少量的电解质——食盐。
通过观察发现,加入食盐的明胶溶液逐渐变得混浊,胶体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悬浮液。
而原样的明胶溶液仍然保持着胶体的特性,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接着,我们进行了离心实验。
将制备好的明胶溶液分别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操作。
通过离心,我们观察到在高速旋转下,胶体颗粒向离心管底部沉积,而溶剂则保持清澈。
这说明胶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沉积,胶体溶液会变得不稳定。
实验三:胶体的凝胶性质胶体的凝胶性质是指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体系。
我们进行了凝胶实验,以观察明胶溶液的凝胶性质。
首先,我们将制备好的明胶溶液倒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将杯子放入冰箱中冷却。
随着温度的降低,我们观察到明胶溶液逐渐变得凝固,形成了凝胶体系。
这是因为明胶分子在低温下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溶液变得凝固。
接着,我们将凝胶体系取出,放置在室温下。
我们观察到凝胶体系逐渐恢复了溶解状态,重新变成了液体。
这是因为明胶分子在较高温度下会断裂,导致凝胶体系解离。
实验四:胶体的光学性质胶体的光学性质是指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行为。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观察明胶溶液的光学性质。
胶体的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制备胶体的方法;3. 分析影响胶体稳定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一般在1~100nm之间。
胶体具有以下特性: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聚沉现象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其特性,分析影响胶体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温度计、滤纸、滤斗等;2. 试剂:FeCl3饱和溶液、蒸馏水、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FeCl3饱和溶液:将FeCl3固体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饱和溶液;2. 配制氢氧化铁胶体:在烧杯中加入约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3. 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用滴管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4. 观察现象: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5. 分析胶体稳定性:向胶体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胶体是否聚沉;6. 对比实验:在相同条件下,改变加热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观察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胶体发生聚沉现象;2. 分析胶体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胶体的稳定性受到加热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加热时间过长或搅拌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胶体聚沉;3. 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发现加热时间越长,胶体越容易聚沉;搅拌速度越快,胶体越容易聚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并观察到了其特性;2. 加热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胶体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3. 本实验为胶体化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溶液溅出;2. 加热时,控制好温度,避免溶液沸腾过猛;3. 在对比实验中,保持其他条件一致,仅改变加热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制备胶体的方法及特性;2. 探讨胶体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胶体的性质及制备(实验者:许家豪、王欢、刘俊)1 前言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就学过关于他的一些性质,但是只是了解其中的一些较为简单的性质,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及讨论,而当今的生产生活中胶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所以做好胶体的性质的探究是有实际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就从分散系的稳定性及粒子的大小,还有丁达尔性质,电泳性质,等多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从而达到我们对胶体的性质有个整体的了解。
2 实验部分2.1实验目的2.1.1 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1.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效应,胶体的稳定性及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定胶体和溶液。
2.1.3培养从宏观现象推断微观粒子的能力2.2实验药品: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NaCl溶液、淀粉胶体、Na2CO3 、KOH、NaCl、ZnSO4、NH4Cl、MgCl22.3实验仪器:小烧杯、量筒、酒精灯、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玻璃棒、漏斗、火柴、滤纸、U型管、导线、电源、滤纸。
2.4实验原理2.4.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入煮沸的水中,会使氯离子与氢离子结合产生氯化氢从沸水中溢出,三价铁离子可与水电里出的氢氧根离子聚合产生氢氧化铁,接着煮沸会产生更多的氢氧化铁聚合在一起,在液体呈红褐色是停止加热,此时溶液中氯化铁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因为氯化铁胶体颗粒大小适中且吸附了大量的铁离子,由于分子间的热运动己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氯化铁胶体是均一稳定液体,与之相对的如果想破坏胶体的稳定性的话可以从①加入相反电荷的离子②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入煮沸等几个个方面入手。
3实验过程及结果3.1制备FeCl3胶体①制备饱和FeCl3溶液②在洁净的烧杯之中加入约35ml蒸馏水③加热至沸腾④然后向沸腾的水中加逐滴加入1~2毫升饱和FeCl3溶液⑤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胶体的制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胶体的特性,掌握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训地点化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2. 胶体的性质观察五、实训原理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凝聚法、物理凝聚法等。
本实训采用化学凝聚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六、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 氯化铁(FeCl3)- 蒸馏水-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滴管- 烧瓶-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pH计- 酒精灯- 研钵- 研杵七、实验步骤1. 准备氯化铁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铁,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
2.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氯化铁溶液缓慢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同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性质观察:- 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制备好的氢氧化铁胶体,观察光路是否可见。
- 聚沉现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胶体的聚沉现象。
- 吸附性:将氢氧化铁胶体与泥水混合,观察胶体的吸附作用。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褐色,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已成功制备。
2. 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见光路,证实了胶体的存在。
3. 聚沉现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胶体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4. 吸附性:将氢氧化铁胶体与泥水混合,胶体吸附了泥水中的悬浮颗粒,使溶液变得澄清。
九、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胶体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胶体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观察胶体的性质,我对胶体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验六 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胶体溶液是由微小的颗粒(粒径在1-100nm之间)和溶剂所组成的溶液,常常表现出浑浊、不透明的性质。
由于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活性、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银胶体和吸附胶体,研究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一、银胶体的制备1.实验原理利用还原剂将Ag+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再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稳定性的微粒。
2.实验步骤(1)将一量筒挂在架子上,用刻线笔在量筒上作标记;(2)将1.5mL 的1%AgNO3溶液滴入量筒中,并用去离子水补至标记处;(3)将10mL 的0.01mol/L的还原剂溶液滴入量筒中,并迅速摇匀,放置5分钟;(4)溶液变成浑浊液体,此时必须用过滤器过滤,得到银胶体。
3.结果与分析将过滤后的银胶体置于光路中,由于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故能散射出光来,使得整个胶体溶液呈现为乳白色的混浊状。
吸附胶体是指经过适当处理后,胶体粒子表面由于带电或带离子性质而能吸附大量的某一矿物质、离子或有机分子等。
利用溶液pH值的调整,可以使液体中的电离物质与胶体粒子表面反应,从而实现吸附。
本实验中制备吸附胶体的材料为纤维素。
(1)将0.5g 纤维素粉末加入50mL的去离子水溶液中,用磁力加热器烘烤至水沸腾,搅拌10分钟;(2)取适量吸附剂溶液,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使pH值逐步升高或降低至不同值,控制吸附剂的表面电荷;(3)取一小部分悬浮液,通过离心法收集胶体颗粒,对其中的离子进行分析。
在实验中,将纤维素悬浮液分别处理成pH为3、7、11的三个吸附胶体体系,加入不同离子后离心分离,分别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体系中的离子浓度。
结果表明:当吸附剂表面的pH为其等电点附近时,吸附的离子浓度最高;当吸附剂表面带正电或负电时,吸附的离子浓度也显著增大。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制备银胶体和吸附胶体,研究了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银胶体和吸附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其表面活性,因此合理控制胶体粒子表面的化学性质是制备高质量胶体溶液的关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35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预习要求:1、了解溶胶的各种制备方法;明确本实验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
2、本实验中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3、溶胶纯化的目的;溶胶纯化时先在热水中渗析几遍的原因。
4、了解棉胶液的组成;棉胶液形成半透膜的原因。
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
2.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
3.掌握电泳法测定胶粒电泳速度和溶胶电动电位(ζ电位)的方法。
4.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及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实验原理溶胶是一个多相系统,胶粒(分散相)大小在1~1000 nm之间,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溶胶的制备方法分为两大类: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质点的分散法,以及把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质点的凝聚法。
本实验中Fe(OH)3溶胶的制备采用化学反应凝聚法,即通过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为溶胶。
新制的溶胶中常有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半透膜的特点是其孔径只允许电解质离子及小分子透过,而胶粒不能透过。
提高渗析温度或搅拌渗析液,均可提高渗析效率。
固体粒子由于自身电离或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及其他原因而带电,带电的固体粒子称为胶核。
在胶核周围的分散介质中分布着与胶核电性相反、电量相等的反离子。
部分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紧密吸附在胶核表面,形成紧密层;剩余的反离子由于热运动,分布于紧密层外至溶液本体的扩散层中。
扩散层的厚度随外界条件(温度、系统中电解质浓度、及离子价态)而改变。
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密层结合有一定量的溶剂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紧密层与胶核作为一个整体(胶粒)移动,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
这种分散相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
带电的胶粒与带有反离子的扩散层发生相对移动的分界面,称为滑动面。
滑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
电动电位是描述溶胶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实验报告(制取Fe(OH)3胶体)
制取Fe(OH)3胶体的实验报告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长玻璃导管,橡胶管,酒精灯,烧杯,细口瓶,试管,锥形瓶,胶头滴管,镊子,小刀,药匙,碎玻璃。
药品:自来水,FeCl3晶体。
步骤:
1、清洗所有仪器,并确认仪器完好。
组装铁架台,调整高度。
2、向锥形瓶中置入40ml自来水与若干片碎玻璃,依次连接上
长导管、橡胶管、长导管,并将另一端插入烧杯中。
将锥
形瓶置于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开始蒸馏。
等待。
3、当烧杯内接到约25ml蒸馏水即停止加热,移走酒精灯,撤
去锥形瓶,将烧杯内蒸馏水置于一边自由冷却至室温。
4、取一根试管待用,用镊子夹一块FeCl3晶体出来,放在滤
纸上,并用小刀切下约2勺颗粒。
(此处是要求过量的,故
略去称量步骤)将剩余的大块晶体放回瓶中,将颗粒导入
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吸取烧杯内3~4ml蒸馏水滴入试管中,
并震荡加速溶解。
5、向盛有蒸馏水的烧瓶内加入若干玻璃碎片,将其置于铁架
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至煮沸。
6、煮沸后,将调配好的饱和FeCl3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
沸腾的蒸馏水。
7、当颜色较深时,停止滴入。
将酒精灯移开并熄灭,取下烧
杯放在石棉网上。
(注:此时烧杯较烫,应做好防护措施,
比如湿抹布、防烫手套等,注意烫伤。
)
8、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一洗净细口透明玻璃瓶,将制
成液体倒入细口瓶中,用红色激光灯照射瓶身,可以看见一束清晰光束,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9、FeCl3+3H2O====Fe(OH)3+3HCl↑。
中国石油大学-溶胶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 溶胶的电动位;3.掌握溶胶的聚沉原理和方法;4.理解电解质聚沉的符号和价数法则;5.掌握电解质和高分子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7 910 ~10 m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 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 3 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 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 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 16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1. 背景1.1 胶体的定义和特性胶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颗粒,另一种是液体。
胶体具有以下特性:•颗粒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液相中;•颗粒与溶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胶体具有很多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工程等。
1.2 胶体的制备方法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包括机械研磨法、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本实验采用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并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3. 实验步骤3.1 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1.将适量的FeCl2和FeCl3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两个溶液A和B;2.将溶液A缓慢滴加到溶液B中,并同时搅拌;3.搅拌一定时间后,停止滴加,继续搅拌1小时;4.用磁力搅拌器将悬浮液静置一段时间,使颗粒沉淀;5.用离心机将沉淀物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几次以去除杂质。
3.2 电泳实验1.准备电泳仪器和试剂:电泳槽、电源、导电液(如TAE缓冲液);2.在电泳槽中倒入适量的导电液,并连接正负极;3.将制备好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分散在导电液中,并进行超声处理以保证颗粒均匀分散;4.将样品注入预制好的琼脂糖凝胶孔板中;5.打开电源,设置适当的电压和时间参数进行电泳分析。
4. 实验结果4.1 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制备结果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观察到颗粒呈现黑色,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4.2 电泳实验结果根据电泳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
通过测量移动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电动迁移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5.1 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尺寸分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进行观察和测量。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胶体参考资料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胶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胶的制备方法,加深对胶体化学性质的理解。
2.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了解胶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
三、实验原理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胶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聚沉法、聚合法和乳化法等。
本实验采用聚合法,以聚乙烯醇和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备107胶。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三颈烧瓶、搅拌器、温度计、滴定管、水浴锅、移液管、锥形瓶、滤纸等。
2. 试剂:聚乙烯醇、甲醛、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
五、实验步骤1. 准备100ml三颈烧瓶,加入60ml蒸馏水。
2. 将烧瓶放入水浴锅中,水浴加热至70℃。
3. 开动搅拌器,向烧瓶中加入5g聚乙烯醇,继续加热至90℃,保温搅拌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
4. 向水浴中加入冷水,使反应温度降至80℃。
5. 在搅拌下,向反应瓶中滴入适量盐酸,调节pH值约为2,继续搅拌15分钟,并保持水浴温度在80℃左右。
6. 向反应瓶中慢慢滴加2ml甲醛,搅拌继续反应30分钟。
7. 降低反应温度至40-50℃,用10%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8。
8. 冷却后,将所得胶体过滤,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杂质。
9. 将滤液移入锥形瓶中,继续搅拌,直至胶体完全形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107胶,其外观为微黄色或无色透明胶状液体。
2. 实验过程中,pH值的调节对胶的制备至关重要。
若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胶的稳定性。
3. 温度对胶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胶的凝聚。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聚合法成功制备出107胶,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能力。
同时,对胶的制备原理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甲醛、盐酸等有害物质的吸入和皮肤接触。
自写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式样操作技能和方法;2.了解胶体的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3、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之——丁达尔相应,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4.培养有宏观式样现象推断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能力与方法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2.通过小组实验,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初步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建议, 合作等优良品德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以及胶体性质。
难点:胶体的制备, 渗析, 电泳和凝聚性质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三、实验准备实验仪器: 烧杯、酒精灯、钢笔式电筒、玻璃纸, U形管、试管、直流电源、玻璃棒、量筒、滴管、托盘天平、铁架台及附件、碳棒、石棉网、导线、木式试管夹、火柴。
实验药品: 饱和氯化铁溶液、2mol/L氯化钠溶液、0.01mol/L硝酸钾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0.001mol/L铁氰化钾溶液、0.01mol/L硫酸铝溶液、5%硝酸银溶液、1%明胶溶液、甲基橙试剂、蒸馏水、尿素、CuSO4溶液。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主板书:一、氢氧化铁胶体制备1、步骤:①加热蒸馏水至沸腾②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③煮沸至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2.反应方程式: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现象: 溶液由红褐色变成深褐色二、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2.渗析: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 叫做渗析3、离子检验:H+, Fe3+, , Cl-离子显色反应副板书:一、分散系分散系共9种分散质分散剂气态液态固态固态液态气态1、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状态对分散系分类六、二、胶体中含有的粒子: H+, Fe3+, , Cl-离子七、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报告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实验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测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1.实验药品: 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1mol/L HCl 溶液、水玻璃(NaSiO3的水溶液)、蒸馏水、U形管、L KNO3溶液、MgSO4溶液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量筒、胶头滴管、激光笔、玻璃棒、漏斗、滤纸、石墨电极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胶体的制备:
(2)胶体的性质:
结论:1、溶液、胶体和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顺序是,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顺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胶体的性质有:、、
四、知识储备及注意点:
1、常见的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凝聚。
(2)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
(3)逐滴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4)FeCl3不能过量,因FeCl3本身是电解质,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凝聚。
(5)不能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加热过度会使胶粒运动加快,发生凝聚。